《巨人的花园》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⑴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
“凝视”是指聚精会神地看。小男孩在文中是一个奇异的人物──他一伸手,桃
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美丽的花朵。是他使巨人幡然醒悟,他用眼睛专注地看着
巨人,仿佛在跟巨人说着什么,孩子用他那双会说话的眼睛,给巨人带来了怎样
的震撼?巨人从小男孩的眼里读懂了什么?课文中没有写出来,给我们留下了无
限的想象空间。但从后来巨人的变化,我们可以体会到,巨人从小男孩的眼里,
读出了温情,读出了爱。
⑵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任性”是指放任自己、不加约束;“冷酷”是指待人冷淡苛刻。这是巨人醒悟
后说的一句话,他明白了春天不到花园里来的原因:是因为自己太任性了──一
次次赶走孩子们;是因为自己太冷酷了──一次次训斥孩子们。他想自己独享花
园里的一切,结果得到的却是寒冷和荒凉。这句话是帮助学生体会童话所揭示道
理的一个关键性语句。
2.对词语的理解:
洋溢:指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
喧闹:是喧哗热闹的意思。
训斥:训诫,斥责。
叱责:用严厉的言语指出别人的错误或罪行。
《巨人的花园》词语解释
【洋溢】
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
【喧闹】
喧哗热闹。
【瑟瑟】
形容颤抖
【训斥】训诫,斥责。
【叱责】
用严厉的言语指出别人的错误或罪行。
【凝视】
聚精会神地看。
【任性】
放任自己、不加约束。
【冷酷】
待人冷淡苛刻。
《巨人的花园》课文简说
这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
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他在花园周围筑起了高墙,将孩子们拒于墙外。从此,
园里花不开,鸟不语,一片荒凉,春、夏、秋都不肯光临,只有冬天永远留在这
里。一天,孩子们从墙洞爬进来,春天也就跟着孩子们来了,园里立刻变得生机
勃勃。当他把孩子们再次赶出花园之后,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后来,在小男孩
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随即拆除了围墙,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生活在
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本文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文中有许多处
进行了对比,如,巨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情景的对比,巨人砌墙与拆墙后态度的
对比、感觉的对比,正是在这些对比中,故事的情节变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
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童话在主人公的安排、表达
方法的选择等方面的特点,二是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教学难点
是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巨人的花园》相关链接
【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其语言
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
编织奇异的情节。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
童话主要描绘虚拟的事物和境界,出现于其中的“人物”,是并非真有的假想形
象;所讲述的故事,也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童话中的种种幻想,都植根于现实,
是生活的一种折射。童话创作一般运用夸张和拟人化手法,并遵循一定的事理逻
辑展开离奇的情节,造成浓烈的幻想氛围,形成超越时空制约、亦虚亦实、亦幻
犹真的境界。此外,童话也常常采用象征手法塑造幻想形象,以影射、概括现实
中的人事关系。
根据人物形象类型的不同,童话可以分为常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和超人体
童话。常人体童话中的人物都是普通的人,描述的是普通人的生活,但这些人的
性格、行动、遭遇都特别离奇夸张,如《皇帝的新装》。拟人体童话中的人物,
多是人类以外各种人格化的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通过拟人化的手法使它们有
思想、感情和人的性格行为,如《木偶奇遇记》。超人体童话主要是描写超自然
的人物和他们的活动,借助超越常人和自然力的神仙、妖魔或宝物来展开奇怪荒
诞的情节,多见于民间童话和古典童话,如《神笔马良》《渔夫和金鱼的故
事》。但这三者并非截然分开,有时也互相联系。也就是说,在一篇童话中,可
能既有常人体表现方法,也有拟人体表现方法。
童话与寓言童话和寓言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的故事都是假托的、创造的、
幻想的,都可以采用各种生物或非生物来充当故事的角色,也都富有教育意义。
但寓言和童话又各有不同特点。寓言的篇幅一般较为短小,结构单纯,语言朴素,
幻想的程度也较轻;而童话的篇幅较长,长篇可达数万字,短小者一般也一二千
言。童话的结构比较曲折,能细致地刻画人物形象,幻想也比寓言更为丰富、奇
特。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它描写的内容,表现的生活,都照顾到儿童的
知识范围和心理特点,所运用的语言也易为儿童接受。而寓言虽然也是儿童文学
的一种重要体裁,但它并不是儿童文学专有的样式。《巨人的花园》写作特点
运用对比手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