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1 教学目标
背诵诗歌,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2 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熟练背诵,积累诗句。
2.品味语言,体会诗词意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3 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3.1.1 教学过程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初读诗歌疏通诗意
自学提示及要求:
1.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结构的把握。
2. 结合课下注释,用自己的话疏通这首诗歌的意思。
【明确】
1. 本诗的朗读节奏如下: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 本诗的大致意思如下: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 地在啼,听说你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五溪;让我把为
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二、精读诗歌深入探究
1.杨花落尽子规啼”写了哪些事物?有什么作用?含有作者怎样的感情?
杨花飘落和子规啼鸣。作用:①点明时令:暮春时节。②渲染气氛:黯淡、凄楚的气氛。杨花:
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子规啼鸣: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③烘托心情:痛苦,痛惜,
悲痛。这句话中,含有对友人遭遇的同情,与友人离别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 2 -
2.这首诗很能打动人心,得益于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选择一个角度,联系诗歌内
容略作分析。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分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作者在这里把明月人格
化了,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
把客观事物人格化,就是把自己的情感赋予客观事物,让它同样具有情感。通过把明月人格化,
让明月成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到偏远荒凉地。不仅表现出诗人和友人的心灵都
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富有只要明月还在,两人的友谊就会像皓月一样长存之意。
三、研读诗歌字斟句酌
1.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杨花飘落,子规啼叫,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融情入景。次句便直
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悉。“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写悲痛之语,而悲
痛之意已现,流露出作者对被贬友人的深切怀念。
2.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人隔两地,心意难达,明月在天,千里可共。后两句抒情。作者用拟人手法,要把自己的“愁
心”寄给明月。让“愁心”与明月一起,伴随王昌龄赴远方。明月寄愁,包含了作者深切的同
情和关切之情。
四、合作探究
试举例说明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的运用。
诗人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既写了景,又以“子规啼”暗点自己对王昌龄被贬的同情和
悲痛。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五、教师小结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变抽象为形象,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君逐月到夜郎
西。作者以形象的思维方式,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切的
思想感情,同时也抒发了对官场倾轧的憎恶。
附 板书设计: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首句写景点时令一飘零之感;次句叙事表惊悉——迁谪之远;
后两句抒情表牵挂——情深意长。对遭遇同情,对官场憎恶。
3.1.2 教学活动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