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 4 篇课文《老师,你好》、《但愿人长久》、《古诗两首》、《秋天》,1 篇“习作”
和 1 个单元练习。
单元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学会本单元 30 个生字,5 个
字只识不写,认识 1 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
读书做记号和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体会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感悟诗
的意境,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单元重点难点
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和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理解教师工作的
崇高,体会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感悟诗的意境,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单元课时分配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七) 》 3 课时
《老师,您好》 2 课时
《但愿人长久》 2 课时
《古诗二首》 2 课时
《秋天》 2 课时
《习作 1》 2 课时
《练习 1》 2 课时
1、老师,您好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现代抒情诗,赞美教师事业的崇高与美好,也表达了学生对教师的无限感激和真
诚祝愿。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和掌握有关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理解教师事业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帮助学生理解并体会教师事业的崇高、美好和教师工作的辛苦。
学情分析
学习这首诗恰好在教师节前。对学生来说,天天和教师生活在一起,对老师工作的辛苦,精
神的崇高,应该有所了解。
教学构想
首先要营造情感氛围,通过以乐引诗,以图引诗等多种方法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
情境。其次要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深入理解,通过教师的层层诱导,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
在一个开放、轻松的氛围中品析诗歌。再次,诗歌教学要以朗读背诵为经,以想象感悟为纬,
让学生心潮随着文字而澎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习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学生学习过程
一、以情入诗
板书:老师,齐读讨论:
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承生答师述: 是啊,老师向孩子们传授知识,她的谆谆教诲唤起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对未来的憧
憬;孩子们在老师的辛勤培育下正健康成长,他们对老师充满了感激之情。
师生情,这是人世间多么美好的情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饱含深情的诗歌(补充板书课题)老师,您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出示生词,纠正读音。
(1)崇高 塑造创造祝愿 闪耀 朝霞 编织
(2)浸透情不自禁
2、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学生回答,并指名朗读课文。
4、这首诗的第一自然段写了教师事业的崇高,第二自然段写了教师事业的美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自然段。
三、精读第一段
1、为什么说教师的事业是崇高的?请大家默读第一段,并在诗中画出有关的词句。
2、学生自学。
3、集体交流。
(1)出示: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A、"浸透"是什么意思?(饱含)
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可以怎么说?(古今中外,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B、同桌互读,边读边比较,哪一种说法更能表达出对教师事业的赞美?
C、为什么说所有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教师的心血?课前,老师已让大家都搜集了有关资料,
现在你们可以先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D、指名学生交流搜集的事例,老师再顺势用学生身边的老师的生动事例加深学生对这
句话的理解。
E、指导感情朗读这一句。
(2)小结:诗歌的语言是十分精炼、含蓄的,每句话中都包含了深刻的意思。刚才我们
用理解词语、比较句式、举事例等多种方法理解了句子。下面,我们用同样方法来学习下一
句话。
(3)出示:地北天南
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A、读读这句话,与同桌讨论,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点拨)
B、集体交流,学生用周围的创造发明讲述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C、教师虽然没有直接创造新事物,但他们培养 了无数人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谁愿
意来读好这句话?
指导朗读。
(4)刚才,我们学得很深入,读得也很有感情,谁能背出这两句呢?指导学生背诵。
(5)除了这两句,还有哪些句子也是赞美教师事业的崇高? 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架起金桥。
A、轻声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它的含义,向同学说说你对它的理解。学生自渎并互相
讨论及交流。
B、集体交流,引导学生从人到社会理解教师在人的成长、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C、是啊,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老师就是那条大道,指引我们向理想前进。在社会发展
的潮流中,老师就是一座金桥,让时代的列车开向美好的未来。谁能用朗读来表达你的情感
呢?
4、小结并引读:时代在飞速地前进,老师默默地为人类奉献着一切,他们事业是——多
么崇高!看到这些,我心中——涌起感情的波涛:老师,您好!
5、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小结:有了老师的辛勤劳动,我们的理想变成了现实,社会从昨天到今天才有了不
断地进步,飞速地发展。所以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想想我们今天的
一切,谁能带着自己的感受说一声:“老师,您好!”
作业设计
1、钢笔字描红。
2、有感情地练习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老师,您好
事业 崇高 浸透 一项 涌起
塑造 朝霞 春晖 衷心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继续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及讨论交流,进一步领悟诗意,体会诗情,并初步探
究诗歌的表现特点。理解本诗的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尝试创作。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回顾:
1、指名分节郎读课文
指名背诵。
2、听写词语
崇高 塑造 创造祝愿 闪耀 朝霞编织 浸透 情不自禁
3、谈谈你学习第一小节的感受。
二、品读第二小节。
1、用心读第二节,在有感触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写上批注。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和同桌或小组同学互相交流你的想法,能否在交流中获得新的感受。
4、全班交流。
请学生先读读有感触的诗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其他学生进行补充。重点理解:
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
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
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撒向茁壮的新苗。
鲜花在幸福地开放。
5、你能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一段吗?(自读、指读)
6、这首诗的第一节主要是赞美了教师事业的崇高,那么这一节主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三、再读全诗,读出韵味,表达真情。
四、咀嚼诗歌形式,探究表现特点。
1、同学们朗读得都很尽兴,很投入,但是在朗读中有没有细细地想过,诗歌与我们平时
学的课文有哪些不同,有些什么特点?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2、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一起读读、议议,然后作集体交流,教师相机作出评价或引
导。(可以把学生认识到的特点写在黑板上以作肯定。)
3、迁移练习:小练笔(老师,我想对您说……)
五、总结延伸。
1、听了你们饱含深情的朗读,我又激动又自豪,你们呢,是不是也有许多话想对老师说?
好,那把你们的心里话都写在这小小的贺卡上吧!
2、学生在乐曲中写贺卡。
3、交流贺卡。
4、学生在《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音乐中把贺卡送给在座的老师,并对老师说说心中的感激与祝福。
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板书设计
老师,您好!
崇高 成长浸透心血
创造蕴含辛劳
美好
课后反思
2、但愿人长久
教材分析
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的创作经过。故事是词义的具体展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苏
轼既思念亲人,笃于情谊,又通情达理,以理遣情,热爱生活,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抒发
诚挚祝愿的情怀。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
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本课的生字,并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生字;积累词汇。
学情分析
学生喜欢学习这样的文章,能够体会词的意思,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教学构想 课文的重点显然是在描绘苏轼由“埋怨”而走向“宽慰”的精神轨迹,这正是词人写作
时的着力点,也是这首词的艺术魅力所在。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体会作者的心情。
教学准备
录音机、词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个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学生学习过程
一、简单介绍生平,揭示课题。
1、播放的录音带,小黑板出示全篇。
2、简介苏轼生平,并揭示课题。(板书:2 但愿人长久)
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拭与弟苏辙情同手足,但长期天各一方,时值中秋,目睹别人家团聚,思念之情油然
而生,然后他在伤感之时,悟出真缔,于是解脱惆怅,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的千古绝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自由练读课文后的生字
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
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师检查自读情况
(1) 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小黑板出示)
品尝 玩耍 埋怨 睡觉 吟诵 悲欢离合 屈指算来
观赏 但愿 宽慰 眼睁睁 隐藏 阴晴圆缺 躺在床上
(2) 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
婵娟 埋怨 皓月 吟诵 等
(3) 指名试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
1、细读 1-3 自然段。
理解“朝庭“:密洲”两个词语。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
看图理解词语“皓月当空”,“万里无云”,想象家人团聚,品尝瓜果,观赏明月“心绪
不宁”是什么意思。
3、学习第三自然段。
苏轼为什么思念弟弟。
“手足情深”是什么意思。
“形影不离”呢?
4、指导朗读。
作业设计
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 形影不离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
工婵娟的含义。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继续细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说说苏拭为什么要埋怨月亮。
苏拭移情于月也戏人,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
3、自由练读。
4、这段后面是省略号,他省略了什么? 引导想象。
5、细读 5、6 自然两段。
(1)想到这而,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底声吟诵起来。
(2)想到这儿还想到哪儿?
三、总结课文内容。
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拭的名词《水掉歌头》的创作经过。
四、指导背颂第 4-6 段。
五、指导造句。
一起……一起……
出示文中样句示范: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
造句可随课文教学,讲到有关自然段直接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练习造句。
作业设计
说说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
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
重亲情
埋怨
转念
通情达理
宽慰
课后反思
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本课包括《望洞庭》和《峨眉山月歌》两首。《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长庆四年转任和州途中经过洞庭湖时所写的。《峨眉山月歌》是李白年轻时初离四川所写。诗中一方面
流露出诗人出蜀的急切心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诗人的依依乡情。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中带点词和诗
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理解两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
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学会审美,品味诗句,理解诗的意境。
学情分析
学生喜欢学习这样的文章,能够体会词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构想
让学生通过学习古诗,理解诗的意思,体会古诗的含义。让学生在情景中感悟、讨论。
教学准备
录音机、词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
不写。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一诗所描绘
的景色。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
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二、学习
1、解题:
望:向远处看。
简介洞庭湖的位置和景象。简介作者。
2、范读。
3、学生自读,指名读。(注意停顿:出示)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4、再读自学
指名说说诗句的大意。
5、理解诗句。
(1)第一句
相:相互。和:和谐、协调。
镜:铜镜。
磨:擦拭。
诗句意思:秋天的夜晚,洞庭湖水清澈透明,天空的月亮月光闪闪,两者交相辉映显得
那么宁静、和谐,平静湖面就象没有擦拭过的镜子。
(2)第二句
遥望:远远望去。
诗句意思:远远望去,那在月光映照下的洞庭湖就像一个白银做成的盘子,而湖中的青
翠的君山像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
(3)说说全诗的意思。 (4)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结合图说说诗所展现的意境。
6、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7、练习背诵。
8、参考书上的插图来画一画这首诗优美的意境。
三、总结全文
1、学了古诗你知道了什么?
2、背诵古诗。
作业设计
1、组词
峡( ) 峨( ) 军( ) 潭( )
狭( ) 饿( ) 君( ) 谈( )
2、抄写古诗一遍。
3、完成课后题第 4、5 题。
板书设计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
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揭题
1、李白是家喻户晓的大诗人,人称诗仙,你能背诵你以前学过的李白的诗吗?
2、今天我们也要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诗中也写到了月亮。板题《峨眉山望月》
3、释题:谁知道峨眉山在哪儿?
这首诗就是李白在峨眉山望月亮时写下的。
你了解诗人李白吗?
二、学习
1、布置自读。
2、检查自读。
(1)指名读。
出示诗句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洲。
(2)简介峨眉山及李白。
(3)再读。
3、理解诗句。 (1)疏通诗句。
第 1 句
半轮: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影。
诗句意思: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人平羌江,又伴随着我顺流而下。
第 2 句
夜发:连夜出发。
向:驶向。
君:李白的友人。
下:由上游往下游行走。
诗句意思: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到只好向渝洲驶去。
(2)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意思。
(3)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4)指导有感情朗读。
4、练习背诵。
三、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潭”、“螺”。
作业设计
1、抄写字词。
2、读诗句,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课后反思
4、秋天
教材分析
《秋天》是一首语言活泼、富有趣味、意境优美的现代诗,为了抒发作者对秋天的喜爱
与赞美,诗中充分运用了拟人手法,抓住秋天里具有代表性的景物,着力描绘出了一幅秋天
的美景图、丰收图,读来令人舒畅愉悦,仿佛跟着作者一起走进了色彩斑斓、明丽镌永的秋
天。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 10 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秋
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能用一些优美词语来描绘自己观察到的秋天。
教学重点难点
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初步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
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
学情分析
尽管学生都有秋天的经验,但学生的观察往往是零碎的、无意的,对秋天的景物未必有
很深的感受,课前教师可以收集几组色彩缤纷、硕果累累的秋景数码照片,课前让学生欣赏,
为激发学生情感,更好理解诗句作铺垫。同时让学生搜集一些描写秋景的诗歌进行比较欣赏、
朗诵积累。
教学构想
大部分城市学生没有感受到诗歌描写的秋天。因此,这一课教学可以抓住“美”这个词
语展开:两层意思,一是秋天美在哪里,读懂诗歌。二是体会诗歌语言美。让学生说写的好,
自己喜欢的语句进行背诵。
教学准备 秋景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会本课 10 个生字,并能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稍带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初步理清诗歌的条理,并学习第一小节。
学生学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情导入
1、同学们秋天到了你有什么感受?
2、你想用哪些词语来说说秋天?
秋高气爽 秋风萧瑟 果实累累 秋雨绵绵
秋风习习 一叶知秋 春华秋实 秋菊傲霜
3、教师适当讲解上面词语的意思。
4、你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呢?你能用几句话来描绘一下吗?当然你也可以选用上面的
词语。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学生自读课文(具体要求:①读通、读顺句子,读准字音。②画出不理解的地方。③
选择一到两个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意思。)
2、检查预习
①指名学生朗读诗歌。(主要检查读通、读顺、读准确的目标达成度)
②你能选择一个词语来说说它的意思吗?
出示词语:明丽 酿造 烦恼 羊肠小道
照耀 珍藏 柔韧 井井有条
2、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可以包括词语、句子等各种问题)
3、指名分节朗读诗歌。
4、思考:哪些诗句描写了秋天迷人的景色?
哪些诗句介绍了秋天丰收的景象? 5、老师要提出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来看看同学读了这么几遍书后有些什么收获。这
个问题是:你觉得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介绍了秋天的迷人景色和丰收景象。)
5、那么,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些地方的景色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田野里、
小路旁、果园里)
6、秋天,在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你能看到什么?那么作者又看到了些什么?(根
据学生回答板书)
第一次板书:稻穗、向日葵、野菊花、苹果、葡萄、玉米、高粱……
第二次板书:(金黄的)稻穗(成熟的)向日葵(五彩缤纷的)野菊花(涨红了脸的)
苹果(紫色的)葡萄(举着红缨的)玉米(红着脸的)高粱……
三、语言对比初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1、老师现在有一种冲动——我也想当诗人,写一些儿童诗奉献给你们。不信,你们听:
(老师根据板书,说——秋天到了,在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我能看到金黄的稻
穗……)你们觉得怎样?
2、引导学生和课文对比,谈谈自己的感受。(也可抓住其中一种景物做对比)
3、教师小结:课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语言优美生动,很有情趣,也饱含深情。语言
是用来表情达意的。否则一个个文字也就失去了生命。
4、学习第一小节:
①指名朗读第一小节
②我刚刚说过,一首好的诗歌,它的语言是有生命的。我们来看看,这一段中,你认为
哪个字使这整个一段内容充满着生命力?
③引导学生交流
④教师小结:秋天到了,红红的苹果,紫红的葡萄,举着红缨的玉米,红着脸儿的高粱
——这些能不让太阳更红更娇吗?桂花、菊花盛开,空气中到处弥漫着醉人的花香,俗话说
“桂子花开,十里飘香”,这一切能不让空气更甜吗?因此,第一段中的“更红更娇”、“更
甜更好”这两个词就用活了,写出了秋天的与众不同。
5、细细地读,细细的品味,你会发现这首诗中有很多很多的地方都是这样的。课后自
己可以去试着找找,明天我们课上交流。
作业设计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预习思考:细细地读。慢慢地品,选择一到两处地方,品出些味道,然后做些记录。
3、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秋天
(金黄的)稻穗
(成熟的)向日葵
(五彩缤纷的)野菊花
(涨红了脸的)苹果(紫色的)葡萄
(举着红缨的)玉米
(红着脸的)高粱……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初步领略诗歌简
洁的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背诵课文。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积淀情感
1、昨天我们学习了《秋天》,知道了这首诗描写了秋天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的美丽
景色和丰收景象。我们也知道了语言其实是有生命的。今天我们就来细细地品这位儿童作家
写给我们读的诗歌,看看他的语言到底是不是有鲜活的生命,在这首诗歌的字里行间又蕴含
着怎样的情感。
2、指名一位学生朗读课文。
3、教师:这位同学的朗读来我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生命和活力,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
幅幅美丽的秋景图。我相信同学们昨天在自学时也肯定有很多想法。
4、那么我们也首先用声音来告诉我你们的理解——集体朗读全文。
二、品词析句感受秋景之美
1、秋天一到,秋风习习,那么秋风到过哪些地方呢?他们在那儿干什么?你能用一句
诗一样的语言来说一说吗?
出示:秋风来到________________,在那儿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啊,她所到之处都留下了秋的足迹。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出示:秋风飘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随机发现学生讲述中出现的好词好句,加以点评。
3、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也可以当诗人,因为你们也有让语言充满生命与活力的本领。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课文,用你诗人一样的眼光,来欣赏这首诗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个段
落。然后将自己欣赏所得和大家做一次交流。今天我们就评出几个“鉴赏专家”。
4、学生默读诗歌,做发言准备,教师巡视了解学情,相机指导。
5、引导学生交流
“打滚”、“奔跑”写出了秋风的调皮可爱,从中体会到作者对秋风的喜爱,对秋天的喜爱。
“抓一把……香气……轻轻涂掉”写出了秋风的调皮、可爱,体会到夏秋之交空气的清
香,也可以看出作者对秋天的喜爱。
“嚷着”、“举着”、“穿红袄”、“披紫袍”、“红着脸”把原本静止的画面写活了,这就是
动词的作用。这些句子也让我们产生了对这些景物的喜爱之情。似乎这些植物也有了性格。
这就是拟人的作用。我们读着读着,就很容易在内心油然而生一种情感——秋天,我爱死你
了。
6、学生选择其中任意一段练习感情朗读。
四、深入理解课文意蕴
1、面对着这样美丽的秋景,诗人的内心又涌出怎样的想法呢?我们来看诗歌的第六小
节。
2、指名朗读。
3、你是怎么理解这两句话的?
①“柔韧的梳子”、“井井有条”——许多植物的果实成熟了,高低错落,颜色分明,让
人赏心悦目,显得井井有条。
②“发亮的汗珠”、“闪耀”——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里,人们在田野上辛勤劳动,洒下
勤劳的汗水,然而内心却是喜悦的,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成熟的果实,更是一种希望。这句
话也暗含着: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能收获累累硕果。
4、教师小结:你们看,诗人就是使人,他们的诗句中往往是“话中有话”。所以我们又
是在读诗歌的时候也要学会读“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5、老师又要考考大家了,你认为诗歌的最后一个小节,作者又蕴含了怎样的“言外之
意”呢?
(“黄叶”是秋天的象征,因为作者喜爱秋天的美丽景色,喜爱秋天的丰收景象,她想
让这醉人的景色永留心田,永驻人间,哪怕只是一年的光阴,他也希望能透过这片枯黄的树
叶来勾起对秋天的美好回忆。通过“珍藏”、“黄叶”来表达了世人对秋天的赞美和依恋之
情。)
6、练习感情朗读全文,尝试背诵部分内容。(配乐《秋日的私语》)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选择诗中所描绘的一种景象,以“走进秋天”为题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4 秋天
美 景
秋阳 秋风 秋色 秋实 秋香
课后反思
习作 1
教材分析
按照自己的心愿创设一个节日,并将它写出来。
教学目标
按照自己的心愿创设一个节日。清楚、具体地写出创设这一节日的理由,想象自己和别
人会怎样度过这一节日。通过创设节日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的愿望,引导学生关注社
会、关注他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能把设立的这个节日的原因和怎样度过这个节日的过程写清楚。想象人们怎么度过节日
的情景,交待具体。
教学构想
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走进学生的心灵,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求真、务实,
上一节真实的、扎实的作文课,体现“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习作”的教学特色。
教学准备
了解有关节日的知识。(有哪些节日,一些节日的来源,人们怎么庆祝这些节日的。)
教学时间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指导学生合理想象,进行口头表述练习。
学生学习过程
一、话节日
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节日
今天,我们来一起谈谈节日,好吗?你知道哪些节日呢?跟大家交流交流。
2、引导将节日分类。 如:中国传统的节日:春节、中秋、重阳;国际性节日: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西
方节日:圣诞节、感恩节、万圣节;特定的节日:教师节、护士节、母亲节……
二、三言两语话来源
1、进入第二板快“三言两语话来源”。请在老师的描述中抢答这是什么节日:
(这是一个全世界大多数人所共同认可的节日。它起源于美国,由贾维斯夫人发起,她
曾经做老师,讲述战争中那一个个为正义捐躯的英雄的故事,望着台下那一张张充满稚气的
孩子们的脸,一个想法猛然涌上心头:为祖国贡献了这么多英勇战士,保证了战争胜利的,
不就是那一个个含辛茹苦地抚育着子女的母亲们吗?她们的儿子血染疆场,承受了最大的痛
苦和牺牲的正是她们。因此她提议为这些母亲设立一个节日,可不久她就去世了。她的女儿
安娜· 贾维斯目睹母亲抚养自己和兄弟姐妹成人的辛劳,深感母亲的提议是适合天理人心
的。因此,她写出了几十封信,发给美国国会建议成立这个节日,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响应
和支持。1914 年,美国总统威尔逊郑重宣布,把每年 5 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定为这个节日。
——母亲节)
2、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一个传说,或者有着特定的纪念意义,节日的来源各
不相同,你能说说吗?尽量用简捷的语言。
3、听着这些关于节日的故事,你们明白了人们为什么要设立这些节日了吗?
小结:人们设立节日一般是为了表达美好的情感和愿望,纪念某些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日
子或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三、五彩缤纷过节忙
1、出示一组不同节日人们庆祝活动的图片(有条件的可以选取、剪辑一些录象)引导孩
子们说说最喜欢什么节日,人们是怎样庆祝这个节日的。
2、有了这些节日,人们的生活多了一份热闹和精彩;有了这些节日,人们的情感多了一
次沟通和交流;有了这些节日,人们的精神多了一丝寄托和慰藉。节日里,人们忘记了隔阂,
淡化了矛盾,愉快地歌唱,尽情地享受,人与人走得更近,心与心贴得更紧。
四、各抒己见设新节
1、过节真好,要是有一个根据自己意愿设立的节日就更好了,同学们是不是这样想,有
一个小朋友就这样想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设想:
我想设立的节日:读书节
为什么想设立这个节日:一天,听爸爸感慨现在太忙,没有多少时间读书。
希望人们这样度过节日:①早上,晚辈给长辈读一篇文章或新闻报道,长辈赠一本书作
为回报;②新华书店和图书馆免费开放供人们阅读;③这一天法定放假,亲朋好友聚在一起
看书聊天;④这一天,图书一律半价优惠……
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美好情感和愿望,我们大家都来想想,设计一个自己最想要的节日,
让我们在美好的憧憬中展开想像吧!(让学生独自思考后,再组织交流,互相帮助完善。)
板书设计
设立节日
设立的原因
度过的过程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生独立完成习作草稿,教师个别指导。学生修改习作,定稿、誊写。
学生学习过程
一、理清条理,练习写。
1、听了大家的介绍,我们仿佛在一个又一个节日里畅游,可是别人并不知道,让我们赶
紧写下来,可以重点写为什么想设立这个节日,也可以重点设想人们怎么过这个节。如果能
配上一些插图,将更有趣。向人们推荐一下,说不定还真能实现我们的愿望呢!回忆一下,
你认为想写好这篇习作,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2、学生回答,补充。
(1)写出设立什么节日,设立的原因,过节时的情景,以及节日带来的意义。
(2)由条理地写,语句要通顺。
(3)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3、学生独立完成习作草稿,教师巡视,相机个别指导。
二、师生评议,完善习作。
1、自读修改。先轻轻地、慢慢地读给自己听。听听哪个词用得不恰当,哪一句话还不通
顺,然后用心地改正过来。等读了两三遍后,听起来感觉顺畅了,文章就基本上改好了。
2、师生互评。大声读给大家听一听,和别人分享你的美梦与快乐也请老师和同学进一步
的修改指导。
3、小组评改。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读一读自己的习作,相互欣赏,相互修改。
4、誊抄作文。
板书设计
设立节日
设立的原因度过的过程
课后反思
练习 1
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包括“处处留心”、“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五个板块。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处处留心,随时都能学习语文的习惯。背熟八条成语及一首古诗。照
样子,练好钢笔字,在实践中体会“有撇有捺时,撇要收一点”的写法。明白当别人帮助了
你,表示感谢的方法很多,学习在生活中受到他人的帮助应表示感谢。学写毛笔字,学习
“术字旁、提手旁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在生活中处处留心,随时都能学习语文的习惯。明白当别人帮助了你,表示感谢的方法
很多,学习在生活中受到他人的帮助应表示感谢。
学情分析
学生对成语和古诗比较熟悉,但解释起来比较困难。
教学构想
以学生自学为主。先放手让学生自己讨论学习,然后老师在进行点拨。
教具准备
挂图、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3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处处留心,随时都能学习语文的习惯。照样子,练好钢笔字,在实践
中体会“有撇有捺时,撇要收一点”的写法。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处处留心语文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处处留心语文。
(1)学生看图,教师讲述:星期天,爸爸带小芳去动物园,这里的动物可多了,小芳看
到“水獭”的标牌,便喊道:“爸爸,快来看水 lai!”爸爸指着标牌说:“你再看看上面
的拼音。”小芳拼了拼,不好意思地说:“原来是水 ta ——没想到在这儿也能学习语文。”
爸爸说“只要你处处留心,随时都能学习语文。”
(2)从这个小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学生交流。
2、于是,小芳一边欣赏动物,一边留意动物标牌,认识了不少字,小芳考考大家这几个
动物标牌你认识吗?
(1)学生认读。
(2)小结:在生活中我们还能从哪儿学习语文呢?师生对话交流。
预设:
生:我可以从电视中学语文,收听新闻,在《少儿频道》中学习成语故事。
师:从电视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学习语文,不过可要注意保护视力。
生:暑假里,我随爸爸、妈妈去旅游,长了不少见识,写了两篇日记,我觉得这也是在
学语文。
师:这方法好!在生活中观察,并及时积累素材,提高写作水平。
生:我利用电脑学习古诗,看童话故事。
生:我走在街道上,从路牌、商店名中认识生字。
生:我在商场、菜场里也能认识一些生字。
师:在生活中,我们学习语文的渠道很多,但我们也要明辨是非,掌握正确的信息。
3、小芳参观完动物园后,写了一篇日记,她对其中的一段总感到不满意,请你帮她改一
改。
(1)学生轻读,交流修改建议。
(2)学生在本子上或书上修改。
(3)交流修改后的习作。
二、写好钢笔字。
1、审题指导。
(1)读读“我的提醒”。
(2)教师小结并示范:写“右边有撇与捺时,撇要收一点。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请该同学介绍写好这个字要注意什么?
(2)对写得不够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练习。
作业设计 写一篇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
处处留心,观察生活
钢笔字:右边有撇与捺时,撇要收一点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积累八个成语。积累古诗《风》。
学生学习过程
一、学习成语。
1、谈话导入:这是一组带有“人”字的成语歌。请同学们自由地响亮地读一遍,要求读
正确,读流利。
2、指名朗读。
3、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文思敏捷:形容非常聪明,思维迅速而灵敏。
青出于蓝: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特殊的表现,一干就有惊人的成绩。
百年树人:百年指很长时间或很多年。常指一个人要很长时间的培养加上勤奋努力才能
成才。
4、指导有感情地诵读成语歌。
5、背诵成语。
6、练习。
选择成语填空:
(1)妹妹是个( )的孩子,身受大家的喜欢。
(2)他平时不声不响的,可在这次联欢会上的表现真是( )。
(3)看到这群活跃在赛场上的小将们,我为体育事业( )感到欣慰。
二、积累《风》。
1、学生自学《风》,要求: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能理解古诗的意思。
2、指名学生朗读古诗,要求读正确。
3、指名交流对诗意的理解。
预设: 生:我读着这首诗,感受到:秋天的树叶在风中飘落,风能吹开二月里的鲜花,当风吹
过江面,能掀起层层浪花,风经过竹林,能吹斜千万根竹子。
师:在风中,万事万物都有了变化,诗人借飘落的、春天的鲜花、浪花、竹子,这些有
形的的事物来表现无形的风。
4、背诵古诗。
5、拓展预设:
师:风的确很神奇,《咏柳》中就有描写春风的诗句,指名学生背诵。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生:诗人赞美柳叶的细小,也赞美了春风的神奇。这些都是大自然的杰作。
作业设计
背诵成语和古诗。
板书设计
文思敏捷
青出于蓝
一鸣惊人
百年树人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明白当别人帮助了你,表示感谢的方法很多,学习在生活中受到他人的帮助应表示感谢。
通过活动体会到对别人表示感谢的快乐,并能在人际交往时有意识地学习运用.
学生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在平凡的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得到别人的帮助。请观看一段录像,
一边看,一边思考:小丽和小军遇到了什么困难,当别人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时,他们分别
是怎么做的?
2、学生观看录像。
镜头一:
小军和小丽是邻居。清晨,他们分别由家长骑着车送入学校。在校门口,小丽真诚地对
爸爸说:“谢谢爸爸。”爸爸对小丽说:“上课专心听讲。”小丽说:“好的。”而小军跳下
车飞也似的跑进校园。爸爸在身后叮嘱:“上课专心听讲。”可他不耐烦地嚷着;“知道了,
烦死了!” 镜头二:
小丽遇到难题,小明耐心地讲解,帮助小丽解决了难题。小丽微笑地说:“谢谢你。”
镜头三:
小军忘带了橡皮,同桌小芳借了一块,他用了以后朝小芳桌上一扔,连个微笑,连声谢
都没有,小芳见状,噘着嘴自言自语:“下次不借给你了。”
3、学生观看录像后交流。
预设:
生:每天小丽的爸爸送她上学,小丽能发自内心地感谢父亲,并与父亲说再见。我感到
她很懂事。
生:小军认为父母应该送孩子,没有对爸爸表示真诚地感谢,还把父母的叮嘱抛之脑后,
嫌烦。
生:小芳遇到难题,小明帮助她,小芳能微笑地感谢他人。这样,小明心里一定甜滋滋的。
而小军向同桌借了橡皮,也不表示谢谢,没礼貌。
师:从小丽和小军身上,你明白了什么?
学生交流。
小结: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感谢每一个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奉献真诚之心的人。
二、在实践中学会感谢。
1、小军也意识到自己的缺点,觉得很惭愧。他也想做位懂事的孩子。
(1)师生互动,在实践的情境中练习。
早晨,妈妈送小军上学,(由老师扮演)下了车,小军对妈妈说——
指名学生练习。
(预设)
生:谢谢您,妈妈再见。
师微笑地摸着孩子的头:“呦,长大了,孩子再见。”
(2)同桌互动,当小军忘带学习用品时,同桌主动地借给他,小军向同桌表示谢意。
教师小结:无论是一个礼让的示意,一个美丽微笑,还是一句称赞的话语,都能表达你
真诚的谢意。
三、拓展交际,伸向生活实践。
1、在生活中,你还遇到什么情况,需要感谢别人。
2、交流。择取典型的生活情境师生、生生互动练习:
如父母忙碌地做完家务,关心着孩子的学习。又如同学曾帮助过自己,可组织学生下座
位向对方表示谢意。
四、指导书写毛笔字。
1、引导学生观察二字,尤其注意横,竖钩的位置。
2、教师示范,学生读贴并练习在大字本上书写。
3、教师巡回辅导,抓住共性的问题集体指导。
4、生生间相互评价,并展示优秀作业。
作业设计
在以后的生活中,真诚地感谢每一个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的人。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