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二)教学案例.doc
加入VIP免费下载

2.1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二)教学案例.doc

ID:106669

大小:63.5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8-19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1.认识一元二次方程(二)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学习的一元一次方程中,已经学 习过方程的解的概念,此后又分别在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 式方程中多次学习了关于方程(或方程组)的求解的过程。因此对本章中的“使 一元二次方程的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即为该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 概念不难理解;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初步感受到了方程 的模型作用,并积累了一些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发现,一元二次方程在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而列方程、解方程和应用方程是一体的。在学生已有的估算能力的基础上,引导 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估计近似解的过程,寻找方程的解。同时,在以 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 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教科书基于学生已有的估算意识和能力以及对方程的解的理解的基础之上, 提出了本节课的具体学习任务:经历一元二次方程解的探索过程,增进对方程解 的认识,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但这仅仅是这堂课具体的教学目标,或者说是一 个近期目标。而数学教学的远期目标,应该与具体的课堂教学任务产生实质性联 系。本课《认识一元二次方程》内容从属于“方程与不等式”这一数学学习领域, 因而务必服务于方程教学的远期目标:“让学生经历由具体问题抽象出方程的过 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模型,并在解一元二次方程 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同时也应力图在学习中逐步达成学生的有关情 感态度目标。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结合上一节课的实际问题中所建立的一元二次方程模型,激发学生求解2 的意识。 2、经历探索满足一元二次方程解或近似解的过程,促进学生对方程解的理 解,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3、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大胆尝试的精神,在尝试的 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学会在合作学习中相 互交流。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复习回顾;第二环节:情境引入; 第三环节:做一做;第四环节:练习提高;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 置作业。 第一环节:复习回顾 活动内容: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得到了如下的两个一元二次方程: ,即: ; ,即: 。 发现一元二次方程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同样广泛的应用。上一节课的两个问题 是否已经得以完全解决?你能求出各方程中的 x 吗? 活动目的:上述两个问题是承上一节课的现实问题,通过对这两个问题情境 的回顾,学生自然会产生求解的欲望,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适当的回顾也是引 导学生不仅要学会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而且还应该关注对该数学问题进 行解答。 实际效果:学生能够意识到上一节课只是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即列方程, 但并没有将方程的解求出来,也就是说并没有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因而产生了 彻底解决这些问题的欲望,因而十分自然地引出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探索一元 二次方程的解。 第二环节:情境引入 活动内容:1、有一根外带有塑料皮长为 100m 的电线,不知什么原因中间有 ( )( ) 182x52x8 =−− 011132 2 =+− xx ( ) 222 1076x =++ 01512xx 2 =−+3 一处不通,现给你一只万用表(能测量是否通)进行检查,你怎样快速的找到这 一处断裂处?与同伴进行交流。 2、在前一节课的问题中,我们若设所求的宽度为 x(m),得到方程: ,即: ; (1)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你能确定 x 的大致范围吗? ?说说你的理由. (2)x 可能小于 0 吗?可能大于 4 吗?可能大于 2.5 吗?说说你的理由,并 与同伴进行交流. (3)完成下表: x 0 0.5 1 1.5 2 2.5 2x2-13x+ 11 (4)你知道所求的宽度 x(m)是多少吗? 还有其他求解方法吗?与同伴进行 交流. 活动目的: 设计问题 1,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体会和理解“夹逼” 的思想,为 2 的解决提供铺垫; 问题 2,顺应第 1 环节,设法求出花边的宽度,这里引领学生经历一个初步 估计范围、逐步逼近的过程,为后续其他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本、样例。 实际效果:通过对问题 1 提出的方法进行讨论,学生能够比较自然的得到 “夹逼”思想解决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并由学生概括得出用“夹逼”思想解一 元二次方程的实质及步骤:①在未知数 x 的取值范围内排除一部分取值,②根据 题意所列的具体情况再次进行排除;③列出能反映未知数和方程的值的表格进行 再次筛选;④最终得出未知数的最小取值范围或具体数据。然后用这种方法解决 接下来的问题 2。 问题 2,第(1)问,因为 x 表示的是所求的宽度,学生能意识到 x 不可能 小于 0;第(2)问,学生大多数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意识到当 x 大于 4 和当 x 大于 2.5 时,将分别使原矩形地面的长和宽小于 0,不符合实际情况;第(3) 问,学生在利用计算器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发现,当 x=1 时,代数 ( )( ) 182x52x8 =−− 011132 2 =+− xx4 式 2x2-13x+11 的值等于 0;所求的宽度为 1m。 由于方程的解是整数解,学生都能通过列表计算直接找到方程的解,这就使 学生从这种求解的方法中体验到了方便和巧妙,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分析问题、乐于探索研究的学习品质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 意识。 当然,解决第(4)问时,有的学生发现在方程 中,等式的 左边是一个乘积,右边等于 18,而 3 6=18,所以令 8-2x=6,5-2x=3,凑出 x=1, 这些学生的想法很巧妙,要及时肯定。 第三环节:做一做 活动内容:上节课我们通过设未知数得到满足条件的方程,即梯子底端滑动 的 距 离 x(m) 满 足 方 程 , 把 这 个 方 程 化 为 一 般 形 式 为 (1)你能猜出滑动距离 x(m)的大致范围吗? (2)小明认为底端也滑动了 1 m,他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3)底端滑动的距离可能是 2 m 吗?可能是 3 m 吗?为什么? (4)x 的整数部分是几?十分位是几? 活动目的:在本环节中,使学生充分体验探求方程解的过程,这既是对上一 环节的一个练习巩固,更重要的是在列表求解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先确定解的范 围,从而让学生建立两边“夹逼”的思想方法,进而体会无限逼近的思想,促进 学生对方程解的理解,为后面学习掌握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做好充分的准备。 同时,对于近似解的讨论,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对方程解的理解,发展学生的估 算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又为方程精确解的研究做铺垫。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一 环节的计算中,应提倡学生使用计算器。 实际效果:由于在解决上一环节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用估算的方法求解已 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本环节中,我将课本中的第三问直接提前到第一问,目 的是让学生体会应首先从实际生活中找到 x 的取值范围,学生说理情况非常不 错!然后再将找到的 0<x<4 的范围通过以下的几问继续“夹逼”,使 x 的范围 进一步缩小。通过这两步的“夹逼”,让学生充分体会无限逼近的思想。 ( )( ) 182x52x8 =−− × ( ) 222 1076x =++ 01512xx 2 =−+5 附学生对第(1)问的说理过程如下: 在此题中,我认为 x 的取值范围是 0<x<4。首先,梯子滑动的距离 x>0 是 显而易见的,在下图中,求得 BC=6m,而 BD<10m,因此 CD<4m。所以 x 的取值范 围是 0<x<4。 学生完成下面的表格: x 0 1 2 3 4 x2+12x-15 -15 -2 13 30 49 同时发现:没能在这些整数取值中找到方程的解,但却通过表格分析发现, 当 x 的取值是 1 和 2 时,所对应代数式的值是-2 和 13,而且随着 x 的取值越大, 相应代数式的值也越大。因此若想使代数式的值为 0,那么 x 的取值应在 1 和 2 之间。从而确定 x 的整数部分是 1。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在 1 和 2 之间继续找方程 的解。以下分了两种不同的做法: 甲同学的做法: x 0 0.5 1 1.5 2 x2+12x-15 -15 -8.75 -2 5.25 13 所以 1<x<1.5 进一步计算: x 1.1 1.2 1.3 1.4 x2+12x-15 -0.59 0.84 2.29 3.76 所以 1.1<x<1.2 因此 x 的整数部分是 1,十分位是 1。 乙同学的做法: x 1.1 1.2 1.3 1.4 1.5 1.6 1.7 x2+12x- -0.59 0.84 2.29 3.76 5.25 6.76 8.296 15 所以 1.1<x<1.2 因此 x 的整数部分是 1,十分位是 1。 对于这几种做法,教师要及时地给与肯定和鼓励,并可将二者加以比较。 通过这一练习,可要求学生整理用“夹逼”思想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做题思路, 并可展示课本中小亮的求解过程。 第四环节:练习与提高 活动内容:五个连续整数,前三个数的平方和等于后两个数的平方。您能求 出这五个整数分别是多少吗? 活动目的:为了检测学生对本课教学目标的达到的情况,进一步加强知识的 应用训练,我给出了课本上的这道题目,这也是上一节课中的一个数学问题的延 续。引导学生从知识获得途径、结论、应用、数学思想方法等几个方面展开,引 导学生自主归纳完成,这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分析和小结 能力。教学中应关注学生对五个连续整数的不同表示方法,让学生比较异同,并 在比较中找出最好的表示方法。同时这一题目也是对本节知识进行的巩固练习。 实际效果:此处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进行独立练习,通过练习学生基 本都能准确表示出五个连续整数,但因设法的不同,所列方程各不相同。在计算 该方程的解时,很难确定 x 的取值范围,而且在列表的过程中,符合条件的解共 有两个,教师可在学生练习中给与适当的引导和提示。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活动内容:师生互相交流总结探索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和关键,以及 在求解(或近似解)时应注意的问题。 活动目的:鼓励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学生畅所欲 言,教师给予鼓励) 实际效果: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切身感受与实际收获,掌握了本节课的基 本思路和过程。7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课本 37 页习题 2.2 第 1 题、第 2 题、第 3 题. 四、教学反思 1、关注只是发生发展过程、关注数学活动过程 由于在旧教材当中,解方程的过程大多是根据方程的特点,运用不同的解法 直接求精确解,学生掌握的更多的是解方程的技巧和准确度。《标准》中明确要 求加强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这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对方程解的理解,另 一方面又为方程精确解得研究作了铺垫。本节课通过日常生活中丰富有趣的问题 情境:让学生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体会“夹逼”数学思想 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让学生真正经历“夹逼”数学思想解题的过程,从而更 好地理解“夹逼”思想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 学生探索交流,分析此种方法的优缺点,从而概括出这种方法的实质及解题步骤, 这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又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 人的理念。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但改变了以往学生死记硬背的学 习方式,而且在教学活动中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当然,学生是不可能满足于所获得的近似解的,必然产生精确求解的内在要求, 在此基础上自然引入方程的精确求解,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是符合学生认知规 律的,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过程。 2、创造性使用教材 在第三环节的做一做中,我将问题串的顺序稍作改动,使得问题的解决更加 流畅。 3、相信学生并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课堂上要把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获得学习能力放在教学首位,通过运用各种 启发、激励的语言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求知态度。 本节课多次组织学生合作交流,通过小组合作,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 机会,在此过程中,教师发现了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出现的独到见解, 以及思维的误区,这样使得老师可以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教学。 4、注意改进的方面8 本节课的学习中,重点是使学生在求解的过程中体验方程解的含义,教师应 引导学生讨论并探索求解的过程,防止学生在求解过程中只注重表格的数据的计 算,而忽视了对数据特点的分析,忽视了探求解的意识。在小组讨论之前,应该 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要让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 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教师应对小组讨论给予适当的指导,包括 知识的启发引导、学生交流合作中注意的问题及对困难学生的帮助等,使小组合 作学习更具实效性。

资料: 4978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