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
加入VIP免费下载

2.6.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

ID:106916

大小:384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8-22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6.应用一元二次方程(一)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及其解法,对于方程的解及解方程并不陌生, 对于实际问题的应用,虽然在七、八年级学生已经进行了有关的训练,但还是有 一定的难度。 由于本节内容针对的学习者是九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 经验和初步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经验,乐意并能够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的主题是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这也是方程教学的重要任务。但学生 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发展不是自发的,需要通过大量的应用实例,在实际问题的解 决中让学生感受到其广泛应用,并在具体应用中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因此,本 节教学中需要选用大量的实际问题,通过列方程解决问题,并且在问题解决过程 中,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意识和能力的提高以及方程观的初步形成。显 然,这个任务并非某个教学活动所能达成的,而应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大量的问题 解决的情境,在具体情境中发展学生的有关能力。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 通过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认识方程模型的重要性, 并总结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 能力目标: 1、经历分析和建模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 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2、能够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 检验结果的合理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④在问题解决中,经历一定的合作交流活动,进一步发展 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2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课时分为以下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回忆巩固,情境导入;第二环节: 做一做,探索新知;第三环节:练一练,巩固新知;第四环节:收获与感悟;第 五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回忆巩固,情境导入 活动内容:提出问题:还记得本章开始时梯子下滑的问 题吗? ①在这个问题中,梯子顶端下滑1米时,梯子底端滑动 的距离大于1米,那么梯子顶端下滑几米时,梯子底端 滑动的距离和它相等呢? ②如果梯子长度是13米,梯子顶端下滑的距离与梯子 底端滑动的距离可能相等吗?如果相等,那么这个距离是多少? 分组讨论: ①怎么设未知数?在这个问题中存在怎样的等量关系?如何利用勾股定理 来列方程? ②涉及到解的取舍问题,应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进行检验,决定解到底 是多少。 活动目的:以学生所熟悉的梯子下滑问题为素材,以前面所学的勾股定理中 边长的关系为切入点,用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用学生已有的知 识为支点,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活动的实际效果:大部分学生能够联系以前学过的勾股定理的三边关系对上 述问题进行思考,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地探究问题,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而且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为后面的探索奠定了良好的 基础。3 第二环节 做一做,探索新知 活动内容:见课本 P53 页例 1: 如图:某海军基地位于 A 处,在其正南方向 200 海里处有一重要目标 B,在 B 的正东方向 200 海里处有一重要目标 C,小岛 D 位 于 AC 的中点,岛上有一补给码头。小岛 F 位于 BC 中 点。一艘军舰从 A 出发,经 B 到 C 匀速巡航,一艘 补给船同时从 D 出发,沿南偏西方向匀速直线航 行,欲将一批物品送达军舰。 已知军舰的速度是补给船的 2 倍,军舰在由 B 到 C 的途中与补给船相遇,那么相遇时补给船航行了多少海里?(结果精确到 0.1 海里) 该部分是学习中的难点,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审清题意,分析 各量之间的关系,不能粗线条解决。在讲解过程中可逐步分解难点:①审清题意;②找 准各条有关线段的长度关系;③建立方程模型,之后求解。 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关键是审清题意,因此教学中老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 间去审清题意,让学生自己反复审题,弄清各量之间的关系,分析题目中的已知 条件和要求解的问题,并在这个前提下抓住图形中各条线段所表示的量,弄清它 们之间的关系。 在学生分析题意遇到困难时,教学中可设置问题串分解难点: (1)要求 DE 的长,需要如何设未知数? (2)怎样建立含 DE 未知数的等量关系?从已知条件中能找到吗? (3)利用勾股定理建立等量关系,如何构造直角三角形? (4)选定 后,三条边长都是已知的吗?DE,DF,EF 分别是多少? 学生在问题串的引导下,逐层分析,在分组讨论后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即: 速度等量:V 军舰=2×V 补给船 时间等量:t 军舰=t 补给船 三边数量关系: 弄清图形中线段长表示的量:已知 AB=BC=200 海里,DE 表示补给船的路程,AB +BE 表示军舰的路程。 DEFRt∆ 222 DEFDEF =+4 学生在此基础上选准未知数,用未知数表示出线段:DE、EF 的长,根据勾 股定理列方程求解,并判断解的合理性。 巩固练习: 1、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 7cm,一条直角边比另 一条直角边长 1cm,那么这个直角三角的面积是多少? 2、如图:在 Rt△ACB 中,∠C=90°,点 P、Q 同时由 A、B 两点出发分别沿 AC、BC 方向向点 C 匀速移动,它们的 速度都是 1m/s,几秒后△PCQ 的面积为 Rt△ACB 面积的一 半? 3、在宽为 20m,长为 32m 的矩形耕地上,修筑同样宽的 三条道路(两条纵向,一条横向,横向与纵向互相垂 直),把耕地分成大小相等的六块作试验田,要使试验 田面积为 570 平方米,问道路应为多宽? 说明:三个题目的设计从简单问题入手,通过勾股定理解决直角三角形边长 问题;第 2 题构造了一个可变的直角三角形,解决面积问题;第三题也是面积问 题,在这个问题中常设道路宽为 x 米,其中两条长为 20 米,一条长为 32 米,但 要注意路的交叉部分。 引导学生通过转变图形进行思考:若将图中的三 条路分别向上和向右平移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应怎样列 方程求解?结果一样吗?哪种方法更简单? 活动目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问题的类型较多,像数字问题、面积问题、 平均增长(或降低)率问题、利润问题、数形结合问题等;本节课以教材上的引 例作为出发点,作为素材来呈现,可以将应用类型作适当的拓展,在练习中将教 材中的应用问题归类呈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课由数形结合问题拓展 到面积问题,后面可以在练习中增加数字问题,在第二课时在利润问题上也可增 加平均增长率问题等,为学生呈现更多的应用类型,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体会 建模的重要性。由于本节“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与九年级下册中的“二次函数” A Q B 8cm C 6cm P5 的应用联系密切,所以学好本节课可以为后续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活动实际效果:应用问题设置都经过精心准备。通过问题串的设立,将比较 复杂、难以理解的题目分成多个小的题目去理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克服困难, 体会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三个重要环节:整体系统的审清题意;寻找等量关系; 正确求解并检验解的合理性。采取的是一讲一练,从巩固练习的准确程度上来看, 学生掌握得比较好,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三环节:练一练,巩固新知 活动内容:1、在一块正方形的钢板上裁下宽为 20cm 的一个长条,剩下的 长方形钢板的面积为 4800 cm2。求原正方形钢板的面积。 2、有这样一道阿拉伯古算题:有两笔钱,一多一少,其和等于 20,积等于 96,多的一笔钱被许诺赏给赛义德,那么赛义德得到多少钱? 3、《九章算术》“勾股”章有一题:“今有二人同所立,甲行率七,乙行率 三,乙东行,甲南行十步而斜东北与乙会,问甲乙行各几何。”大意是说:已知 甲、乙二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甲的速度为 7,乙的速度为 3。乙一直向东走, 甲先向南走了 10 步,后又斜向北偏东方向走了一段后与乙相遇。那么相遇时, 甲、乙各走了多远? 活动目的:通过三道问题的解决,查缺补漏,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和灵活运 用所学知识的程度。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合作 交流。 活动实际效果:学生在前面活动中积累的经验,可以帮助学生比较顺利地 分析上述问题,遇有疑难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解决,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更加 理解了建模的重要性.大部分学生能够独立解决问题。 第四环节:收获与感悟 活动内容: 问题: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 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3、列方程应注意的一些问题6 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进行回顾与反思后,进行组间交流发言。 活动目的:鼓励学生回顾本节课知识方面有哪些收获,解题技能方面有哪些 提高,还有什么疑难问题希望得到解决,通过回顾进一步巩固知识,将新知识纳 入到学生个人已有的知识体系中;通过对三个问题的解决,加深学生利用方程解 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提高解题的能力;并且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帮助不同层次 的孩子解决实际困难,增强孩子学好数学的信心。 活动实际效果:学生通过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体会利用列一元二次方程 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进一步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1、甲乙两个小朋友的年龄相差 4 岁,两个人的年龄相乘积等于 45,你知道 这两个小朋友几岁吗? 2、一块长方形草地的长和宽分别为 20m 和 15m,在它四周外围环绕着宽度 相等的小路,已知小路的面积为 246㎡,求小路的宽度。 3、有一个两位数等于其数字之积的 3 倍,其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小 2,求 这两位数。 选作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作): 一艘轮船以 20 海里/时的速度由西向东航行,途中接到 台风警报,台风中心正以 40 海里/时的速度由南向北移动, 距台风中心 20 海里的圆形区域(包括边界)都属台风区. 当轮船到 A 处时,测得台风中心移到位于点 A 正南方向 B 处,且 AB=100 海里.若这艘轮船自 A 处按原速度继续航行, 在途中会不会遇到台风?若会,试求轮船最初遇到 台风的时间;若不会,请说明理由. 四、学法指导 本课是学生学习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后的应用课,学生在七八年级已经进 行过方程应用的训练,对于方程的实际应用并不陌生,虽然学生已经进行了一定 的训练,但本课对学生而言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本课采用启发式、问题讨论式、 10 东 北 B A7 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以教材提供的 素材为基础,引导学生对旧知识进行迁移,找出解决问题的新的途径和方法;学 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互助学习,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更好地根 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无论是例题的分析还是练 习的分析,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聪明才智 的机会,并且在此过程中发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到见解以及思维的误 区,更好地进行学习指导。

资料: 4978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