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不懂就要问》导学案
课题 不懂就要问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 正确认读 11 个生字,认识 2 个多音字“背、圈”。
2. 默读课文。积累有新鲜感的词语。
3. 能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孙中山明知会挨打,还要向先生提问的原因。学习
边读边思考。
4.知道不懂就问是人的美德,更是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懂得不懂就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运用学过的阅
读方法来进行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1. 搜集有关不懂就问的故事;搜集孙中山的资料。(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介绍资料,
激发兴趣(用时:
3 分钟)
1.课件出示孙中山的画像。2.
简要介绍孙中山。
1.通过图片认识孙中山。
2.在小组内交流孙中山的资料,
听取教师对孙中山资料的介绍。
教师在介绍资料时,
要引导学生把资料
内容转化成自己的
语言。
二、初读课文,
学习字词(用时:
7 分钟)
1.指导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
字。
2.出示字卡,指名认读,相机
纠正字音。
3.课件出示词语,组织学生认
读。
背诵 照例 圈出 段落
练习 糊里糊涂 吓呆
戒尺 厉声 挨打 清楚
4.理解词语的意思。
(1)小组交流。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读流利。
2.把自己不认识的字多读两遍。
借助拼音自学生字。3.认读课
件中的词语,要认清字形。开
火车读,小老师领读
4.(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一
谈对词语的理解。
(2)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不理
解的词语。
1.认读生字时,指导
学生读好生字:“诵”
的读音是平舌音;
“楚”的读音是翘舌
音,在“清楚”一词
中读轻音;读准多音
字“背、圈”。
2.在理解词语的意
思时,引导学生用多
种方法来理解。如,
寻找近义词来理解2
(2)全班交流,重点点拨“私塾”
“糊里糊涂”“鸦雀无声”“霎
时”“厉声”。
“霎时”;“鸦雀无
声”可以运用表演法
来理解;“私塾”可
以通过查字典、联系
上下文来理解。
三、再读课文,
理解课文(用时:
18 分钟)
1.指名读文,思考课文主要内
容。
2.提出自学问题,引导学生小
组交流:
(1)私塾的先生怎样教书?(2)
孙中山为什么要问先生问题?
(3)同学们听了孙中山的提问
是什么表现呢?从这里你能看
出什么?
(4)先生听了孙中山的提问后
是什么表现呢?
3.学生讨论后回答问题,教师
相机点拨。
(1)理解重点句:学生读熟了,
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
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
讲。
(2)理解重点句:孙中山想:这
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
“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
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
吧!” (3)出示重点句:这
1.分自然段读课文,抓住课文
中的主要人物、事情的起因、
经过、结果来概括课文主要内
容。
2.根据自学提示在小组里交流,
结合关键词语说一说自己对这
些问题的看法。
3.全班汇报,表达自己的看法。
(1)阅读第 1 自然段,抓住“先
生从来不讲”来了解事情的起
因。
(2)抓住“糊里糊涂”理解不懂
就要问的重要性;抓住“壮着
胆子”体会孙中山大胆提问的
好习惯。
(3)抓住“吓呆了”“霎时”“鸦
雀无声”来体会同学们被吓坏
了的情景。感受孙中山的勇敢。
(4)抓住“厉声”体会先生的严
厉,明确遇到不懂的问题,要
先自己动脑思考然后再问。
4.分角色朗读课文,表现出人
物说话时的勇气。
1. 在概括课文主要
内容时,可先给学生
讲掌握概括课文主
要内容的方法,提升
概括能力。
2. 学生在汇报交流
时,引导学生抓住关
键词语来谈自己的
感受。
3.分角色朗读时,鼓
励学生想象当时的
情景,读出人物说话
时的语气。3
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
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
时变得鸦雀无声。
(4)理解重点句:先生拿着戒尺,
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
“你会背了吗?”
4.分角色练习朗读。
四、积累运用,
尝试练笔(用时:
12 分钟)
1.交流学习生活中,自己不懂
就问的事情。
2.写一写当时问的心情和内容。
3.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
1.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不懂就
问的事情。
2.加上一些表示心情的词语,
写一写当时问话的过程。
3.读一读自己写的内容。
4.读一读课文,把自己认为有
新鲜感的词语摘抄下来。
写话时要以鼓励为
主,可引导学生写出
当时的心情,注意引
号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