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 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doc
加入VIP免费下载

九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 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doc

ID:108131

大小:92.5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9-03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四章 图形的相似 回顾与思考 一、 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线的知识以及图形的全等,对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 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并且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 本章的学习,学生通过大量的现实情景,从“相似”这个角度认识了图形的 另一种关系,丰富了学生对图形的直观体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理 解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章是继图形的全等之后集中研究图形形状的内容,是对图形全等内容的进 一步拓广和发展,有一定的难度。在本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成比例线段 以及相似图形的知识,本章的内容较多,本课时安排让学生对本章内容进行回顾 与思考,旨在把学生头脑中零散的知识点用一条线有机地组合起来,从而形成一 个知识网络,使学生对这些知识点不再是孤立地看待,而是在应用这些知识时, 能顺藤摸瓜地找到对应的及相关的知识点,同时能把这些知识加以灵活运用,因 此,本节课的目标是: (一)知识与技能 1、归纳、总结本章知识,使知识成体系。 2、对成比例线段、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进行巩固提升。 (二)过程与方法 体现研究图形问题的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处理图形问题的思维发展水平,加 强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综合运用。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观察、思考、交流、类比、归纳等过程,发展学生的探索 精神,合作意识,增强应用数学意识,加深对数学的人文价值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重点:1、归纳、总结本章知识,使知识成体系。 2、掌握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处理图形问题的思维发展水平,加强相关知识之间的联 系和综合运用。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课前准备,整理知识;第二环节: 回顾交流、形成体系;第三环节:巩固提升;第四环节:课堂检测;第五环节: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课前准备,整理知识 内容:学生提前把本章的知识内容进行整理,画出本章知识的思维导图。 目的:学生通过对本章的知识进行整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章的知识体系。 通过画本章知识的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归纳整理、对比分析的能力,同时在画图 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进行比较、补充,养成交流与合作的习惯。 效果:学生认真完成思维导图,学生在画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不仅回顾了本 章知识,而且自己梳理了本章的知识体系,了解了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找出 自己的困惑,培养了学生自主研究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第二环节:回顾交流、形成体系 内容:教师提前掌握学生的思维导图的完成情况,请有代表性的学生投影展 示并讲解,其他同学进行点评、补充。对知识内容进行回顾,对学生感觉有一定 难度的内容,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互相补充,然后教师给以适当的帮 助。 目的:通过对本章知识的思维导图的对比分析,让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发展 脉络与内在联系;对各知识点的简要回顾,使学生对本章知识内容有进一步的理 解和掌握。 效果:学生来展示、讲解,他们从中感受到成就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 性,大家互相查漏补缺,形成知识体系。要求每个学生在进行知识整理分析时, 要把每个知识点所包含的知识内容认真阅读与思考,真正理解每个知识内容的含 义。 第三环节:巩固提升 (一)做一做: 1、四条线段 a、b、c、d 成比例,其中 b=3cm,c=2cm,d=6cm,求线段 aA B CD E F 的长。 2、如果两个相似多边形面积的比为 4 ∶9,那么这两个相似多边形对应边 的比是多少? 3、如图,将矩形 ABCD 沿两条较长边的中点的连线对折,得到的矩形 ADFE 与矩形 ABCD 相似,确定矩形 ABCD 长与宽的比。 4、添加一个条件,使△AOB∽ △ DOC 5、若△ABC∽△ADE,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目的:针对重难点,以及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设置以上 5 道题,引领学生 A B O C D A B C D EA B C D E G A B C D E F 复习、应用成比例线段,相似多边形、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做 过第三题,但有的同学理解的不透彻,所以本节课继续设置这道题,争取突破这 个难点。4、5 题为开放性的题目,可以更好的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效果: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复习巩固了成比例线段、相似图形、相 似三角形的知识,在解决第三题时,学生的方法是不一样的,教师组织学生各抒 己见,加深理解,并选择最优的方法。 (二)知识源于悟 1、如图,DE∥BC,D 是 AB 的中点,DC、BE 相交于点 G。 求: 2、如图: DE∥BC,EF ∥AB,AE:EC=2:3,S △ABC=25,求 S 四边 形 BDEF 目的:这两道题是在前面4、5题的基础上进行变式的,以引导学生深化对图 形的认识,对相似知识的灵活运用 效果:教师在学生已经掌握4、5题的基础上,适时的对图形或条件加以变化, 既节约了时间,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领着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学生乐于 去思考,去解决,在思考的过程中开阔了思路。 GBC GED C C ∆ ∆)2( BC DE)1(C A B E D F B A CG (三)试一试: 1、在正方形方格中, △ABC 的顶点 A、B、C 在单位正方形的顶点上 ,请 在图中画一个△A1B1C1 使△ A1B1C1 ∽△ABC(相似比不为 1),且点都在单 位正方形的顶点上 . 2、两块完全相同的等腰三角形放成如图样子,假设图形中的所有点、线、面都 在同一平面内,则图中有相似(不包括全等)三角形吗?如果有,就把它们一一 写出来。 3、如图,BC 与 EF 在一条直线上,AC//DF。将图(2)中的三角形截去一 块,使它变为与图(1)相似的图形。AA BB CC DD EE FF CC AA BBDD (1) (2) 目的:设置3道开放性的题目,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好胜 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第二题图形比较复杂,学生可以直接看图分析, 也可以动手操作,根据实物观察、分析,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分析。 效果:这3道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第一题的答案不唯一,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会学到不同的方法,做第二题时, 有的学生找到1对,有的找到2对、3对,引发学生之间的争议,学生互相争论, 争论中,学生主动的思考,深层次的思考,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激发了好胜心,同时也体会到成就感。 第四环节:课堂反馈: 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是BC上一点, BE:EC=1:2,AE与BD相 交于F,则BF:FD=_______,S △ADF : S △EBF =______ 22、如图,能保证使△、如图,能保证使△ACDACD与△与△ABCABC相似的条件是(相似的条件是( )) (1)AC: CD = AB: BC (2)CD: AD = BC: AC (3)AC2 = AD · AB (4)CD2 = AD · AB A EB F D CAA BB CC DD EE 3、如图,在△ABC 中,已知 DE//BC,AD=3BD,S △ABC=48, 求: S △ADE 选做:如图,在△ABC 中,∠BAC=90°,AB=6,BC=12,点 P 从 A 点出发向 B 以 1m/s 的速度移动,点 Q 从 B 点出发向 C 点以 2m/s 的速度移动,如果 P、Q 分别从 A、B 两地同时出发,几秒后△ PBQ 与原三角形相似? 目的: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设置选做题满足优生的需求。 效果:学生完成后上交,教师批阅后反馈。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本章的重点讲了什么内容?你通过本章的复习,在知识方面是否能够 做到系统化? (2)本章运用到哪些思维方法?你在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解决问题时有没 有困难的地方? (3)在合作学习中,你认为哪些同学数学思维较好?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 目的: 鼓励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谈自己对本节课的感受。 效果:学生把自己这一节课的学习所得进行交流,互相补充,把自己存在 的问题交由大家一起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AB C学法指导 图形的相似相比于图形的全等来说,难度加大,因为图形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使对应线段成比例,给学生分析图形增加了困难。学习时要多动手,增加直观感 受;多动脑,观察、分析,从复杂图形中找出基本图形;多交流,从而理解图形 相似的数学内涵,发展思维能力。

资料: 4978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