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课外古诗词诵读- 子衿-部优.docx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三、课外古诗词诵读- 子衿-部优.docx

ID:108927

大小:20.02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9-17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子衿》教学设计 【教学定位】 《子衿》是 2011 部编人教社教材第三单元之后,课外古诗词背诵中的一首。第 三单元第 12 课《诗经二首》是教读课文。学生在学习完《关雎》和《蒹葭》之 后,对《诗经》已有初步了解。有人觉得课外古诗词背诵只要学生会背即可。其 实,只要细心研究,把教材“隐含”的资源充分利用,完全可以发掘出课外古诗 词中的教学价值。特别是指导学生读出诗歌中“隐含”的信息,这首《子衿》是 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为此,设计了本节古诗阅读教学课。 【教学目标】 1.了解语气词在朗读中的重要作用。 2.发挥联想与想象思维,能够根据诗歌字词想象诗歌情境。 3.树立比较意识。与《静女》比较,加深对诗歌理解,更准确深刻地体会抒情者 微妙的内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子衿》距离我们两千多年。只有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还原诗歌情境, 才能让学生对诗歌有丰富的认识,进而感悟诗歌的魅力。因此,重点是培养学生 的想象力思维。 难点:受阅历限制,对《子衿》抒情主人公内心隐秘而深沉的情感体验会成为这 首诗歌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 自由读诗导入 1.引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经》中的《子衿》。这是一首古老的恋歌,距 离我们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学习这首诗,首先我们要能够把它正确地读下来。 2.请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设计意图】本堂课是读诗方法指导课。所以简洁明了告诉学生,学习诗歌的第 一步是能够自己朗读出来。在读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挑”“达”二字的读音 与现在不同。及时提醒。以便后续的进一步朗读指导。这两个字的补充注释,教师可在预习单中告诉学生,此处无需特别强调。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仔细预习的良 好习惯。 (二) 朗读指导 1.请三位学生朗读《子衿》,一人一章。 2.关注语气词“兮”,读出“兮”的韵味。 A.语气词“兮”离我们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我们现在用的语气词是什么呢? 预设:“啊”“呀”“吗”“呢”………… B.听一句《越人歌》,感受语气词“兮” 唱出来的韵味。 C.听完这句歌,我们要怎样读“兮”字,会更有韵味? 预设: 音拖长一些、音调不用太强烈…… 3.全班配乐齐读。教师准备配乐和 PPT。 【设计意图】此环节为整堂课的起点。首先,三位学生读《子衿》,讲究章与章 之间的衔接,培养学生“听”和“读”的配合能力。此环节在学生自由朗读之后, 既是教师对其学生朗读的抽查,也是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可以给全班同学作一 个示范。其次,关注语气词“兮”,在于把握“兮”字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丰富内 涵和韵味。借助音乐,形象具体,同时也对“兮”字有情感体验。最后,全班配 乐齐读,关注诗歌的完整性。三个小步骤既是学习诗歌的朗读指导,也是理解诗 歌内容的起点。 (三) 启发想象:微电影设计 1. 假如你是位导演,要把这首诗拍成一个微电影。你会如何设计呢? 教师提供 几个参考点,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设计。 如:选择主人公性别,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及周围环境,道具或布景,人物动 作、神态、服装等。 设计表格如下: 2. 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交流,分享各自的想象。 3. 教师巡视,选择几位到黑板上分享。 4.全班交流分享,说说这样设计的理由。 5.教师总结。并在交流“神态”这个点时,集中讨论对“悠悠”一词深层含义的 理解,将学生思维集中起来。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角色转变,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还原诗歌 情境。这个过程的答案会很丰富,比如对“时间”的想象,可以是春、夏、秋、 冬,也可以是清晨或者黄昏,甚至深夜。所以,重点是听学生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可以形成几个讨论点:①一个人还是两个人,男性或女性。②地点与时间,无论 怎样安排,要有一个“忧思”的环境。③道具布景服装等问题,能突出人物内心。④ 有关神态,集中在如何展现“悠悠”这个词的深层含义。此环节是整堂课的重点, 为深入探讨抒情主人公隐秘而深沉的情感作铺垫。在整堂课中属于“承”的地位。 (四) 比较阅读:《子衿》和《静女》 1.试着自己根据注释和译文,读懂《静女》这首诗。(预习单中为学生提供诗歌 内容、注释、译文) 2.范读同时跟读。 3.讨论:同样是在城墙一角等待心上人,这首诗中的男主人公,与《子衿》中的 女主人公心里感受是否相同?为什么会这样? 4.学生思考并回答。 【设计意图】此环节“宕开一笔”,实则为课堂的“转”,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比, 深入体会《子衿》女主人公细微而深沉的情感。这是学生思维再上一个台阶的关 键点,为学生开拓视野,深化认知。《静女》一诗,虽然男子没有等到心上人, 但是男子的内心充满甜蜜和幸福。这与《子衿》中等待心上人而不至的那位女子, 截然不同,形成鲜明对比。 (五) 总结读诗方法 1.教师总结:读诗的乐趣,在于发现。通过联想和想象,我们可以让诗歌形象丰 富饱满;通过查字典,我们可以弄明白某些字的全面解释;通过比较,我们可以 发现诗歌隐含在深处的东西。自然,我们也就能体会到读诗的快乐。美学家朱光 潜在他的著作《诗论》中,是这样来定义“隐”的: 隐的定义可以说是“用捉迷藏的游戏态度,把一件事物先隐藏起,只露出一些线 索来,让人可以猜中所隐藏的是什么。”通过本堂课学习,你觉得要怎样才能读 出诗歌中“隐含”的东西? 2.学生总结。 3.教师整理, 呈现 PPT: 1.通过联想与想象,还原诗歌情境。 2.查相关工具书,对似懂非懂的“词”追根溯源,深入了解。 3.有对比、类比意识。在比较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更准确地体会抒情者微妙 的内心。 4.阅读大量古诗词,形成知识面。 【设计意图】此环节对本堂课进行一个读诗方法的回顾和总结。引用朱光潜《诗 论》中的句子,意在从理论的高度让学生明白,诗歌的魅力在于通过“线索”读 出“隐含”在其中的东西。而读诗的乐趣亦在此。通过回顾本堂课,明白读好一 首诗,首先需要朗读,进行初步情感体验。其次需要想象,进行诗歌情境还原。 第三可以借助对比,进行深入理解诗歌中隐含的细致入微的内涵。当然,和什么 对比,怎样对比,这就需要长期的积累和一定的知识储备。这其实是对学生提出 更高的要求,也是长期学习诗歌的一个目标。关键在于学生要先有比较和类比的 意识。

资料: 4978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