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山东寿光)晚清畅销小说《痴人说梦记》以一场梦为结尾,梦中的上海不再有外国巡捕,建筑上没有外国招牌,有的是中国人的工厂和学校。这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
A.民族独立和富强
B.驱除靼虏,恢复中华
C.扶清灭洋
D.建立社会主义
2.高三(16)班某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中国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需要收集相关的历史史料。小组长列出了主要研究的大事:①太平天国运动②国民大革命运动③中共的诞生④维新变法⑤五四运动⑥辛亥革命。这一罗列引起了争议,请帮他选择正确的事件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⑤
3.太平天国龙凤殿有一幅对联:“虎贲三千,直扫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尧舜之天”。此联充分说明:
①太平天国的政治理想是统一中国,实现民主
②太平天国领袖存在封建意识
③太平天国希望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太平盛世
④太平天国具有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4.定都天京后,洪秀全颁布法令:“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说明洪秀全
A.背叛了农民革命事业
B.为了完善农民政权的法律
C.害怕得不到尊重
D.没有摆脱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
5.太平天国运动出现了既反封建又反侵略的新特点,说明的根本性问题是
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B.中国农民思想觉悟有巨大提高
C.中国农民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
D.中国革命成为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一部分
1,3,5
6.1861年4月,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看到了一本书的新印本后,在日记中不得不承认:“其中所言,颇有见识……法法类,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外洋,殆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最谙练……观此书,则贼中不为无人。”此书应为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应招统筹全局折》
D.《海国图志》
7.看图读史,断定正误,错误的是
(1)
(2)
(3)
A.图(1)的核心思想即洋务派的宗旨
B.图(2)的核心思想是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C.图(3)的核心思想是发展资本主义
D.图(2)、图(3)在社会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的主张方面是相矛盾的
8.《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者共同的地方在于
A.都提出了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
B.都主张以法治国,加强中央集权
C.都要求推翻地主阶级的统治,并且各自描写了理想社会的轮廓
D.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
9.有学者认为: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而亡于孙文。原因之一是如图的三把利剑,三剑一击,清王朝就玩完了。其史论、史观和史料反映出 ①三民主义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②英雄创造历史
③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合流
④领导阶级的先进与否,是革命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毛泽东曾认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说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其理由是(
)
A.以往的民主革命都失败了
B.孙中山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C.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取得成功
D.孙中山提出了系统的民主革命纲领
11.孙中山在回忆19世纪末广州起义时说:“当初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吾人足迹所到,凡认识者几视为毒蛇猛兽,勿感敢与吾人交游也。”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是当时的主流
B.广州起义损害了人民利益
C.民主革命思想深入人心
D.清政府尚未完全腐朽
12.(2008广东卷)《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象(见右图)的主要目的是
A.提倡民主自由
B.宣传排满革命
C.倡导个人崇拜
D.反对帝国主义
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黄帝
世
13.(2008广东卷)
“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
色,惊传飞艇上天堂。”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14.从下列近代中国人根据当时形势创作的宣传漫画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图1
望风而起
图2 共和
①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②革命隐藏着失败的危机③革命派大力弘扬民主④民主政治得以实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③④
15.1912年,孙中山自豪的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是指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的成立
D.《临时约法》的颁布
16.一部反映辛亥革命的电影,下列出觋的场景,你认为哪一个不符合史实
A.大部分农村在丈量田亩,实施“平均地权”纲领
B.
袁世凯与帝国主义国家代表“亲切地”交谈着
C.一位革命党人在街头演讲,大声疾呼民主共和
D.外国军舰在长江耀武扬威,向革命党施压
17.袁世凯曾说,“我现在不怕国民党以暴力夺取政权,就怕他们以合法手段取得政权,把我摆在无权无勇的位置上。”国民党如果取得政权,最有可能把袁世凯“摆在无权无勇的位置上”的手段是
A.强化责任内阁制
B.废除总统制
C.实行政党政治
D.推行三权分立制
18、辛亥革命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指的是
A.推翻了君主政体建立了共和政体
B.推翻了清朝建立了湖北军政府
C.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19.辛亥革命后,河北无极(无极,地名)有歌谣唱道:“大脚好,大脚乐,去操作,多快活,又不裹来又不缠,又不疼痛又省钱。”“大脚大,大脚大,阴天下雨我不怕;大脚好,大脚好,阴天下雨滑不倒。”这些歌谣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无极的封建势力较弱
B.妇女地位提高
C.农业人口增加
D.道路交通改善
20.《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其正确的认识是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C.都加速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方式基本一致
二、非选择题
21.(12分)某研究课题小组在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研究中搜集到了以下几组史料,阅读后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姐妹之群,何得存此僵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
——洪秀全《原道醒世训》,1843年
材料二
逆贼洪秀全杨秀清称乱以来,於今五年矣。荼毒生灵数百余万,蹂躏州县五千余里,所过之境,……一概抢掠罄尽,寸草不留。……此其残忍惨酷,凡有血气者未有闻之而不痛减者也。……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议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
2,4,6
——曾国藩《讨粤匪檄》,1852年
材料三
1862年,“借师助剿”前夕,英国在上海的舆论喉舌《华北捷报》载:“太平革命是一场血污的运动……它不是反清的革命,而只是反对一切安乐的、富有的,以及和平的人民的血腥的‘十字军’……谁能说尽太平军给中国社会和物质繁荣所带来的痛苦与破坏?他们所造成的损失真是无法计算的!他们所犯下的罪行真是罄竹难书的!”
材料四
1863年,英国传教士致函《香港日报》编辑说:“关于叛军(太平军)情况及叛军性格的可怕记述,早就使我急欲访问南京,亲自去观察一下这些记述究竟有多少真实性……南京城外商业兴旺。古老的城垣里面,田地耕种良好,四乡也一样。小麦、大麦、大豆均极富饶。城内的居民生活显然较扬子江沿岸诸城优裕。新的商店和优美的房屋正在建筑中。居民一般衣着良好。妇女们来来往往,从事于南方妇女所做的日常工作,老人们则带领孙儿玩耍。我们到了任何地方都受到了尊敬和友好的接待。”
材料五 1853年11月,地主文人汪土铎在其日记中记载了他与陈墟桥蔡村一村民的一段对话:
汪问:“为何仇恨官长?是贪赃枉法吗?”村民答:“因为收钱粮。”
汪又问:“长毛(太平军)难道不收钱粮,为何不恨?”村民答:“长毛钱粮少,且不再交地主粮租。”
汪再问:“你耕种地主之田,为何不交钱粮?”村民答:“再交地主之钱粮,我如何能养活一家老小!”
汪曰:“种人之田,交人之粮,古之理也,管你足与不足,不足可另谋生路。”
材料六
“洪秀全揭橥拜上帝教大旗后,就开始毁灭道观、寺庙、龙王庙、孔庙等等,就连孔孟圣贤书,也是‘抛之不及以火烧,烧之不及以水浇。读者斩,收者斩,买者卖者一同斩’……1853年定都南京礼仪繁盛之地后,洪秀全禁儒毁佛灭道查俗的态度越发激烈,规定只有太平天国编撰和‘旨准颁行’的‘真道书’才能在世上流通……其他所有书都在查禁之列。”
——朱学勤主编《中华文明史》2006年出版
请回答:
(1)在使用上述材料对太平天国进行评价时,形成了下面两种观点:
观点一是“(洪)秀全以匹夫倡革命,中国危亡实兆于此。”——[清]赵尔巽《清史稿》
观点二是“太平天国是由社会下层民众发起的一次对现存腐朽的封建社会制度的正义抗争。”
如果依据上面两种观点将上述材料分为两组的话,则上述材料中可以用来支持观点一的有哪些?可以用来支持观点二的有哪些?(3分)
(2)在对同一历史问题研究中,往往会形成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观点,你认为原因有哪些?(开放性问题)(3分)
(3)结合上述史料及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一下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作用和历史局限性。(6分)
22、(12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1911年)在长沙,我第一次看到报纸——《民力报》(注:应为《民立报》,作者系音译),那是一份民族革命的报纸,刊载着一个名叫黄兴的湖南人领导的广州反清起义和七十二烈士殉难的消息。我深受这篇报道的感动,发现《民力报》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材料。这份报纸是于右任主编的,他后来成为国民党的一个有名的领导人。这个时候,我也听说了孙中山这个人和同盟会的纲领。当时全国处于第一次革命的前夜。我激动之下写了一篇文章贴在学堂的墙上。这是我第一次发表政见,思想还有些糊涂。我还没有放弃我对康有为、梁启超的钦佩。我并不清楚他们之间的差别。所以我在文章里提出,把孙中山从日本请回来当新政府的总统,康有为当国务总理,梁启超当外交部长!
————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毛泽东自述》(1936年6月毛泽东接受斯诺采访时自述)
【材料二】右图为1911年8月1日《民立报》的影印件,记有“七十二烈士”的报道。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第一次革命”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其性质如何?(2分)
(2)毛泽东在“第一次发表政见”时赞成在中国实行什么政体?(2分)
(3)毛泽东为什么说自己当时“思想还有些糊涂”?康、梁与孙中山及毛泽东三者所走的救国道路有何不同?(4分)
(4)材料一作为口述史料,应用于历史研究有何局限?材料二是原始史料,如果利用这两种是史料来研究毛泽东思想发展历程,你有何看法?(4分)
第三章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答案
1-5 A B C D A
6-10 B A C C D
11-15 A B B C C
16-20 A A A B B
21.
(1)支持观点一的材料: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六;支持观点二的材料:材料一、材料四、材料五。(3分)
(2)研究者的立场不同;研究的方法、角度不同;史料的选取和运用上的差别;时代的局限性等。(3分,答对3个要点就可以得3分,其他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3)进步性: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和西方殖民者的侵略;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的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主张向西方学习,提出近代中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揭开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3分)
局限性:缺乏先进的革命理论的指导;天京变乱反映出其明显的农民阶级的小农意识的狭隘性;不加区分的毁灭道观、寺庙、龙王庙、孔庙和焚烧书籍,客观上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极大破坏;客观上对当时的社会生产和社会财富造成极大破坏等。(3分)
22.
(1)辛亥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运动。(2分)
(2)赞成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2分)
(3)分不清立宪派与革命派的不同主张。(1分)
道路:①康、梁主张通过改良的手段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②孙中山:通过革命的手段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③毛泽东:通过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走社会主义道路。(3分)
(4)①口述史料受口述者及记述者个人因素影响较大,因而具有不确定性及片面性。(2分)
②第二问,分两个层次给分。
第一层次:口述史料的使用要慎重,应该与第一手史料(或原始史料)配合使用(1分)
第二层次:材料一为毛泽东本人口述历史,因而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但最好与原始史料配合使用。(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