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能力培养与测试(三)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能力培养与测试(三)

ID:125530

大小:52.5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0-01-02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二节 洋务运动 一、单项选择题 1.洋务派与顽固派主要的分歧是 A.要不要反对外来侵略      B.要不要维护清朝统治  C.要不要镇压太平天国革命  D.要不要师夷长技以自强 2.兴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走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建立君主立宪的国家  D.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3.下列各项中,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 A.引进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  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建立近代化的国家政治制度  D.对外国经济侵略作了些抵制 4.下列哪些企业是李鸿章创办的 ①江南制造总局②福州船政总局③开平煤矿④安庆军械所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 5.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创办的企业是 A.轮船招商局  B.安庆军械所  C.发昌机器厂  D.开平矿务局 6.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得不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B.顽固派的百般阻挠和破坏  C.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D.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中央领导核心 7.洋务派在地方的代表有①奕訢②李鸿章③张之洞④曾国藩⑤左宗棠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  D.①②④⑤ 8.洋务派最初举办的一些民用工业,主要是为了 A.赚取高额利润  B.辅助军事工业  C.发展资本主义  D.抵制外来经济侵略 二、填空题 9.洋务派以“___________”为旗号,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又以“_____________”为旗号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 10.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是。19世纪80年代设立的管理海军的机构是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解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罩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材料2: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引自《李文忠公全书》 材料3: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引自《筹办夷务始末》 回答: ①以上材料是清政府中哪一派的主张?出现在什么时期? ②材料1提出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具体方法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③材料2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简述你的理由。 ④材料2与材料3观点上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四、问答题 12.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怎样评价洋务运动?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2.D.3.C 4.A 5.B 6.C 7.B 8.B 二、填空题 9.自强 求富 10.总理衙门 海军衙门 三、材料解析题 11.①洋务派的主张,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②先购买,再仿造。使清政府摆脱内忧外患,维护清朝统治。 ③不正确,看不到封建制度的落后。 ④都主张购买外国武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是自强的途径。 四、问答题 12.内容: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如安庆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洋务运动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以辅助军事工业,如上海轮船招商局等;19世纪70年代开始筹划海防,到80年代中期,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先后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三十多所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评价:它引进了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培养了一些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对封建经济起了一定的解体作用。 由于它从根本上是维护封建制度,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最终导致破产,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第三节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产生于 A.外商企业      B.手工业作坊  C.洋务派创办的企业  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的根本原因是 A.其产生晚于中国无产阶级  B.其产生发展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  C.其产生晚于西方资产阶级  D.中国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3.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有①产生早于中国资产阶级②大多来源于破产农民,便于结成工农联盟③受剥削压迫最重,革命性最强④集中程度高 A.①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4.近代中国革命性最强的新生产力的代表是 A.无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资产阶级  D.手工业者 5.以下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始终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  C.从产生之日起就具有两面性  D.最初来源于一些官僚、地主、商人 6.近代外商对华投资开始于19世纪 A.四五十年代  B.六十年代  C.七十年代  D.九十年代 7.最早投资于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是 A.商人、地主和官僚  B.洋务派官僚和商人  C.手工工场主和地主  D.商人和高利贷者 8.促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因素有 ①外商企业的刺激②清政府的支持③洋务运动的诱导④封建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④ 9.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早期著名的企业有 ①上海发昌机器厂②广东继昌隆缫丝厂③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④湖北织布局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 10.中国无产阶级诞生于______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诞生于_______年代。 11.中国无产阶级基本上集中于________,其中__________ 最多,其次是广州及附近地区。 三、材料解析题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中国资本家组织了一个公司,使用外国机器轧花……以资本五万元开始营业。日本大阪造的机器,包括蒸汽机和锅炉……已于1887年(光绪十三年)10月运到宁波。” 材料2:“自厂房完工以来,该厂便全年日夜开工……并聘了几个日本工程师和技师……还想要从事纺纱。该厂已自英国买了一座强有力的新发动机和锅炉。” 材料3:“公司是私家经营,职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约一百人……它迄今还没有分付股息。因为这个原故,同时又由于原料昂贵与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此厂已濒于停业──希望它只是暂时停业。” ──引自《海关十年报告》1882年~1891年 回答: ①材料1、材料2中所指的两个公司是什么性质的企业? ②公司使用日本的机器、英国的锅炉发动机,说明了企业的什么问题? ③据材料3概括分析此厂已濒于停业的原因。 ④综合以上三条史料,还说明了什么问题? 四、问答题: 13.中国近代史上新的经济因素和新的阶级力量是怎样产生的?各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D 4.A 5.B 6.A 7.A 8.C 9.A 二、填空题 10.19世纪四五十年代 19世纪六七十年代11.沿海和长江流域各通商口岸 上海 三、材料解析题 12.①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②机器设备依赖外国进口。③企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原料昂贵及日本产品的竞争。④民族资本主义从诞生起就依赖外国,产品又难与外国商品竞争,因此,发展缓慢。 四、问答题 13.产生:①19世纪四五十年代,外国商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办了一批船坞和工厂,利用中国的劳动力,中国无产阶级在外商企业里诞生了。中国无产阶级主要来源于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②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为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某些客观条件和可能,在洋务运动和外商企业的刺激下,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开始投资于近代企业,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兴起,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诞生了。 特点:中国新的经济因素和新的阶级力量,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代表了新的生产力,但它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发展艰难。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既具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压迫的革命性,又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有一定的依赖关系,具有妥协性和软弱性。③中国无产阶级是新生产力的代表,人数虽不多,但比较集中,身受三重压迫,具有坚定的革命性。 *第四节 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 一、单项选择题 1.19世纪70年代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 A.总理衙门的建立       B.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  C.中国边疆地区出现了新危机  D.《中法新约》的签订 2.被清政府任命为钦差大臣,负责收复新疆的是 A.曾国藩  B.左宗棠  C.李鸿章  D.曾纪泽 3.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事件,正确的是①清军收复新疆②英军进攻西藏③阿古柏成立“哲德沙尔国”④中俄《伊犁条约》的签订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4.清政府在新疆和台湾设立行省的时间分别是 A.1868年 1883年  B.1878年 1884年  C.1881年 1884年  D.1884年 1885年 5.最先取得在中国修筑铁路特权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日本 6.阵斩法军统帅李威利的战役是 A.纸桥大战  B.马尾海战  C.镇南关战役  D.临洮大捷 7.中法战争中,清政府被迫对法国宣战是在 A.法军占领河内后       B.清军应邀援越抗法后  C.法军向驻越清军发动进攻后  D.马尾海战清军失败后 8.下列有关中法战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战争中清政府战和不定  B.清政府被迫应战  C.清军一直处于防御状态  D.其结果暴露了清政府的无能 9.清政府决定在台湾正式建立行省主要是因为 A.台湾成为西方列强争夺的对象  B.加强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C.台湾在国防上的重要地位    D.巩固国家统一 10.使外国侵略者打开中国西南门户并取得修筑铁路特权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中法新约》 二、填空题 11.中法战争爆发前后,___________领导黑旗军抗法,多次打败法军。1885年_________率领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 12.19世纪末英国强迫开放西藏的_________为商埠,英国势力侵入西藏。清政府在台湾建立行省,_____________为台湾第一任巡抚。 三、材料解析题 13.阅读下列材料:摘自《中法兵事本末》 材料1:“法起谅山之众,扑镇南关;子材誓众曰;‘法再入关,吾有何面见粤人,必死拒之!’士气皆奋。法攻长墙急;炮极猛烈;子材使诸统将屹立,遇退后者皆刃之;自开壁,率两子直犯敌军。诸军以材年七十,奋身陷敌,皆感奋殊战;……毙法兵极众。鏖战两日,法军大败,溃遁。” 材料2:李鸿章说“当借谅山一战之威,与缔和约,则法人必不再要求。” 回答 ①材料1记述的是哪一次著名的战役?是谁指挥的? ②这次战役的战果如何?产生了什么影响? ③材料2中反映出李鸿章的什么态度?导致什么结局? 四、问答题 14.联系19世纪7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分析中国边疆地区出现新危机的原因,有何表现?中国军民进行了哪些斗争?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D 4.D 5.B 6.A 7.D 8.C 9.C 10.D 二、填空题 11.刘永福 冯子材 12.亚东 刘铭传 三、材料解析题 13.①中法战争中的镇南关大捷,由冯子材指挥。 ②打得法军溃不成军,清军乘胜追击,收复谅山等地。扭转了整个战争形势,粉碎了法国侵略者的狂妄计划,导致法国茹费理内阁倒台。 ③反映了李鸿章的妥协求和态度,把胜利作为停战妥协的资本,以胜求和。于是,签订《中法新约》,从而造成中法战争中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的局面。 四、问答题 14.原因:①19世纪70年代后,西方列强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为了适应垄断资产阶级的要求,列强加紧争夺原料产地和殖民地。中国成为它们争夺的主要目标。中国边疆地区出现了新危机。②清政府的腐败。 表现:①西北:俄、英入侵新疆;②西南:英国入侵西藏;③东南:日本入侵台湾。 斗争:①新疆:各族人民配合左宗棠的清军击败阿古柏侵略军,收复新疆的斗争。②西藏:军民抵抗英军入侵,西藏地方政府调军,寺院喇嘛组成僧兵,准备迎战。③台湾:人民阻击日本侵台。 第五节 甲午中日战争 一、单项选择题 1.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支持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列强有 ①英国②美国③德国④法国 A.①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黄遵宪作诗:“一夕狂驰三百里,敌军便渡鸭绿水”。诗中反映的是甲午战争中的 A.黄海之战  B.辽东战役  C.威海战役  D.平壤战役 3.威海战役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的主要原因是 A.部分将领勾结洋员,献船投敌  B.日军海陆夹击,船队四面受敌  C.李鸿章“避敌保船”政策的贻误  D.主帅丁汝昌自杀,失去指挥 4.《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新阶段的是 A.增开通商口岸    B.赔款白银二亿两  C.割台湾等地给日本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5.甲午战争中,日本制造的大屠杀发生在 A.旅顺  B.大连  C.花园口  D.九连城 6.在黄海海战中,牺牲的爱国将领有①丁汝昌②邓世昌③刘步蟾④林永升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 7.《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被迫将辽东半岛归还给中国,主要是以下哪种矛盾的结果 A.外国侵略者和清政府的矛盾  B.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  C.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矛盾  D.外国侵略者争夺中国的矛盾 8.甲午中日黄海海战的结局是 A.中方损失大于日方  B.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C.日本舰队丧失主力  D.北洋舰队丧失主力 9.依据“片面最惠国待遇”条款,英国可以从中日《马关条约》中取得哪些特权 ①赔偿军费2亿两②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③割占台湾等地区④产品免收内地税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 10.参加大甲溪战役,英勇抗击日军的将领是 ①唐景松②徐骧③王德标④袁锦清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④ 二、填空题 11.平壤战役中清军将领________壮烈牺牲,清军统帅___________弃城逃走。 12.第二次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深入长江流域,远至______________,甲午中日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又延至长江流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解析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该督(李鸿章)身膺疆寄数十年,其昔日攻粤、捻诸逆,以洋人得功,遂终身以洋人为师,而不知改变。……创办海军,糜币千数百万,而至今不能一战。是李鸿章之贻误大局者一。 材料2:倭人于近十年来,一意治兵,专师西法,倾其国力,购制船械,愈出愈精。中国限于财力,未能撒手举办,遂觉相形见绌。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 ──引自李鸿章1894年《据实陈奏军情折》 材料3:1894年11月22日,我与总署晤谈一次。我问他们是否还能支持这个战争。他们说他们不能了。我说:你们有兵士二万五千人在北京没事做。他们答:那些兵不能打仗,中国军队目的不是作战,而是威吓百姓。我说:若相信再战没好处,应当议和。他们说:自然他们希望议和,但由于不能和日本通信,怎能办到呢?我说:假若授权给我,我可以经由我们驻东京公使……进行商谈。他们高兴了,请求我立即照办。 ──引自美国公使田贝《论中日战争》 回答 ①材料1作者为何指责李鸿章?理由是否属实? ②材料2认为中国海军与日本相比“相形见绌”的原因是什么?其真实意图何在? ③材料3,清政府总署官员对中国国军队作用的谈话,说明了什么根本性的问题? ④分析以上材料,总结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何在。 四、问答题 14.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战争的结局如何?对中国政局和远东局势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C 4.D 5.A 6.D 7.D 8.A 9.B 10.C 二、填空题 11.左宝贵 叶志超12.汉口 重庆 三、材料解析题 13.①因为他一味依赖外国,贻误了战机,基本属实。②中国财力有限,对海防投入费用太少。为其消极抵抗的行径辩护。③清政府军队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内镇压人民的主要工具。④清政府过于依赖外国;作战消极;妥协求和;士兵战斗力不强;日本则长期准备充分。 四、问答题 必然性:①19世纪末,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西方列强加紧侵略中国,中国边疆地区危机进一步加深,而清政府更加腐败,对外妥协退让。②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统治集团急需对外扩张,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主要目标的“大陆政策”。③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成为日本实施侵略计划的有利条件。19世纪末,日本对外侵略扩张,企图以朝鲜为基地,进而侵略中国,战争在所难免。 结局:1895年中国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 影响:国内:①洋务运动破产;清政府更加腐败;在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②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掀起高潮,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自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 远东:①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②日本占了台湾,控制了朝鲜,迅速成为东方的帝国主义强国。③战争后,日本在远东的国际地位加强,但其扩张行为受到法、德、俄等国的抵制,如三国干涉还辽;资本主义列强在远东地区的争夺更加激烈。 *第六节 瓜分中国的狂潮 一、单项选择题 1.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大借外债,主要是为了 A.偿付对日赔款和“赎辽费”   B.筹措资金,发展民族工业  C.筹集军费,镇压农民起义    D.大规模修筑铁路 2.甲午战争后,首先取得在中国修筑铁路特权的国家是 A.德国  B.法国  C.英国  D.俄国 3. 下列表述哪一项与史实不符 A.帝国主义在华争夺筑路权最激烈的三条铁路是卢汉、津镇、粤汉路  B.英国强租威海卫和香港“新界”  C.俄国把长城以北和新疆作为“势力范围”  D.日本强租台湾和澎湖列岛并把福建作为“势力范围” 4.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目的是 A.与列强组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B.承认列强在华权益,缓和与列强的矛盾  C.与列强“机会均等”,“利益均沾”  D.不再追随西方列强,实行独立的侵华政策 5.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最先“租借” 中国领土的国家是 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俄国 6.19世纪末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之一,反映在中国问题上集中表现为双方都把侵略魔手伸向中国的 A.台湾地区  B.长江流域  C.山东地区  D.香港地区 7.中国近代重工业无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大量赔款使清政府缺乏资金  B.清政府不敢贷款发展重工业  C.外国工业品在中国市场上处于优势地位  D.列强取得采矿权,中国矿产资源遭到掠夺 8.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输出资本的方式有 ①修筑铁路②开采矿山③建立工厂④做中国的债主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获得下列特权的先后顺序是①在中国投资建筑铁路②片面最惠国待遇③外国人可进入中国内地经商④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③①④  D.③①②④ 10.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英国划分的“势力范围”是 A.山东  B.东北  C.福建  D.长江流域 二、填空题 11.甲午战争后,首先迫使清政府借款的是___________,之后清政府又两次向________借款。 12.19世纪末列强掠夺中国的高峰,是掀起了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瓜分狂潮,实际是走向殖民地的过渡形式。中国面临着从__________沦为_____________的严重危机。 三、材料解析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正在中国发生着的重大事件美国并不是一个漠不关心的旁观者……由于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由于我们国土有很长的太平洋海岸线,由于我们对远东的直接贸易日升月盛,我们有理由要求这方面的利益获得友好的待遇。我的目的是要用一切适当的,合乎美国传统的手段来促进美国在该地区的巨大利益。 ──1898年12月美国麦金莱国会咨文 材料2:现在似乎是一个良好时机,由美国向英国政府表达,希望英国政府发表正式宣言,并协助美国向在华要求“势力范围”之列强取得同样宣言,宣言内称各国在其势力范围内承认以下原则: 第一,各国对于其在中国的任何所谓“势力范围”或租借地以及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得干涉。 第二,不论何国的货物,进入上述“利益范围”的口岸内,一律适用目前的中国协定关税。 第三,对进入上述范围内口岸的别国船只,各国所谓“利益范围”的国家,不得征收比本国船只更高的港口税。 ──1898年9月6日美国国务卿海约翰致英大使绰特的信件 材料3:女王陛下政府对于威海卫租借地和英国今后在中国用其他方式得到的一切领土以及英国现在或将来保有的一切利益范围,准备发表贵国政府所希望的声明,只要其他有关国家也发表类似的声明。 ──1899年11月30日英国照会 回答 ①据材料1,分析“已在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②试分析美国对华政策的新特点。 ③分析英国对美国的对华政策有何反应?为何英国首先发表宣言和照会? ④材料所反映的美国对华政策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四、问答题: 14.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原因是什么?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以往相比主要的变化是什么?简述中华民族严重危机的表现。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D 4.C 5.C 6.C 7.D 8.D 9.C 10.D 二、填空题 11.俄法 英德 12.强占租借地 划分势力范围 半殖民地 殖民地 三、材料解析题 13.①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②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在对华政策上不再追随西方列强,而有了自己独立的政策,加紧和扩大了侵华步骤。③英国有条件地支持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因为当时英国的实力及在中国的优势地位已开始削弱。④使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暂时取得表面的一致,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 四、问答题 14.原因:①外因:19世纪末列强由于垄断组织激烈竞争,资本输出日益增大,对海外的殖民掠夺更加剧烈。②内因:甲午战争中国的惨败和清政府奉行的投降政策,大大助长了列强争夺中国的野心。 变化:由原来的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即从抢占商品市场为主到抢占资本市场为主。 表现;①经济上,在瓜分狂潮中,列强控制了中国的关税、铁路等。掌握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在华办厂、掠夺资源,严重影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政治上:在华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是走向殖民地的过渡形式,中国面临着沦为殖民地的危险,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第七节 戊戌变法 一、单项选择题 1.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准各省广开民厂” 的主要原因是 A.洋务运动的刺激      B.民族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  C.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D.抑制列强经济侵略 2.使维新思想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的事件是 A.公车上书      B.强学会成立  C.创办《万国公报》  D.保国会的成立 3.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是 A.《定国是诏》   B.《新学伪经考》  C.《孔子改制考》  D.《应诏统筹全局折》 4.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 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  B.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相结合  C.附和西方基督教义  D.依靠儒家思想,托古改制 5.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条件有①商品市场发展刺激了投资者②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③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④国外资本输入提供了资金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百日维新开始的标志是 A.《中外纪闻》的创办  B.强学会的成立  C.《定国是诏》的颁布  D.保国会的成立 7.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是 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B.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C.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D.民主派与立宪派的论战 8.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是在19世纪 A.60年代  B.70年代  C.80年代  D.90年代 9.将康有为的下列活动按时间顺序排列 ①组织保国会②创办《万国公报》③万木草堂讲学④发起公车上书 A.③④②①  B.①②③④  C.①④②③  D.③④①② 10.维新派与洋务派的主张有根本区别的是 A.鼓励开矿建厂  B.改革教育制度  C.改革政治制度  D.抵制农民起义 二、填空题 11.早期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2.1898年顽固派慈禧发动政变,杀害谭嗣同等维新派人士,史称“________”。新政内容中只保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三、材料解析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 材料2: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 ──《戊戌政变记》 回答 ①材料1所阐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其实质内容是什么? ②材料1中的主张在戊戌变法法令中是怎样体现的? ③材料2说明了什么问题? ④根据两段材料说明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四、问答题 14.试述早期维新思想是怎样产生的?维新变法的政治救亡运动又是在怎样的历史环境下形成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 3.D 4.B 5.B 6.C 7.B 8.D 9.A 10.C 二、填空题 11.王韬 郑观应  12.戊戌政变 京师大学堂 三、材料解析题 13.①变法最重要的在于变官制。其实质内容就是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改革。②准许官民上书言事,裁撤重迭机构及冗员。开办大中小学堂,废除八股,改试策论等。③说明变法法令中“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得到了广大爱国知识分子的拥护和响应。反映了人们对光绪帝变法维新抱有很大幻想和要求改变君主专制统治的愿望。④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预政权,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也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四、问答题 14.产生:①时间:19世纪60年代。②条件: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传入及中国资本主义产生。③产生范围:一些知识分子中间。④主要代表人:王韬、郑观应。 历史环境:①社会背景: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②阶级基础: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③思想准备: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康有为、梁启超积极宣传维新变法思想。④1895年春,康有为领导了“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想发展成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第八节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单项选择题 1.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清朝的腐朽统治     B.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  C.贫苦农民富有斗争精神  D.贪官恶霸横行乡里 2.揭开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义和拳改称义和团   B.平原县义和拳取得平原大捷  C.冠县义和拳攻打教堂  D.提出“扶清灭洋” 口号 3.对“扶清灭洋”口号的正确评述是①打击的主要对象是外国侵略势力②带有笼统的排外色彩③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认识不清④具有爱国性质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③ 4.《辛丑条约》的内容,不包括 A.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B.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  C.禁止中国人民成立反帝性质的组织  D.清政府赔偿白银二亿两 5.1900年夏,清政府对义和团由“剿灭”改为“招抚”,是为了 A.依靠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B.承认义和团的合法性  C.消除与义和团的矛盾    D.控制和利用义和团 6.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确立的标志是 A.总理衙门的设立    B.《辛丑条约》的签订  C.《南京条约》的签订  D.允许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 7.帝国主义未能完全瓜分中国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B.帝国主义同中国封建势力的矛盾  C.义和团运动的沉重打击   D.军事力量不足 8.《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必须拆毁北京到大沽之间的炮台,外国列强的主要目的在于 A.削弱中国的军事力量  B.摧毁中国的反帝行动  C.控制中国的京津地区  D.干涉中国的内政外交 9.义和团在斗争中提出“扶清灭洋” 口号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对义和团由镇压政策改为“招抚”政策  B.义和团对清朝封建政权的本质缺乏明确认识  C.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十分尖锐  D.义和团内部被地主阶级篡夺了领导权 10.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同之处有 ①侵略者都占领了北京②清政府向英法“借师助剿”③美俄充当了战争调解人④战后中外反动势力进一步勾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 11.从19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人民不断掀起___________斗争,到90年代末,终于酿成大规模的____________运动。 12.________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条约中规定将总理衙门改为____________,列六部之首。 三、材料解析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今次中国之问题,当以何者为基础而成和议乎?大率不外三策:一曰分割其领土,二日变更其皇统,三日扶植满洲政府是也……。策之最易行者,莫如扶植满洲朝廷。而漫然扶植之,则亦不能绝后来之祸根,故论中国最终之处分,则瓜分之事实无所逃避,而无奈瓜分政策,又不可剧行于今日。” ──赫德《中国实测论》 材料2:“盖中国数千年在沉睡之中,今大梦将党,渐有‘中国是中国人之中国也’之思想。故义和团之运动,实由其爱国心所发,以强中国,拒外国人为目的者也。虽此次初起,无人材,无器械,一败涂地;然其始羽檄一飞,四方响应,非无故也。自今以往,此种精神必更深入人心,弥漫全国。他日又必有义和团子孙,辇格林之炮,肩毛瑟之枪,以行今日义和团未竞之志者。” ──赫德《中国实测论》 材料3:故今之计,列强当以瓜分为最后之一定目的,而现实当一面设法,顺中国人之感情,使其渐忘其军事思想,而倾服于我欧人,如是则将来所谓“黄祸”者,可以烟消灰尽矣。 ──赫德《中国实测论》 回答 ①以上言论发表,其背景和实质是什么? ②从材料看,赫德认为“瓜分政策又不可剧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③从材料2可以看出赫德认识到什么? ④据以上材料,说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四、问答题 14.对比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异同。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A 4.D 5.D 6.B 7.C 8.C 9.C 10.B 二、填空题 11.反洋教 义和团    12.1901年 外务部 三、材料解析题 13.①背景:八国联军侵占北京,义和团运动被镇压后。实质:要把清政府变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代理人。②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企图。③认识到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认识到中国觉醒时代已经到来。④在政治上瓜分中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 四、问答题 14.相同点:①领导阶级、运动主体、斗争方式:都是农民阶级领导的以农民群众为主体、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的农民运动。②组织形式:都是利用宗教结社形式来发动、组织群众,都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③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④作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不同点:①组织及发展情况:太平天国运动有组织、有纲领,建立了政权,坚持斗争14年,势力发展到18个省;义和团运动没有统一组织,没有纲领,没有建立政权,主力主要在山东、直隶一带发展,时间也仅一年多。②主要斗争矛头: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封建为主,斗争矛头主要指向清政府;义和团运动的主要斗争矛头指向帝国主义,曾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 综合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对辛酉政变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是由洋人一手策划的  B.是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开始  C.是清王朝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势的斗争  D.辛酉政变后慈禧开始掌握朝廷大权 2.洋务运动最重要的进步影响是 A.引进了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科学技术  B.抑制了外国的经济扩张  C.培养了一些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  D.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决定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的根本因素是 A.民族资产阶级由封建地主、商人转化而来  B.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中  C.资金少,力量薄弱  D.在中外反动势力压迫的夹缝中发展 4.中法战争中,清政府正式对法宣战是在 A.法军进攻驻越清军驻地后  B.马尾海战后  C.法军侵犯台湾后      D.法军进攻镇海后 5.下列哪些是属于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①发昌机器厂②福州船政局③继昌隆缫丝厂④湖北织布局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④ 6.《马关条约》的内容中,最能体现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新阶段的是 A.赔款白银二亿两  B.增开通商口岸  C.日本轮船可驶入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7.日本在《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中取得的相同的侵略权益是 A.公使驻京  B.驻扎军队  C.开埠通商  D.巨额赔款 8.下列关于 19世纪 60年代,中国社会出现的新变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清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  B.地主阶级中分化出洋务派  C.封建经济瓦解,产生了资本主义工业  D.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 9.“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其实质反映了 A.日本实力不如西方列强  B.列强在争夺中国权益上有矛盾  C.德俄法三国反对日本侵犯中国领土主权  D.三国乘机削弱日本实力 10.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 A.大规模向清政府贷款  B.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C.参与武装侵华     D.首先在中国取得开矿特权 11.康有为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托之先王,既不惊人,又可避祸。”这句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康有为认为改制代表平民利益  B.康有为认为改制是惊人的大事  C.托古改制最稳妥,不担风险  D.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12.甲午战争后清朝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的主要目的是 A.顺应实业救国潮流  B.抵制外来经济侵略  C.解决财政危机    D.缓和阶级矛盾 13.“扶清灭洋” 口号突出反映了 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C.西方列强与中国封建势力的矛盾  D.农民阶级与西方列强的矛盾 14.李鸿章说,各口岸生意,已被洋人占尽,华宫领商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力挟重资以倾夺,则顺华商自立公司……收回洋人夺去之利。这表明李鸿章主张兴办民用企业的意图之一是 A.限制民族资本  B.追随外国资本主义  C.保护民族资本  D.与外国资本主义争夺市场 15.19世纪末,俄英换文协议:“不在中国长城以北为他自己或英国臣民或其他人谋求任何铁路让与权”,“不在长江流域为他自己或俄国臣民或其他人谋求任何铁路让与权”。其真正目的是 A.尊重中国主权  B.俄国向英国妥协  C.划分势力范围  D.英国向俄国妥协 16.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没有遭到列强的公然反对,是因为 A.美国的经济实力已跃居世界第一位  B.美国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  C.没有影响到列强的利益  D.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已经形成 17.标志着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开端的是 A.《中法新约》的签订  B.《马关条约》的签订  C.三国干涉还辽     D.德国强占胶州湾 18.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是在 A.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以后  B.甲午战争以后  C.戊戌变法失败以后    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19.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首要目的是 A.挽救民族危亡  B.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C.发展资本主义  D.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20.下列对戊戌变法的认识,不正确的 A.是一场挽救封建统治危机的政治运动  B.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具有爱国和进步意义  D.其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当时的中国行不通 21.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清朝的统治腐朽      B.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  C.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农民阶级反抗精神强烈 22.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社会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其主要原因是 A.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B.维新变法的思想主张与救亡图存的民族要求结合起来  C.维新派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维新派争取到光绪皇帝的支持 23.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相同之处是 A.是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运动  B.建立了革命政权  C.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D.大规模进入北京和天津 24.义和团运动最重要的历史功绩是 A.在民族危机关头,提出了“扶清灭洋” 的口号  B.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C.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图谋  D.促使一部分资产阶级维新派转向革命 25.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帮凶,突出表现在 A.赔款巨额白银  B.严禁人民反帝  C.拆毁大沽炮台  D.划定“使馆界” 二、材料解析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正:电线铁路,变华为夷,鄙见迂疏,期期以为不可。 ──摘自《刘坤一遗集》 材料2:清朝一遇到外国的枪炮就丧尽了自己的声威,……天朝正如小心保存在紧密的棺材内的木乃伊一样,只要与外界新鲜空气一接触,便一定要腐烂。 ──摘自《马克恩恩格斯论中国》 材料3:持鸦片初约以通市,吾不停贸易以自修自强,使无鸦片之毒,则外洋之银有入无出,中国银且日贱,利可胜述哉! ──摘自《海国图志》 材料4: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 ──摘自《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 材料5: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商务,……微臣创设抬商局之初意,本是如此。 ──摘自《李文忠公全集》 回答 ①据材料1,作者的核心主张是什么?他属于近代史上哪一派别?运用材料2的观点对材料1的主张作简要评价。 ②材料3的作者对鸦片和贸易的关系提出了什么看法? ③材料4、5分别反映了洋务运动在哪个阶段的指导思想?他们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三年来,泰西专以分中国为说,报章议论,公托义声,其分割之图,传遍大地,擘画详明,绝无隐讳。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2: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救亡决论》 材料3:康有为建议:“勿去旧衙门,而惟增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擢小臣;多召见才俊志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许其专折奏事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回答 ①据材料1分析康有为是在什么背景下上书的? ②材料2中反映了康有为什么思想主张? ③材料3中“勿黜革旧大臣”对戊戌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④对比材料2和材料3,可以看出康有为的主张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上述变化? 三、问答题 28.19世纪60—70年代,我国的政治,经济领域里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和重大变化?这些事件和变化对后来的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29.19世纪60—90年代,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表现在哪些方面?各有何严重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3.B 4.B 5.C 6.D 7.D 8.C 9.B 10.C 11.D 12.C 13.A 14.D 15.C 16.C 17. D 18.B 19.A 20.A 21.B 22.B 23.C 24.C 25.B 二、材料题 26.①反对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属于封建统治阶级中顽固派的主张。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出的,闭关落后,必定挨打。②严禁鸦片,同时开埠通商,正当贸易,必然出超。③材料4反映了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第一阶段的指导思想: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发展军事工业以求“自强”。材料5反映了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洋务运动第二阶段的指导思想:在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发展民用工业,以富致强。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 27.①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②强烈要求实行全面的维新变法。③导致守旧大臣对变法阳奉阴违,甚至托词抗命,阻挠、破坏变法,使变法法令从中央到地方都成了一纸空文。④材料2中主张全面改革变法,而材料3中却畏首畏尾,思想明显趋向保守,不敢主张废除旧衙门和罢免守旧大臣。原因:一是由于封建顽固势力强大,二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所致。 三、问答题 28.政治领域:①总理衙门的建立。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控制清政府,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②“辛酉政变”,那拉氏上台。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那拉氏所代表的封建反动势力掌握最高统治权,对外卖国投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③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太平天国是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它的失败证明了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经济领域: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中国市场被进一步打开。②洋务运动兴起,引进了西方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随着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出现和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形成并担负起民主革命的领导任务。同时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也逐步壮大。新的经济因素和新的阶级力量,对封建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起着越来越大的瓦解作用。 29.①西方列强控制中国海关管理权,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使中国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②19世纪末在商品输出的同时,还大量输出资本,加紧对中国的掠夺,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③直接发动侵略战争,如中法、中日战争,然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条约。《中法新约》打开了中国的西南门户,《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④西方列强勒索大量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⑤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还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使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