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能力培养与测试(六)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能力培养与测试(六)

ID:125533

大小:56.22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0-01-02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综合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仍然是 A.资产阶级共和国        B.君主立宪制国家    C.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D.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 2.下列史实发生的顺序是 ①国民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②“宋教仁案”③袁世凯罢免国民党人担任的都督④李烈钧在湖口誓师讨袁 A.②①③④  B.③①④②  C.①②③④  D.④③②① 3.20世纪初中国历史上先后出现袁世凯复辟和张勋复辟,其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对中国复辟势力的支持  B.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不适合中国国情  C.两千多年君主专制思想留存于封建残余势力之中  D.辛亥革命后封建军阀纷纷割据 4.梁启超政治态度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①维新变法②保皇复辟③实行立宪④反对帝制 A.②①③④  B.③①④②  C.①②③④  D.④③②① 5.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失败的共同原因有 A.北洋军阀势力的强大  B.国民党力量涣散和软弱  C.没有依靠广大人民支持  D.帝国主义对北洋军阀的支持 6.下列史实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府院之争”②日本鼓动段祺瑞参战③张勋复辟④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⑤段祺瑞重任国务总理 A.②①④③⑤  B.④③②①⑤  C.①②③④⑤  D.②①③④⑤ 7.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的相同点包括 ①都反对袁世凯的反动统治②都是维护民主共和斗争③都由国民党领导④都是辛亥革命的余波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 8.护国运动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 A.维护了共和政体    B.推翻了袁世凯的反动统治  C.导致了北洋军阀分裂  D.宣传了民主共和观念 9.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在同袁世凯进行斗争时,斗争方式有一个变化过程,即 A.由武装斗争到议会斗争  B.由议会斗争到武装斗争  C.由议会斗争到武装斗争,再回到议会斗争  D.由组织暗杀到组织全国性暴动 10.日本在《二十一条》中提出“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与他国”的真实目的是 A.排斥其他列强,以独霸中国  B.维护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  C.欺骗中国国民及世界舆论  D.维护北洋军阀政府的权益 11.既是立宪派的代表人物,又是著名实业家的是 A.康有为  B.汤化龙  C.张謇  D.周学熙 12.清末立宪派在中国历史上起的作用是 ①加速了清王朝的崩溃②促成了革命派的妥协③促使辛亥革命最终失败④导致袁世凯复辟帝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13.下列关于民族资本主义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  B.轻工业发展,重工业薄弱,已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C.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  D.与封建经济相比,处于绝对劣势 14.张謇认为发展实业应当重点放在纺织和钢铁业上,实施的结果是纺织业发展空前,而钢铁业没有得到发展。其最重要的原因是 A.清政府对外赔款使重工业发展缺少资金  B.清政府顽固派阻挠发展重工业  C.重工业因周期长,利润小,民族资本家不愿涉及  D.西方列强对中国矿产资源的掠夺和外资工业的激烈竞争 15.孙中山不曾担任过的职务有 A.中国同盟会总理  B.中华民国大总统  C.国民党理事长   D.护法军政府大元帅 16.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的相同不包括 A.孙中山领导或号召    B.都进行了武装斗争  C.矛头都指向了北洋军阀  D.都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17.1915年西南军阀支持蔡锷反对袁世凯称帝,1917年支持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1918年又与直系军阀串通,排挤孙中山,南北议和。上述情况表明 A.南北军阀是根本对立的  B.革命派可以同军阀结成可靠同盟  C.军阀集团对革命派的立场不断变化  D.封建军阀借革命势力维护自己利益 18.下列没有直接因果关系的史实是 A.“宋教仁案”与“二次革命”  B.辛亥革命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中华帝国”与“二十一条”  D.张勋复辟与护法运动 19.20世纪初至五四运动前,中国两大主要社会矛盾趋于合流,集中地体现为广大人民群众同清王朝和北洋军阀统治的矛盾,这主要因为 A.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B.帝国主义国家初步形成了宰割中国的同盟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  D.清政府、北洋军阀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0.下列思潮在中国社会产生了较大影响,其先后顺序是①民主和科学②实业救国③民主共和④君主立宪 A.②①③④  B.③①④②  C.①②③④  D.④③②① 21.辛亥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①中国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民主共和与专制复辟的斗争②日本侵华势力迅速发展,逐渐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其中 A.①②均正确    B.①②均不正确  C.①不正确②正确  D.①正确②不正确 22.下表是英美日三国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的变化上述材料表明①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化日趋严重②中国的对外贸易处于入超地位③一战中日本侵略中国加剧④大战中及大战后初期美日在华争夺激烈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 2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卫:段祺瑞说:“项城(指袁世凯)帝制自为之迹,已渐显露,我当年曾发采取共和之电,如今又拥项城登基,国人其谓我何?且恐二十四史中,亦再找不出此等人物!所以论公,我宁死亦不参与;论私,我从此只有退休,决不多发一言。” ──引自《天津文史资料选辑》 材料2:今日民智日开,民气日倡之世,而欲以一姓威严台服亿兆,尤为事理所万不能致。……祺瑞罢斥以来,本不敢与闻国事……只是既已久服务于民国,不能坐视民国之颠覆分裂而不一援。 ──引自《段祺瑞反对张勋复辟通电》 请回答 ①材料1中“我当年曾发采取共和之电”指什么事?当时段祺瑞的目的是什么? ②材料1段祺瑞表明了什么态度? ③材料2中“欲以一姓威严驯服亿兆”指的是什么事? ④材料中段祺瑞被“罢斥” 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段祺瑞此时不能坐视? ⑤以上两个材料能否说明段祺瑞真心拥护共和?用具体史实说明理由。 24.阅读下列材料 为什么民国初年的军队不尽是忠于民国,不拥护民国的宪法呢?我们老百姓的国民程度是很低的,他们当兵原来不是为了保卫国家,是要解决个人问题的。如不加以训练,他们不知道大忠,那就是忠于国家和主义;只知道小忠,忠于给他们衣食的官长和忠于他们同乡或同族的领袖。野心家知道我国人民乡族观念之深,从而选用之,已达到他们的割据企图。工商界及学界的人何以不起来反对军阀呢?他们在专制政权下作了几千年的顺民,不知道什么是民权,忽然要他们起来作国家的主人翁,好像一个不会游水的人,势非淹死不可。知识阶级的人好像应该能作新国民的模范,其实也不尽然,第一,他们的知识都偏于文字方面,古书愈读得多,思想就愈腐旧,愈糊涂;留学生分散到各国各校各学派,回国以后,他们把外国的学说都带回来了,五花八门,彼此争辩,于是军阀的割据之上又加上了思想的分裂。第二,中国的读书人素以作官为唯一的出路。民国以来,他们中间有不少的人惟恐天下不乱,因为小朝廷愈多,他们作官的机会就愈多。所以知识阶级不但不能制止军阀,有的时候反而助纣为虐。 ──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结合有关史实评述作者对民国时期出现军阀割据局面原因的分析。 要求:表述要成文,限200字内。 三、问答题 25.概括并结合史实简要说明辛亥革命失败后到五四运动爆发前,中国革命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并分析其历史必然性。 26.近代中国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争取民族独立,二是实现国家工业化和近代化。谈谈围绕这两个基本问题,中国近代各阶级、阶层进行了怎样的探索和实践?结果如何?从中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C 4.C 5.C 6.D 7.D 8.A 9.B 10.A 11.C 12.C 13.B 14.D 15.B 16.C 17.D 18.D 19.D 20.D 21.A 22.B 二、材料解析题 25.①1912年初,段祺瑞等北洋将领四十多人联名发出通电,要求清政府立即采用共和政体,目的是逼迫清帝退位,为袁世凯上台创造条件。②对袁世凯称帝不满。③复辟帝制。④与总统黎元洪在参战问题上的分歧被罢斥。利用张勋赶走黎元洪的目的已经达到。⑤不能,段祺瑞重新掌握北京政权后,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 26.作者认为中国军阀割据出现的原因之一是国民素质低,被野心家利用,国民的民主意识淡薄,缺乏民主自立能力;原因之二是知识分子中读古书的人过于迂腐,留学生思想分裂,各种学派纷纭,而且受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影响。作者的分析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只看到了事物的现象而未抓住本质。近代军阀割据局面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中国社会性质决定的;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的分散性和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侵略政策,必然导致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三、问答题 27.特点和规律:①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抗争和探索精神。②民主共和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③资产阶级没能领导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④中国革命出现了新的转折,即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说明:①辛亥革命以后先后出现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一系列探索。②袁世凯复辟帝制破产,张勋复辟帝制亦迅速失败。③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二次革命、护法运动失败,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④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斗争屡战屡败,陷于困境;同时,中国社会出现了新的因素,如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 必然性:①是中国国情决定的。②是由资产阶级的本质决定的。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结果。④受十月革命的影响。 28.探索与实践:①洪仁玕的《资政新篇》反映了中国最早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由于当时缺乏社会基础和条件,未能实行。 ②洋务运动以“自强”和“求富”为旗号,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建立近代海军,创办新式教育,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到一定抵制作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但是由于没触动封建制度,中国最终没有走上富强的道路。 ③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并试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发展资本主义。戊戌变法有利于西方思想的传播,在社会上起到了启蒙作用。由于自身的弱点和顽固势力的反扑,变法失败。 ④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以三民主义为纲领,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以武装斗争为手段,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由于自身的软弱性与妥协性,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革命力量后来经过一系列保卫共和国成果的斗争,都没有成功。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在20世纪初掀起的新文化运动也没有给中国人民找到新的出路。 ⑤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为国家的富强奠定了基础。 认识:近代中国独立与富强两大任务是互相关联的,没有民族独立就不可能有国家富强,而国家不富强,民族独立也没有保障,民族独立是第一位的。 第五章 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本章时间范围由1915年至1923年,是中国近代历史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时期。这一时期发生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诞生三件大事,相互之间联系紧密。 民族资产阶级自产生以来,还没有对封建主义思想进行过较为彻底的批判,而文化斗争是中国现代社会政治变革的先导。辛亥革命以后,民族危机和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日甚一日的形势,促使资产阶级寻找新出路;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是新文化运动发生的经济基础;新型知识分子队伍迅速发展、西方启蒙思想宣传的民主共和思想与封建军阀掀起的尊孔复古逆流产生深刻的矛盾,是新文化运动发生的思想基础。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它的“新”是针对封建旧文化而言,民主和科学是这场运动的口号,提倡新道德是为了树立新的社会规范,提倡新文学是为了确立宣传资产阶级新思想的工具。这一时期的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推动了新思潮的传播和自然科学的发展。但是就其阶级性来说领导这次运动的是激进的民主主义知识分子,其前期思想武器仍是资产阶级的民权、平等和进化论思想,思想方法上带有严重的主观主义和片面性,使新文化运动产生了对中国传统文化不加分析地一笔抹杀、对西方资产阶级文化顶礼膜拜的错误倾向。因此,前期新文化运动仍然没有找到拯救中华民族的救国道路。 一战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出现严重危机,促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群体的观念出现深刻变化;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树立了争取自身解放的榜样,这是五四运动发生的最重要的国际背景;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阶级基础;新文化运动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掀起了追求真理的热潮。在这样的背景下,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的正义要求遭拒绝,直接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较之辛亥革命大大前进一步,突出的表现是学生、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组成了广泛的阵营,工人阶级表现出高度自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彻底性,对五四运动的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这表明中国工人阶级不再是资产阶级的追随者,已成为中国政治舞台上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了。正是从这时起,近代中国革命发生了质的变化──由旧民主主义开始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准备。 五四运动以后,西方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纷纷出现,先进的中国人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深入研究和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经过反复探索,终于发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改造中国社会最理想的思想武器。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有了新的领导核心,有了新的科学指导思想和新的前途,从此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全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其不足是对革命的道路还没有清楚的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组织和发动了工人运动并出现高潮,扩大了党在全国的政治影响。但是仅靠无产阶级的力量是不能战胜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必须建立革命的统一的战线。 二、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分析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社会背景,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和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前期新文化运动内容的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3.指导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与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思想启蒙进行对比,培养学生将历史现象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对比、分析的能力。 4.引导学生对比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民主革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5.引导学生对党的“一大”和“二大”进行评价,使学生认识党的这两次重要会议的功绩和不足,培养学生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6.指导学生对苏俄工人运动的成功和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出发,分析、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 7.通过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诞生等历史事件之间内在联系的揭示,提高学生整体把握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8.通过对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小字部分内容的处理,培养学生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对五四运动的影响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进行说明和论证的能力。 9.学习要结合历史地图(共产主义小组分布示意图)、表、图片等材料,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 【知识网络】 【学法指导】 1.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功绩在于 A.确立了“民主”和“科学”的主导地位  B.批判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    C.揭开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  D.沉重打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权威 【答案】D 【解析】本题是1997年全国高考第11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清楚地掌握“前期新文化运动”的概念,A、C两个选项有一定的迷惑性。“前期”指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至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这段时间,解题时既可用“直选法”,即按课本中的评价“(前期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直接选出正确选项D。 2.在新文化运动中,对新文学具有重大影响的有 ①陈独秀的《敬告青年》②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③鲁迅的《狂人日记》④李大钊的《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是根据1996年全国高考第34题改编的一道单项选择题。要明确新文化运动中提倡的新文学的具体表现。审题时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新文学”,不能与“新文化运动” 的概念相混淆。 3.五四爱国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运动的新特点有 ①先进知识分子起领导作用②无产阶级成为运动主力③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④工商业者相继罢市 A.①②④  B.①②  C.②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是根据1994年高考第24题改编的单项选择题。在进行对比分析时,关键是掌握清楚每一个概念。解答时应该用排除法,③比较好排除,这是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口号;①最具迷惑性,五四运动前后两个阶段都是由先进知识分子领导的,这是两个阶段的共性,而不是第二阶段的特点,所以也应当排除。 4.陈独秀被毛泽东称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主要是因为他 ①最早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②出任北大文科学长并直接领导了五四运动③领导了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④联系进步青年和社团,指导和推动运动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C 【解析】 本题是 1999年高考第14题。旨在考查考生史论结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时用“排除法”,①选项有明显的错误,因为正是李大钊最早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解题的关键是②选项,要仔细读懂其中的文字,不能说“(陈独秀)……直接领导了五四运动”,因为对于李大钊、陈独秀来说,只是对五四运动起到了推动和指导的作用,应该将此项排除。这样,排除了①②的选项,只有C项了。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代表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指出:山东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应直接归还中国;至于二十一条、1918年中日关于山东的换文,以及英法等国与日本之间关于山东的协约,均因欧战爆发所致,此次和会应予以变更。中国代表团另提交了取消二十一条、直接收回山东权利的书面照会。 日本代表宣称:胶州湾自日本占领后,事实上已为日本领属,而且中日对于胶州租借地和铁路问题已有成约;如果山东问题不能圆满解决,日本将不在和约上签字。美国代表提出:中日先于1915年就山东问题订约换文,1918年又有续约,且英法同日本也有协定,承认日本在山东的权利,和会须维持各项条约的神圣性。英国代表则提出山东问题两项解决办法:或按照中日协定条件,或使日本继承德国权利。 ──据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 材料二:(1919年)6月24日以后,北京外交部接连电告代表团:国内局势紧张,人民要求拒签,政府压力极大,签字一事请陆总长(注:外交部长陆征祥,中国代表团团长)自行决定。……当时国内公众团体以及某些省份的省长们甚为焦急,纷纷致电代表团,坚请拒签。 ──摘自《顾维钧回忆录》第一分册 材料三:因感觉大会对山东问题解决办法之不公道,中国代表团曾于1919年5月4日对最高会议提出正式抗议,并于5月6日声请保留。……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以中国公道,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 ──摘自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宣言》 根据以上材料,评述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努力 要求:内容应包括外交努力的主要目标、经过、结果及其评价。答题应成文,无需罗列材料,限180字以内。 【答案】评述要点包括:目标──直接收回山东权利;经过──驳斥日本无理要求,顶住英美压力,以各种方式据理力争;结果──交涉无效,拒签和约;评价──坚持维护国家与主权领土完整的正义立场,不畏强权,捍卫民族尊严,顺应民心,应充分肯定。 【评分说明】评述基本完整,观点正确,条理清楚,给10-12分; 评述不够完整,观点不够确切,表达尚通顺,给5-9分; 对材料理解有错误,要点缺漏较多,文句欠通顺,给0-4分; 超出要点但言之有理,可酌加 1-2分,但总分不超过 12分,超过180字的酌扣1分。 【解析】本题是1998年全国高考题。引用了关于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三段材料,旨在考查考生的史料阅读、提炼概括、对问题的评价和表达能力。解题的第一个关键之处是审明要求,即首先要概括提炼出“主要目标”、“经过”、“结果”,在此基础上针对上述三个要求进行评价,而不是随意评论。解题的第二个关键之处是如何对中国代表团的外交努力进行评价。中学课本对于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几乎没有什么叙述,考生易从固有思路出发,把凡是与北洋军阀政府有关的活动加以贬斥、批评。命题者的意图恰恰在于促使考生能够实事求是地对历史材料进行评价。答案中“评述要点”,确定了按三个档次给分,是评分标准中“采意给分”的新突破,应仔细阅读。 【能力训练与测试】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 一、单项选择题 1.新文化运动产生的基本条件不包括 A.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B.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民主政治  C.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D.北洋军阀用封建思想维持统治 2.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其主要含义是指 A.主张民主制度  B.倡导学习西方  C.反对尊孔复古  D.坚持反封建 3.新文化运动是下列哪些要求在文化上的反映①推翻帝制②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③反对封建军阀的统治④宣传马克思主义 A.①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 4.“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蔡元培的这一方针,在当时的积极效果是 A.缓和各种思想文化的矛盾  B.鼓励新思想新文化的发展  C.吸收消化尊孔复古思想   D.使各种思想自由发展 5.1918年,新文化运动出现了新的发展,这里的“新”,指的是 A.改变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  B.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  C.开始宣传十月革命      D.以进化论为指导思想 6.前期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是 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B.民主与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C.掀起了文学革命的新时期   D.启发知识分子选择接受马克思主义 二、填空题 7.1915年以后,《___________》杂志受到广大知识分子普遍欢迎,被称之为“良师益友”,它的创办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白话小说《______________》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吃人本质,提出“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 8.“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一切的黑暗”,这里的两位“先生”,指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李大钊说“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以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抗拒这个潮流”,这里的“潮流”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解析题 9.阅读下列材料 但是我辈立在世界人类中一员的地位,仔细想想:这回胜利,究竟是谁的胜利?这回降服,究竟是那个降服?这回功业,究竟是谁的功业?我们庆祝,究竟是为谁庆祝?……Bolshevism就是俄国Bolsheviki所抱的主义,……他们的主义,就是革命的社会主义,他们的党,就是革命的社会党;他们是奉德国社会主义经济学家马克思(Marx)为宗主的。他们的目的,在把现在为社会主义障碍的国家界限打破,把资本家独占利益的生产制度打破。这次战争的真因,原来也是为把国家界限打破而起的。历为资本主义所扩张的生产力,非现在国家的界限内所能包容;因为国家的界限内范围太窄,不足供他的生产力发展;所以大家才要靠着战争……到了今日,……匈奥革命,德国革命,最近荷兰、瑞典、西班牙也有革命社会党奋起的风谣。革命的情形,和俄国大抵相同,赤色旗到处翻飞,劳工会纷纷成立,可以说完全是俄罗斯式的革命,可以说是二十世纪式的革命。象这般滔滔滚滚的潮流,实非现在的资本家的政府所能防遏得住的。……Bolshevism这个字,虽为俄人所创造,但是他的精神,可是二十世纪全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精神。所以Bolshevism的胜利,就是二十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 ──《新青年》第5卷第5号,1918年11月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李大钊宣传十月革命的背景、主张和影响,要求;表述成文,限150字。 四、问答题 10.康有为在《新学伯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中维护孔子地位,把孔子尊为主张变革的先师;而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批判孔子,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结合不同时代的特点,分析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B 4.B 5.C 6.A 二、填空题 7.新青年  狂人日记  8.民主  科学  社会主义革命的潮流 三、材料解析题 9.评述内容应包括: ①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世界造成极大的破坏,使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的李大钊开始反思;俄国十月革命使中国的知识分子进行思考;战后初期欧洲革命运动兴起。 ②主张:学习俄国式的革命方式,取得革命斗争的胜利。 ③影响:在中国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使新文化运动出现了新的变化。 四、问答题 10.①维新变法运动是在民族危机加深和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情况下发生的。在中华民族还没有完全觉醒,封建思想还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康有为借助封建思想的权威孔子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从而否定了顽固派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为维新变法思想提供了历史依据,奠定了理论基础。 ②新文化运动是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北洋军阀黑暗统治的背景下发生的,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现民主政治。其目的是要打破封建束缚,宣传民权、平等和达尔文进化论。由于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没有彻底批判过封建思想,而北洋军阀以封建的儒家思想作为维护统治的工具,所以要宣传民权、平等进步思想,必须将矛头直接指向儒家传统文化,其意义就在于批判封建正统思想,促进思想的解放,为中国民主政治的早日实现创造条件。 第二节 五四爱国运动 一、单项选择题 1.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运动,这里的“彻底”指的是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C.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    D.工人阶级在运动中登上政治舞台 2.五四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后,发展为全国性的群众爱国运动,这充分说明了 A.上海是最早发生工人罢工的城市    B.五四运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五四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3.将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最主要的依据是 A.李大钊等先进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    B.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主力军作用    C.斗争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    D.是当时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4.导致新文化运动在内容上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的事件是 A.俄国十月革命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五四运动        D.“问题”与“主义”之争 5.五四运动之所以比辛亥革命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主要是因为 A.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马克思主义传播    C.先进的知识分子的推动    D.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增强 6.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有 ①李大钊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大旗②马克思主义宣传与工人运动相结合③马克思主义同非马克思主义争论④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主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填空题 7.“北京大学发行杂志多种,专以提倡过激派伪说。平时教授学生亦本此旨。此次罢学风潮,近因虽由政治问题发生,而起远因,未始不由此种学说有以致之。”这段材料中的所谓“过激派伪说”,是指_____________;“罢学风潮”指的是______________。 8.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以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为口号;五四运动后,宣传___________成为运动的主流。 三、材料解析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现在舆论界的大危险,就是偏向纸上的学说,不去实地考察中国今日的社会需要究竟是什么东西。那些提倡尊孔祀天的人,固然是不懂得现时社会的需要。那些迷信军国主义或无政府主义的人,就可算是懂得现时社会的需要么?……我因为深觉得一些纸上的主义”,更进一步说:“请你们多多研究这个问题如何解决,那个问题如何解决,不要高谈这种主义如何新奇,那种主义如何奥妙”。……我们不去研究人力车夫的生计,却去高谈社会主义;我们还要得意扬扬夸口道:“我们所谈得是根本解决”。 材料二:我觉得“问题”与“主义”有不能十分分离的关系。因为一个社会问题的解决,应该靠着社会上多数人,共同的运动。那么我们要想解决一个问题,应该设法,使他成了社会上多数人共同的问题。要想使一个社会问题,成了社会上共同的问题,应该使这社会上可以共同解决这个那个社会问题的多数人,先有一个共同趋向的理想、主义,作他们实验自己生活满意不满意的尺度(即是一种工具)。……所以我们的社会运动,一方面固然要研究实际的问题,一方面也要宣传理想的主义,这是互相为用的,这是并行不悖的。 请回答: ①这两段引文各出自什么文章,其作者分别是谁?他们的观点有什么不同?根本分歧在哪? ②这场争论的实质是什么? 四、问答题 10.五四运动后,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能够吸引众多的进步青年?当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B 4.C 5.D 6.B 二、填空题 7.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  8.民主 科学 马克思主义 三、材料解析题 9.①材料一出自胡适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材料二出自李大钊的《再论问题与主义》。胡适反对笼统地学习主义,认为这样做不可能解决中国社会的问题。李大钊从强调群众运动方面来论证宣传“主义”的重要性。他们的分歧在于如何解决中国社会的问题。 ②这场争论的实质是用怎样的指导思想去解决问题。胡适试图用西方改良主义的思想解决中国的问题;李大钊则主张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解决中国的问题。 四、问答题 ①原因:中国处于封建军阀割据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先进的中国人为振兴中华,探索新道路;新文化运动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十月革命的成功,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中国民族解放的新希望,李大钊在中国第一个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五四运动促成中国人民的新觉醒,五四运动后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经过缜密研究、比较,认为马克思主义能解决中国的问题,最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决定了它能战胜其他非马克思主义而吸引更多进步青年。 ②途径:一是通过出版刊物进行宣传介绍,如《新青年》出版讨论马克思主义的专号,全面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二是进行论战进一步传播马克思主义;三是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有组织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背景,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五四运动提供了干部和组织条件  B.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提供组织和思想基础  C.不断注重与工人阶级相结合提供了阶级基础  D.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为党的成立提供群众基础 2.中共“二大”提出:“共产党员应该出来联合全国革新党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以扫清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建设真正民主政治的独立国家”作出这一决策的客观依据是 A.中国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    B.中共的最高纲领  C.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性和阶级性  D.第一次工人运动失败的教训 3.中共“二大”召开的背景不包括 A.中国重新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B.国内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困苦  C.吸取第一次工运高潮的教训  D.切实将“一大”制定的纲领向前推进 4.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首先开展的中心工作是 A.制定革命纲领  B.领导工人运动  C.建立健全组织  D.领导农民减租抗捐 5.京汉铁路罢工失败所得出的主要教训是 A.必须组成广泛的统一战线  B.工人阶级的力量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C.必须走武装斗争道路  D.必须建立工农联盟 二、填空题 6.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新、旧民主主义的最根本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中国共产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时,认为民主革命的动力除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外,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解析题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本党纲领如下:(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为止;(2)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奋斗目标是:(1)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2)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3)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之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请回答 ①上述两个材料分别出自中国共产党哪两次会议制定的纲领? ②分析两段材料在革命对象上的不同体现在哪里?分析造成不同认识的原因。 ③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反映出成立的初期中国共产党认识问题的趋向怎样? 四、问答题 9.通过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有关史实,比较说明为什么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A 3.C 4.B 5.A 二、填空题 6.五四运动 领导阶级  7.民族资产阶级 小资产阶级 三、材料解析题 8.①材料一是“一大”制定的纲领;材料二是“二大”制定的纲领。 ②“一大”制定的纲领将资产阶级作为革命的对象。“二大”制定的纲领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作为革命的对象。造成不同认识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分析了当时的国内形势;二是共产国际给予中国共产党理论上的指导。 ③对中国革命问题的认识是不断深入的,并迈出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相结合的第一步。 四、问答题 9.中国有了一个全国统一的、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无产阶级政党,改变了过去只有资产阶级政党领导的状况,说明了无产阶级力量已经壮大。联系“一大”代表来自全国各地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无产阶级已达200多万。 中共有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改变了过去反帝反封建不彻底的状况,使全国人民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联系中共的最低纲领并和同盟会纲领做比较。 中共成立后,放手发动群众,改变了过去资产阶级不敢发动群众的做法,联系中共领导的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建立统一战线等。 中共成立后,改变了过去斗争总是失败的状况,使革命力量不断壮大,终于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联系反对北洋军阀或帝国主义,壮大力量取得胜利的史实。 中共成立后,把民主革命引向社会主义的方向,开辟了革命的新时期,联系中共最高纲领。 综合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前期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    B.较为彻底地批判封建正统思想    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2.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针对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状况而言的 A.胡适公开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B.当时中国流传着社会主义的各种流派    C.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右倾投降主义    D.当时思想领域泛起尊孔复古种种逆流 3.新文化运动把反对儒家传统道德作为斗争矛头所向,最主要的原因是 A.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依据    B.当时北洋军阀推崇儒家思想    C.儒家思想比资产阶级文化落后    D.儒家思想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 4.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社会上泛起尊孔复古逆流  B.资产阶级经济力量壮大  C.封建思想没有被彻底批判  D.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5.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B.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  C.打破封建思想对人们的束缚  D.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 6.推动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最根本的因素是 A.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B.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瓦解  C.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  D.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7.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运动,这里的“彻底”是指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 已坚决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精神  C.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  D.工人阶级在运动中登上了政治舞台 8.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它比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开始发生变化  C.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革命的领导任务  D.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9.最能够突出说明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论据是 A.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B.在十月革命影响下发生的  C.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  D.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军 10.五四运动能取得初步胜利,最主要的原因是 A.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   B.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C.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D.李大钊和陈独秀的指导作用 11.下列对于五四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帝国主义对中国主权的侵犯推动了运动的爆发  B.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  C.无产阶级的先锋队起了领导作用  D.运动推动了青年知识分子与劳苦大众的结合 12.下列各项,不属于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条件的是 A.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  C.具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青年到工人中宣传  D.中国工人运动出现第一次高潮 1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这里的“新”最主要体现在 A.以反封建斗争为目标  B.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方法  C.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主张  D.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 14.1922年6月,中共中央的一份文件中指出:“无产阶级目前最重要的工作,还是应该联络民主党派共同对付封建军阀,以达到军阀覆灭、建设民主政治的目标” 以上材料表明这时的中国共产党 A.开始与国民党进行合作  B.明确了民主革命的目标  C.放弃了“一大”时制定的中心任务  D.受到右倾投降主义路线的影响 15.中国共产党阐明将中国革命分为“两步走”的理论是在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国民党“一大” 16.毛泽东指出:“如果不帮助农民推翻封建地主阶级,就不能组成中国革命最强大的队伍而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其实质的含义是 A.农民是中国革命最可靠的同盟军  B.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C.农民阶级反帝反封建态度坚决,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  D.没有农民阶级参加,依靠其他阶级的革命也可胜利 17.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反映出 A.中国工人阶级的局限性导致运动失败  B.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  C.中共坚持城市斗争道路  D.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18.中国共产党加入共产国际后,与共产国际的关系是 A.联盟关系  B.领导与服从关系  C.两党关系  D.合作共事关系 19.下列各项中,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北洋军阀的有①护国运动②反对张勋复辟③五四运动④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④  D.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 2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北京大学发行杂志多种,专以提倡过激派伪说。平时教授学生亦本此旨。此次罢学风潮,近因虽由政治问题发生,而其远因,未始不由此种学说有以致之,……审查学生举动几类俄国过激派所说。 ──摘自1919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主事条陈》 材料二:自北京大学学生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命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国内各界舆论,一致提倡,各种新出版物,为热血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扬葩吐艳,各极其致,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虽以顽劣之伪政府,犹且不敢樱其锋。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致舆论大放异彩,学潮迷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 ──摘自孙中山《关于五四运动》 根据以上材料,评述面对五四运动,反动政府和革命家孙中山各自的看法,谈一谈你认为五四运动为何会成为席卷全国的革命运动。限200字以内。 三、问答题 21.以“五四”运动前后的史实,说明先进知识分子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 22.中国共产党“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它第一次在中国人民面前鲜明地举起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旗帜,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史学界对中共“二大”有不同的评价,一种观点认为应该高度评价“二大”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另一种观点认为:对“二大”的评价不宜过高。请按你自己的独立思考,说明你同意哪种观点并阐述理由。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A  4.B 5.C 6.D 7.B 8.C 9.D 10.B 11.C 12.D 13.D 14.B 15.B 16.A 17.C 18.B 19.B 二、材料解析题 20.评述内容应包括: ①北洋军阀政府诬蔑五四运动,将其视作受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的反政府的行动。孙中山支持赞扬学生运动,但是由于阶级的局限性,他对五四运动原因的看法并不准确,只是认为舆论界引发了这场斗争,没有看到无产阶级的伟大作用。 ②五四运动的爆发从根本上看是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帝国主义的侵略造成的,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成为直接的原因,十月革命的影响、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五四运动爆发,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后,才掀起了全国规模的斗争。 三、问答题 21.①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发起的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十月革命胜利后,新文化运动中的一批先进分子、极力宣传十月革命,在中国大地上树起了社会主义大旗。 ②陈独秀、李大钊等宣传十月革命,呼唤了五四运动的到来,五四运动期间他们与进步青年密切联系,指导和推运了运动的发展。 ③五四运动爆发后,《新青年》出版讨论马克思主义专号,发表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李大钊发表文章与反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斗争。 ④五四运动以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各地积极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22.同意第一种观点:①中共“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争取解放的唯一正确道路,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领导者。②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是党在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上,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上迈出的第一步,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阐述了革命要分“两步走”,即先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革命道路,为以后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道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③“二大”在认清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的基础上,制定民主革命纲领,标志着党的创建工作基本完成。 同意第二种观点:①对“二大”的评价不宜过高,因为这次会议与共产国际的直接指导有密切的关系,是在列宁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革命斗争理论指导下召开的,而不是中国共产党自己的认识。②“二大”只是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的趋势进行了阐述,一没有阐明如何实现斗争的目标,二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要求,三没有提出建立工农政权的目标,对于如何实现资产阶级革命的目标还不清楚。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