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洛斯的维纳斯》同步训练
加入VIP免费下载

《米洛斯的维纳斯》同步训练

ID:129515

大小:45.54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0-02-19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课堂练习篇 一、基础部分 1.选出字形全对的一项 A.罗浮宫        玉臂        矫揉造作        舍弃 B.博物馆        俊美        身才匀称        故宫 C.羞答答        赞颂        出神入画        希腊 D.米洛斯        玉笏        消魂勾魄        交涉 2.选出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 A.飞跃(yuè)                偶然(ǒu) 烘托(hōnɡ)            背负(fù) B.髋部(ɡuān)                妩媚(mèi) 婚姻(yīn)                日本(rì) C.梦幻(huàn)            延长(chánɡ) 程度(dù)                确切(qiè) D.象征(zhēnɡ)            手段(duàn) 严肃(sù)                比喻(yù)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是她的秀颜,还是从她那丰腴的前胸伸延向腹部的曲线,或是她的脊背,不管你欣赏哪儿,无处不洋溢着匀称的魅力,使人百看不厌。 丰腴:丰满。 B.这一方是包孕着不尽梦幻的“无”,而那一方却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哪怕它是何等地精美绝伦。 绝伦: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 C.当然,那些方案对丧失了的原形是做过客观推定的,所以,为复原所做的一切尝试,都是顺理成章的。 顺理成章:写作遵循事理,自成章法。 D.比如,也许她的左手掌上托着一只苹果,也许是被人柱像支托着,或者是擎着盾牌,抑或是玉笏? 抑或:连词,表示选择关系。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使人不能不感到,这座丧失了双臂的雕像中,人们称为美术作品命运的、同创作者毫无关系的某些东西正出神入化地烘托着作品。 B.我并不是想在这里玩弄独树一帜之说。 C.人们从考证的角度,从想象的角度,提出五花八门的复原试案。 D.文学竭力赞颂初次捏握情人手掌时的幸福感受的述怀,才会拥有不可理喻的严肃力量。 5.对“如果发现了真正的原形,我对此无法再持一丝怀疑而只能相信时,那我将怀着一腔怒火,否定掉那个真正的原形,而用的正是艺术的名义”这句话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实际上不相信会有真正的原形出现。 B.作者会以艺术的名义否定掉即将出现的真正的原形。 C.作者对否定真正的原形的行为怀着一腔怒火。 D.作者不希望有真正的原形出现,因为它会破坏断臂的维纳斯的神秘美。 6.将下面句子变为陈述句。 当艺术效果的高度本身已经迥然不同之时,那种可以称之为是对欣赏品的爱的感动,怎能再回溯而上,转移到另一个不同对象上去呢? 二、阅读部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问题。 据说,这座用帕罗斯岛产的大理石雕刻而成的维纳斯像,是19世纪初叶米洛斯岛的一个农人在无意中发掘出来的,后被法国人购下,搬进了巴黎的罗浮宫博物馆。那时候,维纳斯就把她那两条玉臂巧妙地遗忘在故乡希腊的大海或是陆地的某个角落里,或者可以说是遗忘在俗世人间的某个秘密场所。不,说得更为正确些,她是为了自己的丽姿,无意识地隐藏了那两条玉臂,为了漂向更远更远的国度,为了超越更久更久的时代。对此,我既感到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也认为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 7.根据不同的要求,将画线句子变成不同的单句。 (1)突出维纳斯像的发掘情况:  (2)突出维纳斯像的最后结局: 8.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对此”的“此”的指代对象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她是为了自己的丽姿,无意识地隐藏了那两条玉臂。 B.为了漂向更远更远的国度,为了超越更久更久的时代。 C.她是为了自己的丽姿,……更久更久的时代。 D.我既感到这是一次……偶然追求。 9.用课文中的其他语句解释末段最后一句话的含意。 10.结合全文,说明下面句子的含意:“人们只要一度被这神秘气氛所迷,必将暗自畏惧两条一览无遗的胳膊会重新出现在这雕像上。哪怕那是两条如何令人销魂勾魄的玉臂”。 11.你见过断臂维纳斯吗?想办法见她一面,见后谈谈你的想法。  [NextPage] 能力训练篇 一、基础部分(每小题3分,共21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攫住(jué)               毋庸赘言(zhuì)                匀称(chēnɡ) B.发掘(jué)             变幻无穷(huàn)                脊背(jí) C.回溯(sù)               销魂勾魄(pò)                    胳膊(bó) D.丰腴(yú)               一览无遗(yí)                    臂膊(bó) 2.下列词语(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标新立异           出神入化           顺理成章 B.出乎意料           完好无损           精美绝纶 C.烘云托月           百看不厌           驰聘想象 D.不可思议           骄揉造作           擎着盾牌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要办好一批重点学校,以便为了国家培养更高质量的专门人才。 B.我们的朋友为了我们的胜利而高兴是可以理解的。 C.说得更为正确些,她是为了自己的丽姿,无意识地隐藏了那两条玉臂,为了漂向更远更远的国度,为了超越更久更久的时代。 D.我认为医学院不该让他这样的学者为了这种事情操心。 4.“我欣赏着米洛斯的维纳斯,一个奇怪的念头忽地攫住我的心——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句中“奇怪的念头”指什么?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借舍弃部分以获取完整。 B.人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正因为她这样秀丽迷人,所以必须给她留下点缺憾。 C.双臂残缺本是一种遗憾,但美感却正由此而来。 D.艺术作品的魅力往往由特殊而转向普遍。 5.“这座丧失了双臂的雕像中,人们称为美术作品命运的,因创作者毫无关系的某些东西正出神入化地烘托着作品。”对这句中画线部分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艺术欣赏是一种再创造,欣赏者可以对创作者的想象活动,以自己的经验和思考来加以补充、阐发。 B.这座雕像丧失的是两条具体的大理石刻成的胳膊,获得的却是一种抽象的不可思议的艺术效果。 C.所谓“某些东西”,还包括笼罩着雕像的那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孕育着一个个具有多种可能性的生命之梦。 D.美术作品乃至一切艺术创作活动的效果,完全并且只能取决于审美主体即欣赏者的审美感受和评价,而同创作者确实毫无关系。 6.“如果发现了真正的原形,我对此无法再抱一丝怀疑而只能相信时,那我将怀着一腔怒火,否定掉那个真正的原形,而用的正是艺术的名义。”对上句中作者“怀着一腔怒火”原因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讨厌那些要复原维纳斯雕像胳膊的无事生非。 B.生活的真实代替不了艺术的真实。 C.扼杀了对审美客体的美好想象。 D.破坏了对欣赏品发自内心的爱的感动(情感)。 7.下列各句,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汽车制造大有学问,光是外观就很讲究,外形流不流线型不是用眼睛可以看出来的,而是要经过风洞实验才能判断出来的。 B.伪造国家货币或贩卖伪造的国家货币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C.今天我们去参观高科技农业生产基地,走在半路上,忽然下起雨来,路滑得很,一不小心,摔了一跤,跌了个四脚朝天。 D.在距今6000年左右,河南、陕西、甘肃等地出土的采陶器皿,所绘的花纹变化多端,绚丽多彩。 二、阅读部分(33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8~12题。(16分) 传记是一种实录性的文学。在理论上,我也承认那些飞腾的想象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位置。可是实际上,我总偏爱那些事实气味比较浓重的作品。在那里,我仿佛更能够接触到一种真实生命的呼吸和表情。 但是,传记所取材的人物和作家写作的态度方法,是很不一致的。有些传记作品中的人物,只叫我们钦敬,甚至于只叫我们畏惧。他不叫我们怜爱,不叫我们反省。在罗曼•罗兰的传记中,许多人物,虽然性格十分差异——例如米开朗琪罗,既不和贝多芬相近,也和米勒有着分别——可是,读了总叫人感动、反省和振奋。像贝多芬那种坚强、泼辣而又富于人情的人物,他的震撼和扶掖我们,不用多说了。托尔斯泰和米开朗琪罗——特别是米氏,都是具有很大弱点的人,可是我们在传记里和他们接触,却感奋地分了他们痛苦、失败,同时也分了他们的诚挚和成功。我们的生命和他们的差不多融成一片,决不只“枕着他们休息一会”而已。有些传记叫我们读了,只深深赞叹着作者艺术的高妙,可是对于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和行动,却不怎样兴起重大的关心。我们只做了一回人生的旁观者和艺术的鉴赏者。这种性质的传记,现代并不少。像莫里哀那样的名手,他的作品多少也要叫我发生这种感觉。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分明是属于另一种类的。它不是没有艺术的威力,而是这种威力在显示了一种真实的人生之后,自己躲藏了起来,它不要叫自己浮泛在读者的意识上——因为这样会妨碍读者对作品中人物的交感融会。这正是蒙庄所说的“得鱼忘筌”的境界,第一流的艺术家要叫读者经由作品直接地去“关心参与”活的人生。叫人只停留在他们艺术的戏法前而不过是那些搔首弄姿的小家罢了。真正的艺术应该超越艺术。 严格说来,罗曼•罗兰的名人传,自然并没有达到传记文学应该到达的理想地步。例如他对于那些伟大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等,就没有给予比较深入的分析——特别是社会学的分析,而这在我们看来是相当重要的。可是,他另一方面的成功太伟大了,以至于叫人对于这种缺点也觉得并不怎样紧要。 (节自钟敬文《罗曼•罗兰的名人传》) 8.文中“枕着他们休息一会”一句的含意,正确的解说是什么?(不超过15个字)(3分) 9.文中“这正是蒙庄所说的‘得鱼忘筌’的境界”一句,“得鱼忘筌”具体说的是一种怎样的境界?(不超过20字)(3分) 10.本文作者实际上谈到了三类传记,简要概括每类传记的特点。(每类均限于20字以内作答)(3分) 11.作者认为,罗曼•罗兰“另一方面的成功太伟大了”,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限于15字以内作答)。(3分) 1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4分) A.真正的艺术要求形式服从内容,二者是和谐地统一的。 B.“飞腾的想象”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只在理论上的意义。 C.优秀的名人传记能同时使人参与人生却并非不要艺术鉴赏。 D.罗曼•罗兰是第一流艺术家,他的名人传却也不尽如人意。 E.作者告诉人们“事实气味浓重”的传记作品,有些缺点也不要紧。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13~15题。(6分)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开元年间,唐玄宗命王维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13.这首诗,作者重在写景。“归雁入胡天”即通过抓住景物特征,点明出塞的季节是            。(1分) 14.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本诗中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                。(2分) 1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近人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试简要分析这两句诗的艺术效果。(3分)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18题。(11分)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公曰:“善。”使内勿服,不逾月而国莫之服。 ——《晏子春秋》 注:灵公:齐灵公。 1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 (1)裂其衣,断其带        裂: (2)国人尽服之            服: 17.将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6分) (1)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 (2)不逾月而国莫之服 18.这则短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3分) 三、语言运用(每小题2分,共6分) 19.根据下面这则简讯的信息要点,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40字) 日前,由省计划委员会主持立项,省农业厅专家验收组验收把关的“人工模拟银杏杀菌剂中试”项目,在莱阳农学院通过验收。 人工模拟农用杀菌剂,是以银杏中具有生物性质的化学结构为模板,选用有关化工原料,采用先进的人工模拟技术合成的高效、安全、经济的农用杀菌剂。它由莱阳农学院植保系孟昭礼教授主持,历经18年上千次试验研制成功。该项研究小试产品的室内外药效试验,已于1997年11月11日由省农业厅主持通过了专家验收。1997年12月9日,在省科委主持下,又由国内著名专家对药效和合成工艺进行了鉴定。省委、省政府对该项研究十分重视,于1998年由省计委列为重大攻关项目。 这种中试产品,在室内外对番茄灰霉病、草莓白粉病、苹果腐烂病和轮纹病、小麦纹枯病及白粉病等不仅防治效果好,而且防治谱广。 20.将下面一则消息概括为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5个字) 北京时间昨天凌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在召开市场委员会议之后发表声明,表示联邦基金利率不变,即不降息。美联储称,在经过协商之后,参加会议的人员达成一致的共识:维持现有的利率水平。分析人士认为不降息的消息将会对刺激经济复苏产生一定的副作用。此间经济分析人士认为,美联储的声名显示,如果美国经济复苏面临严重危险,美联储将进一步降息,以刺激经济增长。美联储宣布维持利率不变,动摇了投资者对经济处于复苏的信心,唤起了大多数市场人士对“二度衰退”的顾虑,导致美国股市周二收挫。道琼斯工业指数错低206.43点或2.38%,至8482.46;标准普尔500指数挫跌19.58点或2.17%,至884.22;Nasdaq综合指数收挫37.52点或2.87%,至1269.32。 21.把下面这则报道概括为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个字) 世界可再生能源观测所的最新统计表明,近10年来,风能、水力、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球总发电量的比例下降了2.2%,专家认为这一现象应引起有关国家和机构的足够重视。 这项统计是世界可再生能源观测所对全世界70多个国家的发电情况进行调查后完成的,并由法国国家电力公司10日公布。 统计表明,可再生能源发电占全球总发电量的比例从1993的20.6%下降到2001年的18.4%。而在此期间,石油、煤炭及天然气等石化燃料的发电量以年均3.24%的速度增长,核能发电的年均增长率也高达2.43%。 这家公司表示,可再生能源发电是保护环境的有效办法,因此全世界都应该重视其发展,进一步降低石化燃料发电上升比例。  [NextPage] 课堂练习篇 一、1.A  2.B  3.C  4.A  5.D 6.当艺术效果的高度本身已经迥然不同之时,那种可以称之为是对欣赏品的爱的感动,不能再回溯而上,转移到另一个不同对象上去。 二、7.(1)据说这座用帕罗斯岛产的大理石雕刻而成,后被法国人购下,搬进了巴黎的罗浮宫博物馆的维纳斯像是19世纪初叶米洛斯岛的一个农人在无意中发掘出来的。 (2)据说,这座用帕罗斯岛产的大理石雕刻而成,19世纪初叶米洛斯岛的一个农人在无意中发掘出来,后被法国人购下的维纳斯像被搬进了巴黎的罗浮宫博物馆。 8.C 9.“米洛斯的维纳斯虽然失去了两条由大理石雕刻成的美的臂膀……奋然一跃呀!” 10.这句话的含意是玉臂的恢复,表面看似完整,实际上会破坏断臂所散发的神秘气氛,限制人们的想象,也就失去了抽象意义上的天地神妙的整体美。 11.略 能力训练篇 一、 1.解析:A.匀称chèn;B.脊jǐ背;C.胳膊bo。 答案:D 2.解析:B.纶—伦;C.聘—骋;D.骄—矫。 答案:A 3.解析:表动作或行为的目的;A、B、D都应改用“为”。A表服务的对象,相当于“替”“给”,B、D表动作的原因和由来。 答案:C 4.B 5.解析:“审美主体”不只是“欣赏者”,也指创造美的人,即创造者。“完全”“只能”及“同创作者毫无关系”等词语均不当。 答案:D 6.C 7.解析:A项“外型流不流线型”不合表达习惯,应改为“外型是否流线型”;C项句意不明,前面的主语是“我们”,后面“一不小心摔了一跤”的是个体,指的是谁,不明确;D项语序不当,“在……左右”,删去“在”,并在“左右”后加“的”,再移至“彩陶”前。 答案:B 二、(一)8.把名人传记作为生活的消闲品。 9.为展示真实的人生而不注重作品的形式。 10.①书中人物只能让人钦敬而无怜爱与反省。②用高妙的艺术性拉开与读者的距离。 ③使读者与作品人物交感融会,直接参与人生。 11.写出了真实的人生、真实的生命。 12.BE (二)13.春天 14.激愤和抑郁 15.这两句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三)16.(1)裂:撕破;断:剪断。 (2)穿,作动词用。 17.(1)灵公喜欢妇女穿男子的服饰。 (2)不到一个月,国中没有女子穿这种(男子)服饰了。 18.不允许别人做的事,自己要带头不去做。上行则下效,自己以身作则,从我做起,才能取信于民。 三、19.孟昭礼教授主持的“人工模拟银杏杀菌剂中试”项目日前在莱阳农学院通过了专家验收。 20.美联储宣布维持利率不变,美国股市应声而落。 21.世界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减少  [NextPage] 课后检测及答案 一、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烘托(hōnɡ)   发掘(jué)   矫揉造作(jiáo) B.臂膊(bó)      脊背(jǐ)     毋庸赘言(zhuì) C.丰腴(yú)      回溯(suǒ)   擎着盾牌(qínɡ) D.驰骋(chěn)  讥讽(fěnɡ)  豁然开朗(huò) 答案:B 解析:A.娇jiǎo;B.全对;C.溯sù;D.骋chěnɡ。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消声匿迹    销魂勾魄    积毁销骨 B.顺理成章    自找烦恼    融汇贯通 C.标新立异    迥然不同    不落窠臼 D.娇生贯养    矫枉过正    精美绝伦 答案:C 解析:A.消—销;B.汇—会;D.贯—惯。 3.依次填写在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那种感动,怎能再回溯而上,转移到另一个不同对象上去呢?这一方是________着不尽梦幻的“无”,而那一方却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 ②那失去了的双臂正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或者可以说,正深深地________着具有多种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 ③无论是她身体的哪一部分,不管你欣赏哪儿,无处不________着匀称的魅力,使人百看不厌。 ④我欣赏着米洛斯的维纳斯,一个奇怪的念头忽地________我的心——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 A.包容     蕴蓄     洋溢      攫住 B.包孕     孕育     洋溢      攫住 C.包容     孕育     显示      笼住 D.包孕     蕴蓄     显示      笼住 答案:B  此题考查近义词,根据语境去选择。     二、 (一)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据说,这座用帕罗斯岛产的大理石雕刻而成的维纳斯像,是19世纪初叶米洛斯岛的一个农人在无意中发掘出来的,后被法国人购下,搬进了巴黎的罗浮宫博物馆。那时候,维纳斯就把她那两条玉臂巧妙地遗忘在故乡希腊的大海或是陆地的某个角落里,或者可以说是遗忘在俗世人间的某个秘密场所。不,说得更为正确些,她是为了自己的丽姿,无意识地隐藏了那两条玉臂,为了漂向更远更远的国度,为了超越更久更久的时代。对此,我既感到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也认为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 4.对文中加点的“据说”二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是句子中的独立成分——据说,交代材料的来源。 B.表明作者对没有留下确切的历史事实而深感遗憾和惋惜。 C.说明维纳斯像只是一个农人发掘出来的。 D.要说明的是法国人把维纳斯像买下并搬到罗浮宫。 E.引起下文,交代要说明的内容有:一是维纳斯像是农人发掘出来的,二是法国人买下并搬到罗浮宫。 答案:AE 解析:B、C两项没有表达这种感情,作者是客观的叙述;D项只说了其中一部分内容。     5. (1)画横线句子中“为了漂向更远更远的国度”的意思是什么? (2)“为了超越更久更久的时代”的意思是什么?     答案:(1)让更多国家的人认识她、了解她。 (2)让自己的审美价值不因时间久远而泯灭。(或答“让每个时代的人们都赞?美她?”。) 6. 文中“对此”的“此”指代的是什么? 答案:隐藏那两条玉臂的目的和愿望。 7.文章最后作者说“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这“偶然追求”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失去(或说“舍弃”)手臂是偶然的,但因此使维纳斯表现出的无与伦比的残缺之美是人们追求的。     (二)、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852年斯托夫人写了一本《汤姆叔叔的小屋》导致了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林肯说是一个小妇人引发了一场解放黑奴的大革命。比斯托夫人约晚50年,居里夫人发现了镭,也是一个小妇人引发了一场大革命——科学革命。它直接导致了后来卢瑟夫对原子结构的探秘,导致了原子弹的爆炸,导致了原子时代的到来。更重要的是这项发现的哲学意义。哲学家说事物无时无刻不在变。西方哲人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公元1082年东方哲人苏东坡在赤壁望月长叹道:“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现在,居里夫人证明镭便是这样“不能以一瞬”而存在的物质,它会自己不停地发光、放热、放出射线。能灼伤人的皮肤、能穿透黑纸使胶片感光、能使空气导电,它刹那间是自己又不是自己。哲理就渗透在每个原子的毛孔里。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她也在不停地变化着,当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她逐渐变得眼花耳鸣,苍白乏力。而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沉重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①变成一条条科学定理,②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③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④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计量单位“居里”。“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她得到了永恒。“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就像化学的置换反应一样,她的青春美丽已换位到了科学教科书里,换位到了人类文化的史册里。 居里夫人的美名从她发现镭那一刻起就流传于世,迄今已经百年。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两次诺贝尔奖。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进行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上帝给的美形她都不为所累,尘世给的美誉她又怎肯背负在身呢?凭谁论短长,漫将浮名换了精修细研。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了她心爱的实验室。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爱因斯坦说:“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她用事求世,超形脱俗,知道自己的目标,更知道自己的价值。在一般人要做到这两个自知,排除干扰并终生如一,是很难很难的,但居里夫人做到了。她让我们明白,人有多重价值,是需要多层开发的。 (节选自梁衡《跨越百年的美丽》) 1.文中引述林肯评价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的话,其目的是什么? 【解析】 考查语句的分析理解能力。本文主旨在于评价居里夫人及其伟大的科学贡献,开头引述林肯评价斯托夫人的话,意在与居里夫人作类比,突出其科学贡献犹如斯托夫人通过一本《汤姆叔叔的小屋》引发了一场社会革命一样,镭的发现也引发了一场科学革命。其意义非同凡响,不仅仅停留在科学发现上,既是一场革命,还有其社会、哲学的意义。 【答案】 通过类比突出居里夫人发现镭在科学界和哲学界的革命性意义。 2.文中所引苏轼“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这句话的大意是什么? 【解析】 考查语句理解。“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即天地不能以瞬间的时间停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意思是万物和我们都是没有终了的时候的,永恒存在的。 【答案】 从变的角度看世界,则每一个瞬间都在变化;从不变的角度看世界,则世界万物和我们都是永恒存在的。 3.作者引用苏轼这句话是为了说明什么? 【解析】 考查语句分析能力。原文说“更重要的是这项发现的哲学意义”,并说“镭便是这样‘不能以一瞬’而存在的物质”;又说“玛丽•居里……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她得到了永恒”,作者引苏轼的话就是为了说明这两点。 【答案】 ①镭的发现具有哲学意义; ②居里夫人的自然生命在时间中衰老,其生命的价值却永存。 4.文中画线句子的顺序应调整为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 【解析】 考查语言连贯与得体。这几句话是按照逻辑顺序排列的。 【答案】 ②④①③ 理由是:由具体(②④)到概括(①)再到抽象(③)的顺序与思维的逻辑顺序相吻合;②~④的排列又是依事物发展的自然顺序。 5.第二小段中,作者列举居里夫人所获的荣誉是为了证明______________。 【解析】 考查对文章观点的把握。作者列举居里夫人所获的荣誉是为了证明文段中间的一句话“上帝给的美形她都不为所累,尘世给的美誉她又怎肯背负在身呢?”这是本段的中心句。 【答案】 她不为“尘世给的美誉”所累 6.下列各项中,对原文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原子时代的到来,是居里夫人和卢瑟夫共同努力的结果。 B.“哲理就渗透在各个原子的毛孔里”中的“哲理”也是“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所表达的哲理。 C.居里夫人在发现镭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人生价值。 D.文中引用诗句“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是为了说明人生苦短要有所作为的道理。 E.“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这里的“盛名”是指她因科学研究的巨大成就而获得的美誉。 【解析】 考查综合把握文意。A项不能说是居里夫人和卢瑟夫共同努力的结果,镭的发现引发了一场革命,导致了卢瑟夫对原子结构的探秘,从而导致了原子时代的到来。C项原文中说“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不是“发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人生价值”。D项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青春的美丽是可以转换为其他形式的。 【答案】 BE (三)、阅读下文,完成1~4题。 转基因作物同普通植物的区别只是多了能使它产生额外特性的基因。早在1983年,生物学家就已经知道怎样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将外来基因移植到某种植物的脱氧核糖核酸中去,以便使它产生靠杂交方式根本无法获得的某种新的特性:抗除莠剂的特性、抗植物病毒的特性、抗某种害虫的特性等。用以移植的基因可来自任何生命体:细菌、病毒、昆虫等。 转基因作物目前在世界上已种植有1000万公顷左右,种植最多的是棉花、玉米和西红柿等。在实验室试种的还有莴苣、西瓜、稻谷等品种。试验的目的除了增产之外,还在于提高这些品种的抗病毒能力。 但同时也有专家担心转基因作物可能对环境有危险。比如在美国栽种的那种能抗虫害的玉米和棉花,可能加快出现一些更难对付的害虫。这类作物的所有分子都分泌出一些微量的“杀虫药”,一种像任何一种农药一样能选择杀死某些害虫的“雾剂”。尤其是那些能抗除莠剂的作物,它们一旦同野生状态下的“表姐妹”杂交之后,那些“表姐妹”也就会因此而成为除莠剂无法除掉的变种了。 对于这种技术,尽管还有些问题需要继续研究,但这确是人类9000年作物栽培史上一场空前的革命。 1.根据文意,对“转基因作物”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因环境影响脱氧核糖核酸的变化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 B.能够产生抗除莠剂、抗植物病毒等额外基因的作物。 C.一种利用移植其他生命体基因而形成的新的杂交作物。 D.移植了其他生命体基因从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 【解析】 此题考查正确理解词语在文中含义的能力。此题题干指出“转基因作物”这一概念,在原文第一段第一句就点明了“转基因作物”的基本内涵,即“转基因作物同普通植物的区别只是多了能使它产生额外特征的基因”,文中的“它”指“作物”。下文说明了“移植任何生命体的基因”的目的。由此可确定选D。而A错在“因环境影响”上;B项错把“特征”当成了抗除莠剂等“基因”;C项错在“新杂交作物”,原文说“杂交方式根本无法获得”,而不是杂交作物。 【答案】 D 2.对文中画线处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害虫的出现与能抗虫害作物分泌的“雾剂”污染环境有关。 B.美国的那种转基因的玉米和棉花品种是无法对付害虫的。 C.能抗虫害的玉米和棉花可能促使更不容易杀死的害虫出现。 D.那种能抗虫害的作物,在抗虫害的同时,又保护了一些害虫。 【解析】 此题考查正确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画线部分只是一个例子,既说明了研究成果,又指出了成功背后面临的危机。C项是正确的,说话很有分寸,“可能促使”“更不容易”,同时面临挑战。A项错在“雾剂”与“影响”;B项“无法对付”材料理解有误;D项错在“保护了一些害虫”。 【答案】 C 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所有品种都得到推广种植。 B.提高作物抗病毒的能力仍然是转基因技术研究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 C.更难对付的害虫的加快出现将是转基因作物给环境带来的最大危险。 D.增产并不是转基因技术研究的目的,提高抗病毒能力是研究者最感兴趣的。 【解析】 此题考查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B项是正确的,可以从第二自然段得知“试验的目的除了增产之外,还在于提高这些品种的抗病毒能力。”而A项错在“推广种植”上,因为文中说转基因作物仍是实验,“在世界上已种植有1000万公顷左右”。C项错在“给环境带来的最大危险”,原文说“可能对环境有危险”,只是“可能”,并没说“最大”。D项错在“增产并不是转基因技术的目的”,原文说“增产”是第一目的,而不是否定。 【答案】 B 4.对文中所提供的信息,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生物学家知道怎样通过转基因技术使作物产生抗除莠剂等特性不过十多年时间。 B.转基因作物可能给环境带来危险是转基因技术研究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C.野生植物同抗除莠剂作物杂交之后的变种已经给农业生产带来新问题。 D.转基因是一种新的生物工程技术,它给作物栽培带来从未有过的根本改革。 【解析】 考查学生分析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A项中“不过十多年时间”可与原文“早在1983年”相一致;B项说的内容在第三自然段首句上,即“也有专家担心转基因作物可能对环境有危险”;D项的内容是原文最后一段的总结,即“是人类9000年作物栽培史上一场空前的革命”。而C项与原文不一致,最明显的问题是把“可能”说成“已经”,把设想说成了现实。 【答案】 C  [NextPage] (四)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科学与艺术,在人类文明的早期,本来是结合在一起的。大约从16世纪开始,科学进入了分门别类的研究,同时科学与艺术就隔膜起来。 分道扬镳使两者在各自的领域中取得辉煌的成就,同时也给两者带来困窘。一来,人的左脑专司逻辑思维功能,右脑则司形象思维功能和综合功能,二者通过处于中间位置的结合胼胝而传递信息,相互作用。然而,一些潜入科学深宫或钻入艺术象牙塔而目无旁顾的人,由于思维长期集中在一边的脑半球内进行,便易产生心态失衡,乃至心理畸形。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就患有神经过敏症,荷兰的伟大画家梵高则患有抑郁症。 也许是这种绝对分离,使科学家和艺术家都感到孤寂和厌倦,所以近百年来,许多科学家便涉猎于艺术,而不少艺术家也开始垂青于科学。结果,不仅有益于心灵的健康,而且有助于事业的创新。 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不仅给个体的科学家或艺术家带来福音和成就,而且使科学群体和艺术群体呈现新的前景。正因为如此,当今的一些科学大师、艺术大师都力图推翻科学与艺术之间人为的藩篱,实现二者的大融合。 科学与艺术各行其道,怎会走到一起?李政道先生的一席话可谓鞭辟入里:“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科学和艺术是不能分割的,她们的关系是与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关联的。伟大艺术的美学鉴赏和伟大科学观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而随后的感受升华和情感又是分不开的。没有情感的因素,我们的智慧能够开创新道路吗?没有智慧,情感的因素能够取得完美的成果吗?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她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 1.对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隔膜”“藩篱”贴切比喻事物之间不相通,不了解,存在障碍;“涉猎”“垂青”形象说明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重视。 B.“隔膜”“藩篱”形象说明科学和艺术的分离;“涉猎”“垂青”形象说明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重视。 C.“隔膜”“藩篱”贴切比喻事物之间不相通,不了解,存在障碍;“涉猎”“垂青”生动说明科学和艺术开始再度结合。 D.“隔膜”“藩篱”形象说明科学和艺术的分离;“涉猎”“垂青”生动说明科学和艺术开始再度结合。 2.第二段,作者用牛顿患神经过敏症,梵高患抑郁症的事例,主要说明了什么?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与艺术分道扬镳,使科学家和艺术家在各自领域取得辉煌成就,也带来困窘。 B.科学与艺术分道扬镳,给长期潜入科学深宫和象牙塔而目无旁顾的人造成恶果。 C.科学与艺术分道扬镳,使一些科学家、艺术家由于思维长期集中在一边的脑半球内进行,易产生心理失衡,乃至心理畸形。 D.科学与艺术分道扬镳,使科学家与艺术家的脑半球所司的功能长期以来未能发挥综合功能。 3.最后一段,作者引用李政道先生的话,是为了论证 A.科学和艺术重新融合的意义 B.科学和艺术重新融合的原因 C.科学和艺术存在诸多的共性 D.科学与艺术具有密切的关系 4.下列论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人类发展史中,科学和艺术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早期结合在一起——分道扬镳、各行其是——开始重新融合。 B.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不仅有益于科学家、艺术家个体,而且有助于科学群体和艺术群体。 C.“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说明科学和艺术是不能分割的,其关系是与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关联的。 D.全文侧重论述了在人类发展史中,科学和艺术的分离和融合。并侧重说明科学和艺术分离的意义。 参考答案: 1.D(要阐释词语的语境义) 2.C(考查观点与材料的关系,这两则材料阐释的观点就是上一句“一些……畸形”) 3.B(可参见最后一段开头的设问句) 4.D(本文的侧重点不是说明科学和艺术“分离”的意义,而是“结合”的意义)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