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周测六试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每空2分,共18分)
(1) ,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2)《使至塞上》一诗中最能体现王维诗中有画的句子是: , 。
(3) ,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古诗中用来宽慰友人,体现作者乐观豪迈的名句是: , 。
(5)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运用对比手法抒发对早春景色赞美之情的句子是: 。 。
二、阅读 (一) 文言文阅读《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10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能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解释下列句子加横线字的含义。(4分)
(1)空乏其身 空乏:_________ (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喻:_________
(3)困于心,衡于虑 衡:_______ (4)然后知生于忧患 然后: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
4、这篇选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对我们今后的学习或生活有怎样的指导意义?(3分)
答:
(二)(7分) 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庞恭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乎?”魏王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 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
5、解释词语(2分)
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 与: 愿王察之 愿:
6、断句(3分)
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
7、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2分)
(三)海洋是未来的粮仓(15分)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作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不言而喻。
⑦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
8、第①段中加点的词“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答:
9、第②段中提到了“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其实,“资源短缺”的表现还有很多,作者为什么没有具体加以说明?(2分)
答:
10、文中能替换第①段划线句中“妥善地”一词的语句是 (2分)
11、第⑥段中划线部分运用了 、 、 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 。(4分)
12、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2004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海洋存亡,匹夫有责”的理解。(4分)
下周周测的范围和相关的知识
一、范围:“古诗文鉴赏与默写(39首)”第24、25、26三首;《鱼我所欲也》。 阅读:说明文。
二、基础知识:
说明文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从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等。
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引资料
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
说明文语言特征:准确(科学性)、生动(趣味性)
根据文意给相关名词下定义:
以给“转基因作物”下定义为例。
1、格式A:转基因作物是一种…………的作物。格式B:一种…………的作物叫做转基因作物。
2、注意点:下定义必须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如“作物”就是“转基因作物”的本质属性;“数学方法”就是“统筹方法”的本质属性。
判断文段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
答题方式:
1、实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
2、事理说明文:关于…… ……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
3、程序说明文:…… ……的操作或实验或制作的过程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题格式:
本句用了 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
(说明内容),使读者 。
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主要有两种题型:
A、“××”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说明文中的主观题及其解答:
着重要表现创新意识、科学精神。
主要题型:
1、对文中的内容进行简明、准确的改写。如:根据提示给事物下定义、文字图表式处理、图表文字化、简要概述所举例子等。
2、对文中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写。如:加标题、结合语境补写句子、对文章说明的对象按要求进行补充说明。
3、联系实际举例说明。(要符合文段的说明中心的要求)
4、对文章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与设想。(要有科学性,切忌胡编乱造)
5、对语言的表达特色进行评说。(结合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特色来考虑)
2009---2010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周测六试卷
参考答案
一、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每空2分,共18分)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2)《使至塞上》一诗中最能体现王维诗中有画的句子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古诗中用来宽慰友人,体现作者乐观豪迈的名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落比邻。
(5)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谁不张十八员外》)
(6)《早春呈谁不张十八员外》运用对比手法抒发对早春景色赞美之情的句子是: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二、阅读
(一)( 10 分)
2、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了解,明白 通“横”,梗塞,不顺 这样以后
3、用这些来使他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能做到的事
4. 道理:①要经常保持忧患意识;②逆境造就人才。指导意义:只要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出上面两点中之一对学习的指导意义即可。
(二)(7分)
5、和 希望
6、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
7、说明谎言重复千遍,就会被当成真理。要调查研究,防止上当受骗。
译文:
庞恭(魏国臣子)陪同太子在邯郸(赵国国都)做人质,他对魏王说:“现在一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国王您相信吗?”(国王回答)说:“不信。”“两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国王您信吗?”回答说:“不信。”“三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国王您信吗?”国王说:“寡人相信。”庞恭说:“实际上街市上没有老虎是明显的(事实),然而三个人说(有)就成了(有)虎,现在是邯郸离魏国比街市远,议论我的人超过三个人,希望国王您明察。” (后来)庞恭从邯郸返回,始终还是没见到国王。
(三)(15分)
8、(3分)不能。用“之一”科学严密准确地说明了(强调)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除了人口剧增外,还有水质污染等。不用(如果去掉),不能表明还有别的因素,与事实不符。(只回答“不能去掉”,不得分;只回答“语言更严密、准确”得1分)
9、(2分)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粮食问题,中心是“只要充分、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好海洋资源,人类未来的粮食需求是不成问题的”。所以,只说明与此相关的土地资源不足。(意思对即可)
10、(2分)不破坏生态平衡
11、(4分)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 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的重要性。(每空1分)
12、(4分)本题不设统一答案。评分要点:①海洋资源是极其丰富的,也是人类未来赖以生存的希望所在。(2分)②珍爱海洋资源,增强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2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