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第一单元检测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0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第一单元检测题

ID:133988

大小:35.6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0-05-13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0届一轮复习必修二第一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6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1.下面演进示意图可以直接用来论证我国古代        A.商业运输方式的变化             B.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C.经济结构的变化                 D.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2.《国语•晋语》中记载“公食贡,大夫食邑, 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说明 A.商周时期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B.民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                D.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生产部门 3.“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奖励农耕                         D.商鞅变法 4.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5.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形成“棉七稻二”甚至“棉九稻一”的农业经营新格局,这种格局的出现说明   ①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②资本主义萌芽在棉纺织业领域首先出现 ③松江地区成为棉纺织业中心      ④农村专业生产区逐渐形成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④ 6.清人陶煦在《租核•推原》中写道:“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在当时看来,形成上述观念的根源是 A.重农抑商                             B.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D.商品经济的繁荣 7.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①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开始形成②传统自耕农经济形成并开始成长③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期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已被打破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我国古代赋税制度主要是建立在人口和土地等项目的基础上,这表明 A.我国是人口众多土地广袤的大国      B.农业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C.我国历代政权都重视农业的发展      D.封建地主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9.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A.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               B.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 C.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D.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10.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A.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               B.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 C.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D.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11.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 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 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 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 12.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这座墓葬的时间应不早于                        A.魏晋           B.隋唐             C.宋代               D.清代 13.唐代诗人王绩《田家》一诗中写道:“依床看妇织,登垄课儿锄。”对诗中反映的生产模式表述错误的是 A.生产中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B.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C.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         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14.下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从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A.出现了农村集市       B.坊市分置       C.边境贸易繁荣     D.商业市镇兴盛 15.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内在的原因在于 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16.二十世纪初年,素有“无平地沃土之饶,无水泉灌溉之益”的山西祁县,这里的乡民只有靠垦种上岭下坂活命。可是,三年一次大灾害后又赶上连续三年大旱,天天有人成为饿殍,民不聊生。于是,男人们背起简单的行囊,听着女人们合着血泪唱的《走西口》踏上了走西口的道路。故土难离也得离,心爱的女人难舍难分也得舍也得分,生活中充满了多少无奈和辛酸。那么,《走西口》主要描写的是哪一商帮的历史? A.徽商           B.晋商          C.鲁商            D.浙商 17.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A.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D.用牛力耕田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18.下列改革措施中,从法律上明确废除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的是? A.管仲的“相地而衰征”           B.鲁国的“初税亩”? C.秦国的商鞅变法                 D.晋国的税制改革 19.张履祥《补农书·总论》中说:“吾里田地,上农夫一人止能治田十亩,故田多者辄佃人种植而收其租。又人稠地密,不易得田,故贫者赁田以耕,亦其势也。”此现象主要反映了?A.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关系?        B.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出现? C.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            D.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增强 20.《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 A.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B.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       D.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21.2007年12月,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中打捞出部分青瓷和白瓷。出水时瓷器釉色清亮,仿佛新出窑一般。据此形成的以下认识,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中国的制瓷技术始于南宋              B.南宋时期的青瓷和白瓷都是从海外进口的 C.青瓷和白瓷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瓷器      D.南宋的青瓷和白瓷全部产于景德镇 22.《柳南续笔》载“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反映了? A.棉花在内地的传播                B.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 C.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D.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23.明朝迁都北京之后,运河漕运发达,天津“粮艘商舶,鱼贯而进,迨无虚日”。清朝一度解除海禁,有天津文人描绘说:“百宝都从海舶来,……怪怪奇奇洋货街。”能够涵盖材料信息并反映天津历史发展的表述是? A.明、清时期天津经济持续繁荣?         B.运河漕运使天津商贸不断发展? C.海上运输兴起促成了天津商贸持续繁荣? D.水运通道便捷保证了天津商贸不断发展 24.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公民在国内、国际上的流动日益频繁。与之相似的是,西周之前,我国古代人民也过着频繁迁徙的生活。西周之前,古代人民频繁迁徙主要是     A.为了寻找肥沃的土地             B.由于土地利用率低下     C.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         D.由于耕作技术的落后 25.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26.南宋时国家的商业税收超过了农业税收,原因是 A.农业生产萎缩,农业水平低下           B.商人兼并土地,积极从事农业生产 C.政府放松了以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       D.宋代实行海禁政策,国内商业发展迅速 27.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A.春秋时期       B.西汉        C.南北朝      D.北宋 28.图4是甲骨文的“年”字,该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为“禾”。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据此,“有年”的意思应是 A.人寿年丰 B.祈盼丰收 C.庄稼收获 D.祭祀谷神 29.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 A.众人集体生产                   B.田庄规模生产 C.个体农户耕作                   D.官府募民耕作 30.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农业税(万贯) 非农业税(万贯) 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年) 2408.1 1567.3 60:40 天禧末年(1021年) 2641.2 3874.0 40:60 熙宁十年(1077年) 2021.3 5117.2 28:72 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  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④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 明朝的“鱼鳞图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1.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A.生活习俗改变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32.对右图所示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A.政府奖励垦荒耕地数量增加的情况 B.地主兼并农民土地的记录 C.农村土地专业化经营的情况 D.国家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 33.隋唐时期商业经济较之前代有很大的发展,但仍有许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其中有    A.废除五铢钱      B.市坊分区        C.实行两税法    D.草市兴起 34.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 ①农业经济衰退   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35.成语“朝秦暮楚”有多种解释,如比喻立场不坚定。假如用在商业上,该成语可以从侧面反映中国古代     ①商人为获利而往来奔波        ②商业交通比较发达     ③长途贩运的商业现象          ④秦楚两地商业最发达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6.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其中“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主要是指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C.江南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二、非选择题(46分) 37.(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纷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一一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三】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财物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与本,使天下各食起力。末计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所矣。 一一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四】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一一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①依据材料一、二《台湾高山族耕田图》所反映的耕作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白居易的诗中所反映的古代农业生产基本模式是什么?有哪些基本特点?(5分)                ②材料三、材料四是如何看待农业和商业之间的关系的。各自的理由是什么(摘抄原文中的关键词句回答)?你怎样评价上述两种看法?(7分)                  38. (12分)观察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清代北京前门商业区 ①图一反映了什么样的农业耕作方式?这一农耕方式相对之前的哪一农耕方式更进     步?这一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4分)            ②明清时期势力最为强大的商帮有哪两个?指出这一时期我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及其主要影响。说明商人在我国封建社会地位低下的政策因素?(6分)                ③图一和图二反映的经济活动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2分)          39.(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初,明太祖告诫地方官吏说:“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譬犹初飞之鸟不可拨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要安养生息之。”                                                   ——《明太祖洪武实录》 【材料二】据《天工开物》载,明朝中叶“(棉花)遍布天下,地无南北皆宜之,人无贫贵皆赖之”;纺织业中出现的“花楼机”能在绫绢上提织各种花纹;《元明事类钞》载:明中叶后“北土广树艺(各植农作物)而昧于织,南土精织衿(衣料)而寡于艺,故棉则方舟而鬻于南,布则方舟而鬻诸北”;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写道:“(明朝中期)田人佃手,其狡黠者,逋(拖欠)负租税,莫可谁何!业经转手,佃乃虎距,故有久佃成业之谣。”                                              ——记载明朝中后期有关史实的资料 【材料三】(明朝中后期)大户(机主)张机为生,小户(机工)赴织为活,……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生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空虚),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记》 【材料四】“(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但钱粮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以浚削(剥削)之余,市腾踊(积压)之料”。“行货有税矣,而算及舟车;居货有税矣,而算及房舍”。                         ——《江苏省明清以来碑刻资料选集》及明史纪事本末 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说明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条件。(不得摘录原句,至少举4点)(4分)            ②依据材料三说明“大户”与“小户”之间关系的实质(2分),并概括其特征。(2分)              ③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至少4个要点)。(4分)              40.(10分)历史学家李洵认为:“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如华亭相(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明]于慎行《谷山笔麈》卷四 【材料二】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一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 ——《徐光启文集》卷十一 【材料三】(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伦教荡然,纲常已矣。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 【材料四】 前明吾乡(苏州)富家甚多,席费千钱而不为丰,长夜流酒而不知醉。……有邹望,亦有田三十万亩,僮仆三千人,……而好讼致穷。 ——[清]钱泳《登楼杂记》 请回答: ①据材料一、二,概括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2分)          ②据材料三、四,士大夫的活动引起了江南社会风气的哪些变化?(3分)              ③有学者认为,明代江南士大夫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其阻碍者。请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学者的观点。(5分)                                 2010届一轮复习必修二第一单元检测题答案 一、选择题 1.D2.A3.A4.A5.C6.B7.A8.B9.D10.D11.A12.D13.A14.D15.A16.B17.B18.C19.C20.A21.C22.D23.D24.D25.C26.C27.C28.C29.C30.C31.D32.D33.B34.B35.A36.B 二、非选择题 37. (12分) ①时间:春秋时期。(1分)模式: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1分)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或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精耕细作。(3分) ②材料三认为,农业为本,商业为末(农业和商业是矛盾的)。(1分)理由:“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与本,使天下各食起力……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或答:“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1分)材料四认为工商皆为本。(1分)理由是认为“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1分)评价:重农政策的推行,在封建社会前期,有利于封建自然经济的发展(或有利于封建制度的确立与巩固),(1分)到了明清时期,阻碍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1分)工商皆本的思想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1分) 38. (12分) ①图一是铁犁牛耕(1分)。刀耕火种(1分。或火耕、耜耕、石器锄耕)。影响:提高农业生产力(或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解放了人力;(2点,2分) ②晋商和徽商(2分)。“海禁”政策。(1分)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1分)重农抑商的政策。(2分) ③商业经济的繁华建立在农耕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商业发展对农业也有促进作用。(2分) 39. ( 12分) ①条件:明初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农作物品种的推广,推动农业发展;手工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商品经济活跃,南北经济交流日益密切;地主土地私有制开始动摇。 ②实质: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生产关系。(2分)特征:为购买劳动力、增值利润而进行的商品生产;经自由雇佣劳动为特征。(2分) ③原因:统治者固守“重农抑商”政策;传统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阻碍;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低下;清政府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工商业资本的短缺限制了新生产关系的辐射力。 40.( 10分)  ①科举(免役);发展工商业。 ②崇尚奢侈;逾越传统伦理(道德沦丧);好诉讼。 ③促进: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阻碍:士大夫受到重农抑商观念的束缚;致富后主要用于购地、消费;没有用于扩大再生产。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