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积累检测试卷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3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积累检测试卷人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3年石滩二中七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积累检测卷 新人教版 一、积累运用。(共18分)‎ ‎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 A.着落(zháo) 枯涸(hé) 苦涩(sè) 润湿(rùn)‎ ‎ B.酝酿( niàng) 筋骨(jTn) 水藻(zǎo) 偌大(nuó)‎ ‎ C.黄晕(yùn) 蓑衣(suō) 暖和(huo) 贮蓄(zhù)‎ D.宛转(wǎn) 蜷曲(juǎn) 梦寐(mèi) 捉迷藏(cáng)‎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 A.香港志愿者黄福荣在青海玉树地震中舍身救人不幸罹难的事迹,感人肺腑。‎ ‎ B.新时代、新追求,我们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与壮志去搏击长空、翱翔天际。‎ ‎ C.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新知识,使自己获得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 D. 2010年冬奥会上,申雪、赵宏博夺得中国花滑首金,他们的表演令人叹为观止。‎ ‎3.对下列诗句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B.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方能/没马蹄。‎ ‎ C.几处/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D.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4.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4分)‎ ‎(1)一年之计在于春 A.计算 B.主意、计谋 C.打算 D.策罐 ( )‎ ‎(2)呼朋引伴 A.指引 B.牵引 C.引申 D.招弓 ( )‎ ‎ (3)欣欣然张开了眼 A.然而 B.……的样子 C.这样 D.对 ( )‎ ‎ (4)朗润 A.光线充足、明亮 B.声音清晰、响亮 C.朗读 D.稀确 ( )‎ ‎5.(201】.福建)依次填人下列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 ‎ 三峡工程完工以后,____可以使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提高到5000万吨, 可 以使万吨的船队溯流而上直达重庆, 为西南腹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 A.因为、所以、而且 B.既、又、从而 ‎ C.既、所以、从而 D.因为又 而且 ‎6.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春》一文的作者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珍惜春天的美好感情。‎ B.《济南的冬天》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幅特有的冬景图,抒发了作 者对济南冬天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C.《风雨》选自《中华小说珍藏本·贾平凹卷》,是贾平凹早期的作品,在描摹意象上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贴切的比喻。‎ D.《秋天》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图景,表达了作者对富有诗意的秋天的无限喜爱 之情。‎ ‎7.按原文填空。(4分)‎ ‎(1)《观沧海》中展示曹操博大胸襟的诗句: , ; ,‎ ‎ 。‎ ‎(2)《天净沙·秋思>点明主旨的词句: ‎ ‎(3)《次北固山下>表达出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 ‎ 二、阅读理解(42分)‎ ‎ (一)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8.该诗押的韵是____,韵脚是 (2分)‎ ‎9.下面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 ‎ 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 B.颔联、颈联写鸷、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二)阅读课文选段,完成10-13题。(15分)‎ ‎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 ②“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 ③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0.选文向我们描述了春天的三幅图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填空。(3分)‎ 第①段:__ __图;第②段:_ ___一图;第③段: 图。‎ ‎11.第②段是从 、 、 这三个角度来描写春风的。(3分)‎ ‎12.说说下面句中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6分)‎ ‎(1)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 ‎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 ‎ ‎13.第①段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分句的语序可否颠倒?为什么?(3分)‎ ‎ ‎ ‎ ‎ ‎(三)(9分)‎ ‎ ‎ ‎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4.本段文字紧紧围绕着哪一个字来写的?又是如何去写的?(2分)‎ ‎ ‎ ‎15.画线句“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中的“这件花衣”指什么?“山的肌肤”又指什么?(2分)‎ ‎ ‎ ‎16.“那点薄雪好像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这里的“粉色”是什么样的颜色?(2分)‎ ‎ ‎ ‎17.本语段的景色是近距离看的,还是远距离看的?说说你的依据。(3分)‎ ‎ ‎ ‎(四)四季分明(14)‎ ‎ ①隆冬的深圳街头依然保留着夏的痕迹,我第一次在这样的季节里穿着丝袜、短裙来来去去,感觉好极了。乍回到寒风萧萧的南京,忍不住频频回首,不料友人却对我说:南京城冬天冷,夏天热,可是它四季分明,每一季都让你为生命的力量而感动。‎ ‎ ②年复一年,我行走在北京西路(注:南京城内一条街道的名称)上,两行笔直的银杏树是一道四季分明的风景线:初春的细雨淋湿了它们柔弱的嫩芽,不知不觉中绿就覆满了枝头;夏日的它们是比不上法国梧桐的大家气派,却也亭亭玉立,碧阴如盖;秋风渐起是它们最美的时节,短短一季凝聚了一生的精彩,片片黄金的“小扇儿”在晴空下潇洒飞扬又无声飘落,簇簇白果已珠圆玉润待字闺中;冬季来临,它们淡妆素裹,脱尽繁华,只留下干干净净的枝条与风雪共舞。‎ ‎ ③有人说南京没有春天,那是因为人们恨这里春光短暂,缕缕梅香携春来到紫金山下,经不得几番风雨,白玉兰、樱花已是落红满地,乍暖还寒之中,草也绿了,叶也绿了,南京的春天,活脱脱十六七岁少女的花季,转瞬即逝。‎ ‎ ④夏季说来就来,五月进而满城飘起靓丽的裙子,到了七月,更是热得浓烈、热得深沉,仿佛一场爱得死去活来的恋情,让人大汗淋漓,透不过气来。‎ ‎ ⑤秋风中的南京,天特别蓝,云特别白,有大雁飞过,有菊黄枝头,有艳阳高照,有雨丝缠绵,那千姿百态如人到中年历经甘苦,展现出成熟的魅力,欲说还休的无奈。‎ ‎ ⑥一夜大雪装饰了辽阔的天地,校园里许多来自南方的新同学兴奋得在大操场荤季的雪层上打滚,这是在他们十八岁年轻的生命中第一次惊讶四季变幻的奇光异彩,第一次缘谤冬天的如此美丽。 。‎ ‎ ⑦红红绿绿,冷冷热热,四季分明的南京给了我们生命的启示,生命中的春夏秋冬斌予我们圆满的人生。‎ ‎ ⑧透过今夜雪色迷蒙,隐约可寻春影萌动,那是一年四季的轮回。‎ ‎18.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3分)‎ ‎(1)淡妆素裹: ‎ ‎(2)转瞬即逝: ‎ ‎(3)欲说还休: ‎ ‎19.第②段中,作者抓住银杏树的变化,表现南京四季分明的特点。请从文中找出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来,或用自己的话来说。(4分)‎ ‎ (1)春天: ‎ ‎ (2)夏天: ‎ ‎(3)秋天: ‎ ‎(4)冬天: ‎ ‎20.第③段到第⑤段中写南京的四季,用人的成长过程作比。例如:用“ -来比喻“春的短暂”;用“ ”来比喻“夏的火热”;用“ ”来比喻“秋的成熟”。(3分)‎ ‎21.品读第⑥段,如采用“老年人”这个比喻来形容南京的冬季,你认为是否怜当,为什么?(4分)‎ ‎ ‎ ‎ ‎ 三、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 自然界的山川草木使我们流连忘返;文学作品中的精彩世界令我们心驰神往。家乡的风土人情、丰富的人文内涵值得感悟;课余的琴棋书画、无穷的生活乐趣值得回味。探究,给我们带来发现的惊喜;合作,使我们得到收获的愉悦……花季如诗,生活如画,诗情画意,令人陶醉。‎ ‎ 请以“陶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 要求:(1)题目自拟;(2)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