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贵州六盘水中考化学试卷(有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5年贵州六盘水中考化学试卷(有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5年贵州六盘水中考化学试卷(有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西瓜榨汁 B. 给球打气 C. 蜡烛燃烧 D. 电灯发光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西瓜榨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给球打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电灯发光只是能量转化的过程,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 ‎ ‎2.(2分)(2015•贵州)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 熄灭酒精灯 B. 量筒的读数 ‎  C. 加热液体 D.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考点: 加热器皿-酒精灯;测量容器-量筒;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氧气的制取装置.‎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B、量筒读数方法: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C、根据加热液体的注意事项考虑;D、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 解答: 解:A、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否则会引起火灾,故A错;‎ B、量筒读数方法: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B正确;‎ C、加热液体时.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要用外焰加热,并进行预热,故C错;‎ D、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需要酒精灯,故D错.‎ 故选B.‎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掌握实验基本操作,防止错误操作造成实验失败和危险.‎ ‎ ‎ ‎3.(2分)(2015•贵州)下列空气的组成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  A.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考点: 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专题: 物质的分类.‎ 13‎ 分析: 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抓住氧化物的特征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解答: 解:A、N2是由氮元素组成的单质,不属于氧化物;‎ B、O2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不属于氧化物;‎ C、CO2是由碳、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则属于氧化物;‎ D、稀有气体是由氦气、氖气等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不属于氧化物.‎ 故选:C.‎ 点评: 解答本题要正确的分析物质的元素组成,如果物质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就属于氧化物.‎ ‎ ‎ ‎4.(2分)(2015•贵州)电热水袋中的水加热后袋子膨胀,是因为袋内的水(  )‎ ‎  A. 分子体积增大 B. 分子质量增大 C. 分子个数增多 D. 分子间隔增大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电热水袋中的水加热后袋子膨胀,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而不是分子体积增大,故选项错误.‎ B、电热水袋中的水加热后袋子膨胀,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而不是分子质量增大,故选项错误.‎ C、电热水袋中的水加热后袋子膨胀,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而不是分子个数增多,故选项错误.‎ D、电热水袋中的水加热后袋子膨胀,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5.(2分)(2015•贵州)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  B.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  C.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  D. 稀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 考点: 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A、溶液可以有颜色;B、根据溶液的组成考虑;C、根据溶液中溶质的种类考虑;D、根据溶液的浓稀与是否饱和的关系考虑.‎ 解答: 解:A、溶液可以有颜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A说法错误;‎ B、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故B说法正确;‎ C、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故C说法正确;‎ 13‎ D、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D说法正确.‎ 因为本题选择错误的,故选A.‎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溶液的特点,溶质、溶剂的组成情况,溶液浓稀与是否饱和的关系.‎ ‎ ‎ ‎6.(2分)(2015•贵州)下列有关资源、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太阳能、核能、风能属于化石能源 ‎  B. 目前氢能没有广泛推广的主要原因是淡水资源缺乏 ‎  C. 使用清洁能源不能减少PM2.5‎ ‎  D. 海底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如“可燃冰”等 考点: 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海洋中的资源;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专题: 化学与能源.‎ 分析: A、根据三大化石燃料分析解答.‎ B、许多技术问题限制了氢能源的开发、利用.‎ C、PM2.5主要是在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产生的.‎ D、根据海底资源分析解答.‎ 解答: 解:A、三大化石燃料是石油、煤、天然气,太阳能、核能、风能等属于新能源,故错误;‎ B、目前氢能源没有广泛推广的主要原因不是淡水资源缺乏,而是目前产生氢气的方法能耗高,难以贮存等方面的问题,故叙述错误;‎ C、清洁能源能减少空气中PM2.5含量,故叙述错误;‎ D、海底不仅蕴藏丰富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还发现了“可燃冰”,所以正确.‎ 故选:D.‎ 点评: 在能源和资源匮乏的今天,它既是社会热点,也是化学考查的热点,对于能源主要侧重能源的分类、能源使用对环境的影响、新能源开发的技术和前景等;对于资源主要考查贮存、开采状况,以及资源的保护.‎ ‎ ‎ ‎7.(2分)(2015•贵州)人体结石有多种,其中一种含有较多的草酸钙(CaC2O4),CaC2O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  )‎ ‎  A.+1 B. +2 C. +3 D. +4‎ 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 根据草酸钙的化学式及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来解答.‎ 解答: 解:草酸钙中钙元素为+2价,氧元素为﹣2价,设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2)+x×2+(﹣2)×4=0,解得x=+3;‎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计算,能训练学生知识迁移使用的能力.‎ ‎ ‎ ‎8.(2分)(2015•贵州)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13‎ ‎  A.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  B. 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  C. 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改变 ‎  D. 该反应中的生成物都是化合物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化学反应的实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 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 观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等.‎ 解答: 解:A、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A错误;‎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故B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改变,故C正确;‎ D、由微粒的构成可知,该反应中的生成物的分子都是由不同种的原子构成的,都是化合物,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认真阅读图示,看懂每个图形表示的含义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 ‎ ‎ ‎9.(2分)(2015•贵州)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错误的是(  )‎ ‎  A. 宏观:实际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等于生成物总质量 ‎  B. 微观: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 ‎  C. X+3H2O=2H3PO4中的X为P2O5‎ ‎  D. 煤燃烧后灰渣质量小于煤,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首先必须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应用的范围是化学反应,该守恒是质量的守恒,再次必须是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物质质量总和,其微观的解释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个数均不变化.‎ 解答: 解:A、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为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故说法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改变,故说法正确;‎ C、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分别是6、3,反应后氢原子、磷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分别是6、2、8,根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的一个分子中含有2个磷原子和5个氧原子,即X的化学式是P2O5,故说法正确;‎ D、煤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因为生成的二氧化碳跑到空气中去了,所以质量变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和灵活运用这一定律解答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 ‎ ‎10.(2分)(2015•贵州)认真分析测定相对原子质量的示意图,推断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 13‎ ‎  A.12 B. 16 C. 5 D. 10‎ 考点: 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左图,碳12原子的与1个氢原子的质量相等,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右图中,左盘上有1个12碳原子和个碳12原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由左图,碳12原子的与1个氢原子的质量相等,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 ‎1个碳12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个碳12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个碳12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4倍,则个碳12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右图中,左盘上有1个碳12原子和个碳12原子,则左盘上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4=16;故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6.‎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图示的含义、碳12原子的与1个氢原子的质量相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15题(2)小题1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 ‎11.(3分)(2015•贵州)写出化学用语所表示的意义或用化学用语填空.‎ ‎(1)Cl﹣ 氯离子 ‎ ‎(2)两个铁原子 2Fe ‎ ‎(3)人体中含量较高的金属元素 Ca .‎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每个氯离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铁元素的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可以表示多个铁原子;‎ 人体中含量较高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钙元素的元素符号可以表示钙元素.‎ 解答: 解:(1)Cl﹣表示氯离子;‎ ‎(2)两个铁原子可以表示为2Fe;‎ ‎(3)人体中含量较高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可以表示为Ca.‎ 故填:氯离子;2Fe;Ca.‎ 13‎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小.‎ ‎ ‎ ‎12.(5分)(2015•贵州)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按要求填空.‎ ‎(1)由表中空格处元素组成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2Mg+O22MgO .‎ ‎(2)表中不同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A (填字母).‎ A.各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B.各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不同 C.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3)钠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失去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其原子的 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 ‎(4)化学反应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锂是制作手机电池的原料,手机通话时电池中贮存的化学能转化为 电能 .‎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空格处的元素是12号元素镁元素,根据镁在空气中燃烧的实质来分析;‎ ‎(2)根据元素的概念来分析;‎ ‎(3)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分析,在原子中,最外层的电子数主要决定元素的性质;‎ ‎(4)根据能量的转化形式来分析.‎ 解答: 解:(1)镁在空气中燃烧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故填:2Mg+O22MgO;‎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所以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故填:A;‎ ‎(3)由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一个电子,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其最外层电子数来决定,故填:失去;最外层电子数;‎ ‎(4)手机通话时电池中贮存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填:电能.‎ 点评: 此题是对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考查,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掌握核外电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 ‎ ‎13.(4分)(2015•贵州)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试回答有关问题.‎ ‎(1)估计‎90℃‎下该固体的溶解度为 190 克.‎ ‎(2)②点可表示将①点溶液降温到约 60 ℃,溶液刚好达到饱和状态.‎ 13‎ ‎(3)③点可表示将②点溶液降温到‎40℃‎左右,有 固体 析出.‎ ‎(4)③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大于 (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④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90℃‎下该固体的溶解度大约为‎190g;②点可表示将①点溶液降温到约‎60℃‎,溶液刚好达到饱和状态;③点可表示将②点溶液降温到‎40℃‎左右,有固体析出;③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④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因为③点时的溶解度大于④点时的溶解度.‎ 解答: 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90℃‎下该固体的溶解度大约为‎190g,故答案为:190;‎ ‎(2)②点可表示将①点溶液降温到约‎60℃‎,溶液刚好达到饱和状态;故答案为:60;‎ ‎(3)③点可表示将②点溶液降温到‎40℃‎左右,有固体析出;故答案为:固体;‎ ‎(4)③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④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因为③点时的溶解度大于④点时的溶解度;故答案为:大于;‎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等,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 ‎ ‎14.(2分)(2015•贵州)过氧乙酸与过氧化氢化学性质有相似之处.为了预防禽流感的发生,养殖人员常用15%的过氧乙酸溶液给鸡、鸭舍进行消毒.过氧乙酸的化学式为CH3COOOH.完成下列空白:‎ ‎(1)过氧乙酸由 碳、氢、氧 元素组成.‎ ‎(2)过氧乙酸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6:1 .‎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过氧乙酸的化学式为CH3COOOH,来分析其元素组成;根据元素的质量比=(C的相对原子质量×C的原子个数):(H的相对原子质量×H的原子个数),计算即可.‎ 13‎ 解答: 解:(1)由过氧乙酸的化学式为CH3COOOH,则该物质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填:碳、氢、氧;‎ ‎(2)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C:H:O=(12×2):(1×4)=6:1;故填:6:1.‎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化学式进行简单计算,明确化学式的意义及常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即可解答此类习题.‎ ‎ ‎ ‎15.(2分)(2015•贵州)认真分析示意图并填空:‎ ‎(1)如图1所示,将一个用导热性能良好的粗金属丝(如铜丝或铝丝)绕成的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会熄灭.用燃烧的条件解释此现象 冷的金属丝快速吸热,使温度降到了蜡烛的着火点以下 .‎ ‎(2)根据中和反应的实质,结合图2补充完成式子:H++ OH﹣ = H2O .这种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它也属于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 实验性简答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 (1)根据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2)根据反应可以知道,中和反应实质就是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形成水的过程.‎ 解答: 解:(1)因为铜或铝是热的良导体,没有加热的铜或铝圈很容易把热量导走,从而使得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从而熄灭.故填:冷的金属丝快速吸热,使温度降到了蜡烛的着火点以下;‎ ‎(2)根据反应可以知道,中和反应实质就是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形成水的过程.故填:OH﹣;H2O.‎ 点评: 本题考查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以及中和反应的实质,难度不大.‎ ‎ ‎ 三、实验与探究(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16.(8分)(2015•贵州)同学们利用装修后剩下的大理石碎片进行相关实验.‎ ‎(1)一位同学设计了装置A制取CO2,该装置能通过上下移动穿过橡胶塞的粗铜丝来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大理石碎片应放在 有孔塑料袋 中,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该反应属于 复分解 ‎ 13‎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根据气体制备的一般原则,A中的粗铜丝能否用铁丝代替 不能 (填“能”或“不能”),原因是 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 ‎(2)浓H2SO4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可作为干燥剂除去某些气体中的水份.如用装置B干燥CO2,则CO2应从 a (填字母)端口通入.‎ ‎(3)如用装置C收集CO2,则CO2应从 c (填字母)端口通入.‎ ‎(4)装置D用于通入CO2将水压入量筒中以测量CO2的体积,植物油的作用是 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 .‎ 考点: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量气装置;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金属的化学性质;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1)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 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2)干燥气体时,导管一般遵循长进短出的原则;‎ ‎(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4)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 解答: 解:(1)大理石碎片应放在有孔塑料袋中;‎ 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根据气体制备的一般原则,A中的粗铜丝不能用铁丝代替,原因是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故填:有孔塑料袋;CaCO3+2HCl═CaCl2+H2O+CO2↑;复分解;不能;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2)如用装置B干燥CO2,则CO2应从a端口通入.‎ 故填:a.‎ ‎(3)如用装置C收集CO2,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则CO2应从c端口通入.‎ 故填:c.‎ ‎(4)装置D用于通入CO2将水压入量筒中以测量CO2的体积,植物油的作用是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从而使实验结果更精确.‎ 故填: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 点评: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 ‎ ‎17.(7分)(2015•贵州)王林同学对一位高中同学说的“盐溶液不一定显中性”的观点产生了强烈的质疑,同时为了给农民做技术指导,于是利用所学知识对碳酸钾(K2CO3)、氯化铵(NH4Cl)两种化肥的相关性质进行探究,请你帮助他补充“①②③④⑤⑥⑦”处的内容,以完成实验报告:‎ ‎【探究过程】‎ 实验现象 结论与化学方程式 K2CO3‎ NH4Cl 一、分别取适量固体K2CO3、NH4Cl配制溶液 得到澄清溶液 得到澄清溶液 两种化肥均易溶于水 变蓝 变红 K2CO3溶液显 ‎ 碱 性.NH4Cl溶液显 ‎ 酸 性.‎ 13‎ 二、分别取配制好的溶液进行实验(如图)‎ 三、分别另取配制好的溶液进行实验(如图)‎ ‎ 有气泡产生 ‎ 无明显现象 K2CO3可与稀H2SO4反应 四、分别另取配制好的溶液进行实验(如图)并闻气味 无明显现象 ‎ 有气泡产生且有刺激性气味 ‎ NH4Cl+NaOH=NaCl+H2O+NH3↑‎ ‎【结论与运用】取下列物质分别于K2CO3和NH4Cl溶液混合,根据实验现象不能将二者鉴别开的是 B (填字母).‎ A.稀HCl B.水 C.CaCl2溶液 D.酚酞溶液 K2CO3与NH4Cl两种化肥 不能 (填“能”或“不能”)混用,理由是 碳酸钾溶液呈碱性,与硫酸铵混合施用,产生NH3,降低肥效 .‎ 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实验探究】:②根据碳酸钾与纯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呈碱性,使石蕊试液变蓝,氯化铵呈酸性使石蕊试液变红;‎ ‎③根据碳酸钾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④根据氢氧化钠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钠、氨气和水进行分析;‎ ‎【结论与运用】A、根据碳酸钾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B、根据水不会与碳酸钾、氯化铵反应进行分析;‎ C、根据氯化钙会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进行分析;‎ D、根据无色酚酞遇碱性物质碳酸钾变红,遇酸性的氯化铵不显色进行分析;‎ 铵态氮肥和显碱性物质混合能生成氨气,从而降低肥效.‎ 解答:‎ 解:【实验探究】:②碳酸钾与纯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呈碱性,使石蕊试液变蓝,氯化铵呈酸性使石蕊试液变红,碳酸钾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水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钠、氨气和水,所以 ‎【探究过程】‎ 实验现象 结论与化学方程式 K2CO3‎ NH4Cl 一、分别取适量固体K2CO3、NH4Cl配制溶液 得到澄清溶液 得到澄清溶液 两种化肥均易溶于水 二、分别 变蓝 变红 K2CO3溶液显碱性.NH4Cl溶液显酸性 13‎ 取配制好的溶液进行实验(如图)‎ 三、分别另取配制好的溶液进行实验(如图)‎ 有气泡产生 无明显现象 K2CO3可与稀H2SO4反应 四、分别另取配制好的溶液进行实验(如图)并闻气味 无明显现象 有气泡产生且有刺激性气味 ‎ NH4Cl+NaOH=NaCl+H2O+NH3↑‎ ‎【结论与运用】A、碳酸钾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故A正确;‎ B、水不会与碳酸钾、氯化铵反应,故B错误;‎ C、氯化钙会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C正确;‎ D、无色酚酞遇碱性物质碳酸钾变红,遇酸性的氯化铵不显色,故D正确;‎ 故选:B;‎ 铵态氮肥和显碱性物质混合能生成氨气,从而降低肥效.‎ 故答案为:‎ ‎【探究过程】‎ 实验现象 结论与化学方程式 K2CO3‎ NH4Cl 碱,酸 有气泡产生 有气泡产生且有刺激性气味 ‎ ‎【结论与运用】B;‎ 不能,碳酸钾溶液呈碱性,与硫酸铵混合施用,产生NH3,降低肥效.‎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氮肥、钾肥的判断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难度稍大,须熟练运用酸碱盐的性质进行解答.‎ ‎ ‎ 四、化学与社会发展(本大题共1小题,每空1分,共4分)‎ ‎18.(4分)(2015•贵州)(1)2006年公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儿童的钙摄入量仅为标准的,青少年贫血问题普遍,营养不良与超重肥胖同时存在.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C (填字母).‎ A.贫血与人体摄入和吸收铁元素不足有关 B.应根据实际情况多样化地选择食物 C.白开水没有营养,建议多喝饮料 13‎ ‎(2)下列是制取CuSO4的两种流程,按照绿色化学的理念,你认为合理的是 B (填字母).‎ A.CuCuSO4(友情提示:Cu+2H2SO4(浓)CuSO4+SO2↑+2H2O)‎ B.CuCuOCuSO4‎ ‎(3)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填字母).‎ A.一个有机物分子中可以有一个或多个碳原子 B.有机物只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分子中含有碳原子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4)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使用的各类电池越来越多,针对我国现状,请你对废旧电池的处理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实行垃圾分类 .‎ 考点: 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绿色化学;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 专题: 物质的制备;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与生活.‎ 分析: (1)人体缺铁时容易患贫血症;均衡膳食有利身体健康;‎ ‎(2)评价实验方案要从反应的可操作性,生成物的性质,环保节能等方面分析.由于浓硫酸与铜直接反应时会生成有毒的二氧化硫,第一个方案环保并且使用的硫酸量较小进行分析;‎ ‎(3)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物是指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物质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这些物质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把它们归入无机物;(4)废旧电池的重金属含量较高,造成环境污染.‎ 解答: 解:(1)A、人体缺铁时容易患贫血症,正确;B、应根据实际情况多样化地选择食物有利身体健康,正确;C、少喝饮料,多喝白开水,错误.故选C ‎(2)解:第一个方案中放出的有毒气体二氧化硫会造成对空气的污染,因此,从保护环境的角度来看,一方案不合理;‎ 第二个方案铜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铜和水,因此反应过程中没有污染物,且原料的利用率高;‎ 故答案为:B;‎ ‎(3)A、有机物分子中可以有一个或多个碳原子,例如:一个甲烷分子中含有一个碳原子,一个丁烷分子中含有四个碳原子.故选项正确;‎ B、有机物不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例如甲烷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蛋白质中含有碳元素、氧元素、氢元素、氮元素等.故选项错误;‎ C、分子中含有碳原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例如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原子,但是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把它们归入无机物.故选项错误.故选A;‎ ‎(4)现在最有效的措施是进行集中处理,故答案为:实行垃圾分类 点评: 此题难度较大,依据题目的要求结合反应原理分析即可;分析一个反应的可行性要从多方面分析,如从反应的可行性,环保安全,操作简便,经济节能方面考虑.‎ ‎ ‎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9.(5分)(2015•贵州)通常认为CO2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但它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关键是人类要采取适当技术对其进行利用,变废为宝.生产车用甲醇汽油中甲醇(CH4O)的反应之一为:CO2+3H2=CH4O+H2O.如按此反应,消耗88吨CO2,可生产多少吨甲醇?‎ 13‎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 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会生成甲醇和水,然后结合题中的数据进行计算.‎ 解答: 解:设可生产甲醇x ‎ CO2+3H2=CH4O+H2O ‎ 44 32‎ ‎ 88t x ‎=‎ ‎ x=64t 故答案为:消耗88吨CO2,可生产64吨甲醇.‎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基础性的题目,关键主要解题步骤.‎ 13‎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