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一中2016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卷(实验班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天水一中2016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卷(实验班附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天水市一中2013级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学段考试题 语 文(B) ‎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为150分。答题时间是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做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就节日的自身结构而言,主要包括时间节点、特定仪式、象征意涵等方面。从经验功能主义大师罗伯特K默顿的中层功能分析范式出发,前两者属于节日的“显功能”,即社会成员通过在特定的时间节点举行特定的仪式,配以特定的食物和纪念活动,对某个人物、某个事件进行纪念与追思,增进彼此感情,宣泄日常情绪;后者则属于“潜功能”,即作为符号的节日通过上述仪式性的物化表征,负载有别于其他的文化的隐喻,承担塑造精神家园、传承集体文化记忆、建构强化文化认同等更深层意涵。‎ ‎ 节日作为一种具有深刻文化意涵的仪式性表征,强调的不是信息的物理流动,而是信仰的共享与文化的传承,并以此作用于共同体的维系。不同源流的节日在每一年固定的时间,以相应固定的方式度过,周而复始,意义深远。“在年历上,仪式永远会回归,而且即使它们无法同前一年的有所区分,或者同未来各年中的有什么不同,然而它们永远都不相同。这是一种从同一走向同一的过程,它化解了时间上的分别。”在对整套流程的不断重复中,文化体系得以建构,国族认同得以强化,精神归属得以确认。‎ ‎ 中国传统节日脱胎于传统文化,通过一系列仪式和祭奠祖先、家族聚会、亲友走访等具体环节,集中体现了发轫于农耕文明的社会关系和精神特质,用家国同构的叙事,强调普天同庆,团圆欢聚,表达了浓厚的乡土情怀和大一统的精神向往。社会成员通过对传统节日各项仪式的参与,不断自我强化对文化体系的认同,实现对传统纲常伦理的涵化。这种认同与涵化,正是节日所负载的深刻意旨,是数千年来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参照系,也是维系整个文化体系、传承集体文化记忆的重要环节,在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历史发展进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 然而,这些承载鲜明符号色彩和深刻文化隐喻的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就节日体系自身的发展而言,当代中国的节日框架不断处于重构的过程中,其间,不同系列的节日交错并存,思想基础的多样性(多元性,如祖先崇拜、鬼神信仰、宗教信仰、世俗意识形态)与文化渊源的多样性(多源性,如传统文化、官方文化和外来文化)使重构过程异常复杂。但是,更具颠覆性的冲击来自于外部:资本主义为寻找转移过剩产能的新领域。创造出“消费主义”话语迷思,将全球拖入消费社会,资本主义强势性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随之大肆扩张.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陷入“商品拜物教”,这种无可遁逃的多重异化从根源上解构着传统节日的文化意义,使之变成毫无“节味儿”的“集体烧钱日”。同时,现代性进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以及特殊历史发展进程和时代背景造就的社会转型期民众集体精神的迷失,进一步撕裂了传统节日的能指和所指,加剧了节日意义的漂浮。‎ ‎ (节选自王神祎《传统节日的现代困境及其破解途径》) 1.下列关于“节日”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节日作为符号,在特定仪式中,通过负载其他文化形式所没有的隐喻,来塑造精神家园、传承集体文化记忆、建构强化文化认同。‎ ‎ ‎ - 11 -‎ ‎ B.节日作为一种具有深刻文化意涵的仪式性表征,其信息的物理流动及信仰的共享与文化的传承,一起作用于共同体的维系。‎ ‎ C.节日就其自身结构看,可划分为“显功能”和“潜功能”两部分,具体主要包括时间节点、特定仪式、象征意涵等方面。‎ ‎ D.节日中社会成员通过在特定的时间节点举行特定的仪式,再配上特定的食物和纪念活动,收到增进感情、宣泄情绪的效果。 2.“中国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对其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全球沦为消费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陷入“商品拜物教”,多重异化从根源上解构着传统节日的文化意义。‎ ‎ B.现代性进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及社会转型期民众集体精神的迷失,进一步撕裂了传统节日的能指和所指,加剧了节日意义的漂浮。‎ ‎ C.不同系列的节日交错并存,使得当代中国节日框架下的思想基础多元性和文化渊源多源性的重构过程变得异常复杂。‎ ‎ D.来自于外部的更具颠覆性的冲击,使应承载鲜明符号色彩和深刻文化隐喻的传统节日,变成了毫无“节味儿”的“集体烧钱日”。 3.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 ‎ A.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国传统节日,使其具有一系列仪式及具体环节,集中体现了发端于农耕文明的社会关系和精神特质。‎ ‎ B.社会成员自我强化对文化体系的认同,实现对传统纲常伦理的涵化,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对传统节日各项仪式的参与。‎ C.中国传统节日用家国同构的叙事,表达了浓厚的乡土情怀和大一统的精神向往,强调普天同庆,团圆欢聚。‎ D.节日在每一年固定的时间,以相应固定的方式度过,在这种重复中建构文化体系,强化国族认同,确认精神归属。‎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 韩偓,字致光,京兆万年人。擢进士第,佐河中幕府。召拜左拾遗,以疾解。宰相崔胤判度支,表以自副。王溥荐为翰林学士。偓尝与胤定策诛刘季述,昭宗反正,为功臣。帝疾宦人骄横,欲尽去之。偓曰:“陛下诛季述时,余皆赦不问,今又诛之,谁不惧死?宦人忠厚可任者,假以恩幸,使自翦其党,蔑有不济。今食度支者乃八千人,虽诛六七巨魁,未见有益,适固其逆心耳。”帝前膝曰:“此一事终始属卿。”‎ ‎ 中书舍人令狐涣任机巧,帝尝欲以当国,俄又悔曰:“涣作宰相或误国,朕当先用卿。”辞曰:“涣再世宰相,练故事,陛下业已许之。若许涣可改,许臣独不可移乎?”帝曰:“我未尝面命,亦何惮?”偓因荐御史大夫赵崇劲正雅重,可以准绳中外。帝知偓,崇门生也,叹其能让。‎ ‎ 宰相韦贻范母丧,诏还位,偓当草制,上言:“贻范处丧未数月,遽使视事,伤孝子心。今中书事,一相可办。陛下诚惜贻范才,俟变縗而召可也。”学士使马从皓逼偓求草,偓曰:“腕可断,麻不可草!”从皓曰:“君求死邪?”偓曰:“吾职内署,可默默乎?”姚洎闻曰:“使我当直,亦继以死。”自是宦党怒偓甚。‎ ‎ 帝反正,励精政事,偓处可机密,率与帝意合,欲相者三四,让不敢当。初,偓侍宴,与京兆郑元规、威远使陈班并席,辞曰:“学士不与外班接。”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全忠见帝,斥偓罪,帝数顾胤,胤不为解。全忠至中书,欲召偓杀之。郑元规曰:“偓位侍郎、学士承旨,公无遽。”全忠乃止,贬濮州司马。帝执其手流涕曰:“我左右无人矣。”天祐二年,复召为学士,还故官。偓不敢入朝,‎ - 11 -‎ 挈其族南依王审知而卒。 (选自《新唐书·韩偓传》) 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是(3分)( )‎ ‎ A.俟变縗而召可也 縗:麻布制成的丧服 ‎ B.挈其族南依王审知而卒 挈:提着,提起 ‎ C.召拜左拾遗,以疾解 以:因为 ‎ ‎ D.贻范处丧未数月,遽使视事 遽:突然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 ‎ B.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 ‎ C.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 ‎ D.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韩偓恪尽职守,受到同行效仿。宰相韦贻范服丧期未满,皇上下诏让他复职,韩偓坚决不草诏,姚洎听说后说:“假使轮到我值班,也要以死相继。”‎ ‎ B.韩偓受到皇上的重用,也受到权臣的排挤。韩偓参与机要,与皇帝心意相合,皇上三四次想要让他任宰相,而全忠却因私怨想要杀了韩偓。‎ ‎ C.韩偓受到宰相崔胤的举荐,也得到了皇上的信任。崔胤上表请求让韩偓做自己的副手;皇上因韩偓表达对宦官的处理意见而把处理宦官的事交托给他。‎ ‎ D.韩偓做事讲原则,懂得谦让。皇上曾想让令狐涣掌管国事,不久又想任用韩偓,韩偓不同意;韩偓推荐赵崇,皇上知道他因是赵崇的门生而谦让。‎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宦人忠厚可任者,假以恩幸,使自翦其党,蔑有不济。(4分)‎ ‎ (2)涣再世宰相,练故事,陛下业已许之。若许涣可改,许臣独不可移乎?(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登鹳雀楼 畅诸 城楼多峻极,列酌恣登攀。‎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人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今年菊花事,并是送君还。‎ ‎8.该诗颈联的“围”字和“断”字用得妙,请作简要分析。(5分) 9. 请结合全诗,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开篇就用“ , ”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宏伟气势。‎ ‎(2)庄子《逍遥游》中用对待“誉”和“非”的态度来说明“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境界的两句是“ , 。”‎ ‎(3)文天祥《过零丁洋》中“ , ”等闲视死亡,让赤诚的心如一团火,照耀史册,照亮世界,照暖人生。‎ 乙 选考题 ‎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打∨‎ - 11 -‎ ‎。只能作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选 择 ‎[英国]罗伯特·库克 ‎ “有钱是多么快活!”坐在茶几旁的肖夫人,当她拿起古色古香的精细的银茶壶倒茶时,心里也许是这样想的。她身上的穿戴,屋里的陈设,无不显示出家财万贯的气派。她满面春风,得意之情溢于言表。然而,由此而认定她是个轻浮的人,却是不公平的。‎ ‎ “你喜欢这幅画,我很高兴,”她对面前那位正襟危坐的年轻艺术家说,“我一直想得到一幅布吕高尔的名作,这是我丈夫上星期给我买的。”‎ ‎ “美极了!”年轻人赞许地说,“你真幸运。”肖夫人笑了,那两条动人的柳眉扬了扬。她的双手细嫩而白,犹如用粉红色的蜡铸成似的,把那只金光灿灿的戒指衬得更加耀人眼目。她举止娴静,既不抚发整衣,也不摆弄小狗或者茶杯。她深深懂得,文雅能给予人一种感染力。‎ ‎ “幸运?”她说,“我并不相信这套东西。选择才是决定一切的。”年轻人大概觉得,她将富有归于选择两字,未免过于牵强。但他什么也没说,只是很有分寸地点点头,让肖夫人继续说下去。‎ ‎ “我的情况就是个明证。”‎ ‎ “你是自己选择当有钱人的啰?”年轻人多少带点揶揄的口吻。‎ ‎ “你也可以这样说。十五年前,我还是一个拙笨的学生……”肖夫人略微停停,故意给对方说点恭维话的机会。但年轻人正在暗暗计算她在学校里呆的时间。‎ ‎ “你看,”肖夫人继续说,“我那时只知道玩,身上又有一种叫什么自然美的东西,但却有两个年轻人同时爱上了我。到现在我也搞不清楚他们为什么会爱上我。”‎ ‎ 年轻人似乎已横下心不说任何恭维的话,但也没有流露出丝毫烦躁的神色,虽然一直在考虑如何将谈话引到有意义的话题上去。他太固执了,怎么也不肯逢迎。‎ ‎ “两个当中,一个是穷得叮当响的学艺术的学生,”肖夫人说,“他是个浪漫可爱的青年。他没有从商的本领,也没有亲戚的接济。但他爱我,我也爱他。另外的一个是一位财力显赫的商人的儿子。他处事精明,看来前程未可限量。如果从体格这个角度去衡量,也可称得上健美。他也像那位学艺术的学生一样倾心于我。”‎ ‎ 靠在扶手椅上的年轻人赶忙接住话茬,免得自己打呵欠。‎ ‎ “这选择是够难的。”他说。“是的。要么是家中一贫如洗,生活凄苦,接触的尽是些蓬头垢面的人。但这是罗曼蒂克的爱情,是真正的爱情。要么是住宅富丽堂皇,生活无忧无虑,服饰时髦,嘉宾盈门,还可到世界各地旅游,一切都应有尽有……要是能两全其美就好了。”‎ ‎ 肖夫人的声调渐渐变得有点伤感。‎ ‎ “我在犹豫不决的痛苦中煎熬了一年,始终想不出其他办法。很清楚,我必须在两人当中作出选择,但不管怎样,都难免使人感到惋惜。最后……”肖夫人环视了一下她那曾为一家名叫《雅致居室》的杂志提供过不少照片的华丽的客厅,“最后,我决定了。”‎ ‎ 就在肖夫人要说出她如何选择的这相当戏剧性的时刻,外面进来了一位仪表堂堂的先生,谈话被打断了。这位先生,不但像一位时装展览的模特儿,而且像一幅名画里的人物,他同这里的环境十分协调。他吻了一下肖夫人,肖夫人继而将年轻人介绍给她的丈夫。‎ ‎ 他们在友好的气氛中谈了十五分钟。肖先生说,他今天碰见了“可怜的老迪克·罗杰斯”,还借给他一些钱。‎ ‎ “你真好,亲爱的。”肖夫人漫不经心地说。‎ ‎ 肖先生稍坐了一会儿就出去了。‎ ‎ “可怜的迪克·罗杰斯,”肖夫人喟然叹道,“我料你已猜到了,那就是另外的一个。我丈夫经常周济他。”‎ - 11 -‎ ‎ “令人钦佩。”年轻人略略地说,他想不出更好的回答。他该走了。‎ ‎ “我丈夫经常关照他的朋友,我不明白他哪来这么多时间。他工作够忙的。他给海军上将画的那幅肖像……”‎ ‎ “肖像?”年轻人十分惊讶,猛然从扶手椅上坐直了身子。‎ ‎ “是的,肖像。”肖夫人说,“哦,我没有说清楚吧?我丈夫就是那位原来学艺术的穷学生。我们现在喝点东西,怎么样?”‎ ‎ 年轻人点点头,似乎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 )‎ ‎ A.小说的情节起伏有致,作者先娓娓叙写肖夫人与年轻人交谈的情形,接着写她谈年轻时的选择,到“最后,我决定了”,使情节达到高潮。‎ ‎ B.肖夫人美丽娴雅,举止得体。从她身上的穿戴,到她屋里的陈设,都显出生活的富足、气派,她对现在拥有的一切感到十分满意和快活。‎ ‎ C.年轻人认为肖夫人“幸运”,肖夫人却相信“选择”,话不投机,谈话气氛也不够和谐,但年轻人并没有多说什么,表现出他的礼貌和艺术气质。‎ ‎ D.肖夫人学生时代的两个追求者,一个是穷困的学艺术的学生,一个是富有的显赫商人的儿子,在对比中,前者代表了现实,后者代表了浪漫。‎ ‎ E.肖夫人的举手投足和富足生活给了“年轻人”一个印象,使他甚至也使读者误解了肖夫人年轻时的选择,这实际上是小说作者的刻意安排。‎ ‎(2)小说中肖夫人丈夫回来的一段情节安排,有哪些作用?(6分)‎ ‎(3)小说中几处画线的句子分别表现了年轻人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6分)‎ ‎(4)关于这篇小说作者对主人公肖夫人的态度,有人认为是肯定、赞美,有人认为是否定、讽刺,你认为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红学泰斗”周汝昌 ‎ 2012年5月31日凌晨,95岁高龄的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悄然离世。他的女儿对外表示,按照父亲遗愿,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让他安安静静地走。‎ ‎ 1918年,周汝昌降生。先生自幼聪慧,少年时常听母亲讲《红楼梦》的故事。然而,真正使他步上“研红”之路的,是著名学者胡适先生。‎ ‎ 那是1947年,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周汝昌收到兄长的信函,说他看到亚东版《红楼梦》卷首有胡适的一篇考证文章,其中有敦诚与敦敏皆系曹雪芹生前挚友的新论说,他嘱周汝昌查证。周汝昌遍查燕大图书馆,终于在敦敏诗集中发现了那首《咏芹诗》。周汝昌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在《民国日报》发表。看到文章的胡适当即复信周汝昌,自此,胡、周书信往来,切磋讨论《红楼梦》,成为现代红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 从那时起,周汝昌开始了长达60来年的“红楼”之旅,因痴迷《红楼梦》,他的书斋就叫脂雪轩。痴迷到什么程度?痴到不记得自己和家人的生日,却对曹雪芹的生日、忌日记得一清二楚。痴方能执著,方能锲而不舍。曹雪芹当年创作用了10年,“十年辛苦不寻常”;周汝昌先生则用了近60年。有两句诗为证:“五十六年一愿偿,为芹辛苦亦荣光。”几十年下来,研究硕果累累,著述等身:1953年出版代表作《红楼梦新证》,以丰富翔实的内容,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此书被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另一部代表作《石头记会真》是他历经50余载潜心努力、对11种《红楼梦》古钞本的汇校勘本,堪称当今红学版本研究之最。另出版有《曹雪芹》、《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献芹集》等数十部专著,涉及红学领域各个层面。尤其是晚年,研究成果呈现井喷的态势,令不少后学钦佩不止。要知道,周汝昌先生继1954年双耳失聪之后,1974年又因用眼过度,两眼近乎失明。可以想见,能取得如此丰硕的学术成果,先生要付出怎样的艰辛!‎ ‎ 周汝昌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他把胡适、顾颉刚、俞平伯的“曹、贾互证”‎ - 11 -‎ 方法最大限度地、最完整地发挥出来。由于崇尚实证,他的每一个论点的提出都以充分丰富的文献资料为基础。又因为崇奉实录,他把全部实证工作都作为论证实录的手段。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乃至后来的“曹学”,其基本的方法论就是以历史上的曹家与小说中的贾府双向互证,在以历史材料推证小说本事的同时,又以小说情节反推历史,史学与文学合而为一。正是从《红楼梦新证》开始,“红学”实证研究开始体系化、专门化,后来它被称作“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这年周汝昌35岁。‎ ‎ 红学家梁归智认为周先生是一个“解味道人”,是解曹雪芹味道的人。梁归智用“痴人”和“赤子”这两个词语形容周汝昌,他说周先生的一生全部投入到红学研究中,为红学发痴,为人单纯。‎ ‎ 周汝昌不仅是红学家,还是中华文化学家。他对中华文化、对学术真理,坚守不渝,穷追不弃。“我喜欢‘国货’,喜欢民族风俗。我喜欢民族建筑、民族音乐……对这些方面,也许有些人看我很保守、落后,甚至冥顽不化。不了解这一切,很难理解我为何后来走上了红学道路,为何又如此地执著痴迷,甘受百般挫辱而无悔意,也不怨尤。”周汝昌在其自传体色彩的著作《天地人我》中这样写道。‎ ‎ 先生一生淡泊名利,一直蛰居在一幢小楼内,过着俭朴至极的晚年生活。脂雪轩内陈设简单,唯一现代化的设备就是一台电脑,是他的女儿兼助手周伦苓帮他打印文稿用的。先生快乐地沉浸在他的研究中。‎ ‎ “百读红楼百动心,哪知春夜尚寒侵。每从细笔惊新悟,重向高山愧旧琴。只有英雄能大勇,恨无才子效微忱。寻常言语终何济,不把真书换万金。”这便是这位泰斗级学者——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最值得骄傲的精神写照。‎ ‎【相关链接】‎ ‎① 周汝昌读中学时研习宋词。在燕大读书时,与顾随、张伯驹、钱钟书等都有唱和,其诗词功底颇得各位先生赏识。他为刘旦宅先生《石头记人物画》中的40位人物每人配写了一首诗,令画册生色不少。他在诗词上的造诣,使他选注的《范成大诗选》、《杨万里选集》一直为学林推重。幼年时醉心欧楷笔法,20岁后又致力于唐人写经,深研《兰亭》后,得右军真脉,其“横逸飞动、作草如真”的周体书法,在众多书家中神采焕然。‎ ‎② 周汝昌大学毕业时,他的论文英译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著作《文赋》。后来,他成为被燕大中文系研究院录取的第一名研究生,把《二十四诗品》译成英文介绍到欧洲,也把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以《离骚》的文体翻译成中文。‎ (1)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 A.周汝昌研究“红楼”和“曹学”时,崇尚实证和实录,以历史上的曹家与小说中的贾府双向互证,在以历史材料推证小说本事的同时,又以小说情节反推历史,史学与文学合而为一。‎ ‎ B.因为年轻时支持著名学者胡适的观点,并深得胡适的赏识,所以周汝昌走上了研究《红楼梦》的路。‎ ‎ C.周汝昌生长于乱世,身体多病,晚年双耳失聪,两眼近乎失明,生活俭朴不富裕,但他不以为苦,因为他有追求,有目标。‎ ‎ D. 《石头记会真》是周汝昌历经50多年的研究而完成的《红楼梦》古钞本的汇校勘本,堪称当今红学版本研究之最。他也凭借众多的研究成果成为中国的“红学泰斗”。‎ ‎ E.作为中华文化学家,作为红学家,周汝昌喜欢民族风俗、民族建筑,喜好作诗和书法,因而有些人认为他保守、落后,甚至冥顽不化。‎ ‎(2)红学家梁归智用“痴人”形容周汝昌,他对红学研究的“痴迷”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3)周汝昌一生硕果累累,被誉为“泰斗”的他在艺术及学术研究方面上取得了哪些成就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4)周汝昌先生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 - 11 -‎ ‎,纵观他的一生,这位大家的身上体现了哪些“最值得骄傲的精神”?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目前又有一股中等强度的冷空气正在“蠢蠢欲动”,预计可能会在今天开始“中国之旅”,至于它会不会给辽宁带来较大幅度降温影响,气象部门正在密切监测中。‎ ‎ B.一曲《雨霖铃》,绘尽秋之凄凉,诉尽惜别之苦,二人河梁携手,凄婉至深;离愁别绪,催人泪下。一曲《雨霖铃》不知感动了多少人,占据了多少人的心扉?‎ C.陕西考古研究院对外消息称,上官婉儿千字铭文墓志为千字楷书,记载上官昭容世系、生平、享年、葬地等信息,行文采用春秋笔法,文学色彩浓重,溢美之词较多。‎ ‎ D.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作风,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虽是小事,但真正做到,便就真能改善大的环境。因为具体而微的努力,才能有中国更加有力量和希望的明天。‎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香港电影和台湾电影,都曾有过各自的“黄金时段”,而后又因为先天的限制而陷入低谷。香港电影人在“北上”的路途上走得更远,也起步得更早。‎ B.据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第二季度,日本经济折算成年率萎缩6.8%,是该国经济自2011年“3·11”大地震受到重挫后遭遇的最大降幅。‎ ‎ C.一段时间以来,汉字书写大赛、非遗保护等文化现象引人注目,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国人所认知。‎ D.中国国家和发展改革委员会对高通发起了反垄断调查,目前双方正在进行谈判,这项调查正值发改委加大对科技公司的审查力度,特别是授权移动设备和网络专利技术的公司。‎ ‎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识文断字”“文思敏捷”“学富五车”是一个人“有文化”的标准,从事口头传承行业的人,如操弦乐师、戏曲艺人等都被划定在“没文化”之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①人们常常思索,学堂教育与民间传承到底哪种标准更符合技术传承规律 ‎ ②行文走笔如此高贵,弹琴舞蹈如此低贱 ‎ ③文字如此高贵,音符如此低贱 ‎ ④毫不客气地说,这种观念至今仍然没有多大改变 ‎ ⑤吟诗作赋如此高贵,唱歌表演如此低贱 ‎ 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问题,很难做出简单判断 ‎ A.③②⑤④①⑥ B.③②⑤①④⑥ C.①③②④⑤⑥ D.⑤③②①④⑥ ‎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 ‎ 余额宝是支付宝为用户打造的一项余额增值服务。用户只要将资金转入余额宝即进行货币基金购买并获得相应收益,如果 (1) ,则相当于赎回货币基金,整个过程与支付宝充值、支付一样方便。余额宝一元起购,即使 (2) ,而且和银行活期存款利息相比收益更高,能让用户享受到理财的快乐。跟一般“钱生钱”的理财服务相比,余额宝更大的优势在于,它不仅能够提供高效益,而且支持网购消费、支付宝转账等所有的支付宝功能,这意味着资金在余额宝中既时刻保持增值, (3) 。‎ ‎17.根据下面表格的内容,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2014年河北省语文高考选做题答题情况统计表 - 11 -‎ ‎(1)简要分析2014年河北省高考学生答选考题的特征。(4分)‎ ‎(2)如果从引导学生均衡选课的角度,您对命题人提点建议。(1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60分) ‎ ‎ 楚国有位钓鱼的高手叫詹何,他凭着一套简单的钓具,用小米作饵,短短时间就能从湍急的百丈深渊激流之中钓出能装满一辆大车的鱼!楚王询问其垂钓的诀窍。詹何答道:“每当我来到河边持竿钓鱼时,总是全身心地只关注钓鱼这一件事,其他什么都不想,在抛出钓鱼线、沉下钓鱼钩时,做到手上的用力不轻不重,丝毫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这样,鱼儿见到我鱼钩上的钓饵,便以为是水中的沉渣或泡沫,于是就毫不犹豫地吞下去了。”‎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11 -‎ ‎ 参考答案 1.D A项原文是“负载有别于其他的文化的隐喻”,这里曲解原文。B 项原文中“此”只指代“信息的共享与文化的传承”,并不包含“信息的物理流动。C项“显功能”和“潜功能”不是自身结构而言,而是从功能而言。 2.C C项,“使得当代中国节日框架下的思想基础多元性和文化渊源多源性的重构过程变得异常复杂”有误,依据原文,应是“‘当代中国节日框架’的重构过程变得异常复杂”。3.A “使其”将两者强加了因果,说法错误。‎ ‎4.B 挈:带着,领着 5.A 这句话中应重点抓名词,要注意句子中的主语变化,比如“胤”“坐者”“偓”“全忠”。 6.D “他因是赵崇的门生而谦让”曲解原文,因果关系理解错误,文章第二段说“帝知偓,崇门生也,叹其能让”,意思是皇帝知道韩偓是赵崇的门生,感叹他能够谦让。 7.①对忠诚老实可以重用的宦官,给他们恩宠,让他们自己去除掉同党,这个办法不会不 成功的。(定语后置句1分,“假”授予、给1分,“翦”除掉1分,“蔑有不济”1分,“蔑”不、无,“济”成功)‎ ‎②令狐涣(家族)两代(世代)为相,通晓熟悉朝廷的旧例,陛下已经答应了他。假如对令狐涣的允诺可以更改,为什么对臣的允诺偏偏不可更改呢?(“再世”两代、世代1分,“练”通晓、熟悉1分,“故事”旧例1分,“业已”已经1分,“许”答应1分,“移”改变、更改 1分)‎ ‎【参考译文】‎ 韩偓字致光,是京兆万年人。考中进士科,在河中节度使幕府里任职。召入朝拜授为左拾遗,因患病而去职。宰相崔胤掌管度支,上表朝廷让韩偓担任自己的副手。王溥举荐他做翰林学士。韩偓曾与崔胤定计诛杀了刘季述,昭宗复位之事,他是功臣。皇帝痛恨宦官骄横跋扈,打算将他们全部铲除,韩偓说:“陛下诛杀刘季述时,对其余的人不予追究,如今又要处死他们,谁不害怕被杀?对忠诚老实可以重用的宦官,加以恩宠,让他们自己去除掉同党,这个办法不会不成功的。如今宦官依赖度支供给的人有八千,虽然杀掉六七个为首的,不见得会有什么好处,正好坚定了这些人的反叛之心。”皇帝向前移膝道:“这件事就完全托付给你了。”‎ 中书舍人令狐涣玩弄机巧,皇帝曾准备让他执政,不久又反悔说:“令狐涣做宰相可能会误国,朕要先用你。”韩偓辞让道:“令狐涣世代为相,通晓熟悉朝廷的旧例,陛下已经答应了他。假如对令狐涣的允诺可以更改,为什么对臣的允诺偏偏不可更改呢?”皇帝说:“我并没有当面任命,这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韩偓乘机举荐御史大夫赵崇说他刚正稳重,可以统领朝廷内外。皇帝知道韩偓是赵崇的门生,感叹他能够谦让。‎ 宰相韦贻范为母亲服丧,皇帝准备下诏让他复职,应当由韩偓草拟诏书,韩偓进言道:“韦贻范守丧还没几个月,突然让他就职治事就会伤孝子之心。如今中书省的事务,有一位宰相就能办理。陛下如果确实爱惜韦贻范的才能,等到脱去丧服再召入也可以。学士使马从皓强迫韩偓让他起草诏书,韩偓说:“手腕可断,诏书绝不能起草!”马从皓说:“你找死吗?”韩偓说:“我在翰林院任职,怎能一言不发呢?”姚洎听后说道:“假使轮到我值班,也要接着去死。”从此宦官们极度痛恨韩偓。‎ 皇帝复位以后,励精图治,韩偓身处参预机要之位,常常与皇帝的意图相符合,皇帝三四次想要任用他做宰相,他一再辞让而不敢担当。当初,韩偓在陪侍天子的宴席时,与京兆尹郑元规、威远使陈班同坐一席,他推辞说:“翰林学士不能与朝官接触。”主持 - 11 -‎ 宴席的人一再请求他,他才入席。全忠、崔胤到陛前宣布事情,在座的人都离开了自己的坐席,韩偓安坐不动,全忠恼怒韩偓蔑视自己,忿然而去。全忠觐见皇帝时,指斥韩偓的罪状,皇帝多次用目光示意崔胤,崔胤不作解释。全忠来到中书省,打算将韩偓召来杀掉,郑元规说:“韩偓位居侍郎、翰林学士承旨,你不要太急于行动。”全忠这才作罢,韩偓被贬为濮州司马。皇帝握着他的手流泪说道:“我的身边没有人了。”天祐二年,重新召入朝任翰林学士,官复原职。韩偓不敢入朝,带着家人南下投靠了王审知,后来死去。‎ 8. 天然形势似乎要以连绵的群山围住平原田野,“围”字,形象地写出了山峦起伏,连绵不断的地理形貌(2分);而奔腾浩荡的黄河却把横亘在前的山脉拦腰斩断,奔流而去,“断”字传神地表现出黄河一泻千里,任何崇山峻岭,都无可阻挡的巨大力量。(3分) 9.第一、二联写和朋友畅饮登楼,诗人站在鹳雀楼上,望远空飞鸟仿佛低在楼下,觉得自己高瞻远瞩,眼界超出了人世尘俗,流露出诗人畅快心情和清高、俊逸的情怀(2分);第三联写四围景象,天然形势似乎要以连绵山峦围住平原田野,但奔腾咆哮的黄河却使山脉中开,流入断山,浩荡奔去,可见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奔放的激情(2分);尾联点名明此番登临也在于送别朋友归去,流露出殷殷惜别之情(2分)。(6分。一个要点2分,其中情感1分,分析1分)‎ ‎10.(1)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 ‎ (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 (3)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11. ‎(1)BE ‎ ‎ A项,对小说高潮部分的判断有误,高潮部分在结尾。C项,“表现出他的礼貌和艺术气质”的分析有误,与“艺术气质”无关。D项,应是前者代表浪漫,后者代表现实。‎ ‎ (2)①描写肖夫人丈夫仪表不凡,充满艺术气质,同时表现肖夫人夫妇体面、富足、和谐的生活,突出肖夫人选择的正确。②巧妙、俭省地交代肖夫人年轻时的另外一个追求者,曾经“财力显赫的商人的儿子”如今潦倒、落魄的生活境遇,并侧面说明肖夫人选择的正确。③情节安排显得张弛有度,并加深年轻人对肖夫人的误解,使结尾更具“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审美效果。‎ ‎ (3)第①处:轻视、嘲弄的心理,认为貌美的女人多数都蠢笨,眼前的肖夫人也不例外。第②处:厌倦、掩饰的心理,不想听肖夫人啰嗦她年轻时的浪漫故事,为避免失态赶紧接话。第③处:意外、惊讶的心理,肖夫人年轻时选择的竟然是“学艺术的穷学生”,吃惊之余一时不知所措。‎ ‎ (4)答案 观点一:肯定、赞美。①从多处叙写可看出,作者对肖夫人肯定、欣赏的态度。如“由此而认定她是个轻浮的人,却是不公平的”“她深深懂得,文雅能给予人一种感染力”等。②从肖夫人选择时痛苦煎熬的描写中,可看出她内心的矛盾,真实地反映出抉择之难。而从最终选择穷学生的表现中,可看出她对真爱的不舍和坚定。③肖夫人坚信“选择才是决定一切的”,而现在丈夫能给海军上将画肖像,恰说明肖夫人向往艺术,追求浪漫,能摒弃眼前的浮华,有眼光,不短视。‎ 观点二:否定、讽刺。①从多处描写可看出,肖夫人对现在有钱的生活感到快活和得意,很想得到别人对她的恭维和赞美,显得有些浅薄。②从肖夫人选择时希望两个追求者能“两全其美”,和她“在犹豫不决的痛苦中煎熬了一年”的描写中,可看出她对浮华的向往,对真爱曾经的动摇。③肖夫人的丈夫,靠艺术脱贫而至于富有,但却将艺术媚俗了,结果是给海军上将等权贵画肖像。最初选择浪漫的肖夫人还是为庸俗所侵蚀,最终选择了庸俗。‎ ‎12.(1)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C给1分;答B.E不给分 ‎(2)①因痴迷《红楼梦》,他给书斋取名为“脂雪轩’。‎ ‎②他不记得自己和家人的生日,却对曹雪芹的生日、忌日记得一清二楚。‎ ‎③他为刘旦宅先生《石头记人物画》中的40位人物每人配写了一首诗,令画册生色不少。‎ - 11 -‎ ‎④从1947开始,他对红楼梦的研究长达60来年,所著的《石头记会真》花去了大半生的时间。‎ ‎⑤他的研究著述涉及红学领域的各个层面,广泛而深刻。‎ ‎⑥在中年双耳失聪、老年近乎失明的情况下,克服一切困难,坚持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3)①书法方面:创立周体书法,特点是“横逸飞动、作草如真。‎ ‎②诗词方面:与名家唱和,颇受赏识;造诣高,所选注的《范成大诗选》、《杨万里选集》一直为学林推重。‎ ‎③翻译方面:把《文赋》《二十四诗品》译成英文,把《西风颂》以《离骚》文体译成中文。‎ ‎④ 红学方面:将“曹、贾互证”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最完整地发挥出来,使“红学”实证研究开始体系化、专门化;出版红学研究专著数十部,涉及红学领域的各个层面。(6分)‎ ‎(4)①广博的学习,深厚的积累:多领域的研习,在书法、诗词等中华文化上有精深造诣,奠定了研究红学的基础。‎ ‎②痴迷、执着、坚持的精神:身体多病,中年失聪,老年失明,但他从30岁起研究红学,专注、痴迷,甘受挫辱而不悔。‎ ‎③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做查证工作时,一丝不苟,遍查燕大图书馆。‎ ‎④既善于继承又努力创新:借助胡、顾、俞的“曹、贾互证”方法,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 ‎⑤淡泊名利,生活简朴:蛰居小楼,屋内陈设简单,快乐地沉浸在自己的研究中。‎ ‎13.D ‎ A项的“蠢蠢欲动”比喻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阴谋捣乱,这里加了引号,是活用,适合语境。B项的“河梁”即桥,暗指送别。这里代指依依惜别,符合此句语境。C项的“春秋笔法”指文字隐晦、文笔婉转而含有褒贬意思的写作风格。符合此句语境。D项的“具体而微”意思是整个形体都已经具备了,只是形状和规模比较微小而已。不能用来形容努力,不符此句语境。‎ ‎14.C ‎ A.语序不当,“起步得更早”和“走得更远”要调换位置。 B .句式杂糅,删除“据”或者“显示”。D.成分残缺,应在“审查力度”后加“特殊时刻”。‎ ‎15.A ‎ 阅读所给六句话可知,②③⑤是并列句,又由前三处横线间的分号可知,这一组句子应排在最前面。③②⑤存在由“文字”到“行文走笔”再到“吟诗作赋”的递进关系。④是对这三种现象的说明;①是人们的反思,⑥是对①的回答。‎ ‎16.①将余额宝内的资金转出或网购②再少的钱也能获得增值的机会③又能随时用于消费 ‎ 析:①句既然前边转入是购买,那么转出或使用力度自然就是赎回了,②句强调的是钱少也能增值,才能和后文的让用户享受理财的快乐相搭配。③句根据上文可推出余额宝里的钱可以随时存取,灵活使用。‎ ‎17.(1)选作传记的人远远高于选作小说的人,选作传记的得分率远远高于选作小说的得分率。(每点2分)(2)降低小说题的难度(或提高传记题目的难度)。‎ ‎18.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构思时可以以“专注”为切入点,以“专注,成功的秘籍”为主旨,广为联想,内容丰赡,充分彰显形散神聚的特点。参考立意:(1)专注才能成功(成功的诀窍在于专注;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专心致志)。(2)做事要排除干扰(做事要一丝不苟;排除外扰,得以成功)‎ - 11 -‎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