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2016届高三化学上学期学业水平试卷(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天津市2016届高三化学上学期学业水平试卷(含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5-2016学年天津市高三(上)学业水平模拟试卷(样卷)‎ ‎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做法不能有效改善大气质量的是(  )‎ A.大量生产、使用能过滤PM2.5的口罩 B.开发利用太阳能、氢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C.用石灰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进行脱硫处理 D.研发廉价、高效的催化剂,以降低汽车尾气中有害物质的含量 ‎ ‎ ‎2.盛放氢氧化钠的试剂瓶上应贴的危险化学品标志是(  )‎ A. B. C. D.‎ ‎ ‎ ‎3.下列元素中,属于短周期ⅦA族的是(  )‎ A.Be B.F C.Br D.I ‎ ‎ ‎4.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127I的中子数为74,则其原子序数为(  )‎ A.201 B.127 C.74 D.53‎ ‎ ‎ ‎5.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B. C.Cl:Cl D.Ma+[F]﹣‎ ‎ ‎ ‎6.下列化合物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是(  )‎ A.CO2 B.H2O C.NaOH D.BaCl2‎ ‎ ‎ ‎7.当光束分别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 A.NaOH溶液 B.Fe(OH)3胶体 C.C2H5OH溶液 D.CuSO4溶液 ‎ ‎ ‎8.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A.CH3﹣CH3和CH3﹣CH2﹣CH3 B.12C和14C C.CH3﹣CH2﹣CH2﹣CH3和 D. 和 ‎ ‎ ‎9.下列关于硅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晶体硅常用作半导体材料 B.二氧化硅不能与任何酸反应 30‎ C.硅在地壳中主要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D.硅酸可通过硅酸钠与盐酸反应制得 ‎ ‎ ‎10.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铁能和沸水反应生成氢气 B.高温下用一氧化碳还原铁的氧化物制铁 C.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煮沸至红褐色,可得氢氧化铁胶体 D.在盛有浑浊泥水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硫酸铁,充分振荡、静置后上层液体变澄清 ‎ ‎ ‎11.在开发海水资源的过程中,下列物质仅通过物理变化就能获得的是(  )‎ A.Na和Mg B.Cl2和Br2 C.NaCl和H2O D.NaOH和 H2‎ ‎ ‎ ‎12.下列气体中,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 A.NO B.SO2 C.CO2 D.NO2‎ ‎ ‎ ‎13.下列有关反应2NO+2CON2+CO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B.NO发生还原反应 C.CO是氧化剂 D.反应物中O得电子 ‎ ‎ ‎14.下列物质能用来区分乙酸、乙醇的是(  )‎ A.水 B.溴水 C.酚酞溶液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 ‎ ‎15.如图为铜锌原电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烧杯中的溶液变为蓝色 C.电子由铜片通过导线流向锌片 D.该装置能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 ‎ ‎16.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 A.Ag+、NH4+、OH﹣、Cl﹣ B.Na+、Cu2+、SO42﹣、NO3﹣‎ C.K+、Na+、SO42﹣、Cl﹣ D.Ba2+、CO32﹣、NO3﹣、K+‎ ‎ ‎ ‎17.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盐酸和氨水反应 H++OH﹣=H2O B.钠和冷水反应 Na+2H2O=Na++2OH﹣+H2↑‎ C.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l2+2OH﹣=Cl﹣+ClO﹣+H2O D.铜和稀硝酸反应 Cu+2NO3﹣+4H+=2Cu2++2NO2↑+2H2O 30‎ ‎ ‎ ‎18.下列有关甲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B.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C.甲烷能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反应 D.甲烷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 ‎ ‎19.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Na和Na+的化学性质相似 B.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钠 C.钠可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得到铜 D.实验室通常把钠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 ‎ ‎ ‎20.下列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情况符合如图的是(  )‎ A.乙醇的燃烧 B.碳酸钙的分解 C.镁和盐酸的反应 D.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 ‎ ‎21.乙烯和苯都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者均可作为水果催熟剂 B.二者均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常温常压下二者均为难溶于水的气体 D.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均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 ‎ ‎22.下列有关硫酸和硝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加热条件下,浓硫酸和浓硝酸均能与木炭反应 B.将浓硫酸和浓硝酸分别长期露置于空气中,浓度均会升高 C.稀硫酸和稀硝酸分别与金属反应时,S和N元素的化合价都会发生变化 D.因为浓硫酸和浓硝酸都能与铝反应,所以常温下二者都不能用铝制容器盛放 ‎ ‎ ‎23.在高温、高压和有催化剂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N2(g)+3H2(g)⇌2NH3(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降低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B.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的速率 C.在上述条件下,氢气能全部转化为氨气 D.达到平衡时,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 ‎ ‎ ‎24.下列关于铝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l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B.Al2O3的熔点很高,是一种较好的耐火材料 30‎ C.向Al2(SO4)3溶液中滴加过量NaOH溶液制备Al(OH3)‎ D.铝制品在生活中被广泛使用,说明铝是一种不活泼的金属 ‎ ‎ ‎25.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石油、煤和天然气都是重要的化石燃料 B.淀粉、蔗糖和蛋白质均能发生水解反应 C.羊毛、塑料和橡胶均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 D.糖类、油脂和蛋白质都含有C、H、O三种元素 ‎ ‎ ‎26.下列物质既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是(  )‎ A.Al(OH)3 B.Al2O3 C.Al D.NaHCO3‎ ‎ ‎ ‎27.下列关于碱金属元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它们属于第ⅠA族元素 B.它们的原子的最外层都只有1个电子 C.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它们的金属性增强 D.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它们的氧化性增强 ‎ ‎ ‎28.下列有关Na2CO3和NaHCO3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相同温度下,Na2CO3比NaHCO3的溶解度小 B.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 C.可用加热的方法除去Na2CO3中混有的NaHCO3杂质 D.Na2CO3和NaHCO3固体分别与盐酸反应产生等量的CO2时,后者消耗的H+多 ‎ ‎ ‎29.对下列事故预防或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钠、钾着火时用水灭火 B.点燃氢气前要验纯,点燃甲烷前不必验纯 C.浓NaOH溶液溅到皮肤上,立即用水冲洗,然后涂上浓硫酸 D.稀释浓硫酸时,为防止液体飞溅,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缓加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 ‎ ‎30.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乙醇与金属钠反应 B.苯和液溴反应生成溴苯 C.乙烯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 D.乙酸和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 ‎ ‎31.下列关于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氨气 B.氨气极易溶于水,因此加热浓氨水不会产生氨气 C.将两根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硫酸的玻璃棒靠近时,有白烟产生 D.在实验室中,可用加热氢氧化钙和氯化铵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 ‎ ‎ ‎32.利用金属的活泼性不同,冶炼铝、铁、银分别应采用的方法是(  )‎ A.电解法、热还原法、热分解法 B.热还原法、热分解法、电解法 30‎ C.热分解法、热还原法、电解法 D.电解法、热分解法、热还原法 ‎ ‎ ‎33.下列实验方法或结论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分液漏斗分离水和乙醇的混合物 B.可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氯气 C.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氯化氢 D.某溶液焰色反应的火焰呈黄色,说明该溶液中只含有钠离子不含钾离子 ‎ ‎ ‎34.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液氨可用作制冷剂 B.氯气可用于制漂白液 C.氧化铝可用于制造耐高温的实验仪器 D.氧化钠可用作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 ‎ ‎ ‎35.实验室需用480mL 0.10mol/L的CuSO4溶液,现选用500mL的容量瓶配制该溶液,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称取8.0 g CuSO4,加入500 mL水 B.称取7.68 g CuSO4,加入480 mL水 C.称取12.5 g CuSO4•5H2O,加水配成500 mL溶液 D.称取12.0 g CuSO4•5H2O,加水配成480 mL溶液 ‎ ‎ ‎ ‎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1~2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错1个或未答的得0分)‎ ‎36.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8g H2O所含的电子数目为9NA B.0.1mol/L Na2SO4溶液所含Na+数目为0.2NA C.标准状况下22.4 LO2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 D.1mol Na完全反应时所失去的电子数为NA ‎ ‎ ‎37.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已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顺序为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原子序数:X>Y>Z B.非金属性:X>Y>Z C.原子半径:X>Y>Z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H2Y>ZH3‎ ‎ ‎ ‎38.仅依据下表给出的物理量X和Y,其中不能求出物质的量的是 A B C D X 物质中的粒子数 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 固体的体积 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Y 阿伏加德罗常数 标准状况下的气体的体积 固体的密度 溶液体积 ‎(  )‎ 30‎ A.A B.B C.C D.D ‎ ‎ ‎39.甲、乙、丙、丁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箭头表示一步转化).下列各组物质中,满足图示转化关系的是 选项 甲 乙 丙 丁 A Fe FeCl3‎ Fe(OH)3‎ Fe2O3‎ B Al Al(OH)3‎ Al2O3‎ NaAlO2‎ C NaCl Na Na2O2‎ Na2CO3‎ D SiO2‎ H2SiO3‎ Na2SiO3‎ Si ‎(  )‎ A.A B.B C.C D.D ‎ ‎ ‎40.下列物质①K2CO3 ②NH4Cl ③Al2O3 ④NH4HCO3 ⑤Mg(OH)2中,既可以和稀硫酸反应也可以和Ba(OH)2溶液反应的是(  )‎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⑤‎ ‎ ‎ ‎41.如图所示,将氯气通入装置.若打开活塞b,则小试管里的干燥品红试纸c不褪色;若关闭活塞b,则c不久褪色.则a溶液是(  )‎ A.浓盐酸 B.浓硫酸 C.饱和食盐水 D.NaOH溶液 ‎ ‎ ‎42.下列各装置图对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室用装置制取氨气 30‎ B.‎ 装置X若为CCl4,可用于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C.‎ 装置可用于制备氢氧化亚铁并观察其颜色 D.‎ 装置是原电池,铁电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 ‎ ‎43.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A 向某未知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后,再加入稀硝酸观察沉淀的生成 检验是否含SO B 向某未知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加热,在管口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 检验是否含NH C 加热分别用SO2和HClO漂白后的品红溶液 探究SO2与HClO漂白原理的不同 D 加热盛有浓硫酸和铜的试管 探究浓硫酸的脱水性 ‎(  )‎ A.A B.B C.C D.D ‎ ‎ ‎44.为探究某食品包装袋内一小包脱氧剂中的还原铁粉是否变质,分别取少量样品溶于盐酸,再进行下列实验,其结论正确的是(  )‎ A.若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铁粉变质 B.若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未变红,说明铁粉未变质 C.若再依次滴加氯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铁粉全部变质 D.若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未变红,再滴加氯水,溶液变红,说明铁粉全部变质 ‎ ‎ ‎45.下列除杂方案正确的是 选项 被提纯的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 除杂方法 A CO2(g)‎ SO2(g)‎ 饱和NaHSO3溶液、浓H2SO4‎ 洗气 B FeCl2(aq)‎ Fe3+(aq)‎ 足量铁粉 过滤 C Na2CO3(s)‎ NaHCO3(s)‎ 无需添加 灼烧 D Na2CO3(aq)‎ NaHCO3(aq)‎ 过量NaOH溶液 洗液 30‎ ‎(  )‎ A.A B.B C.C D.D ‎ ‎ ‎ ‎ 30‎ ‎2015-2016学年天津市高三(上)学业水平模拟试卷(样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做法不能有效改善大气质量的是(  )‎ A.大量生产、使用能过滤PM2.5的口罩 B.开发利用太阳能、氢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C.用石灰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进行脱硫处理 D.研发廉价、高效的催化剂,以降低汽车尾气中有害物质的含量 ‎【考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 ‎【专题】化学应用.‎ ‎【分析】A.大量生产、使用能过滤PM2.5的口罩,不能消除“雾霾”,不能有效改善大气质量;‎ B.根据利用太阳能、氢能、风能等能源的有点分析;‎ C.用石灰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脱硫,可以将有害气体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钙,减少环境污染;‎ D.NO和CO都是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研究廉价、高效的催化剂,使它们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以降低汽车尾气中有害物质的含量.‎ ‎【解答】解:A.大量生产、使用能过滤PM2.5的口罩,外出时使用PM2.5口罩,可减少有害物质的吸入,但未能减小有害物质PM2.5的排放,不能从根本上对“雾霾”等灾害性天气治理,故A错误;‎ B.太阳能、氢能、风能等能源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属于清洁能源,且能减小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能有效改善大气质量,故B正确;‎ C.用石灰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进行脱硫处理:2SO2+2CaCO3+4H2O+O22CO2+2CaSO4•2H2O(石膏),最终能制得石膏,减少环境污染,故C正确;‎ D.CO和NO都是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研究廉价、高效的催化剂,2NO+2CON2+2CO2降低汽车尾气中有害物质的含量,能有效改善大气质量,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环境污染及保护,为高频考点,侧重PM2.5与雾霾、汽车尾气处理的考查,熟悉能源、环境、雾霾的成因之间的关系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 ‎ ‎2.盛放氢氧化钠的试剂瓶上应贴的危险化学品标志是(  )‎ A. B. C. D.‎ ‎【考点】化学试剂的分类. ‎ ‎【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根据氢氧化钠有强腐蚀性,以及各标志的含义判断.‎ 30‎ ‎【解答】解:A、氢氧化钠有强腐蚀性,图为腐蚀品标志,故A正确;‎ B、图为易燃液体标志,不是腐蚀物品标志,故B错误;‎ C、图为自然品标志,与腐蚀性无关,故C错误;‎ D、图为氧化剂标志,与腐蚀性无直接关系,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危险品标志,难度不大,了解所给试剂的性质及各个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3.下列元素中,属于短周期ⅦA族的是(  )‎ A.Be B.F C.Br D.I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 ‎【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短周期为一、二、三周期,电子层不能超过3个层,最外层电子数为7,则位于ⅦA族,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Be最外层2个电子,为第二周期ⅡA元素,故A不选;‎ B.F为第二周期ⅦA族,故B选;‎ C.Br为第四周期ⅦA族,故C不选;‎ D.I为第五周期ⅦA族,故D不选;‎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原子结构与元素位置的关系、短周期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 ‎ ‎4.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127I的中子数为74,则其原子序数为(  )‎ A.201 B.127 C.74 D.53‎ ‎【考点】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 ‎【专题】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 ‎【分析】根据原子符号左下角的数字为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为质量数,质子数=质量数﹣中子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来解答.‎ ‎【解答】解:127I的质量数为127,中子数为74,质子数=127﹣74=53,原子序数为53,故选:D.‎ ‎【点评】本题很简单,考查原子的构成,明确核素中的数字的所代表的意义及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即可解答.‎ ‎ ‎ ‎5.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B. C.Cl:Cl D.Ma+[F]﹣‎ ‎【考点】电子式. ‎ ‎【专题】化学用语专题.‎ ‎【分析】A、离子化合物中的阴离子要写出离子的电子分布并加上括号和电荷;‎ B、HCl中Cl原子周围8个电子,H原子周围2个电子;‎ C、Cl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 D、离子化合物中的阴离子要写出离子的电子分布并加上括号和电荷.‎ 30‎ ‎【解答】解:A、离子化合物中的阴离子要写出离子的电子分布并加上括号和电荷,所以KOH的电子式为:,故A错误;‎ B、HCl中Cl原子周围8个电子,H原子周围2个电子,所以HCl的电子式为:,故B正确;‎ C、Cl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其电子式为:,故C错误;‎ D、离子化合物中的阴离子要写出离子的电子分布并加上括号和电荷,则NaF的电子式为:,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电子式的书写,难度不大,注意电子式中的电子数是指最外层电子数,而不是指电子总数,阴离子要写出离子的电子分布并加上括号和电荷.‎ ‎ ‎ ‎6.下列化合物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是(  )‎ A.CO2 B.H2O C.NaOH D.BaCl2‎ ‎【考点】化学键. ‎ ‎【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 ‎【分析】一般来说,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碱金属元素、第IIA族和第VIA族、第VIIA族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 ‎【解答】解:A.二氧化碳中只存在共价键,故A错误;‎ B.水中只存在共价键,故B错误;‎ C.NaOH中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O﹣H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故C正确;‎ D.氯化钡中钡离子与氯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键和共价键,侧重考查基本概念,明确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区别即可解答,注意不能根据所含元素判断化学键.‎ ‎ ‎ ‎7.当光束分别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 A.NaOH溶液 B.Fe(OH)3胶体 C.C2H5OH溶液 D.CuSO4溶液 ‎【考点】胶体的重要性质. ‎ ‎【分析】依据分散系的分类和性质分析,胶体分散系具有丁达尔现象,只要判断出分散系是胶体即可.‎ ‎【解答】解:胶体粒子的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100nm的是溶液,大于1﹣100nm的是浊液;NaOH溶液、C2H5OH溶液、硫酸铜溶液属于溶液,无丁达尔效应;氢氧化铁胶体分散质大小:1nm~100nm,属于胶体,有丁达尔效应;‎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有性质,题目较简单.‎ ‎ ‎ ‎8.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A.CH3﹣CH3和CH3﹣CH2﹣CH3 B.12C和14C 30‎ C.CH3﹣CH2﹣CH2﹣CH3和 D. 和 ‎【考点】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 ‎【分析】具有相同分子式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同位素.互为同位素原子具有以下特征: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相同;中子数不同、质量数不同、物理性质不同;研究对象为原子;‎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互为同系物物质具有以下特点:结构相似、化学性质相似、分子式通式相同;分子式不同、物理性质不同;研究对象是有机物;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A、两者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1个CH2原子团,互为同系物,故A错误;‎ B、12C和14C,两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属于同位素,故B错误;‎ C、CH3﹣CH2﹣CH2﹣CH3和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属于同分异构体,故C正确;‎ D、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其二氯取代物无同分异构体,故两者属于同种物质,故D错误,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同位素、同系物以及同分异构体的概念,此题为常考题型之一,注意概念的区别,难度不大.‎ ‎ ‎ ‎9.下列关于硅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晶体硅常用作半导体材料 B.二氧化硅不能与任何酸反应 C.硅在地壳中主要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D.硅酸可通过硅酸钠与盐酸反应制得 ‎【考点】硅和二氧化硅. ‎ ‎【分析】A.晶体硅导电性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 B.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常温下能够反应;‎ C.硅在自然界中不能以游离态存在;‎ D.依据强酸制取弱酸规律解答.‎ ‎【解答】解:A.晶体硅导电性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故A正确;‎ B.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常温下能够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和水,故B错误;‎ C.硅在地壳中主要以化合态形式存在,自然界中不存在游离态硅,故C正确;‎ D.盐酸的酸性强于硅酸,所以盐酸与硅酸钠反应生成硅酸,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熟悉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解题关键,注意硅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 ‎ ‎ ‎10.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铁能和沸水反应生成氢气 B.高温下用一氧化碳还原铁的氧化物制铁 30‎ C.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煮沸至红褐色,可得氢氧化铁胶体 D.在盛有浑浊泥水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硫酸铁,充分振荡、静置后上层液体变澄清 ‎【考点】铁的化学性质;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 ‎【专题】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分析】A、铁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 B、铁的冶炼可以采用热还原法;‎ C、铁离子在沸水中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 D、硫酸铁是一种高级净水剂,原理是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 ‎【解答】解:A、铁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铁与沸水几乎不反应,故A错误;‎ B、铁的冶炼可以采用热还原法也可以采用铝热法,高温下用一氧化碳还原铁的氧化物制铁属于热还原法,故B正确;‎ C、铁离子在沸水中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因此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方法为: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煮沸至红褐色,故C正确;‎ D、硫酸铁是一种高级净水剂,原理是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胶体有良好的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细小杂质和油污等,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铁及其重要化合物性质,其中CD均考查了铁离子水解得到氢氧化铁胶体,B选项考查了金属铁的冶炼,难度不大.‎ ‎ ‎ ‎11.在开发海水资源的过程中,下列物质仅通过物理变化就能获得的是(  )‎ A.Na和Mg B.Cl2和Br2 C.NaCl和H2O D.NaOH和 H2‎ ‎【考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 ‎【分析】A、海水中得到钠、镁,需要首先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和氯化镁,然后再电解熔融状态的氯化钠和氯化镁即得钠和镁;‎ B、从海水中提炼液溴,是用氯气把溴离子氧化为溴单质;‎ C、把海水用蒸馏等方法可以得到淡水,把海水用太阳暴晒,蒸发水分后即得食盐;‎ D、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配制成饱和食盐水,然后电解,即得烧碱、氢气和氯气.‎ ‎【解答】解:A、海水中得到钠、镁,需要首先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和氯化镁,然后再去电解熔融状态的氯化钠和氯化镁即得钠和镁,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 B、从海水中提炼液溴,是用氯气把其中溴离子氧化为溴单质,是化学变化,得到氯气需要电解饱和食盐水,也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把海水用蒸馏等方法可以得到淡水,把海水用太阳暴晒,蒸发水分后即得食盐,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够从海水中获得,故C正确;‎ D、可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配制成饱和食盐水,然后电解,即得烧碱、氢气和氯气,是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海水的成分,以及提炼溴、碘、钠、镁、氢气等物质的原理,涉及的知识较多,掌握制备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 ‎ ‎12.下列气体中,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 A.NO B.SO2 C.CO2 D.NO2‎ ‎【考点】气体的收集. ‎ 30‎ ‎【分析】常用的气体的收集方法有排水法和排空气法,若密度比空气的大,采用向上排空气法,若密度比空气的小,采用向下排空气法,如果气体能和空气反应,则不能用排空气法来收集.‎ ‎【解答】解:A.NO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由于NO密度与空气密度相近,所以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故A正确; ‎ B.SO2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且常温下和氧气不反应,所以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B错误;‎ C.CO2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且常温下和氧气不反应,所以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C错误;‎ D.NO2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且常温下和氧气不反应,所以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气体的收集方法,难度不大,注意NO密度与空气密度相近,所以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 ‎ ‎13.下列有关反应2NO+2CON2+CO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B.NO发生还原反应 C.CO是氧化剂 D.反应物中O得电子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基本反应类型. ‎ ‎【分析】2NO+2CON2+CO2中,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结合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来解答.‎ ‎【解答】解:A.该反应中存在化合价的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故A错误;‎ B.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NO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B正确;‎ C.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CO为还原剂,故C错误;‎ D.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NO中N元素得到电子,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把握反应中的元素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反应类型的判断及基本概念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 ‎ ‎14.下列物质能用来区分乙酸、乙醇的是(  )‎ A.水 B.溴水 C.酚酞溶液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考点】有机物的鉴别. ‎ ‎【分析】乙醇与乙酸都溶于水,二者含有官能团不同,乙酸具有酸性,可与酸碱指示剂、碱、碱性氧化物以及盐等反应.‎ ‎【解答】解:A.乙醇与乙酸都溶于水,溶液无色,不能鉴别,故A错误;‎ B.二者与溴水不反应,不能鉴别,故B错误;‎ C.乙酸呈酸性,滴加酚酞不变色,没有明显现象,不能鉴别,故C错误;‎ D.乙醇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可鉴别,故D正确.‎ 故选D.‎ 30‎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鉴别,明确有机物性质的异同是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学习中注意把握,题目难度不大.‎ ‎ ‎ ‎15.如图为铜锌原电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烧杯中的溶液变为蓝色 C.电子由铜片通过导线流向锌片 D.该装置能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 ‎【分析】由图中的铜锌原电池可知,Zn活泼,则Zn作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Cu作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发生电池反应为Zn+H2SO4═ZnSO4+H2↑,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因Zn作负极,则Zn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A正确;‎ B、由发生电池反应为Zn+H2SO4═ZnSO4+H2↑,Cu不反应,则烧杯中溶液为无色,故B错误;‎ C、Zn作负极,Cu作正极,则电子由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故C错误;‎ D、该装置通过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明确电极的判断、电极反应、电池反应、能量转化等即可解答,难度不大.‎ ‎ ‎ ‎16.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 A.Ag+、NH4+、OH﹣、Cl﹣ B.Na+、Cu2+、SO42﹣、NO3﹣‎ C.K+、Na+、SO42﹣、Cl﹣ D.Ba2+、CO32﹣、NO3﹣、K+‎ ‎【考点】离子共存问题. ‎ ‎【分析】A.银离子与氯离子、氢氧根离子反应,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 B.铜离子为有色离子,不满足溶液无色的条件;‎ C.四种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能够共存;‎ D.钡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难溶物碳酸钡.‎ ‎【解答】解:A.Ag+与OH﹣、Cl﹣,NH4+、OH﹣之间发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Cu2+为有色离子,不满足溶液无色的要求,故B错误;‎ C.K+、Na+、SO42﹣、Cl﹣之间不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C正确;‎ D.Ba2+、CO32﹣之间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的正误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如: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之间(如 Fe3+和 SCN﹣)等;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如: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时可排除 Cu2+、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 ‎ ‎ 30‎ ‎17.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盐酸和氨水反应 H++OH﹣=H2O B.钠和冷水反应 Na+2H2O=Na++2OH﹣+H2↑‎ C.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l2+2OH﹣=Cl﹣+ClO﹣+H2O D.铜和稀硝酸反应 Cu+2NO3﹣+4H+=2Cu2++2NO2↑+2H2O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 ‎【分析】A.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应保留化学式;‎ B.电荷不守恒;‎ C.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 D.不符合反应客观事实,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 ‎【解答】解:A.盐酸和氨水反应,离子方程式:NH3•H2O+H+═NH4++H2O,故A错误;‎ B.钠和冷水反应,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故B错误;‎ C.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Cl2+2OH﹣=Cl﹣+ClO﹣+H2O,故C正确;‎ D.铜和稀硝酸反应,离子方程式:3Cu+2NO3﹣+8H+=3Cu2++2NO↑+4H2O,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明确反应实质是解题关键,注意离子方程式书写应遵循反应客观事实、电荷守恒、原子个数守恒规律,注意化学式的拆分.‎ ‎ ‎ ‎18.下列有关甲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B.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C.甲烷能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反应 D.甲烷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考点】甲烷的化学性质. ‎ ‎【分析】甲烷为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是天然气和沼气的主要成分,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性质较为稳定,不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等反应,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A、甲烷为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故A正确;‎ B、甲烷值天然气、沼气以及狂道坑气的主要成分,故B正确;‎ C、甲烷在光照下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等,故C正确;‎ D、性质较为稳定,不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等反应,即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D错误,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甲烷的结构以及性质和甲烷的存在形式,难度不大,掌握课本内容即可轻松解答.‎ ‎ ‎ ‎19.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Na和Na+的化学性质相似 B.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钠 C.钠可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得到铜 D.实验室通常把钠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 ‎【考点】钠的化学性质. ‎ ‎【分析】A、最外层电子数不等;‎ B、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 C、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首先与水反应,生成的碱再与盐反应;‎ 30‎ D、由于钠的密度比水大比煤油小,故钠通常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 ‎【解答】解:A、最外层电子数不等,所以化学性质不同,故A错误;‎ B、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而不是氧化钠,故B错误;‎ C、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首先与水反应,生成的碱再与盐反应,所以生成氢氧化铜,故C错误;‎ D、由于钠的密度比水大比煤油小,故钠通常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钠的结构和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 ‎ ‎20.下列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情况符合如图的是(  )‎ A.乙醇的燃烧 B.碳酸钙的分解 C.镁和盐酸的反应 D.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 ‎【分析】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C(s)+H2O(g)→CO(g)+H2O; C+CO2→CO的反应,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以及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解答】解:A.乙醇的燃烧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 ‎ B.碳酸钙的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故B正确;‎ C.镁和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放热,故C错误;‎ D.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难度不大,学生应注重归纳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吸热或放热的反应.‎ ‎ ‎ ‎21.乙烯和苯都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者均可作为水果催熟剂 B.二者均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常温常压下二者均为难溶于水的气体 D.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均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考点】乙烯的化学性质;苯的性质. ‎ ‎【分析】A、乙烯是植物激素;‎ B、苯中无碳碳双键;‎ C、常温常压下,苯为液态;‎ D、苯和乙烯是不饱和烃.‎ ‎【解答】解:A、乙烯是植物激素,是水果催熟剂,但苯不能,故A错误;‎ B、苯不是单双键交替的结构,结构中无碳碳双键,故不能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故B错误;‎ C、常温常压下,苯为液态,乙烯是气体,故C错误;‎ D、苯和乙烯是不饱和烃,均能与氢气加成,分别生成环己烷和乙烷,故D正确.‎ 故选D.‎ 30‎ ‎【点评】本题考查了苯和乙烯的结构和性质,应注意的是苯不是单双键交替的结构,结构中无碳碳双键,故不能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 ‎ ‎22.下列有关硫酸和硝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加热条件下,浓硫酸和浓硝酸均能与木炭反应 B.将浓硫酸和浓硝酸分别长期露置于空气中,浓度均会升高 C.稀硫酸和稀硝酸分别与金属反应时,S和N元素的化合价都会发生变化 D.因为浓硫酸和浓硝酸都能与铝反应,所以常温下二者都不能用铝制容器盛放 ‎【考点】浓硫酸的性质;硝酸的化学性质. ‎ ‎【分析】A.浓硫酸、浓硝酸具有强的氧化性,加热条件下都能氧化碳;‎ B.依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硝酸具有挥发性解答;‎ C.稀硫酸与金属反应,氢离子表现氧化性;‎ D.浓硫酸和浓硝酸具有强的氧化性,常温下,遇到铝发生钝化.‎ ‎【解答】解:A.浓硫酸、浓硝酸具有强的氧化性,加热条件下都能氧化碳,都能与木炭反应,故A正确;‎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长期露置于空气中浓度降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硝酸挥发长期露置于空气中浓度降低,故B错误;‎ C.稀硫酸与金属反应,生成硫酸盐和氢气,氢离子表现氧化性,硫元素化合价不变,故C错误;‎ D.浓硫酸和浓硝酸具有强的氧化性,常温下,遇到铝发生钝化,阻止反应进行,所以可以用铝制容器盛放,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浓硫酸、浓硝酸的性质,熟悉浓硫酸强氧化性、吸水性,熟悉浓硝酸强氧化性、挥发性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 ‎ ‎23.在高温、高压和有催化剂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N2(g)+3H2(g)⇌2NH3(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降低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B.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的速率 C.在上述条件下,氢气能全部转化为氨气 D.达到平衡时,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 ‎【分析】对于可逆反应,反应物不可能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在反应中,加入催化剂、增大反应物浓度都可增大反应速率,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不变,以此解答.‎ ‎【解答】解:A.降温,化学反应速率减慢,故A错误;‎ B.加入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可增大反应速率,故B正确;‎ C.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不可能全部转化为生成物,故C错误;‎ D.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不变但不一定相等,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等问题,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基本理论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考查,注意把握可逆反应的特点,难度不大.‎ ‎ ‎ 30‎ ‎24.下列关于铝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l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B.Al2O3的熔点很高,是一种较好的耐火材料 C.向Al2(SO4)3溶液中滴加过量NaOH溶液制备Al(OH3)‎ D.铝制品在生活中被广泛使用,说明铝是一种不活泼的金属 ‎【考点】镁、铝的重要化合物;铝的化学性质. ‎ ‎【分析】铝为活泼金属,在地壳中含量丰富,对应的化合物中,氧化铝熔点高,常用于难高温材料,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易与强碱反应,制备氢氧化铝,应用铝盐和弱碱反应,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O元素,铝为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故A错误;‎ B.氧化铝熔点高,常用于难高温材料,故B正确;‎ C.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易与强碱反应,制备氢氧化铝,应用铝盐和弱碱反应,故C错误;‎ D.铝易被氧化生成氧化铝,在铝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膜,可保护铝进一步被腐蚀,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Al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性质、现象及反应原理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 ‎ ‎25.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石油、煤和天然气都是重要的化石燃料 B.淀粉、蔗糖和蛋白质均能发生水解反应 C.羊毛、塑料和橡胶均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 D.糖类、油脂和蛋白质都含有C、H、O三种元素 ‎【考点】化石燃料与基本化工原料;消去反应与水解反应;常用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化学成分及其性能. ‎ ‎【分析】A、常见的化石燃料有:石油、煤和天然气;‎ B、蔗糖是二糖;‎ C、羊毛是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 D、蛋白质中含有N元素.‎ ‎【解答】解:A、石油、煤和天然气都是重要的化石燃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故A正确;‎ B、淀粉能水解为葡萄糖,蔗糖能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蛋白质能水解为氨基酸,故B正确;‎ C、塑料为合成高分子材料,羊毛和天然橡胶为天然高分子材料,故C错误;‎ D、糖类和油脂只含有C、H、O三种元素,蛋白质中含有C、H、O、N等元素,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机物的构成元素、高分子材料、水解反应等,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基础知识.‎ ‎ ‎ ‎26.下列物质既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是(  )‎ A.Al(OH)3 B.Al2O3 C.Al D.NaHCO3‎ ‎【考点】镁、铝的重要化合物. ‎ ‎【专题】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30‎ ‎【分析】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物质有:两性化合物(如Al2O3、Al(OH)3等)、弱酸的铵盐(如(NH4)2CO3等)、弱酸的酸式盐(NaHCO3、NaHS等)、单质(如Al)、氨基酸等,但能放出气体的只有单质(如Al)、弱酸的铵盐(如(NH4)2CO3等)‎ ‎【解答】解:A、Al(OH)3可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但都不产生气体,故A错误;‎ B、Al2O3可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但都不产生气体,故B错误;‎ C、Al可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同时都产生氢气,故C正确;‎ D、NaHCO3可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但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没有气体,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的性质,难度不大,明确物质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学习中注意中学常见的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并同时又能产生气体的.‎ ‎ ‎ ‎27.下列关于碱金属元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它们属于第ⅠA族元素 B.它们的原子的最外层都只有1个电子 C.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它们的金属性增强 D.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它们的氧化性增强 ‎【考点】碱金属的性质. ‎ ‎【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金属概论与碱元素.‎ ‎【分析】A.碱金属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主族序数;‎ B.依据碱金属原子结构特点解答;‎ C.依据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解答;‎ D.依据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解答.‎ ‎【解答】解:A.碱金属的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1,故A正确;‎ B.碱金属的最外层都只有1个电子,故B正确;‎ C.碱金属从上到下,金属性依次增强,故C正确;‎ D.碱金属从上到下,金属性依次增强,单质还原性依次增强,它们的阳离子氧化性依次减弱,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碱金属元素结构及单质性质的递变性,熟悉元素周期表结构及同主族性质递变规律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 ‎ ‎28.下列有关Na2CO3和NaHCO3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相同温度下,Na2CO3比NaHCO3的溶解度小 B.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 C.可用加热的方法除去Na2CO3中混有的NaHCO3杂质 D.Na2CO3和NaHCO3固体分别与盐酸反应产生等量的CO2时,后者消耗的H+多 ‎【考点】钠的重要化合物. ‎ ‎【分析】A.NaHCO3不稳定,溶解度比Na2CO3小;‎ B.Na2CO3和NaHCO3两种溶液与石灰水反应均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 C.NaHCO3加热易分解,而Na2CO3不能;‎ 30‎ D.都生成1mol的二氧化碳,碳酸钠需2mol的盐酸,碳酸氢钠需1mol的盐酸.‎ ‎【解答】解:A.在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可生成NaHCO3沉淀,可说明水中的溶解度:Na2CO3>NaHCO3,故A错误;‎ B.Na2CO3和NaHCO3两种溶液与石灰水反应均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不能鉴别,应选氯化钙,故B错误;‎ C.NaHCO3加热易分解,而Na2CO3不能,则可采用加热的方法除去Na2CO3固体中混有的NaHCO3,故C正确;‎ D.都生成1mol的二氧化碳,碳酸钠需2mol的盐酸,碳酸氢钠需1mol的盐酸,所以前者消耗的H+多,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Na2CO3和NaHCO3性质的异同,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Na2CO3和NaHCO3性质,易错点为B,注意区分二者与碱的反应.‎ ‎ ‎ ‎29.对下列事故预防或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钠、钾着火时用水灭火 B.点燃氢气前要验纯,点燃甲烷前不必验纯 C.浓NaOH溶液溅到皮肤上,立即用水冲洗,然后涂上浓硫酸 D.稀释浓硫酸时,为防止液体飞溅,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缓加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考点】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 ‎ ‎【分析】A.钾和钠都为活泼金属,二者及燃烧产物都能够与水反应; ‎ B.点燃可燃性的气体时都必须进行验纯,避免纯度不足发生爆炸;‎ C.浓硫酸有腐蚀性;‎ D.浓硫酸稀释放热.‎ ‎【解答】解:A.钠、钾能够与水反应,所以钠、钾着火时不可用水灭火,可以使用砂子灭火,故A错误; ‎ B.氢气是可燃性气体,点燃前都需要进行验纯,避免纯度不足发生爆炸的危险,故B错误;‎ C.NaOH溶液溅到皮肤上,立即用水冲洗,然后涂上稀硼酸溶液,故C错误;‎ D.浓硫酸稀释放热,所以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缓加入水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中的安全及事故处理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旨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化学实验是化学的基础,要了解常见的实验操作,能对错误操作的后果做出判断,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 ‎ ‎30.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乙醇与金属钠反应 B.苯和液溴反应生成溴苯 C.乙烯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 D.乙酸和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考点】取代反应与加成反应. ‎ ‎【分析】有机物分子中的不饱和键断裂,断键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相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是加成反应,据此有机物的结构进行判断.‎ ‎【解答】解:A、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生成乙醇钠和氢气,属于取代反应,故A错误;‎ B、苯和液溴反应生成溴苯属于取代反应,故B错误;‎ 30‎ C、乙烯含有碳碳双键,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故C正确;‎ D、乙酸和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属于酯化反应,也是取代反应,故D错误,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反应类型,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有机反应类型概念,注意区别取代反应与加成反应,侧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理解.‎ ‎ ‎ ‎31.下列关于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氨气 B.氨气极易溶于水,因此加热浓氨水不会产生氨气 C.将两根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硫酸的玻璃棒靠近时,有白烟产生 D.在实验室中,可用加热氢氧化钙和氯化铵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 ‎【考点】氨的实验室制法;氨的物理性质;氨的化学性质. ‎ ‎【分析】A、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 B、浓氨水NH3•H2O很易分解;‎ C、浓硫酸是不挥发性酸;‎ D、Ca(OH)2和NH4Cl固体加热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解答】解:A、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故应该用向下排空气法来收集,故A错误;‎ B、浓氨水NH3•H2O很易分解为氨气和水,故加热浓氨水时有NH3逸出,故B错误;‎ C、浓氨水易挥发出NH3,但浓硫酸是不挥发性酸,故两者不接触时,不会在两玻璃棒的中间生成白烟,故C错误;‎ D、Ca(OH)2和NH4Cl固体加热能发生复分解反应:Ca(OH)2+2NH4ClCaCl2+2NH3↑+H2O,此反应是氨气的实验室制法,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应注意的是氨气易溶于水的氨水,但氨水又易分解,故氨气和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 ‎ ‎32.利用金属的活泼性不同,冶炼铝、铁、银分别应采用的方法是(  )‎ A.电解法、热还原法、热分解法 B.热还原法、热分解法、电解法 C.热分解法、热还原法、电解法 D.电解法、热分解法、热还原法 ‎【考点】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 ‎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金属的冶炼方法可以分为:电解法(电解熔融的化合物)、热还原法和热分解法,据此分析.‎ ‎【解答】解: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金属的冶炼方法可以分为:K、Ca、Na、Mg、Al的冶炼用电解法(电解熔融的化合物);Zn、Fe、Sn、Pb、Cu的冶炼用热还原法;Ag、Hg的冶炼用热分解法,从而可知,冶炼铝用的是电解熔融的氧化铝的方法,冶炼铁用的是热还原法,冶炼银用的是热分解法,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的冶炼方法,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来熟练掌握金属的冶炼方法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 ‎ ‎33.下列实验方法或结论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分液漏斗分离水和乙醇的混合物 B.可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氯气 C.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氯化氢 30‎ D.某溶液焰色反应的火焰呈黄色,说明该溶液中只含有钠离子不含钾离子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 ‎【分析】A.互不相溶的液体采用分液方法分离,互溶的液体采用蒸馏方法分离;‎ B.氯气能氧化碘离子生成碘,碘遇淀粉试液变蓝色;‎ C.二氧化碳、HCl都能和NaOH溶液反应;‎ D.K元素的焰色反应必须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解答】解:A.互不相溶的液体采用分液方法分离,互溶的液体采用蒸馏方法分离,乙醇和水互溶,所以应该采用蒸馏方法分离,故A错误;‎ B.氯气能氧化碘离子生成碘,碘遇淀粉试液变蓝色,所以可以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氯气,故B正确;‎ C.二氧化碳、HCl都能和NaOH溶液反应,所以不能用NaOH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HCl,应该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HCl,故C错误;‎ D.K元素的焰色反应必须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滤去黄光的干扰,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涉及焰色反应、除杂、物质分离和提纯、物质检验等知识点,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分析判断及实验基本操作能力,注意从实验操作的规范性、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 ‎ ‎34.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液氨可用作制冷剂 B.氯气可用于制漂白液 C.氧化铝可用于制造耐高温的实验仪器 D.氧化钠可用作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 ‎【考点】氨的用途;氯气的化学性质;钠的重要化合物;镁、铝的重要化合物. ‎ ‎【专题】氮族元素;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分析】A.氨很容易液化,液态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物质的温度急剧下降,所以氨常作为制冷剂;‎ B.NaClO是漂白液的主要成分;‎ C.氧化铝的熔点较高;‎ D.氧化钠不能反应生成氧气.‎ ‎【解答】解:A.因NH3易液化,液氨常用作制冷剂,故A正确; ‎ B.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方程式:Cl2+2NaOH═NaCl+NaClO+H2O,其中NaClO是漂白液的主要成分,因其溶解度较高且溶液稳定性好而被制成漂白液,故B正确;‎ C.氧化铝可用于制造耐火坩埚、耐火管和耐高温的实验仪器,故C正确;‎ D.氧化钠不可用作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用途,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 ‎ ‎35.实验室需用480mL 0.10mol/L的CuSO4溶液,现选用500mL的容量瓶配制该溶液,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称取8.0 g CuSO4,加入500 mL水 B.称取7.68 g CuSO4,加入480 mL水 C.称取12.5 g CuSO4•5H2O,加水配成500 mL溶液 D.称取12.0 g CuSO4•5H2O,加水配成480 mL溶液 30‎ ‎【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 ‎【专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物质的量的计算.‎ ‎【分析】需要n(CuSO4)=n(CuSO4•5H2O)=0.10mol/L×0.5L=0.05mol,则m(CuSO4)=0.05mol×160g/mol=8.0g,m(CuSO4•5H2O)=0.05mol×250g/mol=12.5g,容量瓶配制溶液体积与容量瓶规格数值相同.‎ ‎【解答】解:需要n(CuSO4)=n(CuSO4•5H2O)=0.10mol/L×0.5L=0.05mol,如果称量的是硫酸铜,则m(CuSO4)=0.05mol×160g/mol=8.0g,如果称量的是胆矾,则m(CuSO4•5H2O)=0.05mol×250g/mol=12.5g,容量瓶配制溶液体积与容量瓶规格数值相同,所以需要配制500mL溶液,‎ 故选C.‎ ‎【点评】本题以溶液配制为载体考查物质的量有关计算,为高频考点,明确配制溶液体积是解本题关键,注意容量瓶的选取方法,为易错题.‎ ‎ ‎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1~2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错1个或未答的得0分)‎ ‎36.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8g H2O所含的电子数目为9NA B.0.1mol/L Na2SO4溶液所含Na+数目为0.2NA C.标准状况下22.4 LO2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 D.1mol Na完全反应时所失去的电子数为NA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 ‎【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A、求出水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1mol水中含10mol电子来分析;‎ B、溶液体积不明确;‎ C、求出氧气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氧气为双原子分子;‎ D、根据反应后钠元素变为+1价来分析.‎ ‎【解答】解:A、18g水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1mol水中含10mol电子,故为10NA个,故A错误;‎ B、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溶液总的钠离子的个数无法计算,故B错误;‎ C、标况下22.4L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氧气为双原子分子,故1mol氧气中含2mol氧原子即2NA个,故C错误;‎ D、由于反应后钠元素变为+1价,故1mol钠失去1mol电子即NA个,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公式和物质结构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 ‎ ‎ ‎37.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已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顺序为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原子序数:X>Y>Z B.非金属性:X>Y>Z C.原子半径:X>Y>Z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H2Y>ZH3‎ ‎【考点】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 ‎【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30‎ ‎【分析】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同一周期元素,元素的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强,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顺序为HXO4>H2YO4>H3ZO4,则原子序数X>Y>Z,再结合元素周期律分析解答.‎ ‎【解答】解: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同一周期元素,元素的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强,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顺序为HXO4>H2YO4>H3ZO4,则原子序数X>Y>Z,‎ A.通过以上分析知,原子序数X>Y>Z,故A正确;‎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所以非金属性X>Y>Z,故B正确;‎ C.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所以原子半径X<Y<Z,故C错误;‎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X>Y>Z,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H2Y>ZH3,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律,明确元素非金属性强弱与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强弱之间的关系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 ‎ ‎38.仅依据下表给出的物理量X和Y,其中不能求出物质的量的是 A B C D X 物质中的粒子数 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 固体的体积 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Y 阿伏加德罗常数 标准状况下的气体的体积 固体的密度 溶液体积 ‎(  )‎ A.A B.B C.C D.D ‎【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 ‎【专题】物质的量的计算.‎ ‎【分析】A.根据粒子数目和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来计算;‎ B.根据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和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来计算;‎ C.根据m=ρV可以计算物质的质量;‎ D.根据公式n=cV可以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 ‎【解答】解:A.已知物质的质量和物质的摩尔质量,根据公式n=可以计算出物质的量,故A正确;‎ B.已知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和标准状况下的气体的体积,根据公式n=可以计算出物质的量,故B正确;‎ C.已知固体的体积和固体的密度,根据m=ρV可以计算固体的质量,摩尔质量未知,不能求出物质的量,故C错误;‎ D.已知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液体积,可以根据公式n=cV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故D正确.‎ 30‎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计算,注意公式的灵活运用,加强基础知识理解,难度不大.‎ ‎ ‎ ‎39.甲、乙、丙、丁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箭头表示一步转化).下列各组物质中,满足图示转化关系的是 选项 甲 乙 丙 丁 A Fe FeCl3‎ Fe(OH)3‎ Fe2O3‎ B Al Al(OH)3‎ Al2O3‎ NaAlO2‎ C NaCl Na Na2O2‎ Na2CO3‎ D SiO2‎ H2SiO3‎ Na2SiO3‎ Si ‎(  )‎ A.A B.B C.C D.D ‎【考点】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硅和二氧化硅;钠的重要化合物;镁、铝的重要化合物. ‎ ‎【专题】碳族元素;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分析】A、FeFeCl3Fe(OH)3Fe2O3Fe;‎ B、AlAl(OH)3Al2O3NaAlO2,偏铝酸钠不能一步生成Al;‎ C、NaClNaNa2O2Na2CO3NaCl;‎ D、SiO2是难溶水的氧化物,不能一步反应生成硅酸;‎ ‎【解答】解:A、FeFeCl3Fe(OH)3Fe2O3Fe,满足图示转化关系,故A符合;‎ B、AlAl(OH)3Al2O3NaAlO2,偏铝酸钠不能一步生成Al,不能满足图示转化关系,故B不能符合;‎ C、NaClNaNa2O2Na2CO3NaCl,满足图示转化关系,故C符合;‎ D、SiO2是难溶水的氧化物,不能一步反应生成硅酸,不能满足图示转化关系,故D不符合;‎ 故选AC.‎ ‎【点评】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侧重于元素化合物的综合理解与运用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间的转化,明确物质的性质是解本题关键,采用代入法来分析解答,注意硅和硅酸之间的转化为易错点.‎ ‎ ‎ ‎40.下列物质①K2CO3 ②NH4Cl ③Al2O3 ④NH4HCO3 ⑤Mg(OH)2中,既可以和稀硫酸反应也可以和Ba(OH)2溶液反应的是(  )‎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⑤‎ ‎【考点】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 ‎ 30‎ ‎【专题】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分析】①K2CO3 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 ‎②NH4Cl与稀硫酸不反应;‎ ‎③Al2O3 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偏铝酸钡和水;‎ ‎④NH4HCO3 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硫酸铵和水,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一水合氨;‎ ‎⑤Mg(OH)2与氢氧化钡不反应.‎ ‎【解答】解:①K2CO3 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故选;‎ ‎②NH4Cl与稀硫酸不反应,故不选;‎ ‎③Al2O3 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偏铝酸钡和水,故选;‎ ‎④NH4HCO3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硫酸铵和水,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一水合氨,故选;‎ ‎⑤Mg(OH)2与氢氧化钡不反应,故不选;‎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识记与知识归纳,明确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是解题关键,注意积累既能够与酸又能够与碱反应的物质.‎ ‎ ‎ ‎41.如图所示,将氯气通入装置.若打开活塞b,则小试管里的干燥品红试纸c不褪色;若关闭活塞b,则c不久褪色.则a溶液是(  )‎ A.浓盐酸 B.浓硫酸 C.饱和食盐水 D.NaOH溶液 ‎【考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 ‎【分析】开启活塞b,氯气直接流经试纸c,c不褪色说明通的是干燥氯气;关闭活塞b,Cl2只能穿过a溶液使品红褪色,证明是湿的Cl2,由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开启活塞b,氯气直接流经试纸c,c不褪色说明通的是干燥氯气;关闭活塞b,Cl2只能穿过a溶液使品红褪色,证明是湿的Cl2,水蒸气只能由a提供,故a只能是浓盐酸或饱和食盐水,故选AC.‎ ‎【点评】本题考查氯气的化学性质,学生要清楚干燥氯气无漂白性,只有湿润的氯气才有漂白性,实质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漂白,比较容易.‎ ‎ ‎ ‎42.下列各装置图对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30‎ A.‎ 实验室用装置制取氨气 B.‎ 装置X若为CCl4,可用于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C.‎ 装置可用于制备氢氧化亚铁并观察其颜色 D.‎ 装置是原电池,铁电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 ‎【专题】实验评价题.‎ ‎【分析】A.氯化铵加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在温度较低时又重新生成氯化铵;‎ B.氨气不溶于四氯化碳,但易溶于水;‎ C.氢氧化亚铁具有还原性,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 D.铜锌原电池中,锌较活泼,做原电池的负极.‎ ‎【解答】解:A.氯化铵加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在温度较低时又重新生成氯化铵,不能只用氯化铵制备氨气,实验室用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在加热条件下制备氨气,‎ 反应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H2O+2NH3↑,故A错误;‎ B.氨气不溶于四氯化碳,但易溶于水,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氨气从四氯化碳进入水中可被吸收,有效防止倒吸,故B正确;‎ C.氢氧化亚铁具有还原性,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应用胶头滴管插入到硫酸亚铁液面以下,故C错误;‎ D.铜锌原电池中,锌较活泼,做原电池的负极,失电子被氧化,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涉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明确实验的原理、实验目的、实验中的注意事项来解答,题目难度不大,注意防止倒吸的原理,为易错点.‎ ‎ ‎ ‎43.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30‎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A 向某未知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后,再加入稀硝酸观察沉淀的生成 检验是否含SO B 向某未知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加热,在管口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 检验是否含NH C 加热分别用SO2和HClO漂白后的品红溶液 探究SO2与HClO漂白原理的不同 D 加热盛有浓硫酸和铜的试管 探究浓硫酸的脱水性 ‎(  )‎ A.A B.B C.C D.D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 ‎【专题】实验评价题.‎ ‎【分析】A.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且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的离子有银离子、硫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等;‎ B.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 C.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具有可逆性,次氯酸的漂白性具有永久性;‎ D.铜和浓硫酸反应时浓硫酸体现氧化性和酸性.‎ ‎【解答】解:A.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且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的离子有银离子、硫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等,所以向某未知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后,再加入稀硝酸观察沉淀的生成,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故A错误;‎ B.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故B错误;‎ C.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具有可逆性,次氯酸的漂白性具有永久性,所以加热分别用SO2和HClO漂白后的品红溶液来探究SO2与HClO漂白原理的不同,故C正确;‎ D.铜和浓硫酸反应时浓硫酸体现氧化性和酸性,用浓硫酸和蔗糖检验浓硫酸的脱水性,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离子检验、气体检验、物质性质等知识点,明确物质性质、实验原理是解本题关键,注意从物质性质、实验评价来分析解答,注意二氧化硫和次氯酸漂白性区别,易错选项是A.‎ ‎ ‎ ‎44.为探究某食品包装袋内一小包脱氧剂中的还原铁粉是否变质,分别取少量样品溶于盐酸,再进行下列实验,其结论正确的是(  )‎ A.若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铁粉变质 B.若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未变红,说明铁粉未变质 C.若再依次滴加氯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铁粉全部变质 D.若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未变红,再滴加氯水,溶液变红,说明铁粉全部变质 ‎【考点】二价Fe离子和三价Fe离子的检验. ‎ ‎【专题】物质检验鉴别题.‎ ‎【分析】还原铁粉变质生成了含有亚铁离子的化合物或铁离子的化合物,化合物溶于盐酸,溶液中一定含有亚铁离子,可能含有铁离子.若检测出溶液中含有铁离子可以说明还原铁粉变质,若检测出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则不能确定是否变质,因为铁和盐酸反应生成亚铁离子.检验铁离子用 KSCN溶液,观察是否变红,检验亚铁离子先滴加KSCN溶液不变红,再滴加氯水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 30‎ ‎【解答】解:A、若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含有铁离子,可以确定还原铁粉被氧化变质,故A正确;‎ B、若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未变红,说明溶液中无铁离子,但还原铁粉有可能被氧化为亚铁离子,故B错误;‎ C、氯水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把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亚铁离子来源可能是铁与盐酸反应,故不能确定是部分氧化还是全部氧化还是没有被氧化,故C错误;‎ D、若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未变红,再滴加氯水,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不含铁离子,含有亚铁离子,亚铁离子来源可能是铁与盐酸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检验,明确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解题时特别注意溶液中亚铁离子的来源.‎ ‎ ‎ ‎45.下列除杂方案正确的是 选项 被提纯的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 除杂方法 A CO2(g)‎ SO2(g)‎ 饱和NaHSO3溶液、浓H2SO4‎ 洗气 B FeCl2(aq)‎ Fe3+(aq)‎ 足量铁粉 过滤 C Na2CO3(s)‎ NaHCO3(s)‎ 无需添加 灼烧 D Na2CO3(aq)‎ NaHCO3(aq)‎ 过量NaOH溶液 洗液 ‎(  )‎ A.A B.B C.C D.D ‎【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 ‎ ‎【专题】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分析】A.二者均与NaHSO3溶液不反应;‎ B.Fe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C.NaHCO3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 D.过量NaOH溶液,引入新杂质.‎ ‎【解答】解:A.二者均与NaHSO3溶液不反应,不能除杂,应选饱和NaHCO3溶液、浓H2SO4、洗气,故A错误;‎ B.Fe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则加足量铁粉、过滤可除杂,故B正确;‎ C.NaHCO3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则加热可除杂,故C正确;‎ D.过量NaOH溶液,引入新杂质,应加适量的NaOH,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及混合物分离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 ‎ 30‎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