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月考试卷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月考试卷及答案

ID:150040

大小:35.48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5-01-04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月考试卷(本试卷分五大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由试题和答题卡组成,所有答案要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能得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㈠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出下列名句空缺部分。⑴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王羲之《兰亭集序》)⑵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 《蜀道难》)⑶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⑷间关莺语花底滑,                     。(白居易《琵琶行》)⑸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⑹驾一叶之扁舟,                       。(苏轼 《赤壁赋》) (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15分)答吴充秀才书欧阳修前辱示书及文三篇,发而读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言尔。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然犹自患伥伥①莫有开之使前者,此好学之谦言也。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先辈学精文雄,其施于时,又非待修誉而为重,力而后进者也。然而惠然见临,若有所责,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吾学足矣。”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鲜也。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何其用功少而至于至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②,不暇著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若子云、仲淹,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也,道不足也。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先辈之文浩乎沛然,可谓善矣。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之少进焉。幸甚!幸甚!修白。(有删减)【注释】①伥伥:无所适从貌      ②皇皇:指匆忙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发而读之         发:启封,打开B.及少定而视焉           少:稍微 C.若有所责               责:责备D.难工而可喜             工:精巧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学者有所溺焉尔                     复驾言兮焉求B.方勉焉以模言语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C.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因吾子之能不自止                   不如因善遇之4.对这篇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阐述了道与文的关系,二者之间,道应为先,主张文章应该追求道。B.欧阳修赞扬吴充的文章“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可见他并不反对文采。C.欧阳修主张要在实践中“充道”,反对作家脱离实际,在书斋里空谈作文。D.欧阳修认为,学写文章应先学道,道理充足,文章也就自然有了文采。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⑴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3分)译文: ⑵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3分)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6.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定林①(宋  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②仍:又。⑴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 ⑵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7.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 关羽欲斗追己之夏侯惇,曹操连差二使以及张辽,下令放了关羽。关羽于卧牛山得黄巾军张宝部下周仓,来到古城会见张飞,张飞误会关羽已经投降曹操,一见面就要与之决一死战,后关羽斩杀了曹将蔡阳才解开了张飞的疑惑。B. 曹操视刘备、吕布为心腹之大患。怕二人合力进犯,于是接受了荀彧的建议,先后使用“二虎竞食、“驱虎吞狼”之计,离间刘备和吕布。C. “缚太急,乞缓之!”操曰:“缚虎不得不急。” 这里的“虎”指的是吕布。被抓后恳请刘备在曹操面前为自己说情,刘备故作不见。吕布向曹操表示愿降,曹操问刘备如何,刘备只让曹操想想丁原、董卓下场。曹操猛然醒悟,下令缢死吕布,吕布大骂,被陈宫喝止道:“吕布匹夫!死则死耳,何惧之有。”D.诸葛亮为了联合东吴之地抗曹,随主战派鲁肃来到江东见孙权。在周瑜面前,东吴的文武官员各持己见,争论不休,孔明冷笑,说只要将江东“二乔”送给曹操,曹军就会退兵,并背诵《铜雀台赋》来智激周瑜。周瑜大怒,表示和曹操势不两立。周瑜在孙权面前分析了形势,也坚定了孙权抗敌的决心,孙权于是拜周瑜为大都督。E. 周瑜因为没有火攻的好风向而病倒,诸葛亮为他解决了难题。为了躲避周瑜的加害,孔明在东风一起,便在关羽的接应下回到夏口,然后布置人马等待截击曹操。黄盖带领船只,顺着东风在曹军水寨放火。大火烧了曹操的战船,延及岸上大营,曹操大败,从此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8.简答题。(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民间有一句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请问,徐庶缘何进了曹营?又缘何“一言不发”,请简述事情始末。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9.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㈠互乡①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②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③其往也。”㈡孟子曰:“教亦多术也,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①互乡:鲁国的乡名,其乡风俗恶劣。   ②与:赞许    ③保:追究 ⑴材料㈠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教育主张?请简要分析。(2分) ⑵孟子提出“不屑之教”,和材料㈠中的孔子的思想是否矛盾,请说明理由。 三、现代文阅读(共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纵览2011年的电视荧屏,古装戏可谓红火异常。首当其冲的便是后宫题材,《宫》、《倾世皇妃》、《唐宫美人天下》、《万凰之王》……一时间,各朝代的“后宫”大集结。据悉,仅“楚汉之争”的题材就有五部都在拍摄。俗话说,画鬼容易画人难。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历史已逝,历史人物早在岁月流转中化为昨日云烟,今日荧屏上的古装戏都是今人的解读。因而很多制片方认为拍摄古装戏就稳操胜券,它远离现实,可以胡编乱造、任意臆想;如有差池,还有“戏说”、“秘史”来做“挡箭牌”;而今又时兴“穿越”,古装戏的“天马行空”更是如鱼得水。荧屏上一片对帝王将相的歌功颂德,英雄红颜的倾世之恋,偶像梦幻的美好爱情,有些剧集为了聚人气、拉收视,不惜玩弄悬疑、惊悚元素,甚至香艳场面,极尽低俗之能事,让观众对该类题材产生了审美疲劳,对有些作品甚至开始“拍板砖”、“吐口水”,引发了网络上的一片讨伐之声。最近在北京、浙江、广州等地热播的《甄嬛传》,却在一片乱象的古装戏市场中,得到了观众的广泛追捧。《甄嬛传》之所以脱颖而出,成为上乘之作,原因诸多。除了郑晓龙导演这块金字招牌外,更重要的是该剧经过“接地气”的处理,把朝代坐实了不说,更将大的历史背景、历史人物都做了符合历史的编排,不仅如此,该剧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以具有文化品位追求的渗透,将清朝雍正年间,或者可以说整个封建制度下后宫女子的悲惨命运演绎得淋漓尽致,揭露了在腐朽制度的残害下,人性、人情的极度扭曲,一改宫廷戏美化宫廷,把皇帝、妃子写成偶像的做法,让人真正体会到了宫廷的阴暗,颇具“正剧”范儿,体现出了强烈的批判精神。正如郑晓龙所说:“如果把皇宫拍得阳光灿烂,让皇帝风流潇洒,后宫佳丽美艳安逸,如果把封妃当嫔作为一件光荣而幸福的事,将宫廷戏全部偶像化,那实际上是违背历史、违背人伦,也违背了人性最基本的准则。”题材不是创作成败的决定因素,决定因素是艺术家的创作态度和思想艺术水平。观众对荧屏上一些“古装宫廷剧”的批评,根本的目的不是要取消古装戏,而是要反对古装戏创作中的低俗化倾向。《甄嬛传》的成功再次证明,古装题材仍然能够传达出强烈的批判意识、仍然能够尽情讴歌“真、善、美”,在传达主流价值观上,它与任何题材类型没有区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古装戏把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以现代人的理解和眼光演绎给当今社会人看,本身无可厚非,任何题材的作品都有好有坏,关键在于要宣扬什么。《甄嬛传》的热播启示我们,尊重历史也是古装题材电视剧必须遵循的,而正确价值观导向仍然是包括所有题材在内的影视剧的生命和灵魂。(选自2011年12月21日《光明日报》,有改动)10. 对《甄嬛传》“成为上乘之作”的根本原因,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追求真实,拒绝臆造,不仅朝代坐实,剧中的历史背景、历史人物也都符合历史的真实性。B. 采用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揭露了在封建社会腐朽制度的残害下极度扭曲的人性和人情。C. 具有历史“正剧”的特质,表现了封建制度下宫廷的黑暗,体现了强烈的批判意识。D. 文化内涵丰富,淋漓尽致地演绎了以雍正年间为代表的整个封建制度下后宫女子的悲惨命运。11. 下列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远离现实,可胡编乱造,成为众多制片方热衷古装戏、2011年电视荧屏古装戏火爆之因。B.“戏说、秘史”成了古装戏差池的“挡箭牌”,而“穿越”更使古装戏的任意臆造如鱼得水。C.古装戏玩悬疑,玩惊悚,玩香艳,极尽低俗之能事,让观众审美疲劳,必然引发众多讨伐之声。D.“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古装题材的电视剧自有其独特的认识价值。12. 根据文意,你认为一部成功的古装戏,必须具备哪些要素?(3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如果你为四郎哭泣 龙应台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可能找得出100个方式来回答“文化为什么重要”这个问题,但是我可以从一场戏说起。有一天台北演出《四郎探母》,我特别带了85岁的父亲去听。遥远的10世纪,宋朝汉人和辽国胡人在荒凉的战场上连年交战。杨四郎家人一一壮烈阵亡,自己被敌人俘虏,娶了敌人的公主,在异域苟活15年。铁镜公主聪慧而善良,异乡对儿女已是故乡,但四郎对母亲的思念无法遏止。悲剧的高潮就在四郎深夜潜回宋营探望老母的片刻。卡在“汉贼不两立”的政治斗争之间,在爱情和亲情无法两全之间,在个人处境和国家利益严重冲突之间,已是中年的四郎跪在地上对母亲痛哭失声:“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 我突然觉得身边的父亲有点异样,侧头看他,发现他已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父亲16岁那年,在湖南衡山乡下,挑了两个空竹篓到市场去,准备帮母亲买菜。路上碰见国民党政府招兵,这16岁的少年放下竹篓就跟着去了。此后在战争的炮火声中辗转流离,在两岸的对峙中仓皇度日,70年岁月如江水漂月,一生不曾再见到那来不及道别的母亲。他的眼泪一直流,一直流。我只好紧握着他的手,不断地递纸巾。然后我发现,流泪的不只他。斜出去前一两排一位白发老人也在拭泪,隔座陪伴的中年儿子递过纸巾后,将一只手环抱着老人瘦弱的肩膀。谢幕以后,人们纷纷站起来,我才发现,啊,四周多是中年儿女陪伴而来的老人家,有的拄着拐杖,有的坐着轮椅。他们不说话,因为眼里还有泪光。 中年的儿女们彼此不识,但是在眼光接触的时候,沉默中仿佛已经交换了一组密码。是曲终人散的时候,人们正要各奔东西,但是在那个当下,在那一个空间,这些互不相识的人变成了一个关系紧密、温情脉脉的群体。 从《四郎探母》,我如醍醐灌顶似地发觉,是的,我懂了为什么《伊底帕斯》能在星空下演两千年仍让人震撼,为什么《李尔王》在400年后仍让人感动。文化,或者说,艺术,做了什么呢?孤独的个人为自己说不出的痛苦找到了名字和定义。少小离家老大失乡的老兵们,从四郎的命运里认出了自己不可言喻的处境,认出了处境中的残酷和荒谬,而且,四郎的语言“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为他拔出了深深扎进肉里无法拔出的自责和痛苦。艺术像一块沾了药水的纱布,轻轻擦拭他灵魂深处从未愈合的伤口。艺术使孤立的个人,打开深锁自己的门,走出去,找到同类。他发现,他的经验不是孤立的而是共同的集体的经验,他的痛苦和喜悦,是一个可以与人分享的痛苦和喜悦。孤立的个人因而产生归属感。零散的、疏离的各个小撮团体找到连结而转型成精神相通、休戚与共的社群。《四郎探母》把本来封锁孤立的经验变成共同的经验,塑成公共的记忆,从而增进了相互的理解,凝聚了社会的文化认同。白发苍苍的老兵,若有所感的中年儿女,或者对这段历史原本漠然的外人,在经历过《四郎探母》之后,已经变成一个拥有共同情感而彼此体谅的社会。 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而公民社会,因为不倚赖皇权或神权来坚固它的底座,因此文化便是公民社会最重要的黏合剂。(选自《南方周末》 2004-12-23) 思考问题:13.本文的标题 “如果你为四郎哭泣 ” 是一个假设句,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选用这个标题的妙处。(3分) 14. ⑴作者从《四郎探母》懂得了为什么《伊底帕斯》、《李尔王》在千百年后仍让人感动。你认为作者懂得的是什么?(2分) ⑵在文章最后一段,作者说“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请结合全文,简析“柔弱”和“强韧”的含义。(4分) 15.这篇散文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结合全文谈谈文章是如何运用该手法的。(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16.下面文字中划线部分,有的词语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使修改后的这段文字衔接自然,语言简明、连贯、得体。(4分)  本刊自创刊并发行以来,①一直深受不少莘莘学子的喜爱。许多读者来信赞扬说,②你们的报纸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开阔了③他们的视野,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新的一年,我报将④不孚众望,⑤继续狠抓内部管理和刊物质量,进一步提升报纸品位,⑥替读者奉献更加精美的精神食粮。  答:(1)序号:                            修改:                                 (2)序号:                            修改:                               (3)序号:                            修改:                               (4)序号:                            修改:                                17. 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请你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三副内容适合的对联,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和摄影小组,以示祝贺。(填序号即可)(3分)  ①现出庐山真面目;留住秋水旧丰神。    ②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        ③常向秋山寻妙句;又驱春色入毫端④天涯雁寄回文锦;水国鱼传尺素书⑤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戏剧社:                                            文学社:                                             摄影小组:                                              18.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6分)雷锋家乡长沙2月下旬公布的学雷锋活动的新举措:设立学雷锋活动基金和文明创建专项经费,对好人好事以及每年评选出来的学雷锋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除了进行表彰奖励外,还在评选评优、招考招聘、社会待遇、子女升学、医疗救护、住房保障等方面给予照顾。   对上述材料你有什么看法?请加以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 五、作文。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70分)有一位叫马丁•尼莫拉的德国新教牧师写了一首短诗,这首诗被镌刻在美国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 一开始他们来抓共产党,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党员。他们来抓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然后他们来抓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然后他们来抓我,已经没有人能留下来为我说话了。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不套作,不抄袭。           2012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㈠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略)(二)古文阅读2.(3分) C (责:要求,责求)3.(3分)C(B来;相当于“而”表并列 C 如果;好像 D因为;趁机)4.(3分)D(文中说“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所以“文章也就自然有了文采”错误。)5.(6分)(1) 世上想借助(别人的)赞誉来提高自己的地位,凭借(别人的)力量然后来求得进升的人,从我这里能获取什么呢!(3分,每句1分)采分点:假(借助) / 以为(“以之为” 用它作为)  /状语后置 取于修焉:于修取焉(从我这获取)(2) 如果道理充分,(文章)即使要驰骋于广大的天地,沉游在幽深的渊泉,没有到达不了的。采分点:若(如果) /  虽(即使)  /  之(动词,到达)【文言文参考译文】前(些时日)有辱(您)寄来书信及大作三篇,打开读后感到浩浩然像有千言万言之多,等到我稍微定下神来仔细一看,才几百字啊。如果不是文辞丰厚,文意雄伟,浩然盛大势不可挡,怎么能达到这种地步呢!然而还有自己感到无所适从,担心没人开导以求更进一步的内容,这是好学自谦的话啊!我的才能不足为当时所用,官职不足荣耀于世,我(对人)的批评和赞誉也无足轻重,气势力量也不足打动人。世上要想凭借(别人的)赞誉来提高自己的地位、凭借(别人的)力量然后来求得进升的,能从我这里取得什么呢?先辈学问精深,文章雄健,都施用于当今,这些又不需借助我的声誉而被看重,借助我的力量而被提升的。然而先辈却给我恩惠来问我,好像有求于我,难道不是您急于谋求为文之道,以至没有时间选择人而向我询问吗?大凡求学的人,未尝不是为了探求道理,但是能到达这一境界的人很少。不是道离人很远,而是求学的人(过于)沉湎其中,因为文章的语言难以精细工巧而可喜,却容易(使作者)喜悦而自我满足,世上的求学者,往往沉湎于这种情况之中,(文章)一有精细工巧之处,就说我的学问足够了。甚至抛弃一切事务,不关心任何世事,说:我是文士,做文章才是我的职业。这就是到达道的境地的人很少的原因啊!从前孔子老年时回归鲁国,他编纂“六经”,只用了很短的几年时间。为什么他花费时间短,却能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呢?圣人的文章,虽然是(一般人)不能赶得上的,然而大概说来,道理懂得很多的人,他的文章自然不难达到好的水平。所以孟子一生周游列国,匆忙奔走,没有空闲著书,荀子据说也是到了晚年才有时间著述文章。像扬雄、王通,他们只是勉强模仿圣人的语言形式,这就是道理懂得不够多却勉强要写作的文人!后世那些不明白事理的人,只是看到前世的文章流传了下来,就以为要学的只是文章罢了,因而越是努力越是勤奋,可是越发达不到效果。这就是您所说的“整天不从书房走出来,下笔时还是不能随心所欲、挥洒自如”的情形啊,这是因为道理不够充分啊。如果道理充分,(文章)就是驰骋于广大的天地,沉游在幽深的渊泉,没有到达不了的。先辈的文章,气势浩荡盛大,可以说是很好的了。同时又有志于追求道,还自谦以为不够广大,如果这样追求不止,孟子、荀子的境地是不难达到的。我虽然学习道理但未能达到高境界,然而所幸的是我不甘于自我喜悦满足,停滞不前,因为您能够求“道”不止,又用这种精神对我的少许进步加以勉励,所以我实在是万分荣幸啊!欧阳修禀告。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6.⑴答:运用拟人手法,(1分)诗人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相寻,(1分)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1分)(2)答:诗人罢官后,寄情自然,(1分)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寻到自己的快乐,(1分)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1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7.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C  E(C“刘备故作不见”错,应为“刘备点头示意”;“吕布大骂,被陈宫喝止”错,是被“张辽”喝止;  E “便在关羽的接应下回到夏口”错,应是在赵云的接应下回到夏口)8.徐庶辅佐刘备接连取胜之后,曹操得知单福就是徐庶,便想得到他。(1分)程昱献计,将徐庶的老母接到曹营,并模仿徐母的笔迹给徐庶写信,(1分)徐庶无奈,只得辞别刘备往曹营而去。(1分)不料徐母见到徐庶勃然大怒,拍案而骂,随后自缢,(1分)因而徐庶十分痛恨曹操,终身未替曹操献过一计。(1分)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翻译:⑴互乡(这个地方风俗恶劣)很难和他们打交道,该地的一个少年却得到了孔子的接见,学生们都很疑惑。孔子说:“肯定他的进步,不等于认可他过去的错误,何必纠着别人的辫子不放呢?人家改好了,要肯定他有进步,过去的就不要提了⑵孟子说:“教育也有多种方式方法,我不屑于教诲他,本身就是对他的教诲。” 参考:⑴体现了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1分)孔子不因为童子来自乡风恶劣的之地而拒绝他,并告诫门人不要只看到人过往,而要看到人“欲洁”,(1分)足见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不分善恶、优劣等有教无类的思想。(1分)⑵不矛盾。(1分)孔子不会因为对方低劣而不教;(1分)孟子的“不屑之教”并不是不教,也不是放任之,(1分)只是不从正面讲道理,而是要从方面来激发他的自尊心,要其自省,这也是一种教育方式。这和孔子的教育思想是殊途同归的。(1分)【说明:如果学生只答“不矛盾”,不给分;如果答“不矛盾”,但原因分析错误,可得1分。】三、现代文阅读(共24分)论述类文本10 B  【A.不是根因,且说法不确,原文是“大的历史背景、历史人物”; C为剧作特点,而非原因,且“具有历史‘正剧’特质”不合原文,《甄嬛传》乃古装戏,非历史剧; D是成功之因,但属表象,并非本质。】11. C 【以偏概全,并非所有的“古装戏”都如此。】12.(3分)① 要尊重历史(不违背大的历史背景和历史事件的真实);② 要有健康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传达强烈的批判意识);③ 要表现深刻的人性、人情(尽情讴歌“真、善、美”)。【各1分】文学类文本阅读13.文章以假设句为题,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思考(1分);文章是由老父看《四郎探母》哭泣,进而引发出对文化的看法的,如此设题,有利于作者因事即理,层层深入,阐发观点。(2分)  14①懂得了凡是抒写永恒的人性、深入人类灵魂的文化艺术作品的生命力是永久的。(或“懂得了作为公民社会里最重要的黏合剂的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或“懂得了能引起归属感的、凝聚社会文化认同的文化艺术作品的生命力是永恒的。)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现象看起来是柔弱无力的(2分)(或“文化在强权政治、战争或命运面前往往柔弱无力”);但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能使人具有归属感(2分)(或文化认同)。 15.①仅仅是缘于一次看戏,杨四郎的一个举动,一句动情的话语,引发老父亲的泪水,这就是代表着对远在大陆的亲人的深切思念,也可以说是对祖国的无限的思念。②接下来作者笔锋一转,写到其他在场的从大陆去的老兵也泪流满面,就可以说是此第二次高明地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③而接下来的从中国的《四郎探母》想到外国的《伊底帕斯》与《李尔王》,由此及彼,由中及外,由此引发的对文化问题的思考与探索,最后回答了一个抽象的哲学命题“文化为什么重要”,指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文化的力量”。【说明】答出其中的两点即可得满分。 16.答:⑴序号: ①     修改:  删去“不少”               (1分)⑵序号: ②     修改:  “你们”改为“我们”        (1分)⑶序号: ④     修改:   “不孚众望”改为“不负众望”(1分)【注】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⑷序号: ⑥     修改:    “替”改为“为”          (1分)17. 答案:⑤  ③  ①18.示例一:在道德滑坡的时代大背景下,雷锋精神的回归是一个很好的现象。长沙的做法,对于社会的价值观有良好的导向。学习雷锋有政策的支持和奖励,大众会更有积极性。各项现实层面的奖励对推动大众学习雷锋精神有良好的导向。大众的精神的提升将会从外在的激励逐渐转化为自觉的表现。实例二:社会重视雷锋精神,雷锋精神强势回归,是可喜的现象。但是,道德层面提升不是靠强制的政策倾斜可以达到的。学习雷锋是内在的精神的提升,当功利的条件附加其上时,道德的修养就变味了。一旦外在的奖励消失,人们必将缺乏内在的动力去学雷锋,因此长沙的做法是将本来就功利的人们推向更加功利。五、作文【写作提示】分析:当纳粹对“我”身边的人进行迫害时,“我”三缄其口,不肯说话,因为“我”认为自己不属于那一分子,他们的生死与“我”无关。而当最终纳粹的黑手向“我”伸来时,周围已经没有人能留下来为“我”说话了。“我”的冷漠不仅害了别人,更害了自己。  思考:而在世界变得越来越冷漠的今天,在享受孤独和学会漠视的今天,这则材料无疑更具有一种发人深省的警示意味,有着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它告诫人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何等紧密,我们绝不能断言“我绝不会麻烦别人”“X人X事与我无关”“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会影响很多人的命运,进而影响着自己的命运。那么,在这个充满了联系的世界中,我们就应该对他人保持谦和诚恳的态度,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这也是一个现代人应有的世界观。由此,我们可以谈个人对于他人、集体、社会、国家乃至世界的价值与作用,不能因为事不关己就高高挂起,袖手旁观,甚至落井下石,而是应当伸出援助之手,尽自己所能去关心、帮助他人,因为世界上没有一座孤岛。2.中国第一个真正让世人接受的并有华尔街称号的古城是山西的平遥,为此平遥还准备“申遗”。而平遥古城中让人最为惊叹的是统治中国金融界达一个世纪之久的山西票号的没落。由于各个票号各自为政,难以联合起来组成具有较强抗风险能力的大金融集团,而且资本量小,所以竞争力就很弱,无法与后起的银行抗衡。这是山西票号衰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