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化学第12单元化学与生活同步测试题1(含解析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九下化学第12单元化学与生活同步测试题1(含解析新人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九下化学第12单元化学与生活同步测试题1(含解析新人教版)‎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1分)‎ ‎1.下列生活用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 ‎ A.‎ 青花瓷瓶 B.‎ 塑料水杯 C.‎ 纯棉毛巾 D.‎ 不锈钢锅 考点:‎ 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有机合成材料主要是指通过化学合成将小分子有机物,如烯烃等合成的大分子聚合物.‎ 青花瓷瓶属于硅酸盐材料;‎ 纯棉毛巾属于天然有机材料;‎ 不锈钢锅属于金属材料;‎ 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解答:‎ 解:A、青花瓷瓶属于硅酸盐材料,故选项错误;‎ B、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选项正确;‎ C、纯棉毛巾属于天然有机材料,故选项错误;‎ D、不锈钢锅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解答本题要掌握材料的分类方法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材料进行正确的分类.‎ ‎ ‎ ‎2.市售合成纤维的“涤纶”,是属于(  )‎ ‎ ‎ A.‎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 天然棉花制成成品 ‎ ‎ C.‎ 无机化合物 D.‎ 酸碱中和的产物 考点:‎ 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 专题:‎ 化学与生活健康;化学与新科技.‎ 分析:‎ 根据物质的类别进行分析,合成纤维“涤纶”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解答:‎ 解:合成纤维“涤纶”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观察选项,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材料的类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 ‎ ‎3.(3分)一般不提倡青少年长期饮用纯净水,这是因为(  )‎ ‎ ‎ A.‎ 纯净水不含营养素 B.‎ 纯净水中几乎不含无机盐 ‎ ‎ C.‎ 纯净水中不含氧气 D.‎ 纯净水的pH过大 考点:‎ 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水的性质和应用..‎ 专题:‎ 生活实际型;化学与生活健康.‎ 分析:‎ 矿物质和维生素一样,是人体必须的元素,矿物质是无法自身产生、合成的,必须从外界获取.纯净水中几乎不含矿物质,对青少年健康不利,故青少年不宜长期饮用纯净水.‎ 解答:‎ 解:‎ 8‎ A、纯净水中含营养素但几乎不含矿物质;故A不正确;‎ B、纯净水中几乎不含矿物质,对青少年健康不利;故B正确;‎ C、纯净水中也含有氧气;故C不正确;‎ D、纯净水呈中性,青少年不宜长期饮用纯净水;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矿物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纯净水中几乎不含矿物质,对青少年健康不利,故青少年不宜长期饮用纯净水.‎ ‎ ‎ ‎4.下列对“化学与生活”的认识,错误的是(  )‎ ‎ ‎ A.‎ B.‎ C.‎ D.‎ 考点:‎ 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白色污染与防治;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专题:‎ 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 化学与生活联系密切,我们要会用已有的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具体问题.如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可以补充维生素;甲醛有毒,不能用甲醛作食品添加剂.‎ 解答:‎ 解:A、维生素主要存在于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中.故A正确.‎ B、废弃的塑料袋是导致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减少使用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故B正确.‎ C、碘是甲状腺素的主要成分,缺少会引起甲状腺肿大,食用加碘食盐,可以预防.故C正确.‎ D、甲醛有毒,还可以使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影响蛋白质质量.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化学与生活关系密切,我们要会用已有的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具体问题.‎ ‎ ‎ ‎5.如果将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分类,如图中甲、乙、丙是三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且相连物之间均能发生化学反应,下列说法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 ‎ ‎ A.‎ 当甲为氯化铵时,X可以为氢氧化钾 ‎ ‎ 当甲、乙、丙分别为酸、碱、盐时,X一定不可能为碳酸钠 8‎ B.‎ ‎ ‎ C.‎ 当X为氧气时,甲、乙、丙可以为氢气、红磷、葡萄糖 ‎ ‎ D.‎ 当X为稀盐酸时,甲、乙、丙可以为铜、氢氧化铜、硝酸银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 专题:‎ 框图型推断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 A、若甲为氯化铵,X可以是氢氧化钾,那么乙可以是二氧化碳,丙可以是酸,能满足条件 B、碳酸钠可以和酸、碱、盐发生反应 C、氢气和红磷都是单质不符合题意 D、铜是不活泼的金属不能和盐酸反应 解答:‎ 解:A、氢氧化钾为碱,可以和非金属氧化物、酸、盐反应,所当甲为氯化铵时,X可以为氢氧化钾,故A对;‎ B、碳酸钠能够和盐酸、氢氧化钙、氯化钡分别发生反应,而这三种物质就是酸、碱和盐,故B错;‎ C、氧气和氢气、红磷、葡萄糖都反应,但是氢气和红磷都是单质,故C错;‎ D、铜和盐酸不反应,不符合题意,故D错.‎ 故选A.‎ 点评:‎ 本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主要是考虑它们的化学性质,利用它们的化学性质来判断所给物质的可行性,然后做作出解答.‎ ‎ ‎ ‎6.小亮同学学习化学后,对生活中的一些常识进行了总结,其中不合理的是(  )‎ ‎ ‎ A.‎ 吃松花皮蛋时,为了消除其中所含碱性物质的涩味,可加入少量食醋 ‎ ‎ B.‎ 蜂窝煤比煤球燃烧更完全 ‎ ‎ C.‎ 食用霉变的大米、花生等不会危害人体健康 ‎ ‎ D.‎ 用燃烧的方法可以区别羊毛和涤纶 考点:‎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A、根据酸碱中和的知识进行分析,碳酸钠就要涩味,可以使用显酸性的物质除去涩味;‎ B、根据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使可燃物充分燃烧进行解答;‎ C、根据霉变的大米、花生中含有有毒的黄曲霉素判断;‎ D、羊毛与涤纶分别属于天然纤维与人造纤维燃烧时其气味不同,这是它们的本质区别.‎ 解答:‎ 解:A、食醋具有酸性可以消除其中所含碱性物质的涩味,故A正确;‎ 8‎ B、蜂窝煤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可燃物充分燃烧,提高燃烧效率,故B正确;‎ C、霉变的大米中含有有毒的黄曲霉素,它在一般加热的条件下也难以破坏,不能食用,故C错误;‎ D、羊毛与涤纶分别属于天然纤维与人造纤维燃烧时其气味不同,羊毛会出现焦羽毛味,这也是它们的本质区别,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酸碱中和反应、物质的鉴别、食品安全问题以及学生对改变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方法(增大氧气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等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和生活实际结合紧密,培养学生用化学知识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 ‎ ‎7.(3分)下列对某一主题的知识归纳,正确的一组是(  )‎ A.有关判断 B.化学与生活 冰和二氧化碳﹣都是纯净物,也是氧化物 木材燃烧质量减小﹣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花生油霉变﹣产生有毒的黄曲霉素 自然界的碳循环﹣对生态环境极为重要 C.实验安全 D.能源与资源 点燃可燃性气体﹣先要验纯 稀释浓硫酸﹣将水加入浓硫酸中,并搅拌 沼气、天然气﹣是不可再生的生物能源 石油﹣是有机物、开采出来直接用作燃料 ‎ ‎ A.‎ A B.‎ B C.‎ C D.‎ D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专题:‎ 化学与能源;物质的分类;化学与生活;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木材燃烧质量减小是因为生成的二氧化碳跑掉了,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花生油霉变时,产生有毒的黄曲霉素,不能食用;自然界的碳循环,对生态环境极为重要;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加入水中,并搅拌,一定不能把水加入浓硫酸中;沼气是可再生资源,由其他物质可发酵而成;石油是混合物,开采出来以后,可以进行综合利用.‎ 解答:‎ 解:A、木材燃烧质量减小是因为生成的二氧化碳跑掉了,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错误;‎ B、花生油霉变时,产生有毒的黄曲霉素,不能食用;自然界的碳循环,对生态环境极为重要,都是正确的,故选项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加入水中,并搅拌,一定不能把水加入浓硫酸中,故选项错误;‎ D、沼气是可再生资源,由其他物质可发酵而成;石油是混合物,开采出来以后,可以进行综合利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浓硫酸的性质、质量守恒定律、能源问题等,与生活实际联系比较密切.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8‎ ‎ ‎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满分0分)‎ ‎8.按要求填空(填序号)‎ ‎①草木灰 ②尿素 ③聚乙烯薄膜 ④鱼肉 ⑤小麦 ‎⑥硝酸钾 ⑦马铃薯 ⑧聚四氟乙烯 ⑨大豆 ‎(1)属于钾肥的是 ①⑥ ;(2)富含蛋白质的是 ④⑨ ;‎ ‎(3)富含糖类的是 ⑤⑦ ;(4)种植农作物“搭棚”用的塑料是 ③ .‎ 考点:‎ 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专题:‎ 化学与工农业生产.‎ 分析:‎ ‎(1)含有钾元素的化肥属于钾肥;‎ ‎(2)肉类、豆类食品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3)小麦、马铃薯中含有丰富的糖类物质;‎ ‎(4)聚乙烯薄膜可以用作农作物“搭棚”的塑料.‎ 解答:‎ 解:(1)草木灰中含有碳酸钾,碳酸钾、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填:①⑥.‎ ‎(2)鱼肉、大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故填:④⑨.‎ ‎(3)小麦、马铃薯中含有丰富的糖类物质.故填:⑤⑦.‎ ‎(4)种植农作物“搭棚”用的塑料是聚乙烯薄膜.故填:③.‎ 点评:‎ 关注生命,呵护健康,是人类不断探求的永恒主题,它既是社会热点,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 ‎ ‎9.如图:一罐刚开启的雪碧饮料,请回答:‎ ‎(1)饮料成分中属于有机物的是(填序号) ②④ ;‎ ‎(2)从罐内冒出大量的气泡,该现象说明 随压强的减小,CO2(或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 考点:‎ 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专题:‎ 生活情景型;压轴实验题.‎ 分析:‎ ‎(1)欲正确解答本题,须知什么是有机物,特点是什么.‎ ‎(2)欲正确解答本题,须知气体的溶解度和压强的关系.‎ 解答:‎ 解:(1)有机物是生命产生的物质基础,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二氧化碳具有无机化合物的特点,因此,把它看作无机化合物.水(H2O)不含碳元素,也不是有机物.蔗糖(C12H22O11)、脂肪所含的化学元素主要是C、H、O,属于有机物.‎ 故答案为:②④.‎ ‎(2)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开启罐口,压强减小,CO2‎ 8‎ ‎(或气体)的溶解度减小,就会从罐内冒出大量的气泡.‎ 故答案为:随压强的减小,CO2(或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概念的认识以及对气体溶解度知识的运用能力.‎ ‎ ‎ ‎10.化学可以帮助人类认识改造周围的世界,促进社会发展.‎ ‎(1)糖类、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都是人类的基本营养物质.下表为某品牌燕麦片标签中的一部分.‎ ‎ 每100 g含有 ‎ 营养成分 ‎ 糖类 ‎ 油脂 ‎ 蛋白质 ‎ 维生素C ‎ 钙 ‎ 镁 ‎ 钠 ‎ 锌 ‎ 7.6 g ‎ 7.8 g ‎ 7.4 g ‎ 18 mg ‎ 201 mg ‎ 18.2 mg ‎ 30.8 mg ‎ 8.1 mg ‎①燕麦片的营养成分中能与水反应生成氨基酸的营养物质是 蛋白质 ;每克营养物质氧化时放出能量最多的是 油脂 ;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 锌 .‎ ‎②维生素C易溶于水,向其水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变红色,加热该溶液至沸腾,红色消失.因此,烹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时,应该注意 不要高温加热 ;在碱性条件下,维生素C易被空气氧化,烧煮时最好加一点 食醋 .‎ ‎(2)我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由纤维织成的,常见的纤维有棉花、羊毛、涤纶等.用灼烧法可初步鉴别三种纤维,给三种纤维编号后,分别灼烧产生的气味如下:‎ ‎ 纤维编号 ‎ ①‎ ‎ ②‎ ‎ ③‎ ‎ 灼烧时的气味 ‎ 特殊气味 ‎ 烧纸气味 ‎ 烧焦羽毛气味 则羊毛、棉花的编号分别为 ③② .‎ 考点:‎ 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物质的简单分类;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矿物质与微量元素;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 只有熟悉六大营养素在人体内的性质、代谢过程、作用和三种纤维的鉴别方法,才能正确解答本题.‎ 解答:‎ 解:(1)①六大营养成分中能与水反应生成氨基酸的营养物质是蛋白质;每克营养物质分解释放出的能量最多的是油脂;燕麦片成分中的锌在人体内的含量在0.01%以下,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②由题目提供的信息“维生素C易溶于水,向其水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变红色”说明维生素C显酸性,由“加热该溶液至沸腾,红色消失”说明酸性消失,维生素C被破坏.因此,烹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时,应该注意不要高温加热.由“在碱性条件下,维生素C易被空气氧化”说明维生素C要想保持其酸性,防治它被氧化,可以在烧煮时加一点食醋.‎ ‎(2)棉花、羊毛、涤纶三种纤维在燃烧时能分别产生不同的气味,因此能通过燃烧的方法将它们鉴别开来.棉花燃烧时产生烧纸的气味,羊毛燃烧时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涤纶燃烧时产生特殊的气味.因此选③、②.‎ 故答案为:‎ 8‎ ‎(1)①蛋白质;油脂;锌;②不要高温加热;食醋;(2)③;②‎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六大营养素在人体内的性质、代谢过程、作用和三种纤维的鉴别方法.难度较小.‎ ‎ ‎ ‎11.葡萄糖是生命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提出问题】葡萄糖的燃烧产物是CO2和H2O,由此能否证明葡萄糖是只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有机物?‎ ‎【实验设计】为了确定葡萄糖的元素组成,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其中浓硫酸、无水CaCl2均为常用干燥剂,部分固定装置省略).‎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O22H2O+O2↑ .‎ ‎(2)装置C处氧化铜的作用是 将葡萄糖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少量CO氧化成CO2,保证葡萄糖中的碳都转化为CO2 .‎ ‎【方案评价】‎ 用充有空气的储气球代替装置A,是否更有利于实验的进行? 否 (填“是”或“否”),原因是 空气中的CO2会干扰实验结果的测定 .‎ ‎【数据处理】下表是同学们填写的实验报告,请你帮助完成.‎ 实验事实 数据分析及结论 ‎ 1.8g葡萄糖完全燃烧,得到2.64g CO2和1.08g H2O 数据分析: 葡萄糖燃烧需O2:2.64g+1.08g﹣1.8g=1.92g ‎ ‎ 而2.64gCO2中氧的质量为2.64g×32÷44=1.92g,1.08gH2O中氧的质量为1.08g×16÷18=0.96g,产物中共有氧1.92g+0.96g=2.88g. ‎ ‎ 2.88g>1.92g,所以,葡萄糖含有C、H、O三种元素 ‎ 结论:葡萄糖含有C、H、O三种元素 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压轴实验题;科学探究.‎ 分析:‎ ‎【实验设计】(1)根据过氧化氢的性质和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回答.‎ ‎(2)根据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反应,可被氧化成二氧化碳的性质回答.‎ ‎【方案评价】根据空气中也含有二氧化碳回答.‎ ‎【数据处理】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葡萄糖的质量和生成物的总质量求出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再根据二氧化碳和水中的氧元素的质量求出总氧元素的质量,并把它与氧气的质量对比,看葡萄糖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8‎ 解答:‎ 解:【实验设计】(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能迅速分解生成氧气和水,方程式为2H2O22H2O+O2↑.‎ ‎(2)本实验需测定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原理是根据氢氧化钠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求碳元素的质量,葡萄糖燃烧时可能也产生一氧化碳,为了测定精确,要将葡萄糖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少量CO氧化成CO2,氧化铜通过与一氧化碳反应能保证葡萄糖中的碳都转化为CO2.故填:将葡萄糖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少量CO氧化成CO2,保证葡萄糖中的碳都转化为CO2;‎ ‎【方案评价】空气中也含有二氧化碳,会影响葡萄糖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的测定.故填:否;空气中的CO2会干扰实验结果的测定;‎ ‎【数据处理】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葡萄糖燃烧需O2:2.64g+1.08g﹣1.8g=1.92g,而2.64gCO2中氧的质量为2.64g×32÷44=1.92g,1.08gH2O中氧的质量为1.08g×16÷18=0.96g,即生成物中总的氧元素质量为1.92g+0.96g=2.88g,2.88g>1.92g,所以,葡萄糖含有C、H、O三种元素.‎ 点评:‎ 本题是一道综合实验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 ‎ ‎12.人体缺乏维生素C可能得坏血病.维生素C的化学式是C6H8O6,在新鲜的水果、蔬菜中含量都较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测定了某品牌橙汁的维生素C的含量,过程如下:取20.00g橙汁用含碘1.00%的碘溶液与其反应,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碘溶液25.40g.‎ 试计算:该橙汁中维生素C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0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6H8O6+I2=C6H6O6+2HI)‎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压轴实验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和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碘的质量,列出比例式,就可计算出20.00g橙汁含维生素C的质量;然后根据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 解:设20.00g橙汁含维生素C的质量为x C6H8O6+I2=C6H6O6+2HI ‎176 254‎ x 25.40g×1.00%‎ ‎∴,‎ 解之得:x=0.176g;‎ 维生素C的质量分数=×100%=0.88%.‎ 答:橙汁中维生素C的质量分数为0.88%.‎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能力.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其中一种物质的质量,可以求出所需物质的质量.‎ 8‎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