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生物二轮生态类专题检测(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5高考生物二轮生态类专题检测(含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四、生态类 ‎1.草原生态系统是很多生物生活的家园,有田鼠、兔子、羊、鸟等,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草原生态系统的基石是________。为了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取样时要注意________;若标记的田鼠有一部分被天敌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_。田鼠和兔子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能量传递效率比较低,是因为大部分能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有一部分能量流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某外来生物入侵该区,其数量变化如图所示,则该生物第20年出生率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死亡率。该外来生物增长曲线呈“________”型。‎ ‎(3)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为雌鸟发出信号,体现了________信息的作用。‎ ‎(4)若将上述草原生态系统开发成为农田生态系统,则其群落的演替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图2所示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解,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1中麻雀与蝗虫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全部迁走,则草的多样性会________。鹰和野兔虽为捕食关系,但二者却在草原上长期共存,不断发展,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中表示桑树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________(用字母做答),表示蚕丝中所含的能量来自蚕中的是________(用字母做答),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做答)。‎ ‎3.某科研小组在对某湖泊生态系统进行观测研究时绘制出了该湖泊的部分食物网(图甲)和碳循环示意图(图乙),图乙中A、B、C、D表示该湖泊生态系统的相关成分。请据图回答问题:‎ ‎(1)调查该湖泊中鲢鱼的种群密度常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某个季节,由于光照减弱,导致鲢鱼向上层转移。此现象表明,环境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________结构发生改变。‎ ‎(2)1998年以前,该地区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开始对该湖泊进行大规模的填埋,此举造成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降低。‎ ‎(3)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与图乙相比较,图甲中没有的是________(填字母)。图乙中,碳元素在A、B之间和B、D之间分别以________________形式进行转移。‎ ‎(4)水蚤吃小球藻,而河蚌吃小球藻和水蚤,则河蚌属于第________营养级;水蚤的粪便能被细菌和真菌分解,这种情况下,细菌和真菌的能量来源于第________营养级。‎ ‎4.(2014·江西三校联考)图一为某生态系统中某动物种群自动调控图。该动物的数量常常随环境资源的改变而发生波动(注:环境中的动物容纳量是指环境资源能承载的最大动物数量)。‎ ‎(1)图一自动调控图模型为________调节机制。‎ 图一 图二 ‎(2)若图一表示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则从图可看出,灭鼠时只采用杀灭的办法,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请你依图提出更有效的灭鼠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二表示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①②③④代表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a.属于生物群落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b.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表示相同生理过程的有________(填标号)。‎ c.上述生态系统出现在地震后形成的土石堆上,则其群落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4·四川资阳模拟)水蕴草是沱江河中一种常见的多年生沉水植物,图1中编号Ⅰ、Ⅱ表示在光照条件下其叶肉细胞内的生理过程。某实验小组在密闭玻璃罩内栽培水蕴草,24小时不间断测CO2浓度变化,结果如图2。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图1‎ ‎(1)图3中b点时刻水蕴草根细胞中产生ATP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若在图3中c点时刻迅速提高CO2浓度,叶绿体内C3化合物含量将________。‎ ‎(2)图1所示生理状态与图2中的________两点之间的曲线段的意义相同。‎ ‎(3)若图2中B点和C点的温度相等,呼吸作用强度也相等,那么与C点相比,B点时的光照强度________(选填“较强”“较弱”或“不变”)。‎ A B C D E Pg ‎15.9‎ ‎870.7‎ ‎0.9‎ ‎141.0‎ ‎211.5‎ Pn ‎2.8‎ ‎369.4‎ ‎0.3‎ ‎61.9‎ ‎20.1‎ R ‎13.1‎ ‎501.3‎ ‎0.6‎ ‎79.1‎ ‎191.4‎ ‎(4)上表表示沱江河流域能量流动调查结果,A、B、C、D分别表示不同营养级,E表示分解者。Pg表示同化量,Pn表示储存量,R表示呼吸消耗量(单位:千焦/m2/年)。则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主要是来自图1中________(填编号)过程所同化的能量。在食物链(网)中,碳元素主要以图1中________(填字母)等有机物逐级传递。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 ‎(5)近年沱江河下游水体富营养化较为严重,水体发绿、发臭,主要是因蓝藻、绿藻大量繁殖而引起的。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看,藻类与水蕴草均属于________________。为解决水体发绿问题,有人建议投放一定量的鱼苗、虾、蟹等水生生物。从生物防治角度看,你认为以上做法的生态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图1是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营养结构,请据图回答:‎ 图1‎ ‎(1)要调查该草原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___法。图1中的蛇由于某种原因数量下降,蟾蜍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能力。‎ ‎(2)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6.8×109 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1.3×108 kJ,则人最多能获得能量______________kJ。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1/4调整到3/4,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每增加‎1 kg,人比原来增重________kg(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 ‎(3)由于开矿对该草原土壤造成了铜污染。研究者研究了不同大气CO2浓度及土壤铜污染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2。由图2可以看出,土壤铜污染会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土壤脲酶活性,且随着土壤铜污染程度的加重,这种作用会________;CO2浓度升高会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土壤脲酶活性,且随着土壤铜污染程度的加重,这种作用会________。‎ 图2‎ ‎7.某湿地生态系统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而成的,将该湿地生态系统由近水边到岸边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湿地核心区等区域,具体区域的分布如图1所示。不同区域的植物盖度(表示植被的茂密程度)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该湿地的群落演替过程属于________,根据该生态系统区域分布特点推测演替的阶段大致可分为:光滩阶段→________阶段→________阶段。‎ ‎(2)如果有人类的干预活动,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____会改变。‎ ‎(3)由图2可知,近水缓冲区的植物盖度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湿地核心区,据图可推测两者的物种丰富度关系最可能是近水缓冲区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湿地核心区;________(填植物名称)只分布于湿地核心区,这说明群落具有________结构。‎ ‎(4)图2所示的芦苇在该湿地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填成分),除此之外,生态系统的成分还需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湿地生态系统能够控制洪水、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价值,保护其中的珍稀动物,是在__________________层次上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8.2013年初,国务院下发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要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提出到2015年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0%,推进畜禽养殖清洁生产等目标。下图是某地区为实现该目标构建的农业体系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有效解决了________________两种主要废弃物的再生利用问题,实现了物质循环利用,提高了__________________,减少了环境污染。‎ ‎(2)图中所示生物中属于分解者的是________________;若牛同化的能量是a kJ,其中最多有________kJ流入蚯蚓体内。‎ ‎(3)若农田中一种动物数量增加会导致另一种动物数量减少,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现要调查农田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最好采用__________________法。‎ ‎(4)农田生态系统弃耕一段时间后,会长出多种杂草和小灌木,其抵抗力稳定性会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图甲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的模式图;图乙实线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某种鱼净补充量(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与种群密度的关系,虚线Ⅰ、Ⅱ、Ⅲ、Ⅳ表示不同的捕捞强度下这种鱼收获量与种群密度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1)图甲所示的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弱,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蚕粪中的碳元素以________________形式流向鱼。‎ ‎(2)当种群密度为K/2时,在Ⅳ所示捕捞强度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若要获得该鱼最大的持续产量,应维持的捕捞强度为图中的曲线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没有明显迁入和迁出的情况下,决定鱼种群净补充量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含有的总能量________(填“是”或“不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该农业生态系统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中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为________(用图中数字填空)。‎ ‎(2)CO2等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能力,若外界干扰超出该能力范围,其____________________将遭到破坏。如我国近期频繁出现的雾霾现象。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灰尘等。图中可造成雾霾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用图中数字填空)。雾霾影响图中碳循环途径中的________(用图中数字填空)。‎ ‎(4)为减少雾霾,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生态类 ‎1.解析:(1)草原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产者。为了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取样时要注意随机取样;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天敌捕食,则重捕时捕捉到的标记的田鼠较少,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高。田鼠和兔子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其余大部分能量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另有一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2)该生物第20年时λ大于1,说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该外来生物经过一定时间后,数量趋于稳定,则其增长曲线呈“S”型。(3)鸟发现天敌后扇动翅膀,属于行为信息。(4)将草原生态系统开发成为农田生态系统,群落的演替方式是次生演替。‎ 答案:(1)生产者 随机取样 偏高 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分解者 (2)大于 S (3)行为 (4)次生演替 ‎2.解析:(1)图1中麻雀以蝗虫为食,麻雀和蝗虫同时又以草为食,因此,麻雀和蝗虫之间为捕食和竞争关系。(2)捕食者的存在可以增加生物的多样性,若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全部移走,则草的多样性就会降低。捕食者和被捕食者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现象叫做共同进化。(3)桑树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可表示为桑树的同化量减去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净光合作用量),即C(或A-B)。蚕丝中的能量来自未被利用的能量F。第一营养级桑树的同化量为A,第二营养级蚕的同化量为E+F+G+H,则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E+F+G+H)/A×100%。‎ 答案:(1)捕食和竞争 (2)下降 共同进化 (3)C(或A-B) F (E+F+G+H)/A×100%‎ ‎3.解析:(1)对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采用标志重捕法。群落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湖泊中的鱼类等因生活习性不同而分布在不同的水层中。光照减弱会使藻类减少,下层鱼类因食物减少而上移,改变群落的垂直结构。(2)湖泊面积减少,生物资源也随着减少,湖泊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抵抗力稳定性降低。(3)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而食物链仅由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构成,图乙中的A为无机环境中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为生产者、C为消费者、D为分解者。(4)水蚤粪便中的能量来源于小球藻。‎ 答案:(1)标志重捕法 垂直 (2)抵抗力 (3)A、D CO2、含碳有机物 (4)二、三 一 ‎4.解析:(1)图一中通过环境阻力变化使种群维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属于负反馈调节。(2)由图二可以看出降低动物容纳量才是将鼠群数量控制在一定水平的方法,可以通过增大环境阻力降低容纳量。(3)生物群落是该自然区域的所有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图中E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DC、B分别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以都属于生物群落。图中①为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②③④均为呼吸作用。地震后形成的土石堆仍保留了原有土壤环境,属于次生演替。‎ 答案:(1)负反馈 (2)使老鼠生存的环境阻力增加(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A、B、C、D 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②③④ 次生演替 ‎5.解析:(1)图3中b点是光补偿点,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但此时根细胞(无叶绿体)产生ATP的结构有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c点是光饱和点,此时,增加CO2浓度,叶绿体中C3化合物将增加。(2)图1中Ⅰ表示光合作用,Ⅱ表示有氧呼吸,图1有氧气释放,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与图2中的B~C两点之间的曲线段的意义相同。(3)图2中B点和C点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若温度相等,呼吸作用强度也相等,但B点CO2浓度高,则与C点相比,B点时的光照强度较弱。(4)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主要是来自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碳元素主要以图1中c(葡萄糖)等有机物逐级传递,该生态系统食物链是B→D→A→C,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5.9÷141.0=11.3%。(5)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看,藻类与水蕴草均属于第一营养级。为解决水体发绿问题,投放一定量的鱼苗、虾、蟹等水生生物,从生物防治角度看,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1)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增多 (2)B~C (3)较弱 (4)Ⅰ c 11.3% (5)第一营养级 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 ‎6.解析:(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若蛇数量减少,则蟾蜍无天敌,其数量先增后减,最后趋于稳定,说明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2)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6.8×109 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1.3×108 kJ,则人最多能获得的能量为(6.8×109×20%-1.3×108)×20%=2.46×108 kJ。当蛇的1/4食物来自鼠时,则蛇质量每增加‎1 kg需要消耗草1/4÷20%÷20%+3/4÷20%÷20%÷20%=‎100 kg。当蛇的3/4食物来自鼠时,则蛇质量每增加‎1 kg需要消耗草1/4÷20%÷20%÷20%+3/4÷20%÷20%=‎50 kg。故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1/4调整到3/4可节省草100-50=‎50 kg,这部分能量传递到人,则人比原来增重50×20%×20%=‎2 kg。(3)分析图2可知,正常CO2组和高浓度CO2组,在铜污染时土壤脲酶活性均低于未被铜污染时,且铜污染程度越重,土壤脲酶活性越低。比较无铜污染的土壤可知,高浓度CO2组的土壤脲酶活性高于正常浓度CO2组,说明CO2‎ 浓度升高能促进土壤脲酶活性,当铜污染严重时,这种促进作用减弱。‎ 答案:(1)样方 自我调节 (2)2.46×108 2 (3)抑制 增强 促进 减弱 ‎7.解析:(1)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该湿地的群落演替是由泥沙开始的,说明这一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演替阶段大致可分为光滩阶段→近水缓冲阶段→湿地核心阶段。(2)人类的活动往往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3)由图2可知,近水缓冲区的植物盖度小于湿地核心区,且近水缓冲区的植物有3种,湿地核心区的植物有4种,由此可推测近水缓冲区的物种丰富度小于湿地核心区;芦苇只分布在湿地核心区,说明植物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不同,即群落具有水平结构。(4)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其中芦苇属于生产者。(5)控制洪水、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而保护珍稀动物是从基因和物种两个层次上进行保护。‎ 答案:(1)初生演替 近水缓冲 湿地核心 ‎(2)速度和方向 ‎(3)小于 小于 芦苇 水平 ‎(4)生产者 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5)间接 基因和物种 ‎8.(1)(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 能量利用率 ‎(2)蘑菇和蚯蚓 0‎ ‎(3)竞争或捕食 取样器取样 ‎(4)提高 生物种类增多,营养结构更加复杂 ‎9.(1)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较简单 有机物 ‎(2)增加 Ⅲ 在维持种群数量一定的情况下,净补充量越大,最大持续产量就越大 ‎(3)出生率和死亡率 ‎(4)不是 还包括所有生物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及生物的遗体、残骸中未被利用的能量) 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使能量朝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流动;或通过延长食物链,科学地利用了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 ‎10.解析:(1)题图中的碳元素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②)进入生物群落。(2)CO2等气体的大量排放会引起“温室效应”。(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若外界干扰程度较大,将破坏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造成雾霾的主要途径是工厂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即途径④。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会影响植物、动物的呼吸作用(①)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③),灰尘影响植物对阳光的利用率,从而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②)。(4)减少雾霾一方面要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可吸入灰尘的排放,即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另一方面要增加植被种类和数量,加大对有害气体的吸收。‎ 答案:(1)② (2)全球气候变化(或“温室效应”) (3)自我调节 抵抗力稳定性(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④ ①②③ (4)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增加植被种类与数量(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