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名师对话】2015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3-2 遗传、变异和进化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4·河北石家庄质检二)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成功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下列有关分离定律发现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提出的问题:为什么F2出现了3:1的性状分离比
B.假说的核心:F1产生了数量相等的带有不同遗传因子的两种配子
C.根据假说设计了测交实验并推理出相应结果
D.做了多组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F2的性状分离比均接近3:1,以验证其假说
解析:理解孟德尔分离定律的研究过程是解题的关键。在分离定律的研究过程中,孟德尔根据F1多次自交,F2出现3:1的分离比而提出问题;假说的核心是F1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产生数量相等的含不同遗传因子的两种配子;设计了测交实验对假说进行验证;做了多组相对性状的测交实验,得到1:1的性状分离比以验证假说。
答案:D
2.(2014·江苏镇江摸底)下列有关二倍体生物纯合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纯合子体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相应位置上不含等位基因
B.纯合子连续自交,其后代中不发生性状分离
C.纯合子杂交或自交,其后代一定都是纯合子
D.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来
解析:理解纯合子、杂合子等基本知识是解题的关键。纯合子体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相应位置上含相同基因;纯合子连续自交,其后代都是纯合子,不发生性状分离;一对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后代为杂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为纯合子。
答案:C
3.(2014·广东肇庆二模)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女儿,问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正常男孩的概率是多少,控制白化病的基因遵循什么遗传规律?( )
A.1/4,分离规律 B.3/8,分离规律
C.1/4,自由组合规律 D.3/8,自由组合规律
解析:理解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验过程是解题的关键。白化病为单基因遗传病,其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由题知,该夫妇均为隐性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后代正常概率为3/4,其中男:女=1:1,故生一正常男孩的概率为3/8。
答案:B
4.
(2014·福建泉州一模)上图为某男性的一个精原细胞示意图(白化病基因a、色盲基因b),该男性与正常女性结婚生了一个白化兼色盲病的儿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8 -
A.此男性的某些体细胞中可能含有4个染色体组
B.该夫妇所生儿子的色盲基因一定来自于母亲
C.该夫妇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是3/16
D.若再生一个女儿,患病的概率是1/16
解析:利用图示和亲代的基因型分析是解题的关键。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含有4个染色体组;由题图知该男性的基因型为AaXbY,其与正常女性婚后生一白化兼色盲的儿子,可推知正常女性的基因型为AaXBXb,色盲儿子的色盲基因一定来自其母亲,后代患白化病的概率为1/4,肤色正常是3/4;后代色盲的概率为1/2,男孩、女孩各占一半;生正常男孩概率是3/4×1/4=3/16;再生女儿患病的概率是1-3/4×1/2=5/8。
答案:D
5.(2014·北京四中高考模拟)某生物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雌雄配子种类和比例均为Ab:aB:AB:ab=4:4:1:1,若该生物进行自交,其后代出现纯合子的概率是( )
A.34/100 B.1/16
C.1/64 D.1/100
解析:利用配子比例计算后代纯合子是解题的切入点。纯合子为AAbb、AABB、aaBB、AAbb,则AAbb的概率为4/10×4/10=16/100;AABB的概率为1/10×1/10=1/100;aaBB的概率为4/10×4/10=16/100;aabb的概率为1/10×1/10=1/100;因此其后代纯合体的概率为上述各种纯合体概率之和34/100。
答案:A
6.(2014·云南昆明质检)番茄的花色和叶的宽窄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基因中某一对基因纯合时会使受精卵致死。现用红色窄叶植株自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红色窄叶:红色宽叶白色窄叶:白色宽叶=6:2:3:1。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B.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红色和宽叶
C.控制花色的基因具有隐性纯合致死效应
D.自交后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6
解析:理解“某一对基因纯合时会使受精卵致死”是解题的切入点。根据红色窄叶植株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6:2:3:1可知,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子代中红色:白色=2:1,窄叶:宽叶=3:1,可知红色、窄叶为显性性状,且可判断出控制花色的显性基因纯合致死;子代中只有白色窄叶和白色宽叶中有纯合子,所占比例为2/12,即1/6。
答案:D
7.(2014·河南郑州质检二)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两株植株杂交,产生的子代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如果子代植株自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说明该植株A和a、B和b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
B.如果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让子代植株接受aabb植株的花粉,形成的后代基因型有4种,且比例为1:1:1:1
C.如果子代植株自交,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产生的后代有三种表现型,则后代中表现型不同于该子代植株的个体所占比例可能为7/16
D.如果该植株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XY型,且A和a位于性染色体上,则不能确定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一定是雌性个体
- 8 -
解析:理解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是解题的关键。若A和a、B和b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即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只能产生两种配子(不考虑交叉互换),则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故A项错误;若A和a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则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可能是雄性也可能是雌性,D项正确。
答案:A
8.(2014·河北石家庄模拟)果蝇的X、Y染色体(如图)有同源区段(Ⅰ片段)和非同源区段(Ⅱ1、Ⅱ2片段)。有关杂交实验结果如表。下列对结果分析错误的是( )
杂交组合一
P:刚毛(♀)×截毛(♂)―→F1全刚毛
杂交组合二
P:截毛(♀)×刚毛(♂)―→F1刚毛(♀):刚毛(♂)=1:1
杂交组合三
P:截毛(♀)×刚毛(♂)―→F1截毛(♀):刚毛(♂)=1:1
A.通过杂交组合一,直接判断刚毛为显性性状
B.通过杂交组合二,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Ⅱ1片段
C.Ⅰ片段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出现性别差异
D.减数分裂中,X、Y染色体能通过交叉互换发生基因重组的是Ⅰ片段
解析:先判断出显隐性是解题的关键。根据杂交组合一,亲本有刚毛和截毛,子代全为刚毛,可判断刚毛为显性性状;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Ⅱ1片段,则杂交组合二和杂交组合三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应相同,与表格中不符,说明该基因不位于Ⅱ1片段,而应位于Ⅰ片段,由此也可说明Ⅰ片段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存在性别差异;Ⅰ片段为X、Y的同源区段,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发生交叉互换。
答案:B
9.(2014·海南琼海一模)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孩子既是红绿色盲又是XYY的患者,从根本上说,前者致病基因的来源与后者的病因发生的时期分别是( )
A.与母亲有关、减数第二次分裂
B.与父亲有关、减数第一次分裂
C.与父母亲都有关、受精作用
D.与母亲有关、减数第一次分裂
解析:理解异常配子的来源与减数分裂的关系是解题的切入点。红绿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父母正常,儿子患病则母亲必然是携带者,儿子的红绿色盲基因来自于母亲;XYY产生的原因是父亲减Ⅰ后期,X、Y分离,减Ⅱ后期Y染色体着丝点分离后形成的子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A正确。
答案:A
10.(2014·山东济南统考)对于人类的单基因遗传病①、②、③、④,在被调查的若干家庭中发病情况如表。据此推断,一定属于伴性遗传的是(注:每类家庭人数200~300人,表中“+”为发现病症表现者,“一”为正常表现者)( )
类别
①
②
③
④
- 8 -
父亲
+
-
+
+
母亲
-
+
-
-
儿子
+、-
+
-
+
女儿
+、-
-
+
-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先判断遗传方式是解题的关键。类别①父亲正常,母亲患病,后代子女中都既有正常的也有患者,不能确定是伴性遗传;类别②父亲正常,母亲患病,后代儿子患病,女儿正常,可以确定是伴性遗传;类别③父亲患病,母亲正常,后代女儿患病,儿子正常,可以确定是伴性遗传;类别④父亲患病,母亲正常,后代中儿子患病,女儿正常,可确定是伴性遗传。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1.(2014·山东理综)果蝇的灰体(E)对黑檀体(e)为显性;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用甲、乙、丙三只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杂交组合、F1表现型及比例如下:
(1)根据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杂交结果,推断乙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_或________。若实验一的杂交结果能验证两对基因E、e和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丙果蝇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_。
(2)实验二的F1中与亲本果蝇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3)在没有迁入迁出、突变和选择等条件下,一个由纯合果蝇组成的大种群个体间自由交配得到F1,F1中灰体果蝇8400只,黑檀体果蝇1600只。F1中e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Ee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_。亲代群体中灰体果蝇的百分比为________。
- 8 -
(4)灰体纯合果蝇与黑檀体果蝇杂交,在后代群体中出现了一只黑檀体果蝇。出现该黑檀体果蝇的原因可能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现有基因型为EE、Ee和ee的果蝇可供选择,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及结果预测,以探究其原因。(注: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时胚胎致死;各型配子活力相同)
实验步骤:①用该黑檀体果蝇与基因型为________的果蝇杂交,获得F1;
②F1自由交配,观察、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Ⅰ.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则为基因突变;
Ⅱ.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
解析:本题考查遗传的两个基本定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根据实验一,推知与体色相关的亲本基因型为Ee×ee,与刚毛长短相关的亲本基因型为Bb×bb,则亲本可能的基因型为EeBb×eebb或Eebb×eeBb,但这两种组合均不能确定甲、乙具体基因型,因通过实验一推出乙的基因型有四种可能。同理根据实验二可推知亲本基因型为EeBb×eeBb,该实验同样不能确定乙果蝇的基因型。两实验综合可推出乙基因型可能为EeBb或eeBb。
若实验一能验证两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则实验一是测交实验,由此可知实验一亲本基因型只能是EeBb×eebb,综合实验二可推知乙果蝇基因型为EeBb,则甲果蝇基因型为eebb,丙果蝇基因型为eeBb。
(2)由乙(EeBb)×丙(eeBb),子代中与乙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1/2,与丙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1/2,则与两亲本基因型不同的个体占1-1/2×1/2-1/2×1/2=1/2。
(3)由题意知:ee个体占×100%=16%,则e的基因频率为40%,E的基因频率为1-40%=60%,则Ee的基因型频率为:2×40%×60%=48%。
因亲代全部为纯合个体,即只有EE和ee两种类型,则EE个体的百分比为60%。
(4)由题意知后代群体中出现的黑檀体果蝇基因型可写作或。与之杂交的亲本有三种基因型可供选择,选择基因型为ee的个体与该黑檀体果蝇杂交,子代都是黑檀体果蝇,不会出现性状分离,无法判断变异类型。若选择基因型为EE或Ee的个体与该黑檀体果蝇杂交时,会因该黑檀体果蝇变异类型不同,F2出现不同的表现型及比例。
方法(一):选择基因型为EE的个体与该黑檀体果蝇杂交。
若为基因突变,则遗传图解如下:
若为染色体片段缺失,遗传图解如下:
- 8 -
统计得,灰体:黑檀体=4:1
方法(二):选择基因型为Ee的个体与该黑檀体果蝇杂交,若为基因突变,则遗传图解如下:
统计得:灰体:黑檀体=7:9
若为染色体片段缺失,则遗传图解如下:
- 8 -
统计得:灰体:黑檀体=7:8
答案:(1)EeBb eeBb(注:两空可颠倒) eeBb
(2)1/2 (3)40% 48% 60%
(4)答案一:①EE
②Ⅰ.灰体:黑檀体=3:1
Ⅱ.灰体:黑檀体=4:1
答案二:①Ee
②Ⅰ.灰体:黑檀体=7:9
Ⅱ.灰体:黑檀体=7:8
12.(2014·江苏卷)有一果蝇品系,其一种突变体的X染色体上存在ClB区段(用XClB表示)。B基因表现显性棒眼性状;l基因的纯合子在胚胎期死亡(XClBXClB与XClBY不能存活);ClB存在时,X染色体间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发生交换;正常果蝇X染色体无ClB区段(用X+表示)。果蝇的长翅(Vg)对残翅(vg)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回答下列问题:
- 8 -
(1)图1是果蝇杂交实验示意图。图中F1长翅与残翅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棒眼与正常眼的比例为________。如果用F1正常眼长翅的雌果蝇与F1正常眼残翅的雄果蝇杂交,预期产生正常眼残翅果蝇的概率是________;用F1棒眼长翅的雌果蝇与F1正常眼长翅的雄果蝇杂交,预期产生棒眼残翅果蝇的概率是________。
(2)图2是研究X射线对正常眼果蝇X染色体诱变示意图。为了鉴定X染色体上正常眼基因是否发生隐性突变,需用正常眼雄果蝇与F1中________果蝇杂交,X染色体的诱变类型能在其杂交后代________果蝇中直接显现出来,且能计算出隐性突变频率,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用正常眼雄果蝇与F1中________果蝇杂交,不能准确计算出隐性突变频率,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图1中双亲的基因型为VgvgX+XClB×VgvgX+Y,所以F1中长翅与残翅个体比例是31。单就眼的性状来说,F1的基因型为X+X+(正常眼)、X+XClB(棒眼)、X+Y(正常眼)和XClBY(死亡),所以F1中,棒眼与正常眼的比例为1:2。F1中正常眼长翅的雌果蝇基因型有VgVgX+X+和VgvgX+X+,比例是1:2,与F1中正常眼残翅雄果蝇(其基因型为vgvgX+Y)杂交,后代产生正常眼残翅果蝇的概率为2/3×1/2×1=1/3。F1中棒眼长翅雌果蝇的基因型有VgVgX+XClB和VgvgX+XClB两种,比例为1:2,F1中正常眼长翅雄果蝇的基因型有VgVgX+Y和VgvgX+Y两种,比例为1:2,所以F1中正常眼长翅雄果蝇与F1中棒眼长翅雌果蝇杂交,后代产生棒眼的概率为1/3,残翅的概率为2/3×2/3×1/4=1/9,后代为棒眼残翅的概率为1/3×1/9=1/27。
(2)双亲杂交后,F1基因型为X+X?、XClBX?和X+Y。为鉴定X染色体上正常眼是否发生隐性突变,可用正常眼雄果蝇与F1中的棒眼雌果蝇杂交,即X+Y×XClBX?,因为在ClB存在时X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发生交换,所以后代会有X+X?、X+XClB和X?Y三种基因型,若出现雄果蝇眼形的隐性性状,且比例在子代中占1/3,就是发生了隐性突变。也可用正常眼雄果蝇与F1中的正常眼雌性杂交,即X+Y×X+X?,理论上在不发生交换的情况下,后代的基因型为X+X+、X+X?、X+Y、X?Y,表现型在雄性个体中正常眼和隐性突变类型为1:1,但由于没有ClB区段,X染色体可发生交叉互换,所以不能准确计算出隐性突变的频率。
答案:(1)3:1 1:2 1/3 1/27
(2)棒眼雌性 雄性 杂交后代中雄果蝇X染色体来源于亲代雄果蝇,且X染色体间未发生交换,Y染色体无对应的等位基因 正常眼雌性 X染色体间可能发生了交换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