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名师对话】2015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二 细胞的代谢课时作业
1.下表所示是某地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相关量统计情况,试回答问题:
(1)从数据分析,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丰富度变化趋势是________。
(2)统计表明,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光能利用率变化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是________。
(3)请在图1所示坐标中绘制生产者呼吸量与叶面积指数之间的关系坐标曲线图。
(4)图2是1953~1996年间该生态系统生物量(有机物量)统计图,据图你可以得出的生物量演变规律是________。
(5)在对该地区某时间群落结构进行调查时,可以采用________法对物种丰富度进行调查,同时注意调查不同物种________情况,以获得群落的垂直结构。
解析:本题属于图表分析型试题,涉及“表→文”“表→图”“图→文”等多种信息间的转换,只有准确地从表格、柱形图及相关文字叙述中提取解题信息,并能够结合具体的相关知识进行转换(如把表格数据转化成曲线图)才能准确解题。(1)分析表格数据可推出:演替的结果是群落物种的丰富度增加。(2)从表格数据可看出在演替过程中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加,生态系统光能利用率也增加。(3)看清题目所给横、纵坐标的含义是绘图的关键,根据表格数据先描点,再连线,最后绘成图。(4)分析柱形图可知:生物量演变的规律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逐渐增加,最终趋于稳定。(5)对该地区某时间群落结构进行调查时,可以采用样方法对物种丰富度进行调查。对不同物种空间分布情况的调查可了解群落的垂直结构。
- 6 -
答案:(1)逐渐增加
(2)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大,光能利用率升高(或呈正相关)
(3)据呼吸量=总初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描点、连线如图所示
(4)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逐渐增加,最终趋于稳定
(5)样方 在空间上的分布(分层)
2.(2013·河北衡水中学二调)暑假期间,某校生物组老师从衡水湖的某一深度取得一桶水样,分装于六对黑白瓶中,剩余的水样测得初始溶解氧的含量为10 mg/L。所用白瓶为透明玻璃瓶,黑瓶为黑布罩住的玻璃瓶。将它们分别置于六种不同的光照强度下(由a→e逐渐加强)。24小时后,实测获得六对黑白瓶中的溶解氧的含量,记录数据如下:
光照强度(klx)
0
a
b
c
d
e
白瓶溶氧量(mg/L)
4
10
16
24
30
30
黑瓶溶氧量(mg/L)
4
4
4
4
4
4
(1)黑瓶中溶解氧的含量降低为4 mg/L的原因是________。该瓶中所有生物呼吸消耗的O2量为________mg/(L·24 h)。
(2)当该水层光照强度为c时,白瓶中植物产生的O2量为________mg/(L·24 h)。光照强度至少为________klx时,该水层产氧量能维持生物耗氧量所需。
(3)若将a光照强度下的白瓶置于d光照强度下,其他条件不变,瓶中植物细胞中的C3和C5的含量变化为:C3________,C5________。
(4)该方法也可以用来测定池塘各深度群落日代谢的平均氧浓度变化,若某实验结果如表所示。据表分析,该池塘生物一昼夜生产O2________mg/L,消耗O2________mg/L。
- 6 -
解析:(1)在不透光的黑瓶中,所有的生物都只进行呼吸作用(植物因无光而不进行光合作用),溶解氧的含量因呼吸消耗而降低。由于溶氧量的初始值为10 mg/L,24小时后溶氧量为4 mg/L,因此,黑瓶中所有生物呼吸消耗的O2量为6 mg/(L·24 h)。(2)对于光照强度为c的黑瓶中的生物来说,24小时后,所有生物进行呼吸作用耗氧致使水中的溶氧量的含量降为4 mg/L。在此光照强度下白瓶中的溶氧量为24 mg/L,与黑瓶中的溶氧量比较,多出的部分24-4=20 mg/L即植物产生的O2量。若某一水层产氧量能维持生物耗氧量所需,则24小时后溶氧量应该等于或大于初始值10 mg/L,通过题表可以看出光照强度至少为a klx。(3)将a光照强度下的白瓶置于d光照强度下,光照强度增加,产生的[H]和ATP增多,促使C3还原,因此短时间内C3的消耗量和C5的生成量都增加。由于题目信息中强调“其他条件不变”,则CO2的固定速率不变(即消耗C5生成C3的速率不变),最终导致C3的剩余量减少,C5的积累量增加。(4)通过对比题表可以发现,4 m以下深度水中黑白瓶内的O2量相同,说明在这段深度水中不存在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结合第(1)小题的分析可知一昼夜:白瓶中,1 m水深处产O2 4 mg/L,消耗1 mg/L,剩余3 mg/L;2 m水深处产O2 3 mg/L,消耗1 mg/L,剩余2 mg/L;3 m水深处产O2 1 mg/L,消耗1 mg/L,剩余0 mg/L。故综合来看1~3 m水深处产O2 4+3+1=8 mg/L,整个池塘中消耗O2量为黑瓶中1 m~水底对应数值的和。
答案:(1)黑瓶中生物呼吸耗氧,且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O2 6
(2)20 a (3)减少 增多 (4)8 7
3.如图所示为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三大系统相互调节的部分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神经末梢可通过________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
- 6 -
(2)T细胞活性下降,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维持机体稳态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动物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途径主要有两种。途径一:通过信息分子,如________(最少两项)等,在体液中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信息交流;途径二:吞噬细胞与T细胞之间是通过________实现信息交流的。
(4)手术中,为了不产生痛觉,常施用药物麻醉,以阻断信息的传递。请问小手术的局部麻醉,药物作用于反射弧的部位(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科研人员利用免疫调节原理将毒性弱的霍乱弧菌苗注入正常小鼠体内,作为________起作用,使其体内产生了相应的免疫活性物质,该过程会出现题图中________(填A或B)所示的现象。
(6)向(5)中小鼠第二次注射毒性极强的霍乱弧菌制剂后小鼠没有发病,则在此免疫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特异性细胞是________,其主要生理反应是________。
解析:(1)由图示可以看出,由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与免疫细胞膜上的递质受体结合,引起免疫细胞的免疫应答(产生、释放免疫活性物质),可见神经递质是“连接”神经末梢和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桥梁。(2)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浆细胞由B细胞分化而来。题目要求回答T细胞活性下降引起浆细胞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的原因,就等于让我们思考“T细胞在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的过程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回顾体液免疫过程可知,T细胞活性下降,由其分泌的淋巴因子量会减少,进而使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受限。(3)高中教材中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划分为三类:通过信号分子、通过细胞膜的直接接触、通过胞间连丝。而胞间连丝是植物细胞特有的信息交流方式,故不难判断题目中涉及的“动物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两种途径是什么。(4)痛觉形成于大脑皮层,形成机理是与痛觉相关的感受器受到伤害性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最终传至大脑皮层,从而形成痛觉。可见,与痛觉有关的部位有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结合题目信息可知,因为是“小手术”,因此不会麻醉大脑皮层。为了做到“不产生痛觉”,答题时不应涉及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因为二者与产生痛觉无关),故答案应为感受器或传入神经。(5)对于小鼠来说,毒性弱的霍乱弧菌苗为含大分子的异物,属于抗原。图中A表示的是效应T细胞攻击靶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的过程,无相应免疫活性物质的产生。B表示的是浆细胞分泌抗体的过程,抗体为免疫活性物质。(6)初次注射霍乱弧菌后,小鼠体内已经形成了记忆细胞。当第二次注射时,在霍乱弧菌的刺激下,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浆细胞分泌大量抗体将霍乱弧菌清除掉,所以小鼠不会发病。
答案:(1)(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免疫细胞)
(2)淋巴因子分泌量减少,影响了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3)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CO2、H+(至少两项) 细胞间的接触
(4)感受器或传入神经 (5)抗原 B
(6)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 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或体内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4.
- 6 -
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因为果蝇饲养方便,每个世代的时间很短,在25℃的条件下饲养十天左右就可以成为亲本,雌蝇具有产子代多,突变多,且形态容易辨别等特点,适于作遗传实验的材料。
(1)纯种的灰果蝇和黄果蝇杂交得到如上表所示结果,则控制果蝇体色的这对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________色基因是显性基因,判断理由:
①由正交结果可知________。
②由正反交结果________。
(2)将纯种的刚毛与截毛黑腹果蝇杂交得如下表所示结果,则控制黑腹果蝇刚毛与截毛性状的这对基因位于________上(写出具体区段),雄果蝇有________种基因型。
注:子一代的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到子二代
(3)若果蝇某对相对性状(完全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现有纯种的显性和隐性品种作实验材料,请完善下面的设计方案,以判断这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①让________作亲本杂交,得F1。
②
- 6 -
观察、统计F1表现的性状,若________。则可判断这对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否则继续下面的步骤。
③让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F2。
④观察、统计F2表现的性状,若________,则可判断这对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否则位于常染色体上。
(4)果蝇的X染色体上某个位置的基因能控制其眼色,该位置上有多种不同形式的等位基因,分别控制着红、白、伊红等多种眼色的表现类型,这种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有多种形式等位基因的现象是基因________的结果。
解析:(1)由正交结果“子代全为灰色”可以推断灰色对黄色为显性;由反交结果“雌雄个体各具有一种性状”可以推断体色遗传属于伴性遗传。纵观亲子代个体,灰色和黄色性状在雌雄中均有,说明控制该对性状的基因不位于Y染色体上。(2)由于正反交产生的子一代均为刚毛,说明控制黑腹果蝇刚毛与截毛性状的这对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若位于Ⅱ-1或Ⅱ-2区段上,正反交结果不会相同。假设控制黑腹果蝇刚毛与截毛性状的基因为B、b,则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BYB、XBYb、XbYB、XbYb4种。(3)本题的解答可参照前两问的实验结果及步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的判断类试题,可用“同型性染色体的隐性性状个体与异型性染色体的显性性状个体”杂交,这样产生的子代性状的遗传刚好符合交叉遗传,这是一个最佳判断组合。对于XY型性别决定的个体来说,用隐性雌性个体与显性雄性个体杂交,子一代的雌性全为显性性状、雄性全为隐性性状,说明该基因位于Ⅱ-1区段上;若子一代全为显性性状说明该基因位于Ⅰ区段或常染色体上,需要进一步实验进行判断。让子一代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若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子二代显性:隐性≈3:1;显性性状个体中,雌:雄≈1:1;隐性性状个体中,雌:雄≈1:1。若该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则雄性个体全为显性,雌性个体中显隐性都有。(4)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所以在染色体相同位置上可产生多种形式的等位基因。
答案:(1)X 灰 ①灰色对黄色为显性 ②不同,且反交子代雌性全为显性、雄性全为隐性,可知为伴X染色体遗传 (2)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4
(3)①隐性雌性个体与显性雄性个体 ②雌性全为显性、雄性全为隐性 ④雄性个体全为显性,雌性个体中显隐性都有 (4)突变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