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愚公移山
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
1.词汇理解
(1)惩山北之塞( )
(2)杂然相许( )
(3)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
(4)汝心之固( )
(5)固不可彻( )
(6)惧其不已也( )
(7)帝感其诚( )
(8)无陇断焉( )
(9)始一反焉( )
(10)河曲智叟亡以应( )
(11)汝之不惠( )
(12)一厝朔东( )
(13)面山而居( )
(1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15)吾与汝毕力平险( )
(16)跳往助之( )
2.一词多义
(1)方
(2)曾
(3)固
(4)亡
(5)且
(6)之
(7)其
(8)以
(9)焉
3.古今异义
(1)投诸渤海之尾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众,许多。
(2)河阳之北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太阳,日光。
(3)达于汉阴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空中云层密布,不见阳光或偶见阳光的天气。
(4)虽我之死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虽然。
(5)惧其不已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已经。
(6)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今义: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鸟类的羽毛。
4.句子翻译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甚矣,汝之不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理解型默写
(1)文中侧面描写移山艰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内容理解
(1)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的句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看,你认为愚公“愚”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赞同愚公的做法?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
B.愚公在对智叟进行反驳时,信心百倍,理由充足,以“人无穷”而“山有尽”的道理,说得智叟哑口无言,无力回击。
C.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D.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言默戒
杨 时
邻之人有鸡夜鸣,恶其不祥,烹之。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已而谓予曰:“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曰:“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①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曰:“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故书之以为言默戒。
【注释】①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时,掌管。
4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或旦而不鸣 或:____________________
(2)皆足取祸也 取: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认为鸡“鸣”与“不鸣”都是“自为不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邻人烹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有一位愚公,年纪将近90岁,面对着大山居住。他苦于山的北面交通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远路,就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带领儿孙中三个(能)挑担的人,凿石掘土,用箕畚(把土石)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说:“你太不聪明了!凭你余留的岁月和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损毁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加(高度),担心什么挖不平?”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手拿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把这件事禀告了天帝。天帝被愚公的诚意所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这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面,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面。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4
23 愚公移山
【优化提能】
课内精读
1.(1)苦于 (2)赞同 (3)草 (4)顽固 (5)通 (6)停止 (7)诚心 (8)隔绝 (9)通“返” (10)通“无”,没有
(11)通“慧”,聪明 (12)通“措”,放置 (13)名词作动词,面向 (14)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15)形容词用作名词,险阻的山 (16)动词作状语,跳着
2.(1)名词,指面积 副词,正,正在 (2)副词,竟然 通“增”,增加 (3)形容词,顽固 副词,本来 (4)通“无”,没有 动词,逃避,逃走 (5)副词,将近 连词,况且 (6)结构助词,的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代词,他
(7)代词,他的 代词,他 副词,加强反问语气 (8)介词,凭,靠 连词,用来 (9)语气助词,无实义 疑问代词,哪里
3.(1)之于 (2)山之南,水之北 (3)山之北,水之南
(4)即使 (5)停止 (6)草
4.(1)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2)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三个(能)挑担的人,敲凿石头,挖掘泥土,用箕畚(把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
(3)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4)你太不聪明了!
(5)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加(高度),还愁挖不平吗?
5.(1)寒暑易节 始一反焉 (2)以残年余力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其如土石何
6.(1)嘲讽、怀疑 突出愚公移山意志之坚
(2)不愚。因为从这个句子中可以看出愚公具有不怕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还具有长远、发展的眼光:尽管凭他个人的能力不能实现目标,但他坚信只要后代子孙坚持奋斗,总有一天会移走大山。
(3)①寓意: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大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②示例一:赞成。因为遇到困难一味退缩是不会成功的,只有坚持奋斗才能成功。 示例二:不赞成。因为当遇到靠自己的能力不能解决的困难时,要学会放弃,另找其他的办法,这样才不会钻进死胡同,陷入困境。
(4)A 解析:愚公的妻子只是“献疑”,并不是“强烈反对”。
延伸阅读
1.(1)有的。 (2)招致。
2.鸡打鸣能对人不吉祥吗?只不过它们自作不吉祥罢了。
3.当鸣不鸣,不当鸣而鸣都是不合时宜的。
4.该说的时候不说和不该说的时候而说,都会招致灾祸,说话做事要讲究时宜。
[参考译文]
邻人有一只鸡在夜里打鸣,厌恶它不吉祥,便把它烹吃了。过了几天,另一只鸡天亮了却不打鸣,便又把它烹吃了。过后(他)对我说:“我家的鸡有的夜里打鸣,有的早晨却不打鸣,对这种不吉祥怎么办?”我告诉他说:“鸡打鸣能对人不吉祥吗?只不过它们自作不吉祥罢了。有的夜里打鸣,鸣得不是时候;早晨不打鸣,不打鸣得也不是时候,那是它们自作不吉祥而招致受烹的,和人又有什么相关呢?如果它们按时打鸣,那么人将靠它们报晓,谁还会烹吃它们呢?”我又想到:人的发言与沉默和这件事有什么不同呢?不应发言而发言,同应当发言而不发言,都足以招致灾祸啊。所以写下来作为发言和沉默的告诫。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