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背(bèi)带 翘(qiáo)楚 节(jiē)骨眼 流水淙淙(cōng) B. 溜(liū)达 奇(qí)偶 迫(pǎi)击炮 不着(zhuó)边际 C. 供(gòng)养 关卡(qiǎ) 契诃(hē)夫 呕心沥血(xuè) D. 丧(sàng)亡 混(hùn)浊 炮(bāo)羊肉 崭露(lù)头角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人们聚在影院同悲同喜,那不在影院能做到吗?也行,但质量一定大打折扣。你没了影像的契约,没了和同类的共震,没了公共的仪式,你就剩下孤独了。 B. 看大盘读大势,读大势涨姿势,有姿势才有趋势。而姿势是希望赋予你的,希望可以锚定你的不确定。 C. 从自贸区的帐户设置和投资汇兑便利、人民币跨境使用、外汇管理改革重点相关内容来看,自贸区同时具备分离渗透型离岸金融中心的某些特征。 D. 嫦娥三号上天,精彩纷呈,各大报纸分别以“月球烙下中国红”、“我在仰望,月亮之上,‘嫦娥’和‘玉兔’互相照像……”等标语竞相报道。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有的人穷到活不下去的时候,会丢了廉耻没了尊严,一个馒头,一餐饭,都可以让人纡尊降贵。因为,活着,远比活法重要。 B. 相比传统简单直白的校训,某校的校训“行远自迩,登高自卑”显得很有内涵,而其中“自卑”二字让不少人摸不着头脑。 C. 在反腐倡廉宣传教育中,要讲明“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道理,告诫大家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只能雷厉风行,不能存在“量变到质变”。 D. .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大喇叭的广播声此起彼伏。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句是A. 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的3D打印技术,目前被各国艺术家用于复杂的中小型雕塑作品创作和按原比例缩小的概念模型制作。B. 当然,从坏处准备不是一味的谨小慎微,更不是说不要前进,而是说要提高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做到在稳固的基础上更好地前进。 C. 图书过度包装不仅让奢靡浪费之风入侵文化领域,将真正的爱书之人拒之门外,而且让普通消费者的图书购买力大大下降。 D. 由于“双十一”期间下单的包裹往往需要10天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全部派送到位,引发了消费者“快递变慢递”的怨言。5.依次填入下面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江南岸从水边延展开来,将碧绿的柔波,暖暖且软软地拥揽于怀。水的柔情意,衬出江南岸的大胸襟。造字先生把“伟”字和“岸”并连一起,便有 , , 。①或绿或黄的一圈 ②或宽或窄的一段 ③或曲或直的一条④以及神奇且美妙的深度 ⑤羡人的高度 ⑥耀人的宽度A. ①③②⑤⑥④ B. ①②③⑥⑤④ C. ②①③⑤⑥④ D②③①⑥⑤④6.仿造例句,选择合适的对象,写一段话,要求语境相符,字数大致相等,句式基本一致。(4分)【例】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如果有来生,要做 7.近期,英语学科的调整成为我国高考改革的一大特点。其中北京市高考改革方案中“提高语文分值、降低英语分值”的内容备受关注。对此,你怎么看?(100字以内)(5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恭敬”连用,表示态度温顺和蔼。古时候,这两个字却各有侧重,“敬”是内心修养,“恭”则是这种修养的外在反映或者显现。先说“敬”。在儒学看来,人心(性)至善至妙,但是,作为个体,人在出生之后,就会受到各种后天欲望、情绪所干扰,从而使至善至妙之“心”受影响、被遮掩。如何才能保证不失本性之真呢?也就是说如何才能保住个性且使之与集体意识一致呢?这就必须要持“敬”。朱熹曾说“主一无适之谓敬”,他所说的“一”,不是特指某一具体事或物,而是具有丰富儒学内涵的哲学概念,是“道”所生之“一”,也就是最为纯真的人之天性。而“无适”并不是无所适从,而是持守专注,不起别念。可以看出,朱熹所理解的“敬”就是将全副心思用到对“道”的体悟和把握上。宋儒曾拿《礼》中“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这两句话解释“敬”:拿一只空杯子,也应该像拿一杯盛满开水的杯子那样;走进空无一人的房间里,也要像走进有人的房间里一样。不能因为没有开水,就掉以轻心,马马虎虎,也不能因为房间里没有人,而生轻慢之心的不好之念。否则,杯子会因大意而摔掉,心性也会因邪念而亏损。“敬”在日常实用当中,其作用也是如此之大!再说“恭”。所谓“恭”就是“敬”的外在表现。现代心理学已经揭示出,有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就必然会有相应的表情或身体语言表现出来。“敬”的内养,也无一例外地会表现在外表上,那就是“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一幅端庄肃穆的样子。宋明以来,道学家们往往方巾葛袍,严于治家待人,不苟言笑,“坐如尸,立如斋”,透出来一股僵腐之气,所谓“道貌岸然”,指的就是这种形象。在儒学统一的价值标准下培养出来的道学家,也有着统一的行为规范和言行举止,表面上看,似乎是超凡脱俗的必然产物,事实上,它不仅扼杀了个性,而且,也从根本上与孔子“因材施教”的精神相违背。“道貌岸然”,恰好是儒学走向僵化的标签。宋儒忽然从先秦经典里找到一个“敬”来解释修身的手段,很可能是受佛教重“定”的影响。儒士们持敬的态度,跟僧侣日常的修为做早晚功课很是类似,更主要的是,持敬要求专心一致,也跟“定”中之境有几分类似。一般所谓“入定”指思绪不起,使慧心呈现,而持敬也是专心于一处,不作他想,以便内养充盈,真性流露,通于大道。若果真如此,那么,宋儒重敬,还说明了另外一个儒佛融合的问题。不过,敬到底还有儒学色彩,因为敬时精神守持一处或专注某物,而“定”则打断了与现实生活的一切束缚,是精神自由生慧得“悟”的必要手段,二者一重“有”一重“无”,这也许可以说是儒佛二教价值指向上的不同的必然结果吧。虽然“恭敬”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着很浓的封建色彩,甚至给人僵化和腐臭之味,但是,作为内修的一种手段,恭敬要求个体以温和的态度待人接物,却是值得肯定的。任何时候,盛气凌人总是给人留下坏印象,而且也损害了自己的人格,不如温厚和顺给人亲切感,这一点,却是必须记住的。(选自《传统文化导论》)8.下列对于“恭”“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敬”强调内心修养,保持纯真的天性,不起别念,其实就是理学家朱熹要求的“敬”。B. “敬”要求人们精神守持一处,或专注某物,从而实现个性舒展且与集体意识的统一。C. “恭”按照宋明以来儒学标准,强调人们要时刻端庄肃穆,不苟言笑,但难免趋向极端。D. “恭”是“敬”的外在表现,道学家的“道貌岸然”其实就是儒学创始人孔子要求的“恭”。9.从原文看,下列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主一无适之谓敬”,说明几乎所有的宗教都认为,人心(性)容易受到后天各种欲望的影响和蒙蔽。B.“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说明一个人如果能保持“敬”,就可能防止心性因邪念的侵入而受损。C.“俨然人望而畏之”,说明道学家的重要使命就是使人敬畏,从而达到修身养性,规范行为的目的。D.“入定”本是佛教概念,原本指思绪不起,慧心呈现,但后来被儒家借用,用来说明专心致志的益处。10.请概括说明“恭”“敬”“入定”的内涵(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比萨斜塔下的沉思①在天真烂漫的童年,就听说过那遥远的渺茫得像梦幻里闪现出来的异邦,耸立着这座倾斜的圆塔。自从它造成之后,六百多载的岁月已经匆匆地消逝,就像飘散着多少轻盈的浮云,淌过了无数喧哗的流水。而在翻腾着苦难和欢乐的人间,曾经于暴政的屠戮中血流如海,自然也挥舞过争取自由的宝剑,推翻了专制的君主,使得正义的歌声响彻云霄。还有多少闪射出思想光芒的哲人默默地萎顿,多少飞扬着明眸皓齿的美女悄悄地衰亡,只有它始终躲过了战争和火灾的侵凌,每天都张望着黎明和黑夜的降临:尽管它在缓慢地增大着自己倾斜的角度,却依旧庄严和美丽地耸立在那儿,至今还不曾崩溃和塌陷。这神秘得超越了常规的命运,怎么能寻觅合理的解释和回答呢?②童年时留下这缥缈的影子,偶或在自己的心灵中摇晃和升腾,叩问着这比萨斜塔,怎么能阻止自己往下坠落的惯性,竟如此坚毅和刚劲地倾侧于苍弯底下?从而就启示和催促我养成了思索的爱好,正是它给予了我生存方式里的此种恩赐。至于矗着它的那块土地和那个国家,在当时真觉得是异常的陌生和朦胧,渐渐地增添了许多知识之后,才懂得意大利这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冲破了中世纪阴森、幽暗和残酷的禁锢,鼓舞人们去争取自由、尊严和欢乐的生活。也许正是因为脑海里的知识愈益丰富起来,就冲淡了对比萨斜塔的记忆。③真想不到在消磨了多少艰辛的岁月之后,竟突然会有跟它邂逅的缘分。当我簇拥在往来奔跑的人群里,焦急地穿过那条狭窄的小巷时,心里禁不住砰砰地跳起来,如果能够插上翅膀飞往前边仅有一箭之遥的巷口,就可以观看和欣赏它无比美好的容颜了,可是我无法轻易地穿越这熙熙攘攘的人群。④迎面过来的多少游客,密密地堵塞着我往前跋涉的脚步。瞧着这些肥胖的老者、俏丽的少妇和聪颖的儿童,尽是白皙的面庞、碧蓝的眼珠和金黄的头发,不知道是从风光明媚的欧洲本土,抑或阻隔着海洋的美洲大陆前来这儿?有个英气勃勃的青年正侧着身子,满面含笑地从我旁边迂回和徜徉,我打量着他跟自己相似的脸型,猜测他来自华夏的土地,抑或是其他亚洲国家?为什么从地球的各个角落里,有数不清的人们兴冲冲地聚集在这儿,只为了瞧一眼神奇的斜塔。每一个燃烧着满腔热情和憧憬着崇高境界的人,也许都会厌倦平庸、琐屑和混沌的日子,而向往着奇异和神秘的景象,那么比萨斜塔不正是最好的目标?将这充满魅力的印象,永远消融在自己心里,不正是更有意义的一种生存方式吗?⑤好不容易一步步地挪到了巷口,瞪着两眼张望那青翠得令人心醉的草坪后面,这浑圆得玲珑剔透的斜塔,整座浅黄色的花岗石建筑,在八个楼层中紧挨在一起的两百多座拱门,多么俊秀和细巧的圆柱,纷纷撑住了自己顶部的圆弧,一副典雅和庄严的姿势,真让人肃然起敬。从深蓝色的天幕底下,抛出那丝丝缕缕夕阳的余晖,那一阵阵璀璨的金光映照着石壁,竟还反射到我激荡的心灵中,赶紧聚精会神地从它底层浑厚而又挺拔的圆圈,往上仰视着五十多米高的顶巅。在雕刻成像翅膀那样凸起的檐顶,还装饰着一圈菱形的花纹,隐隐约约地透过朵朵云雾的残阳,闪闪烁烁地抚摸着这用多少手掌砌出的图案。而底下凹陷进去的拱门里面,不知道悬挂着什么形状的铜钟?随着这座建筑的不断倾斜,据说早已禁止人们从里边螺旋形的楼梯往上攀登,哪里还能够敲出清脆而又深沉的钟声呢?⑥据说,这座比萨教堂钟楼,在十一世纪后期动工兴建时,因为奠基的失误,刚建造了三层即开始倾斜,停顿了一百余年才又继续施工,等到在十三世纪中叶落成之后,塔顶已经偏离垂直的中心线两米多远了。真得责怪这些技师与工匠们,为什么在追求美丽的线条和轮廓时,竟忘却了必需的结实与稳固?控制教会的僧侣和统治城市的官僚,也曾插手和干扰过这座建筑的进程吗?这也许是永远都无法解开的谜团了。令人担心的是经过多少风风雨雨的侵蚀和凋零,它还不住地往南边倾斜。有多少人思考着如何让它停止倾斜,隐约可见两根粗长的钢丝,紧牵着塔身地教堂背后的地下,这就能够拯救它倒坍的厄运吗?⑦不可思议的是二十多年前在这儿发生的一场地震,却也未能摧毁它,它依旧在巍然屹立着,神秘地倾斜着。这真是无比坚强和刚毅的象征,才会有浩浩荡荡的人们赶来探望它,却不顾它身旁那一座庞大和气派的教堂,很少仰望那教堂顶端高出身躯的圆柱,这大约是因为大家都渴望着向神奇而坚强的境界攀登。(选自《中国当代散文经典》,作者:林非)11.作者在本文中怀着一种近乎虔诚的心情写斜塔,说说作者是怎样有层次地写出自己对斜塔的情思的?(3分)12.分析第四段的作用。(4分)13.确切地说,斜塔不过是庞大和气派的教堂的一座钟楼,原本只是“配角”,但为什么从地球的各个角落有数不清的人们兴冲冲的赶来探望它,作者认为原因是什么?(4分)14.问句的反复使用是本文语言上的一个显著特点,请结合实例分析其作用。(5分)15.这篇文章能带给我们哪些哲理性思考?(4分)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零陵三亭记(唐)柳宗元邑之有观游,或者以为非政,是大不然。夫气愤则虑乱视壅则志滞君子必有游息之物,高明之具使之情宁平夷恒若有余然后理达而事成。 零陵县东有山麓,泉出石中,沮洳污涂,群畜食焉,墙藩以蔽之,为县者积数十人,莫知发视。河东薛存义,以吏能闻荆楚间,潭部举之,假湘源令。会零陵政?赋扰,民讼于牧,推能济弊,来莅兹邑。遁逃复还,愁痛笑歌,逋租匿役,期月辨理。宿蠹藏奸,披露首服。民既卒税,相与欢归道途,迎贺里闾。门不施胥交之席,耳不闻?鼓之音。鸡豚糗醑,得及宗族。州牧尚焉,旁邑仿焉。然而未尝以剧自挠,山水鸟鱼之乐,淡然自若也。乃发墙藩,驱群畜,决疏沮洳,搜剔山麓,万石如林,积拗为池。爰有嘉木美卉,垂水嘉峰,珑玲萧条,清风自生,翠烟自留,不植而遂。鱼乐广闲,鸟慕静深,别孕巢穴,沉浮啸萃,不蓄而富。伐木坠江,流于邑门;陶土以埴,亦在署侧;人无劳力,工得以利。乃作三亭,陟降晦明,高者冠山巅,下者俯清池。更衣膳饔,列置备具,宾以燕好,旅以馆舍。高明游息之道,具于是邑,由薛为首。 在昔裨湛谋野而获,宓子弹琴而理。乱虑滞志,无所容入。则夫观游者,果为政之具欤?薛之志,其果出于是欤?及其弊也,则以玩替政,以荒去理。使继是者咸有薛之志,则邑民之福,其可既乎?予爱其始而欲久其道,乃撰其事以书于石。薛拜子曰:「吾志也。」遂刻之。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假湘源令 担任 B. 逋租匿役 逃避 C. 乃发墙藩 拆除 D. 具于是邑 完备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以吏能闻荆楚间 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B. 群畜食焉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C. 为县者积数十人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D. 宓子弹琴而理 顺流而东也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君子一定有游乐场所,高雅的设施,使他清明宁静心境平和,常常能够舒适安逸,这样才能思路通顺办事有效率。 B. 薛存义到零陵主持政事,混乱的局面得到安定,百姓交纳完赋税,一起高高兴兴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乡里父老迎接庆贺。州中长官对此嘉奖,邻郡纷纷效仿。 C. 薛存义从不因繁重的政务而自我困扰,安闲恬适地享受着山水的乐趣。修建三亭,友好地接待宾客,把客人安置在旅馆,高雅的消遣方式,应该从薛存义开始的。 D. 因为玩乐而荒废了政事,因为荒废了政事而放弃了治理。所以薛存义的做法不可能给人民带来福气,作者写这件事是想告诉后来人为政与观游不可兼得。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夫气愤则虑乱视壅则志滞君子必有游息之物高明之具使之情宁平夷恒若有余然后理达而事成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 乃作三亭,陟降晦明,高者冠山巅,下者俯清池。(2) 使继是者咸有薛之志,则邑民之福,其可既乎?(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甲午江行(宋)毛珝百川无敌大江流,不与人间说旧仇。残垒自缘他国废,诸公空负百年忧。边寒战马全装铁,波澜征船半起楼。一举尽收关洛旧,不知消得几分愁?注:宋理宗端平元年甲午春,宋将孟琪会同蒙古兵攻入蔡州,金国灭亡。六月理宗下诏要收复三京,振奋军民斗志,重新燃起北定中原的希望,这首诗就写于此时。21.这首诗从首联到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4分)22.诗歌最后一联的作用是什么?(3分)(三)阅读《论语》的几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⑴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⑵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理仁》)⑶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⑷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23.孔子说自己“乐在其中”,谈谈你对此处孔子提及的“乐”的内涵的理解。(2分)24.后世的儒者遵从孔子的信念,如孟子提出“舍生取义”,董仲舒提出“正其义不谋其利”,都力图追求道德精神的完善,从上述几章看,儒家价值观的核心是什么?说说这些观点在现实生活中对你的启示。(答案不超过50字)(3分)(四)古诗文默写。(6分)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 知者动, ; ,仁者寿。(《论语》) (2) 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道难》) (3) 鹤汀凫渚, ;桂殿兰宫, 。(王勃《滕王阁序》) (4)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 , 。(杜牧《阿房宫赋》) (5) ,何不改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 。(屈原《离骚》)四、作文(60分)26.阅读下面的小诗,根据要求作文。(60分)土林希附着在大地上,你是土壤。沉浮在空间里,你是尘埃。读了上面这首哲理小诗,你想到了什么?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可以写自己独到感悟和见解,也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题目自拟,除诗歌、剧本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800字。
答案1.C.D. A. 背(bēi)带 流水淙淙(cóng);B. 奇(jī)偶。2.B.A. 震—振; C. 帐—账;D.像—相3.C.“雷厉风行”形容执行政策法令等严格而迅速,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4.A. B.动宾搭配不当。应把“提高”改为“增强”; C. 内容没有构成递进关系,应把前后位置互换一下。D.缺少主语。5.C.前三句按视距的由短到长,与后面的“延展开来”相呼应;后三句先说高,再说宽和深,与后面的“伟”和“岸”相对应。6.例句:如果有来生,要做一只鸟,飞跃永恒,没有迷途的苦恼,东方有火红的希望,南方有温暖的巢床,向西逐退残阳,向北唤醒芬芳。7.(回答这个问题,要注意辩论的一个基础点,即降低英语分值,不是取消,如果只是陈述英语的作用,给1分。写出其中1点给1分,两点给3分,3点满分。)赞同:可以让英语回归正常位置,为全民英语祛魅;减少英语分值,并不是不重视英语,而是让学习英语更符合内在的规律,重新摆正英语学科的位置,让其被人为拔高的局面回归正途;本质上,英语无非是一种语言,其价值在于“沟通与理解的桥梁”。改革不一定是完美的,但改革本身就是希望;英语教育越来越应试化畸形化,弱化英语、提高母语分值的做法,是正确导向,是对整个社会重英语、轻母语倾向的纠正;使人们认识到,英语只是一门技能,而提升语文分值,则是拯救目前很多在校学生汉语水平严重下降的危机;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的自信,也符合教育部的改革方向,“弱化英语”是一种理性的回归,有利于淡化盲目学习英语热,巩固国学的教育地位。有所保留:但是如果英语《课标》不变,中高考的知识点在试卷上所要展示的权重并不会降低,相应的只有降低每道题目的分值,质并没有变;中国需要国际化大融合的交流互动,而英语已成为不可替代的世界语言,所以重视英语并没有错。(要求客观辩证,言之成理)8. D。 “道学家的‘道貌岸然’其实就是儒学创始人孔子要求的‘恭’”有误,从第三段“宋明以来,道学家们往往方巾葛袍,严于治家待人,不苟言笑,‘坐如尸,立如斋’,透出来一股僵腐之气,所谓‘道貌岸然’,指的就是这种形象”“表面上看,似乎是超凡脱俗的必然产物,事实上,它不仅扼杀了个性,而且,也从根本上与孔子‘因材施教’的精神相违背。‘道貌岸然’,恰好是儒学走向僵化的标签”等句内容来看,道学家的“道貌岸然”和儒学的“恭”已是“貌合神离”了。9.B.A.“主一无适之谓敬”引用朱熹的话是为了说明儒家对敬的观点。C. “俨然人望而畏之”并非道学家的重要使命,而是他们的外在呈现。D.原文是“很可能是受佛教重‘定’的影响”。10.“恭”是人的修养的外在呈现,指端庄肃穆的样子;“敬”指内心修养,精神专心于一处,不作他想,以便内养充盈,真性流露,通于大道;“入定”即思绪不起,打断与现实生活的一切束缚,慧心因之呈现。11.①童年对斜塔的期待与遐思;②人生成长中的叩问和淡忘;③成年后与斜塔不期而遇的心灵震撼;④最后对斜塔六百年悠悠岁月的回想。(答对1点给1分,共4分)12.结构上承上启下,说明与我怀有同样情思的人遍布世界各地,进而引发下文更深层次的思考;内容上探究了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的游客为什么选择来到斜塔下的原因;点明和强调了文章的主题。(答对一方面给1分,共3分)13.庞大而气派的教堂世界上有无数座,而比萨斜塔只有一座(1分),它能够启示和催促人养成思索的爱好(1分);从斜塔身上能找到一种更有意义的生存方式(1分);它是无比坚强和刚毅的象征,是人们渴望达到的那种境界(1分)。(共4分)14.①文章第1、2两节用“怎么能”的句式突出了斜塔的神秘性和神奇的力量,表明自己的惊叹之情,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或借此激发读者的兴趣,进而引发思考),为下文叙写斜塔的巨大魅力张本(2分)。②第4节的选择问句说明了慕名而来的游客地域之广人数之多,反问句则加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1分)。③第5、6两节的问句步步追问,表明了作者更深意义上的思考和随之产生的译文及尝试解答的努力(2分)。(要结合文段作分析,有欠缺的酌扣)15.对无比坚强和刚毅的东西人人都充满着敬仰之情;神奇而坚强的境界是人们向往和乐于攀登的;意外的失误有时可以成就奇迹;超越常规和自然的景象常能激发人们探究的欲望;每个人都渴望着超越平庸琐碎的生活方式,追寻着自己的梦想;等等(言之成理即可,1点1分,共4分。)16. A. 应为“代理”。17. D.都表示修饰。 A.凭借;表示修饰。 B.兼词,于之; 语气词。C.动词;介词。18.D.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D项写“薛存义的做法不可能给人民带来福气,作者写这件事是想告诉后来人为政与观游不可兼得”,在原文中没有根据。从文章的开头“以为非政,是大不然”,就可以看出文章的观点态度。19.夫气愤则虑乱/视壅则志滞/君子必有游息之物/高明之具/使之情宁平夷/恒若有余/然后理达而事成。20.(1) 于是修建好了三亭,(无论)上山下山晴天阴天,爬到高处的可直到山巅,下到山下的能观赏清澈的池沼。 (2) 假使继薛存义为零陵县令的人都有他的志向,那么百姓的福气,怎么会有穷尽呢?21.诗歌首联表达了北宋被金国灭亡的悲愤之情,滚滚东流的江水却不给人间洗刷旧时的深仇,同时也表达了收复中原的壮志(1分)。颔联写江边的营垒由于听命敌国撤除,几代朝臣,白白地受了百年的忧愁,该联含有作者讽刺朝廷的意思,也有劝勉朝廷的意蕴(1分)。最后两联表达的则是作者的豪情以及对胜利的憧憬,战马已装铁,征船半起楼,一举尽收,消愁等词句表达得很充分(2分)。22.卒章显志(直抒胸臆),表达诗歌主题:一举收复中原,还我河山(2分)。强调宋朝的深仇大恨,激励出征将士的斗志(1分)。23.乐:为心中的坚定信念(道德修养、仁的追求)而乐,为能够坚守“乐”而乐(2分)。24.儒家的核心价值观特色——重义崇德。(1分)启示:在艰难困苦中也能感受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在饱经忧患中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牢记自己的人生使命。(只要答一个方面就得2分,言之成理即可)25.(1) 仁者静 知者乐 (2) 可以横绝峨眉颠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 穷岛屿之萦回 列冈峦之体势 (4) 摽掠其人 倚叠如山 (5)不抚壮而弃秽兮 来吾道夫先路(6分,每空格1分。有差错不得分)26.作文 (按高考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