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16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湖北省2016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带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2016年春季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期中考试 高三语文试卷 命题学校:天门中学 命题教师:汪崇珍 廖 珍 魏飞飞 审题学校:广水一中 审题教师:邹红梅 考试时间:2016年3月30日9:00-11:30 试卷满分:150分 第I卷 选择题(共70分)‎ 甲 选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 近年来伴随着不少国家的宽带化战略的实施、云计算服务的起步、物联网应用的铺开和移动 互联网的崛起,数据量与时俱增,数据处理能力也发展迅速。数据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其资源属 性越发明晰,显示出开发的价值。同时,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要求快速的反应和精细的管理,急 需借助对数据的分析来科学决策,催生了对大数据开发的需求。大数据被称为将引发生活、工作 和思维变革的一次革命。‎ ‎ 大数据是相对于一般数据而言的,目前对大数据尚缺权威的严格定义,但较普遍的解释是指 ‎“难以用常规的软件工具在容许的时间内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规模大 是大数据的标志之一,但大数据之所以难处理不仅在于规模大,更大的挑战是其随时间的变化快 和类型的多样性,根据可否用表格或关系数据库的表和视图来表示而区分为结构型和非结构型 数据,照片和视频等就是典型的非结构数据。随时间和类型的变化增加了大数据的复杂性,但也 同时丰富了大数据的内涵。通常用4V( Volume、Velocity、Variety、Value)来反映大数据的特 征,即量大、增长快、多样性和高价值。从这一点来看,对大数据仅仅冠以“大”这一形容词是不全 面的,只不过在大数据的4V中,规模相对于变化和类型这两个特征容易定量,而且即便是单一 类型的数据集(例如文本文件),只要有足够的规模也能称得上大数据。数据的规模越大,通常对 数据挖掘所得到的事物演变规律越可信,数据分析的结果也越有代表性,因此对大数据这一词汇 突出其规模大这一特征也是可理解的。‎ ‎ 大数据不仅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方法,伴随大数据产生的数据密集型科学,有人将它称为 是继实验科学、理论科学和计算科学之后的第四种科学研究模式,这一研究模式的特点表象为不 在意数据的杂乱,但强调数据的量;不要求数据精准,但看重其代表性;不刻意追求因果关系,但 重视规律总结。这一模式不仅用于科学研究,更多的会用到各行各业,成为从复杂现象中透视本 质的有用工具。有人担心从大数据中发现事物发展规律并预测未来的做法强调了有章可循,可 能会妨碍创新。事实上检验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或是管理创新,不是看是否使用新的模式或 颠覆性技术,而是看应用领域的开拓和市场上的引领,成功的重要因素正是符合客观规律。苹果 公司的iPhone用触模屏代替键盘并开发了AppStore(应用商店),完善了移动互联网的产业链,‎ 开创了移动智能终端时代,方便了用户的使用,顺应并引导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这是大数据思维 与创新文化结合的范例。大数据还是一个新学科,大数据技术是指设计用于高速收集、发现和分 析从多种类型的大规模数据中提取经济价值的新一代技术和体系,涉及数据存储、合并压缩、‎ 清 洗过滤、格式转换、统计分析、知识发现、可视呈现、关联规则、分类聚类、序列路径和决策支持等 技术。大数据将带动起大数据产业和市场,包括服务器、存储器、联网设备、软件与服务。总之,‎ 大数据服务业属性大于制造业,对其他产业的影响大于对直接产业的影响,社会效益大于直接经 济效益。大数据影响之大和受到广泛重视也正是因其溢出效应明显。‎ ‎1.下列关于大数据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大数据是伴随着各种现代信息量剧增、各行业信息化程度提升、各类信息资源属性日益明 ‎ 晰而开发的。‎ ‎ B.大数据是指难以用日常的软件T具在许可的时间内对有关内容进行集合的各类数据。‎ ‎ C.大数据不仅仅在于数字“大”,而且还有增长变化快、品种类型多、价值高等特征。‎ ‎ D.大数据分析结果所具有的代表性,与对数据挖掘所得到事物演变规律的可信度相关。‎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 A.大数据的类型有多样性,能用表格或关系数据库的表和视图来表示的为结构性数据,否则 ‎ 为非结构性数据。‎ ‎ B.大数据可以催生一种新的科学研究模式——数据密集型科学,这种模式应用广泛,并能从事 ‎ 物复杂的现象中透视其本质,因此说大数据也是一种方法。‎ ‎ C.从大数据中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并预测未来的做法,不仅不会影响创新,而且有利于开拓 ‎ 和引领更广阔的应用领域和市场。‎ ‎ D.大数据作为一门新学科,其技术涉及领域众多,带动的产业市场广泛,其服务业的属性、影 ‎ 响和效益明显超出I预期的社会效应。‎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不属于大数据运用的一项是 ( )(3分)‎ ‎ A.某市市民上街反对“PX化工项目”上马,就在市民集会前一周,有关该项目的百度搜 索关注 ‎ 度剧增。‎ ‎ B.某数讯公司掌握了2万部电影、6万名艺人、4000位导演的数据资料,并能对微博关注影视 ‎ 娱乐的1.2亿人进行偏好分析。‎ ‎ C.某学校对全校4000名学生的个人资料进行归类整理,结合学生平时的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 ‎ 当面谈话或家访,并及时更新有关资料。‎ ‎ D.某商业机构基于每月几千万的网络购物数据,结合网络产品的大众评分,开发搜索引擎“南 ‎ 方神”,供在线购物者浏览,在线购物人数增加一成多,‎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 (一)文言文阅读(1 9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 李琪,字台秀。父彀,广明中,为晋公王铎都统判官。年十三,词赋诗颂,大为王铎所知,然亦 疑其假手。一日,铎召觳蒜于公署,密遣人以《汉祖得三杰赋》题就其第试之,琪援笔立成。赋尾云:“得士则昌,非贤罔共。宜哉项氏之败亡,一范增而不能用。”铎览而骇之,曰:“此儿大器也,将擅文价。”‎ ‎ 昭宗时,李豁父子以文学知名。琪年十八,袖赋一轴谒豁。豁览赋惊异,倒屣迎门,谓琪曰:‎ ‎“余尝患近年文士辞赋,皆数句之后,未见赋题,吾子入句见题,偶属典丽,吁!可畏也。”琪由是益 知名,举进士第。天复初,授武功县尉,辟转运巡官,迁左拾遗、殿中侍御史。自琪为谏官宪职,凡 时政有所不便,必封章论列,文章秀丽,览之者忘倦。‎ ‎ 梁祖受禅,征入,拜翰林学士。梁祖经略四方,而琪以学士居帐中,专掌文翰,下笔称旨,宠遇 逾伦。是时,琪之名播于海内。琪重然诺,怜才奖善,家门雍睦。贞明、龙德中,时琪与萧顷同为 宰相,顷性畏慎深密,琪倜傥负气,不拘小节,中书奏覆,多行其志,而顷专掎摭其咎。会琪除吏,‎ 是试摄名衔,改“摄”为“守”,为顷所奏,梁帝大怒,将投诸荒裔,而为赵岩辈所援.罢相,为太子少保。‎ ‎ 庄宗入汴,素闻琪名,累欲大任。同光初,历太常卿、吏部尚书。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 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书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俄遇萧墙之难而止。‎ ‎ 及明宗即位,豆卢革、韦说得罪,任圜陈奏,请命琪为相,为孔循、郑珏排沮,乃相崔协。琪时 为御史大夫,安重诲于台门前专杀殿直马延。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 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自是之后,尤为宰执所忌,凡有奏陈,靡不望风横沮。‎ ‎ 长兴中,卒于福善里第,时年六十。‎ ‎ (选白《旧五代史·李琪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书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 ‎ 计/使垂为辅相 ‎ B.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书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 ‎ 使/垂为辅相 ‎ C.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书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 ‎ 计使/垂为辅相 ‎ D.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书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 ‎ 计/使垂为辅相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及第者,唐代始置进士科目。‎ ‎ B.“封章”,言机密事之奏章皆用皂囊重封以进,故名封章。‎ ‎ C.“受禅”,指王朝更迭,新皇帝继承旧帝让给的帝位,泛指继位。‎ ‎ D.“萧墙之难”,指由内因而非外因引起的灾祸,泛指内乱。‎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李琪博学多才,才思敏捷。晋公王铎怀疑少年李琪的文章假手他人,因而派人测试,李琪援 ‎ 笔立成,出语不凡。‎ ‎ B.李琪为文独树一帜,不同于时俗。他写作时不拐弯抹角,善于开宗明义,他的文赋深为文坛 ‎ 名宿李豁所推崇。‎ ‎ C.李琪恪尽职守,正直敢言。他做了谏官后,积极上书,评论时政中的不当之处,却没能直言 ‎ 安重诲的罪责,因此白责请辞。‎ ‎ D.李琪为同僚所忌恨。他为同任宰相的萧顷所敌视,后因萧顷的诬告,李琪受到皇上的斥责 ‎ 并被罢相。‎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赋尾云:“得士则吕,非贤罔共。宜哉项氏之败亡,一范增而不能用。”(5分)‎ ‎ 译文:‎ ‎ (2)任圜陈奏,请命琪为相,为孔循、郑珏排沮,乃相崔协。(5分)‎ ‎ 译文:‎ ‎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登快阁①‎ ‎(北宋)黄庭坚 痴儿②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③已为佳人④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 【注】①快阁:在今江西省泰和县,作者写此诗时做泰和县知县。 ②痴儿:指作者自 己。‎ ‎ ③朱弦:琴的代称。 ④佳人:知心朋友。‎ ‎8.黄庭坚为宋代江西诗派开山之祖。江西诗派以杜诗为宗,处处追摹。请说说此诗颔联和杜甫 ‎ 《登高》诗中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写景上的异同点。(5分)‎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多方面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李商隐的《无题》中写通过传说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 ‎ ___ _,_ _______。‎ ‎ (2)《爱莲说》中借莲的形象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欺侮的句子是:‎ ‎ ___ _,_ _______。‎ ‎ (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 ___ _,_ _______。‎ 乙 选考题 ‎ 请从11、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目对应的题右 侧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 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孩儿面 梁晓声 ‎ 那天晚上,我在友人家做客。友人乃中年书法家,墨迹很是值钱,其父生前也是一位极有分 量的书法家。‎ ‎ 正聊着,忽闻敲门声,声称要找“汪铭老先生”,归还一样东西。友人妻开了门,让进一位20‎ 多岁的青年。看其衣着气质,山里人无疑。‎ ‎ 友人问青年从何处来?‎ ‎ 答曰从大兴安岭林区来。‎ ‎ 问归还什么?‎ ‎ 青年犹豫不语。‎ ‎ 于是友人将青年引入另一房间,指墙上其父遗像说:“我是你要找的人的儿子。而且他只我 这么一个儿子。”‎ ‎ 青年沉吟半晌,默默从肩上取下布袋,放于桌上。又默默从袋中取出布包,一层、两层、三层,‎ 展开三层包裹,现出一块砚来,光润莹洁,精湛浑朴。好一块古色古香的文房之宝!‎ ‎ 友人不禁“呀”了一声,急问:“此砚是怎么落在你手中的?”‎ ‎ 青年说:“为了归还,十几年间我专程到北京四五次,寻找它的主人寻找得好苦!今总算寻找 到了,我也从此了却一桩心事……不过我现在好渴……”友人立即吩咐其妻:“快沏茶来!”赶紧让 于沙发,待为嘉宾。‎ ‎ 青年饮了几口,讲出下面一段事:22年前,大兴安岭某农场的一个伐木队里,来了一个人,一 个神色沉郁、50多岁的劳改分子。‎ ‎ 当天,伐木队长向自己手下的30多名伐木工人打招呼:“我看此人,衣物很少,书却挺多,不 卑不亢,满脸正气,这年月,蒙受不白之冤的好人不少。咱们谁也不许为难他。”‎ ‎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证明伐木队长的判断不错。一头熊,闯入伐木人家属住的房子。炕上正 睡着一个未满周岁的孩子。那孩子不是别人,正是归还古砚的青年。熊,就卧在孩子身旁,将嘴 巴伏在两只前掌上打盹…..‎ ‎ 几个小伙子,攥着利斧,要闯入屋里;有人从窗口偷偷伸进去猎枪……他们被那接受改造的 人——拦住了。‎ ‎ 他说:“熊在这种时候,一般不伤人。最稳妥的办法,是有人进屋里去,将孩子抱出来……”‎ ‎ 他以他所主张的方式救出了那个孩子……他在伐木工们的心目中成了传奇人物。伐木队长 公然和他交上了朋友,毫无避讳地和他称兄道弟,还经常请他到家里去喝酒……‎ ‎ 一天,他伐木时,碰上了“吊死鬼”——一棵已经伐断的树,被另一棵树半空“扯”住。他碰上 了两棵断树被同一棵树半空“扯”住的险情。‎ ‎ 他打准了第三棵的倒势,开动了电锯。‎ ‎ 森林里突然刮起一股风。那风起得好疾,好猛。他刚听一声大喊:“闪开!”——抬头看时,两 棵断树被刮得脱了依持,凌空向他压顶砸下来。他还没来得及做出迅速的反应,就被人推出一丈 多远,跌倒在雪窝里……参天大树轰然倒下,压着的是伐木队长…一 ‎ 半月后,他离开了大森林。谁也不晓得他将被弄到哪里去,等待他的是凶是吉。‎ ‎ 他没有忘记向伐木队长的妻子告别。‎ ‎ 他对她说:“你们母子以后的生活肯定会很艰难。我处于这般田地,无法报答你丈夫对我的 救命之恩。也无力周济你们母子。只有这块古砚,是传家之宝,姑且收下吧。有机会变卖掉。可 维持三年五载的衣食。”‎ ‎ 他双手捧砚,挚诚相赠。她感激涕零,却坚拒不受。‎ ‎ 最后,他叹息一声,说:“就算我将它寄托于你们吧。若是哪一天,我的处境略有转变,就让孩 子带这块砚去找我。我会把他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友人及其妻听至这里,不禁四目 涕视,我看得出,他们内心里都活动着些微妙的想法。‎ ‎ 友人嗫嚅地说:“可是,可是我父亲……我刚才告诉过你的,他已经去世了……”青年说:“我 母亲也去世了。母亲去世前,再三叮嘱我——将来一定要寻找到这块砚的主人。当年讲好是寄 托于我们的,我们就一定要守信用,一定要物归原主。我千里迢迢又来到北京,只是为了归还这 块砚。除此没有别的目的。”‎ ‎ 友人夫妇,顿时肃然。‎ ‎ 青年又说:“允许我再看一眼老先生么?”‎ ‎ 友人愧曰:“当然当然。”‎ ‎ 于是青年第二次至遗像前,三鞠躬后,拱手作别。‎ ‎ 友人问:“你可知此砚现在值多少钱?”‎ ‎ 青年回答:“3年前曾有人出两万元高价求买。虽家境贫寒,但毕竟是信托之物,不欲换钱。”‎ ‎ 友人感慨地说:“这是一块安徽歙县出品的古砚。曾是宫廷之物,归于我家祖上,已传七八代 之久。抚之如柔肤,叩之似金声。素享‘孩儿面’之美誉。苏东坡曾赞‘孩儿面’——‘涩不留笔,‎ 滑不拒墨’。可不是区区两万元就能买卖之物啊!”‎ ‎ 遂向其妻暗使眼色,其妻领悟,转身入内室,片刻而出,执一信封,赠向青年,言内有五千元,‎ 聊谢归还诚意……青年坚拒不受。‎ ‎ 友人说:“请稍候。我为你写一条幅,可愿收下?”‎ ‎ 青年微笑,说这是很高兴收下的。‎ ‎ 于是友人铺展纸幅,便用那“孩儿面”细细研墨。研罢,悬笔在手,似一时不知该写什么,侧目 求援视我……我沉吟有顷,想出四句话:世人皆图币,君子古心来,孩儿面依旧,朴拙放异彩!‎ ‎ 友人随声落笔,果然龙飞蛇舞,墨迹不凡!‎ ‎ 我望着那青年,心中暗思——好一段古砚情!好一块“孩儿面”!好一位品性古朴未染的青年!‎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 A.青年来京归还古砚,将古砚包裹得里三层外三层,藏布袋里,足见青年的小心谨慎和对古 ‎ 砚的无比珍视,因为他清楚这是一块非常值钱的古砚。‎ ‎ B.小说中“我”不仅是故事的讲述者,也是故事的参与者。“我”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又适时地 ‎ 对“青年”流露出钦佩之情。‎ ‎ C.汪铭老先生当年冒险从熊口下抱出孩子,固然见出它见识不凡,但也说明他大胆冒失,所 ‎ 以才有了后来伐树的危险,差点丧失了性命。‎ ‎ D.小说注重对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描写,当听到父亲要将青年当成亲生儿子一样时,友人与妻 ‎ 对视,嗫嚅而言,害怕青年此来会成为自己的负担。‎ ‎ E.小说结尾友人展纸挥毫,题字相赠,不仅产生突转的戏剧性效果,余韵悠长,而且更好地突 ‎ 现出人情美,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2)小说以“孩儿面”为题,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在刻画林区青年这一形象时,主要突jLH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主要写青年来京归还古砚,但几乎一半篇幅是在写青年讲述一段往事。作者为什么这样 ‎ 处理?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当代李清照”——沈祖棻 ‎ 一提到沈祖棻,人们都不约而同地要在她的名字前冠以“当代李清照”的称号。吴宓曾盛赞 沈祖棻:“棻词殊佳,宓所识女中第一。”‎ ‎ 沈祖棻1 909年生于苏州一个保留着浓厚的文化传统但已衰落的地主家庭。家庭的文化熏 陶使她自幼就对文学显露出强烈的爱好和天赋。1932年,这个年仅23岁的大学生,愤然执笔,‎ 以一阕《浣溪纱》,将“九一八”事变后国人对山河破碎的忧患,传递得浓密婉转,令中央大学文学 院长汪东拍案叫绝,更令沈祖棻由此赢得“沈斜阳”别号——芳草年年记胜游,江山依旧豁吟眸。‎ 鼓鼙声里思悠悠。三月莺花谁作赋?一天风絮独登楼。有斜阳处有春愁。‎ ‎ 1934年,沈祖棻考入南京金陵大学国学研究班,1937年与小她四岁的金陵大学同学程千帆 在安徽屯溪结婚,那是南京被日机疯狂轰炸后他们的匆忙避难之地。抗战期间,他俩辗转在成 都、乐山等地的几所大学任教。1942年,沈祖棻在金陵大学授课时,物色了一些有造诣的学生成 立正声诗词社,她还将四位学生的诗词结集成《风雨同声集》出版。正是“月里山河连夜缺”的动 荡岁月,这群师生用他们对古典诗词的挚爱,坚守了对中华文化的深情。‎ ‎ 沈祖棻是著名词人和评论家,然而,无论创作还是研究,她的一生都备受干扰:年轻时便遭逢 战乱,飘摇动荡的岁月里,读书人的三尺书桌岂能安宁? 38岁时剖腹产女,庸医将一块手术巾遗留 在她腹内,此后几年备受折磨;她与程千帆夫妻情深,却聚少离多。1956年,沈祖菜从南京来到武 汉,与任中文系主任的丈夫共同执教于武汉大学,孰料时隔不久,程千帆就被打成右派。他蒙冤和 被遣送乡下劳动的近20年中,一家三代的生活多靠沈祖棻操持、负担。除了“八口曾为巧妇炊”的 繁琐艰难,作为“右派家属”,更要吞咽无尽的冷眼、歧视;夫妻俩城乡两隔,惟有书信往还,她那首读来辛酸的七律,题为《千帆沙洋来书,有四十年文章知己患难夫妻,未能共度晚年之叹,感赋》。‎ ‎ 好容易盼得到“文革”结束,沈祖棻却于1977年不幸死于车祸。那个悲伤欲绝的苦夏,程千帆 挥泪、挥汗整理亡妻遗稿。这是一对患难夫妻与文字知音最后的对话,也是他对沈祖菜最体贴、周 全的纪念吧。词在而人亡,让她的作品存世并传扬,成为程千帆最大的心愿。他整理、出版了她的 大量遗作,包括她最负盛名、滋养了无数读者的古诗词鉴赏文字《宋词赏析》《唐人七绝诗浅释》。‎ ‎ 沈祖棻填词的方向不是吟风弄月或仅诉一己悲欢,而是侧重于寄托国家兴亡之感,所谓“乱 世死生何足道,汉家兴废总难忘”。如果说,李清照早年还有众多词作,记录了优裕日子里的闲情 雅趣,沈祖棻则是从年轻起就不得不直面悲惨了:日寇肆虐,苍生蒙难,将士喋血……那些人间愁 苦或壮怀激烈,不能不涌入她的笔端。从1932年到1 949年,她填词500多首,其中400多首创 作于抗战时,好些词让人读来愁入肝肠或热泪盈眶。1944年8月的衡阳之战,守城战士喊着“来生 见”的豪言,与日寇殊死拼搏。沈祖棻闻讯,写下悲歌慷慨的《-萼红》,被词坛称为“千古一叹”。‎ ‎ 抗战结束后的时局凋敝,民生多艰,沈祖棻在词里也多有反映并痛加针砭。最为难得的是,‎ 无论写乱世儿女的流亡之痛、相思之苦,还是伤心“无限斜阳,有限江山”,她都绝无标语口号式的 直露浅白,或辞胜于情的矫揉造作。那些急管繁弦,被调度得细密婉丽,既情动于衷,又有深湛的 学养支撑,发声吐字遂珠圆玉润、余韵悠长。‎ ‎ 沈祖棻1976年6月的日记写道:“与早早(外孙女)折夹竹桃二小枝,野花草三茎,松枝二小 枝,插瓶。灯光下美好有致。”‎ ‎ 不要忘了,那正是“文革”末期,大地还笼罩着瘴气,她也行至晚年,又饱经摧折,而情致依然 细腻婉约。读来不由得心生感叹:虽然沈祖棻绝无寻常闺阁诗人的小女儿口吻,但那几茎野草、‎ 闲花、树枝多么能透露信息,对女诗人来说,最理想、最相宜的场景,真应该是携一卷诗书,寻芳归 来,再从容把玩案上清供。‎ ‎ 人人都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这言之凿凿的公理,不知是由多少代诗人的悲剧性人生堆砌和 淬炼而成。假如李清照、沈祖棻们有幸一直安享太平安闲岁月,比如,早上慵懒醒来,闲看帘外绿 肥红瘦;或行舟至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那么,诗词写得清浅、纤柔些又何妨呢?所谓的诗 家之幸,不要也罢。‎ 相关链接:‎ ‎ ①沈祖棻,字子苾,笔名绛燕、苏珂。我国现当代最优秀的词人、诗人、文学家,文论家,著名 教授。曾任教于华南多所高等学府中文系。有“当代李清照”美誉。与夫——著名文学教授程千 帆合称“程沈”,曾被师友赞为“昔时赵李今程沈”。‎ ‎ ②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 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 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沈祖棻没有李清照早年那种优裕时光,她的词作不在吟咏风月,而多表达国家兴亡之感,关心 ‎ 国政,针砭时弊。‎ B.沈祖棻一生饱经坎坷,尤其是1956年丈夫被打成右派后,夫妻二人经历了近20年的分离,期 ‎ 间,她饱尝生活的艰辛和深重的折磨。‎ C.23岁时,沈祖棻以一阕《浣溪沙》-鸣惊人,中央大学文学院院长汪东对词作浓密婉转的忧患 ‎ 之情拍案叫绝,并由此送她别号“沈斜阳”。‎ D.“国家不幸诗家幸”,假如沈祖棻一生安享太平安闲的岁月,那么,这种缺少悲剧经历淬炼的人 ‎ 生一定只会孕育出清浅、纤柔之作。‎ E.沈祖棻晚年那篇有关插瓶的日记,不但情致细腻婉约,诗人气质展露无遗,更重要的是其中隐 ‎ 隐寄托了她心中对安宁生活的渴望。‎ ‎(2)作为“我国现当代最优秀的词人”,沈祖棻的爱国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6分)‎ ‎(3)沈祖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4)沈祖棻有“当代李清照”的美誉,你认为沈、李二人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文本,陈述你的观 ‎ 点并作分析。(8分)‎ 第Ⅱ卷 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 ①走私的猖獗使先秦时期的陶器、竹简多为 ,给专家的研究带来诸多困难。‎ ‎ ②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 ‎ 痛,实际上近于 。‎ ‎ ③有的企业一面想要以诚信示人,另一方面却在制造假冒伪劣产品,如此 ,企业的信 ‎ 誉怎么能树立起来。‎ ‎ A.凤毛麟角 缘木求鱼 南辕北辙 B.凤毛麟角 买椟还珠 背道而驰 ‎ C.吉光片羽 买椟还珠 南辕北辙 D.吉光片羽 缘木求鱼 背道而驰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 A. 2016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招录人数2.8万,达到近五年国考招录数的顶峰,招录基数大,‎ ‎ 以至今年国考竞争比达到五年来最低,为47:1。‎ ‎ B.在日前亚冠半决赛刚刚结束之时,恒大主帅斯科拉里便表示,球队接下来的目标就是 为了 ‎ 要在主场夺冠。‎ ‎ C.中国经济增长的势头强劲,科技发展迅猛,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加,崛起的中国曾被认为是 ‎ 21世纪最激动人心的大事。‎ ‎ D.系列恐怖袭击发生后,巴黎官方发布声明称,11月14日市内学校、博物馆、图书馆、体育 ‎ 馆、游泳池和各种公共设施将全部关闭。‎ ‎15.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 经济动物这个名词最早是日本人的“光荣称号”,形容他们整天忙忙碌碌,只埋头追逐金钱。‎ ‎ ___ _,_ ___,__ __,___ _。____,____,谁若提起理想和信仰,哈哈 ‎ 大笑的准是经济动物。‎ ‎ ①这种身穿西服文质彬彬的动物并不在十二生肖之列,而是独立进化的一支 ‎ ②但只吃同一种草——财富 ‎ ③很快,该类“动物”批量进口,并迅速成长为职场大军 ‎ ④他们每天出没于城市的水泥森林,尽管分工不同 ‎ ⑤对金钱的嗅觉却相当灵敏 ‎ ⑥虽然这种“动物”的表情木讷 ‎ A.①④⑤⑥②③ B.③①④②⑥⑤ C.①⑥②④⑤③ D.③④②⑥⑤①‎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义完整连贯,内容贴近,逻辑严密。每 ‎ 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 传统社会中,诚信是做人之本, ① ,那么他就难以立身处世。在我国古代社会,‎ ‎ 诚信不仅是调节个人行为的道德规范,而且是为大多数人所尊奉,具有普遍意义的伦理道德。‎ ‎ 它要求个人对内立足于“诚”,坚持自我本真和独立,不趋炎附势,不随波逐流; ② ,‎ ‎ 信守自己的承诺,不出尔反尔,不人云亦云。诚信更应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规范,然而人 们却 ‎ 也感受到了 ③ ,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某些无序和道德失范,已成为社会生活中的 ‎ 突出问题。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特别需要诚信来维系,需要 ‎ 诚信的精神价值的支持。‎ ‎17.下面是一幅公益广告图片“祖辈的井、父辈的井、子孙的井”,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构图所 ‎ 包含的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5分)‎ 六、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 最近,江苏启东近海镇一个10岁男孩,因为压岁钱被父母悉数“没收”,以离家出走的方式表 达自己的愤怒。‎ ‎ 近年来,财富积聚,压岁钱暴增,有的小孩少则拥有几百、几千,多则拥有几万、十几万的压岁 钱。庞大的数字让家长无比担忧。‎ ‎ 压岁钱到底该不该给?巨额的压岁钱该怎么处理?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2016年春季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期中考试 高三语文答案 ‎1.【B】“大数据”是“对有关内容进行集合的各类数据”错,原文是说“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 ‎2.【D】“从而受到广泛重视,并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应”错,原文是“大数据影响之大和受到广泛重视也正是因其溢出效应明显”。‎ ‎3.【C】根据文意,C项所指数据不符合大数据的特征。‎ ‎4.【B】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书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 ‎5.【A】“进士”科在隋朝时开始设立。‎ ‎6.【D】“诬告”错,李琪擅改试摄名衔是事实,因此萧顷对此事的告发不是“诬告”。‎ ‎7.(1)赋的结尾说:“得到贤士则国家昌盛,不是贤士就不要与之共事。项氏的败亡是必然的,有一个范增却没能任用。”(译出大意给1分,“昌”“罔”“宜”各1分,谓语前置句1分。)‎ ‎(2)任圜上奏,请求任命李琪为宰相,被孔循、郑珏排斥打压,朝廷便任命崔协为宰相。(译出大意给1分,“请”“排沮”“相崔协”各1分,被动句1分。)‎ ‎8.(5分)(1)都是写登高所见之秋景,都写到落木和江水,但黄诗还写到夜月;写江水的着眼点也不同,杜诗着眼于江水奔流之动态,气势恢宏,黄诗着眼于江水明净之静态,空明澄澈。‎ ‎(2)都表现了景物的辽远和阔大的特点,意境开阔;但杜诗沉郁顿挫、慷慨悲壮,传达出对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黄诗则洒脱明快、空明澄澈,表现出一种如释重负,放达不羁的胸襟。‎ ‎9.(6分)这首诗表达的感情包括:①对公事(官场生活)的厌倦;②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③因世无知己(缺少知音)、怀才不遇而借酒浇愁的苦闷和感慨;④还有辞官还乡、回归自然过那种自由自在生活愿望的流露。(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10.(6分)‎ ‎(1)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11.(1)D  B  (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E给1分,答AC不给分。A项“因为古砚值钱”,有误。主要是重承诺。C项不能说是冒失,实是大智大勇,与后面的遇险没有因果联系。E项突转的戏剧性效果,不准确,前文已有铺垫,更谈不上戏剧性。)‎ ‎(2)①小说是以古砚“孩儿面”为线索,集中、紧凑地展开故事情节的。②通过归还古砚“孩儿面”突出人物形象,既表现出青年古朴美好的品格,也刻画出友人的内心世界。③以“孩儿面”为题,引出一段感人至深的古砚情,有利于表达主题,突出人情之美。(每答对一点给2分)‎ ‎(3)①谨守信用。仅为当年的一句托词,青年千里迢迢归还古砚孩儿面。②古朴淡泊。别人出高价求购孩儿面,青年不为所动:一无所求,友人以钱酬谢,他也拒不接。③坚持执著。为了归还古砚,青年十几年间专程到北京四五次。④心存感恩。只因汪铭当年从熊口救过自己,青年临走还不忘向老先生遗像鞠躬作别。(答出一点给2分,三点即满分。意思答对即可。)‎ ‎(4)①从故事情节看,这段往事是对古砚来历的必要交待,这才有了小说归还古砚的故事,而且使得情节有了波澜。②从艺术表现看,这是小说的插叙部分,不仅补充人物和事件,使内容丰富充实,而目小说结构更加曲折有致。③从人物塑造看,也表现出上一辈人的勇敢、智慧、朴实、牺牲、友爱的精神品格。④从思想内涵看,这段古砚情,蕴含着作者对苦难环境中人与人之间朴实友爱精神的赞叹之情,丰富了小说内涵,突出了小说人情美的主题。(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答出三点给8分。意思答对即可。)‎ ‎12.(1) A E(答A给2分,答E给3分,答B给1分, C、D不给分)B项“深重的折磨”于文无据;C项“并由此送她别号”不正确;D项说法绝对化。‎ ‎(2)①“九一八”事变后,她以一阕《浣溪沙》,表达了国人对山河破碎的忧患。②抗战期间,她成立正声诗社,用对古典诗词的挚爱,坚守了对中华文化的深情。③抗战期间,面对日寇肆虐、苍生蒙难、将士喋血,她以大量诗饲表达人间愁苦或壮怀激烈,针对衡阳之战,她创作了悲歌慷慨的词坛称为“千古一叹”的《一萼红》。④抗战胜利后,她针砭时事,反映时局凋敝,感叹民生多艰。(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3)①沈祖棻有担当,有爱国责任感。国难之时,并未置身世外,她与学生成立正声诗词社,用他们对古典诗词的挚爱,坚守了对中华文化的深情。②沈祖棻坚毅不挠。她年轻时便遭逢战乱,岁月飘摇动荡。人生晚景的后20年中,与丈夫生离两地,她操持、负担一家三代的生活,还承受了无尽的冷眼、歧视。③沈祖棻富有情趣。虽行至晚年,又饱经摧折,但日记中所表达的情致依然细腻婉约,格调高雅,情趣盎然。(每点2分)。‎ ‎(4)沈李二人虽然所处时代不同,但二人的人生经历和诗词创作均有相似之处。‎ ‎①两人同出书香门第,早年即接受浓厚的传统文化的熏陶。沈祖棻出生于有着浓厚文化的地主家庭,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家庭文化氛围都对她们二人的成长产生了影响。(2分)‎ ‎②两人与丈夫有志趣相投、尽情酬唱的佳话。李清照与丈夫志同道合致力于书画金石搜集;沈祖菜与程千帆共同执教,研究诗词文学,并且她们都与丈夫有过诗词酬唱。(2分)‎ ‎③两人都曾在战乱中饱尝颠沛流离之苦,作品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李清照经历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难,用她的诗作反映了时代的特征;沈祖棻也同样经历了日寇侵袭山河破碎的苦难,她的诗作也寄托了国家兴亡之感。(2贫)‎ ‎④两人都有非凡的诗词才华。李清照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一生留下了许多经典的词作,为后人称道;沈祖棻也有大量词作存世,并因诗词理论著作富有盛名。(2分)(每点2分,共8分)‎ ‎13.C(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缘木求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背道而驰:比喻意见相左或方向相反。“南辕北辙”一般只用于行动,跟目的相反的情形,适用范围较小,“背道而驰”则可用于一切方向或目的等相反的事物或行动。)‎ ‎14.答案:A  (B.成分赘余,“目标”与“为了”重复,去掉“为了”。C.主宾搭配不当,主语“中国”不能与宾语“大事”相搭配,把“崛起的中国”改为“中国的崛起”。D.概念上的包含被包含不合理逻辑,各种公共设施包含了学校、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游泳池等。)‎ ‎15.B 上文提示这种经济动物原出日本,接下来就得讲“进口”,所以第一句当时③,接着由外到内先介绍他们与一般动物区别的外形特征,那就应该①,④与②是相连两句,上句说“不同”,下句说“同”,上句关联词“尽管”,下句是“但”转折衔接。⑥与⑤是相连两句,上句说“木讷”,下句说“灵敏”,上句有“虽然”,下句省略了“但是”,语义上也是转折衔接。所以B项前后衔接最顺畅,有道理可讲。‎ ‎16.①一个人一旦没有了诚信  ②对外恪守于“信”  ③自己的周遭生活诚信缺失 ‎17.答案:‎ ‎(1)构图要素:图片以三口井为主体,每口井都配有一个木桶,而打水的绳子从“祖辈的井、父辈的井、子孙的井”顺序大幅增长。(1分)‎ ‎(2)寓意:图片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随时间的向前推移,绳子越变越长。(1分)没有人物的出现,没有响亮的口号,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生动形象地点出了人们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资源日渐匮乏的现实。(2分)呼吁人们要合理开发、利用和十分珍惜水资源。(1分)‎ ‎18.答案:有确定的观点,分析合情合理、入情入理即可。‎ 文言翻译 李琪,字台秀。父亲李縠在广明年间任晋公王铎的都统判官。十三岁时,所做的词赋诗颂,大为王铎赞赏,但也疑心是有人替他写的。一天,王铎召李縠到公署喝酒,暗地派人以《汉祖得三杰赋》的题目到李家测试他,李琪执笔立刻写成。赋的结尾说:“得士则昌盛,不贤则无人共事。项氏的败亡是很自然的,连一个范增都不能使用。”王铎看后觉得很惊异,说:“这孩子是会成大器的,将来一定在文坛称雄。”‎ 昭宗时,李溪父子因文学而知名。李琪十八岁时,带着一篇赋去拜访李溪。李溪忙不迭地倒穿着鞋子出门迎接,对李琪说:“我曾经忧虑近来文人的辞赋,都是在几句之后还不见主题。您入句就见主题,对偶典雅华丽,啊,真可畏呀!”李琪因此更加知名,考上了进士。天复初年,授任武功县尉,又任转运巡官,升任左拾遗、殿中侍御史。自从李琪当了谏官,凡是时政有不当之处,必定会写奏章评论,文章秀丽,看的人都会忘却疲倦。‎ 梁太祖接受禅让登基,征召李琪进入朝廷,任命他为翰林学士。梁太祖谋划天下,李琪以学士身份随军住在军营中,专门掌管文书,下笔起草旨意很合皇帝心意,受到的优待不比一般。这时,李琪的名声传播于海内。李琪看重承诺,怜惜人才奖赏好人,家中门下都很和谐。贞明、龙德年间,这时李琪和萧顷同为宰相,萧顷性格谨慎细致,李琪倜傥自负,不拘小节,中书的上奏答复,多按他的意志行事,萧顷便专门寻找他的毛病。遇上李琪授官吏职位,本应是试摄的官职名称,李琪改“摄”为“守”,被萧顷上奏告状,梁帝大怒,准备把他流放到荒远之地,得到赵岩等人的救援,免去宰相职务,任太子少保。‎ 唐庄宗进入汴京,早就听说李琪的名声,多次想委以重任。同光初年,历任太常卿、吏部尚书。三年秋,发大水,京城国库空虚,庄宗下诏要官员们上书陈述治国的策略。李琪上书数千言。庄宗很重视他的建议,立即任命李琪为国计使,又将要任命他为宰相,不久因内乱而作罢。‎ 到明宗即位,豆卢革、韦说获罪,任圜上奏,请求任命李琪为宰相,被孔循、郑珏阻止,便任崔协为宰相。李琪这时是御史大夫,安重诲在御史台门前擅自杀殿直马延,虽然曾经弹劾过他,但言词模棱两可,不敢直言安重诲的罪行,因为这件事李琪推托有病,三次上书请求退休,朝廷不允许,任命为尚书左仆射。从这以后,更受宰相猜忌,凡是上奏言事,无不受到排挤拦阻。‎ 长兴年中,死于福善里家中,死时六十岁。‎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