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题--溶解度(附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7年中考化学专题练习溶解度(含解析).doc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中考化学专题--溶解度(附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中考化学专题--溶解度(附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溶解度 一、选择题 ‎1.生活中的下列现象,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变化而变化的是(  )‎ A.夏季,鱼塘中的鱼常常会浮在水面呼吸 B.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 C.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 D.烧开水时,沸腾前水中有气泡产生 ‎2.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喝了汽水会打嗝,说明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B.图书档案着火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C.常见的铁合金有生铁和钢,其中钢的含碳量较高 D.发现家中的燃气泄漏时,要立即关闭燃气阀门并打开门窗通风 ‎3.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辨析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喝汽水后打嗝,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变小 B.废弃电池埋到土壤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C.将适量的硝酸铵固体溶于水,会使溶液的温度显著升高 D.被雨水淋湿的自行车,须先用干布擦净后才能用带油的布擦 ‎4.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t‎1℃‎时,物质C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C.将t‎2℃‎时物质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溶液浓度不会发生变化 D.将t‎2℃‎时的物质A、B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两溶液的浓度A>B ‎5.右图为NaCl、KN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45‎ A.KNO3的溶解度一定大于NaCl溶解度 B.‎20℃‎时,‎50g水最多能溶解31.6gKNO3‎ C.t℃时,NaCl和KNO3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50℃‎的NaCl饱和溶液降温到‎20℃‎时变成不饱和溶液 ‎6.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化合物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B.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大 C.升高温度可以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在t‎1℃‎时将‎25g乙投入‎100g水中,可以形成‎125g溶液 ‎7.如图为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1℃‎时,65gA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15g B.要从B的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45‎ C.除去A中含有少量的B,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D.在t‎2℃‎时,将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后,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仍相等 ‎8.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B.t‎1℃‎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0%‎ C.t‎2℃‎时甲与乙的溶解度相等 D.甲中混有少量乙,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9.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10g的甲 B.将t‎2℃‎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溶剂的量不变),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D.分别将t‎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一定都有晶体析出 ‎ ‎ 二、填空 ‎ ‎10.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打开汽水瓶盖,汽水会自动喷出的原因是  ;‎ ‎(2)用洗涤剂去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功能;‎ ‎(3)食品袋内充入氮气的目的是  ;‎ 45‎ ‎(4)防治“白色污染”的措施有  .(答一点即可)‎ ‎11.如图为KNO3和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NaCl  KNO3(填“>”或“=”或“<”)‎ ‎(2)t‎2℃‎时,将‎25g氯化钠固体投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NaCl  溶液(填“不饱和”或“饱和”或“不能确定”).‎ ‎(3)将饱和KNO3溶液变为不饱和KNO3溶液,可行的方法之一是添加溶剂(水),还可以是  .‎ ‎(4)你从图中可获得什么信息(写出一条即可):  .‎ ‎12.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由图中可看出,甲乙两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是  ;‎ ‎(2)要使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写出一种即可);‎ ‎(3)t‎2℃‎时,将甲、乙各‎20g分别加入到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所得乙溶液为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若将温度都降低到t‎1℃‎,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或“=”)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3.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t‎1°C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是A  B(填“>”、“<”或“=”,下同).‎ ‎(2)将t‎3°C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降温至t‎1°C,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A  B.‎ ‎(3)t‎2°C时,‎100g水中溶解50gA刚好饱和,那么‎50g水中溶解  gB也刚好达饱和,此时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精确到0.1%).‎ 45‎ ‎14.如图所示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 ‎(1)在  ℃时,B、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将t‎3℃‎时A物质饱和溶液降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3)若A中有少量B时,采取  的结晶方式提纯A.‎ ‎(4)t‎3℃‎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用A、B、C表示).‎ ‎15.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回答:‎ ‎(1)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填序号,下同);‎ ‎(2)t‎2℃‎时,将‎100g a物质加入到‎100g水中并充分搅拌,形成溶液的质量为  g;‎ ‎(3)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到 t‎1℃‎时,这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 ‎16.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45‎ ‎(1)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 ‎(2)若要从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得到乙固体,可用  结晶方法.‎ ‎(3)t‎1℃‎时,将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t‎3℃‎将‎100g水加入到盛有‎30g甲物质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得到不饱和溶液,若想使溶液恰好饱和,可采用的方法是:①加入甲物质  g; ②降温到  ℃.‎ ‎17.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在t‎1℃‎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填相等或不相等);‎ ‎(2)把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毋序号);‎ A.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 B.溶质的质量一定不变 C.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D.溶液的质量可能不变 E.该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其他物质 ‎(3)在实验室中,用固体物质甲和水配制成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需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烧杯、药匙、胶头滴管和  .‎ ‎18.甲、乙、丙三种同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 ‎(2)使t‎3℃‎时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 45‎ ‎(3)t‎1℃‎时,将‎50g水放入盛有‎30g丙物质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4)将t‎3℃‎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为  (填字母).‎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无法确定.‎ ‎19.如图是KNO3的溶解度曲线,A,B,C代表KNO3三种不同状态下的溶液,请回答:‎ ‎(1)A,B,C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溶液是  .‎ ‎(2)将C点溶液转化为B点溶液时,溶液温度应该降至  ℃.‎ ‎(3)保持溶剂质量不变,将18.55gA点溶液降温至‎10℃‎,可析出KNO‎3 ‎ g.‎ ‎(4)Na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 温度/℃‎ ‎0‎ ‎30‎ ‎60‎ ‎90‎ 溶解度/g ‎35.7‎ ‎36.3‎ ‎37.3‎ ‎39.0‎ ‎25℃‎时,将含KNO3,NaCl各‎40g的固体混合物投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再加热至‎50℃‎(溶剂质量保持不变),最终烧杯中剩余的固体成分是  .‎ ‎20.如图:A,B,C是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M点表示的意义  .‎ ‎(2)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降温到t‎1℃‎时,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 ‎(3)当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时,提纯A物质的方法是  .‎ 45‎ ‎21.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 ‎(2)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3)要使t‎1℃‎时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 ‎(4)向100gt‎1℃‎时的水中,加入‎31g甲固体充分搅拌,发现甲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甲析出.你认为甲开始能“全部溶解”的原因可能是  .‎ ‎22.如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  .‎ ‎(3)t‎2℃‎时,将‎40g甲固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4)将t‎3℃‎时等质量的甲、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质量关系是:甲  丙(填“>”、“<”或“=”).‎ ‎(5)当甲物质中含有少量乙物质时,提纯甲物质所采用的方法是  .‎ 45‎ ‎23.如图所示,依据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关系是  (用>、<或=表示.‎ ‎(2)t‎3℃‎时,甲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之比为  (填最简比).‎ ‎(3)甲中含有少量的乙,若要提纯甲,可采用  的方法.‎ ‎(4)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质量的关系是  (用>、<或=表示).‎ ‎24.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升高温度可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40℃‎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  ℃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45‎ ‎25.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时,溶解度排第二物质是  (填字母);‎ ‎(2)要使不饱和的A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办法是  (请选择下列答案序号填空);‎ a.升温 b.加A物质 c.加溶剂 ‎(3)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  (填字母).‎ ‎26.按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1)如图所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  ,其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  ;‎ ‎②已知t℃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wg.则t℃时,A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可以表示为  %;‎ ‎③气体的溶解度常用体积来表示,如‎0℃‎时,氮气的溶解度为0.023,其含义是  .‎ ‎(2)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溶液,溶质分别可能是硝酸钠、硝酸铜、硝酸、硫酸钠、硫酸、碳酸钾中的一种,检验步骤如下:‎ Ⅰ.分别取少量混合,无明显现象,溶液无色透明,经测定混合溶液显酸性.由此可推断这两瓶溶液中的溶质一定不是  ;(填化学式,多填、少填、错填均不得分,下同)‎ Ⅱ.向上述混合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这两瓶溶液中的溶质至少是  中的一种;‎ 45‎ ‎(3)将A、B、C三种物质各‎8g混合,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混合物中有6gA、13.5gC和一定质量的D,B完全反应.若A、B、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8:16:22:9,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 ‎ ‎ 三、解答题 ‎27.含有铵根离子的物质称为农业生产中的铵态氮肥,如表是氮肥氧化铵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溶解度(g/‎100g水) ‎ ‎ 29.4‎ ‎33.3 ‎ ‎37.2 ‎ ‎41.4 ‎ ‎45.8 ‎ ‎50.4 ‎ ‎55.0 ‎ ‎60.2 ‎ ‎(1)从表中可知:在‎7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铵  克.‎ ‎(2)烧杯A是‎70℃‎时,含有‎100g水的氯化铵不饱和溶液,经过如图的变化过程(在整个过程中不考虑水分的蒸发),则到C烧杯时,溶液的质量为  g.‎ ‎(3)如图所示,是对氯化铵性质的探究实验:‎ ‎①图1说明氯化铵溶液水会  热量;‎ ‎②图2是观察到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  色;‎ 45‎ ‎③农业生产中  (填“能”或“不能”)将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用.‎ ‎28.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夏天天气炎热时,鱼塘里的鱼为什么总是接近水面游动?‎ ‎(2)废弃塑料的急剧增加会带来“白色污染”,请你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3)有些胃药中含有氢氧化镁,它起什么作用?‎ ‎29.图1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结合图2回答问题:‎ ‎(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是  (填“甲”或“乙”).‎ ‎(3)可使甲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  .‎ ‎(4)t‎2℃‎时,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5)小明同学用甲物质进行以下实验:‎ ‎①实验过程中,B、C、D对应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的是  .‎ ‎②向B对应的溶液中再加入‎30g甲固体的过程中,发现固体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  .‎ ‎30.如图所示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在t‎1℃‎时,溶解度相等的是  两种物质;t‎3℃‎时将A、B、C三种物质接近饱和的溶液通过降温后,能析出晶体且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物质;‎ ‎(2)当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所得的溶液中仍然是饱和溶液的是  、  两种物质的溶液;‎ ‎(3)称取A、B、C三种物质各‎30g分别溶于‎100g水配成溶液,当温度控制在大于t‎1℃‎小于t‎2℃‎ 45‎ 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物质的溶液.‎ ‎ ‎ 45‎ 溶解度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 ‎1.生活中的下列现象,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变化而变化的是(  )‎ A.夏季,鱼塘中的鱼常常会浮在水面呼吸 B.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 C.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 D.烧开水时,沸腾前水中有气泡产生 ‎【考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利用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结合事实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夏季,鱼塘中的鱼常常会浮在水面呼吸,是因为夏季气温升高,原本水中溶有的氧气的溶解度减小,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减少,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是由于胃内的温度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小而导致的,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汽水是将二氧化碳气体加压之后制成的,打开汽水瓶盖,压强变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故大量的气体冲出,说明了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故选项符合题意.‎ D、烧开水时,沸腾前水中有气泡产生,是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原本水中溶有的气体的溶解度减小,因此有气泡产生,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气体的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掌握气体溶解度的两个影响因素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2.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喝了汽水会打嗝,说明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B.图书档案着火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C.常见的铁合金有生铁和钢,其中钢的含碳量较高 D.发现家中的燃气泄漏时,要立即关闭燃气阀门并打开门窗通风 ‎【考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生铁和钢;防范爆炸的措施;几种常用的灭火器.‎ 45‎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A、根据喝了汽水会打嗝,说明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进行解答;‎ B、根据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会留下痕迹进行解答;‎ C、根据常见的铁合金有生铁和钢,其中生铁的含碳量较高进行解答;‎ D、根据燃气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进行解答.‎ ‎【解答】解:A、喝了汽水会打嗝,说明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故A错误;‎ B、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会留下痕迹,所以可用于图书档案着火,故B错误;‎ C、常见的铁合金有生铁和钢,其中生铁的含碳量较高,故C错误;‎ D、燃气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现家中的燃气泄漏时,要立即关闭燃气阀门并打开门窗通风,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 ‎ ‎3.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辨析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喝汽水后打嗝,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变小 B.废弃电池埋到土壤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C.将适量的硝酸铵固体溶于水,会使溶液的温度显著升高 D.被雨水淋湿的自行车,须先用干布擦净后才能用带油的布擦 ‎【考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溶液、浊液与溶解度;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废弃电池中含有的物质对土壤具有污染;硝酸铵溶于水会吸收热量;根据防锈的措施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喝汽水后打嗝,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变小,错误;‎ B、废弃电池埋到土壤中,含有的有害物质会污染突然,不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错误;‎ C、将适量的硝酸铵固体溶于水,硝酸铵溶于水会吸收热量而导致温度降低,错误;‎ D、被雨水淋湿的自行车,须先用干布擦净后才能用带油的布擦,正确.‎ 故选D.‎ 45‎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环境的知识以及常见物质溶于水时的能量变化,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 ‎ ‎4.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t‎1℃‎时,物质C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C.将t‎2℃‎时物质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溶液浓度不会发生变化 D.将t‎2℃‎时的物质A、B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两溶液的浓度A>B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压轴实验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由图可知: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100%,并结合该温度下C的溶解度分析解答;‎ C、据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分析解答;‎ D、据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及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方法分析解答.‎ ‎【解答】解:A、由图可知: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正确;‎ B、t‎1℃‎时,物质C的溶解度是‎25g,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0%,正确;‎ C、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将t‎2℃‎时物质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溶液浓度不会发生变化,正确;‎ D、AB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将t‎2℃‎时的物质A、B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依然是饱和溶液,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所以两溶液的浓度B>A,故错误;‎ 故选D.‎ ‎【点评】根据溶解度曲线的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曲线的变化趋势及其含义,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锻炼了创新思维和整合知识的能力.‎ 45‎ ‎ ‎ ‎5.右图为NaCl、KN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NO3的溶解度一定大于NaCl溶解度 B.‎20℃‎时,‎50g水最多能溶解31.6gKNO3‎ C.t℃时,NaCl和KNO3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50℃‎的NaCl饱和溶液降温到‎20℃‎时变成不饱和溶液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压轴实验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比较物质的溶解度须确定温度;‎ B、据‎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及其概念分析解答;‎ C、一定温度下若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据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分析解答.‎ ‎【解答】解:A、不知温度,无法比较二者的溶解度大小,故错误;‎ B、‎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表示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31.6g硝酸钾,故错误;‎ C、t℃时,NaCl和KNO3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正确;‎ D、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略微增大,所以降温不能使其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明确溶解度概念、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因素.‎ ‎ ‎ ‎6.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化合物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45‎ A.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B.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大 C.升高温度可以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在t‎1℃‎时将‎25g乙投入‎100g水中,可以形成‎125g溶液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专题】压轴实验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需确定温度;‎ B、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C、据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可分析甲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 D、据t‎1℃‎时乙的溶解度 分析解答.‎ ‎【解答】解:A、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需确定温度,故错误;‎ B、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正确;‎ 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要将甲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故错误;‎ D、t‎1℃‎时乙的溶解度是‎20g,所以在t‎1℃‎时将‎25g乙投入‎100g水中,可以形成‎120g溶液,故错误;‎ 故选B.‎ ‎【点评】了解溶解度的概念的含义、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其应用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 ‎ ‎7.(2013•大庆)如图为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45‎ A.t‎1℃‎时,65gA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15g B.要从B的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C.除去A中含有少量的B,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D.在t‎2℃‎时,将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后,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仍相等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压轴实验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据t‎1℃‎时A的溶解度分析解答;‎ B、据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分析得到其晶体的方法;‎ C、据AB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情况分析提纯物质的方法;‎ D、据AC的溶解度随的升高的变化及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分析解答.‎ ‎【解答】解:A、t‎1℃‎时,A的溶解度是‎30g,即‎130g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A的质量为‎30g,所以65gA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15g,正确;‎ B、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所以要从B的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正确;‎ C、由图可知: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所以除去A中含有少量的B,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正确;‎ D、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100%;在t‎2℃‎时二者的溶解度相等,所以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等,将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后,A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C析出晶体,溶质的质量分数不相等,所以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相等,A>C,故错误;‎ 故选D.‎ 45‎ ‎【点评】了解溶解度的概念,明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并能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来分析和解答相关问题,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因素.‎ ‎ ‎ ‎8.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B.t‎1℃‎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0%‎ C.t‎2℃‎时甲与乙的溶解度相等 D.甲中混有少量乙,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压轴实验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由图可知: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B、饱和溶液中质量分数的计算式×100%;‎ C、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D、据甲、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情况分析解答.‎ ‎【解答】解:A、由图可知: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错误;‎ B、t‎1℃‎时,甲的溶解度为‎30g,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30%,故错误;‎ C、t‎2℃‎时甲与乙的溶解度交于一点,二者的溶解度相等,正确;‎ 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若甲中混有乙,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正确;‎ 故选CD.‎ ‎【点评】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情况,并可据溶解度变化情况分析提纯物质的方法,饱和溶液中质量分数的计算式×100%,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掌握以上知识才能正确分析解答.‎ 45‎ ‎ ‎ ‎9.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10g的甲 B.将t‎2℃‎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溶剂的量不变),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D.分别将t‎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一定都有晶体析出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根据t‎1℃‎时,甲的溶解度进行计算;‎ B、根据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分析计算;‎ C、根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分析;‎ D、根据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分析.‎ ‎【解答】解:A、由甲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甲的溶解度是‎20g,由溶解度的意义可知,在‎6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10g的甲.故A说法不正确;‎ B、由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在升高温度时,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溶液都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溶剂质量不变,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B说法正确;‎ C、t‎2℃‎时,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故C说法正确;‎ D、由于在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所以,在降温至t‎1℃‎时,不一定都有晶体析出.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AD.‎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会根据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解决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5‎ ‎ ‎ 二、填空 ‎10.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打开汽水瓶盖,汽水会自动喷出的原因是 打开汽水瓶盖,压强变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 ;‎ ‎(2)用洗涤剂去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乳化 功能;‎ ‎(3)食品袋内充入氮气的目的是 防腐 ;‎ ‎(4)防治“白色污染”的措施有 用降解塑料代替 .(答一点即可)‎ ‎【考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常见气体的用途;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白色污染与防治.‎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1)利用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结合事实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的功能进行解答.‎ ‎(3)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氮气在空气中含量最高,进行解答.‎ ‎(4)白色污染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解决白色污染有两条途径:一是回收利用,二是寻找代用品.‎ ‎【解答】解:(1)汽水是将二氧化碳气体加压之后制成的,打开汽水瓶盖,压强变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故有大量气泡从瓶口逸出,说明了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2)洗涤剂具有乳化的功能,所以用洗涤剂去除油污;‎ ‎(3)在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能防止食品与空气接触变质,防止食物腐烂;‎ ‎(4)白色污染的主要成分是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用降解塑料代替,可从源头上治理白色污染.‎ 故答案为:(1)打开汽水瓶盖,压强变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2)乳化;(3)防腐;(4)用降解塑料代替.‎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 ‎ ‎11.如图为KNO3和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45‎ ‎(1)t‎1℃‎时,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NaCl > KNO3(填“>”或“=”或“<”)‎ ‎(2)t‎2℃‎时,将‎25g氯化钠固体投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NaCl 饱和 溶液(填“不饱和”或“饱和”或“不能确定”).‎ ‎(3)将饱和KNO3溶液变为不饱和KNO3溶液,可行的方法之一是添加溶剂(水),还可以是 升高温度 .‎ ‎(4)你从图中可获得什么信息(写出一条即可): 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合理均可) .‎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专题】压轴实验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据溶解度曲线可比较同一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2)分析该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明确溶液状态;‎ ‎(3)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一般方法是:增加溶剂,升高温度,据此并结合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 ‎(4)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某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等.‎ ‎【解答】解:(1)t‎1℃‎时,NaCl的溶解度大于KNO3的溶解度;‎ ‎(2)由图可知:t‎2℃‎时,KNO3的溶解度是‎50g,且KNO3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所以将‎25g氯化钠固体投入‎50g水中,不能全部溶解,得到的是NaCl的饱和溶液;‎ ‎(3)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将饱和KNO3溶液变为不饱和KNO3溶液,可采取升温的方法;‎ ‎(4)由该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2℃‎时,KNO3的溶解度是‎50g,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等;‎ 故答案为:(1)>;(2)饱和;(3)升高温度;(4)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合理均可).‎ ‎【点评】了解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不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基础和关键,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45‎ ‎ ‎ ‎12.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由图中可看出,甲乙两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是 甲 ;‎ ‎(2)要使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升高温度 (写出一种即可);‎ ‎(3)t‎2℃‎时,将甲、乙各‎20g分别加入到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所得乙溶液为 饱和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若将温度都降低到t‎1℃‎,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填“>”、“<”或“=”)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专题】压轴实验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根据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是甲进行解答;‎ ‎(2)根据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进行解答;‎ ‎(3)根据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20g以及t‎1℃‎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相同进行解答.‎ ‎【解答】解:(1)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是甲;故填:甲;‎ ‎(2)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要使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加溶剂或升高温度;故填:升高温度;‎ ‎(3)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20g,所以t‎2℃‎时,将甲、乙各‎20g分别加入到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所得乙溶液为饱和溶液;t‎1℃‎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所以将温度都降低到t‎1℃‎,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故填:饱和;=.‎ ‎【点评】本题考查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根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转化的方法,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只能是升温.‎ ‎ ‎ ‎13.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t‎1°C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是A < B(填“>”、“<”或“=”,下同).‎ ‎(2)将t‎3°C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降温至t‎1°C,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A > ‎ 45‎ B.‎ ‎(3)t‎2°C时,‎100g水中溶解50gA刚好饱和,那么‎50g水中溶解 25 gB也刚好达饱和,此时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33.3% (精确到0.1%).‎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压轴实验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根据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1°C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进行解答;‎ ‎(2)根据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进行解答;‎ ‎(3)根据t‎2°C时,‎100g水中溶解50gA刚好饱和进行解答.‎ ‎【解答】解:(1)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1°C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A<B;‎ ‎(2)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所以将t‎3°C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降温至t‎1°C,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A>B;‎ ‎(3)t‎2°C时,‎100g水中溶解50gA刚好饱和,所以‎50g水中溶解25gB也刚好达饱和,此时溶液的质量分数=×100%=33.3%.‎ 故答案为:(1)<;(2)>;(3)25;33.3%.‎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和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 ‎ ‎14.如图所示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 ‎(1)在 t‎1 ‎℃时,B、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将t‎3℃‎时A物质饱和溶液降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3:10 (填最简整数比).‎ 45‎ ‎(3)若A中有少量B时,采取 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的结晶方式提纯A.‎ ‎(4)t‎3℃‎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C、B、A (用A、B、C表示).‎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压轴实验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某温度下饱和溶液的组成是相同的,与溶液的质量多少没有关系,据降温后A的溶解度回答;‎ ‎(3)据AB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分析提纯物质的方法;‎ ‎(4)据t‎3℃‎时A、B、C的溶解度分析解答.‎ ‎【解答】解:(1)t‎1℃‎时B、C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二者的溶解度相同;‎ ‎(2)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将t‎3℃‎时A物质饱和溶液降至t‎2℃‎,依然是饱和溶液,此时A的溶解度是‎30g,所以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0g:‎100g=3:10;‎ ‎(3)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变化较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所以若A中含有少量B时,可采取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 ‎(4)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所以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配制成饱和溶液,需水的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C>B>A;‎ 故答案为:(1)t1;(2)3:10;(3)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4)C、B、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能较好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 ‎ ‎15.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回答:‎ ‎(1)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b>c (填序号,下同);‎ ‎(2)t‎2℃‎时,将‎100g a物质加入到‎100g水中并充分搅拌,形成溶液的质量为 ‎150 ‎g;‎ ‎(3)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到 t‎1℃‎时,这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b>a>c .‎ 45‎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专题】压轴实验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由溶解度曲线图可以看出,在t‎2℃‎时abc的溶解度关系为a>b>c;‎ ‎(2)由溶解度曲线图可以看出在t‎2℃‎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所以在t‎2℃‎时,‎100g水最多能溶解50ga物质;‎ ‎(3)由溶解度曲线图可以看出,在t‎2℃‎时abc的溶解度关系为a>b>c,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以判断此时其质量分数关系为a>b>c,降温后a、b溶液中均有晶体析出,还是饱和溶液,但在t‎1℃‎时A的溶解度比b小,所以此时溶质质量分数为:b>a,c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升高变为不饱和溶液,则溶质质量分数将不变,最后进行综合比较得出答案.‎ ‎【解答】解:(1)由溶解度曲线图可以看出,在t‎2℃‎时abc的溶解度关系为a>b>c;故答案为:a>b>c ‎(2)由溶解度曲线图可以看出在t‎2℃‎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所以在t‎2℃‎时,‎100g水最多能溶解50ga物质,故形成溶液的质量为‎100g+‎50g═‎150g 故答案为:150‎ ‎(3)由溶解度曲线图可以看出,在t‎2℃‎时abc的溶解度关系为a>b>c,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以判断此时其质量分数关系为a>b>c,降温后a、b溶液中均有晶体析出,还是饱和溶液,但在t‎1℃‎时,a的溶解度比b小,所以此时溶质质量分数为:b>a,c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升高变为不饱和溶液,则溶质质量分数将不变,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故答案为:b>a>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通过本题可以加强学生对固体溶解度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 ‎16.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减小 (填“增大”或“减小”).‎ ‎(2)若要从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得到乙固体,可用 蒸发溶剂 结晶方法.‎ 45‎ ‎(3)t‎1℃‎时,将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t‎3℃‎将‎100g水加入到盛有‎30g甲物质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得到不饱和溶液,若想使溶液恰好饱和,可采用的方法是:①加入甲物质 ‎20 ‎g; ②降温到 t‎2 ‎℃.‎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压轴实验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2)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要从其溶液中获得晶体常采取蒸发溶剂的方法;‎ ‎(3)据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及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方法分析解答;‎ ‎(4)据甲在t‎3℃‎、t‎2℃‎的溶解度分析解答.‎ ‎【解答】解:(1)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所以若要从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得到乙固体,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3)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t‎1℃‎时,将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所以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4)t‎3℃‎时甲的溶解度是‎50g,所以将‎100g水加入到盛有‎30g甲物质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得到不饱和溶液,若想使溶液恰好饱和,可加入甲物质‎20g,t‎2℃‎时其溶解度变为‎30g,所以还可将温度降至t‎2℃‎使其变为饱和溶液;‎ 故答案为:(1)减小;(2)蒸发溶剂;(3)不变;(4)①20;②t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溶解度、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掌握相关知识并能结合题意分析解答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 ‎ ‎17.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45‎ ‎(1)在t‎1℃‎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相等 (填相等或不相等);‎ ‎(2)把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E (填字毋序号);‎ A.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 B.溶质的质量一定不变 C.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D.溶液的质量可能不变 E.该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其他物质 ‎(3)在实验室中,用固体物质甲和水配制成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需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烧杯、药匙、胶头滴管和 量筒、玻璃棒 .‎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专题】压轴实验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并据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析解答;‎ ‎(3)固体物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所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烧杯、药匙、胶头滴管和量筒、玻璃棒.‎ ‎【解答】解:(1)在t‎1℃‎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二者的溶解度相等;‎ ‎(2)A、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其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增加溶质、降温的方法,则溶剂的质量不变,故错误;‎ B、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增加溶质的方法,故错误;‎ C、若采取降温恰好至饱和的方法,则溶质不变,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错误;‎ D、若采取降温恰好至饱和的方法,则溶质不变,溶剂的质量不变,溶液的质量不变,若采取增加溶质的方法,溶液的质量增加,若采取蒸发溶剂的方法,则溶液的质量减小,故正确;‎ 45‎ E、甲的饱和溶液是指一定温度下不能继续溶解甲的溶液,但是其他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故还可继续溶解其他物质,正确;‎ ‎(3)固体物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所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烧杯、药匙、胶头滴管和量筒、玻璃棒;‎ 故答案为:(1)相等;(2)D E; (3)量筒、玻璃棒.‎ ‎【点评】本题考查了溶解度曲线中交点的含义,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时溶液中各物理量的变化,配制溶液所用的仪器,了解相关知识是解答问题的关键.‎ ‎ ‎ ‎18.甲、乙、丙三种同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乙 .‎ ‎(2)使t‎3℃‎时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降低温度(或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 .‎ ‎(3)t‎1℃‎时,将‎50g水放入盛有‎30g丙物质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70 ‎g.‎ ‎(4)将t‎3℃‎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为 D (填字母).‎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无法确定.‎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专题】压轴实验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同一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2)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一般方法是: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温,并结合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分析解答;‎ ‎(3)据t‎1℃‎时丙的溶解度分析解答;‎ ‎(4)不知饱和溶液的质量,无法确定析出晶体的质量.‎ ‎【解答】解:(1)由图可知:t‎1℃‎时,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乙;‎ ‎(2)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要使t‎3℃‎ 45‎ 时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增加甲、蒸发溶剂、降温;‎ ‎(3)t‎1℃‎时,丙的溶解度是‎40g,所以将‎50g水放入盛有‎30g丙物质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最多溶解‎20g,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0g;‎ ‎(4)由于不知饱和溶液的质量,所以将t‎3℃‎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无法确定析出晶体的质量;‎ 故答案为:(1)乙;(2)降低温度(或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3)70;(4)D.‎ ‎【点评】了解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并能结合题意灵活分析解答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 ‎ ‎19.如图是KNO3的溶解度曲线,A,B,C代表KNO3三种不同状态下的溶液,请回答:‎ ‎(1)A,B,C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C ,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溶液是 A .‎ ‎(2)将C点溶液转化为B点溶液时,溶液温度应该降至 ‎10 ‎℃.‎ ‎(3)保持溶剂质量不变,将18.55gA点溶液降温至‎10℃‎,可析出KNO3 ‎6.46 ‎g.‎ ‎(4)Na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 温度/℃‎ ‎0‎ ‎30‎ ‎60‎ ‎90‎ 溶解度/g ‎35.7‎ ‎36.3‎ ‎37.3‎ ‎39.0‎ ‎25℃‎时,将含KNO3,NaCl各‎40g的固体混合物投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再加热至‎50℃‎(溶剂质量保持不变),最终烧杯中剩余的固体成分是 NaCl .‎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压轴实验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该溶液处于不饱和状态,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据此分析解答;‎ ‎(2)BC两点表示溶液中溶解的溶质的质量相等,B点表示饱和溶液,据此分析解答;‎ 45‎ ‎(3)根据AB两点对应的溶解度分析解答;‎ ‎(4)根据‎25℃‎、‎50℃‎时KNO3,NaCl的溶解度分析所加固体能否全部溶解,进而可知烧杯中剩余固体的成分.‎ ‎【解答】解:(1)A,B,C中,只有C点位于溶解度曲线下方,属于不饱和溶液;由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可知: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所以此时溶液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A;‎ ‎(2)BC两点表示溶液中溶解的溶质的质量相等,B点表示饱和溶液,将C点溶液转化为B点溶液时,应该降温至‎10℃‎恰好饱和;‎ ‎(3)A点的溶解度是‎85.5g,‎10℃‎时B点的溶解度是‎20.9g,设保持溶剂质量不变,将18.55gA点溶液降温至‎10℃‎,可析出KNO3的质量为x,则有=,解得x=‎6.46g;‎ ‎(4)由图表和溶解度曲线可知:‎25℃‎时,将含KNO3,NaCl各‎40g的固体混合物投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固体都不能全部溶解,再加热至‎50℃‎(溶剂质量保持不变),‎50℃‎时KNO3的溶解度是‎85.5g,NaCl的溶解度<‎37.3g,因为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略微增大,所以此时KNO3可全部溶解,而NaCl不能全部溶解,故最终烧杯中剩余的固体成分是NaCl;‎ 故答案为:(1)C;A;(2)10;(3)‎6.46g;(4)NaCl.‎ ‎【点评】本题对于溶解度、溶解度曲线、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考查,能很好考查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对溶解度曲线、图表的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 ‎ ‎20.如图:A,B,C是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M点表示的意义 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 .‎ ‎(2)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降温到t‎1℃‎时,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C .‎ ‎(3)当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时,提纯A物质的方法是 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 .‎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压轴实验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45‎ ‎【分析】(1)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据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及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式分析解答;‎ ‎(3)据A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情况分析提纯物质的方法.‎ ‎【解答】解:(1)M点是t‎1℃‎时A、C的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此时二者的溶解度相等;‎ ‎(2)据图可知: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降温到t‎1℃‎时,AB析出晶体,依然是饱和溶液,C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与降温前相等,据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式×100%,可知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大于t‎2℃‎时C的溶解度,所以降温后溶液的质量分数最小的是C;‎ ‎(3)由图可知: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所以当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时,可利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物质;‎ 故答案为:(1)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2)C;(3)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 ‎【点评】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中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变化较大的物质中混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时可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变化大的物质.‎ ‎ ‎ ‎21.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40g或‎40g/‎100g水 .‎ ‎(2)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甲>乙>丙 .‎ ‎(3)要使t‎1℃‎时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加入丙(或升温、蒸发溶剂) .‎ ‎(4)向100gt‎1℃‎时的水中,加入‎31g甲固体充分搅拌,发现甲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甲析出.你认为甲开始能“全部溶解”的原因可能是 甲物质溶于水放热 .‎ 45‎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专题】压轴实验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据溶解度曲线可知某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 ‎(2)据溶解度曲线可比较某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3)通常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并结合丙的溶解度曲线随温度变化分析解答;‎ ‎(4)据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及t‎2℃‎时的溶解度分析回答.‎ ‎【解答】解:(1)由图可知: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或‎40g/‎100g水;‎ ‎(2)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 ‎(3)由图可知: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要使t‎1℃‎时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或升温的方法;‎ ‎(4)由图可知: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所以向100gt‎1℃‎时的水中,加入‎31g甲固体充分搅拌,不会全部溶解,却发现甲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甲析出,而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甲开始能“全部溶解”的原因可能是甲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使甲全部溶解,当温度降低,溶解度降低,固体析出;‎ 故答案为:(1)‎40g或‎40g/‎100g水;(2)甲>乙>丙;(3)加入丙(或升温、蒸发溶剂);(4)甲物质溶于水放热.‎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于物质溶解度的理解及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的认识和应用,据相关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 ‎ ‎22.如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减小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 乙>甲=丙 .‎ ‎(3)t‎2℃‎时,将‎40g甲固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80 ‎g.‎ ‎(4)将t‎3℃‎时等质量的甲、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质量关系是:甲 < 丙(填“>”、“<”或“=”).‎ ‎(5)当甲物质中含有少量乙物质时,提纯甲物质所采用的方法是 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 45‎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压轴实验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根据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分析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2)根据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比较在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 ‎(3)根据在t‎2℃‎时,甲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进行计算分析;‎ ‎(4)根据甲、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分析;‎ ‎(5)根据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分析分离提纯的方法.‎ ‎【解答】解:(1)由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由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3)由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2℃‎时,甲的溶解度是‎60g,由溶解度的含义可知,将‎40g甲固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只能溶解‎30g,所得溶液的质量是‎80g;‎ ‎(4)由甲、丙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甲在t‎3℃‎时饱和溶液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溶液质量会减小;丙在t‎3℃‎时饱和溶液降温到t‎1℃‎,会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质量不变,所以,所得溶液的质量关系是:甲<丙;‎ ‎(5)由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所以当甲物质中含有少量乙物质时,提纯甲物质所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故答为:(1)减小;(2)乙>甲=丙;(3)80;(4)<;(5)降温结晶.‎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所标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的问题.‎ ‎ ‎ ‎23.如图所示,依据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关系是 乙>甲=丙(或甲=丙<乙) (用>、<‎ 45‎ 或=表示.‎ ‎(2)t‎3℃‎时,甲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之比为 1:2:3 (填最简比).‎ ‎(3)甲中含有少量的乙,若要提纯甲,可采用 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 的方法.‎ ‎(4)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质量的关系是 丙>乙>甲(或甲<乙<丙) (用>、<或=表示).‎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压轴实验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根据某一温度时物质溶解度的比较方法考虑;(2)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考虑;(3)根据固体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考虑;(4)根据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到t‎1℃‎时溶解度减小的幅度进行分析.‎ ‎【解答】解:(1)从t‎1℃‎向上做垂线,与曲线的交点在上面的溶解度就大,所以t‎1℃‎时它们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乙>甲=丙(或甲=丙<乙);‎ ‎(2)t‎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甲,所以t‎2℃‎时,甲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之比为:‎50g:‎100g:‎150g=1:2:3;‎ ‎(3)如果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冷却热饱和溶液,如果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蒸发溶剂.由于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提纯甲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的方法;‎ ‎(4)由于丙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降温后溶解度变大,不会析出晶体,溶液质量不变,所以仍然是‎100g,从t‎2℃‎降到t‎1℃‎时,甲的溶解度减小的幅度大,所以甲析出的晶体比乙析出的晶体多,所以降温后甲溶液的质量最小,乙次之,丙溶液质量最大.‎ 故答案为:(1)乙>甲=丙(或甲=丙<乙);(2)1:2:3;(3)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4)丙>乙>甲(或甲<乙<丙).‎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溶解度大小的比较方法,能够根据溶解度定义解决一些问题,知道溶液中析出晶体的方法,熟悉物质提纯的方法.‎ 45‎ ‎ ‎ ‎24.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升高温度可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40℃‎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 ‎20 ‎℃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压轴实验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根据溶解度曲线观察即可;B、根据甲物质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考虑;C、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取决于溶解度的大小;D、根据溶解度曲线中交点的含义考虑.‎ ‎【解答】解: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A错;‎ B、甲物质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升高温度甲的溶解度增大,不可能变为饱和溶液,故B错;‎ C、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因为‎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所以‎40℃‎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C正确;‎ D、曲线中交点表示该温度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20℃‎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故答案为:C;20.‎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知道曲线的交点的含义,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 ‎ ‎ ‎25.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45‎ ‎(1)t℃时,溶解度排第二物质是 B (填字母);‎ ‎(2)要使不饱和的A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办法是 b (请选择下列答案序号填空);‎ a.升温 b.加A物质 c.加溶剂 ‎(3)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 C (填字母).‎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专题】压轴实验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根据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比较t℃时溶解度的大小;‎ ‎(2)增加溶质能使所有的不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3)根据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分析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 ‎【解答】解:(1)由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时,溶解度的大小顺是C>B>A.所以,排第二物质是B;‎ ‎(2)由于增加溶质能使所有的不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所以,要使不饱和的A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办法是b,由于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升温和加入溶剂都不能使不饱和的A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3)由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C.‎ 故答为:(1)B;(2)b;(3)C.‎ ‎【点评】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及固体的溶解度与温度间的关系,应加强对固体溶解度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 ‎ ‎26.按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1)如图所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 增大 ,其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 A ;‎ ‎②已知t℃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wg.则t℃时,A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可以表示为  ‎ 45‎ ‎%;‎ ‎③气体的溶解度常用体积来表示,如‎0℃‎时,氮气的溶解度为0.023,其含义是 ‎0℃‎时,标准大气压下,1体积水中最多溶解0.023体积氮气 .‎ ‎(2)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溶液,溶质分别可能是硝酸钠、硝酸铜、硝酸、硫酸钠、硫酸、碳酸钾中的一种,检验步骤如下:‎ Ⅰ.分别取少量混合,无明显现象,溶液无色透明,经测定混合溶液显酸性.由此可推断这两瓶溶液中的溶质一定不是 Cu(NO3)2、K2CO3 ;(填化学式,多填、少填、错填均不得分,下同)‎ Ⅱ.向上述混合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这两瓶溶液中的溶质至少是 Na2SO4、H2SO4 中的一种;‎ ‎(3)将A、B、C三种物质各‎8g混合,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混合物中有6gA、13.5gC和一定质量的D,B完全反应.若A、B、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8:16:22:9,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A+2BC+2D .‎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酸、碱、盐的鉴别;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压轴实验题;物质的鉴别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①由溶解度曲线变化情况进行判断;曲线越陡,受温度影响越大;②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100%;③气体的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标准大气压下,1体积水中最多溶解该气体的体积数;(2)Ⅰ.别取少量混合,无明显现象,溶液无色透明,经测定混合溶液显酸性,说明不能有有颜色的离子,例如硝酸铜是蓝色,不能含有碱性物质,例如碳酸钾显碱性;Ⅱ.向上述混合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混合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D的质量=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然后根据物质质量增加和减少的情况和相对分子质量确定化学方程式.‎ 45‎ ‎【解答】解:(1)①由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由A物质溶解度曲线陡,受温度影响较大;‎ ‎②t℃时,A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可以表示为:×100%;‎ ‎③‎0℃‎时,氮气的溶解度为0.023,表示在‎0℃‎时,标准大气压下,1体积水中最多溶解0.023体积氮气;‎ ‎(2)Ⅰ.硝酸铜溶液是蓝色,取少量混合,无明显现象,溶液无色透明,说明不存在硝酸铜,碳酸钾是显碱性的,经测定混合溶液显酸性,所以不存在碳酸钾;‎ Ⅱ.向上述混合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混合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因为硫酸钡是白色沉淀,所以可能含有Na2SO4、H2SO4中的一种;‎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D的质量为:(‎2g+‎8g)﹣(‎13.5g﹣‎8g)=‎4.5g;‎ 在此反应中,A质量减少‎8g﹣‎6g=‎2g,B完全反应,质量为‎8g,C质量增加‎13.5g﹣‎8g=‎5.5g,D是生成的新物质,质量为‎4.5g.‎ 根据反应的数据可知,A、B为反应物,C、D为生成物.‎ 因为A、B的质量比为:‎2g:‎8g=1:4,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8:16=1:2,故B的系数应为2;C、D的质量比为:‎5.5g:‎4.5g=11:9,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22:9故D的系数应为2;‎ 故可判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2BC+2D.‎ 故答案为:(1)①增大;A;②;③‎0℃‎时,标准大气压下,1体积水中最多溶解0.023体积氮气;(2)Ⅰ.Cu(NO3)2、K2CO3;Ⅱ.Na2SO4、H2SO4;(3)A+2BC+2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 ‎ 三、解答题 ‎27.含有铵根离子的物质称为农业生产中的铵态氮肥,如表是氮肥氧化铵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溶解度(g/‎100g水) ‎ ‎ 29.4‎ ‎33.3 ‎ ‎37.2 ‎ ‎41.4 ‎ ‎45.8 ‎ ‎50.4 ‎ ‎55.0 ‎ ‎60.2 ‎ ‎(1)从表中可知:在‎7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铵 ‎30.1 ‎克.‎ ‎(2)烧杯A是‎70℃‎时,含有‎100g水的氯化铵不饱和溶液,经过如图的变化过程(在整个过程中不考虑水分的蒸发),则到C烧杯时,溶液的质量为 ‎137.2 ‎g.‎ 45‎ ‎(3)如图所示,是对氯化铵性质的探究实验:‎ ‎①图1说明氯化铵溶液水会 吸收 热量;‎ ‎②图2是观察到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 蓝 色;‎ ‎③农业生产中 不能 (填“能”或“不能”)将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用.‎ ‎【考点】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盐的化学性质;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根据‎7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来分析;‎ ‎(2)根据‎2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来分析;‎ ‎(3)根据图示现象以及铵态氮肥的特点来分析.‎ ‎【解答】解:(1)‎7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60.2g,也就是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60.2g氯化铵,那么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溶解‎30.1g氯化铵;故填:30.1;‎ ‎(2)由图可知,降温至‎20℃‎后,溶液中有晶体析出,说明达到了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即:‎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铵‎37.2g,此刻饱和溶液的质量为:‎137.2g;故填:137.2;‎ ‎(3)①由图象可知,水中加入氯化铵后,U型管左侧液面上升,右侧液面下降,说明氯化铵溶于水温度降低,吸收热量;故填:吸收;‎ ‎②氨气溶于水生成氨水,是一种碱,能使红色的石蕊试纸变蓝色,故填:蓝;‎ ‎③因为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后会释放出氨气,造成氮肥的肥效降低,故填:不能.‎ ‎【点评】掌握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受温度影响的变化情况、物质溶于水时的温度变化、铵态氮肥的性质等是解题的关键.‎ 45‎ ‎ ‎ ‎28.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夏天天气炎热时,鱼塘里的鱼为什么总是接近水面游动?‎ ‎(2)废弃塑料的急剧增加会带来“白色污染”,请你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3)有些胃药中含有氢氧化镁,它起什么作用?‎ ‎【考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白色污染与防治.‎ ‎【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压轴实验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1)根据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进行解答;‎ ‎(2)根据“白色污染”是由难降解的塑料制品随意丢弃引起的进行解答;‎ ‎(3)根据氢氧化镁能中和过多胃酸进行解答.‎ ‎【解答】解:(1)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夏天天气炎热水中缺氧,所以鱼总是接近水面游动;故填: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夏天天气炎热水中缺氧;‎ ‎(2)“白色污染”是由难降解的塑料制品随意丢弃引起的,所以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的合理化建议: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回收各种废气的塑料,使用可降解的新型塑料;故填:使用可降解的新型塑料;‎ ‎(3)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氢氧化镁能中和过多胃酸.故填:氢氧化镁能中和过多胃酸.‎ ‎【点评】通过对生活常识的设问考查,体现化学学习对生活的重要意义,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为温度和压强,且是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 ‎ ‎29.图1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结合图2回答问题:‎ ‎(1) t‎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45‎ ‎(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是 乙 (填“甲”或“乙”).‎ ‎(3)可使甲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 降温结晶(合理均可) .‎ ‎(4)t‎2℃‎时,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大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5)小明同学用甲物质进行以下实验:‎ ‎①实验过程中,B、C、D对应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的是 B .‎ ‎②向B对应的溶液中再加入‎30g甲固体的过程中,发现固体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 甲物质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甲物质的溶解度增大 .‎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专题】压轴实验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3)对于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物质,可采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得到晶体;‎ ‎(4)据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及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方法分析解答;‎ ‎(5)①根据甲在t‎1℃‎和t‎2℃‎的溶解度并结合图示分析解答;‎ ‎②根据温度高甲的溶解度大溶解的溶质多进行分析.‎ ‎【解答】解:(1)t‎1℃‎时甲、乙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二者的溶解度相等;‎ ‎(2)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3)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可采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得到晶体;‎ ‎(4)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t‎2℃‎时,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析出晶体,依然是饱和溶液,乙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与t‎2℃‎时相等;由于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式×100%,即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观察图示可知:降温后甲在t‎1℃‎时的溶解度大于t‎2℃‎时乙的溶解度,所以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5)①t‎1℃‎时甲的溶解度是‎65g,所以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溶解‎32.5g,因此B为不饱和溶液,C中加入了溶质共‎50g,溶解‎32.5g,为饱和溶液;升温至t‎2℃‎,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是‎90g,‎50g水最多溶解‎45g溶质,故依然是饱和溶液;‎ ‎②向B对应的溶液中再加入‎30g 45‎ 甲固体的过程中,发现固体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可能是由于甲溶于水放出热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溶解的甲质量就多,温度降下来后溶解度又减小,又会有晶体析出;‎ 故答案为:(1)t1;‎ ‎(2)乙;‎ ‎(3)降温结晶(合理均可);‎ ‎(4)大于;‎ ‎(5)①B; ②甲物质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甲物质的溶解度增大.‎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通过本题可以加强学生对固体溶解度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 ‎30.如图所示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在t‎1℃‎时,溶解度相等的是 A和C 两种物质;t‎3℃‎时将A、B、C三种物质接近饱和的溶液通过降温后,能析出晶体且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A 物质;‎ ‎(2)当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所得的溶液中仍然是饱和溶液的是 A 、 B 两种物质的溶液;‎ ‎(3)称取A、B、C三种物质各‎30g分别溶于‎100g水配成溶液,当温度控制在大于t‎1℃‎小于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B 物质的溶液.‎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压轴实验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一定温度范围内,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趋势越大,则析出晶体越多;‎ ‎(2)据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的变化情况分析解答;‎ ‎(3)结合该温度范围内物质的溶解度,及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分析解答.‎ 45‎ ‎【解答】解:(1)在t‎1℃‎时,AC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二者的溶解度相等;t‎3℃‎时将A、B、C三种物质接近饱和的溶液通过降温后,C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不会析出晶体,A的溶解度变化比B大,所以等质量的三种溶液能析出晶体且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 ‎(2)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当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所得的溶液中仍然是饱和溶液的是AB;‎ ‎(3)观察图示可知:t‎2℃‎时A的溶解度是‎30g,当温度控制在大于t‎1℃‎小于t‎2℃‎时,A的溶解度最大是‎30g,而B的溶解度始终大于‎30g,C的溶解度始终小于‎30g,所以在此温度范围内,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B;‎ 故答案为:(1)A和C;A;(2)A;B;(3)B.‎ ‎【点评】本题能很好的考查学生对溶解度曲线意义的认识,以及应用解题的能力,掌握相关知识才能结合选项很好的分析解答.‎ 45‎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