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高中高三九月摸底考试
语文试卷
出题人:周 雁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透视“李约瑟难题”:呼唤创新文化
梁启东
世界科技发展史上,曾经有一道著名的“李约瑟难题”。英国历史学家李约瑟提出:“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确实,元明以前,华夏大地在科技和经济很多领域都领先于世界。但是到了近代,中国没有实现科技的突破和工业的崛起,中国的科技和经济却纷纷落伍了。这其中的原因何在?
比较近代世界科技发展的历史,18世纪以来,世界科技中心和工业中心从英国转到德国,再到美国,表面上是地理位置的更替,实质上是创新能力由弱向强的转移,是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17、18世纪,那里有较为宽松的宗教背景,为牛顿等科学家提出超前的、有创见的理论提供了合适的气候和土壤;其先进的市场意识、商贸手段也为蒸汽机等技术发明和产业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英国是世界科学中心、技术中心和产业中心。
我们再看看德国在近代为什么能够在迅速崛起。德国的迅速崛起,要归功于德国哲学思想的活跃以及宗教改革以后的一系列政治、经济、社会方面政策措施的实施;归功于学校教育方面的创新,归功于将大学专业教学与专业研究结合起来,促使大批的青年人才直接参与科学前沿的探索活动,促成了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因素的长期积累。这种新型模式催生了现代大学研究开发机构,为科研和创新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开辟了培养创新人才的先河。
现在世界科技和经济“超级大国”美国,也是通过文化创新后来居上的。美国为什么能够成功?最大的因素,是有一个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不断营造和优化有利于创新的良好文化氛围。
古今中外的例子充分证明:一流的成果需要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人才的环境。不论是技术创新、科学创新、体制创新、发展模式创新,都是一种求异的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其最大特点是探索,是敢想敢试敢闯,其结果,可能是成功,也可能是失败,而且失败的可能性甚至会大于成功的可能性。任何一个技术创新活跃、经济繁荣的时代,都需要重大的人文创新来导引,需要文化的繁荣。科学的发展、技术的突破、体制的改革,最后都归结到文化的创新。这不仅是逻辑的必然,也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节选自2017年7月25日光明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元明以前,华夏大地在科技和经济很多领域都领先于世界。但是到了近代,中国的科技和经济却纷纷落伍了,其原因实质上是创新能力变弱。
B.世界科技中心和工业中心从英国转到德国,再到美国,导致了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文化相互作用。
C.英国不仅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而且还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因此,英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世界科学中心、技术中心和产业中心。
D.德国哲学思想的活跃以及宗教改革以后的一系列政治、经济、社会方面政策措施的实施是德国迅速崛起的根本原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提出“李约瑟难题”之后,分析了“李约瑟难题”的原因所在,并为解决“李约瑟难题”指明了方向。
B.文章摆事实、讲道理,旨在强烈批判中国缺乏有勇气的创新者及客观环境,因而导致“李约瑟难题”的生发。
C.文章三、四、五段通过分析英国、德国、美国崛起的原因,论证了科技发展与文化创新的密切关系。
D.文章论述了“李约瑟难题”产生的原因,为中国文化、经济、科技及各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约瑟难题”实际是对近代中国没有实现科技的突破和工业的崛起的一种深刻的疑问和思考。
B.学校教育方面的创新,能够催生现代大学研究开发机构,为科研和创新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
C.科技的发展需要一种求异的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尽管其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但只要尝试就有可能成功。
D.文化的繁荣、文化的创新在经济繁荣的时代必不可少,取代了科学的发展、技术的突破、体制的改革。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断 桥
蒋 寒
接连两场暴雨,上百年的古桥,被山洪毁了。
洪水将山寨与外界天隔一方,孩子们上学,大人们赶集,只能靠树杆、木梯、竹竿慢慢爬过去了。
村民们找到郭支书,请他拿主意。
郭支书住在山寨对岸的郭家坨,郭家坨地势高,再大的洪水也奈何不了它。郭支书听了村民的反映,吧嗒着旱烟,思忖着,不急。乡亲们急啊,挤了他家满满一屋子,支书娘子忙着为大家沏茶添水。
山寨丙成代表大伙说:“就那样断着,不是个事啊!大人进进出出好办,娃娃们上学呢?你不是常说,一切为了下一代嘛!”
郭支书伸出两指捻了捻火星闪动的旱烟,吧嗒着,不吭声。
有人小声说:“我们知道,你肯定还在生大伙的气。入夏以来,见你没少往古桥下跑,东瞅瞅,西敲敲,大伙说你是盼着古桥垮了,好向上面申请救济款,以便从中捞……”
声音小得没人听得见。
屋外的大狼狗汪汪地叫了,天空还是阴沉沉的。天气预报说了,近期还将有持续暴雨,省市县层层拉响了防汛警报。村委会也早作了安排,这会儿,马主任正带着工作队现场走访……
丙成说:“郭书记,你大人大量,快替大家拿个主意吧。上面要不拨款,我们各家凑也行。”
郭支书翻大伙一眼,说:“钱,我来想办法,力,大家得出。”
“要得要得!”大伙就兴高采烈地散了。
有人见,第二天一早,郭支书拎着包朝镇上去了。几天后回村,他就给望眼欲穿的乡亲们一个天大的喜讯:修桥款弄到了,钢筋水泥什么的都联系好了,接着就送来,天晴就动工……
时不我待,趁着阳光天气,两台吊车就轰轰隆隆开进断桥现场,洪水也下降了许多,山寨老少能动的都出来了,大伙说说笑笑,干得热火朝天……
郭支书和马主任在现场指挥。马主任抹了抹烟嘴,递给郭支书,白烟就从郭支书的鼻孔里冒出来,一脸欣慰。
马主任感慨道:“老伙计啊,真是难为你了,镇上县上一毛不拔,得亏你家老大开明啊,从自己公司支持50万。”
郭支书笑:“我们养育下一代图啥,不就是为我们修桥修路修康庄大道嘛。”
马主任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半个月之后,一座崭新的现代大桥就牢牢地架在了天河上,连接着山寨与外面的世界。
可是随后,村里传出了关于郭支书的风言风语,说是郭支书这回,准是贪了不少上面的修桥款,有人甚至闹着要找郭支书讨工钱。
风言风语被马主任苦口婆心压了下去,大伙听说是郭支书的大儿子公司出的钱,又有话说了,不仗着他老爹是个支书,他能开公司吗?再说,50万啊,没有好处的事情,傻子才干!
马主任听了,哭笑不得。
坐在断桥的残垣上,凝视着旁边雄伟的新桥,郭支书缓缓地吐着烟,对身旁的马主任喃喃道:“汛期过后,我就辞职了,但愿这座桥能管一百年,一万年!”
倏地,山洪从马主任的眼眶奔涌而出。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头描写古桥被毁,洪水泛滥,村民过河极其不便,不仅巧妙点题,也为下文郭支书带领村民设法修桥作铺垫。
B.小说中的马主任虽是一个次要人物,但借他之口交代了资金来源的相关背景,从而使主人公郭支书的形象更鲜明。
C.古桥冲垮后,作者将郭支书“不急”和乡亲们“急啊”进行对比,充分体现出人物在本质上不同的立场和心情。
D.山寨部分村民对郭支书的误会与猜疑,反映了作者对当前农村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考,大大丰富和深化了小说主题。
5.小说中的郭支书有哪些主要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答:
6.小说以“断桥”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答: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逐渐得到扩散和传播,最终为多民族所使用、共享。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很显然,这正是它能够成功申遗的最根本原因。
(摘编自《百度百科》,有删改)
材料二
然而对于很多现代人,尤其是很多年轻人来说,对它的申遗成功却可能有些不以为然,认为这是标准的“老黄历”了,对现代人的生产、生活又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呢?尽管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对气候、天气的预测与利用的水平也越来越高,“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确实有所减弱,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数千年,但是“二十四节气”在延续过程中所产生的 “误差”却很小,现在的农田作物耕种基本上没有脱离原来的节气规律。所以在中国北方农村地区,很多农村居民可能不知道一些现代节日,但是对于“二十四节气”却耳熟能详,并且仍旧在根据它们在指导和安排自己的生产、生活。
“二十四节气”的影响显然不限于农事耕作,而是已经全面渗透进我们的生活。比如很多地方的百姓会按照“小雪腌菜,大雪腌肉”来准备自己的生活物资;比如清明吃青团、立秋吃西瓜的风俗依旧流行。尤其是每年到了冬至时节,到底是应该吃饺子还是吃汤圆,南北方的网友几乎每年都要“论战”一番,彼此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也正是在这样的“论战”当中,继承、传播和弘扬了传统文化,增加了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而网友对这种论战的参与热情,显然也正是“二十四节气”在现代社会仍旧深具影响力的证明。
“二十四节气”,既是古人智慧的一种结晶,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与我们现在所提倡重视自然规律和生态保护,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谋而合,也就意味着它仍旧具有极强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摘编自《新华网》,有删改)
材料三
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专家认为,这次成为人类非遗代表作,除了表明其作为中国人文化认同的一个标志,同时也是中国对于整个人类的文化贡献。对于促进人类文化多样化发展,有非常大的意义。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苑利说,由“二十四节气”而生成的农耕经验在实践过程中,由乡村社会来传承。因此,申办成功后的一项重要工作,便是项目的尽快落地——让真正的传承者发挥作用,以显示出项目自身应用的社会效益。
文化部非遗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二十四节气”的传承和保护任重道远,将以此为一个新的起点,根据已制定的保护计划,与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一道积极实施系列保护措施,认真履行各项义务和责任,让更多的国家、社区、群体和个人认识、了解“二十四节气”这一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活动。
同时,创造条件确保相关社区和群体在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传承与保护的行列中来,激发其积极性和自觉性,使“二十四节气”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有删改)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项是( )(3分)
A.材料一首先从“二十四节气”的申遗成功说起,接着交代了“二十四节气”的概念,然后阐述了“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的根本原因。
B.材料二首先肯定了很多现代人对“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不以为然的态度,接着阐述了“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的文化意义。
C.材料三首先肯定了“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对整个人类的文化贡献,接着阐述了“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后的传承和保护问题。
D.三则材料阐述的共同话题是关于“二十四节气”的申遗成功,三者在内容上从概念到文化意义再到传承保护,构成有机联系。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二十四节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引发新闻媒体关注,这使古老的“二十四节气”具有了新闻价值。
B.“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这正是它能够成功申遗的最根本原因。
C.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对气候、天气的预测与利用的水平越来越髙,“二十四节气”对于农田作物耕种将会基本上没有了指导功能。
D.南北方的网友对具体时节吃什么的“论战”,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也是“二十四节气”在现代社会仍旧深具影响力的证明。
E.“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后,必定会使“二十四节气”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9.结合材料三,简要概括如何实施“二十四节气”的传承和保护。(4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林光朝,字谦之,兴化军莆田人。再试礼部不第,闻吴中陆子正尝从尹焞
学,因往从之游。自是专心圣贤践履之学,通《六经》,贯百氏,言动必以礼,四方来学者数百人。然未尝著书,惟口授学者,使之心通理解。尝曰:“道之全体,全乎太虚。《六经》既发明之,后世注解固已支离,若复增加,道愈远矣。”孝宗隆兴元年,光朝年五十,以进士及第调袁州司户参军。乾道三年,龙大渊、曾觌以潜邸恩幸进,台谏、给舍论驳不行。张阐自外召为执政,锐欲去之,觉其不可摇,遂以老疾力辞不拜。而光朝及刘朔方以名儒荐对,颇及二人罪,由是光朝改左承奉郎、知永福县。而大臣论荐不已,召试馆职,为秘书省正字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官,历著作佐郎兼礼部郎官。八年,进国子司业兼太子侍读,史职如故。是时,张说再除签书枢密院事,光朝不往贺,遂出为广西提点刑狱,移广东。茶寇①自荆、湘剽江西,薄岭南,其锋锐甚。光朝自将郡兵,檄摧锋统制路海、本路钤辖黄进,各以军分控要害。会有诏徙光朝转运副使,光朝谓贼势方张,留屯不去,督二将遮击,连败之,贼惊惧宵遁。帝闻之,喜曰:“林光朝儒生,乃知兵耶。”加直宝谟阁,召拜国子祭酒兼太子左谕德。四年,帝幸国子监,命讲《中庸》,帝大称善,面赐金紫。不数日,除中书舍人。是时,吏部郎谢廓然由曾觌荐,赐出身,除殿中侍御史,命从中出。光朝愕曰:“是轻台谏、羞科目也。”立封还词头②。天子度光朝决不奉诏,改授工部侍郎,不拜,遂以集英殿修撰出知婺州。光朝老儒素有士望在后省未有建明或疑之及闻缴驳廓然士论始服光朝因引疾提举兴国宫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宋史•林光朝传》)
【注】①茶寇:南宋时贩茶的商人为抵抗政府过度的盘剥、压榨而组成的武装。
②封还词头:驳回皇帝在人事决策方面不恰当的诏命。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光朝老儒/素有士望/在后省未有建明/或疑之/及闻缴驳廓然/士论始服光朝/因引疾提举兴国宫/卒年六十五/
B.光朝老儒/素有士望/在后省未有建明/或疑之/及闻缴驳廓然/士论始服/光朝因引疾提举兴国宫/卒/年六十五/
C.光朝老儒/素有士望/在后省未有建明/或疑之/及闻缴驳/廓然士论始服/光朝因引疾提举兴国宫/卒/年六十五/
D.光朝老儒/素有士望/在后省未有建明/或疑之/及闻缴驳/廓然士论始服光朝/因引疾提举兴国宫/卒年六十五/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军,唐代时称军镇,至宋代演变为地方行政区划单位,与府、州、监同属于路。
B.执政,原意为掌管国家政事,宋、金时是参知政事、枢密使等高级官员的通称。
C.出,出仕,即出来做官,古代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或他人举荐就可以成为仕宦。
D.出身,科举考试考中者的身份资格,赐出身指赐给未考中者以相应的身份资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林光朝学问精深,教授生徒众多。他与尹焞交游,专心研究圣贤之学;他精通《六经》和诸子百家学说,使得四方学者慕名前来求教。
B.林光朝出仕很晚,仕途一直不顺。他五十岁才中进士,先后因议论皇帝恩宠的臣子龙大渊、曾觌和张说等人的罪行而被朝廷降职任用。
C.林光朝平定寇乱,立下显赫军功。茶寇迫近岭南时,林光朝一边率兵抵御,一边传书其他将领,督促他们拦击贼兵,最终使贼兵败退。
D.林光朝为官正直,敢于驳回上议。皇帝准备重用吏部郎谢廓然,林光朝认为这是对台谏的轻视,会让科举蒙羞,于是立刻驳回了诏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六经》既发明之,后世注解固已支离,若复增加,道愈远矣。(5分)
译:
(2)天子度光朝决不奉诏,改授工部侍郎,不拜,遂以集英殿修撰出知婺州。(5分)
译: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经行岚州
杜审言
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
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
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
自惊牵远役,艰险促征鞍。
【注】杜审言于公元645年(唐高宗咸亨元年)中进士后,任隰城县(今山西汾阳县西)尉,因公务赴西北,往返两次途经岚州,写了这首五言律诗《经行岚州》。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首联中的“春光晚”“气候寒”点明了边城岚州的环境特点,从而奠定了全诗悲凉伤感的感情基调。
B.“往来花不发”紧承首句,“往来”从空间角度写出了诗人行程的变化,“花不发”表现了岚州城“春光晚”的特点。
C.“新旧雪仍残”中“新旧”两个形容词连用,通过诗人对所见景物“雪仍残”的细致观察,写出了边地的“气候寒”。
D.尾联两句既表现了诗人惊叹于祖国的大好河山之美,也写出了诗人不畏艰险奔赴前程的乐观情怀。
E.诗歌的情感较为丰富,有对边地苦寒的慨叹,有对山水美景的赞赏,也有自己以国事为重的情怀。
15.颈联“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通过“ , ”两句,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美景表现了出来。
(2)荀子在《劝学》中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劝勉人们学习知识,更是劝人为“善”,培养高尚的品德,由文中“ , , ”可见。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汽车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国内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大部分厂商开始瞄准海外市场,奇瑞公司经过惨淡经营,2017年销量继续攀升。
②武亦姝在第二届中国诗词大会中勇夺冠军,大家都夸她是一位才女,她却求全责备,谦虚地说自己还存在很多不足。
③社会对校园欺凌的严重性认知不足,学校不愿意张扬,家长们投鼠忌器,使得多数校园欺凌最终沉没水底,私下消化。
④这些游戏或多或少都占据了我们手机一定的存储空间,有时候为了保留它们,我们不得不忍痛割爱一些应用或者照片、视频等。
⑤饶宗颐,这位被称为当代“最后的通儒”的国学大师,与季羡林先生并称“北季南饶”,他拥有百科全书式的深厚学养,令后辈学者难以望其项背。
⑥2017年初,人类在和人工智能机器人的PK中连连败退,这类机器人无所不为,会下棋,会猜脸,还能解答各种问题。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一带一路”“亚投行”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中国提出的这些倡议不仅对全球和区域发展都有利,而且对中国自身发展有利。
B.分析人士指出,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保持中法关系健康稳定发展能够推动两国战略伙伴关系迈向更高水平和两国人民广泛受益。
C.在北京大学 2017 届本科毕业典礼上,校长林建华寄语毕业生:宁可自己吃点亏,也不要为了一时便宜,丧失对原则和底线的坚守。
D.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自主研制了直-19E出口型武装直升机近日首飞成功,这展现了我国航空工业的新成就,展现了中国军工制造的实力。
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王大石捧着一幅字画凑到马医生跟前:“区区草字,不成敬意,请您笑纳。”“如此盛情,却之不恭,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马医生脸上堆满了笑容。
B.最后,感谢嘉宾王小美和我们一起度过了这段美好欢乐的时光,也祝贺她荣幸地加入我们的综艺之友俱乐部!感谢大家的光临,我们下期节目再会!
C.张经理,您家父今天来公司找您,您不在,我负责接待的;他叮嘱说您回公司后,一定要跟他打个电话。
D.本公司经过六年的打拼,不断发展壮大,值此分公司开业庆典之际,向来自各界的朋友惠赠一份精美礼品。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近些年来,许多报刊杂志纷纷刊登了有关吃人植物的报道,而且世界上还有许多关于吃人植物的传说。因此一些人相信, ① 。大多数植物学家认为,有些植物的根、茎、叶在特殊的环境中,虽然有可能发生变态,但无论如何也不会发展到会抓人、会吃人的程度,因此他们认为: ② 。但也有少数科学家认为,虽然目前还没有足够证据说明吃人植物的存在, ③ 。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文化是强国的根本,中国作为一个五千年的文明古国,须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不断地总结出强国经验,这些经验势必引领华夏民族走向复兴和强盛。在传媒界,电视广播栏目也相继推出许多关于国学教育的文化栏目,这些栏目就必定避免国学的曲高和寡。可以说,只要在大众传播和教育的相互助力下,传统文化就一定会迎来兴盛发展的春天。
①强国经验不一定引领华夏民族走向复兴和强盛。
②
③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950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入学考试有这么一道题目:“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会怎么做?”教授本杰明·格雷厄姆参加了这次阅卷,答案可谓五花八门。有的说,我会留一块作为晚餐。本杰明批注道:你很节俭。有的干脆说,统统吃掉。本杰明笑一笑,批道:你真可爱。忽然,有一个答案吸引了他,上面写道:“假如我有两块面包,我会用其中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本杰明教授在卷末为他批了几行字:世人都知道面包的好,却不知道一朵水仙花的妙。我可爱的孩子,你小小年纪已经领略到人生的真谛,不为物质所累,堪成大器。这位学生的名字就是沃伦·巴菲特,当年刚刚20岁。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孝感高中2018届高三年级九月份调研考试语文答案
1.A(B项,因果颠倒,“世界科技中心和工业中心从英国转到德国,再到美国”是果,“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文化相互作用”是因; C项,偷换概念,“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是英国的工业革命,而非英国;D项,以偏概全,“德国迅速崛起的根本原因”除了“德国哲学思想的活跃以及宗教改革以后的一系列政治、经济、社会方面政策措施的实施”,还有很多其它原因。)
2.B(B项夸大事实,“旨在强烈批判中国……”解说错误,文中没有批判之意,只是客观分析。)
3.D(D项无中生有,“取代了科学的发展、技术的突破、体制的改革”解说错误,原文“科学的发展、技术的突破、体制的改革,最后都归结到文化的创新”。)
4.C(“体现出人物在本质上不同的立场和心情”不正确。从全文来看,他们的立场和心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5.①宽宏大量。面对风言风语不为所动,尽心尽力为群众办事。
②正直无私。关心群众困难,动员儿子出钱修桥,汛期后主动辞职。
③深谋远虑。汛前关注古桥,汛期早作安排,修桥计划周密。
(每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5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6.①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断桥”作为小说的线索,贯穿全文,使情节集中紧凑。
②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面对断桥,众人不同的表现塑造了书记、主任和村民的不同形象。
③深化了小说的主题。赋予断桥象征意义,深化主题:河上断桥易修,心中断桥难修。
④效果上激发阅读兴趣。以“断桥”为标题,新颖别致,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每答出一点给2分,任答出三点给6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7.B(B项“肯定了很多现代人对‘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不以为然的态度”说法错误。)
8.AD(B项,指代错误,“这正是它能够成功申遗的最根本原因”指的是“‘二十四节气’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C项,“对于农田作物耕种将会基本上没有了指导功能”表述错误。E项,“必定”说法绝对化。)(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
9.①使项目尽快落地,让真正的传承者发挥作用,以显示出项目自身应用的社会效益。
②根据已制定的保护计划,与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一道积极实施系列保护措施,认真履行各项义务和责任。
③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传承与保护的行列中来,激发其积极性和自觉性。
(每点2分,任答二点给4分)
10.B(标点:光朝老儒,素有士望。在后省未有建明,或疑之,及闻缴驳廓然,士论始服。光朝因引疾提举兴国宫,卒,年六十五。)
11.C(出:由京官调任地方官。)
12.B(林光朝的仕途并非“一直不顺”,他曾担任过国子司业兼太子侍读、宝谟阁直学士以及国子祭酒兼太子左谕德等要职,还曾受到皇帝金鱼袋和紫衣的赏赐;他也没有议论张说的罪行,只是因为没有祝贺张说任职签书枢密院事而被外放为官。)
13.(1)《六经》已经阐发清楚,后代的注解本来就已经支离破碎了,如果再增加,距离道的本义就越来越远了。(“发明”1分,“固”1分,“若”1分,大意2分。)
(2)
皇帝估计林光朝决不会接受诏命,就改任他为工部侍郎,林光朝不就任,于是就让他以集英殿修撰的身份外出担任婺州知州。(“度”1分,“拜”1分,“知”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林光朝,字谦之,兴化军莆田人。两次参加会试都没有考中,听说吴中陆子正曾经跟从尹焞求学,于是前往尹焞处与他交游。从此他专心学习实践圣贤的学问,通晓《六经》和诸子百家的学问,一言一行必定遵循礼节,四方来向他求学的数百人。然而他不曾著书,只是亲口将学问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在心里通晓理解。他曾经说:“道的全部,完备齐全而又博大玄奥。《六经》已经阐发清楚,后代的注解本来就已经支离破碎了,如果再增加,距离道的本义就越来越远了。”孝宗隆兴元年,林光朝五十岁,因为进士及第调任袁州司户参军。乾道三年,龙大渊、曾觌因为在皇帝做太子时蒙受恩宠而得到任用,台谏、给事中和中书舍人的驳议都不得施行。张阐从外地被召回朝廷担任参知政事,急切想要免除龙大渊、曾觌的职务,因为觉得他们(有皇上撑腰)不可动摇,于是就以年老体病坚决辞官不去就职。而当时林光朝和刘朔正以名儒的身份被推荐参加廷对,对龙大渊、曾觌两人的罪行颇多议论,(惹怒了皇帝),因此林光朝改任左承奉郎、永福知县。但大臣们对此论荐不已,于是林光朝被皇帝召试,在史馆任职,担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官,历任著作佐郎兼礼部郎官。乾道八年,林光朝升任国子司业兼太子侍读,史官的职位依旧保留。当时,张说再次被任命为签书枢密院事,林光朝因为没有前往祝贺,于是被外放担任广西提点刑狱,不久又调任广东。茶寇从湖北、湖南一直剽掠到江西,迫近岭南,他们的气势十分嚣张。林光朝亲自率领郡里的士兵抵御,又传书给摧锋统制路海、本路钤辖黄进,让他们各自率军分别控制住要害之地。这时恰好有诏书调任林光朝担任转运副使,林光朝认为贼兵的气焰正处嚣张,就留在驻军中没有离开,督促两位将军拦击贼兵,接连挫败敌人,贼兵惊恐,连夜奔逃。皇帝听说后,高兴地说:“林光朝是个儒生,竟然还懂得兵法啊!”于是加封林光朝为宝谟阁直学士,又召拜为国子祭酒兼太子左谕德。淳熙四年,皇帝驾临国子监,命林光朝讲解《中庸》,皇帝听后大加赞赏,当面赐给他金鱼袋和紫衣。没几天,又拜他为中书舍人。当时,吏部侍郎谢廓然通过曾觌推荐,被赐予进士出身,担任殿中侍御史,诏命从宫中发出,林光朝非常愕然,说:“这样做是轻视台谏、让科举蒙羞啊。”立刻封还了诏命。皇帝估计林光朝决不会接受诏命,就改任他为工部侍郎,林光朝不就任,于是就让他以集英殿修撰的身份外出担任婺州知州。林光朝是个博学而年长的学者,在士人中素有威望。他在中书省任职还没发表什么言论时,有人对他的才能表示怀疑,等到听说他驳还了谢廓然任命一事,士人们的议论才表示钦服。林光朝因为引病辞官,被提举江西太平兴国宫,不久去世,享年六十五岁。
14.AD(A 错在“奠定了全诗悲凉伤感的感情基调”,全诗并非一味悲凉伤感。D “诗人惊叹于祖国的大好河山之美”错误,陶醉于美景中的诗人应是为“远役”所“惊”。)
(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多答不给分。)
15. ①用琴声描摹水流的声响,用画卷比喻山间的美景,生动贴切。
②视听结合,写出了岚州一带的山水之美,令人陶醉。
③情景交融,以景写情,强化了诗人欣赏边地风光的喜悦之情。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16.(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17.D(①惨淡经营: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句中使用正确;②求全责备:要求完美无缺。多用于对别人,倾向于贬义。用在此处不恰当;③投鼠忌器:想扔东西打老鼠,又怕打坏了东西。比喻欲除恶而有顾忌,不敢放手干。使用正确;④忍痛割爱:忍受痛苦放弃自己心爱的东西。后面不能带宾语,此处使用不当;⑤
望其项背,指望见对方的颈项和背脊,意谓程度与之接近,多用于否定式,表示难以追赶。此处使用正确;⑥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用于此处感情色彩不当。)
18.C(A语序不当。递进分句的语序不当;B搭配不当。将“和”改为“并能让”;D结构混乱,暗换主语。把“研制了”改为“研制的”。)
19.A(B“荣幸”,指荣耀而幸运,一般是表现自己谦虚的意思。C“家父”使用对象不对,“家父”是面对别人对自己父亲的称呼。而称别人的父亲,叫“令尊”,此句中“您”与“家父”矛盾。D“惠赠”,称人赠与的敬辞。惠,敬辞,用于别人对自己的行为。这里应为“敬赠”。)
20. ①世界上的确存在吃人的植物;②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吃人植物;③但是也不应该武断地加以彻底否定。
(每处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 ②国学教育的文化栏目不一定能避免国学的曲高和寡;
③大众传播和教育的相互助力,不一定使传统文化迎来兴盛发展的春天。
(答对一处得2分,答对两处得5分。)
22. 立意参考:(1)追求物质财富,但心灵不为物质所累;(2)眼中有诗意的人,才是金钱的真正主人;(3)美好愿望和轻盈的智慧是一种美好的境界;(4)充满诗意的生活才是美好的生活;(5)有精神追求的心灵才是饱满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