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生物试题(理科)
一、选择题
1. 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菌、霉菌和酵母菌属于原核生物
B. 磷脂和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C. 溶酶体能合成和分泌多种酸性水解酶
D. 核膜具有四层磷脂双分子层
【答案】B
【解析】细菌是原核生物,霉菌和酵母菌都是真核生物,A错误;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B正确;溶酶体内含有大量的水解酶,这些酶大多数是在核糖体合成的,C错误;核膜一共有两层,每层核膜具有磷脂双分子层,所以核膜一共有两层磷脂双分子层,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名师点睛】生物包括细胞生物和非细胞生物,非细胞生物是指病毒类生物,而细胞生物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其中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真核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原生动物、低等植物、真菌等。
2. 有关蛋白质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脱水缩合
B. 细胞内蛋白质发生水解时需要另一种蛋白质的参与
C. 高温能使蛋白质分子肽键断裂、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变得伸展、松散
D. 氨基酸的空间结构和种类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
【答案】B
【解析】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的方式是相同的,即氨基酸的脱水缩合是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A错误细胞内蛋白质发生水解时需要蛋白酶的催化,而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B正确;高温能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变得伸展、松散,而高温下蛋白质中的肽键稳定、没有断裂,C错误;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有关,D错误。
考点: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膜上、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都是蛋白质
B. 糖类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但并非所有的糖都可以作为能源物质
C. 脂质存在于所有细胞中,是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有机化合物
D. 糖蛋白可以与某些信息分子特异性结合而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答案】A
【解析】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运输氨基酸的工具是tRNA,不是蛋白质,A错误;糖类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而多糖中的纤维素、单糖中的核糖和脱氧核糖等不能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不能作为能源物质,B正确;脂质中的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故存在于所有细胞中,是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有机化合物,C正确;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侧,起识别、润滑等功能,在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中可以与某些信息分子特异性结合而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D正确。
4. 下列关于细胞及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组成生物膜的蛋白质都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
B. DNA分子中仅部分基因的遗传信息传递给蛋白质
C. 纤维素组成的细胞骨架与细胞形态的维持有关
D. 细胞核是真核细胞的代谢中心及遗传的控制中心
【答案】B
【解析】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可以镶嵌、覆盖或者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A错误;DNA分子中,只有基因存在的部位可以控制蛋白质的合成,B正确;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组成的,C错误;细胞核不是真核细胞的代谢中心,而是代谢的控制中心,D错误。
5.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鉴定实验中,易导致实验失败的操作是( )
①蛋白质鉴定时,将NaOH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后再加入样液
②还原糖鉴定时,需要进行水浴加热
③淀粉鉴定时,直接将碘液滴加到淀粉样液中
④脂肪鉴定过程中,对装片染色后先用清水漂洗然后再镜检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蛋白质的鉴定需要双缩脲试剂,该试剂在使用时要先加NaOH溶液然后再加CuSO4溶液,①错误;还原糖的鉴定需要斐林试剂,该试剂需要水浴加热,才能看到砖红色沉淀,②正确;淀粉的鉴定需要碘液,不需要加热,可直接将碘液滴加到淀粉液中,③正确;脂肪鉴定过程中,对装片染色后需用50%的酒精漂洗后放在显微镜下镜检,错误,故选A。
【考点定位】检测蛋白质、还原糖、脂肪的实验
【名师点睛】此题可从各种生物大分子化合物的检测方法等方面切入思考解答,蛋白质常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还原性糖用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淀粉遇碘液变成蓝色,脂肪常用苏丹Ⅲ试剂检测。
6. 研究发现,砷(As)可以富集在植物体内,转化为毒性很强的金属有机物,影响水稻的株高、根长和干重;加P(与As原子结构相似)处理后水稻茎、叶和根中P含量增加、As含量相对减少,水稻生长加快,干重增加。对此现象不合理的解释是( )
A. As在水稻细胞内富集,由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决定
B. As进入水稻细胞,导致有关酶失去活性,影响细胞代谢
C. P影响As的吸收,与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和数量有关
D. P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的重要元素,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
【答案】A
【解析】砷(As)在植物体内富集,其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由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决定,故A项错误;由题意可知,As含量能影响水稻的株高、根长和干重,最可能是导致有关酶活性失活,进而影响细胞代谢,B项正确;加P(与As原子结构相似)处理后水稻茎叶和根中P含量增加、As含量相对减少,说明P影响As的吸收,与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和数量有关,故C项正确;P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的重要元素,而这些化合物是水稻正常生长必需的,所以P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故D项正确。
【考点定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7.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生物膜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的变化具有周期性
B. 成熟植物细胞的液泡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C. 高尔基体膜可转变为细胞膜
D. 丙酮酸的分解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
【答案】D
【解析】核膜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周期性变化,前期消失,末期重建,A正确;成熟植物细胞的液泡膜属于生物膜的一部分,具有选择透过性,B正确;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C正确;丙酮酸的分解在线粒体基质上进行,D错误。
考点: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8. 下图表示从鸡的血液中制备核糖体的大致过程,对该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过程应用了渗透作用原理、同位素示踪法、离心法、纸层析法
B. 步骤①加入14C氨基酸的目的是为了在步骤⑤中检测核糖体
C. 步骤②的目的是破坏细胞膜
D. 步骤③、④的目的是分离细胞器和其他细胞结构
【答案】A
【解析】从鸡的血液中制备核糖体的过程中,要加入蒸馏水,使鸡血细胞吸水涨破(破坏细胞膜),内容物流出,再用离心的方法使细胞的各组分分开,为了检测在步骤⑤中得到的核糖体,事先加入了14C标记的氨基酸,因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是以氨基酸为原料的,所以BC正确;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本过程应用了渗透作用原理、同位素示踪法、离心法,但并未用到纸层析法,纸层析法可用于绿叶中色素的分离实验,A错误; D.步骤③、④可以选择不同的离心速率将不同质量的细胞内容物(细胞器、细胞质基质等)分开,最终得到核糖体,D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成分的制备
【名师点睛】本题是课本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的一个变式,制备细胞膜应选用细胞内无核膜及各种细胞器的人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而本题是为了得到鸡血细胞中的细胞器核糖体,所以首先都得加入蒸馏水,破坏细胞膜,使细胞内容物流出;其次,要得到核糖体,也就是考查分离细胞器的方法——差速离心法,所以本题图示有离心法;再有用14C标记的氨基酸检测核糖体,考查了基因表达的过程及生物学中同位素示踪法的应用。
9. 将含3H标记的某种氨基酸注射到细胞中,则3H出现的部位如图所示(①→②→③→④→⑤)。下列针对该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③→④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④→⑤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B. 若④中的物质具有调节作用,可能代表的是性激素
C. ①→④的过程,体现了细胞器的分工合作
D. ④→⑤的过程需要载体和能量
【答案】C
【解析】图中①是核糖体,②是囊泡,③是高尔基体,④是囊泡,⑤是分泌蛋白;③→④
过程是高尔基体形成囊泡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④→⑤是分泌蛋白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出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A错误;若④中的物质具有调节作用,可能代表的是胰岛素等蛋白质类激素,而不是性激素,B错误;①→④的过程,体现了细胞器的分工合作,C正确;④→⑤的过程不需要载体,但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
【考点定位】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
【名师点睛】1.分泌蛋白离开细胞的方式是胞吐,需要消耗能量但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2.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中,氨基酸在核糖体中形成肽链,经内质网的合成与加工形成未成熟的蛋白质分子,在经囊泡转运给高尔基体加工、分类、包装成为成熟的蛋白质分子,最后由高尔基体形成囊泡转运到细胞膜,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出细胞,整个过程由线粒体提供能量,体现了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
10. 寨卡病毒(ZIKV)有包膜和蛋白衣壳,为RNA病毒,“超级病菌”MRSA的全名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们都具有基本相同的生物膜系统
B. 它们的蛋白质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C. 它们能够在人体细胞中进行分裂生殖
D. 它们共有的遗传物质都是核糖核苷酸
【答案】B
【解析】寨卡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细菌,有细胞结构,都没有生物系统,A错误;蛋白质都在核糖体上合成,B正确;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人体细胞中进行分裂生殖,而病毒不是,C错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有细胞结构,遗传物质为DNA,D错误。
【考点定位】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名师点睛】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11. 如图为细胞膜结构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示意图,关于该图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①②④能与斐林试剂发生砖红色反应
B. c可代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C. ①可能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
D. 细胞吸水膨胀时③的厚度变小,体现了具有选择透过性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①②④是蛋白质,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A错误;B、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协助扩散,可以用b表示,B错误;C、①是糖蛋白在细胞间的识别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与机体免疫、体液调节等功能有关,C正确;D、细胞吸水膨胀时③的厚度变小,可说明③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错误.故选:C.
考点:
细胞膜的成分;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名师点睛】1、分析题图可知,该图是生物膜的看流动镶嵌模型,图中①是糖蛋白,②、④
是蛋白质,③是磷脂双分子层;a表示细胞通过协助扩散吸收某物质,b表示细胞通过自由扩散吸收某物质,c表示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排出谋物质,d表示细胞通过自由扩散排出某物质.
2、物质运输的方式分为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自由扩散既不需要载体,也不需要能量,协助扩散需要载体协助,不需要能量,主动运输既需要载体协助,也需要能力.
3、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这说明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12. 下图实线表示向淀粉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唾液淀粉酶后,还原糖的产生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某同学现取三支试管,均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和唾液淀粉酶后,再分别加入一定量的淀粉、适量的蛋白酶和适量的唾液淀粉酶,三支试管中的反应曲线依次为( )
A. ②③① B. ②①③ C. ①②③ D. ③②①
【答案】B
【解析】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和唾液淀粉酶后,再加入一定量的淀粉,产生还原糖的速率不变,但最后产生的还原糖的量变多,所以加入一定量的淀粉的反应曲线是②。加入适量的蛋白酶后,由于唾液淀粉酶本质是蛋白质,会被蛋白酶分解,所以产生还原糖的速率下降,即反应时间会增加,但最后产生还原糖的量不变,所以曲线是①。加入适量的唾液淀粉酶后,产生还原糖的速率会提高,即反应时间减少,但最后产生还原糖的量不变,所以曲线是③,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13.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有些酶的组成元素与ATP的组成元素相同
B. ATP的合成一定与细胞内的放能反应相关联
C. ATP分子结构简式中的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
D. 线粒体合成的ATP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
【答案】B
【解析】有些酶的本质为RNA,故其组成元素与ATP的组成元素相同,都是C、H、O、N、P,A正确; ATP的合成不一定与细胞内的放能反应相关联,如光合作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于光能,B错误; ATP分子结构简式中的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C正确;线粒体合成的ATP用于各种生命活动,故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D正确。
考点: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
点睛: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还有少量RNA;酶的作用特点是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及酶活性受温度、酸碱度的影响。
2、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由1分子腺嘌呤碱基、1分子核糖、3个磷酸基组成,植物细胞产生ATP的过程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动物细胞合成ATP的过程是呼吸作用。
14. 将一株生长正常的某种植物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从照光开始,净光合速率随着时间延长逐渐下降直至为0,之后保持不变。在上述整时间段内,玻璃容器内CO2浓度表现出的变化趋势是( )
A. 降低至一定水平时再升高 B. 持续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C. 降低至一定水平时保持不变 D. 升高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C
【考点定位】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15. 如图为探究酵母菌进行的细胞呼吸类型的装置图,下列现象中能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同时又进行无氧呼吸的是( )
A. 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置2中液滴不移
B. 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置2中液滴右移
C. 装置1中液滴不移动,装置2中液滴右移
D. 装置1中液滴右移,装置2中液滴左移
【答案】B
【解析】装置l中液滴左移,说明酵母菌细胞呼吸消耗了氧气,即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装置2中液滴 不移动,说明,酵母菌没有进行无氧呼吸,结合装置1和装置2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装置l中液滴左移,说明酵母菌细胞呼吸消耗了氧气,即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装置2中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呼吸释放了二氧化碳,结合装置1和装置2说明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B正确;装置l中液滴不动,说明酵母菌呼吸作用没有消耗氧气,即没有进行有氧呼吸;装置2中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呼吸释放了二氧化碳,结合装置1和装置2可知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C错误;装置1中液滴不可能右移,D错误。
【考点定位】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名师点睛】本题结合实验装置图,考查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要求考生掌握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明确烧杯中NaOH溶液或水的作用,关键是明确实验装置中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的含义,并根据液滴移动与否来判断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
16. 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及原理的应用,说法错误的是( )
A. 瓜果保鲜宜在低温、低氧等条件下进行
B. 有氧和无氧时,酵母菌呼吸作用的产物不同
C. 皮肤破损较深的患者,宜及时到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
D. 选用透气性好的“创可贴”,是为保证人体细胞的有氧呼吸
【答案】D
【解析】低温、低氧会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有利于瓜果保鲜,A正确;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和H2O,又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B正确;较深的伤口里缺少氧气,破伤风芽孢杆菌适合在这种环境中生存并大量繁殖。所以伤口较深或被锈钉
扎伤后,患者应及时请医生处理,C正确;选用透气性好的“创可贴”,是为了抑制伤口处厌氧菌生存和繁殖,D错误。
考点: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点睛: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1)种植农作物时,疏松土壤能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细胞对矿质离子的主动吸收。2)利用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的原理酿酒,利用其发酵产生二氧化碳的原理制作面包、馒头。3)利用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的原理制作酸奶、泡菜。
4)稻田中定期排水可防止水稻因缺氧而变黑、腐烂。
5)皮肤破损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破伤风芽孢杆菌容易大量繁殖,引起破伤风。
6)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是不致因剧烈运动导致氧的不足,使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引起肌肉酸胀乏力。
7)粮食要在低温、低氧、干燥的环境中保存。
8)果蔬、鲜花的保鲜要在低温、低氧、适宜湿度的条件下保存。
17. 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正确的是( )
A. 研磨时加入CaCO3可使叶片研磨更充分
B. 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高,扩散速度最快
C. 在划出一条滤液细线后紧接着重复划线2-3 次
D. 研磨叶片时,可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溶解色素
【答案】B
【解析】研磨时加入石英砂可使叶片研磨更充分,加入少许CaCO3能避免叶绿素被破坏,A错误;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高,扩散速度最快,位于滤纸条的最上端,B正确;画滤液细线,要等一次画完干燥后才能重复,防止滤液细线过粗,使得色素带细而直,C错误;研磨叶片时,用无水乙醇或体积分数为 95%的乙醇溶解色素,D错误。
18. 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质壁分离后,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的溶液为外界溶液
B. 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 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质壁分离后,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的充满的液体为外界溶液,A正确;叶片的叶肉细胞中液泡呈无色,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绿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一定都相同,用相同浓度的外界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C正确;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要选择有颜色的材料,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质壁分离实验的选材和原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9. 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增殖过程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周期的有序进行需原癌基因的严格调控
B. 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会大量利用T与U
C. 有丝分裂的细胞中不含有性染色体
D. 染色体数目与DNA分子数目始终保持相同
【答案】A
【解析】原癌基因可以调控正常的细胞周期,A项正确;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进行DNA复制和RNA合成,会大量利用T与U,B项错误;有丝分裂的细胞中含有性染色体,C项错误;
着丝点未分裂时,染色体数目是DNA分子数的2倍,D项错误。
【点睛】细胞周期中T与U的利用规律:
(1)分裂间期首先大量利用U,合成RNA,进行解旋酶、DNA聚合酶的合成。
(2)随后大量利用T,进行DNA复制。
20. 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
A. 着丝点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 B. 染色体复制和中心粒复制
C. 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 D. 染色体数加倍和染色单体形成
【答案】B
【解析】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后期,而细胞质的分裂发生在末期,A错误;染色体复制和中心粒复制都发生在间期,B正确;细胞板在末期出现,而纺锤体在前期出现,C错误;染色体数在后期加倍,而染色单体是在间期形成的,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名师点睛】有丝分裂过程: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1.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癌变是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的
B. 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会出现变化
C. 分化方向不同的细胞中mRNA的种类完全不同
D. 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答案】C
【解析】致癌因子引起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从而导致正常细胞的分类和生长失控而变成癌细胞,A正确;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结构、形态及功能发生改变,B正确;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得RNA和蛋白质不完全相同,但呼吸酶基因和ATP合成酶基因在所有细胞中都表达,C错误;在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D正确。
考点:细胞的分化,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凋亡的含义,细胞癌变的原因
22. 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的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B. “遗传因子在体细胞的染色体上成对存在”属于假说内容
C. “设计测交实验及结果预测”属于演绎推理内容
D. “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生物体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属于假说的核心内容
【答案】B
【解析】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的遗传实验基础上的,A正确; “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属于假说内容,孟德尔没有提出“染色体”一词,B错误; “测交实验”是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对测交实验的结果进行理论预测,看真实的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是否一致,证明假说是否正确,C正确; “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生物体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属于假说的核心内容,D正确。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点睛: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
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提出问题(在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23. 某城市兔唇畸形新生儿出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城市,研究这种现象是否由遗传因素引起方法不包括( )
A. 对兔唇畸形患者家系进行调查统计分析
B. 对正常个体与畸形个体进行基因组比较研究
C. 对该城市出生的双胞胎进行相关的调查统计分析
D. 对该城市出生的兔唇畸形患者的血型进行调查统计分析
【答案】D
【解析】遗传病具有的特点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且可以遗传给子代,因此可通过对比正常人和畸形个体的基因组是否相同进行确认,A正确;通过对正常个体与畸形个体进行基因组比较研究可以直接分析DNA序列,确定是否由遗传引起,B正确;同卵双胞胎遗传物质相同,如果表现型不同则说明该病可能与环境条件有关,因此可通对该城市出生的双胞胎进行相关的调查统计分析,C正确;进行血型调查统计分析对确定是否遗传因素引起的没有辅助意义,D错误。
【考点定位】人类遗传病
【名师点睛】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应选择群体中发病率高的单基因遗传病.根据调查目标确定调查的对象和范围,人类遗传病情况可通过社会调查和家系调查的方式进行,如统计调查某种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应是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然后用统计学方法进行计算.若调查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对某个典型患者家系进行调查,根据家系遗传状况推断遗传方式。
24. 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无变异发生且独立遗传)进行杂交,获得F1,对F1进行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2:1,F1自交后代中,不可能出现的表现型的比例为( )
A. 1:4:6:4:1 B. 9:3:4 C. 9:6:1 D. 3:13
【答案】D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5. 某玉米品种含一对等位基因A和a,其中a基因纯合的植株花粉败育,即不能产生花粉,含A基因的植株完全正常。现有基因型为Aa的玉米若干,每代均为自由交配直至F2,F2植株中正常植株与花粉败育植株的比例为( )
A. 1:1 B. 3:1 C. 5:1 D. 7:1
【答案】C
【解析】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1:2:1,其中aa花粉败育,进行自由交配时,雌性个体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1:1,由于aa不能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因此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2:1,所以,自由交配直至F2,aa的基因型频率=1/2×1/3=1/6,A_的基因型频率=1—1/6=5/6,所以F2植株中正常植株与花粉败育植株的比例为5:1。故选C。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点睛: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杂合子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地遗传给后代;
2、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杂合子自交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显纯合子:杂合子:隐性纯合子=1:2:1。
26. 下列关于液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多个小液泡合成大液泡,说明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 液泡中储存的有机物,来源于同一细胞内叶绿体的光合作用
C. 植物细胞失水状态下,液泡渗透压小于细胞质基质渗透压
D.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质壁分离现象的观察
【答案】B
【解析】多个小液泡合成大液泡,涉及膜的融合,说明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正确;液泡中的有机物不一定来源于同一细胞的叶绿体,例如根细胞的液泡中含有有机物,但根细胞中无叶绿体,B错误;渗透压指的是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多少,植物细胞失水状态下,单位体积的细胞液中溶质微粒数小于细胞质基质中的溶质微粒数(细胞失水状态下:细胞质基质的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C正确;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质壁分离现象的观察,D正确。
考点:液泡的结构和功能
点睛:1、在植物细胞中有大小不同的液泡,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一个很大的中央液泡,可能占细胞体积的90%,它是由许多小液泡合并成的.不同种类细胞的液泡中含有不同的物质,如无机盐、糖类、脂类、蛋白质、酶、树胶、丹宁、生物碱等。
2、液泡的功能是多方面的,维持细胞的紧张度是它所起的明显作用;其次是贮藏各种物质;第三,液泡中含有水解酶,它可以吞噬消化细胞内破坏的成分;最后,液泡在植物细胞的自溶中也起一定的作用。
27. 细胞的种类多样。下列有关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都能进行有丝分裂但不一定出现纺锤体
B. 都具有细胞核但遗传物质不一定是DNA
C. 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
D. 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
【答案】C
【解析】原核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只能进行二分裂,真核细胞中的草履虫、蛙的红细胞等只能进行无丝分裂,A错误;原核细胞不含成形的细胞核,且细胞类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错误;所有细胞都能进行细胞呼吸,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其中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C正确;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D错误。
28. 下列有关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胞癌变时糖蛋白和核糖体的数量都明显减少
B. 蛋白质和核酸都能够通过核孔自由进出细胞核
C. 核糖体是遗传信息表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细胞器
D. 内质网主要是对来自高尔基体的蛋白质进行加工
【答案】C
【解析】细胞癌变时,细胞能够无限增殖,因此核糖体数量增多,A错误;核孔是生物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但具有选择性,如DNA不能通过核孔,B错误;遗传信息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因此核糖体是遗传信息表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细胞器,C正确;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D错误。
【点睛】解答B选项要注意,核孔也具有选择性,不是所有分子都可以自由通过,例如DNA分子就不能通过核孔出去。
29. 如图为a、b、c三种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水和葡萄糖跨膜运输的方式与a物质相同
B. b物质的跨膜运输速率不受O2浓度的影响
C. 物质丁位于细胞膜的外表面,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有关
D. c物质跨膜运输消耗的ATP来自细胞呼吸
【答案】A
【解析】据图分析,物质a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出细胞,水分也是通过该方式进出细胞,而葡萄糖通过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的方式,A错误;b物质通过离子通道初细胞,没有消耗能量,所以其运输与氧气无关,B正确;物质丁是位于细胞膜外侧的糖蛋白,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有关,C正确;c物质跨膜运输消耗了ATP,为主动运输,消耗的能量来自细胞呼吸,D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30. 生物膜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极为重要。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利用原核细胞可制备纯净的细胞膜
B. 性激素的合成与分泌需要生物膜结构的相互协调
C. 核膜使核内遗传信息的复制不受细胞质的影响
D. 膜蛋白具有识别信息、运输物质和催化反应等作用
【答案】C
【解析】原核细胞有细胞膜,但没有核膜和细胞器膜等生物膜系统,因此,利用原核细胞可以制备纯净的细胞膜,A正确;性激素属于脂质中的固醇,由内质网合成,高尔基体分泌,性激素的合成与分泌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相互协调,B正确;核内的遗传信息的复制需要细胞质中的核糖体合成的酶催化,说明细胞核与细胞质间存在着联系,是相互影响的,C错误;膜蛋白中的糖蛋白、载体和酶等具有识别信息、运输物质和催化反应等作用,D正确。
考点: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1. 下面为动物机体的细胞凋亡及清除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①过程表明细胞识别的特异性,生物膜之间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方式进行信息传递
B. 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内核酸的种类和数目会发生改变
C. ②过程中凋亡细胞被吞噬,表明细胞凋亡是细胞的被动死亡过程
D. 凋亡细胞内的基因表达下降、酶活性减弱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细胞凋亡之前,经过①,凋亡诱导因子与将要凋亡的细胞膜上受体结合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但此过程不是生物膜之间通过直接接触完成的,A错误;细胞凋亡过程中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细胞内核酸的种类和数目会发生改变,B正确,分析题图可知,细胞凋亡是细胞的编程性死亡,是由与凋亡相关的基因决定的,是细胞的主动死亡,C错误;细胞凋亡是基因程序性表达的结果,不是所有基因的表达都下降,而酶活性减弱是细胞衰老的特征不是细胞凋亡的特征,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有关细胞凋亡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32. 如图为染色体数为2m,核DNA数目为2n的某动物精原细胞分裂的示意图,两对基因A、a和B、b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①③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点向两极移动的时期的细胞(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与图中精细胞同时产生的另外3个精细胞的基因型是aB、aB、Ab
B. ①②中均有同源染色体,③中无同源染色体,①②③中染色体数均为2m
C. ①中含4个染色体组,②③中均含2个染色体组
D. 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②所示细胞
【答案】B
【解析】分析可知:已知①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向两极移动的时期,则①表示有丝分裂后期;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属于初级精母细胞,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属于次级精母细胞,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只能形成2种精细胞,因此与图中精细胞同时产生的另外3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应该是aB、aB、Ab,A正确;①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含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和DNA数目都是体细胞的2倍,即染色体数目为4m,B错误;①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为4m,即其中含4个染色体组,②③的染色体数均为2m,即其中均含2个染色体组,C正确;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②所示细胞中,D正确。
考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及数目变化
33. 如图所示为影响酶促反应的温度、pH值和底物浓度与反应速率关系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影响乙曲线的因素是温度,影响丙曲线的因素是pH值
B. 甲曲线中,A点与B点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不同
C. 乙曲线中,D点与F点酶的空间结构都被破坏且不能恢复
D. 丙曲线中,G点时对应因素升高,酶的活性不能到H点
【答案】C
【解析】低温酶的活性很低,但是酶并不失活,高温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酶失活,过酸和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酶失活,从图中来看,影响乙曲线的因素是温度,影响丙曲线的因素是pH值,A正确;甲曲线表示底物浓度与反应速率关系,A点与B点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不同,A点的限制因素是底物浓度,与B点曲线到达饱和,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不再是底物浓度,B正确;根据试题分析,乙曲线是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D点是低温条件,酶的活性很低,但是酶的空间结构并不被破坏,温度恢复,酶的活性即恢复,F点是高温条件,高温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即使温度恢复酶的空间结构也不能恢复,C错误;根据试题分析,丙曲线是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G点对应的因素是PH过低,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PH值升高,酶的活性不能到达H点,D正确.
【考点定位】酶的特性
【名师点睛】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 RNA.酶的生理作用是催化,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2、低温酶的活性很低,但是酶并不失活,酶活性不为0,高温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酶失活,酶活性为0,过酸和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酶失活,酶活性为0。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底物浓度上升反应速率上升,达到一定程度后,酶达到饱和,反应速率不再随着底物浓度上升而上升。
34. 对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生物产生一个aaD的精子,则出现异常的原因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所致
B. 乙图细胞一定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该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8条
C. 丙图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有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
D. 丁图表示某果蝇染色体组成,其配子基因型有AXW、aXW、AY 、aY四种
【答案】D
【解析】甲图中生物产生一个aaD的精子,则出现异常的原因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所致,A错误。乙图细胞一定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该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4条,B正确。丙图中,该病为伴X显性遗传,C正确。丁图表示某果蝇染色体组成,其配子基因型有AXW、aXW、AY 、aY四种,D正确。
【考点定位】减数分裂、有丝分裂、人类遗传病
【名师点睛】学生易对遗传病的判断方法存在误区
遗传病类型的判断方法
35. 图甲为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乙所示为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核中DNA含量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结构③的数目在图乙的ab区间加倍
B. 图甲中的结构④⑤在图乙中的de区间开始消失
C. 细菌不具有图甲所示结构,但细菌分裂过程中也会出现DNA复制
D. 图乙中染色体与DNA数目之比为1∶1的时期在cd和hi区间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图甲中结构③为染色体,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在图乙的de或ij区间加倍,A错误;图甲中的结构④⑤分别是核仁、核膜,在有丝分裂前期消失,对应在图乙中的bc或gh区间开始消失,B错误;细菌不具有图甲所示结构,但细菌分裂过程中也会出现DNA复制,C正确;在cd和hi区间染色体与DNA数目之比为1:2,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以及数据处理能力。
36.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以玉米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条件下细胞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关系,并绘制了甲、乙、丙、丁四幅图。其中图中“A”点不能表示光合作用速率与细胞呼吸速率相等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虚线表示光照下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代表净光合速率,因此m点表示净光合速率=呼吸作用速率,A错误;m点之前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升高,m点之后二氧化碳浓度逐渐降低,说明m点时真光合速率=呼吸作用速率,B正确;m点是光合作用速率曲线与呼吸作用速率曲线相交的点,表明m点时真光合速率=呼吸作用速率,C正确;m表示光补偿点,此时真光合速率=呼吸作用速率,D正确。
【考点定位】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37. 果蝇的X、Y染色体有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有关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对结果分析错误的是( )
杂交组合一
P:刚毛(♀)×截毛(♂)→F1全部刚毛
杂交组合二
P:截毛(♀)×刚毛(♂)→F1刚毛(♀):截毛(♂)=1∶1
杂交组合三
P:截毛(♀)×刚毛(♂)→F1截毛(♀)∶刚毛(♂)=1∶1
A. X、Y染色体同源区段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出现性别差异
B. 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基因在减数分裂中也会发生交叉互换从而发生基因重组
C. 通过杂交组合三,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D. 通过杂交组合二,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
【答案】D
【解析】X、Y染色体同源区段基因控制的性状,雌性个体的杂合子与显性性状的雄性个体交配,性状在子代中出现性别差异,A正确;.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基因在减数分裂中也会发生交叉互换从而发生基因重组,B正确;通过杂交组合三,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C正确;设控制刚毛的基因为B,控制截毛的基因为b,若基因位于非同源区段上,P:截毛(XbXb)×刚毛(XBY)→F1刚毛(XBXb):截毛(XbY)=1:1;若基因位于同源区段(I片段)上,P:截毛(XbXb)×刚毛(XBYb)→F1刚毛(XBXb):截毛(XbYb)=1:1;综上所述根据杂交组合二,P:截毛(♀)×刚毛(♂)→F1刚毛(♀):截毛(♂)=1:1,不能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同源片段,D错误;
【考点定位】伴性遗传.
【名师点睛】X、Y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
(1)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基因的遗传:
①在X、Y的同源区段,基因是成对的,存在等位基因,而非同源区段则相互不存在等位基因。
②X、Y染色体同源区段基因的遗传与常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相似,但也有差别,如:
38. 某植物花色受两对基因(
A. a和B、b)控制,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如下图。一紫花植株自交,后代出现了白花、红花和紫花植株(不考虑变异)。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显性基因A、B的表达产物分别为红色和紫色
B. 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3种,为AaBb、AABb、AaBB
C. 若后代白花个体中纯合子占1/3,则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D. 若后代白花:红花:紫花=1:1:2,则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答案】D
【解析】分析可知:基因A控制酶A的合成,酶A能将白色前体转化成红色中间产物;基因B控制酶B的合成,酶B能将红色中间产物转化成紫色产物.因此,白色的基因型为aa__,红色的基因型为A_bb,紫色的基因型为A_B_。显性基因A、B的表达产物都是酶,A错误;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为AaBb、AABb、AaBB、AABB,B错误;若后代白花个体(1aaBB、1aaBB、2aaBb)中纯合子占1/2,则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C错误;若后代白花:红花:紫花=1:1:2,说明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它们的遗传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D正确。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39. 某家族中有白化病和色盲的致病基因,如图为基因型为AaXBXb个体产生的一个卵细胞,下列有关该细胞判断正确的是(注:睾丸发育不全症通常是细胞中多了一条X染色体所致)( )
A. 由于次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出现异常而产生该细胞
B. 若该卵细胞与一表现型正常男子产生的精子受精,后代患白化病的概率为0
C. 若该卵细胞与一表现型正常男子产生的含Y的精子受精,后代患21-三体综合征的概率为1
D. 若该卵细胞与一表现型正常男子产生的含Y的精子受精,后代患睾丸发育不全症的概率为1
【答案】D
【解析】正常情况下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中不存在等位基因,而该卵细胞中XB和Xb这对等位基因同时出现,这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说明是由于次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出现异常而产生该细胞,A错误;若表现型正常男子的基因型为AaXBXY,则后代可能患白化病,B错误;若该卵细胞与一表现型正常男子产生的含Y的精子受精,由于多的是一条X染色体,所以不可能患21—三体综合征,C错误;多了一条X染色体导致睾丸发育不全症,属于后代患睾丸发育不全症的概率为1,D正确。
【考点定位】染色体变异
【名师点睛】本题解答关键通过图中染色体的分析判断①和②属于同源染色体,该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AaXBXb个体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有AXB、AXb、aXB、aXb四种,而图中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XBXb。
40. 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某家族遗传家系图如下,其中Ⅱ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Ⅱ1与Ⅲ5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4
C. Ⅱ3与Ⅱ4的后代中理论上共有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
D. 若Ⅲ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则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最可能是其母亲
【答案】D
【解析】Ⅰ1和Ⅰ2均正常,其儿子Ⅱ2患甲病,据此可推知,甲病为隐性遗传病,由Ⅱ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而其儿子Ⅲ7患甲病可进一步推知,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Ⅱ1与Ⅱ2均不患乙病而其女儿Ⅲ1为乙病患者可推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项错误;用a表示甲病致病基因,b表示乙病致病基因。Ⅱ1正常,Ⅲ1患乙病,Ⅲ3患甲病,所以Ⅱ1的基因型为BbXAXa。Ⅲ5正常,Ⅱ4患乙病,Ⅲ7患甲病,所以Ⅲ5的基因型为BbXAX_,因此,Ⅱ1与Ⅲ5的基因型相同(BbXAXa)的概率为1×1/2=1/2,B项错误;II3和II4的基因型分别为BbXAXa和bbXAY,理论上其后代共有2×4=8种基因型、2×3=6种表现型,C项错误;若Ⅲ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XXY,则Ⅲ7的基因型为XaXaY,而其父母Ⅱ3与Ⅱ4的基因型分别为XAXa和XAY,因此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最可能是其母亲,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41. 如图甲、乙分别是两类高等生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图甲、图乙所示细胞中都存在,且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填编号),其中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遗传物质存在于________(填编号)中。
(2)图甲中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填编号);图乙中能够产生ATP的场所是________(填编号)。
(3)图甲、图乙所示的两细胞均经过有丝分裂过程形成,在形成过程中,分裂期表现不同的是__________期和________期。
(4)在光照充足处,给图甲所示细胞提供含18O的CO2,在结构⑨释放的O2中检测到了有18O,请写出18O的转移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箭头和物质名称表示)。
(5)如果用某种药物处理图乙所示细胞,发现其对Ca2+的吸收速率大大降低,而对其他物质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说明这种药物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④⑦ (2). ④ (3). ③④⑨ (4). ④⑥ (5). 前 (6). 末 (7). C18O2―→H218O―→18O2 (8). 破坏了Ca2+的载体
【解析】试题分析:甲细胞为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其中结构①~⑨依次为细胞膜、高尔基体、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细胞质基质、核糖体、液泡和叶绿体;乙细胞为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其中结构①~⑦依次为细胞膜、高尔基体、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细胞质基质、核糖体,结构8为中心体。
(1)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④线粒体、⑨叶绿体和⑦核糖体,在甲、乙两细胞中都存在,且含有核酸的细胞器为④线粒体和⑦核糖体;孟德尔遗传定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因此甲乙两图中均有,但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遗传物质存在于④线粒体中。
(2)图甲中具有双层膜结构是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能够产生ATP的场所有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叶绿体,而乙图中没有叶绿体,因此乙图中能够产生ATP的场所是④线粒体和⑥细胞质基质。
(3)图甲为高等植物细胞,图乙为动物细胞,两者在有丝分裂过程中表现不同的时期是前期和末期:①前期纺锤体的形成过程不同:动物细胞中纺锤体是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的;植物细胞中纺锤体是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的.②末期细胞质的分开方式不同:动物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
(4)在光照充足处,能正常进行光反应,18O的转移途径C18O2-→H218O-→18O2
(5)细胞吸收Ca2+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如果用某种药物处理乙细胞,发现其对Ca2+的吸收速率大大降低,而对其他物质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说明这种药物的作用是抑制了Ca2+的载体。
考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42. 图1表示番茄叶肉细胞的两个重要生理过程中C、H、O的变化,图2为大棚中番茄叶肉细胞部分代谢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1甲过程中“Ⅰ”是________,其在________(答具体结构)上产生;该物质用于乙过程的________阶段,该阶段所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答具体结构)。
(2)图2中细胞器a是 ________,物质④是________。光照充足条件下理论上可以完成的过程有________(用字母表示)。
(3)以测定CO2吸收速率与释放速率为指标,探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
温度/℃
项目
5
10
20
25
30
35
光照条件下CO2吸收速率/(mg·h-1)
1
1.8
3.2
3.7
3.5
3
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速率/(mg·h-1)
0.5
0.75
1
2.3
3
3.5
①温度在25~30 ℃间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逐渐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②假设细胞呼吸昼夜不变,植物在30 ℃时,一昼夜中给植物光照14 h,则一昼夜净吸收CO2的量为____________mg。
【答案】 (1). O2 (2). (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 (3). 第三 (4). 线粒体内膜 (5). 液泡 (6). 丙酮酸、[H] (7). c、d、e、f、(b) (8). 增加 (9). 19
【解析】试题分析:图1表示番茄叶肉细胞内两个重要生理过程中C、H、O的变化,其中甲过程表示光合作用,其中①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②表示光合作用光反应.乙过程表示有氧呼吸,其中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和第二阶段。图2其中三种细胞器分别表示线粒体、叶绿体和液泡,其中①是水,a是液泡,能为光合作用提供水;②是二氧化碳;③是氧气;④是丙酮酸和[H]。分析表格:表格中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速率表示呼吸速率,光照条件下CO2吸收速率表示净光合速率,并且真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1)分析图解可知,图1过程表示光合作用,在光反应阶段,水光解产生氧气和[H],因此图中I为氧气,并且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将应用于呼吸作用的第三阶段,即线粒体内膜上。
(2)植物细胞中液泡能够吸收水分,图2中细胞器a是液泡。物质④是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分解生成的丙酮酸和[H]。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光合作用将大于呼吸作用,因此光合作用正常进行所以会有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氧气的释放,即c、d,同时呼吸作用照常进行与叶绿体之间有气体交换会发生e、f。
(3)①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为光合作用总量=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25℃时总光合速率=3.7+2.3=6;30℃时总光合速率=3.5+3=6.5,故温度在25~30℃间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逐渐增加。②假设呼吸速率不变,植物在30℃
时,一昼夜中植物积累量为净量(可用CO2净量表示),吸收的CO2净量=3.5×14-3×10=19mg。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43. 《本草图经》记载“紫苋,主气痢;赤苋,主血痢。”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紫苋叶肉细胞进行探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实验。图甲表示紫苋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单位:mg)。图乙表示紫苋叶肉细胞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光照强度为c时,光合作用强度___________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2)根据甲图可知乙图中e点是_____mg。乙图中f点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图中影响e点的主要外界因素是______________, g点时突然降低光照强度,则叶绿体内C3、C5的变化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空气中的CO2浓度降低,则图乙中f点向_________移动,X点向________移动。
【答案】 (1). 等于 (2). 6 (3). 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4). 温度和O2浓度 (5). C3增多、C5减少 (6). 右 (7). 左
【解析】注意:(3)答案应该是“温度和氧气浓度”、“C3增多、C5减少”
题目(3)“叶绿体内C3、C5的变化分别是”
试题分析:据图分析:图甲中,a不消耗氧气,只进行呼吸作用;b表示呼吸作用是光合作用的两倍;c点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d点表示净光合作用为2。
图乙曲线图中,e点只进行呼吸作用;f点为光补偿点,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g点为光饱和点,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且光合作用达到最大值。
(1)图甲中,a点没有产生氧气,说明只进行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为6,c点产生的氧气量为6,与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量相等,说明该点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2)e图中的e点没有光照,只进行呼吸作用,对应图甲中的a点,所以e点是6mg。乙图中的f点净光合作用为0,说明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则该点产生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3)乙图中的e点表示呼吸作用强度,受温度和氧气浓度的影响。G点为光饱和点,若降低光照,则光反应产生的ATP、[H]减少,导致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生成五碳化合物的过程减弱,而二氧化碳的固定几乎不变,所以短时间内三碳化合物增加,五碳化合物减少。
(4)若将空气中的C02浓度降低,则光合作用减弱,而呼吸作用强度不变,所以光补偿点f右移;光饱和点左移。
【点睛】本题以曲线图为载体,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意在考查考生的析图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图文转化能力,难度适中.考生要明确图中黑暗时只进行呼吸作用,光照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同时进行,由此分别计算出呼吸速率和净光合速率;并且运用公式: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44. 下面是有关细胞分裂的四个图像,甲图是某二倍体(2n=6)植物根尖分生区的显微照片。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乙和丙是某同学根据甲图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等特点而绘制的示意图,乙和丙是否正确?为什么?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图中A、B两个细胞对应于丁图的时期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__(填小写字母)。
(3)图丁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图丁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观察到的生长点细胞中,大多数细胞处于______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不正确 (2). 分裂方式不对(因为甲图细胞表示的是有丝分裂,而乙图表示的是减数分裂);细胞形态不对(甲图是植物细胞,而丙图表示的是动物细胞) (3). 染色体数目不对 (4). c (5). d (6). DNA复制(或染色体复制) (7). 着丝点分裂 (8). 间 (9). 间期的时间最长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中,A细胞染色体散乱的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处于有丝分裂前期;B细胞中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平均的拉向细胞的两极,属于有丝分裂后期。分析乙图可知,该同学画的是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图,但是图中只有3条染色体,该植物染色体数为2n=4;而丙图细胞中具有中心体,并且细胞为圆形,画的不是植物细胞。丁图中,图示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a是间期,bcde分别表示前、中、后期。
(1)据上述分析可知乙和丙细胞绘制不正确,分裂方式不对(因为甲图细胞表示的是有丝分裂,而乙图表示的是减数分裂);细胞形态不对(甲图是植物细胞,而丙图表示的是动物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对。
(2)甲图中A、B两个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有染色单体,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目为2)和有丝分裂后期(无染色单体,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目为1),对应于丁图的时期分别是c、d。
(3)图丁中AB段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目由1→2,表示S期,此时DNA复制(或染色体复制);图丁中CD段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目由2→1,说明发生着丝点分裂。
(4)观察到的生长点细胞中,由于间期的时间最长,所以大多数细胞处于间期。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变化特点
45. 蝇是常用的遗传学实验材料,其体色有黄身(H)、黑身(h)之分,翅型有长翅(V)、残翅(v)之分。现用两种纯合果蝇杂交,F2出现4种类型且比例为5:3:3:1,已知果蝇有一种精子不具有受精能力。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体色与翅型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定律。
(2)不具有受精能力精子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F2黄身长翅果蝇中两对基因均杂合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让F2黑身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
(4)现有多种不同类型的果蝇,从中选取亲本通过杂交实验来验证上述不能完成受精作用的精子的基因型。
①杂交组合: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果蝇进行杂交。
②结果推断:若后代出现________________,则不具有受精能力精子的基因型为HV。
【答案】 (1). 基因的自由组合 (2). HV (3). 3/5 (4). 黑身长翅:黑身残翅=8:1 (5). 黑身残翅的果蝇做母本,双杂合的黄身长翅果蝇做父本 (6). 黄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1:1:1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用两种纯合果蝇杂交,F2出现4种类型且比例为5:3:3:1,是9:3:3:1的特殊情况之一,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于已知果蝇有一种精子不具有受精能力,而F2比例为5:3:3:1,说明决定双显性状的精子不具有受精能力,所以该精子的基因组成为HV。
(1)由于F2出现4种类型且比例为5:3:3:1,是9:3:3:1的特殊情况(有一种精子不具有受精能力),所以果蝇体色与翅型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F1的基因型是HhVv,亲本果蝇的基因型是HHVV与hhvv或HHvv与hhVV,但基因组成为HV的精子不具有受精能力,所以亲本果蝇的基因型只能是HHvv与hhVV。
(2)由于果蝇有一种精子不具有受精能力,且F2出现4种类型且比例为5:3:3:1,所以不具有受精能力精子的基因组成是HV,具有受精能力精子的基因组成是Hv、hV、hv,比例为1:1:1;卵细胞的基因组成是HV、Hv、hV、hv,比例为1:1:1:1.所以F2黄身长翅果蝇的基因型只有HHVv、HhVV、HhVv三种,且比例为(1/3×1/4): (1/3×1/4): (1/3×1/4×3)=1:1:3,所以双杂合子的比例为:3/5。
(3)F2黑身长翅的基因型是hhVV、hhVv,比例为1:2,所以hV配子的比例为2/3,hv配子的比例为1/3,若让F2黑身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身长翅:黑身残翅=(2/3×2/3+2/3×1/3×2):(1/3×1/3)=8:1。
(4)要想通过杂交实验来验证不能完成受精作用的精子的基因型,则选取的杂交组合为:黑身残翅的果蝇做母本、双杂合的黄身长翅果蝇做父本,杂交后代中若出现黄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1:1:1,则验证了不具有受精能力精子的基因型为HV。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