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学生单独成册]
散文阅读(一)
一、(2016·丽水市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湖 畔
李萦枝
①曾经在一本画册中看到过一幅题为“湖畔”的摄影作品:大雪初霁,清冽的湖边,薄薄的雪翅交叠成大片蓬松柔软的积雪。雪地上空无一人,只有一张铁条钉成的长椅,冷铁的黑色凸现在积雪之上。整个画面是静态的、肃穆的,雪梦幻一般烘托着一种意味深长的空寂。
②这样一个简约的画面在瞬间抓住了我的心,并且打开了我与画面之间一条想象的通道。空空的铁椅,它在湖畔经历了什么又等待着什么?
③濒临一湖静水,独对空蒙苍天,横卧一片野地,裸露在季节中的筋骨被风雨雷电、日月星光穿过。铁椅只是固守,等待一个人,一个与之在冥冥之中有着某种联系和默契的人,在某一天某一个时辰来临,它渴望承载起这个人生命的重量。
④透过积雪,我看见了铁椅上斑驳的锈迹。这是掩埋在时间后面疼痛的伤口和幸福的印记。在这椅子上,也许曾经演绎过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一场撕心裂肺的生离死别,一次别去经年后重逢的狂喜;或是黑暗中的沉思与独白,初春时节的朦胧与渴望,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秋光里的寂寞与怀想,夕阳西下时淡淡的感伤……
⑤曾经在椅子上坐过的人,有不同的年轮,从黑发少年到白发老人,分别来自人生的四个阶段。他是椅子的过客,因为时光的河流要载往更远的前方,他在这里停留片刻,留下了灵魂的芬芳。过客远去,铁椅就被落叶和霜雪覆盖。
⑥更多的时候,铁椅融进暮色,像一叶在怀想中沉湎的孤舟泊在时间的岸边。它以执着与时间抗衡,等待一个摆渡的人。纵使时光老去,等待不老。椅子空空,唯其空着,才承纳了一种博大和无限。有什么比守望不息的生命更加久远的呢?
⑦而生命与生命的交织演变出来的刀光剑影与金戈铁马的荣辱兴衰是一些变换的场景,深入它记忆的最深处。在时间的嘀嗒声里追溯逝水的源头,遥想从前的天空与河流,如血夕阳与铁骨苍鹰,一马平川上的猎猎战旗与浩浩大漠上的烽火硝烟,以及万丈英雄豪气与方寸之间的似水柔情……如此,又是一部横卧在时间岸边的汗青史册。那些在册页上留下生命痕迹的过客随流云远去,复有后来者,以此连绵不绝,又渺若尘沙。但生命不息,这一部史册在缄默中向未来的岁月敞开,等待一个人携着风雨挥毫着墨。
⑧我不知道这幅摄影作品的作者是何许人,最初的创作意图又是什么。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深入了画面中充满寓意的空间,读懂了人与时空、永恒与流逝之间的一种内在关联。
⑨现在,把这张铁椅搬至我心灵的湖畔,像它在画中以白雪为背景对生命展开阔大的等待一样,我要让它远离红尘的喧嚣与浮躁,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在我的内心日复一日地坚守,等待那种生命的极致。比如灵魂与灵魂相遇时燃起的一把火,裹藏的心灵被狂风痛快地揭开蔽障,踏遍千山万水阅尽人间沧桑后的积淀,梦想的蓓蕾在绚烂的一刻极尽辉煌……也许,这样的生命极致一辈子都不会到来,而等待却永远继续。唯有给拥挤的心灵一片渴望中的空白地带,生命的空间才不断地延伸和扩展。
⑩从《湖畔》中走出来,我已成为铁椅上的一个过客。积雪无痕,我心灵的湖畔却留下了一行清晰的脚印。
1.第⑩段中,“我已成为铁椅上的一个过客”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道解析句子含意的题目,结尾句或概括上文,表现文章主旨,或留下余地让人思索,或强烈地抒发感情。此句是文章的结尾句,应该和文章的主旨有关,表面看是自己欣赏了摄影作品,实际是作者读懂了作品的内容。
答案:表面上,指的是欣赏过程的终了;深层意义,指的是“我”在赏画之后感悟到自己只是永恒时空中一个短暂的过客。
2.请梳理概括文章的思路。
答: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文章的思路的题目,比较简单。要在分层概括的基础上提炼归纳。
答案:先写作者由一幅摄影作品而引起的联想和想象;再设想画面中种种可能出现在铁椅前的情形;最后引出作者对生命极致的不懈追求的主旨。
3.从文章的整体看,重点描写的对象是“铁椅”,但文章的标题却是“湖畔”,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文章标题的作用的题目,文章标题的作用主要从点明人物、环境、情节(有时是线索)、暗示主旨等方面考虑。
答案:①文章以《湖畔》而起,又以《湖畔》作结,其作为线索贯穿全文;②“湖畔”和“铁椅”在画面中是背景和主体的关系,以“湖畔”为题更加突出“等待那种生命的极致”需要“给拥挤的心灵一片渴望中的空白地带”这一主题;③“铁椅”主要突出“等待”和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坚守”,以“湖畔”为题更富意境。
4.第②段中,“空空的铁椅,它在湖畔经历了什么又等待着什么?”这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文章描写“铁椅”在湖畔的“经历”和“等待”时,主要用了什么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文章语句作用的题目,要从结构和内容(或主旨)方面入手。分析描写运用的手法时,要结合语句内容的性质或特点进行。
答案:①承上启下,暗示主题。②虚写(或想象)。
5.请结合第⑨段中画线的句子,分析“生命的极致”有哪些内涵。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等待那种生命的极致”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要结合作者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和自己的经历谈“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何为人生精彩”即可。
答案:思想感情的共鸣(或:思想在交流中产生了新的思想);内心的领悟与解脱;人生的睿智的获得;理想的实现。结合生活实际谈看法略。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说 荷
赵文英
①无数次邂逅荷,从未像现在这样令我感到心灵的震撼。往日蓄得一池清冽冽碧水的荷塘滴水不见,在早已焦渴得干巴巴龟裂的土地上,一群群壮硕挺拔的荷昂扬如常地站立,周围还有倔强地从地缝中钻出尖尖角的小荷。原来在水里生水里长的荷,虽无雨洗尘、无水滋润,田田的荷叶依然翠绿如盖,片片相连相拥相依,充溢着一派勃勃生机;一枝枝饱满的花蕾、粉荷初露的莲花,在灼灼阳光下,显得出奇的艳丽、鲜亮,婀娜多姿地摇曳在清新、生动的碧绿中,丰润鲜灵有流香。
②荷,在恶劣的环境中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它勃发的英姿,是对肆虐旱魔的冷冷嘲讽,更是不言屈服的顽强抗争。
③早就听说过荷的故事。一颗在地层深处沉睡几千年的古莲子,一经挖出,只要给它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它便奇迹般地长出绿叶,绽放花朵,结出果实。这就是生命不甘泯灭的勇敢而执着的荷。
④每有狂风袭来,静静的荷便如千万勇士高举着盾牌,凝聚起强大的力量,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最终,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狂妄的风在它的面前乖乖地败退。荷,静立如山,依然故我。
⑤若遇暴雨突至,秋雨绵绵,站成一林舞姬的荷,便如玉指纤纤弹起无数古筝,那顿挫有致、浸透着生命高贵气息的缕缕清音,似一朵朵初绽的音符,挟着荷空灵、洒脱的美韵轻轻飞扬。活得精精神神,活得清清白白,即使红颜褪去青春不在,生命的歌也是回肠荡气,掷地有声。
⑥当凛冽的寒风裹着雪片飞来,在荷的周围疯狂地咆哮、翻卷时,荷的叶,被撕碎了,荷的枝,被折断了。荷还是不肯摧眉折腰,还是不肯跪倒于地,唯见冰天雪地中屹立着它独立自尊、不馁不屈的铮铮傲骨。
⑦在风雨冰雪的洗礼中,在百般磨砺的锤炼中,荷,洗尽铅华,风清骨峻,矫健中自有别样的典雅端庄、柔媚明艳。而它不受风尘诱惑的潇洒出尘,那一派清远的标致与神韵,不知令多少爱荷的人如醉如痴!
⑧据记载,远古,荷还不被西方人认识时,它却早已赢得了中国人民的赏识与喜爱。那些精神领域的种荷者,更是将荷看成高尚人格的化身和楷模。他们远离人欲横流的凡俗社会,隐居山间,徜徉在去俗清雅的荷塘浅吟低唱,赞荷、咏荷、赋荷,借荷出泥不染、刚正不阿的高风亮节,抒发自己不慕荣华不求高贵不媚不谄恪守淡泊的品格和情操。那些闪烁着高尚灵魂光辉的荷,早早地就在《诗经》中绽放了:“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彼泽之陂,有蒲与荷”。而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等众多的荷姗姗而来,纷纷亭亭玉立在诗人华美、隽永的诗章中,尽展君子的襟怀、佳人的风采,至今还在荷皎皎如玉的花瓣上熠熠生辉,轻轻扣动着红尘人的心扉。
⑨楚楚动人的荷,永远是一首迷人的旋律。穿行在画屏般的荷塘,风吹绿叶送爽,缕缕荷香盈袖。今夜,不知谁会沉醉忘却归路,在这高雅、脱俗的净地,细拂心尘,顿开茅塞,静静聆听一次有关生命真谛的诉说?
⑩荷,不答,只有被它感动得宠辱皆忘的人,才能走进它满载生命之花的梦中。
6.文章第①段描写荷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写作手法及作用。从文中“在早已焦渴得干巴巴龟裂的土地上,一群群壮硕挺拔的荷昂扬如常地站立”,可见眼前荷的生存环境与平时见的不同,所以用了对比手法,对比手法的作用就是通过对比突出某个方面。本题中对比的目的就是突出这种环境下的荷的精神品质。
答案:主要运用了对比(或反衬)的手法,描写早已焦渴得干巴巴龟裂的土地上荷的倔强,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荷的勃勃生机。这样写突出了荷在恶劣环境中不言屈服的抗争精神。
7.文章第④~⑥段描绘了荷跟风雨冰雪的顽强抗争。联系上下文看,写这些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对刻画形象和表现精神方面所起作用的角度作答即可。
答案:在上文描写的基础上,使荷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形象更为丰满。表明荷的美好品行是千锤百炼的结果。
8.根据第⑧段的内容概括古代精神领域的种荷者“种荷”的主要方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根据第⑧段可知,他们不是真正的种荷,而是以荷为主题来赞荷、咏荷。这些人通过写诗文来种荷,把荷的精神种在心里。要重点总结其精神的内涵。
答案:写诗作文,赞颂荷出淤泥而不染,刚正不阿的高风亮节,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抒发自己不慕荣华不求高贵不媚不谄恪守淡泊的品格和情操。
9.第⑧段最后说,在古代文人的诗章中,荷尽展君子的襟怀,至今还在“轻轻扣动着红尘人的心扉”。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文人赞颂荷花的高风亮节,与世人的追名逐利形成对比,荷的精神起到了洗濯心灵的作用。注意红尘人指世人。
答案:古诗文中所赞美的荷的高尚品格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物欲横流的世俗社会中的人,还在洗濯着为名利得失纷争的心灵。
10.第⑨段说,楚楚动人的荷,能使人“静静聆听一次有关生命真谛的诉说”。这“生命的真谛”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章的主旨。荷与恶劣的环境抗争,出淤泥而不染,由此归纳生命的真谛。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答案:不论在何种恶劣的环境和情形下,遭受怎样的痛苦和创伤,都应该坚持高风亮节,保持生命的高洁。
散文阅读(二)
一、(2016·临安市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不一样的城
李萦枝
①接触地面的瞬间,有一种绵软的匍匐下去的感觉。青藏高原的空阔闪电般迅速展开,耀眼的明亮强大得使我近似胆怯地半眯着眼睛。这明亮像一面奇异的镜子,照见了我自身。我看见自己在拉萨的天空下通体发亮。
②我以几近膜拜的心迎着高原之上的日光。阳光是稠密、坚韧、油性而片状的。它肆意倾覆,在道路、旷野、河流和群山之上流泻,以交响乐般的恢弘拍打着高原的寂静。万物发疯了似的在质感的丰厚中高亢地敞开自己。当它涂抹着我的身体,我感到一种饱满的幸福,类似果实看见了自己甜美、殷实的肉体的光泽。
③我的眼睛向上,炫目的光芒后面是蓝得不含一丝杂质的天空。蓝,近似执着的澄净,使天空无比高远。当我的目光拂过天空,像一滴水融进湛蓝的海,我忽然获得释放自己的快乐。我在天空中看见了尘世之上的道路通往四面八方。心飞奔而出,像鸟儿一样展开翅膀,以自由的姿态抵达深处的蓝。
④天空有着宁静与热烈的两重世界。蓝之于阳光如同冰之于火,火并不融化冰,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而是彼此映照。拉萨的天空是极端的阳光和极端的蓝的统一,它因而是强烈的。
⑤当我的目光从天空折回大地,我最先注意到的是藏民的身影。略显笨重的藏袍,领子、袖口、袍的边缘用各种亮色镶边,在阳光下变得绚烂。黑而非光滑的发辫,因为不经常梳理显得毛茸茸的,就像毛线被反复摩擦后的样子。脸黑得发红,瘦削,粗糙而结实,留着日照和风的痕迹。我看着他们的眼睛,看到了隐忍,平静,甚至淡淡的迷茫。
⑥他们在拉萨的大街移动脚步,身上散发出混合的气息。这气息经过我,在我的视野里带出了旷野的苍茫,风的刀刃,帐篷的孤单和行走在高原上的坚韧。能够想象那是怎样的骨骼、肌肤和内心的愿望支撑起世代的藏民在高原之上站立和生长。
⑦我在风中经幡的劈啪声中聆听他们的心跳。他们把地、水、火、风、空五大元素抽象为蓝、白、红、绿、黄五种颜色。然后是印上去的经文,像一把开启神秘之门的钥匙。我相信他们一生都在祈愿的途中,祈愿成了他们生命的一种方式,甚至是生命本身。在午后大昭寺门前的石板上,我看见他们双手合十举过头顶,有着金属光芒的后背缓缓前倾,与伸出的双臂一起向前滑去。掌心贴地,终于全身俯下。我想到了“倾其所有”这四个字,朝拜者似乎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将一颗虔诚的心完完全全呈示在佛的面前。
⑧藏袍的投影及其褶皱里细微的黑在我的感觉中弥漫开来,将我的思绪带往寺院佛殿里的幽暗。走进幽暗的藏民,脸上的表情是宽慰的,眼睛里有一抹幸福的光亮。他们挤挤挨挨连成一个长队,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怀着急切的心情等待着向佛磕头。铜盏的佛灯中一根细小的灯芯吮吸着奶白的酥油,开始伴随着六字真言在黑暗中吐出手指大小的火焰。每跳动一下,都像心灵的一次歌唱。当酥油灯聚拢,像一群尘世的孩子排列在佛的膝前,整齐地亮出歌喉。这声音越来越响亮,越来越饱满,向着高处,直至喷溅出黄金的液滴。从这里经过的人是快乐的,他们看见了自己的心火焰一样绽放。站在一侧的我沐着火焰的光辉,心中充满莫名的感动。红尘之上,为心灵点一盏灯该有多好。
⑨在布达拉宫的一个大房间里,看到了黄铜质地的转经筒,正方列队排列。我听到了绕着木头轴心转动的经筒发出“骨碌碌”的声响,这声音在黑乎乎的屋子里有一种模糊的生动。我知道,我所听到的是厚厚的经文被传诵的声音。时间多久,它就能传诵多远。紧挨在我身后的是一个头发灰白的藏族老太太,乱线似的皱纹丝毫没有减弱她眼睛里的明亮。她一只手推着转经筒,目光安详地注视前方,仿佛她正随着转经筒的声响在一条路上兼程。
⑩众多的手不停地挨个儿推动着转经筒,像转动时光。站在寺院的一角,我有一种边缘的感觉。远远地看着,恍惚中的寺院就像一座灯火的城池。酥油灯亮遍每一个角落,灯光显现了念经的喇嘛绛红色的藏袍,墙上以朱红、深红、金黄、橘黄等暖色调为底色的彩画,深红色的廊柱……这些温暖而瑰丽的色彩在黑暗中类似一种放大的喜悦。藏民的身影穿梭其间,来来往往,生生不息,渴望灵魂永远不落。
⑪我忽然有一种落泪的感觉,因为幸福。如果说拉萨是一座阳光的城,那么拉萨的寺院则是灵魂的城。在那里,众多的心点燃,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就是黑暗中的一盏盏灯。
1.试联系文意,说说文章标题“不一样的城”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文章标题含义的题目,理解标题含义要注意字面意思和真正的含义,真正的含义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来回答。
答案:拉萨是一座阳光的城,拉萨的寺院是灵魂的城。
2.简析第③段的写作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赏析手法,一般按照“手法+内容+作用”的格式答题。
答案:①先正面直接写拉萨的天空蓝得不含一丝杂质,蓝得近似执着的澄净;②后用比喻手法写“我”在天空下的感受,侧面烘托拉萨的天空之蓝。
3.第⑦段画横线句细写午后大昭寺门前藏民们的祈愿,用意是什么?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者的写作意图。回答此类题,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解答。
答案:①为下文写拉萨的寺院是灵魂的城做铺垫(埋下伏笔);②表现朝拜者对佛的虔诚,祈愿成了他们生命的一种方式,甚至是生命本身。
4.联系全文谈谈你对下面两句话的理解。
(1)天空有着宁静与热烈的两重世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众多的心点燃,就是黑暗中的一盏盏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理解语句含意题,应结合语境先对其表层含意进行把握,然后再结合全文主旨对其深层含意进行理解。
答案:(1)“宁静”是指拉萨的天空之蓝,“热烈”是指拉萨的天空阳光之强烈,两者彼此映照、统一。
(2)在苦难的人生之中,信徒们用信念为自己的灵魂点一盏灯,生命就有了光明与希望,灵魂就能永远不落。
5.赏析第⑧段画波浪线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可从表现手法的运用(如修辞手法等)及表达效果等方面进行赏析。
答案:①色彩对比鲜明,如:“奶白的酥油”“黄金的液滴”形成色彩反差,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②运用比喻手法,如:“手指大小的火焰”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酥油灯火焰的形状,“像一群尘世的孩子排列在佛的膝前”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酥油灯聚拢在一起时的情形。③运用通感手法,如:(酥油灯)“每跳动一下,都像心灵的一次歌唱”,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这声音越来越响亮……直至喷溅出黄金的液滴”,听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这样写极富神韵,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引人联想,从而让读者更能感受到信徒们礼佛时的虔诚心灵。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听蟋蟀歌唱
钱续坤
①听惯了夏夜此起彼伏的蛙鸣,一不留意,蟋蟀的声带着特有的金属质感,在耳边悠然地响起。古来有“以虫鸣秋”之说,这鸣秋之虫远远不止一种,但是屈指数数,恐怕要算蟋蟀最为积极。
②大雁南飞,黄叶遍地,在刈割后的田野里,小伙伴们三五成群地比赛捉蟋蟀,小心地装在用竹篾做成的笼子里,听它们唱歌,看它们打斗,那份愉悦,至今都享用不尽。到了晚上,草丛下,瓦砾间,墙缝中,厨房里,这些夜游的民间歌手,不知疲倦地奉献着清纯朴素的鸣唱,给肃杀的秋天增添了些许生机,使得我们的童年始终充满了欢乐、幸福和憧憬。我那时非常欣赏蟋蟀的“歌喉”,固执地认为那种歌唱比油蛉子要悦耳得多,比纺织婆要动听得多。事实上,那是彻底的谬误,蟋蟀优美动听的歌声,并不是出自它的嗓子,而是在于它的翅膀。在蟋蟀右边的翅膀上,有个像锉一样的短刺,左边的翅膀上长有像刀一样的硬棘,左右两翅一张一合,相互摩擦,就能够咿咿呀呀地唱个不停了。
③大自然的造化真是神奇。秋夜的蟋蟀,在线装的中国里独具魅力。《诗经·豳风》里记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对蟋蟀的描写完全遵循着它的活动时序。宋朝词人周邦彦云:“暮雨生寒,鸣蛩劝织,深阁时闻裁剪。”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蛩即蟋蟀,古人听蟋蟀鸣叫,好像是劝人机织一般,因此蟋蟀又称促织。乡下的孩子解释蟋蟀鸣唱的歌词为“浆浆洗洗,预备寒衣”,这样的儿歌与“促织”的意思相距不远,只不过不是织布做新衣,而是浆洗旧衣裳,做好过冬御寒的准备罢了。加之秋天总会使人伤怀悲悯,愁肠百结,蟋蟀还往往作为悲秋的载体,宋朝姜夔《齐天乐·咏蟋蟀》词云:“瘐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此词从“愁赋”起,到“更苦”终,满纸尽是凄凉之音、哀婉之语,读来令人怅然万千、慨然万千。
④尽管蟋蟀的鸣叫会引来悲怨愁苦,但还是有人愿意去听它的“哀音似诉”。《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每至秋时,宫中妃妾辈,皆以小金笼捉蟋蟀闭于笼中,置之枕函畔,夜听其声。”这些深宫佳丽夜夜与蟋蟀为伴,是同病相怜,互诉悲怨,还是排遣寂寞,聊胜于无?可能是二者兼而有之吧。这些宫女与被她们关在小金笼中的蟋蟀,其实根本没有什么两样。
⑤蟋蟀不仅仅是悲秋的载体,同时也是乡愁的化身,它在游子的窗前和床下歌唱,在月亏月盈的夜晚歌唱,唱得多少人牵肠挂肚,唱得多少人潸然泪下。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说:“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四川乡下听到的那只。”浓浓的思乡之情,也深深触动了作家流沙河的灵感:“就是那一只蟋蟀/在海峡那边唱歌/在台北的一条巷子里唱歌/在四川的一个乡村里唱歌/在每个中国人脚迹所到之处/处处唱歌。”
⑥我是不会徒生故园之叹的,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这也许是因为我没有长时间离开家乡,缺乏那种离愁别恨的故土情结吧。但我生活的地方是个新兴的县城,与生我养我的乡村只有百里距离,我常常有机会回到母亲身边撒娇,或者蹲在村头,东家长西家短地闲聊。今夜,我与无数只蟋蟀相聚在乡村的一隅,先是轻轻地敲打墙根,尔后屋顶,尔后窗棂,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那声音就像木兰家的织机,细细密密的节奏里,有一种亲切与柔婉,唧唧复唧唧;那声音又像摇着摇篮的母亲在那哼吟,清雅自然,充满磁性,唱得人心里服服帖帖的,似用熨斗熨过,又……
⑦枕着蟋蟀的和鸣入眠,今夜,我一定会做一个甜美的梦。梦中,我也变成了一只鼓噪着翅膀的蟋蟀,在那荡气回肠地歌,在那自我陶醉地唱!
(选自《钱续坤散文选》,有删改)
6.简要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梳理作者的思路,就是理清文章先写了什么内容,后写了什么内容。本文中“蟋蟀”贯穿始终,文章的思路与此对应。
答案:首先作者认为鸣秋之虫,蟋蟀最为积极;接着,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作者回忆童年在乡村捉蟋蟀的情景;然后作者认为在线装的中国里蟋蟀独具魅力;最后作者聆听蟋蟀并梦化蟋蟀。
7.作者在第⑤段引用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话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⑤段引用余光中的话,不同于开头或结尾的引用。除常规“作用”类答题要点外,还需明白这样两点:可以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用简短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涵,使文章的语言显得凝练精辟。
答案:①内容上:突出蟋蟀是乡愁的化身,表现了诗人余光中对故土的思念。②结构上:照应了题目,与文中有关“蟋蟀”的诗句相呼应,也为作者夜听蟋蟀并梦化蟋蟀做了铺垫。③表达上: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使文章更富有意蕴;用简短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涵,使文章的语言凝练精辟。
8.理解第③段中画线句在文中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解析:理解该句主要抓住“线装的中国”,借助下文语句可知,“线装的中国”主要是指中国的文学作品。
答案:在中国文学作品中,蟋蟀具有丰富的意蕴,并有着重要的地位(是常用来写作的对象)。
9.赏析文章第⑥段中画线句子表达上的特点及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研读题干,抓住关键词语“表达上的特点”,可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句式特点等角度思考。
答案: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长句与短句相结合,多用叠词,形象生动地写出作者倾听蟋蟀歌唱的种种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
10.文章的标题是“听蟋蟀歌唱”,请结合全文探究其蕴含的丰富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解析:依据文中作者对逝去的童年生活的无限留恋、对故乡浓浓亲情的无比眷恋及“秋夜的蟋蟀,在线装的中国里独具魅力”等抒情性句子归纳总结即可。
答案:①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童年生活的无限留恋。②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浓浓亲情的无比眷恋。③表达了作者对民族文化的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散文阅读(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看 鸟
①冬日的一个中午,暖洋洋的,白色的云絮浮着,一动不动的,但细细地看,不经意间,那云絮的缝儿有了变化:有时变大,有时变小,有时渐渐消失,零散的融成一片,在蓝蓝的背景下,真实而缓缓地移动。
②冬季的尾巴里,似乎隐隐传来了春天的脚步声。这本不足怪,王湾的诗句“江春入旧年”告诉今人,唐时的江南,岁末便有了春的讯息。此时的巴渝山水间,尽管风依然有几分冷,但周围的叶,大多泛着浓浓的绿意。红花继木的球状叶盖下,枝杈间,拇指头般大小的鸟儿悄然无语地蹦跳着;一不留神,又射向红叶李柔长斜逸的枝头上。它东瞧西望,待你正想看清它的小喙和眼眸,却又窜入近旁樟树密密的叶丛中,倏然不见了影。
③老实说,这般大小的鸟儿,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或许是只祖辈父辈形体都很小的雏鸟,毛色深暗而驳杂,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但轻捷的跃动中透出一股伶俐劲儿来。那几株高高的乔木上,稀疏的叶子间,几只鸟儿浑身充满活力,或唧唧,或啾啾,或喳喳,此起彼伏,叫个不休。是“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是卖嗓弄腔炫技于同类,抑或为即将穿过冬日的重重帷幔而兴奋,我不得而知。总之,鸟儿们兴奋着,欢歌着,唱醒了我蒙眬的眼,唱直了我慵懒的腰,唱红了我苍白的脸,唱乐了那空寂的园。而另外几只鸟,追逐嬉闹,或作伴颉颃,消失在楼宇的那边,只留下楼宇冷峻的一角和浮着、漾着云絮的瓦蓝的天幕。
④无论是关关雎鸠,还是咬咬黄鸟,这些从《诗经》里飞出的鸟儿,以飞翔或鸣啭的样态,诠释着生命的意义。眼前的鸟儿何尝不是如此?曾几何时,朔风凛凛,阴霾沉沉,它们似乎都噤了声,失了影,空山更显寥廓,公园更显寂寥。不过,只要永恒的太阳没有忘记充满温情的赏赐,它们便不会忘记翔舞或歌唱,因为上苍既然赐予了翅膀,自由飞翔便是鸟类生命的真实注脚。如同云絮被赐予长天,便选择真实自由的漂浮;如同枯荣轮回的树木,只要春回大地,便争着绽绿吐蕊,以彰显生命的本色。
⑤明人高启曾留下“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这一衬写梅花的佳句。撇开写梅这一层意思,仅仅看诗句中拥雪独卧的高士、明月下徜徉林中的美人,我们便会感到:远离尘嚣,闲看风物,都是生命的真实形态。在无直接联系的高士、美人之间,即使高士惹美人仰慕,或赏美人赏梅时绰约的风姿,也不失为生命的真实。人,当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活着,本是一个永恒的命题。唐代进士卢藏用以退为进,为走仕宦捷径而隐居终南,试图以高士的外衣欺骗伯乐的眼睛,着实可笑:貌似闲云野鹤,其实内心时时躁动。古代隐士许由性情冲淡,一听到尧要禅让于自己的传言,便到箕山溪涧洗耳。忧市声扰耳,为不染尘俗,保持真实的自我而遁隐,本无可非议,但何须洗耳呢?外界的远离,远不如内心的宁静、澄澈重要,置身于滚滚红尘中,“心远地自偏”,而洗耳之举,颇有示淡泊于人以沽名钓誉之嫌,这恰恰反映了许由定力的缺失。因此,我常常想,许由洗耳貌似对汲汲于名利的芸芸众生的超越,本质上是否是虚伪的标榜。倒是陶潜绝不矫情,来去洒脱,厌弃官场而近南山,极游赏之乐;无钱沽酒时又在乎五斗米,暂时委身于仕途。在官场与丘山之间反复地游走,不着意改变自我,拥有一片自然的精神田园。诗人汪国真说得好:“我不想故作潇洒,只想活得真实,就像无拘无束的风,在时光里轻盈地走……”这是生活的宣言,也是生命的旗帜。真实地生活以拥有生命本真的人生真谛尽在其中。
⑥如果说陶潜拥有洞彻生命真谛的明眸,那么,鸟儿绝不是盲人。看!鸟儿们仍在逐欢,在天空中,在绿叶间。守着这一方宁静,我静静地看鸟,进而抵达生命的门扉,彻悟生命的本真。
(选自张锋诗文集《云水风度》,有删改)
1.理解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1)鸟儿们兴奋着,欢歌着,唱醒了我蒙眬的眼,唱直了我慵懒的腰,唱红了我苍白的脸,唱乐了那空寂的园。
答: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鸟儿绝不是盲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1)对具体生动的语句的理解,其思路是由具象到抽象。(2)理解这句话首先要变否定句为肯定句,即“鸟儿拥有洞彻生命真谛的明眸”;再联系前后句,捕捉信息并提炼,然后代入。
答案:(1)鸟儿们欢叫,给冬日的人们(或“我”)带来生趣和欢乐。
(2)鸟儿以真实自由的飞翔表明自己洞彻了生命的真谛。(或鸟儿真实自由地飞翔,拥有生命的本真,明白生命的真谛。)
2.文中“终南捷径”“溪涧洗耳”两个典故从同一个侧面反映了对生命本真的远离。请用两个词或短语简要回答远离生命的本真的表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由具体到概括;捕捉零散信息,分类组合,并注意逆推。本题内容虽散见于全文,但也集中于第⑤段。只要梳理此段层次(两个层次,其中第二层又可分两个小层次)即可获知答案。第一点由云、鸟的表现和第⑤段前三句(第一层)反推,第二点由第⑤段陶潜例反推。
答案:①虚伪(欺骗,或不真实、不真诚,或内心不宁静、不澄澈);②矫情(不自然)。
3.第⑤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回答段落作用,首先应立足本段,其次应思考本段与其他段落的关系。至于作用,可从表意、结构、主题等诸多方面思考。
答案:①援引古人事例和古今诗句,丰富了文章的内容;②援引古人事例和古今诗句,增加了文章的文化意蕴(作品浓厚的文化气息、文学气息);③由前文关于云、鸟的描写作关于生命意义的思考,深化了文章的主题;④运用材料对比,突出应有的生活态度和生命价值,并为结尾表达“我”的体悟做铺垫(或蓄势)。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4.请梳理本文的行文思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思路。思路的梳理离不开分段、概括段意。
答案:本文先写云絮漂浮之景;然后写鸟儿真实自由地飞翔,彰显生命的本色;再联想古今名人事例、诗句,表明生命的本质在于保持真实的自我;最后以看鸟总结全文,悟到生命的本真。
5.有人以为,卢藏用隐居丧失了生命的本真,但在一个缺少伯乐的时代,可以效仿卢藏用的做法。你怎么看?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为探究题。做答时要注意:(1)可以依从文章观点,也可反弹琵琶;(2)辩证思考,切忌失之片面;(3)联系原文内容,须有提炼,切忌天马行空,随意发挥;(4)突出要点,切忌思维混乱,表达层次不清。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答案:观点一:卢藏用的做法不值得效仿。原因:①卢藏用隐居终南山,貌似淡泊名利,实则想成就高士的名声,其情可以理解,但沽名钓誉、以退为进的做法既欺世盗名,又有悖于“穷则独善其身”的古训。②人不应怀虚伪之心,以矫情的做法骗人。无论身居庙堂,还是置身江海,都应当保持生命的本真。
观点二:卢藏用的做法值得效仿。原因:①卢藏用的做法固然有沽名取巧之嫌,但也只是仕进上的取巧,这并不能表明卢藏用做人失去了生命的本真。②时代缺乏伯乐,自己的才德难以被人发现,则难以“兼济天下”。怀才不遇无异于人才资源的浪费。
二、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不忘露珠的寂静之味
舒 婷
①不经意从一部日本畅销小说里读到:“所谓风流,就是不忘露珠的寂静之味。”仿佛此时才觉得聚蚊如雷的市声,汹汹扰扰难以忍受,随即起来关窗。
②有一条美丽的河流被一支动听的民歌传颂着。老师带孩子们来到河边写生,孩子们问:“老师,河在哪里?”老师流了眼泪。小时候他就在这河边摸鱼扑水练狗爬式,母亲挽着裤管淘米捣衣,河风送着整整一列船队。现在他的学生们看到的仅是一道小泥沟,连芦苇都渴死了。
③天然湖泊也在被迫精简机构,由于地下水位的迅速降低,由于污染,由于填滩盖疗养院;瀑布都有了管教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平时的野性全无,被引去耕地发电。上级领导来了,才开闸放松辔头,暂现片刻龙腾虎跃的真身。如此观瀑布,跟看马戏团表演差不多。尤其当你听说,放两个钟头的水,将损失五千块钱,你便觉得那白花花流的都是银子,因而很是心疼。
④游湖和观瀑布毕竟不是日常生活,赞叹罢了,人都回到钢筋水泥的城市迷宫里。浩淼的水,洛妃的水,大禹的水,“细雨轻烟”的水,“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水,水的神话,水的霓裳彩衣,水的冰清玉洁,都被人类一一解构。水的分子式是H2O,水源来自四通八达的管道,带着铁锈和漂白粉味儿。矿泉水、纯净水、太空水,水的乱世家族被温温吞吞封存在塑料瓶子里,随人们去旅行。谁敢“拨开青苔喝山泉”呢?哪怕随身带着黄连素片儿。
⑤大清早开了重重铁门,送孩子穿过城市去上学,不觉得缺了什么。夜半应酬或下班回来,半幅裙裾沾了尘灰是有的,但不会被打湿。和情人在马路上散步,如果鞋尖洇潮,不是刚过了一辆洒水车,就是谁家的污水泼到街上来。直到有一天,在菜市场上看到地摊上叫卖的塑料玫瑰,伧俗的染色花瓣上,竟然沾着几粒透明小球。只是在这个时候,才相信人们还没有完全忘掉这个叫作露珠的小精灵。
⑥永远不会滚动,永远不会干涸,永远不会作“鲛人泣”和“风度欲成津”的廉价塑脂露珠儿!
⑦玫瑰、茉莉、紫罗兰,需要什么香味均可招之即来,因为香精的品种越来越齐全。炎热的南方,人们买门票租棉大衣,参观室内冰雕,用人造雪堆雪人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孩子们以为,南极就是建在公园里的一座冰库。商人懒得精心复制露珠,因为它在工业社会里无从依附。甚至诗人也不再露水蘸笔,生怕读者说他文艺腔,好酸。
⑧什么都可以仿造,就连生命都可以原版克隆。但露水的寂静之味,却是无法模拟无法拼凑的。露珠的凝然和滴落,是日月精华,在荷之上,在芝草之间,寂静悠远。其幽秘其清凉其浓淡深浅,都不是眼睛可以企及,耳朵可以捕捉,嘴唇可以品尝的。
⑨我们可以放弃宫槐、板桥和马蹄声,但损失不起朝露与夜霜、梦想的绿地和传说中的原始森林。在肉体囚囿[注]灵魂日见干枯的今天,我们怀念露珠的寂静之味,以赎罪的愧疚心情。
【注】 囚囿:拘禁,局限。
6.如何理解第②段中“现在他的学生们看到的仅是一道小泥沟,连芦苇都渴死了”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河流干枯的状况,流露出作者对生存环境的担忧,对生命的关怀。
7.好的散文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神”指的是散文的主题、作者的情感,“形”指的是文章的结构、材料,作者是怎样围绕“不忘露珠的寂静之味”来写的?请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全文围绕“不忘露珠的寂静之味”来写。首先开篇引用小说中的话,开启下文对“不忘露珠的寂静之味”的描写;紧接着写到了河流、湖泊、瀑布、自然水等各是如何远离人类社会的及其感叹;然后讲到偶然发现的塑料玫瑰上的露珠并由此生发感慨;最后作者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表达了对“露珠的寂静之味”的怀念,以及对“露珠的消失”的思考和愧疚——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8.在第⑨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怀念露珠的寂静之味,以赎罪的愧疚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露珠是大自然的杰作,其寂静悠远是自然的风致,是不可仿制的,而现在它却远离了社会,因而是令人怀念的;而露珠的消失,是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对环境的污染造成的,人类是有罪的,应该感到愧疚。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9.文章第④段描写了哪些不同类型的水?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神话中的“水”、诗文中的“水”,水的本身,喝的(瓶装)水。特点:语言简洁、句式灵活;生动、讽刺、幽默、含蓄;引用巧妙。
10.作者认为今天的我们“肉体囚囿灵魂日见干枯”,你是否同意作者的看法?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同意。在现代文明的发展中,物质膨胀的同时也带来了人类生存空间的萎缩,物质日益充足的同时人类精神家园被挤压,发展与倒退成了一组悖论,因此作者说我们今天“肉体囚囿灵魂日见干枯”是有道理的。
(示例2)不同意。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人类的活动空间大大扩展,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物质的快速增长,带来了人们生活的丰裕富足,在物质满足之后,人们必然转而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现在书籍的大量出版和音乐美术等的发展就是很好的证明,因此作者说我们今天“肉体囚囿灵魂日见干枯”是没有道理的。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