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训练题(20份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7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训练题(20份带答案)》 共有 2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考点16 区域地理 知识点检索号新课标40‎ ‎  (2016·天津文综·T10、11)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1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据材料回答1、2题。‎ ‎1.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上游水电站增多 B.中游水土流失加剧 C.下游降水量减少 D.流域内用水量增多 ‎2.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减轻 B.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 C.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增加 D.河口地区的气候变干 ‎【解析】1选D,2选B。第1题,本题可逐项分析,如下所示:‎ 选项 具 体 分 析 结论 A项 上游水电站增多,对径流的调节作用增强,但对径流总量影响不大 错误 B项 中游水土流失加剧,涵养水源能力变弱,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径流总量并不会明显减小 错误 C项 黄河下游流域面积很小,下游降水量减少对黄河径流量影响不大 错误 D项 流域内用水增多会导致河流径流量减小,导致入海水量下降 正确 第2题,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泥沙也减少,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海水倒灌严重,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加重。‎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 (2016·海南卷·T13~15)福建海坛岛面积276.61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人,地势低平,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据此完成3~5题。‎ ‎3.该民谣反映了当地气候的突出特点是 (  )‎ A.降水多 B.风力大 C.日照强 D.气温高 ‎4.依据当地自然环境特征,推测海坛岛传统民居的特点是 (  )‎ A.高大、屋顶尖、窗大 B.低矮、屋顶缓、窗大 C.高大、屋顶尖、窗小 D.低矮、屋顶缓、窗小 ‎5.当地居民主要从事 (  )‎ A.渔业 B.林业 C.种植业 D.牧业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理解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这句民谣所反映的现象在我国西北地区较典型,因而参考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可得出答案。‎ ‎【解析】3选B,4选D,5选A。第3题,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福建海坛岛”说明该地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季风区,“地势低平”“风沙满地跑”说明当地风力大。其他气候特点,材料并没有相关信息说明。第4题,思维过程如下所示:‎ 风沙满地跑风力大 房子像碉堡低矮、窗小 光长石头不长草干旱屋顶缓 第5题,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光长石头不长草”说明该地区不适合植物生长,因此不适合发展种植业、林业和牧业。但由于该地区四周临海,可以因地制宜发展渔业。‎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误区警示】材料中的“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等容易联系到西北地区的干旱环境,在选择从事活动类型时易选择牧业。解答本题应充分注意到当地的具体位置。‎ ‎6.(2016·江苏卷·T1)中国山水画家多师法自然,其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下图为我国四幅山水画作品。画中描绘江南丘陵景观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题指南】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熟悉我国主要地貌的分布,抓住图中典型的特色,高山、山水组合、沟谷等。‎ ‎【解析】选D。四幅画中,①是高山、峡谷地区景观,②是喀斯特地貌景观(桂林山水),③是黄土高原的黄土地貌景观,④烟雨迷蒙,小桥流水,应该是我国江南丘陵的景观。‎ ‎7.(2016·全国卷Ⅰ·T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1)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2)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 ‎(3)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 ‎【解析】第(1)题,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从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两大方面进行分析。山地海拔高,导致垂直方向上气温差异大;山地对季风的阻挡,导致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的差异大。第(2)题,从该地的区域特征出发,结合大型野生动物需要生存空间、生存的自然条件和食物等特点进行分析。第(3)题,根据材料提示“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甲地是熊出没的地方,也是鲑鱼溯河流而上的必经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有森林,便于隐蔽;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利于拍摄。‎ 答案:(1)山脉大致呈南北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2)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 ‎(3)河流附近,熊出没的几率大;山地地形,且有森林,便于隐蔽;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利于拍摄。‎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8.(2016·天津文综·T13)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巴西和中国农业状况对比表 耕地面积(万公顷)‎ 年份 国家 ‎2006‎ ‎2008‎ ‎2010‎ ‎2012‎ ‎2014‎ 巴西 ‎6 100‎ ‎6 500‎ ‎8 000‎ ‎7 800‎ ‎9 400‎ 中国 ‎12 178‎ ‎12 172‎ ‎13 539‎ ‎13 516‎ ‎13 859‎ 注:巴西粮食种植面积约占耕地面积的60%,中国约占70%‎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粮食产量(万吨)‎ 年份 国家 ‎2006‎ ‎2008‎ ‎2010‎ ‎2012‎ ‎2014‎ 巴西 ‎11 660‎ ‎13 800‎ ‎14 000‎ ‎16 300‎ ‎19 300‎ 中国 ‎49 800‎ ‎52 870‎ ‎54 640‎ ‎58 950‎ ‎60 710‎ ‎  某中学地理小组查阅了巴西和中国农业发展状况相关资料,结合对巴西地理环境条件的分析,认为巴西粮食增产潜力巨大。‎ ‎(1)结合材料从农业生产条件角度,分析巴西粮食增产潜力巨大的原因。‎ ‎(2)据图1、图2说明巴西1、7月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3)巴西将于2016年8月举办第31届夏季奥运会,届时将有大量游客来到巴西,这将会给巴西的社会和文化带来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 ‎【解题指南】后备耕地资源和农业单产影响巴西粮食的增长潜力;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降水的时间分布;大量游客会对社会治安和文化交流产生影响。‎ ‎【解析】‎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第(1)题,结合巴西地形图可判断出巴西地形较为平坦,可开垦的土地面积广阔;对比中国和巴西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可判断出巴西粮食单产较低,增产潜力大。第(2)题,结合巴西1、7月降水量分布图可判断出两月份降水的差异;结合巴西所处的纬度位置可知,其大部分地区1月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7月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第(3)题,大量外国游客的到来有利于地区间文化的交流,但会对巴西的社会治安带来冲击。‎ 答案:(1)后备耕地数量大(可开垦土地面积广);单产较低,农业技术发展潜力大。‎ ‎(2)1月降水量多,7月降水量少;1月大部分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7月大部分地区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3)有利:促进文化交流(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不利:给社会治安带来隐患(给当地居民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