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二语文下古代诗歌散文测试题(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b.docx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2017年高二语文下古代诗歌散文测试题(含答案)》

共有 2 个子文件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7年高二语文下古代诗歌散文测试题(含答案)》 共有 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铜川市第一中学南校区 2016-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 2 次月考 高二语文试卷 命题人:陈红涛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笔答题)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用时 120 分钟。 第Ⅰ卷 阅读选择题 一、现代文阅读(6 分,每小题 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①中国艺术注重体验,西方艺术注重认知;中国艺术以直觉体悟取胜,西方 艺术以哲理思辨取胜。在中国文学艺术中,“形象”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否 具有形象性,是评价作品艺术性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②艺术形象在不同艺术样式、不同艺术作品中有复杂的表现形态。诗、词、 曲、赋、小说、戏曲,和这些艺术体裁创造艺术形象的方式有所不同,其中的艺 术形象的特征也并不相同,有的表现为栩栩如生的人物,有的表现为生动曲折的 故事,有的表现为情景交融的意境,还有的表现为物象、情景、情绪……好的艺 术形象都是审美物象和审美意象的统一,能够使我们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悟 其理。 ③中国古代的诗歌散文都很重视形象,但是二者的形象性又有差别。中国古 代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艺术,常常“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 外”(梅尧臣语,见欧阳修《六一诗话》)。因而,诗歌的兴象能力非常发达, 象外之象、味外之旨需要仔细品味。中国古代散文相对于诗歌来说是一种比较舒 展的艺术,句式散体化,篇幅可长可短,表情达意不受格律的限制,可以兴之所 至,自由挥洒,因而散文中的“意”表达得更为明白显豁。不同的散文类别中, 艺术形象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山水游记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具有独特风貌韵 味的山水风物,人物传记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说理类 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直观准确的事实论据,叙事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细致 生动的事件,抒情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真挚感人的情感。不管散文中有没有 具体的审美物象,都可以有好的艺术形象。 ④在散文中,好的艺术形象一定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能给人以美的享 受。如:《过小孤山大孤山》是一篇游记散文,描写了饶有韵味的山川景物形象; 《庖丁解牛》是一篇哲理散文,通过庖丁解牛的故事,形象生动地阐述了养生的 道理;《项羽之死》是一篇传记散文,通过语言、行动描写,刻画出项羽这个个 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阿房宫赋》是一篇史论散文,通过对阿房宫的建筑群和宫 内奢华生活的形象描绘,说明国家兴亡的道理。它们都以形象性取胜。 ⑤阅读以形象性取胜的艺术作品,如果脱离形象空谈道理感受,那这些道理 感受就将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1、关于第三段中“诗歌的兴象能力非常发达”的“兴象能力”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A、“兴象能力”的强弱与否与诗歌的凝练与否有着很大的关系,语言越凝练,诗歌中包含 的物外之景,言外之旨就越丰富,诗歌的“兴象能力”就越强。 B、因为诗歌常常“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所以需要刻意凝练文字, 于是它的“兴象能力”就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如不仔细品味,就无法感受到诗歌中的象外之 象、味外之旨。 C、因为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艺术,它要求我们注重对生活的体验,并且只能用直觉去体 悟诗歌的语言,否则就感受不到诗歌的“兴象”。 D、诗歌的“兴象能力”之所以往往强于散文,就是因为诗歌的语言更凝练,含义更丰富。 2、对第三段中“中国古代散文相对于诗歌来说是一种比较舒展的艺术,句式散体化,篇幅 可长可短,表情达意不受格律的限制,可以兴之所至,自由挥洒,因而散文中的“意”表达 得更为明白显豁。”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散文的“意”表达得比诗歌更为显豁的原因就在于“句式散体化,篇幅可长可 短,表情达意不受格律的限制,可以兴之所至,自由挥洒”。因受诗歌格律、体式的限制无 法说明白的东西,都可以清晰的、自由的表达出来。 B、中国古代散文相对诗歌来说比较舒展,可是要在散文中创造出好的艺术形象,也必须锤 炼语言。 C、中国古代散文“句式散体化,篇幅可长可短,表情达意不受格律的限制,可以兴之所至, 自由挥洒”,所以,散文的语言是完全自由的,几乎可以不加修饰。 D、中国古代散文的“兴象能力”不如诗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散文的“句式散体化,篇幅 可长可短,表情达意不受格律的限制,可以兴之所至,自由挥洒”。 3、下列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围绕“艺术的形象性”的中心,进行了中外艺术差异性的比较,中国不同艺术形式 的内部比较,着重将中国古代诗歌和散文的艺术形象性进行了比较,最后得出结论,如果脱 离形象性谈道理感受,那这些道理感受就将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B、第四段中列举的不同类型的散文,都很好的体现了“艺术形象在不同艺术样式、不同艺 术作品中有复杂的表现形态”这一特点。 C、艺术作品的形象性很重要,但这只是评价作品艺术性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D、艺术形象在不同艺术样式、不同艺术作品中有复杂的表现形态,但好的艺术形象都是审 美物象和审美意象的统一,能够使我们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悟其理。 二、古代诗文阅读(39 分) (一)文言文阅读(6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6 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 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 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3 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 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 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 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 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 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 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 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 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 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 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 “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 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 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 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 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 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 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 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 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 4、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错误的一项是 ( ) A.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 B.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 C.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D.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我何面目见之 5.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四面唱起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出“霸 王别姬”的悲剧。 B.项羽对部下说:“我八岁起兵到现在,身体受了七十多处伤,挡我者死,与我对垒者都被 我收服,从未打过败仗。”表现了霸王项羽的自负和勇猛。4 C.江东,长江在芜湖到南京一段,为自东南向东北流向,秦汉以后习惯称长江两岸地区为 江东。 D.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神态,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 6、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 大敌当前,四面楚歌,项羽面对虞姬,慷慨悲歌。他认为自己有超世的气概,只是时运 不济,对宠幸的虞姬不知如何是好,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沉溺声色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 B. 项王率领部下壮士八百多人,趁夜突破重围,因受到农夫的欺骗,陷入大泽中。项王自 己估计不能逃脱,认为这是上天要自己灭亡,决不是作战的过错。这深刻揭示了项羽性格中 的弱点。 C. 项羽面对重重包围的汉军,把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杀掉了一名汉将和督尉, 共杀死有百八十人,以证明自己“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的论断。 D. 项羽是有机会逃生的,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乌江。但他想到自己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 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去,愧见江东父老。于是赠马亭长,宁死不辱。一个知耻重义的末 路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二)古代诗歌阅读(8 分) 阅读下面二首诗,完成 7-----10 题。 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7.对这首诗中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柏森森”即柏树茂盛的地方。 B.“映阶”二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鹂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欣赏。 C.“频烦”即频繁,连续。“天下计”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两朝”指东汉和蜀汉。 “开”指开创基业,“济”是渡过难关。 D.“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英雄”指诸葛亮和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 括诗人自己。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向往之意。 B.颔联由远及近,以草绿莺啼的美景衬托诸葛亮人格的清高。 C.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行事。“天下计”见匡时雄略,“老臣心”、“身先死” 显报国忠诚。5 D.诗的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赞颂,寄托 了诗人忧心忧国、痛感济世无人的哀伤。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9.对下面诗句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 A.从这首诗的题目“越中览古”看,这是诗人游览春秋时期越国王城故址之后写的。 B.“战士还家尽锦衣”一句描写越国战士打胜仗之后,穿着华丽的衣服得意地回家的样子。 即成语“衣锦还乡”的意思。 C.“宫女如花满春殿”暗指越国送西施到吴国以迷乱吴王之意。 D.“只今惟有鹧鸪飞”一句,感慨如今越王宫业已荒废,只有鸟儿在颓殿乱飞。 10.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通过览古所见所感,寄托了盛衰无常的感慨;情感的基调中含咏叹兼嘲讽。 B.这首诗讽刺了越王勾践打了胜仗之后的骄奢傲慢与恣情欢乐。 C.诗中所用的对比方式不同寻常,前三句着意渲染昔日的繁华与欢乐,用意在于突出今日 的破败与凄凉。 D.本诗借览古描写的是客观景物,但却蕴含着深沉的历史思考。 第Ⅱ卷 阅读笔答题 (三)名篇名句默写(7 分,每空 1 分)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蜀相》中寄寓诗人抱负难施的感慨之句是“ , ”。 (2)白居易在《长恨歌》中以“在天愿为比翼鸟, ”一句描写了李杨生死不 离,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形象。 (3)鲍照在《拟行路难》一诗中抒发自己抑郁难平之情,借酒浇愁,以歌断愁的诗句是:“酌 酒以自宽, 。” (4)爱国诗人屈原以深情饱满的诗句“ ,洞庭波兮木叶下”抒写了湘夫 人迢远而情深的美丽形象。 (5)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 。(杜牧《阿房宫 赋》)6 (四)文言语句翻译(10 分,每小题 5 分)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2)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五)古代诗歌阅读(8 分,每小题 4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3、14 题。 旅夜抒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3、诗的前四句写“旅夜”的情景,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景物有哪些?你认为哪个动词用得 最好,为什么? 14、诗的后四句是“抒怀”,试运用“知人论事,以意逆志”的方法赏析之。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教堂司事 [英」毛姆 圣彼得教堂下午有一场洗礼,所以奥伯特·爱德瓦还穿着他的司事长袍。他 总是把新袍子放在做丧礼或婚礼的时候才穿(那些讲究时髦的人总是选圣彼得教 堂来举行这些典礼),所以,现在他所穿的只是稍微次一等的。穿这袍子,他感 到自傲,因为这是他职位尊严的标志。 司事现在在小礼堂等着牧师结束他的仪式。7 这位牧师是最近才任命的,四十来岁,红光满面,是个精力充沛的人。而奥 伯特·爱德瓦还是为先前的牧师感到遗憾,那是一个旧派的教士,从不大惊小怪, 不像现在这位,样样事情都要插上一手。 不久,他看到牧师走了过来。 “佛曼,您能到小教堂里来一会儿吗?我有些事情要同你说说。” 牧师将奥伯特·爱德瓦领进了小教堂。奥伯特·爱德瓦看到这里还有两位教 堂执事,有一点儿惊讶,他一个一个地同他们打招呼。 他们现在坐在精致的桌子旁边,牧师坐到他们中间空出的椅子上。奥伯特面 对着他们,桌子在他与他们之间,心里有些不自在地猜想着这是怎么一回事。牧 师的脸上是一团和气,而另外两位却表现出些微的慌乱。奥伯特以一种谦恭而又 尊严的姿态站着。 牧师神采奕奕地开口了。 “佛曼,你已经在这里干了这么多年了,而且令人满意地履行了你的责任。” “但是有一天我了解到一件非同寻常的事情,我觉得有责任要将这事情告知 我们的执事。我不胜惊讶地发觉你竟然既不能读也不能写。” “以前的牧师知道这事,阁下。”他回答说。 执事们喊叫了起来:“你的意思是说,你当了这个教堂的司事十六年,却从 来不会读也不会写?” “好吧,佛曼,我同两位先生讨论过这事,认为这实在是匪夷所思。像圣彼 得这样的教堂里不能有一个既不能读又不能写的司事。” 奥伯特·爱德瓦瘦削而苍白的脸涨红了,他不自在地跺动着脚,但没有答话。 “好的,阁下,我懂,我会递上我的辞职书的。” 但是,当奥伯特·爱德瓦以他通常的礼貌,在牧师和执事们离开后,再关上 了教堂的门以后,他再也无法保持住那种庄重的神态了,他的嘴唇颤抖着。他回 到小礼堂穿上了他的夹克,走出了教堂。他把身后教堂的门锁上,漫步穿过广场, 在深深的忧伤中,他 没有走向那条往家走的路,他的心情非常沉重。他不知道 自己究竟该怎么做。奥伯特不抽烟,也不饮酒。就在此刻,他觉得要是有支烟抽, 或许会给他一点安慰。既然他从不带烟,他就四下里寻找着,看哪里可以买一盒。 他没有看到卖烟的店铺,于是就往下走去。这是一条长长的道路,有各式各样的 店铺,可就没有能买到香烟的店铺。 为了确信,他又重新在街上走了一遍。 “我不会是唯一一位在这条街上走过而想到要抽烟的人的,”他说,“如果 哪个家伙在这里开爿小店,我是说,烟草、糖果之类的,准能赚钱。” 他为此遽然一震。 他说:“真是奇怪,事情就是在你最没有想的时候这样来了。”8 第二天他去了那条街,而且很幸运地找到了一家出租的店铺。一个月以后, 一爿卖香烟和书报的店铺就开张了。他的妻子称这件事是他自从当上圣彼得教堂 司事以后最糟糕的堕落,但是他回答说,人必须跟着时代变,再说,教堂也不再 是以前的样子了。 奥伯特干得很不差。在十年时间里,他一连开了不下十家这样的店铺,赚到 了大笔钱财。每个星期一,他自己就到各家店铺去,将一个星期收到的钱统统收 拢起来存到银行去。 有一天早晨,正当他在将一扎扎钞票和一大口袋银币交进银行的时候,一位 银行出纳告诉他说,他们的经理想要见他。他被引进一间办公室,经理同他握手。 “佛曼先生,你在这里有很大一笔存款了,最好用它来投资。” “我们会帮你转换成绝对可靠的证券的。这样会比银行所付的利息高得多。” 奥伯特富态的脸上出现了疑虑,说:“我从来没有接触过股票和分红,我只 是想要把这些钱存放在你的手里就行了。” 经理笑了,说:“所有的一切我们都会帮你做的。你以后只要在传票上签名 就行了。” 奥伯特不无疑虑地说:“不过,我怎么知道到底签的是什么呀?” “我想你总应该会阅读吧。”经理以玩笑的口吻说。 “哦,阁下,但是我真的不能读也不能写,我只会签自己的名字。” 经理大吃一惊,从他的椅子上跳了起来。 “这是我平生所听说的最不寻常的事情。”经理呆呆地盯着他,仿佛他是一 个史前的怪物。 “你是说,你经营了这么重要的生意,赚了三万磅的财富,却不会读也不会 写?我的天呐,我的好人,如果你要会读会写,那你现在还会成什么样啊?” “我可以告诉你,阁下,”佛曼先生说,一丝笑容浮上了他依然高贵的面庞, “那我就还是内维尔广场圣彼得教堂的司事。” (选自《毛姆短篇作品》,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小说采用场景转换的手法,教堂、街道和银行三个场景,凸显了主人公佛曼命运 的转折,语言上采用了曲折回环的句式,使得情节跌宕起伏。 B.新牧师将佛曼领进小教堂,两位教堂执事坐在桌子旁边,新牧师坐在他们中间椅 子上,佛曼只能站着面对着他们,据此可以看出他们社会地位的差异。 C.新任牧师样样事情都要插一手,在肯定了佛曼一直以来的工作后,提出因佛曼不 能读写而要辞退他,显示了新牧师对文化的重视和对教堂的尽心尽责。9 D.小说中,银行经理预言如若佛曼懂得读写,那么,他的前途将是不可限量的,佛 曼微笑地道出如若那样他 仍是“教堂司事”,隐含着讽刺意味。 E.佛曼在接到被解雇的消息后,一时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但他没有绝望,在长长 的街道上找到了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体现了他的自觉意识。 (2)佛曼具有双重性格特点,在文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6 分) (3)小说中,新任牧师和执事辞退佛曼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4)佛曼由一个教堂司事变成一位成功的商人,这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试结合本文 内容谈谈你的看法。(8 分) 四、作文(30 分) 16、南宋著名理学家写有一首有关读书的好诗. 读懂诗句的意思,并以此作为话题作文。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④不少于 800 字。10 铜川市第一中学南校区 2016-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 2 次月考 高二语文试卷 答题纸 第Ⅰ卷 阅读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第Ⅱ卷 阅读笔答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25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7 分,每空 1 分)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 。 (2)在天愿为比翼鸟, ”。 (3)酌酒以自宽, 。” (4) ,洞庭波兮木叶下。11 (5) , 。 (四)文言语句翻译(10 分,每小题 5 分) 12、(1) (2) (五)古代诗歌阅读(8 分,每小题 4 分) 13、 14、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5、(1)(5 分) (2)(6 分) 12 (3)(6 分) (4)(8 分)13 四、作文(30 分)1415 700 800 16 铜川市第一中学南校区 2016-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 2 次月考 高二语文试卷 答案 1、C 只能用直觉去体悟诗歌的语言,否则就感受不到诗歌的“兴象”,判断太片面 2、C“散文的语言是完全自由的,几乎可以不加修饰”的提法不对。 3、A“最后得出结论,如果脱离形象性谈道理感受,那这些道理感受就将如同无 本之木,无源之水。”的论述有误。(文本结论是针对以形象性取胜的文学作品) 4、C 5、D 6. A (“沉溺声色”不妥) 7(C) 8(B) 9 C 项所说内容并不是这首诗中的内容,属于无中生有。 10 B 项并不是讽刺越王勾践打了胜仗之后的骄奢傲慢与恣情欢乐。 11、 12、(1)田父:农夫。绐:欺骗。左:向左走,名词作动词。句意 2 分 (2)购我头千金(介宾后置)。邑:封邑。吾为若德:我送你个人情。句意 2 分 13、 (1)细草、微风、危樯、星垂、月涌(2)“垂”“涌”,垂即垂挂之意, 满天星辰垂挂在广阔平坦的田野之上;涌即奔涌之意,一轮圆月倒映在奔腾的江 水之中,随着江水奔涌向前,(3)衬托出平原的广阔和江浩荡之势。(4)以乐 景衬哀情,用宏大广阔之景来反衬内心的孤寂。 14、(1)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抱负,但长期不能施展,因此声 名竟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他的休官主要不是因为老病,而是由于被 排挤。(2)颈联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漂泊、孤 寂的根本原因。(3)尾联借景抒情(比喻),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漂泊无依 的伤感。 15.(1)DB(答 D 给 3 分,答 B 给 2 分,答 C 给 1 分;答 A,E 不给分)A.“语言 上采用了曲折回环的句式,使得情节跌宕起伏”错。C.不全对,后半句“显示了 新牧师对文化的重视和对教堂的尽心尽责”错,这里更多的是显示新牧师的等级 观念。E.“体现了他的自觉意识”错,他是被迫的,这只是偶然的机遇。 (2)佛曼具有一种软弱性和抗争性的双重性格特征。(2 分) 他温和、容忍,当新任牧师宣布他无法继续当司事的时候,他强忍愤怒, 仍然保持了一种谦和礼貌的态度。这体现了他的软弱性。(2 分) 他不失理智,不让自己遭受羞辱,是对人的尊严的捍卫,当妻子说开店铺 是一种堕落时,他否认了这种观点,都体现了他的抗争性。(2 分)(言之成理 均可给分)17 (3)①使小说的情节发生转折,增强小说的可读性,推动情节发展。 ②展现人物形象,佛曼的话和举动表现了他的谦恭,显露出新任牧师的狭隘、 教条。 ③增强小说的批判性,批判了传统教会文化的死板和伪善。(每点 2 分) (4)①环境能改变人。试想,佛曼若不是被解雇,为生活所迫 ,他这辈子也许 都是一个教堂的司事。 ②痛苦与磨难能使人寻找到新的出路。佛曼在失去心爱的做了十六年的工作 之后,经历了一个痛苦的思索过程,也使他看到了新的希望。 ③要与时俱进,不要故步自封。当初开店铺时,虽然他的妻子认为开一个卖 香烟和书报的店铺是他自从当上圣彼得教堂司事以后最糟糕的堕落,但他认为 “人必须跟着时代变”。 ④实践能力更重要。佛曼是在懵懵懂懂的状态下误打误撞而走上了成功之路, 这并不具有普遍性的特点,拥有更多的知识,将其转化为能力,并运用到实践中 去,才能有成果有收获。(每点 2 分) 16、 字词翻译 ①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 熹父亲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 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鉴:镜。古人以铜为镜,包以镜袱,用时打开。 ②这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 ③渠:他,指方塘。那(nǎ)得:怎么会。那:通“哪”,怎么的意思。清 如许:这样清澈。 ④源头活水":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 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学习运用探索,才能使自己永葆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 一样。 《观书有感》翻译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 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 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朱熹《观书有感》赏析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 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 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 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 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 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 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 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 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18 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读者 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 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这两句诗已凝 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