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古代诗歌阅读试题(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高考语文专题古代诗歌阅读试题(含答案)》 共有 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         [学法——知人论世,缘景明情] [考题位置——第8~9题]‎ ‎1.(2015·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 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 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答:  ‎ ‎ ‎ ‎ ‎ ‎ ‎ 解析:比较分析两诗题目,可见写作角度的差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在征戍地送友,写眼前之景;本诗是“将赴”而“留别”,通过想象写边塞风光,内容相同而手法不同。‎ 参考答案: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用“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间接地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②《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实写,而《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所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想象之景,是虚写。这可从标题中看出,标题显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答出第①点给2分;答出第②点给3分)‎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答: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  ‎ ‎ ‎ 解析:尾联“勤王敢道远”的意思是为王事敢于到遥远的地方去,表现了诗人愿意为君为国去戍边的雄心豪气;“私向梦中归”的意思是在戍边之地私下里在梦中回到故乡,表现思乡的隐隐私情。但从全诗的内容看,雄心豪气为主,私情为辅。‎ 参考答案:①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答出“羁旅思乡之愁”给1分;答出“爱国思想”,给1分;两种感情答全,给3分)‎ ‎②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答出内容方面的作用,给1分;答出形式方面的作用给1分;两方面答全,给3分)‎ ‎2.(2015·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残春旅舍 韩 偓①‎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 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1)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5分)‎ 答:  ‎ ‎ ‎ ‎  ‎ ‎ ‎ 解析:颔联承接“忆咸京”三字,首先抒写对皇都美好春光的回忆:“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颔联巧妙之处在于用了“抱”“吹”两个动词。仰望绿暗红稀的树梢,蜜蜂抱着花须随花飞落;俯观柳絮飘坠的池水,鱼儿吞吐水沫,像是吹着柳絮游玩。飞花、落絮本是残春景物,而蜜蜂一“抱”,鱼儿一“吹”,就平添了无穷兴趣与几分生机,故没有半点伤春伤别的落寞,一扫晚唐衰飒的诗风。‎ 参考答案:①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②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却又显得非常自然。(答出①构思巧妙,给3分;答出②用词巧妙,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 ‎ ‎  ‎ ‎ ‎ 解析:颈联的意思是,诗人以写诗抒发内心的悲愤,躁动只能依靠参禅降伏;愁肠百结,欲借酒为兵,来冲击愁阵。句中的“愁”字直接揭示了诗人的感情。尾联的意思是,保存好官帽不要让它遭受污损,擦拭干净朝簪等待明天到来。借助动作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大唐的一片忠心。‎ 参考答案: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通过参禅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答出思想感情的,给3分;进行简要分析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2014·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阮 郎 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②无奈眉。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③迟。‎ ‎[注] 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 ‎(1)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答:  ‎ ‎ ‎ ‎  ‎ ‎ ‎ 解析:词的上半阕选取的意象有“春风吹雨”“落花”“小池寒渌”“落日”,这些是古典诗词中典型的愁苦类意象。结合下阕作者的情感,以及小注中对“讳愁”的注解,景物描写对全词感情抒发的作用不难得出。答题步骤:首先答出感情基调,然后结合词句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答出奠定情感基调的,给2分;结合内容分析的,给3分)‎ ‎(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 答:  ‎ ‎ ‎ ‎  ‎ 解析:题目定位于下阕词的最后两句。结合全词的情感,抓住“翻身整顿”“沉吟”等动作细节表现的词中人物的情绪。答题步骤:首先点明“纷乱愁绪”‎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然后点明具体动作表现并作简要阐述。‎ 参考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答出表现纷乱愁绪的,给2分;答出通过动作表现并作简要阐述的,给4分)‎ ‎4.(2014·全国卷Ⅱ)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11分)‎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①‎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 渔 家 ‎[宋]郭震②‎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及生平不详。‎ ‎(1)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 答:  ‎ ‎ ‎ ‎  ‎ ‎ ‎ 解析:诗歌前两句说为了建功立业,自己甘愿客居天涯,已经习惯了“流离”“别家”的生活,把这当作等闲之事了。“挥袂”之举流露出诗人的洒脱。后两句说万籁俱寂的夜晚,诗人好梦醒来,只有一盏孤灯相伴,不禁心生悲凉,欲在孤独无奈中寻找寄托,却是斜月相迎。“斜月”意象的加入,让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惆怅之情更浓。显然,这是衬托的方法。‎ 参考答案:诗人是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感情的。诗人虽然到处漂泊,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而客中一觉梦醒,思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答出衬托方法的,给2分;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的,给3分)‎ ‎(2)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答:  ‎ ‎ ‎ ‎  ‎ ‎ ‎ 解析:通过上一道题的分析,知道韦庄在“灯前”回想江南好梦,眼前的孤灯、斜月让他心生羁旅之愁。郭诗的意思是:渔家世代在海边生活,几间小屋上面覆盖着雪白的芦花。白天在海上捕鱼虽然辛苦,但晚上归来,有青天明月、大海涛声伴送到家,真是开心惬意。‎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灯前笑说归来夜”一句中的“灯前笑说”,描写了主客之间无拘无束、愉快交谈的情景。‎ 参考答案:韦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失神、怅惘之情;(3分)郭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暖、愉悦之情。(3分)‎ ‎5.(2013·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鹊 桥 仙 ‎ 陆 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 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②占断:占尽。洲烟雨:指长满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 答:  ‎ ‎ ‎ ‎  ‎ ‎ ‎ 解析:上阕最后两句将终日酣饮耽于享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与有志之士却被闲置不用形成对比,表现作者报国无门、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对世道不公的愤懑之情。‎ 参考答案: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2分)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3分)‎ ‎(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答:  ‎ ‎ ‎ ‎  ‎ 解析:唐代诗人贺知章告老还乡,玄宗曾诏赐镜湖一角以示矜恤。陆游于此翻出一层新意——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于闲人,还用得着你皇帝赐予吗?再说,天地之大,江湖之迥,何处容不下他,谁又稀罕“君恩”的赐予?表达了作者对最高统治者的轻蔑不屑之意和不得已赋闲而归隐江湖的愤慨不平之情。‎ 参考答案: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2分)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3分)‎ ‎6.(2013·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 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1)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 答:  ‎ ‎ ‎ 解析:本诗的抒写重点是梅花,但作者却从“雪”“日落”“寒鸦”等环境描写及“惆怅”“恨”等情感的表达入手,可见这首诗并没有采用直接描写的手法,而主要采用了烘托和渲染的间接描写手法。明确了手法之后,再结合诗句进行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答出烘托和渲染的,给2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  ‎ ‎ ‎ 解析:解答此题,先要理解诗歌的最后一联的丰富意蕴。景物描写“日落寒鸦”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氛围,可知这两句表达了作者悲伤的情感,而从“沉吟”“却望”“独自回”等词语可以看出,此时的作者是落寞而又惆怅的。明确了这些,再结合诗句的内容分析一下即可。‎ 参考答案: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答出作者心情的,给3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近几年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题考查统计如下:‎ ‎   内容 高考试卷    ‎ 体裁 作者 题材 涉及考点 ‎2015年全国卷Ⅰ 唐诗《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岑参 边塞诗(羁旅思乡诗)‎ 表达技巧、思想感情 ‎2014年全国卷Ⅰ 宋词《阮郎归》‎ 无名氏 爱情闺怨词 思想感情、表达技巧 ‎2013年全国卷Ⅰ 宋词《鹊桥仙》‎ 陆游 山水田园词 思想感情、表达技巧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2015年全国卷Ⅱ 唐诗《残春旅舍》‎ 韩偓 羁旅思乡诗 语言(炼句)、思想感情 ‎2014年全国卷Ⅱ 唐诗《含山店梦觉作》‎ 韦庄 羁旅思乡诗 表达技巧、思想感情 宋诗《宿渔家》‎ 郭震 ‎2013年全国卷Ⅱ 宋诗《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咏物言志诗 表达技巧、思想感情 ‎1.从体裁、作者和题材的角度切入,你能发现什么命题规律?‎ ‎①从体裁上看,所选诗歌以唐宋诗词为主。②名家非名篇作品成为考查热点,有时也会涉及非名家的名篇作品。③从题材上看,羁旅思乡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言志诗等写景抒情言志类诗歌成为命题首选和考查重点。‎ ‎2.分析高考题目设置和考点分布,对我们高考备考有什么启示?‎ ‎①题目设置直问直答,不拐弯抹角,考查点明确。②考点方面,重点考查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2015年全国卷Ⅱ开始涉及语言的考查,形象的考查还是隐含在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考题中,较少直接设题考查。‎ ‎3.命题形式有何特点?‎ ‎①多采用传统的命题方式,从小处切入,有时一个小题设置两个小问题,扩大考查点。②2015年全国卷Ⅰ和2014年全国卷Ⅱ都采用了比较鉴赏的命题形式,只不过2014年全国卷Ⅱ采用了两首课外诗的比较鉴赏,而2015年全国卷Ⅰ降低了考查难度,选取教材中考生熟悉的诗篇与课外篇目进行比较鉴赏,这提醒考生要对教材中的名家名篇有足够的重视。‎ 诗歌鉴赏能全面而深入地考查考生语文素养和鉴赏能力,古代诗歌阅读作为高考阅读必考题也就成为一种必然。但是考生在考试中诗歌鉴赏题得分率普遍较低,甚至很低,究其原因,在于考生读不懂诗歌,思路不清晰,答题不规范,而读不懂是根本的、主要的原因。有鉴于此,我们编写了“补——古诗歌的2点基本常识”和“学——读懂古诗歌的2步阅读法”。‎ 一、补——古诗歌的2点基本常识 ‎(一)懂得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 ‎1.结构章法 诗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词 ‎2.基本特点:情景结合 ‎(1)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对乐情,哀景对哀情。‎ ‎(2)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等。‎ 了解了诗歌的章法结构和基本特点,读诗时,我们的思路才可能与诗人吻合,这对我们把握诗歌的层次内容、诗歌大意有着重要作用。如:‎ 诗 歌 层次及内容 姑苏①怀古 姜 夔 夜暗归云绕柁牙②,‎ 江涵星影鹭眠沙。‎ 行人怅望苏台③柳,‎ 曾与吴王扫落花。‎ ‎[注] ①姑苏:苏州西南有姑苏山,因而苏州也别称姑苏。②柁牙:船柁。柁,同“舵”。牙,牙樯。杜甫《秋兴》诗:“锦缆牙樯起白鸥。”仇注引《埤苍》:“樯尾锐如牙也。”樯即桅杆。③苏台:姑苏台,即吴宫。故址在苏州西南灵岩山。‎ 前两句为第一个层次 写夜云缭绕,星光明灿,江水清澄,白鹭自适,刻画幽静之境,以夜景之永恒暗寓人事变迁之沧桑。‎ 后两句为第二个层次 由今天道旁柳条,想到昔日吴宫落花。借不变的姑苏夜景,抒兴亡盛衰之感慨,并借古讽今,给偏安一隅的小朝廷以冷嘲。‎ ‎(二)读懂“诗家语”,跟上诗人跳跃思维 ‎“诗家语”是诗人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和诗词格律的要求对诗歌的语言所做的变形处理。古诗词作品是如何对语言做变形处理的呢?‎ ‎1.改变词性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南北朝时期何逊的《临行与故游夜别》“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王维“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王昌龄《同从弟销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周邦彦《满庭芳》“风老莺雏,雨肥梅子”等。我们的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作动词,且一作就作得鲜活生动,呼之欲出。以上各句中的“暗”“冷”“悦”“空”“淡”“红”“绿”“老”“肥”,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2.改变词序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1)主语后置。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像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 ‎(2)宾语前置。杜甫《月夜》:“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诗人想象他远在鄜州的妻子也正好在闺中望月,那散发着幽香的蒙蒙雾气仿佛沾湿了她的头发,清朗的月光也使得她洁白的双臂感到寒意。这里的“湿”和“寒”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云鬟”“玉臂”本是它们所支配的对象,结果被放在前面,似乎成了主语。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晋代的陶渊明怎么会酷似三国时的诸葛亮呢?原来作者是用他们二人来比喻友人陈亮的,分别说明陈亮的文才和武略,按句意实为“看风流酷似渊明、卧龙诸葛”。宾语“渊明”跑到了主语的位置上。‎ ‎(3)主、宾换位。叶梦得《贺新郎》:“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霜信报黄花”显然是“黄花报霜信”的意思。这种主宾换位的词序表面上仍是“主—动—宾”的格式,但在意义上必须将它倒过来理解。再如白居易《长恨歌》“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门户生光彩)”,卢纶《塞下曲》“林暗草惊风(林暗风惊草),将军夜引弓”等。‎ ‎(4)定语的位置。在偏正词组中,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这是古今汉语的一般情况。诗词曲定语的位置却相当灵活,往往可以离开它所修饰的中心语而挪前挪后。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①定语挪前。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下句中的“孤城”即指玉门关,为“玉门关”的同位性定语,现却被挪在动词“遥望”之前,很容易使人误解为站在另一座孤城上遥望玉门关。‎ ‎②定语挪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下句意即“一月夜飞度镜湖”。“月夜”这个偏正词组本为句首的时间状语,现被分拆为二,定语“月”远离中心语而居于句末,仿佛成了宾语的中心部分,但作者“飞度”的显然只能是“镜湖”,而不可能是“月”。‎ ‎3.省略压缩词语 诗歌语句之间往往具有跳跃性,于是,就产生了省略现象,也就出现了空白,从而为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古诗省略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1)答话蕴含问话 如贾岛《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作者采用答话蕴含问话的方法,精简压缩为二十个字。作者留下大量的空白,让读者、观众根据生活的逻辑、经验的积累、自身的修养去补充完善。‎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2)意象组合 古典诗词的词语与词语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可以直接拼合,甚至可以省略起连接作用的词语。如辛弃疾《西江月》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用的是“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皆宜的深幽意境,人们甚至忽略了这两句的平仄和对仗的工稳了。“月”和“惊鹊”,“风”和“鸣蝉”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的。再如黄庭坚《寄黄几复》“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上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下句抒写别后相思之深。全用名词意象组合在一起,富有极大的包孕性,写出了两人友谊的深厚。‎ ‎[应用体验]‎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苦 寒 行 刘克庄 十月边头风色恶,官军身上衣裘薄。‎ 押衣敕使①来不来?夜长甲冷睡难着。‎ 长安城中多热官②,朱门日高未启关。‎ 重重帏箔③施屏山,中酒不知屏外寒。‎ ‎[注] ①敕使:奉皇帝命令办事的使者。②热官:指有权势的大官僚。③帏箔:帐幔和帘子。‎ ‎(1)翻译诗歌正文:  ‎ ‎ ‎ ‎ ‎ ‎ ‎ ‎ ‎ 参考答案:十月里边境上气候恶劣,北风一阵比一阵强;官军们身上还只是穿着薄薄的衣衫。送棉衣来的使臣早该到了,如今却还不见踪影;可怜战士们披着铁甲,几乎冻僵,在漫漫长夜中难以入眠。京城中多有炙手可热的高官,太阳高高升起,朱漆大门仍然牢关。无数重帘幕低垂屏风密遮,他们喝醉了酒沉睡,不知道门外地冻天寒。‎ ‎(2)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答:  ‎ ‎ ‎ 参考答案:可分为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写初冬边疆骤冷,战士们衣薄难眠;后四句为第二层,写京城官僚暖床醉酒,长睡不起。‎ 二、学——读懂古诗歌的2步阅读法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抓两头,初步感知 ‎(一)标题常蕴含的信息 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读标题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读:‎ ‎①揭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 ‎②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 ‎③奠定作品的感情基调;‎ ‎④揭示作品的线索;‎ ‎⑤表明诗歌的题材;‎ ‎⑥暗示诗歌的表达技巧。如:‎ 卷别 诗题 重要信息 ‎2015年四川卷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①点明了写作时间(夏日);‎ ‎②交代了事件(游山家);‎ ‎③表明了诗歌题材(山水田园诗);‎ ‎④暗示了诗歌的感情基调(闲适愉悦)。‎ ‎2015年安徽卷 月圆 ‎①点明了写作时间(月圆之夜);‎ ‎②揭示了诗歌的线索(全诗围绕“月”来写);‎ ‎③暗示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思念之情)。‎ ‎2013年福建卷 送何遁山人归蜀 ‎①点明了送别对象(何遁山人);‎ ‎②交代了写作的目的(送别友人归蜀);‎ ‎③表明诗歌题材(送别诗)。‎ ‎2011年山东卷 咏山泉 ‎①交代了写作对象(山泉);‎ ‎②表明了诗歌题材(咏物诗);‎ ‎③暗示了表达技巧(托物言志)。‎ ‎[应用体验]‎ ‎2.阅读下面的诗歌题目,指出从诗歌题目中读出的重要信息。‎ ‎(1)秋暮吟望 答:  ‎ ‎ ‎ 参考答案:①点明了写作时间(秋暮);②交代了诗歌的内容(望);③暗示了诗歌的感情基调(吟)。‎ ‎(2)春日秦国怀古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答:  ‎ ‎ ‎ 参考答案:①交代了写作时间(春日)、地点(古秦国)和事件(怀古);②点明了诗的题材(怀古诗);③暗示了诗的情感基调(怀古伤今)。‎ ‎(3)咏素蝶诗 答:  ‎ ‎ ‎ 参考答案:①交代了写作对象(素蝶);②点明了诗的题材类别(咏物诗);③暗示了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4)送友人 答:  ‎ ‎ ‎ 参考答案:①交代了写作目的(送别友人);②暗示诗歌的感情基调(离别之情);③表明诗歌题材(送别怀人诗)。‎ ‎(二)注释所蕴含的信息 高考所选诗歌的题材多种多样,大多附有注释。注释的类型及作用一般有如下几种:‎ 类型 作用 介绍疑难词语、地名 帮助读懂诗句 介绍写作背景 暗示本诗的思想主旨 介绍相关诗句 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介绍作者 暗示本诗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提供与“此诗作于作者贬官或流放之际”类似的注解 与诗人仕途失意、对现实不满,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愤懑孤寂等情感有关 ‎[示例]‎ 诗歌 借助注释理解诗歌主旨 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韦 庄①‎ 此诗是诗人参加府相家的盛大宴会,有感而作。‎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满耳笙歌满眼花,‎ 满楼珠翠胜吴娃②。‎ 因知海上神仙窟,‎ 只似人间富贵家。‎ 绣户夜攒红烛市,‎ 舞衣晴曳碧天霞。‎ 却愁宴罢青娥③散,‎ 扬子江头月半斜。‎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五代前蜀诗人。韦庄曾经家陷黄巢兵乱,身困重围,又为病困,写作此诗时正值黄巢兵乱。②吴娃:吴俗谓好女为娃。③青娥:指年轻貌美的女子。‎ 前三联“胜吴娃”“人间富贵家”“夜攒”“晴曳”极写府相之家穷奢极欲、歌舞夜宴的富贵气象,与因黄巢兵乱而摇摇欲坠、兵戈遍地、山河残破的唐王朝现实形成对比。‎ ‎“却愁宴罢青娥散”此处的“愁”是多方面的:一愁黄巢兵乱国势衰颓;二愁家人离散,自己身陷病痛无力自保;三愁当权者纸醉金迷,不顾时局动荡;四愁百姓饱受战乱,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伤时,怀乡,忧国,忧民,尽在一个“愁”字中含蕴了。‎ ‎[应用体验]‎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少年游 润州作,代人寄远①‎ 苏 轼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②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注] ①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三月底、四月初,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因赈济灾民而远到润州时(今江苏镇江),为寄托自己对妻子王润之的思念之情,写下了这首词。②姮娥:嫦娥。‎ ‎(1)题目提供信息:  ‎ ‎ ‎ 参考答案:“润州作”点明了写作地点,事件(代替他人而写),表明写作目的(怀念远方之人)。‎ ‎(2)注释暗示信息:  ‎ ‎ ‎ 参考答案:注释表明苏轼因赈济灾民而远到润州,以此词来寄托自己对暂居杭州妻子的思念,表达了深深的眷恋之情。‎ 泡中间,微观细研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中间”,即诗歌的正文,诗的正文是阅读的核心,读懂正文也是读懂诗歌的关键所在。如何读懂正文?如何对诗歌正文进行细研巧析呢?借用谢冕的话说,就是要“泡”。“泡”诗歌就像泡茶叶一样,把诗歌深厚的内蕴和内敛的情感泡出清香,泡出韵味。“泡”诗歌正文就是要“泡”诗歌结构,“泡”诗家语,“泡”意象,“泡”诗句和“泡”情感。下面我们就尝试“泡”开诗歌正文,以明诗情。‎ ‎(一)抓关键词句 中国古典诗歌大都篇幅短小,钱钟书用“闪电战”来形容古典诗歌。而其语言高度凝练、概括、含蓄而有跳跃性。因此,读诗时千万不能匆匆一扫而过,这样绝对是读不懂、读不透的。而应一个字一个字地品读,边读边想其意,力求还原诗歌画面。当然,最重要的是抓住关键诗词句,迅速定位情感基调。如:‎ 方法 举例 表明诗眼的字句和结句,往往直接透露了诗的主旨。‎ 陆游的《书愤》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中的“空”是诗眼,流露出作者自许塞上长城、满腔报国热忱,一直到老却报国无门的惆怅。最后一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是主旨句,用典明志,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 诗词中的一两个字往往揭示了其情感,这样的字叫“情感语言”。如抓住了这些字,把握思想感情往往既快又准。它不单单是诗眼词眼,有时藏在写景叙事句中。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中的“悲”字就是情感语言,它表明作者客居他乡又逢秋时不尽的伤感;“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中的“尽”“孤”“独”“闲”就是情感语言,表现了诗人强烈的孤独感。‎ ‎(二)抓景、事、情 任何类别的诗歌都离不开“景”“事(典故)”“情”三要素,其中“景、事”是表象,“情”是诗的内核。我们要做的就是,仔细阅读全诗,对文字信息进行检索分类,注意诗中出现的景物意象、人物事件,由意象、事件生发开去。只有一个意象的画面,如荷花、菊花、竹子,本身就含有诗人全部的思想感情;众多意象组成的画面意境,其中也以一两个意象为主体。通过对景、事的提炼、理解,围绕人之常情,推导出诗的主旨。‎ 我们从景、事、情三方面对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的颔联、颈联和尾联进行分析:‎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景 落日下的山峦、青天、长江水,水中白鹭洲。写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依旧。‎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一水中分白鹭洲。‎ 事 诗人游凤凰古台,看到吴宫上演的今昔变化,感受晋代衣冠成冢。写的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经历由盛到衰的变化。‎ 情 有变的,有不变的,人世沧桑巨变,自然景物亘古永恒,古今对比,诗人抒发了古今兴亡盛衰之感。‎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景 浮云、太阳 ‎“浮云蔽日”有深意,“云”飘浮不定,与左右逢源的奸邪小人相似;“日”为天的代表,指皇帝天子。浮云蔽日使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因不被统治者重用而忧愁。‎ 事 诗人望长安而不见 情 愁 ‎[应用体验]‎ ‎4.(2012·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思 远 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题目提供信息:  ‎ ‎ ‎ 参考答案:交代了写作目的(怀念远方之人),暗示诗歌的感情基调(思念之情),表明诗歌题材(怀人诗)。‎ ‎(2)翻译诗歌正文:  ‎ ‎  ‎ 参考答案:木叶红,菊花黄,暮秋寒意深,思念千里远行人。飘飞的浮云已然过尽,南归的大雁杳无音信,哪里才能寄出我的书信? 泪水弹洒不尽,任它临窗滴落,就着砚石研成泪墨。渐渐写到离别凄楚,离别情深处,那红格笺纸竟也黯然失色。‎ ‎(3)找出词中体现情态的关键句,并标出其中的关键词:  ‎ ‎  ‎ ‎ ‎ 参考答案:①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行客。(思念)②鸿无信,何处寄书得。(盼归)③弹不尽临窗滴。(伤心)④此处,红笺为无色。(深情)‎ ‎(4)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答:  ‎ ‎ ‎ ‎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参考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总启——熟知常考7大题材,确保思考方向不跑偏 鉴赏诗歌时,我们总能发现有些诗歌题材相同。由于题材相同,诗中的情感是相近的,手法是相似的。为此,我们阅读诗歌,完全可以从题材入手,取得“读一首诗,知一类诗”的效果。根据题材分类,中国古诗大致有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羁旅思乡诗、送别怀人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爱情闺怨诗等几种类型。当然,这些诗很难有清晰明确的界限。阅读时,既要把握诗的大致题材,更要把功夫花在对诗词内容的准确把握和理解上。‎ ‎(一)咏史怀古诗——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 对接教材:《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涵 ‎  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等为题材。借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 内容 ‎  借怀古叹今叹个人命运的坎坷。 ‎ ‎(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2)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3)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 ‎(4)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标志 ‎  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 迹”“古人名”等。‎ 情感 ‎  ①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②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 ‎③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应用体验]‎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武昌怀古 栖一①‎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战国城池尽悄然,昔人遗迹遍山川。‎ 笙歌罢吹几多日,台榭②荒凉七百年。‎ 蝉响夕阳风满树,雁横秋岛雨漫天。‎ 堪嗟世事如流水,空见芦花一钓船。‎ ‎ [注] ①栖一:唐末五代诗僧。②台榭:孔颖达疏《尚书》曰:“台,积土为之,所以观望也。台上有屋谓之榭。”后世多称“歌舞台榭”。‎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 ‎ ‎ ‎ ‎ ‎ ‎ 参考答案:作者看到昔日战乱不休的城池如今已是悄然无声,山川之上,昔人遗迹还历历在目;歌舞欢乐仿佛就在昨日,而当年热闹的台榭却已荒凉冷落了七百年,历史的悲剧不断重演,眼前之景又令人忧烦。此情此景,不免让作者发出兴亡如梦、世事皆空的感叹。‎ ‎(二)咏物言志诗——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 对接教材:《咏柳》(贺知章)、《卜算子·咏梅》(陆游)、《石灰吟》(于谦)、《望岳》(杜甫)‎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涵 ‎  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内容 单纯咏物、托物言志(寓意)、托物喻理、托物讽世。‎ ‎ (1)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 ‎(2)从修辞手法看,主要是比喻、象征、拟人和对比。‎ ‎(3)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 标志 ‎  ①从对象上来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物。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韵、精神进行吟咏。‎ ‎②从题目上来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形式。‎ 情感 ‎  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②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③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应用体验]‎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根据提示填空,感受下阕寄寓的情感。‎ 汉宫春 梅 晁冲之①‎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潇洒江梅,向竹梢稀处,横两三枝。东君②也不爱惜,雪压风欺。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惟是有、南来归雁,年年长见开时。  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③何似,茅舍疏篱?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微云淡月,对孤芳、分付他谁。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 ‎[注] ①晁冲之,北宋词人,因朝廷党争遭贬,后隐居阳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②东君:司春之神。③玉堂:指华贵的宫殿。‎ 下阕借梅花寄寓了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①“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②“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表达了对林逋的仰慕和追思;③“对孤芳、分付他谁”借林逋去世后无人欣赏梅的孤芳,表达了对无人赏识自己的忧愤;④“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表达了坚守自己高洁品格的情怀。‎ ‎(三)羁旅思乡诗——他乡村树似吾乡,愁煞天涯断肠人 对接教材:《登高》(杜甫)、《次北固山下》(王湾)、《秋思》(马致远)‎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涵 ‎  诗人因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等,对所见所闻有所感,借此抒发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和人生感叹、漂泊愁苦。‎ 内容 ‎  借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叹,表达思亲怀乡之情。主题有潦倒失意,漂泊哀伤,思念亲人等。‎ ‎(1)借景抒情(或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乐景衬哀情(乐景写哀)。‎ ‎(3)侧面落笔。诗人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 ‎(4)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标志 ‎  ①诗题中多含有“客舍”“登高”“望月”“忆”“寄”“行”“思”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 ‎②常见意象: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浮云、梧桐叶落、西楼、高楼、危楼、危栏等。‎ 情感 ‎  ①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应用体验]‎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根据提示填空,感受诗中表达的丰富情感。‎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魏 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本诗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异乡”“独上”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凄凉;“惟有雁”“更无州”“冻不流”表达了生活在边塞艰苦环境中的凄苦;“贫官”“客”“离恨”表达了人生不如意的郁闷、无奈。‎ ‎(四)送别怀人诗——多情自古伤离别,一种分别多样情 对接教材:《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雨霖铃》(柳永)、《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涵 ‎  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情人或亲朋好友离别,送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内容 送别诗涉及的范围极广,有君臣官场赠别,有市井朋友相别,有亲人情人送别。‎ ‎(1)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 (2)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深。‎ ‎ (3)以乐景衬哀情(也叫乐景写哀或反衬)。‎ ‎ (4)想象(也叫虚拟或虚实结合)。送别诗常借助想象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 标志 ‎  ①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 ‎ ‎②常见意象:“柳”“酒”“月”“水”四大意象。(“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也在送别怀人诗中出现)‎ 情感 ‎  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 ‎[应用体验]‎ ‎4.(2013·湖北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 江 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 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答:  ‎ ‎ ‎ ‎  ‎ 参考答案: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①久别重逢的喜悦;②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③离别在即的愁绪。‎ ‎(五)边塞征战诗——金戈铁马征战事,大漠秋风慷慨情 对接教材:《出塞》(王昌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燕歌行》(高适)‎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涵 ‎  边塞征战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内容 ‎  边塞诗多表现从军出塞,保家卫国,民族交往,塞上风情;或抒报国壮志,或发反战呼声,或记现实战事。‎ ‎  (1)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 ‎ (2)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常用侧面烘托、动作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 ‎ (3)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虚实结合等手法。‎ 标志 ‎  ①标题往往有“行”“军”“征人”“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字。‎ ‎②常见意象:自然景物类(黄沙、秋月、大漠、孤城、边关、雨雪、风沙等)、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关、玉门关、黄河、阴山、楼兰、蓟北等)、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羌笛、琵琶、战马等)、乐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阳关三叠》《渭城曲》等)、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等)。‎ 情感 ‎①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 ‎②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③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 ‎④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 ‎⑤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 ‎⑥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向往。‎ ‎[应用体验]‎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根据提示填空,分析诗中刻画的边将形象及寄寓的诗人的情感。‎ 塞下曲(其六)‎ 戎 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 ①骎骎(qīn qīn):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②卢龙塞:古地名。 ‎ 这首诗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思乡之苦的边将形象。颈联表现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尾联表现了对从古至今接连不断的战争的厌倦。全诗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六)山水田园诗——山光水色养性灵,登山观海总溢情 对接教材:《过故人庄》(孟浩然)、《山居秋暝》(王维)、《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涵 ‎  山水田园诗是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歌。‎ 内容 ‎  山水田园诗的基本内容是自然山川与田园风物。‎ ‎  (1)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写景的表现手法有:①白描与工笔;②观察角度高、低、俯、仰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③光、影、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运用;④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⑤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 ‎(3)常用的抒情方法:①借景抒情,融情入景;②乐景写哀情(反衬)。‎ 标志 ‎  ①山水田园诗分为山水诗与田园诗。山水诗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田园诗指主要以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的诗。‎ ‎②常见意象: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 情感 ‎  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 ‎②借凄风苦雨,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 ‎③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 ‎  ④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 ‎⑤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应用体验]‎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山居即事 王 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  ‎ ‎ ‎ ‎ ‎ 参考答案:该诗后四句情景交融(关系)。写出了绿竹青翠、红莲花谢,炊烟四起,人们采菱而归的清新之景(景),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以及陶醉于自然美景的闲适之情(情)。‎ ‎(七)爱情闺怨诗——心有灵犀情无限,明月孤灯梦难圆 对接教材:《无题》(李商隐)、《涉江采芙蓉》(佚名)、《一剪梅》(李清照)‎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涵 ‎  爱情闺怨诗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苦。‎ 内容 ‎  ①表现诗人对妻子的真挚感情的作品,主要包括赠内诗和悼亡诗两类。‎ ‎ ②以妇女角度写的闺怨诗,它包括宫怨诗、离妇诗、弃妇诗、别离相思诗。‎ ‎  (1)比兴(托物起兴)。先从自然之物写起,然后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引出所要表达的事情或情感,物的描写起烘托感情、渲染气氛的作用。‎ ‎(2)衬托(正衬和反衬)。寒月孤灯、冷衾泪枕、月落星稀、凄风苦雨、漏声雁影等凄凉之景往往衬托主人公的孤寂与幽怨,青青杨柳、斜燕双飞、春风浩荡等充满活力生机之景更能反衬闺中思妇的悲伤与幽怨。‎ ‎(3)抑扬结合(先扬后抑和欲扬先抑)。‎ 标志 ‎  ①标题中多含“怨”“怀”“思”“别”“忆”“望夫”“妇叹”“闺怨”“幽恨”或直接用“无题”等字眼。‎ ‎②常见意象:“眉锁”“翠楼”“碧纱”“白发”“秋风”“夜雨”“寒月”“寒衣”“残梦”“泪如雨”“春风杨柳”“雁声月明”“红妆对镜”“喜鹊报枝”“雨燕双飞”“临笺泪长”等。‎ 情感 ‎①表现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 ‎②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此类情感主要体现在宫怨诗中。‎ ‎③思妇空闺、思念亲人、盼夫早归、渴望团聚的哀伤之情。‎ ‎④情梦难圆的遗憾与怅惘之情。‎ ‎⑤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应用体验]‎ ‎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闺 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诗中是如何描写少妇的心理变化的?为什么“陌头杨柳色”会勾起少妇幽怨的情怀?‎ 答:  ‎ ‎ ‎ 考答案:先写少妇兴致勃勃,梳妆打扮后上楼观景;转而写她看见路边的杨柳,勾起了对丈夫的离愁,心情由高兴变为懊悔。因为杨柳是古人临别时的赠物,少妇看见杨柳,自然就想起与丈夫分别的情景,后悔之情也就油然而生。‎ 学案1 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题的2大方案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诗歌鉴赏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此考点要求从内容、主题、思想、感情四个方面对古代诗歌进行评价,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但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真正要求做出评价的极少,即使是涉及这一层面,其设题点也大多集中在诗歌的内容、抒发的思想感情等方面。高考对于本考点的考查,多以“概括并分析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的命题思路出现。故本学案主要从“掌握2大思维方式和2步答题规范”和“破解诗人含蓄、复杂思想感情的4个角度”两大方案突破。‎ 方法指导——掌握2大思维方式和 2步答题规范 ‎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3.这首诗某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4.这首诗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予以分析。  ‎ ‎[技巧点拨]‎ ‎1.概括分析情感内容题的2大思维方式 方式一:抓诗题,确定题材,感知情感趋向 如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一诗的题材就是送别友人诗,其情感大体方向就明确了。‎ 方式二:抓关键,结合诗句,明确情感表达 这里的关键主要指以下两个方面:‎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一是依据诗中情感词,析明示的情感。‎ 诗歌中一两个字往往直接揭示情感,这样的字往往就是诗中的情感语言。如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人自伤心水自流”中的“伤心”和“青山万里一孤舟”中的“孤”,很明显透露着凄伤孤寂之情。‎ 二是依据诗中人、事、景(意象),析暗示的情感。‎ 人、事、景均是诗歌表达情感的载体,在揣摩诗歌的思想感情时要学会逐句(联)发掘人、事、景背后蕴涵的情感,从而全面把握。值得注意的是在逐句分析时,应有所侧重,写人的重在分析人所蕴涵的感情,写事的重在分析事所蕴涵的感情,写景的重在分析景所蕴涵的感情。‎ ‎2.概括分析情感内容题的2步答题规范 第一步:准确概括思想情感及志向。‎ 第二步:用相关诗句具体分析如何表达这种情感和志向。‎ ‎[应用体验]‎ ‎1.(2015·四川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技巧点拨],分步答题)‎ 第一步:本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之情,追求高洁坚贞、自由闲适之志。‎ 第二步:首联从夕照美景吸引作者游兴写起,点明访问山家之由;颔联写兰径和山家槐庭美景:幽兰散发阵阵香味,落日透过庭槐洒下斑驳光影,暗示山家主人为高洁隐士;颈联写山谷幽静空旷、风声之响、月色之浓,呈现出山间特有景致;尾联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教师用书附解析] 作者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的手法来表达情感。前三联通过所见所闻营造出幽静空明的山中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悠闲惬意的自然生活的喜爱;尾联“樊笼累”与“松桂心”对比,写出了对仕途凡尘生活的厌倦,“松”是傲霜斗雪的典范,“桂”更以其脱俗之香被历代文人寄寓了高洁幽隐的人格特征。所以,作者借“松”“桂”的意象表达了追求高洁坚贞、自由闲适的情感和志向。‎ ‎2.(2008·湖北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临 江 仙 ‎[宋]侯蒙  ‎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注] 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技巧点拨],分步答题)‎ ‎(1)第一步态度①:侯蒙幽默诙谐。第二步分析①: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 ‎(2)第一步态度②:侯蒙乐观自信。第二步分析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象成去“蟾宫”折桂。‎ ‎(3)第一步态度③:侯蒙志向高远。第二步分析③:如结句的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 重点突破——破解诗人含蓄、复杂思想感情的4个角度 古代诗歌表达感情往往是含蓄、隐晦的,少有直白的;情感内容是丰富、复杂的,少有单一、简单的;诗人在诗歌中流露的情感有时是发展变化的,而不是固定、静止的。‎ 针对情感表达的含蓄、复杂性,高考对诗歌情感类的考查:一是切口小,多为局部语句思想感情的理解、领悟;二是从整体上理解,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思想感情。因此解答情感类题目时考生应特别注意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避免答案中缺失要点。‎ ‎(一)从时间角度,把握情感 作者含蓄、复杂、变化的思想感情经常体现在不同的时间阶段,我们可以从过去、现在、将来三个时间段来分析诗歌,给诗歌划分层次,从而找出多个感情要点。词的上下阕(片),每阕(片)包含几个句子,可以分成几个时间段,就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有几个层次就有几个感情要点。‎ ‎[应用体验]‎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日京中有怀①‎ 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②,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③,明年春色倍还人。‎ ‎[注] ①作者曾跟随武则天在东都洛阳居住,并结识了许多文臣武将,成为知己和好友,第二年春天,他又伴驾回到西都长安。②游秦:此处指游长安。③风日,春光风物。道,说。‎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示意图]‎ ‎ ‎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答题步骤示意图],分步答题)‎ 步骤一 情感①:表现了诗人的孤寂以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时间①:今年“独游秦”,“公子南桥应尽兴”,表现了诗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寂寥情怀,突出对友人怀念的深沉和思归之切。‎ 步骤二 情感②:表达了对洛阳的万物无比的眷恋和热爱之情,表现出昂扬向上的乐观情怀。‎ 时间②:“明年春色倍还人”,写出了诗人对洛城友人的思念,对洛城的春光风物的眷念与热爱。将感情升华为喜悦自信,表现出昂扬向上的乐观情怀。‎ ‎[教师用书附解析] 分析这首诗表达的感情,可从时间角度来切分,今年春日独游和想象中洛阳友人赏春欢宴的情景为一层,设想明年春色为一层,两个情感点,两种感情。‎ ‎(二)从关键词角度,体悟情感 这里的“关键词”,即精练、生动的一个字,或活用的字,或运用了修辞手法的一个字,或表达作者感情的词语,尤其是有点石成金之效的动词。‎ ‎[应用体验]‎ ‎2.(2013·山东高考)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山寺夜起 江 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答题步骤示意图]‎ ‎ ‎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答题步骤示意图],分步答题)‎ 步骤一 情感①:诗人不眠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 关键词①: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 步骤二 情感②:二是孤独,思念家乡,‎ 关键词②: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 ‎[教师用书附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的能力。诗歌前六句,描写了一幅山中夜景图,营造了静谧凄凉的氛围,为烘托诗人的心情做了铺垫。“谁见无家客”一句是关键,无家,是因为江湜遭逢离乱,半生辗转漂泊,所以痛彻心扉的思乡与回归之愁应是其不眠的真正原因。‎ ‎(三)从描述对象角度,解读情感 诗歌都是通过描述或议论人、事、景、物来表情达意的,从每个描述对象都可以解读出一种情感。从描述对象来看,可以分为描述主体和描述客体,描述主体即诗人或诗歌的抒情主人公,描述客体即描写到的人、事、景、物,不同的描述客体也有可能表达不同的情感。从这两个角度自然也能全面而准确地把握作者含蓄、复杂、变化的情感。‎ ‎[应用体验]‎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城子 乙卯①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 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②。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③。‎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注] ①乙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苏轼四十岁,当时任密州(今山东诸城县)知州。 ②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来,生死双方隔绝,什么都不知道了。茫茫:不明貌。作者写这首词的时候,他的妻子王弗恰恰死去十年。 ③短松冈:指墓地。在遍植松树的小山冈上。‎ 这首词蕴含了作者哪些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示意图]‎ ‎ ‎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答题步骤示意图],分步答题)‎ 步骤一 情感①:表达了作者生活的凄凉、辛酸和伤痛。‎ 描述对象①:上阕从词人自己的角度,写“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表达了内心无处诉说的苦闷之情。“尘满面,鬓如霜”,把对妻子的想念与现实中自己的遭遇联系起来,既道出了死者孤坟的凄凉,也写出了生者的辛酸。‎ 步骤二 情感②:表达对亡妻深深的思念之情。‎ 描述对象②:下阕从妻子角度,写梦会亡妻,妻临窗而坐,对镜梳妆,再现当年闺房生活情景。表现了深挚的夫妻情意,表达出对亡妻永不能忘怀的浓郁情思。‎ ‎(四)从意象角度,捕捉情感 意象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和载体。诗人描写意象发生了变化,表达的思想情感也要随之变化,要找出诗歌中不同的意象并揣摩其特点、含义,借此捕捉到其中的情感。‎ ‎[应用体验]‎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村 行①‎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②树似吾乡。‎ ‎[注] ①这首诗是王禹偁于太宗淳化二年(991)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写的。②原:原野。‎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从全诗来看,作者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答题步骤示意图]‎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答题步骤示意图],分步答题)‎ 步骤一 感情变化:作者的感情经历了由悠然到惆怅的变化过程。‎ 步骤二 分析①:前三联写作者骑马走在山路上,看到黄菊、山峰、落叶、荞麦花,听到秋声,欣赏到山村的美景,心情悠然自得。‎ 分析②:尾联写当作者看到原野上酷似家乡的大树时,则勾起了乡愁,再加上仕途受挫,所以心情一下子变得惆怅起来。‎ ‎[“古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题”专项强化练](时间:40分钟 满分:81分)‎ 题组一 对点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桂枝香 金陵怀古①‎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②,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 ①此词大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②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南门)外,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演唱《玉树后庭花》。‎ 这首词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 ‎ ‎ ‎ ‎ ‎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参考答案:借古讽今的手法。(2分)①悲叹六朝统治集团奢侈荒淫导致覆亡的历史;②批评人们忘记六朝亡国的教训(千古以来,人们登高凭吊,不过是空发兴亡的感慨,商女至今犹唱《后庭》遗曲);③流露了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4分,一点2分,得满4分为止。)‎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鹤 杜 牧 清音迎晓月,愁思立寒蒲。‎ 丹顶西施颊,霜毛四皓①须。‎ 碧云行止躁,白鹭性灵粗。‎ 终日无群伴,溪边吊影孤。‎ ‎[注] ①四皓,即“商山四皓”,是秦朝末年四位博士,后来他们隐居于商山。‎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  ‎ ‎ ‎ ‎ ‎ ‎ ‎ 参考答案:托物言志(象征);(2分)以鹤自喻(象征诗人自己), (2分)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之情。(2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3.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送人游岭南 戴叔伦 万里南游客,交州见柳条。‎ 逢迎人易合,时日酒能消。‎ 浪晓浮青雀,风温解黑貂。‎ 囊金如未足,莫恨故乡遥。‎ 赠黄鲁直 徐 积 不见故人弥有情,一见故人心眼明。‎ 忘却问君船住处,夜来清梦绕西城。‎ 这两首诗都写到了别情,但感情基调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 答:  ‎ ‎ ‎ ‎ ‎ ‎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参考答案:戴诗的别情有着清新明快的色调和积极乐观的精神境界。(1分)诗人将自己以往的见闻介绍给友人,描绘了一幅景色秀丽、四季如春的岭南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劝勉与宽慰之情。(2分)徐诗的别情流露出低沉感伤、深切留恋的情调。(1分)诗歌通过未见时思念之深、既见时又觉时光短促、离别后寻访之苦,表达出二人心意相通的情谊,以及对朋友的留恋之情。(2分)‎ ‎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转 应 曲 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 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  ‎ ‎ ‎ ‎ ‎ ‎ ‎ 参考答案:这首词描绘了萧瑟凄清、山川寂寥的画面;(2分)边塞将凋的枯草,积满山山岭岭的冰雪,初晴的夜空,普照大地的明月,偶尔传来的悲切呜咽的胡笳声,孤独苦守的羸弱老兵……(2分)表达了戍边将士对长期戍边生活的极度愁怨,对家乡的极度思念以及诗人对将士们的同情。(2分)‎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山北写望 林 逋 晚来山北景,图画亦应非。‎ 村路飘黄叶,人家湿翠微①。‎ 樵当云外见,僧向水边归。‎ 一曲谁横笛,蒹葭白鸟飞。‎ ‎[注] ①翠微:青绿色的山气。‎ ‎“图画亦应非”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观点和情感?请简要概括。‎ 答:  ‎ ‎ ‎ ‎ ‎ ‎ ‎ 参考答案:观点:山北晚景是连图画也应难以描绘的。情感:对山北晚景的赞美与喜爱。(每点3分,意思答对即可)‎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寒 闺 怨 白居易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注] 唐代府兵制度规定,兵士自备甲仗、粮食和衣装,存入官库,行军时领取备用。但征戍日久,衣服破损,就要由家中寄去补充更换,特别是需要御寒的冬衣。‎ 细读此诗,谈谈诗中所刻画的闺中女子心有何“怨”。‎ 答:  ‎ ‎ ‎ ‎ ‎ ‎ ‎ 参考答案:①天寒岁暮,征夫不归,内心思念,寂寞孤独;②秋霜欲下,冬衣未成,心中焦虑。(每点3分)‎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鹧 鸪 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①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注] ①取次:任意,随意。‎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 ‎ ‎ ‎ ‎ ‎   ‎ 参考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3分)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3分)‎ 题组二 综合练 ‎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瑞 鹧 鸪 ‎ 辛弃疾 期思①‎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溪上日千回,樟木桥边酒数杯。人影不随流水去,醉颜重带少年来。  疏蝉响涩林逾静,冷蝶飞轻菊半开。不是长卿终慢世②,只缘多病又非才。‎ ‎[注] ①期思:地名,在今江西省上饶市。罢官后的辛弃疾长期闲居并终老于此。②长卿终慢世:汉代辞赋大家司马相如字长卿。慢世:傲世,以傲慢的态度对待世事。‎ ‎(1)这首词描写了作者罢官后怎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5分)‎ 答:  ‎ ‎ ‎ ‎ ‎ ‎ ‎ ‎(2)下阕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绪?是怎样表达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  ‎ ‎ ‎ ‎ ‎ ‎ ‎ 参考答案:(1)这首词描写了作者罢官后落寞、无聊的闲居生活。(2分)作者本有杀敌报国的雄心,然而时光流逝,青春不再,他只能在期思溪边借酒浇愁,与滞涩的蝉声、寂静的树林、轻飞的冷蝶、半开的菊花作伴,落寞、无聊。(3分)‎ ‎(2)下阕后两句表达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无奈与愤懑之情。(2分)是借用典故来表达的。(2分)作者用反话说以文章名世的司马相如远离世事,是因其多病又非有才之人,实则是借以委婉地表达自己空有报国之能,却不被任用的无奈和愤懑不平。(2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瘦 马 图 ‎[宋]龚开①‎ 一从云雾降天关,空尽先朝十二闲②。‎ 今日有谁怜瘦骨?夕阳沙岸影如山。‎ ‎[注] ①龚开,宋末元初人,曾居广陵幕府,宋亡后深隐不仕,靠卖画为生。此诗是诗人为自己的画作《瘦马图》所作的题画诗。②闲,马厩。‎ ‎(1)诗中塑造马的形象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  ‎ ‎ ‎ ‎ ‎ ‎ ‎ ‎(2)这首诗通过马的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答:  ‎ ‎ ‎ ‎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 ‎ 参考答案:(1)①诗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前两句写这匹神马昔日从天而降,比皇帝的御马都神骏;后两句写今日却站在岸边的沙滩上,夕阳把它的影子投在地上,像一座瘦瘠的山。今昔对比,突出了其今日骨瘦如柴的形象。(3分)‎ ‎②虚实结合的手法。前两句赞美马昔日的神采,并不着力形容,只用“空尽先朝十二闲”虚写,连御马都相形失色,可见此马的神采,引人想象。后两句实写马今日虽瘦却依然屹立,坚定如山,突出了此马可贵的精神气质。(3分)‎ ‎(2)本诗塑造了一匹昔日神骏今日骨瘦如柴的马的形象,托物言志(以马自喻),以瘦马之独立夕阳、无人怜惜,表达了亡国的落寞、失意;以马之虽“瘦”却依然如山“屹立”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忠于先朝、守志不阿的气节,清高(高洁)、坚贞的傲骨。(5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11分)‎ 水调歌头 定王台①‎ ‎[南宋]袁去华 雄跨洞庭野,楚望②古湘州。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刘。尚想霓旌千骑,依约入云歌吹,屈指几经秋。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  登临处,乔木老,大江流。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一夜寒生关塞,万里云埋陵阙③,耿耿恨难休。徒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 ‎[注] ①定王台:在今湖南长沙市东,相传是汉景帝之子定王刘发为瞻望其母唐姬墓而建。②楚望:唐宋时按各地的位置规模、发展状况,把全国划分为若干等级。楚望就是指湘州为楚地的望郡。③陵阙:皇帝的陵墓。‎ ‎(1)结合全词,分析“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两句的作用。(5分)‎ 答:  ‎ ‎ ‎ ‎ ‎ ‎ (2)词的下阕是如何抒情的?请简要赏析。(6分)‎ 答:  ‎ ‎ ‎ 解析:(1)分析词句的作用,要从结构和内容(主旨)两方面入手。从结构上看,此句位于上阕结尾,有收束上阕、开启下阕的作用。从内容上看,表达了自古兴废交替、盛衰无常的事实,引发了以古鉴今的思绪。(2)解答此题,首先明确指出使用了哪种抒情手法,再结合相关诗句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1)①结构上:承上启下,收束了上阕的怀古,引出下阕的伤今。(2分)②内容上:指出从来繁华难久,盛衰无常,定王台的变迁就是历史的见证;由此联想到人世沧桑、朝代兴废,触发了反观现实的深沉思绪。(3分)‎ ‎(2)①‎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借景抒情。开头三句写登台望远,但见老树枯枝在秋风中瑟缩,浩浩大江默默向东流淌。借苍凉冷落的深秋景色,渲染出定王台的残破衰败,抒发对南宋王朝满目疮痍、国势日颓的感慨。②直抒胸臆。“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抒发有心报国、无路请缨以致老大无成、徒然白首之悲。③以景结情(情景交融)。“徒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写萧瑟的秋风和昏暗的落日,营造了寂静悲凉的气氛,增添了词人的无限忧愁,表达了深沉的亡国破家之痛。(每点3分,答出两条即可)‎ 学案2 诗歌形象题的5大题型 诗歌创作的目的是抒情,而诗人的思想情感往往是借助诗中的形象委婉含蓄地表现出来的。因此,鉴赏古诗歌,首先必须把握古诗歌的形象。诗歌的形象,指的是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或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作者生活理想或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诗歌中的人物、事件、自然景物和具体生活环境都是形象。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就是形象。近年来从考查题型来看,高考主要从以下5大角度命题:意象的含义及作用的分析、事物形象鉴赏、画面描述、意境赏析、人物形象鉴赏。‎ 意象的含义(内涵)及作用的分析 意象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即熔铸了诗人主观思想感情的客观事物,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在诗词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的基本含义是固定的,熟悉这些意象的含义,有助于解读诗歌。分析理解意象的含义,既要把握常见诗词意象的内涵,又要善于分析意象在特定语境中的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分析理解意象的作用,要熟悉意象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方面所起的作用。‎ 分析理解意象的含义和作用是诗歌鉴赏中一种新的考查形式,这类题型命题方式单一,要求指出诗中某种意象的含义(内涵)或简要分析某一意象的作用等。‎ ‎1.分析意象含义 ‎(1)概括某几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2)指出诗中某种意象的含义(内涵)。‎ ‎2.分析意象作用 ‎(1)全诗重点写了某一意象,在描写上有何特点? ‎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某一意象的作用。‎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技巧点拨]‎ ‎1.分析意象含义的方法及2步骤 理解意象的含义时,需要联想到平时学习中积累的常见意象的含义,然后再抓住诗歌中描述该意象的关键性词语,结合诗人经历或背景,找到“物”与“志”“情”的契合点,把握其特定语境中的深层含义,往往都是象征义,答题步骤如下:‎ 步骤一:分析表层属性。‎ 步骤二:探求深层含义。‎ ‎2.分析意象作用的2步骤和5角度 步骤一:描述意象,并指出意象的特色。‎ 步骤二:分析作用,点出效果。分析时主要从以下5个角度:‎ ‎①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营造意境方面的作用。‎ ‎②塑造环境或背景的作用。它通常表现为通过多个意象组成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环境或背景。‎ ‎③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一些传统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往往是固定的,如“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出“诗人的羁旅之苦”,“空城落花”传达出“作者对国势衰危的哀叹”及“一腔的爱国情”。 意象在具体诗歌中传达情感方面的作用,则由具体诗歌决定。‎ ‎④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的作用,多表现在咏物诗中。‎ ‎⑤结构上的线索作用。有的意象贯串始终,则往往为线索。‎ ‎[应用体验]‎ ‎1.[分析意象含义](2013·江西高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调歌头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 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技巧点拨],分步答题)‎ 步骤一:“兰”“蕙”“菊”都是花草。‎ 步骤二: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 ‎[教师用书附解析] 该题考查的是意象的特定内涵。“兰”“蕙”“菊”‎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都是美好的花草,自古以来美好的花草便寄寓了古人对美好品德、节操的追求。如《爱莲说》中周敦颐就以莲“出淤泥而不染”象征自己纯洁高尚的节操。结合注释,联系课文《离骚》中学到的关于这三个意象的特点,由此确定它们的共同内涵。‎ ‎2.[分析意象作用]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 上 董 颖①‎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②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 ①董颖,大致生活在宋高宗绍兴初前后,一生穷困潦倒,迫于生计而常年奔走异乡。②摩挲:用手抚摩。‎ 前两句写景寄情,选取意象“一双鸥”有什么作用?‎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技巧点拨],分步答题)‎ 步骤一:写镜子一样平静清澈的沧江水面,天空成双飞翔的雪花一样洁白、飘逸、轻巧的鸥鸟。‎ 步骤二:为首句寂静的秋江点缀了生机,组成一幅动静相间的江上秋色图;反衬了诗人的孤单,使诗人孤寂的心情跃然纸上。‎ 事物形象鉴赏 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所谓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这些物象大多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和思想感情。“托物言志”是其常运用的表达技巧,故此,明确“物”的特征,找出“志”的内容,即鉴赏事物形象两个关键要素。‎ ‎1.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事物形象?‎ ‎2.这首诗中描写的某物有什么特征?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3.这首诗中的某物具有什么品格?‎ ‎    ‎ ‎[技巧点拨]‎ 鉴赏事物形象3步骤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步骤一: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自然属性)‎ 这一步主要是提炼体现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描写物象的形态、色泽、特征以及所处的环境等),概括其外在特色,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和精神。‎ 步骤二:链接“物”的特点与“人”的品格 这一步主要是将“物”与“人”之间的相似点或相关点连接起来。‎ 步骤三:点出物象的意义(社会属性)‎ 这一步主要是明确诗人借助物象所抒发的感情或表现的寓意,要注意联系诗人的经历或相关背景。‎ ‎[应用体验]‎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孤山①‎ ‎[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 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旋涡。‎ 这首诗刻画了小孤山怎样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技巧点拨],分步答题)‎ 步骤一:小孤山身处江中凶险的环境,坚强不屈;虽孤独无依,独立江中,却能阻挡狂风巨澜,实乃中流砥柱。‎ 步骤二: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合;偶尔存留的孤山与没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 步骤三: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身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画面描述 本题型与后面“题型四 意境赏析”有相似之处,但是具体答题时有一定的区别。‎ 画面描述,顾名思义就是把诗歌中通过意象所构成的有特点的画面描述出来,显而易见,意象和画面特点是画面描述的两大关键要素。‎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1.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2.这首诗(词)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3.这首词的上片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简要赏析。‎ ‎    ‎ ‎[技巧点拨]‎ 画面描述题鉴赏2步骤 步骤一:概述画面 概述画面时可采用“一幅+修饰语+画面”的格式,比如:描绘了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的江南乡村初春生活画面。其中修饰语根据诗歌特点,往往包括“时间(如深秋)”“地点(如边塞)”“景物特点(如萧瑟荒凉)”等。‎ 附:景物特点(意境)术语 类型 术语 动 活泼、热烈、繁华、喧闹 静 恬静、幽静、宁静、静谧、恬淡、澄清 悲 悲凉、孤寂、清冷、凄凉、萧瑟、幽远 壮 壮阔、壮丽、空旷、高远、清远、雄浑 美 优美、明丽、清新、自然、质朴 步骤二:描绘景物 描绘景物,指描摹出诗中的主要景物,不必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把主要景物找出来加以描述。‎ 特别提示:‎ 若题干中还要求分析画面(或者分析画面蕴含的情感),则应不仅限于上面两步,要根据题干要求答出诗歌描绘景物时所运用的技巧,并分析画面景物所蕴含的情感。‎ ‎[应用体验]‎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次石湖①书扇韵 姜 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 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技巧点拨],分步答题)‎ 步骤一: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藕花飘香的恬静优雅的隐居风光图。‎ 步骤二:分别写了溪桥横跃,曲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藕花飘香。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雅寂的石湖风景。‎ 意境赏析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命题者常常考查考生对景物形象特点的整体把握,或者对某种意境的描述。要注意的是,诗中的景物作为“意象”,已融入了作者的情感;诗中多个意象的组合,已营造出某种意境。因而,对诗中景物形象的赏析,不能只停留在景物的形态等外部特征上,还应揭示出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 ‎1.这首诗(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词)。‎ ‎    ‎ ‎[技巧点拨]‎ 意境赏析题答题3步骤 步骤一:描景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描绘时可参照“题型三 画面描述”的步骤一。‎ 步骤二:构境 概括分析诗中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概括时所用术语可采用“题型三 画面描述”所列术语。分析时要注意重点是将诗中意象、所用表达技巧分析出来。‎ 步骤三:析情 点明意境所蕴涵的感情。注意:不要仅说表达了什么情感,还要答出情感产生的原因。‎ ‎[应用体验]‎ ‎5.(2012·湖南高考)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度破讷沙①(其二)‎ 李 益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破讷沙头雁正飞, 鸊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 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 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鹈泉:泉水名。‎ 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技巧点拨],分步答题)‎ 步骤一: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 步骤二: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 步骤三: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教师用书附解析] 意境要从“情”和“景”两方面入手解答。前两句写部队凯旋度过破讷沙的情景,后两句写一轮红日从地平线喷薄而出,在广袤的平沙之上,行进的部队宛如游龙,战士的盔甲如银鳞一般,在日照下冷光闪闪,而整个沙原上,沙砾与霜华也闪烁光芒,鲜明夺目。这是一幅何等有生气的壮观景象!‎ 人物形象鉴赏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又分为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二是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1.鉴赏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产物,必然带有诗人的痕迹。诗人以此表达自己的爱憎、价值和人生追求,因此,抒情主人公形象往往实际上就是诗人自己的形象。鉴赏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就是把我们在阅读这首诗时所感悟和想象的诗人的形象用语言准确形象地描述出来。‎ ‎2.鉴赏诗歌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在偏重叙事或诗人隐身的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 ‎ ‎1.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主人公)形象?试加以分析。‎ ‎2.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试加以概括(或分析)。‎ ‎3.请简要概括(或分析)诗(词)中诗人(作者)的形象特点。‎ ‎4.某一联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    ‎ ‎[技巧点拨]‎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一)鉴赏人物形象的4大思考角度 ‎1.看标题、注释,初步揣摩形象 有的诗歌标题有极强的暗示性,对于形象、情感都有提示。如2012年安徽卷《最爱东山晴后雪》,很明显通过标题就可以大体揣测出本诗塑造了一个热爱自然美景的诗人形象。‎ 有的诗歌注释也有暗示性。如2015年湖北卷《劳停驿》(欧阳修)的注释“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据此可以揣摩,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大体是“被贬蛮荒、漂泊在外”的形象。‎ ‎2.赏景物(意象),分析形象 要抓住诗中所描写的景物、运用的意象来分析形象。景物描写能够对人物的心理起烘托作用,是人物心境的直接流露。比如诗中若出现“菊”“狭径”“柴门”等形象,则极可能是“远离官场,热爱自然的隐者形象”。‎ ‎3.抓描写,分析形象 要抓住诗歌中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仔细分析相应的关键词,探寻人物的形象特点。“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毫”一句中“醉眼”就是一个神态描写,很明显这个描写能够体现出人物的“旷达洒脱”。‎ ‎4.析典故,分析形象 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借他人(事)来比况自己,为用典。比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用典,作者以廉颇自比,雄心不减当年,渴望为国效力,叹无人前来问讯,徒有英雄豪情。‎ 特别提示:‎ 要适当地想象补充 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对其描绘可以是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者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这些形象往往以片断的形式表现出来,需要读者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去进一步补充。‎ ‎(二)鉴赏人物形象答题的3大步骤 步骤一: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概括时采用“性格+身份”的格式,比如:为国杀敌的边关将士形象。‎ 步骤二:结合诗句分析形象 在本步骤中,要联系上面的“4大思考角度”,分点概括分析。‎ 步骤三:概括形象的意义 意义,主要是指形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感情或蕴含的哲理。步骤三有时可以不涉及。‎ ‎[应用体验]‎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6.(2014·山东高考)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 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技巧点拨],分步答题)‎ 步骤一:①行为洒脱;②情趣高雅。‎ 步骤二: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②“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教师用书附解析] 第一首诗中直接描写陈居士的是第一句和第四句:喝酒喝到大醉三日,站在亭角临风寻诗。第二首诗中前三句都直接描写陈居士:饮酒喜欢用天然粗陋的酒器,烦恼时喝酒大睡,醒来推窗赏着月色寻诗。从陈居士喜爱饮酒,可见出其性格中的洒脱;“亭角寻诗”和“推户寻诗”则表现了诗人高雅的志趣。‎ ‎[“古诗歌形象题”专项强化练] (时间:40分钟 满分:48分) ‎ 题组一 对点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一 落 索 周邦彦 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莫将清泪滴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欲知日日倚栏愁,但问取、亭前柳。‎ 请结合词句,分析词中的人物形象。‎ 答:  ‎ ‎ ‎ ‎  ‎ ‎  ‎ 参考答案:这首词刻画了一位美貌而愁苦的思妇形象。(2分)通过与“春山争秀”的眉峰、花“如人瘦”等写出她的容貌之美;(1分)通过蛾眉“长皱”“泪滴花枝”“玉箫闲久”“倚栏”、问“亭前柳”等,表现了她内心的愁怨。(2分)‎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河 渎 神 ‎[唐]张 佖 古树噪寒鸦,满庭枫叶芦花。昼灯当午隔轻纱,画阁朱帘影斜。 门外往来祈赛客,翩翩帆落天涯。回首隔江烟火,渡头三两人家。‎ 这首词下阕描写的景物有着怎样的变化?请简要阐述。‎ 答:  ‎ ‎ ‎ ‎  ‎ ‎ ‎ 参考答案:时间上的变化:前两句描绘了白日的江景,后两句则勾勒了夜幕下的江渚;(2分)基调上的变化:前两句尚有一些热闹,后两句则显得清冷、萧疏。(3分)‎ ‎3.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和君贶题潞公东庄①‎ 司马光 嵩峰远叠千重雪, 伊浦低临一片天。‎ 百顷平皋连别馆, 两行疏柳拂清泉。‎ 国须柱石扶丕构②,人待楼航济巨川。‎ 萧相方如左右手, 且于穷僻置闲田③。‎ ‎[注] ①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作者自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至元丰八年(1085),退居洛阳,本诗即作于此段时期。君贶(kuàng),司马光的朋友,二人多寄赠唱和之作。潞公,即北宋宰相文彦博,潞国公是其封号。东庄,文彦博洛阳宅第。②丕构:大厦。③名相萧何辅佐汉高祖,曾被视为左右手,殊荣加身,然而终遭猜忌,于是他“置田宅必居穷处”。‎ 诗歌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句简要描述。‎ 答:  ‎ ‎ ‎ ‎  ‎ ‎  ‎ 参考答案:一幅辽阔恬静的田园山水画。(2分)远处嵩山重峦叠嶂,覆盖着皑皑积雪,茫茫的伊水水天相连,浑然一色;近处辽阔平整的土地连接着楼台,低垂的柳枝轻拂着清泉。(3分;答出一联给2分,答出两联给3分;意思对即可)‎ ‎4.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野 蚕 ‎[唐]于 ‎ 野蚕食青桑,吐丝亦成茧。‎ 无功及生人,何异偷饱暖。‎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我愿均尔丝,化为寒者衣。‎ 春 蚕 ‎[明]刘 基 可笑春蚕独苦辛,为谁成茧却焚身①。‎ 不如无用蜘蛛网,网尽蜚②虫不畏人。‎ ‎[注] ①焚身:指缫丝时先把茧投入沸水中烧煮。②蜚:通“飞”。‎ 这两首诗中的蚕分别是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  ‎ ‎ ‎ ‎  ‎ ‎ ‎ 参考答案:于诗中的蚕是甘于牺牲的形象:野蚕采食青桑吐丝成茧,甘愿牺牲自己,衣被生民。(3分)刘诗中的蚕是盲目牺牲的形象:春蚕独自辛苦,却不知为谁吐丝成茧,还要遭受焚身之难。(3分)‎ ‎5.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游 月 陂 程 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  ‎ ‎ ‎ ‎  ‎ ‎ ‎ 参考答案:诗人通过对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这些意象的描写,营造了宁静幽雅(静谧、幽静)的意境。‎ 题组二 综合练 ‎6.(2016·陕西渭南市教学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清 平 乐 晏 殊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1)分析上阕中意象“鸿雁”“鱼”的作用。(5分)‎ 答:  ‎ ‎ ‎ ‎  ‎ ‎ ‎ ‎(2)下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6分)‎ 答:  ‎ ‎ ‎ ‎  ‎ 解析:(1)分析词中意象的作用首先就要从意象本身所包含的意义入手,“鸿雁传书”“鱼传尺素”都是传递书信的典故,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看出词人是借“鸿雁”与“鱼”这两个意象来表达自己怀人不得的惆怅之情。(2)通过下阕中“斜阳”“独”“西楼”“遥山”“帘钩”“绿波”这些关键词可知,词人是在高楼独望,而词人描绘这一幅图景,表达的还是思远怀人之情,运用的手法当然就是借景抒情了。‎ 参考答案:(1)古人认为“鸿雁”“鱼”可以作为信使,代人传递书信沟通信息。可主人公用精美的红纸,密密麻麻地写满平生思慕之意,想借信使传达情义时,却因“鸿雁”在云中、“鱼”在水中,无法驱遣,突出地表现了主人公的惆怅。‎ ‎(2)这是一幅日暮登楼独望图。红日偏西,绿水流淌,独上西楼,孤影眺望,远山却遮住视线,不见相思之人的方向。天地开阔,人更显得孤单。运用了借景抒情、以景结情的表现手法。象征了两情相悦而遥相隔阻,惆怅难言。末两句以景结情,用“绿波”“东流”象征别离的惆怅和感情的悠长。以抒情之笔写景,暗点相思之愁,含蓄隽永,颇具情韵。‎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乌 夜 啼 李 白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空房泪如雨。‎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5分)‎ 答:  ‎ ‎ ‎ ‎  ‎ ‎ ‎ ‎(2)全诗是如何刻画思妇形象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 ‎ ‎  ‎ ‎ ‎ 参考答案:(1)前两句描绘出一幅秋林晚鸦图,(2分)天近黄昏,鸟雀归巢,成群的乌鸦从天际飞回,盘旋着,哑哑地啼叫,渲染出孤寂冷清的气氛。(3分)‎ ‎(2)诗人运用环境烘托、鲜明的情态动作描写等手法,(2分)刻画了一个独守空房、因思念情深而无法继续织布的思妇形象。(2分)诗人借此形象表达了对妇女愁苦命运的深切同情。(2分)‎ 学案3 诗歌语言题的4大题型 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要求考生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通过想象、联想、比较等多种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诗歌的精妙之处。分析诗歌语言的妙处,除了理解诗歌语言的字面意义之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好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从历年的高考试题看,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品味关键词、赏析诗眼、赏析关键句和赏析语言风格。‎ 品味关键词(炼字)‎ 沈德潜曾言:“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从诸多诗例来看,成功的炼字都是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炼字,就是使“意”——作者主观的情思和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具体化、生动化、纵深化与美学化,只有炼出具体生动的富于美学内容和启示性的字,才能使“意”具有感染人的力量。‎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1.已明确关键词 ‎(1)某字历来被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这首诗中的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 ‎(3)请对某句中某字的妙处加以赏析。‎ ‎(4)某句中的某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5)某字另一版作另一字,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 ‎2.未明确关键词 ‎(1)诗中某句(联)中最精彩的是哪个字?请找出来加以赏析。‎ ‎(2)诗中哪个字最为精彩传神?请找出来加以赏析。‎ ‎    ‎ ‎[技巧点拨]‎ 品味关键词(炼字)题鉴赏3步骤 步骤一:确定关键词 对于题干中已明确关键词的,此步骤可以省略。‎ 确定时要看清题干要求,因为有的题目在题干中已明确了在关键词某联(句)中;从词性上看,应重点关注动词、形容词(包括色彩词)、副词、数量词和叠词,这些词都是诗人炼字的重点。从位置上看,所炼之字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下:‎ 五言炼第二字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岭春。‎ 五言炼第三字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 五言炼第五字 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草生公府静,花落讼庭闲。‎ 五言炼第二第五字 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七言炼第二字 山入白楼沙苑暮,潮生沧海野塘春。‎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七言炼第五字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七言炼第七字 青枫江上孤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七言炼第二第五字 雪霁山门迎瑞日,云开水殿侯飞龙。‎ 鱼含月影随云动,鸟吐花声寄树闲。‎ 步骤二:指出字面义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这一步主要是解释词义,相当于翻译。‎ 步骤三:分析其效果(作用)‎ 从诗歌语言运用的目的来看,主要有以下4个角度:‎ ‎(1)从“描物”的角度分析,看该字在突出景物特点方面的作用。‎ ‎(2)从“造境”的角度分析,看该字在营造意境(氛围)方面的作用。‎ ‎(3)从“写人”的角度分析,看该字在凸现人物性格特征方面的作用。‎ ‎(4)从“抒情”的角度分析,看该字在传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特别提示:‎ 赏析字词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要注意根据题目要求,把该字放到具体的诗句之中,并结合全诗的结构、意境、情感,特别是主旨来分析该字的语法特点或表达技巧。‎ ‎[应用体验]‎ ‎(一)动词 动词是表现人(物)的动作的词语,分析时可从人(物)的动作特点的角度进行,同时,要注意挖掘动词的“语境义”。‎ ‎1.(2014·湖北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 发 罗 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技巧点拨],分步答题)‎ 步骤一:“背”指相向或相背。‎ 步骤二:“背”字,描写了诗人与大雁相背而行的情境,使诗人向北向寒与大雁向南向暖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诗人旅程的艰辛和心情的愁苦。‎ ‎(二)形容词 形容词是表现人(物)的特点、性质、状态等的词语,起修饰作用。所以形容词作为“炼字”的对象时,要注意其修饰的生动传神和语意双关,同时注意所用的修辞或形容词活用情况。‎ ‎2.(2015·湖北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劳 停 驿 欧阳修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 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 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技巧点拨],分步答题)‎ 步骤一:“荒”是荒凉、冷落,“瘦”指瘦瘠。‎ 步骤二:①从用字自然传神来看(描物、造境角度):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瘦瘠之至。“荒”“瘦”二字,乃寻常字眼,但在此运用十分贴切,显得自然而工稳,能传达出诗人面对“荒村”“瘦田”的第一感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本要点主要是从“描物”“造境”的角度来分析的)‎ ‎②从情感寄寓来看(抒情角度):“荒”“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义,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 ‎[教师用书附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本题是高考常考的“炼字”题。首先,应该明确“荒”“瘦”这两个形容词的意思,品味这两个寻常字眼的不寻常之处。其次,展开联想和想象,描述画面内容。最后,点出“荒”“瘦”二字更好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可以结合诗歌中表达感情的关键字眼“愁”“惊”以及题目等信息把握诗歌情感。‎ ‎(三)副词 副词是对动词和形容词进行修饰限制作用的词语。副词运用恰到好处,能体现动作的情态和人物心理的变化,也能表现物景某种状态的程度。‎ ‎3.(2006·辽宁高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东 坡 苏 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注]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 荦(luò)确:山石大而多的样子。‎ 请简要分析首句“雨洗东坡月色清”中“清”字的妙处。‎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技巧点拨],分步答题)‎ 步骤一:“清”字有“清澈、澄明”之意。‎ 步骤二:一个“清”字描绘出雨后月光的皎洁,营造了清新、澄澈的意境,展现了诗人清静、淡泊的内心世界。‎ ‎[教师用书附解析] 对“清”字的理解,应结合诗句描绘的情景和诗人抒发的情感来分析,在组织答案时,既要答出“清”字刻画的景物特点,还要答出该字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四)数量词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经过诗人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往往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值得注意的是,古诗中用的数量词,虚指、泛指的多,实指的少;并且与数量词的使用相关联的是,这些数量词常常采用夸张、对比和比拟等修辞手法。‎ 夸张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运用夸张修辞,表现出了忧愁之深。‎ 对比 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将杨贵妃的眉毛、风度、多情、得到的宠爱都融入到对比的数字中。‎ 比拟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句,运用拟人修辞,巧用数量词将冷清的画面写活了。‎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别舍弟宗一[注]‎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 元和十一年(816)春,柳宗元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柳宗元写诗送别。此时柳宗元已被贬为柳州刺史。‎ 赏析本诗颔联中数量词运用的妙处。‎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技巧点拨],分步答题)‎ 步骤一:“一身”“六千里”“万死”“十二年”是颔联中诗人所用的数量词。‎ 步骤二:“一身”指孤身一人,概括了诗人孤苦零落的凄惨现状;“万死”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诗人屡遭不幸的残酷人生;“六千里”与“十二年”从空间、时间上高度概括了诗人被贬距离遥远和时间之长。读来令人震撼,极富感染力。‎ ‎[教师用书附解析] 诗题要求鉴赏诗中数量词运用的妙处,诗中的数量词有“一身”“六千里”“万死”“十二年”等。这首诗所抒发的并不单纯是兄弟之间的骨肉之情,同时还抒发了诗人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贬南荒的愤懑愁苦之情。这种感情集中体现在诗的颔联中。“一身”写出了诗人只身一人去国离乡被贬的困厄处境,“六千里”写出了去国离京的路程之远,“万死”写出了生存之艰难,“十二年”写出了时间之长。联系背景和情感理解,实际上在“一身”“六千里”“万死”“十二年”这些数量词里,已经包含着诗人的抑郁不平之气、愤懑凄厉之情,只不过是意在言外,不露痕迹,让人“思而得之”罢了。最后还要体会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五)叠词 叠词具有强调作用,能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使感情更加绵密曲折,在形式上形成节奏感与韵律感,富有音乐美。如: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寻寻觅觅”写词人内心空虚,若有所失;“冷冷清清”写处境的孤独,形单影只,无人相伴;“凄凄惨惨戚戚”则极言心情之悲怆。‎ ‎5.(2007·天津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黄氏延绿轩 ‎[明]高 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 芜,丛生的草。‎ ‎“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技巧点拨],分步答题)‎ 步骤一:“葱葱”指“郁郁葱葱”,形容树木苍翠茂盛,充满生机;“靡靡”写江边丛草的繁密。“葱葱”“靡靡”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茂盛之貌。‎ 步骤二:通过写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表达了诗人看到浓重春色后的欣喜之情。‎ 步骤三:妙用叠音词,富有音律美,增强表达效果。‎ ‎[教师用书附解析] 本首五言绝句题为“黄氏延绿轩”,写的是春景。一开篇用两个叠音词写景抒情,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葱葱”,状写出溪边树木的葱茏茂盛的特点,一个“暗”字,写出了“溪树”的色调质感。由于受溪水的滋润,树木显得格外枝繁叶茂,与前面的“葱葱”相呼应。第二句的“靡靡”写“江芜”在微风吹拂下摇曳起伏的情态。这里的“靡靡”,形容江边丛草的繁密。而“湿”字为下句写“雨过”时的情景,做了铺垫。诗的最后两句,想象新奇:雨后开帘,满野春色一齐涌进房中来,这是我们都感受过却不易写出的情景。“入”字把春光的浓郁蓬勃而不可阻遏之势,十分形象地表达了出来,而诗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赏 析 诗 眼 赏析“诗眼”类题型在近几年高考中没有考查,属于冷考点,从归类上看,从属于“题型一”,但因“赏析诗眼”题的方法与“题型一”有区别,故单列题型讲解。‎ 所谓“诗眼”,是以人眼为喻,指在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关键作用的高度概括的词句。具体说来,确定“诗眼”主要有以下5个角度:‎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1.内容上:最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字(词),如“愁”“思”“忆”“惊”(这类字是直接揭示)和“凉”“冷”“孤”(这类字常常语意双关,一方面指自然界中的凉、冷、孤,另一方面指诗人或主人公的心理感受)。‎ ‎2.修辞上:常常出现在描写句中,且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词性上:这类字(词)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其中具有“多重含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的动词往往是“诗眼”;临时改变词性的形容词往往是“诗眼”。‎ ‎4.结构上:最能统领全篇的字(词),全诗都是或明或暗地围绕该字(词)来写,只是各有侧重,此类字(词)以形容词或动词为主。‎ ‎5.位置上:五言诗一般是句子第三个字,七言诗一般是句子第五个字。‎ ‎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2.有人说,本诗“诗眼”是某某字,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3.找出全诗的“诗眼”,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4.本诗是怎样以某某字(词)统摄全篇或贯串全篇的?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赏析。‎ ‎5.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某句中的某个字的妙用。‎ ‎6.全诗围绕某字(词)展开,请结合全诗分析。‎ ‎    ‎ ‎[技巧点拨]‎ ‎“赏析诗眼”3步骤 步骤一:确定诗眼(若题干已明确,此步可省略),确定诗眼的方法可参考上面确定诗眼的5个角度。‎ 步骤二:结合诗句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词)写了哪些内容。‎ 步骤三:考虑该字(词)对主旨(情感)的表达、意境营造以及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应用体验]‎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日长简仲咸[注]‎ 王禹偁 日长何计到黄昏?郡僻官闲昼掩门。‎ 子美集开诗世界,伯阳书见道根源。‎ 风飘北院花千片,月上东楼酒一樽。‎ 不是同年来主郡,此心牢落共谁论。‎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注] 本诗作于诗人因有志改革反被诬告而获罪被贬谪到商州任团练副使时。仲咸,指冯伉,与王禹偁是同年进士,在商州时屡与王禹偁唱和。简,书信,这里是寄的意思。‎ 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第二句的“诗眼”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技巧点拨],分步答题)‎ 步骤一:诗眼是“闲”。‎ 步骤二:“闲”为一篇之眼目,“郡僻”“昼掩门”对“闲”字做了进一步渲染,后三联也均承此而来。‎ 步骤三:诗人有志改革反被诬告而获罪,被贬谪到商州,故一“闲”字,凝聚着诗人的不满和惆怅以及苦闷和孤独。‎ ‎[教师用书附解析] 考生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确指出其诗眼,然后结合注释和全诗内容进行具体说明。诗人口中说“闲”,正是心中不肯闲之故。结合诗歌注释可知,他为官清正,有志改革,然而因为被人诬陷而获罪,被贬谪商州。故一“闲”字,凝聚着作者满腔的不满和惆怅以及苦闷和孤独。另外,诗歌中“郡僻”“昼掩门”对“闲”字做了进一步渲染,后面三联也均承此而来。‎ 赏析关键句(炼句)‎ 赏析之要,赏句为妙。因此“赏句”是一种层次比较高的鉴赏。赏析诗句,这种题型综合性很强,自由度很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也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句子情感分析题,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 ‎1.分析某一诗句的含意。‎ ‎2.请简要赏析这首诗(词)的首句(承上启下句或结句)。‎ ‎3.请对这首诗的第几联进行赏析。‎ ‎4.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某一诗句的妙处。‎ ‎    ‎ ‎[技巧点拨]‎ 赏析关键句2步骤 步骤一:弄懂所给句子的基本意思,进而把握其内容、情感的内涵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这是从句子的内容、情感方面出发的,也是赏析句子的前提。对于个别句子,尤其是脍炙人口的句子,其内容有精深之处,情感有共通性,本身也是赏句的一个角度。‎ 步骤二:多角度赏析,全方位把握句子的精妙之处 ‎1.从语言特点出发,把握句法。把握句法主要是指了解“诗家语”中倒装和省略的特点(内容在“NO.2 诗歌怎么读”中讲到),句子倒装,有错位的美;句子对仗,有整饬的美;句子互文,有开合的美;句子长于炼字,有凝练的美。‎ ‎2.从表达技巧出发。有的运用修辞手法,有的运用表现手法。一般而言,高考选取的句子,都是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鉴赏时就是要分析出其在表达上的特别之处。‎ ‎3.从句子的位置出发,明确诗歌中的句子在结构与情感方面的作用。句子处在诗中不同的位置,其作用甚至手法都有所不同。高考所选句子的位置及作用:‎ 位置 作用或效果 首句 或开篇点题、统领全诗,领起下文对什么的描写;或渲染某种气氛,为诗歌奠定某种基调;或首句设问,引出后面的内容。‎ 中间句 或承前什么内容,引出后面什么内容;或借景抒情,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尾句 或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或卒章显志,表现作者什么情感;或以景衬情,用什么景衬托什么情。尤其是以景结情句,有含蓄隽永之妙。‎ ‎[应用体验]‎ ‎7.(2013·辽宁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竹轩诗兴 张 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注]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 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 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技巧点拨],分步答题)‎ 步骤一:全联视听结合,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 步骤二:“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相伴升起的动态美。‎ ‎[教师用书附解析] 第二联先写诗人看到的,再写诗人听到的,其中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全联视听结合,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分析时要把诗句中包含的诗人的情感指出来。‎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赏析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就是诗人在遣词造句、运用修辞手法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往往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有关。不同诗人或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品也往往表现出不同风格。古代诗词的语言风格是多种多样的。‎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词)的语言特色。‎ ‎2.这首诗(词)的某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3.这首诗(词)的风格是……,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4.前人对这首诗(词)的评价是……,你是否同意?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5.这首诗(词)是如何体现……风格特点的?请简要分析。‎ ‎    ‎ ‎[技巧点拨]‎ 赏析语言风格3步骤 步骤一:明特色 用一两个词准确概括语言特色。‎ 常用术语:冲淡、工丽、绚丽、直率、婉约、明快、自然、清幽、雄奇、豪放、悲慨、凝练、沉郁。‎ 步骤二:列例证 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一般可从意象、手法、境界等角度展开分析。‎ 步骤三:析效果 指出这一特色在传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产生怎样的艺术效果。‎ ‎[应用体验]‎ ‎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 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技巧点拨],分步答题)‎ 步骤一: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 步骤二:“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步骤三: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古诗歌语言题”专项强化练] (时间:40分钟 满分:43分) ‎ 题组一 对点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惜 花 韩 偓 皱白离情高处切,腻红愁态静中深。‎ 眼随片片沿流去,恨满枝枝被雨淋。‎ 总得苔遮犹慰意,若教泥污更伤心。‎ 临轩一盏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绿阴。‎ 颔联中“随”“满”两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 答:  ‎ ‎ ‎ ‎  ‎ 参考答案:“随”即追踪、追随。生动传神地描绘了诗人目光追随着片片落花随流水飘零的情景,把诗人那种寄情于落花的难分难舍的惜花心意表现出来了。(3分)“满”写出诗人惆怅满怀,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伤痛漫溢到每一株被雨淋湿的花枝上,抒发了诗人看到落花飘零残败的怅恨之情。(3分)‎ ‎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拟古(其三)‎ 陶渊明 仲春遘①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我心固匪②石,君情定何如。‎ ‎[注] ①遘(ɡòu):遇。②匪:非。‎ 简要分析“草木纵横舒”一句中“舒”的妙处。‎ 答:  ‎ ‎ ‎ ‎ ‎ 参考答案:“舒”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传神。(2分)形象地写出春回大地,大自然一片勃勃生机的景象。(3分)‎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点 绛 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简析“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妙处。‎ 答:  ‎ ‎ ‎ ‎ ‎ 参考答案:“和羞走”一语,生动描绘了少女此刻的内心感情和外部动作;(2分)“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一细节极精湛地写出了这位少女对来人羞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大胆见,只好借嗅梅来掩饰,却偷眼去看的微妙而又细致的心理。(3分)‎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清 溪 行[注]‎ 李 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 这首诗为李白在天宝十二载(753)秋游池州时所作。‎ 这首山水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  ‎ ‎ ‎ ‎ ‎ 参考答案:“清我心”的“清”。这是一首情景交融的山水诗,着意描写清溪水色的清澈,寄托了诗人喜清厌浊的情怀。因为诗人在朝廷屡遭排挤和打击,实感官场污浊,今见清溪潺潺流水,认为可以“清心”,洁白自律,精神愉悦。(回答“清”,给1分,回答“清我心”的“清”,给2分。分析思路正确,表达合理,再给2分。回答“悲”,又言之成理,亦可。)‎ ‎5.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栀子花诗 沈周[注]‎ 雪魄冰花凉气清,曲栏深处艳精神。‎ 一钩新月风牵影,暗送娇香入画庭。‎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注] 沈周:明朝“吴门画派”的领袖。‎ 诗的后两句尤为奇妙,历来颇得诗评家的青睐,请作简要赏析。‎ 答:  ‎ ‎ ‎ ‎ ‎ 参考答案:①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栀子花在夜风中的风情。(2分)②一“牵”一“送”,夏夜微风的情态可掬;言“影”言“香”,栀子花的精魂大有飞动之感。(2分)③如钩新月,暗香浮动,视觉与嗅觉相结合,营造出幽美恬静的意境。(2分)‎ ‎6.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双调]大德歌 夏 关汉卿 俏冤家,在天涯,偏那里绿杨堪系马!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蛾眉淡了教谁画?瘦岩岩羞带石榴花。‎ 简析本曲的语言特色。‎ 答:  ‎ ‎ ‎ ‎ ‎ 参考答案:本曲语言质朴自然,通俗流畅,生活气息浓厚,用词精练妥帖。(3分)“俏冤家”“想念他”“瘦岩岩”等语通俗自然,较口语化。“偏”“羞”等字精练传神,很好地表现了主人公的心理和情感。(3分)‎ 题组二 综合练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渔 家 傲①‎ 王安石 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闻说洊亭新水漫,骑款段②,穿云入坞寻游伴。  却拂僧床褰素幔,千岩万壑春风暖。一弄松声悲急管,吹梦断,西看窗日犹嫌短。‎ ‎[注] ①这首词作于作者罢相退隐之后寄身山寺时。②款段:马行迟缓貌,这里指作者所骑的毛驴。‎ ‎(1)请赏析“穿云入坞寻游伴”一句的妙处。 (5分)‎ 答:  ‎ ‎ ‎ ‎ ‎ ‎(2)下阕写自己孤身栖居山寺所感,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 答:  ‎ ‎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参考答案:(1)诗人骑驴时而绕行云雾缭绕的山径,时而进入峦嶂如屏的坞堡,去寻访游伴。(1分)“穿”“入”“寻”三个动词充分表现了词人一心寻春的浓厚游兴,(2分)也体现了词人不畏云雾迷茫、谷壑窈深探奇览胜的精神。(2分) ‎ ‎(2)栖居孤寺,清寂素雅,东风送暖,春光融融,写出了词人怡然自适的心境。(3分)松涛悲鸣,吹断梦境,夕阳照窗,睡意未足,隐隐透露出作者身虽幽闲而内心不平静的精神状态。(3分) ‎ 学案4 诗歌表达技巧题的4大题型 分类要清——表达技巧4类型 通法要明——表达技巧题解题3步骤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歌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分析评价作者运用这些技巧所产生的表达作用和效果。表达技巧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在这里我们重点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构思立意等方面的技巧加以讲解。‎ 特别说明:各种版本对有些写法的分类并不一致,皆因分类标准不一样。如有的将“动静”“虚实”“借景抒情”等归入了表达方式,而有的则将其归入了表现手法。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达不成共识而不分类,在复习备考时我们应既要有分类的概念,又不要太过拘泥于形式。‎ 虽然表达技巧分为4大类,每大类又分多种技巧,但是从高考及实际解题来看,其解题步骤是一样的,均需采用3步法(在运用时“步骤二”“步骤三”顺序可调整)。具体如下:‎ 步骤一:明技巧(若题干中已明确所赏析的技巧,此步可省略) 常考技巧具体参见下面每大类的讲解。‎ 步骤二:释运用 结合诗句具体阐释如何运用表达技巧。‎ 步骤三:析作用 主要从对形象、意境、结构和情感等方面的作用分析。‎ 题型一 修辞手法 ‎ 知识讲解 设问方式 ‎  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格,二是说明修辞格的表达效果。此类题型所涉及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顶真、设问、反问等。高考对于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做具体分析,不能泛泛而谈。‎ ‎1.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作用。‎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某一句的妙处。‎ ‎3.诗中某句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试简析它的艺术效果。‎ ‎(一)比喻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比喻是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做比方的修辞手法。一般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它的主要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 ‎[应用体验]‎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 近 王 铚①‎ 山雪银屏晓,溪梅玉镜春。‎ 东风露消息,万物有精神。‎ 索莫②贫游世,龙钟老迫身。‎ 欲浮沧海去,风浪阔无津。‎ ‎[注] ①王铚:曾为枢密院编修官,因忤奸相秦桧意,遭到贬斥。②索莫:孤寂沮丧的样子。‎ 第一联写“山”和“溪”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加以分析。‎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表达技巧题解题3步骤”,分步答题)‎ 步骤一:首联写“山”和“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步骤二:包裹着积雪的山峦像一道银色的屏风;清澄的溪水像一面白玉的镜子。‎ 步骤三:形象地展示出一幅春日将临的明丽画面。‎ ‎(二)比拟 比拟包含拟人和拟物两种。拟人是赋予事物以人的行为特点,它使描绘的事物更形象,表意更丰富,表达的情感更感人。拟物是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彼物来写,可以给人以形象感、新奇感,收到生动而富有情趣的表达效果。‎ ‎[应用体验]‎ ‎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减字木兰花 竞渡 黄 裳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这首词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表达技巧题解题3步骤”,分步答题)‎ 步骤一:“飞出深深杨柳渚”将舟拟比作鸟类。‎ 步骤二:“飞”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群舟竞发的速度之快。(也可以分析“衔”,“衔”是龙舟的龙形生发出来的字眼,饶有情趣)‎ ‎(三)夸张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做艺术上的渲染,这种修辞手法叫夸张。夸张的作用是能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应用体验]‎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 此诗为诗人63岁被贬至海南时所作,诗人被贬之前官至宰相。‎ 请从运用修辞和抒发情感两方面分析“鸟飞犹是半年程”一句的妙处。‎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表达技巧题解题3步骤”,分步答题)‎ 步骤一:这一句使用夸张手法。‎ 步骤二:人不能像鸟那样自由地快速地飞翔,可是即使是鸟儿,也要半年才能飞到,极言自己离开京师之遥远。‎ 步骤三:突出表现了诗人对京城深深的眷念之情,以及对回京之难的感叹。‎ ‎(四)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或借事物的局部(或特征)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的运用可以使语言简练、形象、含蓄。‎ ‎[应用体验]‎ ‎4.(2013·安徽高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 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表达技巧题解题3步骤”,分步答题)‎ ‎(韦诗)‎ 步骤一:比喻。‎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步骤二:以烛喻月,写出了月亮的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 步骤三:渲染了寂静的气氛,流露出诗人的孤独无依。‎ ‎(赵诗)‎ 步骤一:借代。‎ 步骤二、三:借“晕”代月,并配以“冷”字,突出月夜寒意侵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结构上引出下句。含蓄地道出内心的孤独凄凉。‎ ‎(五)双关 双关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性和同音等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含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双关可使诗歌的内蕴丰厚,余味深长。‎ ‎[应用体验]‎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竹枝词①二首(其一)‎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注] ①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又名《竹枝》,原为四川东部一带的民歌。‎ ‎“道是无晴还有晴”的“晴”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表达技巧题解题3步骤”,分步答题)‎ 步骤一:“晴”和“情”谐音双关,‎ 步骤二:表面上说晴雨的“晴”(晴朗),实际上说情感的“情”(情感)(“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 步骤三:含蓄贴切地表现出抒情女主人公听到情郎的歌声时所产生的疑虑不安、含羞、惊喜等微妙复杂的情感。‎ 题型二 表达方式 知识讲解 设问方式 ‎  古代诗歌中的表达方式主要指叙述、抒情、描写、说明、议论等。高考中重点考查抒情、描写两类,并且描写和抒情的技巧与后面表现手法有交叉重合之处。‎ ‎1.某诗句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2.某诗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加以赏析。‎ ‎3.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本诗(词)是怎样表达作者情感的。‎ ‎4.诗(词)中的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试作简要分析。‎ 一、抒情方式 诗歌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抒情是古诗创作中运用最多,也是最重要的表达方式,它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一)直接抒情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就是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应用体验]‎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少 年 行 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①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注] ①河湟:湟水流域及其与黄河合流的一带,这里是指被吐蕃统治者所侵占的河西、陇右之地。‎ 本诗后两句采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请简要分析。‎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表达技巧题解题3步骤”,分步答题)‎ 步骤一:直接抒情。‎ 步骤二:后两句直接展示了将士们的心声,不收复河湟一带失地,我誓不回头眺望故乡。‎ 步骤三:表达了将士们收复失地的决心,克敌制胜的爱国激情,为国捐躯的义无反顾和公而忘私的英雄主义精神。‎ ‎(二)间接抒情 在分开讲解之前,须明确以下三点:‎ ‎①借景抒情、寓(融)情于景和情景交融 它们并无本质的区分,差别极为细微,所以有些答案,常将“寓(融)情于景”和“情景交融”并列。‎ 在实际考试中“借景抒情”与“融情于景”是等同的,为保险起见,考生可将“借景抒情”与“融情于景”一块点出。‎ ‎②“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 a.前者用于写景诗中,后者多用于咏物诗中。‎ b.前者的“景”一般由多个物象构成,后者一般只有一个物象,它是靠一个物象的众多方面构成“景象”。‎ c.前者的近义语是“情景交融”,后者的近义语是“借物咏怀”,甚至是“象征”。‎ ‎③其他 如问及情与景的关系,可回答寓(融)情于景、借景生情、融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情写乐景、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乐情等。‎ ‎1.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和情景交融 ‎[应用体验]‎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渔 家 傲 朱 服 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比,和春付与东流水。  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龟解尽留无计。寄语东城沽酒市。拚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词上阕是如何表现作者的情感的。‎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表达技巧题解题3步骤”,分步答题)‎ 步骤一:上阕借景抒情。‎ 步骤二:写暮春时节,纤风细雨,烟笼杨柳,郁郁葱葱,万家屋舍,掩映在杨柳的青烟绿雾中;水流花落,春光将尽,惹人愁思,借湿花恋树寄寓人的恋春惜春。‎ 步骤三:表现了诗人的感伤情绪。‎ ‎3.(2013·广东高考)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 鸪 天 ‎[宋]张 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 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作者在词的上阕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自主尝试] 一景:词的开头,描写了楼上吹笛的景象,一情:玉笛声唤起作者的哀怨之情。二景:春水茫茫,暮云低垂,二情:使作者心情变得黯淡。三景:看到远飞的燕子,三情:作者不禁想起自己飘零千里之外。四景:看到雨打过后稀疏的梨花;四情:作者感到自己孤寂无依。‎ ‎[教师用书附解析] “怎样借景抒情”要求考生通过情景之间的相似性来分析词人在诗歌中表达的丰富而生动的情感。考生首先要理清作者的写景顺序和角度,如本词上阕由听觉到视觉,由远及近。考生就可以感知到作者是因声而望景,由景再生情。其次是情景之间的相似性,如水阔云低暗示了心情的黯淡,燕子远去和人千里又极为相似,落落的梨花又恰是孤寂无依的词人的真实写照。‎ ‎2.托物言志 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寄情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观点融于某种具体的事物中,咏物和咏怀合二为一。‎ ‎[应用体验]‎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4.(2010·山东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 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做简要分析。‎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表达技巧题解题3步骤”,分步答题)‎ 步骤一: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的手法。‎ 步骤二:诗人用林中的奇鸟——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表现自己高洁的品性和远大的志向。‎ 步骤三: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 二、描写方式 ‎ 描写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做的具体描绘和刻画。描写的方式一般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细节描写、正侧面描写、白描等。‎ ‎(一)白描 白描主要用简练的文字描摹对象,不重辞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如实地勾勒出描写对象的情态面貌,具有传神和突出主体的作用。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作者只是利用白描手法对景物进行了排列,却达到了一种千古绝唱的效果。‎ ‎[应用体验]‎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 怀 欧阳修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①食万钱。‎ 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注] ①包羞:于心不安,感到耻辱。‎ 该诗第二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绘秋景?这种手法的运用有什么作用?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表达技巧题解题3步骤”,分步答题)‎ 步骤一:第二联用了白描(或“意象并列”“名词叠用”亦可)手法。‎ 步骤二:描绘出西风里酒旗招展、细雨中菊花盛开的秋日景象。‎ 步骤三:质朴而清丽,也写出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喜爱之情。‎ ‎(二)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看似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是诗人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一首诗歌,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揭示主题思想等作用。如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首诗借助生动的细节描写传递人物的思想感情,“临发又开封”这一行动细节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应用体验]‎ ‎6.(2008·山东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画 堂 春 秦 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 ①撚(niǎn):持取,捻弄。‎ ‎“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表达技巧题解题3步骤”,分步答题)‎ 步骤一: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也可。)‎ 步骤二:用“手撚花枝”“放花无语”中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 步骤三: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 ‎(三)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是指在一首诗中既有动态描写,又有静态描写。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以动写静,二是以静写动。动静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动态和静态相互结合,相互映衬。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以动衬静是以动态的景物来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的一种表现手法。鉴赏动静结合时,应当明确哪是动,哪是静。‎ ‎[应用体验]‎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西江月 题溧阳三塔寺①‎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 ①三塔寺,在溧阳县西七十里,傍三塔湖而建,寒光亭也在湖边。此诗写得有远有近。‎ 这首词的下阕是如何动静结合的?试简要赏析。‎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表达技巧题解题3步骤”,分步答题)‎ 步骤一:寒光亭下一碧万顷,犹如辽阔无际的蓝天,这是静;在这明丽如画的水天之间,一群沙鸥展翅飞起,自由翱翔,这是动。‎ 步骤二:一静一动,动静结合;有点有面,点面交映,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蓬勃的生气。‎ ‎(四)虚实结合 ‎“实”指的是眼前的、现实的景、物、人、事;“虚”指的是不在眼前的景、物、人、事,不是事实,为心中所想,梦中所见。虚和实之间或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或相反相成,形成强烈对比,从而突出中心。如李煜的《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雕栏玉砌”是回忆中的景物。姜夔的《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春风十里”,实景是“尽荠麦青青”,通过描写昔盛更显出今衰。鉴赏虚实结合时,应当明确哪是虚,哪是实。‎ ‎[应用体验]‎ ‎8.(2015·安徽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月 圆①‎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 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③未缺:指月圆。④列宿:众星。‎ 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做简要赏析。‎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表达技巧题解题3步骤”,分步答题)‎ 步骤一: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故园桂花正该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 步骤二: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五)点面结合 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点面结合的形式多样,可以是虚面上的实点,也可以是动面上的静点。鉴赏点面结合时,应当明确哪些是点,哪些是面。‎ ‎[应用体验]‎ ‎9.(2014·安徽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阮郎归 西湖春暮 ‎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 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做简要赏析。‎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表达技巧题解题3步骤”,分步答题)‎ 步骤一:“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写清明寒食时的鲜花凋谢的暮春总体景色,人们闹苏堤总写游苏堤的人,是“面”;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这些都是暮春中的一个个细节场面,是点。女子驻足不行,人们陆续叫船回家,也是点。‎ 步骤二:勾勒写意,细节传神,点面结合,相互映衬,描写了苏堤的暮春之景。‎ ‎[教师用书附解析] 鉴赏表达技巧——点面结合。题干已经指出赏析的角度“点面结合”,赏析的内容“暮春之景”。因此,应从点面结合的描写手法中去分析词人的写景之句。“面”即是对晚春季节西湖景色的整体描绘,“点”又是词人从万千西湖景色中撷取的一些独特意象描绘以及写人时的细节描写。‎ ‎(六)正侧结合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多用于人物的刻画,正面描写指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直接表现人物;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例如形容女子容貌美,“明眸皓齿、貌若天仙”即为正面描写,“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则为侧面描写。在鉴赏正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时,应当明确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 ‎[应用体验]‎ ‎1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和王中丞闻琴 谢 脁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凉风吹月露,圆景动清阴。‎ 蕙风入怀抱,闻君此夜琴。‎ 萧瑟满林听,轻鸣响涧音。‎ 无为澹容与①,蹉跎江海心。‎ ‎[注] ①容与:徘徊犹疑。‎ 这首诗是怎样描写琴声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表达技巧题解题3步骤”,分步答题)‎ 步骤一:本诗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步骤二、三:前四句为侧面描写,通过描写清幽宁静的秋夜景色,烘托了琴声的美妙;五、六句为正面描写,运用比喻手法写“琴声”,琴声如满林传遍的飒飒秋声,又如涧水发出的琮琮作响的轻鸣,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题型三 表现手法 知识讲解 设问方式 ‎  表现手法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表现手法可以理解为艺术手法、写作手法等。重点考查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对比、衬托、象征、渲染、用典等。‎ 特别说明:在前面“二、表达方式”中讲到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等也可归入表现手法。‎ ‎1.这首诗(词)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2.试分析“×××××”诗句运用的表现手法。‎ ‎3.请你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诗句进行赏析。‎ ‎4.试分析本诗使用的表现手法。‎ ‎5.这首诗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诗人的情感的?‎ ‎(一)对比 对比是为了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诗歌的表达效果和感染力,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如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诗人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封建贵族“朱门酒肉臭”的奢华生活和穷苦百姓“路有冻死骨”的悲惨命运对比得更加鲜明突出,形象地揭露出当时社会的悲惨丑恶状况。‎ ‎[应用体验]‎ ‎1.(2013·四川高考)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九日和韩魏公①‎ 苏 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 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即韩琦,时为丞相。②金罍,泛指酒盏。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表达技巧题解题3步骤”,分步答题)‎ 步骤一: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未绝壮志。‎ 步骤二: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三层对比,层层递进,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教师用书附解析] 题目已经明确了“表达技巧”为“对比”,降低了试题难度。只需要指出有哪些对比,再分析其表达效果(情感、主题)即可。颈联有三组对比:“佳”与“愁”,“久”与“偶”,“壮心”与“醉中”。其中,第三组对比稍难。回答时可采用总分结构,先总说对比的作用,再举例分析,也可先分析如何对比,再总说作用。‎ ‎(二)衬托 衬托又称“映衬”“陪衬”,就是利用其他一些近似或对立的事物当作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事物的性格更加突出,形象更加鲜明。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的是正衬,利用事物的相反条件来衬托的是反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此处用桃花潭水之深正衬汪伦对我的情谊之深。衬托与对比不同,衬托要分出主次,对比是两者分量相当,相得益彰。‎ ‎[应用体验]‎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宝公塔①‎ 王安石 倦童疲马放松门,自把长筇②倚石根。‎ 江月转空为白昼,岭云分暝与黄昏。‎ 鼠摇岑寂声随起,鸦矫荒寒影对翻。‎ 当此不知谁客主,道人忘我我忘言。‎ ‎[注] ①本诗写于作者晚年闲居钟山时。宝公塔位于南京钟山,塔依山临水,地势险峻,是后人为纪念南朝高僧宝志而修建的。②筇(qióng):竹杖。‎ ‎ “鼠摇岑寂声随起,鸦矫荒寒影对翻”一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表达技巧题解题3步骤”,分步答题)‎ 步骤一:衬托。‎ 步骤二:老鼠走动的声音竟可摇破山间之寂静;鸦鸟在夜空中翻飞,其影可鉴。‎ 步骤三:“鼠摇”‎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的声响不大,却可以听见,以动衬静,突出了空山古塔的幽寂。鸦飞夜空本应晦暗不明的,然而其影清晰可见,衬托出了月色的明朗。‎ ‎(三)象征 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托物言志,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如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人运用了象征手法,表面上是写石灰,实际上石灰只是个象征体,目的是写人的志趣情操,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石灰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象征诗人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应用体验]‎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和李上舍冬日书事①‎ 韩 驹 北风吹日昼多阴,日暮拥阶黄叶深。‎ 倦鹊绕枝翻冻影,飞鸿摩月堕孤音。‎ 推愁不去如相觅,与老无期稍见侵。‎ 顾藉微官少年事,病来那复一分心?‎ ‎[注] ①据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这首诗是作者因获罪被贬分宁县令时所作。‎ 赏析本诗象征手法的运用。‎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表达技巧题解题3步骤”,分步答题)‎ 步骤一:颔联写疲倦的乌鹊,冒着寒冷,绕着树飞着,它的影子在空中翻腾;飞往他乡的大雁,高高地几乎要碰到月亮,不时传来几声凄凉的鸣声。‎ 步骤二:这里的倦鹊、飞鸿是贬谪中的诗人孤孑无依的身世的象征。‎ ‎(四)渲染 渲染是用景物、环境或人物的行动、心理进行突出的多方面的形容、描绘或烘托,以营造某种气氛,表现人物的性格、情感,增强艺术感染力的表现手法,对景物环境多做正面的着力描写。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画面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渲染了春涧的寂静。‎ ‎[应用体验]‎ ‎4.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 ‎[双调]水仙子 客乡秋夜 赵善庆 梧桐一叶弄秋晴,砧杵千家捣月明,关山万里增归兴。隔嵯峨①‎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白帝城,捱长宵何处销凝?寒灯一檠,孤雁数声,断梦三更。‎ ‎[注] ①嵯峨,山高峻貌。‎ 曲辞最后三句运用了烘托渲染的表现手法,试加以赏析。‎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表达技巧题解题3步骤”,分步答题)‎ 步骤一:三更时分,诗人梦中醒来,眼前一盏油灯,发出微弱的光芒,耳畔听到数声离群孤雁的悲鸣。‎ 步骤二:渲染出清冷寂静的氛围,表达诗人离乡在外内心的孤单、凄苦。‎ ‎(五)用典 用典是中国诗歌创作的传统特色之一,分事典和语典两种。事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表明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语典指引用或化用前人诗文名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即运用了冯唐的典故;杜牧的《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中《后庭花》这一歌曲名也是运用典故的范例。‎ ‎[应用体验]‎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①,魏绛复从戎②。‎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③。‎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④,惟留汉将功。‎ ‎[注] ①“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是霍去病推辞汉武帝为其建造房舍时所说。②春秋时魏绛曾以和戎政策消除了晋国边患。③“六郡雄”专指西汉时在边地立过功的赵充国。④东汉时的车骑将军窦宪曾经以卓越的战功,大破匈奴北单于,又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本诗主要用了什么艺术技巧?请简要分析。‎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表达技巧题解题3步骤”,分步答题)‎ 步骤一:用典。‎ 步骤二:全诗运用了霍去病、魏绛、赵充国、窦宪等四个典故。‎ 步骤三:肯定了魏大从戎是御边保国的壮举,激励出征者立功沙场,扬名塞外。‎ ‎[教师用书附解析] 结合注释可知,本诗主要运用了典故。作答时先指明典故,然后分析用典的作用。‎ 题型四 构思立意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知识讲解 设问方式 ‎  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妙往往由篇章结构的技巧体现出来。诗词的篇章结构即诗词的行文脉络以及情感内容的起伏变化。具体的构思技巧主要指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抑扬等。‎ ‎1.分析诗歌在结构方面的技巧。‎ ‎2.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分析。‎ ‎3.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4.这首诗结尾一句运用了什么技巧?请简要分析。‎ ‎(一)卒章显志 诗言志,卒章显志作为一种言志的方式,是指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这种构思立意追求的是“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应用体验]‎ ‎1.阅读下面的清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渡百里湖 查慎行 湖面宽千顷,湖流浅半篙。‎ 远帆如不动,原树竞相高。‎ 岁已占秋旱,民犹望雨膏。‎ 涸鳞①如可活,吾敢畏波涛?‎ ‎[注] ①涸鳞:比喻处于窘困境地、亟待救援的百姓。‎ 诗歌的尾联在谋篇布局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表达技巧题解题3步骤”,分步答题)‎ 步骤一:卒章显志。‎ 步骤二:诗歌前三联描写了湖面宽阔,湖水较浅,船行速度缓慢,岸边的树木越显高大,百姓在盼望下雨的情景。‎ 步骤三:最后一联则直接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只要能让百姓得到雨水缓解旱情,即使自己渡湖时遇到风浪也在所不惜。‎ ‎(二)以景结情 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应用体验]‎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①‎ 元 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残灯无焰影幢幢, 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 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 ①元和五年(公元810年),元稹因弹劾不法官吏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白居易因事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 这首诗尾句在写法上与前三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表达技巧题解题3步骤”,分步答题)‎ 步骤一:前三句是叙事抒情,尾句是以景结情。‎ 步骤二:诗人借暗风寒雨渲染悲凉气氛,将自己的惋惜、愤懑、痛心等诸多情感融于景语之中。‎ 步骤三: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三)抑扬 抑扬是对要褒扬的人或物先写其不足,对要贬损的人或物先写其长处。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无论哪种表现形式,都是为了突出后者,强调后者。‎ ‎[应用体验]‎ ‎3.(2011·山东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咏 山 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表达技巧题解题3步骤”,分步答题)‎ 步骤一:运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 步骤二:三、四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 步骤三: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做了铺垫。‎ ‎[“古诗歌表达技巧题”专项强化练] (时间:40分钟 满分:40分) ‎ 题组一 对点练 ‎1.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虞 美 人 李 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踏 莎 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用了《虞美人》中的哪两句?试比较两者在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上的异同。‎ 答:  ‎ ‎ ‎ ‎  ‎ 参考答案:化用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分)修辞手法相同: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都以水喻愁,将满腔愁绪比作江水,表现愁绪之多,绵延不断。(2分)抒情效果不同:欧阳修词借迢迢春水表达了渐生渐深的离愁别绪,画面真切,意境优美;李煜词则借一江春水表达了国恨家仇的忧伤情感,境界开阔,意境深远。(2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贼平后送人北归①‎ 司空曙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 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②。‎ ‎[注] ①本诗是作者于安史之乱平定后所作。②愁颜:指友人北归途中见此景象时的表情。‎ 这首诗除借景抒情外,整首诗歌还有一种突出的表现手法。请指出该手法,并分析。‎ 答:  ‎ ‎ ‎ ‎ ‎ 参考答案:本诗突出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2分)首联写实,交代诗人和友人当年同时离家避难,如今诗人送友人“独北还”,而自己却“不得还”;颔联首句实写流落他乡白发已生,而后句则虚写“旧国”青山如故;最后两联虚写,想象友人“北还”旅途中寂寞、艰辛、愁容不展和危险的处境。(2分)虚实结合,互为补充,开拓了诗的意境,丰富了诗的情感。(2分)‎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风 雨 李商隐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凄凉宝剑篇①,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②,销愁斗几千?‎ ‎[注] ①宝剑篇:唐前期名将郭元振落拓未遇时所写的托物抒怀之作。郭元振上《宝剑篇》,深得武后赏爱,终于实现匡国济世之志。②新丰酒:马周落拓未遇时,西游长安,宿新丰旅店,店主人很冷淡,马周便取酒独酌。后来他受到皇帝赏识,拔居高位。‎ 这首诗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任意一种,并结合具体诗句简要赏析。‎ 答:  ‎ ‎ ‎ 参考答案:(示例一)用典:首联,引用郭元振的故事,说自己尽管也怀有像郭元振那样的宏才大略和匡世济时的热情,却没有他那样的幸运,只能将满腔怀才不遇的悲愤、羁旅漂泊的凄凉托之于诗歌。尾联,引用马周的典故,说自己只有马周当初怀才未遇时的落拓,却无马周后来的幸运,所以只盼望着用新丰美酒一浇胸中块垒。这两个典故都表现了作者愤郁不平的心情。‎ ‎(示例二)对比:颔联上句用风雨中落满地的黄叶象征自己不幸的身世遭遇,与下句的青楼管弦形成一寂一喧的对比,形象地展现出沉沦寒士与青楼豪贵苦乐悬殊、冷热迥异的两幅对立的人生图景。‎ ‎(示例三)象征:诗中的“风雨”象征着包围、压抑、摧残才智之士的冷酷的社会现实和社会氛围。‎ ‎(答出任意一种即可。手法3分,分析3分)‎ ‎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鹧鸪天 赏荷 ‎[金]蔡松年 秀樾①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胭脂雪瘦薰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 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照潇湘。醉魂应逐凌波②梦,分付西风此夜凉。‎ ‎[注] ①樾(yuè):路旁遮阴的树。②凌波:曹植《洛神赋》云“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本意形容洛神行走波上轻盈飘逸。‎ 这首词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两种并作鉴赏。‎ 答:  ‎ ‎ ‎ ‎ ‎ 参考答案:①烘托(渲染)。横塘十里、山黛空蒙、月波流转、暮云秋影等营造出静谧朦胧的意境,烘托荷花的秀美。②比喻。把荷叶比喻成“翡翠盘”‎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突出荷叶翠绿、圆、大的特点;把露珠比喻成“夜光”珠,突出露珠晶莹剔透的特点。③远近结合。上阕近景描摹荷花,下阕描写远山、月波、秋影,远近结合,画面生动。④情景交融。借月下荷塘、天光云影、山容水态,营造出幽静温馨的氛围。(每点3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酒 泉 子 潘 阆 长忆西湖。尽日凭阑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这首词的首句起到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  ‎ ‎ ‎ ‎ ‎ 参考答案:①点明情感,以“长忆”表明作者对西湖念念不忘,同时衬托出西湖风景的美好;(3分)②提示下文,一个“忆”字将作者的思绪从现实拉入对当年生活的回忆。(2分)‎ 题组二 综合练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利州南渡 温庭筠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①,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注] ①“波上”句:指未渡的人,眼看着马鸣舟中,随波而去。波上:一作“坡上”。棹:桨,也指船。‎ ‎(1)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5分)‎ 答:  ‎ ‎ ‎ ‎ ‎ ‎ ‎ ‎(2)尾联借用范蠡的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  ‎ ‎ ‎ ‎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 ‎ 参考答案:(1)动静结合。(2分)“波上马嘶看棹去”写水上马在嘶叫,船在缓缓而行,是动态描写;“柳边人歇待船归”写柳树下人在歇息,等待船归,是静态描写。一动一静,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充满情思的立体画面。(3分)‎ ‎(2)诗人触景生情,偶然兴起了欲学范蠡急流勇退、放浪江湖的愿望,(2分)表达了自己淡泊遗世、忘却机心的归隐之志。(2分)同时“独忘机”三字流露出了无人理会的失意、无奈之情。(2分)‎ 学案5 诗歌比较鉴赏题的4大题型 ‎2014年和2015年高考试卷中,全国卷Ⅰ、全国卷Ⅱ、山东卷、浙江卷、天津卷、江苏卷、北京卷、湖南卷都考查了古诗歌比较鉴赏题;且命题角度、考查形式不断深化、创新。‎ 古诗歌比较鉴赏题表面看来较难把握,实则有规律可循,这种题型一般是命题人用两首诗歌考查一个考点,故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和单纯一首诗鉴赏的命题角度基本相同,都从诗歌的意象、意境、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情感方面设置题目。初做这类型题,考生也许会觉得有些无所适从。其实,只要细心观察、总结试题,就会发现诗歌比较鉴赏在设题上基本是遵循“整体把握,寻同求异,辨同析异”的原则,即所选诗歌在题材相同或相近的基点上比较辨别其他方面的异同。考生在做题时应该把握住比较鉴赏的方法——寻找“求同关键词”和“求异关键词”两类关键词,用“相同”去鉴赏“不同”,也就是所说的存“同”赏“异”。‎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意象、意境比较鉴赏 本题型往往考查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或同一描写对象的比较。‎ 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思的组合。象即诗中的形象,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景象、物象、事件和抒情主人公形象;意就是作者的情思。比较鉴赏既可以比较相同意象表现的不同情感,也可以比较不同意象呈现的相近场景。‎ 意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诗中描写的情景有机融合的一种境界。意境的核心内容是情和景的关系。一方面,相似的环境可以表现有差别的情感;另一方面,相同的情感又可用不同的环境来表现。在这一点上,比较鉴赏开拓了人们认识情景关系的新格局。‎ 一般来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离开意象,无以谈意境。故在古典诗词中,意象是起点,意境是终点。比较鉴赏时要注意:披“象”入“意”,由“象”至“境”。‎ ‎[应用体验]‎ ‎1.(2008·广东高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木 芙 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扰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 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自主尝试] 吕诗着重描写木芙蓉的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范诗写了木芙蓉的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 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 [教师用书附解析] 吕本中的《木芙蓉》诗中,明确点出歌颂对象是小池南岸的木芙蓉。借“南”暗示为金兵南渡后的河山。木芙蓉就成为爱国志士的象征了。诗中第二句指出木芙蓉开放在严霜袭来的秋季,其鲜艳的色泽显示出它不畏强暴的精神。诗中后两句,诗人用“无言”和“一生开落任东风”来比喻桃李怯懦软弱,听任春风摆布而自己无言,来衬托木芙蓉霜后“着意红”的英勇气概。将两种花比喻成对立的两种不同品格的代表,寓意深刻。《窗前木芙蓉》是诗人早期作品,写秋天盛开的木芙蓉花不怕寒霜,傲然怒放,没有一般的花那样纤弱,动不动就是“愁红怨绿”的可怜样子。作者借木芙蓉表现了自己少年时的意气风发、昂扬不凡的气度。‎ 语言比较鉴赏 语言比较鉴赏主要分微观语言比较题和整体风格比较题两类。其中对“字词句”型的微观语言比较题主要通过“炼字题”在单首诗歌内进行比较。但对于不同诗歌语言风格的比较却屡有考查。风格类试题主要是就诗歌、诗人的整体风貌而言。‎ ‎[应用体验]‎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 乾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自主尝试] “雁引愁心去”更妙。‎ 因为:①“引”在文中是“带走”的意思,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与后面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而“雁别秋江去”则无此效果。②“引愁心”运用拟人手法,更能表达出李白流放遇赦后的高兴心情。而“别秋江”则只写雁儿冷漠地离别秋江,缺乏感情色彩,形象也不够生动活泼。‎ ‎[教师用书附解析]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这道题属开放性比较题目。古诗在流传过程中,同一首诗不同的版本有时有不同的用语,不同用语在该诗中可能都有一定的道理,理解鉴赏的角度不同,答案就会有所不同。这首诗的第三句有的版本作“别秋江”,两种用语都表达了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但“引愁心”用拟人化手法更富感情色彩,与“别秋江”相比更胜一筹。‎ 表达技巧比较鉴赏 表达技巧的比较主要从三个角度:常见修辞,表达方式(其中对抒情和描写的考查居多),表现手法(包括对比、衬托、托物言志、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在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中,对表现手法的考查居多,有的没有点明表现手法,需要学生辨别相关手法;有的点明了表现手法,但要求结合作品分析、比较。总地来说,表达技巧的比较分值较大,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应用体验]‎ ‎3.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华 清 宫 吴 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 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自主尝试] 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 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 第二首诗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教师用书附解析] 吴融的《华清宫》以小显大,通过华清宫中的细枝末节来揭露荒淫无道的唐玄宗和杨玉环的奢侈生活所加于人民的苦难。这首诗意境新颖,讽意含蓄,以宫内宫外冷暖的迥异形成鲜明对比,造成结构的错落、诗情的跌宕。‎ 李约《过华清宫》抒写昔日君主追求淫逸,将国计民生的大事看得很轻。结果,兵变作乱,帝后升天,唯有千年长生树仍直直地长在那里,感叹王朝的兴废。‎ 思想感情比较鉴赏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本题型往往考查不同诗歌描写相同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和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 理解内容、把握情感,前提是读懂诗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①读诗的题目,题目往往点明了诗的主要内容,定下了感情基调。②了解作者身世及所处的朝代,即知人论世。同样的景物,因诗人境遇、心情的不同,会寓含截然不同的情感。③注意诗中的意象,诗歌要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④注意诗的最后两句,古人写诗常常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应用体验]‎ ‎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西江月 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①‎ 辛弃疾 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白鸥来往本无心,选甚风波一任。 别浦②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千年往事已沉沉,闲管兴亡则甚③?‎ ‎[注] ①此词作于《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之后。②别浦:河流入江海之处。③则甚:做什么。‎ 作者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说“休说鲈鱼堪脍”,在此为何说“别浦鱼肥堪脍”?‎ ‎[自主尝试] “休说鲈鱼堪脍”是为了表达词人不愿归隐、希望为国效力的志向。‎ 本词说“别浦鱼肥堪脍”,写出了隐居生活的惬意,借渔父不问国家兴亡之意,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意和无奈之情。‎ ‎[教师用书附解析] 这道题要求把同一词人不同诗歌的课外词句与课本所学词句进行对比。阅读诗歌强调“知人论世”,同一词人在不同时期的词作会呈现出不同的思想内容,如本题所问。《世说新语·识鉴篇》记载:张翰在洛阳做官,在秋季西风起时,想到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便立即辞官回乡,后来的文人将思念家乡称为莼鲈之思。《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言“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表明的是不愿归隐,希望为国效力的志向,而在《西江月》中作者的心绪发生了变化,要注意从“千年往事已沉沉,闲管兴亡则甚”中体会作者满腔的愤懑之情。‎ ‎[“古诗歌比较鉴赏题”专项强化练] (时间:40分钟 满分:44分) ‎ ‎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11分)‎ 念奴娇 登石头城①次东坡韵 ‎[元]萨都剌  ‎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②,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注] ①石头城:即金陵城,昔为六朝都城。②离宫:皇帝在京城以外的宫室。‎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1)萨都剌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5分)‎ 答:  ‎ ‎ ‎ ‎ ‎ ‎(2)简要分析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与萨都剌的这首词所抒发的情感的异同。(6分)‎ 答:  ‎ ‎ ‎ ‎ ‎ 参考答案:(1)此词上下阕皆先实后虚。实写了石头城、青山、离宫、辇路芳草、松径、鬼火等空冷阴森之景;虚写了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以及歌女的歌舞和临镜等。虚实结合使得意境更深远,情感更深沉。‎ ‎(2)相同点:对世事变迁、昔盛今衰的悲哀,怀古伤今;对光阴虚掷的感伤。‎ 不同点:萨词有对战争残酷的心痛之感;而苏词抒发的是自己有志报国,却功业未成、壮志难酬的感慨。‎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塞上听吹笛 高 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从军北征 李 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1)这两首诗都描写“雪”“月”,在诗中分别起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答:  ‎ ‎ ‎ ‎ ‎ ‎(2)这两首诗分别是如何表现征人思乡之情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  ‎ ‎ ‎ 参考答案:(1)高诗:描写冰雪消融,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渲染出和平宁静的气氛。(2分)李诗:描写雪后的天山,荒漠的月夜,渲染行军道路的艰难,使人倍感环境的荒凉、气氛的悲怆。(3分)‎ ‎(2)高诗“借问梅花何处落”‎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是征人由听曲而想到了故乡的梅花,含有思乡之情。(3分)李诗中“一时回首月中看”那一轮高挂在空中的明月,自然地勾起了征人的思乡之情。(3分)‎ ‎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初冬夜饮①‎ 杜 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②,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闻梨花发赠刘师命 韩 愈 桃溪惆怅不能过,红艳纷纷落地多。‎ 闻道郭西千树雪,欲将君去醉如何?‎ ‎[注] ①本诗写于842年,时作者受排挤被外放。②淮阳:指东汉汲黯,他因刚直敢言,屡次切谏,多次被流放,最后死于淮阳。“偶求欢”的“欢”,指代酒。‎ ‎(1)杜诗采用了哪些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答:  ‎ ‎ ‎ ‎ ‎ ‎(2)两首诗都分别写到“雪”与“梨花”,但二者在诗中的关系却不相同,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两位诗人这样处理的意图所在。(6分)‎ 答:  ‎ ‎ ‎ ‎ ‎ 参考答案:(1)①用典。(1分)诗人引用汲黯的典故,暗示自己因直言被排挤外放,表达仕途不遇的愤慨之情。(1分)②融情于景,借景抒情。(1分)诗人客居他乡,在清冷的冬夜里秉烛自饮,孤寒苦闷之心和思乡之情涌上心头;(1分)此时,凭栏而立,门外的纷纷暮雪,又加重了诗人流转不定的困苦和壮志难酬的隐痛。(1分)‎ ‎(2)杜诗中的雪是本体,梨花是喻体,(1分)诗人将积雪比作梨花,形象地写出冬夜积雪之厚之白,(1分)其目的是从侧面烘托出环境的清冷。(1分)韩诗中梨花是本体,雪是喻体,(1分)诗人将梨花比作积雪,写出梨花盛开时的洁白、繁盛之貌,(1分)其目的是形象地表现春天千树梨花怒放的美丽景象。(1分)‎ ‎4.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1)~(2)题。(11分)‎ 梦 江 南 ‎[唐]皇甫松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望 江 南 ‎[南唐]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混轻尘。忙杀看花人。‎ ‎(1)你认为皇甫松在词中是如何处理虚实关系的?请简要分析。(5分)‎ 答:  ‎ ‎ ‎ ‎ ‎ ‎(2)两首词都写到“梦”,这两处“梦”各自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答:  ‎ ‎ ‎ ‎ ‎ 参考答案:(1)由实及虚,虚实结合。前两句写眼前实景,同时又是以实代虚之笔,暗引出下文的梦境;后三句则虚写梦中景象,但又是江南水乡景色的真实描述。(答出“由实及虚,虚实结合”的,给2分;进行具体分析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皇甫词中,“梦”中的江南梅熟、夜雨吹笛、驿边人语充满欢情,表现了词人梦醒之后孤独与惆怅无由消散的情感;(3分)李词中,“梦”中的故园的江水、乐声、飞絮、轻尘和看花人一派生机,表现了词人对故国的思念和现实生活的凄楚之感。(3分)‎ ‎[“古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 分点讲述,综合验收,2套综合练习全面评估你的复习效果 古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一) 题材针对练 ‎(时间:60分钟 满分:88分)‎ ‎1.[咏史怀古诗]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11分)‎ 王 昭 君 ‎[唐]李商隐①‎ 毛延寿画欲通神,忍为黄金不顾人。‎ ‎ 马上琵琶行万里,汉宫长有隔生春②。‎ ‎[注] ①李商隐,晚唐诗人,仕途坎坷不遇。②隔生春,指春天年复一年过去,汉宫里像昭君那样被冷落的宫女,年年都有。‎ 和聂仪部明妃曲 ‎[明]李攀龙 天山雪后北风寒,抱得琵琶马上弹。‎ 曲罢不知青海月,徘徊犹作汉宫看。‎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注] 聂仪部是作者的好友,他曾有一首《明妃曲》见赠,作者以此诗唱和酬答。明妃,即王昭君,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王明君,亦称明妃。‎ ‎(1)两首诗均围绕王昭君这一历史人物展开,情感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6分)‎ 答:  ‎ ‎ ‎ ‎  ‎ ‎(2)《和聂仪部明妃曲》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昭君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5分)‎ 答:  ‎ ‎ ‎ ‎ ‎ 参考答案:(1)李商隐的《王昭君》,借古讽今,以毛延寿制造一个又一个昭君的悲剧,来隐射当时一手遮天、认钱认势不认人、压制有才之人的宦官、军阀以及朋党之流,造成寒士被排挤压制的社会现实。整首诗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感伤。(3分)‎ 李攀龙《和聂仪部明妃曲》,独辟蹊径写古人,通过设想王昭君远嫁塞外后,对汉宫依然无限眷恋,曲罢竟误以“青海月”为汉月的情景,状其对汉朝的依恋之深,幽怨之长。(3分)‎ ‎(2)整首诗塑造出一个身行万里,心怀故土,愁怨深长的悲情女性形象。(2分)整首诗把王昭君置于一个假想的塞外之境,一、二句以漫无边际的背景来衬托其远离故土的无限哀伤,三、四句写王昭君在弹完曲调的那一瞬间,竟把眼前高悬的“青海月”误作“汉宫月”,因而遐想故乡,留连难去,其中“徘徊” 一词极言其对故乡的魂牵梦绕,一往情深。(3分)‎ ‎2.[咏物言志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菊 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①。‎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②,升君白玉堂。‎ ‎[注] ①《晋书·罗含传》:“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 ②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菊花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  ‎ ‎ ‎ ‎ ‎ ‎(2)本诗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答:  ‎ ‎ ‎ ‎ ‎ 参考答案:(1)①色美:花心淡紫、花瓣嫩黄,色彩鲜明而和谐;②味香:它有罗含宅中菊的香味;③品高:将菊花的色、香与陶潜、罗含等有德行的人联系起来,赋予其高贵的品格。(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2)前六句借助对菊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才德俱佳却不为世用的苦闷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3分)最后两句以菊自喻,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2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 ‎3.[羁旅思乡诗]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野泊对月有感 周 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①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②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 ‎[注] ①逋逃:意为漂泊无家。②行朝:迁流不定的朝廷。‎ ‎(1)诗的颔联是怎样描写“野泊”所见之景的?请简要分析。(5分)‎ 答:  ‎ ‎ ‎ ‎(2)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 答:  ‎ ‎ ‎ ‎ ‎ 参考答案:(1)①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2分)②前一句写静景(视觉),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1分)后一句写动景(听觉),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暗指兵荒马乱。(1分)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1分) ‎ ‎(2)①漂泊思归之情。(1分)“酒添客泪”写出了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1分)“归心”则透露了诗人的思归之情。(1分)②忧国伤时之情。(1分)“欲问行朝近消息”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1分)“眼中群盗尚纵横”一句则勾勒了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1分)(意思对即可)‎ ‎4.[送别怀人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 ‎(1)请简要分析颔联中“没”字和“空”字的妙用。(5分)‎ 答:  ‎ ‎ ‎ ‎ ‎ ‎(2)颈联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离情别绪?请作简要赏析。(6分)‎ 答:  ‎ ‎ ‎ ‎ ‎ 参考答案:(1)“没”字明写飞鸟的不知去向,同时又隐喻友人的南游,写出了友人的远行难以预料,倾注了自己的关切和忧虑。“空”字,写友人远去了,只有青山依依向人,同时烘托出诗人此时空虚寂寞的心境。(5分)‎ ‎(2)虚实结合(或想象),前一句实,后一句虚。(2分)前一句写诗人目送着友人的行舟远去,直至消逝在长江尽头;(2分)后一句想象着友人正在夕阳灿照的五湖(当指太湖)畔观赏明媚的春色。(2分)‎ ‎5.[送别怀人诗]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11分)‎ 唐 多 令 ‎ 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谩[注]长是、系行舟。‎ ‎[注] 谩:徒然。‎ ‎(1)“离人心上秋”自古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作者为什么说“有明月,怕登楼”?(5分)‎ 答:  ‎ ‎ ‎ ‎ ‎ ‎(2)词的下阕手法多样,感情丰富,试作简要分析。(6分)‎ 答:  ‎ ‎ ‎ 参考答案:(1)①该句将“愁”字巧妙地拆分为“心上秋”,既突出季节为“秋”,又委婉地表明了内心因离别而愁。(3分) ②明月之夜不敢登楼,是因为登高怀远,望月思人,月明之夜,更让人增添愁苦,表达了月夜思乡怀人而又充满矛盾的心理。(2分)‎ ‎(2)①借景抒情。往事如梦,花落成空,美好年华如水,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感慨。(2分) ②‎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对比(反衬)。“燕归客留”,人不如物,更突出了无法归家的哀愁。(2分) ③拟人。词人责备垂柳不能留住亲友,却总是缠留自己的行舟,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2分)‎ ‎6.[边塞征战诗]阅读下面两首边塞诗,完成(1)~(2)题。(11分)‎ 塞下曲四首(其一)‎ ‎[唐]常 建 玉帛①朝回望帝乡,乌孙②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塞 下 曲 ‎[明]苏佑 将军营外月轮高,猎猎西风吹战袍。‎ 觱篥③无声河汉转,露华霜气满弓刀。‎ ‎[注] ①玉帛:指乌孙使者朝觐汉武帝时携带的礼品。②乌孙:汉朝时活动在伊犁河谷一带的游牧民族。③觱篥(bìlì):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形似喇叭。‎ ‎(1)同为边塞诗,这两首诗在内容和感情上有何不同?(6分)‎ 答:  ‎ ‎ ‎ ‎(2)第二首诗的前两句写景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说出一种并作简要分析。(5分)‎ 答:  ‎ ‎ ‎ ‎ ‎ 参考答案:(1)常诗写了边塞无征战(和平、安宁、无战事)的景象,(1分)抒发了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或赞美化干戈为玉帛)之情;(2分)苏诗写了将士寒夜戍边的场景,(1分)表达了对戍边将士不畏艰苦,保家卫国(戍边卫国)的精神的赞扬。(2分)‎ ‎(2)(示例一)动静结合。明月高悬,清辉洒边关,此为静。西风劲吹,战袍随风拂起,此为动。二相结合,再现边地旷远,戍边将士风餐露宿的情景。‎ ‎(示例二)融情于景。塞外明月悬,突显塞外风光的壮阔。寒夜西风吹,战袍猎猎作响,则是再现戍边将士的生活艰辛。更传达出诗人对戍边生活的复杂心态。既有钦佩赞叹之情,亦有同情慨叹之感。‎ ‎(示例三)视听结合。月洒清辉遍军营,风吹战袍猎猎声。一视一听,形象再现边关特有的自然风光、军营情境。(特点2分,简析3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7.[山水田园诗]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过 杨 村 杨万里 石桥两畔好人烟,匹似诸村别一川。‎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杨柳荫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渔船。‎ 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天。‎ 政尔清和①还在道,为谁辛苦不归田?‎ ‎[注] ①清和:农历四月。‎ ‎(1)请从“绘色”“立意”两个角度对诗歌的中间两联进行赏析。(6分)‎ 答:  ‎ ‎ ‎ ‎ ‎ ‎(2)诗歌的最后一联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愿望?(5分)‎ 答:  ‎ ‎ ‎ ‎ ‎ 参考答案:(1)①从绘色的角度看,绿色的杨柳、葡萄架,红白相间的鲜花,金黄的麦田,碧蓝的天空,色彩鲜明,构成一幅美好的田园生活图景。②从立意的角度看,田园美景如画,田园生活充满乐趣,流露出诗人对淳朴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向往。(绘色角度、立意角度各3分,意思对即可)‎ ‎(2)最后一联的意思是,在农历的四月天,我还在赶往异地做官的路上,农村是这样的美,何不回家种田?出去辛辛苦苦做官,究竟是为了谁呢?(3分,意思对即可)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辞官归隐的愿望。(2分,意思对即可)‎ ‎8.[爱情闺怨诗]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眼 儿 媚 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1)概括上阕作者感情的细微变化。(3分)‎ 答:  ‎ ‎ ‎ ‎(2)请简要分析“云锁朱楼”中“锁”字的妙处。(4分)‎ 答:  ‎ ‎ ‎ ‎ ‎ ‎(3)词的下阕是如何表现“春愁”的?(4分)‎ 答:  ‎ ‎ ‎ ‎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参考答案:(1)清明前,风和日丽、花香怡人的春日美景让作者感到愉悦;清明后,落花飞絮、云雾压楼的景色又让作者感到郁闷、惆怅。‎ ‎(2)“锁”字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阴云密布、雾压朱楼的情景,暗示出深闺女子心情的郁闷,意味无穷。‎ ‎(3)下阕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反衬)的手法,通过对莺声、绿杨、海棠及红杏等美景的描写,化抽象为具体,表达了词人隐藏在心中的无限哀愁。‎ 古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二) 体裁分类练 ‎(时间:60分钟 满分:88分)‎ ‎[体裁(一) 诗]‎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陇 头 吟 王 维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禆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 ‎(1)概括此诗典型人物的三个典型生活场景,并简要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5分)‎ 答:  ‎ ‎ ‎ ‎(2)这首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答:  ‎ ‎ ‎ 参考答案:(1)长安少年戍楼看星、陇上行人月夜吹笛、关西老将驻马流泪。三个生活场景是边关战士一生历程的缩影,少年渴望建功立业,青年在笛声中吞咽痛苦,老年沉沦边疆掌管少数民族事务。(5分)‎ ‎(2)用对比(反衬)手法。开篇长安少年戍楼看星,写出其雄心满怀,渴望效命边关、建功立业的豪情,格调昂扬;陇上行人月夜吹笛、关西老将驻马流泪,写出人物之艰苦悲伤、忧愁满怀,与上文构成转折,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写更鲜明地抒发了对边地生活艰辛而朝廷赏罚不公的慨叹,言近旨远,发人深省。(6分)‎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插 秧 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注]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注] 莳:移栽植物。这里指插秧。‎ ‎(1)此诗描绘了一幅农忙时节的风俗图画,其中第三句“笠是兜鍪蓑是甲”看似“游离诗外”,实则堪称“神来之笔”,请作简要赏析。(5分)‎ 答:  ‎ ‎ ‎ ‎ ‎ ‎(2)这首诗句句平易自然,却又不乏新奇快语,请结合尾联进行赏析。(6分)‎ 答:  ‎ ‎ ‎ ‎ ‎ 参考答案:(1)此句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用“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有一股火药味儿,暗示抢插稻秧就像一场紧张的战斗;也突出了农忙抢种的题旨。(5分)‎ ‎(2)最妙的是尾联,表现了农夫吃苦耐劳的品格,模拟农夫的口吻说秧苗还没有生牢,插秧尚未完成,让妻子赶紧照看好那帮鸭鹅,以免它们到田里糟蹋庄稼。(3分)作者运用口语化的语言,随意撷取农夫的动作和语言,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3分)‎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11分)‎ 半山春晚即事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每小息,杖屦或幽寻。‎ 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1)全诗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6分)‎ 答:  ‎ ‎ ‎ ‎ ‎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的表现手法。(5分)‎ 答:  ‎ ‎ ‎ ‎ ‎ 参考答案:‎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1)全诗通过描写春风吹落春花,树木清阴,湖岸宁静,庭院幽深,鸟儿啼唱等景象,(2分)描绘了一幅清幽恬静的暮春山景图,(2分)表达了作者恬淡宁静、怡然自乐的心境。(2分)(答“透露出孤寂之感”可得1分)‎ ‎(2)以动衬静(或:以有声写无声)。用突然传来清脆悦耳的鸟声,突出了幽静,流露出诗人闲适中的喜悦。(答出“以动衬静”给2分,分析恰当给3分;答出“寓情于景”亦可)‎ ‎4.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1)~(2)题。(11分)‎ 秋 夜 词 谢 翱 愁生山外山,恨杀树边树。‎ 隔断秋月明,不使共一处。‎ 秋 夜 刘得仁 秋气满堂孤烛冷,清宵无寐忆山归。‎ 窗前月过三更后,细竹吟风似雨微。‎ ‎[注] 谢翱生在南宋末年,是一位坚贞不渝的爱国诗人。元兵破宋时,他率乡兵投奔文天祥。文天祥被元人拘禁后,谢翱隐姓埋名,漫游东南,不时抒发持志不屈、怀恋故国的思想感情。‎ ‎(1)这两首诗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赏析。(5分)‎ 答:  ‎ ‎ ‎ ‎  ‎ ‎(2)两首诗都写了“月”,试简要分析两首诗通过“月”表达的不同感情。(6分)‎ 答:  ‎ ‎ ‎ ‎ ‎ 参考答案:(1)谢诗运用暗喻和对仗的修辞手法。(1分)山外之“山”、树边之“树”,暗喻被元军占领的一片混乱的江山,把作者的满腔愤恨含蓄地表达出来。(2分)“愁生山外山,恨杀树边树”又对仗工整。刘诗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细竹吟风似雨微”,把月下微风吹细竹的声音比喻成下着细雨的声音,形象贴切地写出了风吹细竹的曼妙声音。(2分)‎ ‎(2)谢诗中“隔断秋月明”只是诗人的设想,作者设想如果眼前的“山”和“树”能够隔断秋月之明,就可以使自己看不见外边的世界。诗人是以此表示与元廷不共戴天的气节。(3分)刘诗中的“月”是渲染环境的意象,通过“月过三更”来说明夜已深而诗人却无眠,表达诗人的孤独、寂寞、思乡的感情。(3分)‎ ‎[体裁(二) 词]‎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忆 秦 娥 ‎ ‎ 刘辰翁 中斋①上元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一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 烧灯节②,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 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③。‎ ‎[注] ①中斋:邓剡的号。邓剡,和刘辰翁同乡,曾入文天祥幕府,参加抗元斗争,宋亡后不仕。②烧灯节,即上元节(俗名元宵节)。③梅发:白发。‎ ‎(1)“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一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答:  ‎ ‎ ‎ ‎ ‎ ‎(2)“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  ‎ ‎ ‎ ‎ ‎ 参考答案:(1)这句诗描绘了一幅风雪载途、朝京人绝的景象,渲染了悲凉的氛围,(2分)与昔日元宵节的繁盛景象形成对比,烘托了词人对物是人非的感慨和对故国的眷恋之情,(2分)为下文情感的抒发奠定了基调。(1分)(答到风雪载途,朝京人绝得1分;渲染悲凉气氛1分;与往昔繁华对比得1分;烘托感慨或表达眷恋之情得1分;为下文抒情奠定基调得1分)‎ ‎(2)“当时月”表达了国破家亡、物是人非的兴亡之痛;(2分)“烛泪”表达了一位孤臣义士内心的亡国之悲和对故国的忠心;(2分)词人借“梅发”表达了容颜渐老、年华已逝的悲苦,也表达了凛然不移的节操。(2分)‎ ‎6.阅读辛弃疾的两首词,完成(1)~(2)题。(11分)‎ 好事近 席上和王道夫赋元夕立春 彩胜斗华灯,平地东风吹却。唤取雪中明月,伴使君行乐。‎ 红旗铁马响春冰,老去此情薄。惟有前村梅在,倩一枝随著。‎ 青玉案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元夕”指的是哪一个传统节日?请从虚实角度分别分析两首词中的意象“东风”有什么作用。(6分)‎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答:  ‎ ‎ ‎ ‎  ‎ ‎(2)简要分析词人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突出“梅”和“那人”的形象。两首词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5分)‎ 答:  ‎ ‎ ‎ ‎ ‎ 参考答案:(1)元宵节(上元节、元夜)。前一首词的“东风”是实写,写东风盛吹,元夕无月,带来夜雪。后一首词的“东风”侧重虚写,元宵的灯火似乎是东风吹开的,天空的烟火似乎是东风吹落的万点流星。‎ ‎(2)两首词主要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前一首以对赏灯、宴会的“情薄”反衬词人对梅花的情浓,突出“梅”的形象;后一首以喧闹欢腾的元夕景象反衬“灯火阑珊处”的“那人”。两首词均表达了词人对不同于世俗的高洁理想的追求。‎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阮郎归 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①‎ 向子②‎ ‎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③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④还。‎ ‎[注] ①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尽失。②向子: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③同:通“彤”。④鸾辂:帝王所乘的车驾。‎ ‎(1)这首词的上阕是怎样表现“断肠”的?(3分)‎ 答:  ‎ ‎ ‎ ‎ ‎ ‎(2)“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 ‎ ‎ ‎ ‎ ‎(3)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 ‎ ‎ ‎ ‎ 参考答案:(1)①起笔设境,渲染氛围:江南江北,大雪漫天,阴冷苍凉。②‎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展开联想,吐露悲意:易水清寒,国家蒙难,其悲不堪。③即景述怀,强化情感:彤云密布,关山重重,肝肠寸断。(每点1分)‎ ‎(2)反衬。(2分)以“天可老”“海能翻”反衬“此恨难消”。(2分)(如答“衬托”亦可。如答“化用”并能作简要说明,得2分。如答“对比”,不得分)‎ ‎(3)①对中原尽失、二帝被掳的伤痛之情。(1分)②对“靖康之耻”难以忘怀、难以洗雪的痛切之情;(2分)③对故国故君的思念之情。(1分)‎ ‎[体裁(三) 曲]‎ ‎8.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题。(11分)‎ ‎[双调]殿前欢 贯云石 隔帘听,几番风送卖花声。夜来微雨天阶净。小院闲庭,轻寒翠袖生。穿芳径,十二阑干[注]凭。杏花疏影,杨柳新晴。‎ ‎[注] 十二阑干:形容楼上阑干曲折。‎ ‎(1)该曲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5分)‎ 答:  ‎ ‎ ‎ ‎ ‎ ‎(2)该曲句句写春景,但全曲没着一个“春”字,请简要分析。(6分)‎ 答:  ‎ ‎ ‎ ‎ ‎ 参考答案:(1)该曲刻画了一个闲适、安逸、钟情于大自然美好春景的人物形象。(2分)作者借用“听”“穿”“凭”三个动作描绘出主人公的惬意,又借用小院春天的美景映衬出主人公心情的舒畅。(3分)‎ ‎(2)风吹来的“卖花声”借用听觉点明春天的到来,(2分)“微雨”与“轻寒”点明这时正是乍暖还寒的时候,借用主人公穿花径与凭栏欣赏的细节衬托春景之美,(2分)最后又以“杏花”与“杨柳”这些春天特有的景物写春色之迷人。(2分)‎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