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小说阅读试题(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高考语文专题小说阅读试题(带答案)》 共有 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           [学法——把握人事,洞察百态] [考题位置——第11题]‎ ‎(2015·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马 兰 花 李德霞 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 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 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 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 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 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 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 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 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马兰花只当没听见。一天,正吃着饭,男人又拿六百块钱说事了。男人说:“咱都进城好几年了,住的房子还是租来的。你倒好,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 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泪说:“你有完没完?不就六百块钱吗?是个命!就当麻婶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 男人一撂碗,拂袖而去,把屋门摔得山响。‎ 日子水一样流淌。转眼,一个月过去。‎ 这天,马兰花卖完菜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男人系着围裙,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马兰花呆了,诧异地说:“日头从西边出来啦?”‎ 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嘴快,说:“妈妈,是有位阿姨给你寄来了钱和信,爸爸高兴,说是要犒劳你的。”‎ 马兰花看着男人说:“到底咋回事?”‎ 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 ‎“信里都说了些啥?”‎ 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你自己看嘛。”‎ 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信中写道:“兰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母亲去世后,我没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了。前几天清理母亲的遗物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的事,还有借钱的日期。根据时间推断,我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这笔钱。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是没提母亲借钱的事。还好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不然麻烦可就大了。汇去一千元,多出来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心意吧。还有一事,我听母亲说过,大姐一家住的那房子还是租来的。母亲走了,房子我用不上,一时半会儿也卖不了,大姐如果不嫌弃,就搬过去住吧,就当帮我看房子了,钥匙我随后寄去。”‎ 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马兰花刚从市场接菜回来,三孬就急忙告诉她麻婶生病住院的事,还鼓动她到医院向麻婶女儿要钱,说明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B.马兰花的丈夫因为六百元钱就耿耿于怀,收到一千元的汇款单后又主动为妻子做饭,这些细节惟妙惟肖地写出了这个人物的世故圆滑、反复无常。‎ C.小说以麻婶女儿来信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呼应了故事留下的悬念,还巧妙地造成了情节的逆转,颇具艺术匠心。‎ D.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从上海来信中可以看出,麻婶的女儿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又是一个精明的人,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情。‎ E.发生在马兰花与麻婶两家之间的故事温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德和人际关系的忧虑与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A项,说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评价不当,三孬并没有“搬弄是非”,而是陈述实情。B项,“马兰花的丈夫……世故圆滑、反复无常”的表述不当。马兰花的丈夫之所以耿耿于怀,是因为一家人生活艰苦,六百元钱对他们而言不是小数目。后来麻婶女儿寄过来一千元钱以及借房子给马兰花一家人住,丈夫的反应是“挠挠头”“嘿嘿一笑”,主动做饭,应是感悟到人间真情,对自己以前的想法和行为感到羞愧和内疚。D项,“精明”用语不准确,“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情”于文无据。‎ 参考答案: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A、B不给分。‎ ‎2.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答:  ‎ ‎  ‎ ‎   ‎ ‎  ‎ ‎   ‎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构思的妙处,属于对小说“情节类”题中“情节手法”的考查。小说的主人公是马兰花,故事情节也是围绕马兰花借给麻婶钱,看病人不提钱,为钱与丈夫产生矛盾,收到麻婶女儿的信和钱来展开的。所以明线是马兰花一家为借款而引发的冲突。而另一条线索则是麻婶借钱、记账、住院、去世,女儿还钱感恩。虽然麻婶母女还钱为暗线,着墨不多,但还是表现出了她们知恩图报的美好品质,丰富了小说的主题。而在表现马兰花一家因借钱而引发冲突的同时,将马兰花朴实善良、善解人意、做事有原则和麻婶母女知恩图报的美好品质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样明暗线交织,使故事情节更为集中紧凑,也更突出了马兰花这一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①明线是马兰花一家为借款而引发的冲突,暗线是麻婶母女的还款过程。‎ ‎②设置麻婶母女还款这一暗线,虽然着墨不多,但仍可展现她们的品质,丰富小说的主题;明暗线索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每点3分)‎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3.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答:   ‎ ‎  ‎ ‎   ‎ ‎  ‎ ‎   ‎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分析人物形象时要点出人物形象的主要特征,要结合文本分析。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及与其他人物的对比入手。麻婶重病住院,三孬想到的是让马兰花向麻婶女儿要钱,而马兰花想到的却不是要钱,她整整一上午都提不起精神,不时地想起往昔与麻婶交往的点滴。到医院探望麻婶时,她买了一大兜水果,并不提麻婶借钱一事。这些都表现出她的朴实善良。在医院见麻婶女儿伤心,她不顾丈夫多次提醒,绝口不提还钱的事,可以看出她的善解人意。此后对丈夫的唠叨,能忍则忍。而从对马兰花的不多的语言描写“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你咋尽往坏处想啊……啥人啊!”“你有完没完……成了吧?”可以看出,马兰花虽挣钱不易,生活艰苦,但做人有自己的原则,绝不会为了钱而伤害情义,对丈夫过分的行为也据理力争,绝不退让。‎ 参考答案:①朴实善良。听说麻婶的不幸后,不时发呆,并及时到医院探视。②善解人意。见麻婶女儿伤心,便不再提借钱的事;丈夫对她不满,她尽量忍让。③做人有原则。尽管挣钱不易,但不为钱伤害情义;丈夫言行过分,她会据理力争。(每点2分)‎ ‎4.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8分)‎ 答:   ‎ ‎  ‎ ‎   ‎ ‎  ‎ ‎   ‎ ‎  ‎ ‎   ‎ 解析:本题考查小说中某种情节的作用。小说中马兰花流泪,是在情节的不同阶段,基于特定的情境、心理发生的,要结合选文具体内容,从所在的矛盾冲突、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等角度进行分析。第一次流泪是丈夫对马兰花的行为不理解,并做出了将菜篓子踢翻的过分举动时,马兰花虽内心满是委屈,但隐忍不发。第二次流泪是当丈夫不停地唠叨指责时“眼里含着泪”,这是对丈夫不通情达理的气愤不满。第三次流泪是看到麻婶女儿的来信时“满眼的泪水”,这泪水有对麻婶借钱记账的感慨,对麻婶去世的惋惜,对麻婶女儿知恩图报的感激,更有对丈夫思想行为转变的释然。‎ 参考答案:(具体分析)①第一次是“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强忍泪水的背后,是受到丈夫指责后的委屈与隐忍;(2分)②第二次是“眼里含着泪”,含着泪水的背后,是对丈夫不明人情事理、斤斤计较的气愤与不满;(2分)③最后一次是“满眼的泪水”,满眼泪水的背后,是对麻婶去世的惋惜,对麻婶女儿知恩图报的感激,以及对丈夫终于不再唠叨埋怨的释然。(2分)‎ ‎(说明效果)三次描写,层层递进,丰富了马兰花的人物形象,凸显了小说“人间自有真情在”的主题。(2分)‎ 近几年全国卷小说文本考查情况统计如下:‎ 题号 ‎2015年全国卷Ⅰ ‎2015年全国卷Ⅱ ‎2014年全国卷Ⅰ ‎2014年全国卷Ⅱ ‎2013年全国卷Ⅰ ‎2013年全国卷Ⅱ ‎11(1)‎ 综合鉴赏 ‎(双选题)‎ 综合鉴赏 ‎(双选题)‎ 综合鉴赏 ‎(双选题)‎ 综合鉴赏 ‎(双选题)‎ 综合鉴赏 ‎(双选题)‎ 综合鉴赏 ‎(双选题)‎ ‎11(2)‎ 情节(线索)‎ 形象 ‎(分析形象特点)‎ 形象 ‎(分析形象特点)‎ 形象 ‎(形象作用)‎ 形象 ‎(形象作用)‎ 形象 ‎(形象作用)‎ ‎11(3)‎ 形象 ‎(分析形象特点)‎ 语言 ‎(品味语句的丰富含意)‎ 情节 ‎(手法及作用)‎ 形象 ‎(分析形象特点)‎ 形象 ‎(分析形象特点)‎ 形象 ‎(分析形象特点)‎ ‎11(4)‎ 情节(作用)‎ 形象(探究)‎ 情节(手法及作用)‎ 情节(探究情节)‎ 情节(探究情节)‎ 形象(探究)‎ 自新课标全国卷命题以来,文学类文本阅读在选材时均采用小说文体。具体分析命题情况,小说考查有以下特点:‎ ‎1.从试题形式看,高考小说阅读有何特点?‎ 高考中小说板块试题样式相对稳定,一般为4道题。命题方式是1道综合选择题和3道简答题。‎ ‎2.从考题考点上看,高考小说阅读有何特点?‎ 近两年,综合选择题侧重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3道简答题侧重对情节和人物的考查。具体特点如下:‎ ‎(1)高考命题人设计问题往往注重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和主题。常常在以下题型中选择4个考查:①把握故事情节;②揣摩人物形象;③赏析环境描写;④概括探究主题;⑤品味赏析语言;⑥赏析艺术技巧;⑦理解小说的标题。‎ ‎(2)命题角度的切入点很小,问题较具体。‎ ‎(3)设题内容更趋向关注对人生、社会的思考。‎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小说好读不好懂,这“不好懂”主要体现在对小说主题的把握上,且不说小说主题本身具有多元多义性、复杂模糊性,只就文本本身的表现,它不像散文的主题,作者可以在文中以直接议论、抒情句的形式表述出来。小说的主题需要读者通过情节、环境、人物等感悟出来。因此,要解答小说的阅读题,要先认识小说的文体特征,然后再掌握小说阅读的方法。本课题就主要解决这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认识小说的文体特征——读文要抓“根”‎ ‎(一)小说内涵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反映社会生活就是小说的主题。小说的文体特征由这样几个关键词构成:人物、情节、环境与主题。高考小说阅读的命题也是围绕这几个关键词进行。‎ ‎(二)小说3要素 小说有3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人物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的介绍,可以是具体的描写,可以写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可以是人物的行动对话,也可适当插入作者的议论;既可正面起笔,也可侧面烘托。‎ ‎2.情节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代表性。‎ ‎ 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情节是否合理,是小说能否成功的关键。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的作品前边有序幕,后边有尾声。在作品中,情节的安排取决于作者的艺术构思,有的有着完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的把高潮安排在结尾,总之,这四个部分并不是缺一不可的,但不论故事情节如何安排,情节的发展总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 ‎3.环境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作用。‎ 二、掌握小说的阅读方法——析文要理“枝”‎ 小说阅读“4步法”‎ 小说作品阅读需要两大能力,一是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二是解题能力。解题其实并无神秘之处,关键在于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理解能力不够,任何解题方法都不能真正起作用。而认知理解能力在高考中的直接体现就是快速读懂小说,如何快速读懂小说呢?需要下面“4步法”:‎ 第一步:切分层次,理清情节 理清小说情节主要途径:概括每一自然段段意,把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合并为一个层次,然后切分全文层次,按照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梳理,进而理清小说的情节。‎ 第二步:关注描写,认识人物 对人物形象的欣赏除通过在情节中把握外,还要注重小说对人物的描写,如人物的外貌、神情、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尤其是细节的描写,这些描写能揭示人物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认识人物形象独特、鲜明的个性,还需要结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素去考虑人物特点,所以在阅读时也需要关注作品中的这些语句。‎ 第三步:分析环境,思考作用(意义)‎ 在小说作品中,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行动的特定场所,是人物成为某种形象的原因。鉴赏小说的环境描写,不能不注意理解环境与人物的关系,要努力发掘它深刻的思想意义。‎ 社会环境是事件发生和人物活动的社会条件,是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土壤,影响着人物的思想、性格和人物对客观生活的理解、认识,从而使人物对现实生活采取不同的态度。如《祝福》中的祥林嫂的悲惨命运也是在“祝福”那种环境气氛中显现出来的,其中无不包含着作者对主人公的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以唤起人们疗救的注意。‎ 自然环境描写可以将人的特殊境遇、独特经历细细写来,给读者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使读者关心小说中人物的命运,与小说中的人物同喜同悲,陶醉于小说情景中而不自知。当然,自然环境的描写还要依据情节发展的需要,能够真实详尽地、与人物心情相符地逐一展现。‎ 第四步:多方联系,获取主旨 小说的主题不是像贴标签一样明显地张榜在作品的前头,而是蕴藏于作品的所有艺术形象中,蕴藏于情节的发展变化中,蕴藏于典型的环境描写中。所以考生在阅读小说,思考其主旨时要联系情节,联系人物形象,联系环境,还要格外注意标题和主旨的关系。综合考虑后,主旨弄明白了,小说也就读懂了。‎ ‎ [“4步法”阅读模板示范]‎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捡烂纸的老头(2015·浙江高考)‎ 汪曾祺  ‎ ‎①烤肉刘早就不卖烤肉了,不过虎坊桥一带的人都还叫它烤肉刘。这是一家平民化的回民馆子,地方不小,东西实惠。卖大锅菜。炒辣豆腐、炒豆角、炒蒜苗、炒洋白菜,比较贵一点是黄焖羊肉,也就是块儿来钱一小碗。在后面做得了,用脸盆端出来,倒在几个深深的铁罐里,下面用微火煨着,倒总是温和的。有时也卖小勺炒菜:大葱炮羊肉、干炸丸子,它似蜜……主食有米饭、花卷、芝麻烧饼、罗丝转;卖面条,浇炸酱、浇卤。夏天卖麻酱面。卖馅儿饼。烙饼的炉紧挨着门脸儿。一进门就听到饼铛里的油吱吱喳喳地响,饼香扑鼻,很诱人。‎ ‎②烤肉刘的买卖不错,一到饭口,尤其是中午,人总是满的。附近有几个小工厂,厂里没有食堂,烤肉刘就是他们的食堂。工人们都正在壮年,能吃,馅饼至少得来五个(半斤),一瓶啤酒,二两白的。女工则多半是拿一个饭盒来,买馅饼,或炒豆腐、花卷,带到车间里去吃。有一些退了休的职工,不爱吃家里的饭,爱上烤肉刘来吃“野食”,想吃什么要点什么。有一个文质彬彬的主儿,原来当会计,他每天都到烤肉刘这儿来,他和家里人说定,每天两块钱的“挑费”①都扔在这儿。有一个煤站的副经理,现在也还参加劳动,手指甲缝都是黑的,他在烤肉刘吃了十来年了。他来了,没座位,服务员即刻从后面把他们自己坐的凳子提出一张来,把他安排在一个旮旯里。有炮肉,他总是来一盘炮肉,仨烧饼,二两酒。给他炮的这一盘肉,够别人的两盘。因为烤肉刘指着他保证用煤。这些,都是老主顾。还有一些流动客人,东北的、山西的、保定的、石家庄的。大包小包,五颜六色。男人用手指甲剔牙,女人敞开怀喂奶。‎ ‎③‎ 第一步:切分层次,理清情节(根据原文和提示在横线上概括段意)‎ 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以这样切分层次,理清情节:‎ ‎(1)第①自然段介绍烤肉刘所开“回民馆子”的饭菜情况,第②自然段介绍来这个饭馆的顾客情况,这两个部分可以合为一个层次,开头两段详细叙述人物活动的场所,为主要人物出场做好了铺垫。‎ ‎(2)第③自然段正面交代主要人物,属于总写人物,类似《孔乙己》一课中孔乙己的出场。‎ 第④⑤⑥自然段选取“打架”这个事件从“小”处来刻画人物,同时第④自然段加入别人的评论来侧面烘托人物。所以中间四段可以合为一层,记叙主要人物的活动,属于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和高潮。‎ ‎(3)结尾两段(⑦⑧段)言简意赅,属于故事的结尾,通过别人之口写老人的去世及留下的钱财,这与前文的寒酸形成鲜明对比,给人留下想象空间。同时,结尾之简与开头之繁形成巨大反差,结构上别具一格。‎ 提示:通过切分层次,理清故事情节,并思考情节的叙述技巧及作用,为顺利解答后面第2、4题做好铺垫。‎ 第二步:关注描写,认识人物 小说塑造的主要人物是老头。从第③自然段出场时的外貌、语言和行为即可看出其形象特点:老丑、邋遢、怪异;从“打架”事件中可以看出他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有一个人是每天必到的,午晚两餐,都在这里。这条街上人都认识他,是个捡烂纸的。他穿得很破烂,总是一件油乎乎的烂棉袄,腰里系一根烂麻绳,没有衬衣。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好像是浅黄的。说不清有多大岁数,六十几?七十几?一嘴牙七长八短,残缺不全。你吃点软和的花卷、面条,不好么?不,他总是要三个烧饼,歪着脑袋努力地啃啮。烧饼吃完,站起身子,找一个别人用过的碗(他可不在乎这个),自言自语:“跟他们寻一口面汤。”喝了面汤,“回见!”没人理他,因为不知道他是向谁说的。‎ ‎④一天,他和几个小伙子一桌。一个小伙子看了他一眼,跟同伴小声说了句什么,他多了心:“你说谁哪?”小伙子没有理他。他放下烧饼,跳到店堂当间:“出来!出来!”这是要打架。北京人过去打架,都到当街去打,不在店铺里打,免得损坏人家的东西搅了人家的买卖。“出来!出来!”是叫阵。没人劝。压根儿就没人注意他。打架?这么个糟老头子?这老头可真是糟。从里糟到外。这几个小伙子,随便哪一个,出去一拳准能把他揍趴下。小伙子们看看他,不理他。‎ ‎⑤这么个糟老头子想打架,是真的吗?他会打架吗?年轻的时候打过架吗?看样子,他没打过架,他哪是耍胳膊的人哪!他这是干什么?虚张声势?也说不上,无声势可言。没有人把他当一回事。‎ ‎⑥没人理他,他悻悻地回到座位上,把没吃完的烧饼很费劲地啃完了,情绪已经平复下来——本来也没有多大情绪。“跟他们寻口汤去。”喝了两口面汤,“回见!”‎ ‎⑦有几天没看见捡烂纸的老头了,听煤站的副经理说,他死了。死后,在他的破席子底下发现八千多块钱,一沓一沓,用麻筋捆得很整齐。‎ ‎⑧他攒下这些钱干什么?‎ ‎[注] 挑费,京津冀方言,指家庭日常生活开支。‎ 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有强烈的自尊。‎ 提示:关注人物描写的语句并思考其作用,为顺利解答后面第1、3题做好铺垫。‎ 第三步:分析环境,思考作用(意义)‎ 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回民馆子。这个地方是主要人物活动的场所,字里行间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条件,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这一环境是老人“怪异”形象的成因:老头“叫阵”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敢于“叫阵”是因为当时的整个饭馆的人(社会环境)都看不起他,都不尊重他,没有人会去给他“打架”。‎ 第四步:多方联系,获取主旨 ‎(1)人物和情节方面,从人生角度思考:在主要人物身上体现了尊严的重要性,这是人生大主题所包含的内容;‎ ‎(2)环境方面,从社会角度思考:在以饭馆为代表的社会环境方面,寄予了作者要理解、同情并尊重小人物之情。‎ 提示:本文主旨是通过主要人物形象和次要人物形象(社会环境)反映出来的,也是作者写作意图及第5题的答案所在。‎ ‎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真题试做]‎ ‎1.概括第三段所描写人物的形象特点。(2分)‎ 答:  ‎ ‎  ‎ ‎   ‎ 解析:首先细读题干,明白答题指向。本题题干中有三个重要信息:是“概括”而不是“分析”,是“第三段”而不是“全文”,是“形象特点”而不是“思想情感、主旨”之类。概括人物形象特点,要从第三段中找出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行为等的语句。他衣着“很破烂”“油乎乎的”“系一根烂麻绳”,可见其邋遢;他有“六十几”或“七十几”,可见其年龄大;“一嘴牙七长八短,残缺不全”“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可见其丑;他牙口不好,却总是吃难咬的烧饼,毫不在乎地“找一个别人用过的碗”,同时又总是不断地说句“回见”,可见其怪异。‎ 参考答案:①老丑;②邋遢;③怪异。(前两点1分,第③点1分)‎ ‎2.作者在第四段中通过虚拟的旁观者来评说“老头”的行为,这样写有什么效果?(4分)‎ 答:   ‎ ‎  ‎ ‎   ‎ ‎  ‎ ‎   ‎ ‎  ‎ 解析:效果题就是作用题,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作答。题干中提到的“虚拟的旁观者”,是指除老头与几个小伙子之外的另一个视角。从内容上看,“这是要打架”“是叫阵”,表现出了旁观者的惊讶;两个带问号的句子表现出旁观者的怀疑;“糟老头子”“揍趴下”等信息表现出旁观者对老头的鄙夷。从形式上看,这个视角让读者可以成为整个事件的旁观者,有代入感,是拉近读者与文本距离的一种手段。‎ 参考答案:①表现了其他顾客对“老头”的惊讶、怀疑和鄙夷的情感态度。②把读者引入情境,增强现场感、真实感。(每点2分)‎ ‎3.赏析文中画线部分。(4分)‎ 答:   ‎ ‎  ‎ ‎   ‎ ‎  ‎ ‎   ‎ ‎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解析:这是一道赏析题。解答此类题一般从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结构形式等方面考虑。回答赏析句子的题目,首先,应当找出其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如本题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其次,应当深入文本理清作者通过这一语句表达的意思,体现的人物性格。如本题体现了老人先前叫阵吵嚷,后来却恢复故态的滑稽情景,借以强化其怪异的性格特征。‎ 参考答案:①运用神态、动作和语言等多种描写手法,揭示了“老头”从愠怒失意到自我宽慰的情绪变化,描写细腻生动,富有戏剧效果。②交代“打架”事件的结局,“老头”的行为、情绪、言语恢复故态,与之前的叫阵形成对照,也与前文的惯常言行呼应,强化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每点2分)‎ ‎4.本文开头两段不避其繁,结尾两段不避其简,作者为什么作这样的结构安排?(5分)‎ 答:   ‎ ‎  ‎ ‎   ‎ ‎  ‎ ‎   ‎ ‎  ‎ ‎   ‎ ‎  ‎ 解析:这是一道情节结构分析题。作答时,主要解释清楚作者为什么要将其处理成与常规写法迥异的头重脚轻的结构。文本开头较长,细致地描写小说中的典型环境,重点是社会环境,为主要人物“老头”的出场做铺垫;结尾戛然而止,为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引人深思。同时这种安排也体现了作者的匠心,使文章结构奇峻峭拔,令人惊奇。‎ 参考答案:①开头以繁笔设置故事场景,营造出浓厚的市井氛围,为“老头”的出场做了铺垫。(2分)②结尾交代“老头”死后留下巨款的情节,以简笔收束全文,留下悬念与想象空间。(2分)③开头与结尾繁简反差巨大,突破了常规写法;繁笔舒缓,简笔急促,结构奇峻峭拔,令人惊奇。(1分)‎ ‎5.你认为作者刻画“捡烂纸的老头”这一人物有什么用意?(5分)‎ 答:   ‎ ‎  ‎ ‎   ‎ ‎  ‎ ‎   ‎ ‎  ‎ ‎   ‎ ‎  ‎ ‎   ‎ 解析:‎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本题考查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实际上也是考查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和价值的分析。小说中的老头是一个又老又丑,邋遢且遭人鄙夷的老人,然而他却能在别人说自己坏话时捍卫自己的尊严,即使整个过程显得有些滑稽可笑,这种行为也是令人尊敬的。文章最后写老人攒了不少钱,这件事说明老人对自己的生活还是有想法的,其内心世界是很复杂和丰富的。同时,文章最后的文句也告诫我们,要对下层人士多一些关怀、尊重和理解。‎ 参考答案:①作者刻画这个“老头”,意在揭示:即使是看似微贱、遭人轻视的小人物,也有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和自己的尊严。(2分)②作者以深切的人文关怀,呼唤人们关注那些处于生活底层和社会边缘的小人物,给予他们更多的同情、理解和尊重。(3分)‎ 学案1 情节的3种考法 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阅读小说,既要紧紧抓住某个事件,同时,也要注意事件的曲折跌宕。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情节为出发点,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常考查3种题型:情节梳理型、情节手法型、情节作用型。‎ 题型一 情节梳理题 定考题指向——审清设问,知考什么 题干示例 审读判别 ‎(2015·安徽高考)请用简洁的文字写出小说中小格对达子的态度的变化过程。‎ ‎(1)题干中有“情节”“脉络”“过程”等字样;‎ ‎(2)题干中有“概括”“梳理”等字样。‎ ‎(2014·江苏高考)本文前五段写出了安娜的绝望,请简析其具体内容。‎ ‎(2013·重庆高考)请围绕主人公贝尔蒂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 其他常见设问方式:‎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4)小说情节一波三折,请概括出情节发展的跌宕之处。‎ 明答题技巧——理清思维,知答什么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一、情节梳理的3种思考方式 对小说情节梳理的考查主要是从分析作品结构来入手的。这要求考生既要注意小说的整体构思、贯串线索,又要注意各个段落以及各段内部层次之间的关系。‎ 在作品中,情节的安排取决于作者的艺术构思,并不一定按照现实生活中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来写,有时可省略某一部分,有时可颠倒或交错。因此梳理情节时必须要清楚小说情节的叙述顺序。(小说的叙述顺序见“题型二 情节手法题”相关内容)‎ 在弄清情节的叙述顺序的前提下,要注意灵活运用以下三种方式:‎ 方式一:根据结构来梳理 可以先给文章各段落标上序号,然后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切分文章层次,进而梳理情节。‎ 方式二:根据场面来梳理 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小说中的场面就是不同时间下人物活动的场所。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可按照林冲活动的地点概括情节: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敌、看管草料场、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方式三:根据线索来梳理 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某人、某物、某种情感、某个事件,还可以是时间、空间。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双线一般分明线、暗线两种。高考考查的小说,往往简单,线索也趋向于单线式结构。比如:根据事物线索来梳理,小说《项链》中的线索是项链,女主人公“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还债务→发现项链是赝品”,都与“项链”有关。‎ 二、情节梳理的2个答题模板 模板一:完整叙述的答题模板 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有的要素不能缺失。“何事”一环中有时要包括“原因、经过、结果”。‎ 模板二:从主人公的角度叙述的答题模板 故事较复杂、关涉到的人物较多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注意把握住事件涉及的对象,从同一角度概括,做到前后贯通。‎ 无论如何安排故事情节,总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梳理故事情节的过程就是对人物性格感受的过程,也是对小说主题理解的过程。‎ 学规范作答——解构满分,知怎么答 ‎[例一] (2013·重庆高考)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枪口下的人格 徐树建 ‎①‎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这是1944年的8月,德国人占领下的巴黎。在一家咖啡馆里,一名叫霍夫曼的德国少校脑后忽然被顶上一件冰凉的东西,随即有人大声命令道:“霍夫曼少校,举起你的手来。”‎ ‎②霍夫曼大吃一惊,只得举起双手,一任挎在腰间的手枪被抽走,等转头一看顿时又气又羞,原来,刚才顶着自己的并不是枪,仅仅是一柄铲子,而俘虏他的人竟是贝尔蒂——他的房东。‎ ‎③德国军队占领巴黎后,霍夫曼就住在贝尔蒂家。他对贝尔蒂一家还算客气,不过,那更是一种骨子里的轻蔑。此刻,望着霍夫曼疑惑不解的样子,贝尔蒂自豪地说:“我们起义了,全城都解放了,现在,我要把你押送到战俘营里。” ‎ ‎④于是霍夫曼不得不在前面走。这时贝尔蒂的邻居迈尔迎面过来,冲上前对着霍夫曼就是一口黏痰。霍夫曼不动声色地擦掉脸上的黏痰,然后傲慢地说:“先生,你太没有风度了。作为一名有尊严的帝国军人,我鄙视你。”迈尔听了暴跳如雷,挥舞着拳头要上前揍他,更有几个围观的人大叫起来:“扒了他的衣裳,用石块砸死这个德国佬。” ‎ ‎⑤贝尔蒂死命拉住迈尔,又对众人说:“他是一个俘虏,理应得到应有的尊重,还是让法律来审判他吧。” 霍夫曼听了。对贝尔蒂微微弯腰,说:“谢谢。” ‎ ‎⑥贝尔蒂呵斥道:“收起你那一套吧。你一个双手沾满无辜者鲜血的刽子手,有何风度、尊严可言?” ‎ ‎⑦霍夫曼被关进了战俘营。谁知刚过去几个小时,这座城市又被德军重新占领,然后,大伙像猪羊一样全被赶到广场上。‎ ‎⑧霍夫曼和其他俘虏自然得到了解救,他们趾高气扬地走到大伙面前,挨个指认几个小时前俘虏他们的人。‎ ‎⑨只要他们一指认出谁,那人就会被粗暴地强拉出来当众杀死。 ‎ ‎⑩一会儿轮到霍夫曼指认了,他一双狼似的眼睛从一张张惊慌失措的脸上扫过。没有人能忍受他的目光,大家不得不低下头,只有一双眼睛避也不避,那人正是贝尔蒂。 ‎ ‎⑪只见霍夫曼盯着贝尔蒂,轻声说:“你维护了我的尊严,现在,该是我回报的时候了。”说着,径直走过贝尔蒂的面前。 ‎ ‎⑫贝尔蒂得救了。虽然他不怕死,但活着毕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他从心底里暗暗感谢霍夫曼。‎ ‎⑬就在这时,听到霍夫曼锐声叫了起来:“俘虏我的人就是他,给我毙了他。” 随着一声惊恐的叫声,早有两个如狼似虎的德国军人冲过去,揪出迈尔。‎ ‎⑭德国人的手指不由分说地搭上了扳机,迈尔早就吓瘫了,面无人色,连裤子都湿了一大片。‎ ‎⑮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有人大叫起来:“霍夫曼,你认错人了,俘虏你的人不是他,而是我。”所有人全惊呆了,霍夫曼更是大吃一惊,大叫的人是贝尔蒂。 ‎ ‎⑯霍夫曼一下子语无伦次起来:“贝尔蒂先生,你这是怎么了?你头昏了吗?”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⑰贝尔蒂从队列中笔直地走出来,一脸平静地说:“霍夫曼先生,你怎么可以泄私愤呢?你所谓的风度呢?” ‎ ‎⑱霍夫曼大脑里一片糨糊,摇着头呻吟着说:“贝尔蒂先生,你这是开玩笑吧?明明是这个可恶的人俘虏我的嘛……” ‎ ‎⑲贝尔蒂口齿分外清晰、分外响亮地说:“霍夫曼先生,请以你一向引以为豪的尊严起誓,俘虏你的人到底是谁?” ‎ ‎⑳霍夫曼一下子脸如死灰,无力地问道:“为什么?你这是为什么?”贝尔蒂微笑着说:“在我们心目中,尊严和风度的重量绝不比你们轻,甚至比生命还要重。” ‎ 枪响了,贝尔蒂倒了下去。对着这个伟大的灵魂,霍夫曼缓缓地把腰弯了下去。‎ ‎(有删改)‎ 请围绕主人公贝尔蒂,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4分)‎ ‎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问什么,答什么)‎ 题干已明确本题属于“情节梳理题”,并且还明确了围绕“主人公贝尔蒂”梳理 ,即采用“人物(贝尔蒂)+情节”的形式。‎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有多少,答多少)‎ 小说很明显是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结构形式行文的,所以要先依据这个思路划分段落切分层次,再结合第一步“人物+情节”的要求,不难得出答案。‎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开端(①~③段)‎ 贝尔蒂俘敌 发展(④~⑥段)‎ 贝尔蒂护俘 发展(⑦~⑧段)‎ 贝尔蒂被俘 高潮(⑨~⑫段)‎ 贝尔蒂脱险 结局(⑬~段)‎ 贝尔蒂赴死 ‎[参考答案] 贝尔蒂俘敌(开端)——护俘(发展)——被俘(发展)——脱险(高潮)——赴死(结局)。(每点1分,五点4分)‎ 题型二 情节手法题 情节手法是指能使小说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而运用的各种艺术技巧,具体包含情节叙述手法和情节结构手法。情节叙述手法指作者是如何叙述故事的技巧,包含叙述手法和叙述人称;情节结构手法指作者在安排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过程中运用悬念设置、伏笔照应等技巧。‎ 定考题指向——审清设问,知考什么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题干示例 审读判别 ‎(2015·全国卷Ⅰ)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题干中有“线索”“叙述”“情节展开”“构思”“布局”等字样。‎ ‎(2014·浙江高考)“买玉”情节中,作者使用了“欧·亨利笔法”,试作简要分析。‎ ‎(2014·全国卷Ⅰ)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其他常见设问方式:‎ ‎(1)×××部分在人称运用上有什么特点?有何效果?‎ ‎(2)本文在叙述手法上有何特色?请赏析。‎ ‎(3)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 ‎(4)本文在构思上别具特色,请赏析。‎ 明答题技巧——理清思维,知答什么 一、情节叙述手法 ‎1.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 类别 特 点 第一人称 ‎(有限视角)‎ 第一人称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与“有限视角”一样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但它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 第二人称 严格来说,第二人称算不上一种叙述视角。第二人称拉近了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 ‎(全知视角)‎ 第三人称不受叙述者的见闻和感觉的约束,相对自由。它可以深入人物内心,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告诉读者;还可以展示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情 ‎2.叙述方式 类别 释 义 特 点 顺叙 按照时间(空间)的先后顺序来写 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倒叙 不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 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根据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另外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的叙述。叙述完插入的事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插叙内容不影响主要事件的表达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插叙的内容是基本事件之外的,去掉它,不影响故事的完整性 补叙 也叫追叙,在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做一些补充的交代,补充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使事件的整个过程更加清晰完整 对上文的内容做补充交代,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若无补叙,就会影响故事的完整性 平叙 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通常是先叙一件,再叙一件,常称为“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因此又叫作分叙 条理清楚,便于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二、情节安排技巧 手法 概念分析及作用阐释 悬念 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通俗地说,它是指在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悬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抑扬 指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从而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照应 又叫呼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伏笔 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提示或暗示。伏笔用得好,可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 对比 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对比的作用一般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 衬托 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它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衬托可以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 铺垫 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做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 突转 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转的方法形成情节的某种“巧合”,某种意料之外的反转,或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急剧改变”。这种突转常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学规范作答——解构满分,知怎么答 ‎[例二] (2014·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古 渡 头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叶 紫 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微风波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 ‎ 破烂不堪的老渡船,横在枯杨的下面。渡夫戴着一顶尖头的斗笠,弯着腰,在那里洗刷一叶断片的船篷。‎ 我轻轻地踏到他的船上。他抬起头来,带血色的昏花的眼睛,望着我大声说道:‎ ‎“过湖吗,小伙子?”‎ ‎“唔,”我放下包袱,“是的。”‎ ‎“那么,要等到明天啰。”他又弯腰做事去了。‎ ‎“为什么呢?”我茫然地,“我多给你些钱不能吗?”‎ ‎“钱?你有多少钱呢?”他的声音来得更加响亮了,教训似的。他重新站起来,抛掉破篷子,把斗笠脱在手中,立时现出了白雪般的头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 我不由得暗自吃了一惊。‎ 他从舱里拿出一根烟管,饱饱地吸足了一口,接着说:“看你的样子也不是一个老出门的。哪里来的呀?”‎ ‎“从军队里回来。”‎ ‎“军队里?……”他又停了一停,“是当兵的吧,为什么又跑开来呢?”‎ ‎“我是请长假的,我妈病了。”‎ ‎“唔!……”‎ 两个人都沉默了一会儿,他把烟管在船头上磕了两磕,接着又燃第二口。‎ 夜色苍茫地侵袭着我们的周围,浪头荡出了微微的合拍的呼啸。我的心里偷偷地发急,不知道这老头子到底要玩什么花头。于是,我说:“既然不开船,老人家,就让我回到岸上去找店家吧!”‎ ‎“店家,”老头子用鼻子哼着,“年轻人到底不知事,回到岸上去还不同过湖一样的危险吗?到连头镇去还要退回七里路。唉!年轻人……就在我这船中过一宵吧。”‎ 他擦着一根火柴把我引到船艘后头,给了我一个两尺多宽的地方。好在天气和暖,还不至于十分受冻。‎ 当他再擦火柴吸上了第三口烟的时候,他的声音已经和缓多了。我躺着,一面细细地听着孤雁唳过寂静的长空,一面又留心他和我谈的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人的秘诀。‎ ‎“……就算你有钱吧,小伙子,你也不应当说出来的,这湖上有多少歹人啊!……我欢喜你这样的孝顺孩子。是的,你的妈妈一定比我还欢喜你,要是在病中看见你这样远跑回去,只是,我呢?……我,我有一个桂儿。你知道吗?我的桂儿,他比你大得多呀!你怕不认识他吧?外乡人……那个时候,我们爷儿俩同驾着这条船,我给他收了个媳妇……”‎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他们呢?”‎ ‎“他们?那一年,北佬来,你知道了吗?北佬打了败仗,从我们这里过,我的桂儿给北佬兵拉着,要他做伕子。桂儿,他不肯,脸上一拳!我,我不肯,脸上一拳!……小伙子,你做过这些个丧天良的事情吗?……‎ ‎“小伙子!你看,我等了一年,我又等了两年,三年……我的儿媳妇改嫁给卖肉的朱胡子了,我的孙子长大了。可是,我看不见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他们不肯给我……他们说:‘等你有了钱,我们一定将孙子给你送回来。’可是,小伙子,我得有钱呀!”‎ ‎“结冰,落雪,我得过湖;刮风,落雨,我得过湖……‎ ‎“年成荒,捐重,湖里的匪多,过湖的人少,但是,我得找钱……‎ ‎“小伙子,你是有爹妈的人,你将来也得做爹妈的。我欢喜你,要是你真的有孝心,你是有好处的,像我,我一定得死在这湖中。我没有钱,我寻不到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不认识我,没有人替我做坟,没有人给我烧纸钱……我说,我没有丧过天良,可是天老爷他不向我睁开眼睛……”‎ 他逐渐地说得悲哀起来,终于哭了,不住地把船篷弄得呱啦呱啦地响;他的脚在船舱边下力地蹬着。可是,我寻不出来一句能够劝慰他的话,心头像给什么东西塞得紧紧的。‎ 外面风浪渐渐地大了起来,我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也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可是,第二天,又是一般的微风,细雨,太阳还没有出来,他就把我叫起了。他的脸上丝毫看不出一点异样的表情来,好像昨夜间的事情,全都忘记了。‎ 我目不转睛地瞧着他。‎ ‎“有什么好瞧呢?小伙子!过了湖,你还要赶你的路程呀!”‎ 离开渡口,因为是走顺风,他就搭上橹,扯起破碎风篷来。他独自坐在船艘上,毫无表情地捋着雪白的胡子,任情地高声朗唱着:‎ 我住在这古渡前头六十年。‎ 我不管地,也不管天。‎ 我凭良心吃饭,我靠气力赚钱!‎ 有钱的人我不爱,无钱的人我不怜!‎ ‎……‎ ‎(有删改)‎ 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问什么,答什么)‎ ‎“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考查的是“情节手法”,属于“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的变体提问方式,此类题目应从叙述人称、叙述视角、叙述方式、情节安排手法等角度回答“叙述”技巧,并把这种技巧的作用答出。‎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有多少,答多少)‎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叙述人称或叙述视角 有限视角,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去叙述事件的过程,通过“我”的听,来串起了渡夫儿子被抓壮丁、儿媳改嫁等事件,使故事真实可信 叙述方式 顺叙,以时间为序,采用渡夫与“我”对话的形式,以渡夫之口讲述了自家凄惨的故事 情节安排技巧 运用衬托手法,在渡夫讲述故事的过程中,穿插了“夜色”、“风”等景物描写,营造出故事叙述的背景环境,烘托、渲染出一种诗意。同时,还运用了“抑扬”的手法,以“钱”为切入话题,渡夫批评“我”要钱不要命,知道真相后说“我”是孝顺孩子,然后讲述自己的故事 ‎[参考答案] 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②以“钱”为话题,引入渡夫的故事,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多用对话形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经历,使叙事更加集中;④情景描写与渡夫讲述相结合,赋予渡夫的故事哀而不伤的诗意美。(每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6分为止)‎ 题型三 情节作用题 定考题指向——审清设问,知考什么 题干示例 审读判别 ‎(2015·全国卷Ⅰ)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1)题干中有某某情节(情景、段、开头、结尾)等字样;‎ ‎(2)题干中有“作用”“意义”“效果”等字样。‎ ‎(2015·安徽高考)小说最后两个自然段颇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从两个不同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2015·浙江高考)作者在第四段中通过虚拟的旁观者来评说“老头”的行为,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2014·全国卷Ⅰ)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2013·全国卷Ⅰ)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影子表演,后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现实生活。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其他设问方式:‎ ‎(1)文中的×××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某段写的某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3)×××情节在文中出现多次,请结合文章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明答题技巧——理清思维,知答什么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情节是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它是生活片段的有机剪辑,又是矛盾发生、发展的过程。情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揭示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解答情节作用型题目5考虑 ‎1.从情节本身的作用考虑 对这一方面又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 ‎(1)为下文情节做铺垫或埋下伏笔;‎ ‎(2)照应前文或标题;‎ ‎(3)设置悬念,引出下文情节;‎ ‎(4)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产生波澜,出人意料;‎ ‎(5)是小说的线索,贯串全文。‎ ‎2.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考虑 也就是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的具体作用。‎ 常用答题术语: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等。如[例二]《古渡头》一文结尾渡夫的任情高歌这一情节就表现了渡夫的洒脱豪放性格,使渡夫的形象更加丰满。‎ ‎3.从情节与环境的关系考虑 这一情节是否描写了自然环境或暗示了社会环境。‎ 常用答题术语: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 ‎4.从情节与主题的关系考虑 一般来说是点题、突出主题或揭示主旨。‎ 常用答题术语: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等。如[例二]《古渡头》一文结尾以任情高歌代替诉苦,强化了表现苦难的力度,从批判社会现实的黑暗到表现渡夫追求自由生活的信念,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5.从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考虑 就是站在读者的位置上考虑情节的作用。‎ 常用答题术语: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 特别提示:“四方面+一读者”模式 小说作用类题(包含情节作用、人物作用、环境作用)都可以从情节、环境、人物、主题等四方面考虑,另外可以加入读者的感受,也就是这三类作用类题,除了考虑对本身作用外,都要考虑其他三方面,还有读者的感受,这就是“四方面+一读者”模式。‎ 学规范作答——解构满分,知怎么答 ‎[例三] (2015·安徽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蓑 衣 张 炜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秋天,刚刚收获过的土地湿润、疏松,可爱极了。稼禾的秸秆都拉走了,香气却遗留在田埂上。杂生在玉米和豆棵里的草叶儿显露出来,又绿又嫩。蚂蚱在草棵间蹦跳、起飞,很欢快的样子。‎ 人们都忙着整理自己的土地,准备又一次播种。小格细心地揪掉青青的草叶,整齐地堆放在一块儿。她觉得这么嫩的草叶,扔掉怪可惜的,留着回家喂小兔子吧。那些蚂蚱碰到她手上,她就把它们逮住了;很肥大的,用一根草棒串了,别在衣襟上。‎ 邻地里的达子走过来,搓着手上的草汁和泥巴,站在那儿笑。‎ 小格往一边看了看,达子的脚上穿了一双又结实又漂亮的胶鞋,鞋帮上好像还印了一只鹰!她瞥了一眼,禁不住又瞥了一眼。这个达子和她在小学一块读过书的,现在正用一辆轻骑贩卖葡萄,听人说去年一年就挣了五千元……一个大灰蚂蚱用生了刺的双腿猛劲儿蹬了她一下,她的手背上立刻渗出了小血珠。她使劲摔了它一下,说:“一变肥,你就浑!”‎ 达子蹲下来,说:“歇歇吧,又逮植物又逮动物,这个活儿太累。”‎ 小格干脆仰起了脸,看着笑吟吟的达子。她已经不歇气地在地里忙了三天。父亲病了,这么多的活儿全是她一个人做的。她不光有些累,还有些烦呢。她觉得达子在看她的笑话。‎ 达子和她对看着,一瞬间神情严肃起来。他看到她那双从来都很美丽的眉毛,这时候微微皱着——她好像有些恼怒……他眨了眨眼睛,把目光移开,仰脸看天了:“天快下雨了,嗯……快下雨了!”他咕哝着。‎ ‎“下吧!”她的眼睛盯着他,赌气似的说道。‎ 达子站起来,活动了一下穿着“鹰鞋”的脚,说:“我是说,下了雨,你的地也快整好了,我明天雇来一辆小拖拉机,咱们一块儿耕地吧。”‎ ‎①小格的心里一热。但她还是垂下眼睫,有些执拗地说:“不,不。还是我自己用铁锹翻吧……”‎ 达子笑了笑,走开了。‎ 停了一会儿,天真的下雨了。田野里的人们都跑回去拿雨具了,小格踌躇了一会儿,也跑回家了。‎ 她回到田里来时,披了一件蓑衣。这件蓑衣很旧了,可是还能遮雨。别人都穿了塑料雨衣,戴了斗笠。那雨衣有蓝的、红的,还有淡黄的,迷茫的雨雾里望去,多么好看啊。邻地的达子穿得更高级一点:军用雨衣。‎ 小格有些不好意思了。‎ 她蹲在田埂上做活,一低头就能看见蓑衣襟上粗粗的草绳儿结。她在心里恨起自己来:怎么就穿了它来!可是她心里明明知道:家里没有雨衣,只有一把塑料雨伞……‎ 达子向这边望着,好长时间也没动一下。‎ 他看到千万条雨丝洒向她的蓑衣,蓑衣的毛儿拄着,在雨丝中轻轻弹动着。有时候小格站起来,那球成一团的蓑衣立刻放展开来,似一件草做的漂亮的披风。蓑衣毛儿又多又规整,都朝一个方向斜着……‎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她在田埂上走着,像个穿着斗篷的将军,挺拔而洒脱。他禁不住喊了一声:‎ ‎“小格——”‎ 小格重新蹲下去,像是逮一个蚂蚱,身子向前一伏一伏的。达子好像看到她那被蓑衣遮住一边的脸庞变得通红通红,就像石榴花的颜色。‎ 天暗下来,雨也变得小多了。田野里的人们开始收工了。‎ 小格将草叶捆到一起,提起来往回走去。田头小路上的人很多,各种雨衣摩擦着,发出声音。人们高声地谈笑着,议论庄稼,也议论人。小格默默地往前走去,一次也没有回头。‎ 可是有几个老头子谈论起她的蓑衣了:“蓑衣这东西好!我过去夜里看秋、雨天排涝,都穿蓑衣!蓑衣比塑料雨衣可好,它又能遮雨又能当草荐子铺,穿到身上人也暖和。”“哎哎,一时一兴,自从兴了塑料雨衣这洋玩意儿,蓑衣你贵贱也买不着了……蓑衣好!蓑衣好!”‎ 第二天早晨,小格很早就来到了自己的田里。‎ ‎②这片土地变得漂亮了,耕过,耙过,就像蓬乱的头发被耐心地梳理过一样——达子的头发倒变得蓬乱了,正在他的地上忙着。‎ 小格知道这是达子的小拖拉机耕的。她问:“达子,你一夜都守在这地里吗?”‎ ‎“一夜刚好耕完。”‎ ‎“啊……达子!”‎ 小格想:这土地要让我一个人用锹翻,不知要多少天呢!她心里感激达子,可又不知道说些什么才好……她很想说,雇拖拉机的钱两家一起拿吧!但她就是说不出口。她怕达子笑话她小气,达子有钱呢——雇拖拉机这点钱,在他看来算不了一回事。‎ 她在靠近他的地边上做着活儿。‎ 达子忙了一会儿,伸着懒腰走过来。她注意地瞥了瞥他的鞋子:老鹰上沾了稀泥。他说:“趁着土湿,今天就把种播上吧……嘿嘿!明天地里就没活儿了,真棒!”‎ 小格问:“没活了再做什么?”‎ ‎“驾上我的轻骑!”‎ 小格不作声了。‎ ‎“你做什么?”‎ ‎“我……”小格轻轻咳了一声,“不做什么。”‎ ‎“你编蓑衣吧!”‎ 小格恼恨地看了他一眼。‎ 达子的脸有些红,微皱着眉头说:“我可不是跟你开玩笑,真的!你没听老人们说到处买不到蓑衣吗?你编吧,会赚钱的,芦青河湾那儿一片一片蓑衣草……”‎ ‎“哼,鬼主意……”小格将身子转向一边。‎ 达子失望地看了她一眼,接着嘴角挂上了一丝笑容:“你不懂——‘信息’……‎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明白了吗?明年我准备好好研究一下‘信息’……”‎ 小格笑了。‎ 夜晚,月亮很早就升起来了。小格在里屋坐了一会儿,听到院子里有露水滴落的声音,就走了出来。‎ 大地朦朦胧胧,一片白色。她觉得心上不知怎么热乎乎的,很想往远处走一走……走着走着,她的脚步急了起来;再后来她听到河水的声音了。‎ 她来到芦青河湾了。‎ 月光下,河湾的浅水处一片油绿。那柔软细长的草叶儿像人工整出的一般齐,一般好,茂盛极了。‎ ‎“啊!蓑衣草……多么好的蓑衣草啊!”她在心里说。‎ ‎1984年11月 ‎(选自《张炜中短篇小说年编·采树鳔》,有删改)‎ 小说最后两个自然段颇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从两个不同角度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问什么,答什么)‎ 题干中有“最后两个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属于文章情节的一部分,所以本题属于命题关键词中的“情节”类题。“耐人寻味”言外之意就是问这两个自然段有什么意义或作用,所以本题属于“情节作用题”。‎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有多少,答多少)‎ ‎“情节作用题”在原文中找对应需要运用“四方面+一读者”模式:‎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与全文情节的关系 倒数第二段是典型的环境描写,是写蓑衣草长势良好,呼应前文“芦青河湾那儿一片一片蓑衣草……”,再加上最后一段小格的心理活动,说明小格已经接受达子的建议,情节在发展,还照应小说标题 与人物形象的关系 倒数第二段景物描写暗示人物达子的眼光独特,也烘托出小格内心的喜悦,表现了小格纯朴勤劳而又自尊敏感的形象,结尾隐含着她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又显示出她乐观自信的性格,使小格的形象更加丰满 与环境的关系 倒数第二段景物特点安谧温馨,与开篇的环境描写氛围一致,形成首尾呼应之势 与主旨的关系 倒数第二段中蓑衣草长势良好,那就可以编很多的蓑衣,那小格的家庭生活就会改善,达子的“信息”作用很大,可见“信息”在当今社会中的作用,所以,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与读者的关系 油绿、柔软、茂盛的蓑衣草,生机勃勃,使小说更具画面感和意境美,这么好的蓑衣草,以后会怎样呢?文章没有写,这就给读者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留下了想象思考的空间 ‎[参考答案] (1) 情节结构上,呼应前文且为读者留下想象空间。结尾照应小说标题,并与前文对蓑衣的多处描写和达子的编蓑衣的建议形成呼应,同时使读者心中对小格的未来充满想象。‎ ‎(2)人物形象上,使小格的形象更加丰满。小格纯朴勤劳而又自尊敏感,结尾隐含着她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显示出她乐观自信的一面。‎ ‎(3)环境上,景物特点安谧温馨,与开篇的环境描写氛围一致,使小说充满诗情画意。‎ ‎(4)主旨上,所描绘的蓑衣草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油绿、柔软、茂盛的蓑衣草象征了新时期农民美好的新生活,象征了小格与达子之间萌发的美好情感,象征了小格和达子身上具有的人性美,使小说主题得到深化。通过对蓑衣草的赞美,体现出人们对传统事物的重新认识,表现了当时农村青年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5)读者上,油绿、柔软、茂盛的蓑衣草,生机勃勃,使小说更具画面感和意境美,给人留下审美的空间与回味的余地。(每点4分,答出2点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20分)‎ 失 踪 周海亮  男人随很多人扑出战壕,然后便不见了。活着的兵里找不到他,死去的兵里也找不到他。那次他们打了胜仗,兵的失踪于是变得蹊跷,几近离奇。几天以后队伍打到兵的家乡,营长将兵失踪的消息告诉了兵的女人,女人听了,表情即刻变得不安。‎ 他失踪了?‎ 找不到了。‎ 怎么可能?‎ 部队里常有这种事情。营长说,他可能战死了,死在非常隐蔽的地方,我们找不到他;他可能被俘了,虽然我们打了胜仗,他仍然有走散然后被俘的可能;他可能逃跑了,因为太过恐惧,不敢面对敌人。他回来过吗?‎ 没有。女人说,你们弄丢了我丈夫,你们不该这样问我。‎ 不是我们把他弄丢的。营长说,是他失踪了。‎ 我猜他战死了。女人说,先与队伍走散,然后战死。他既不会逃走也不会被俘,他那么强壮,那么勇敢。他战死了,你们有责任的。‎ 当然。营长笑笑说,不管他战死,逃走,或者被俘,这点钱都是对你的补偿。现在我得走了,你知道,我们的任务就是打光。我先把所有的兵填进去,然后,再把自己填进去……‎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女人不愿相信她的丈夫已经死去,但是现在,她不得不相信。她被自己虚构的故事说服,然后在梦里,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丈夫只知冲锋,终与队伍走散。他遇到敌人的散兵,他被敌兵打死然后扔进河里——丈夫是战死的,他不可能成为俘虏。‎ 两年以后,队伍再一次打回来,女人再一次见到营长。营长说我的五百多人,只打剩不足五十人。营长说仍然没有你丈夫的消息。营长说我倒希望他被俘,似乎只有被俘才有活命的机会。‎ 女人不相信丈夫会成为俘虏,但现在,女人突然非常希望她的丈夫成为俘虏。只有成为俘虏才可能与部队失去联系,才可能彻底失踪,才可能有活着的机会。可是丈夫成了俘虏,将会受到怎样非人的折磨?每一天夜晚,女人都会被睡梦里丈夫撕心裂肺的惨叫声惊醒。‎ 几年以后,战争结束了。在部队,女人再一次遇到营长。营长不再是当年的营长,他现在的任务,是负责核实战争中失踪士兵的名单。他坐在一张桌子后面,两个裸露的胳膊上,整齐地排列着十几个弹痕。‎ 我来找我丈夫。女人说,你们是否找到了他?‎ 当然没有。营长说,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他没有被俘。我们拿到了所有的战俘名单,包括死去的战俘,可是没有你的丈夫。他应该逃走了。他肯定逃走了。也许他就藏在村子里,藏在你的家里,藏在墙壁的隔层里。不过这已经不归我管了。再说能活着有什么不好呢,我整整一个营的兄弟啊,现在只剩下我了。‎ 女人不相信丈夫会逃。当初他主动提出要去打仗,他怎么会逃呢?他的胆子大得像狼,他怎么会逃呢?他一直没有在自己面前出现,他怎么会逃呢?女人不相信,可是突然,女人希望他真的逃了。他逃了,保一条命,就什么都有,就可能什么都有,就真的什么都有。女人回到家,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她发现自己早已老去。‎ 清晨,出门喂鸡的女人看到一个男人从她面前走过去。男人扫她一眼,目光在她的脸上没有丝毫停留。女人心里猛一哆嗦——男人太像她的丈夫了——相貌像,身材像,表情也像。可是他是她的丈夫吗?女人僵在门口,任一群叽叽喳喳的鸡崽儿焦急地啄着她的脚背。‎ 女人终喊出一声“天啊!”,扔掉怀里的箩筐。她至少追出五里地,可是没有男人的影子——既没有像她丈夫的男人的影子,也没有不像她丈夫的男人的影子。女人往回走,想,他是她的丈夫吗?他不是她的丈夫吗?丈夫真的死去了吗?丈夫真的没有死去吗?女人回到家,幻想丈夫站在院子里,坐在屋子里,藏在墙壁的隔层里。女人找了很久,仍然只有孤零零的她。‎ 女人叹一口气,拾起箩筐。女人想,不管如何,丈夫给了她等待和希望——丈夫有可能活着,有可能死去,丈夫的结果不是唯一的,对她来说,便够了。‎ ‎(有删改)‎ ‎1.(情节梳理、手法题)如何理解“我先把所有的兵填进去,然后,再把自己填进去……”这句话的含意?文中哪些内容照应了这句话?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6分)‎ 答:  ‎ ‎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   ‎ ‎  ‎ ‎   ‎ ‎  ‎ 解析:此题考查体会文章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分析文章的情节照应技巧的能力。要分析文章重要语句或情节的内涵,需要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我先把所有的兵填进去,然后,再把自己填进去……”是营长在面对女人时说的话,而他说这句话,表明了一种态度,一种在战争年代的态度,既是一种决心,又是一种无奈。这样,在具体分析时,就可以联系营长的身份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合理组织答案了。而这句话在文中的照应点,也需要在理解这句话内涵的基础之上,从文中逐个找出来。‎ 参考答案:这句话是说战争是残酷的。战争就是把战士送上战场,用他们的生命夺取胜利,战士牺牲是很正常的。(4分)文中照应这句话的内容有:①营长说我的五百多人,只打剩不足五十人;②我整整一个营的兄弟啊,现在只剩下我了。(每点1分,共2分)‎ ‎2.(情节梳理题)对于自己丈夫的下落,女人的心理期望有什么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6分)‎ 答:   ‎ ‎  ‎ ‎   ‎ ‎  ‎ ‎   ‎ ‎  ‎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以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按照时间顺序对小说情节进行层次划分,注意把握不同阶段女人的不同心理。在具体分析时,应重点把握女人的语言、动作等,挖掘出文中与之相关的内容,进而理解女人丰富细腻的心理。‎ 参考答案:女人先是认为丈夫战死了,她认为丈夫是强壮而勇敢的,肯定不会被俘也不会逃走;后来她非常希望丈夫成为俘虏,因为这样才有活着的希望;接下来,她又希望丈夫逃走了,因为这样才会保住一条命,有命了才会什么都有;最后,她认为不管丈夫是死了还是活着,给她希望就好。(6分)‎ ‎3.(情节作用题)小说最后安排了一个男人从女人面前走过的情节,这样的安排是否多余?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   ‎ ‎  ‎ ‎   ‎ ‎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   ‎ ‎  ‎ 解析:此题考查对作品的情节结构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地解读的能力。探究文章内容的安排是否有必要,首先要对整篇文章的思路有一个清楚的了解。这样,就可以明确探究的切入点。文中的女人时刻都在思念自己的男人,她相信他,希望他没有死,所以,“一个男人从女人面前走过的情节”就不是多余的。如果认为多余,则可从人物形象塑造、小说情节发展等方面入手分析。不论选择哪一个角度,只要抓住重点,合理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示例一)不多余。(2分)①这样的情节安排更能突出女人对丈夫的深爱和思念,使小说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②使故事情节出现波澜,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增强了可读性;③引出有关女人的心理的描写,突出了文章的主题——歌颂对爱的忠贞和坚守。(每点2分)‎ ‎(示例二)多余。(2分)①小说写至“女人回到家,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她发现自己早已老去”结束,更能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引人深思;②小说以“女人回到家,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她发现自己早已老去”结尾,可以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更能引起读者对女人的同情;③女人的形象至此已展现得比较丰满突出,小说的情节、结构也是完整的。(每点2分)‎ 学案2 环境的3种考法 环境作为小说三要素之一,是小说阅读的重要考点之一。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1)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的描写,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它包括范围很广,小至房间住所、一街一巷,大至城区地区。它涉及内容很多,可以是室内的布局、陈设,住宅内外装饰布置,以及当地风土人情等。‎ ‎(2)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景物等。‎ 命题的重心有三:一是环境特点,二是环境描写的手法,三是环境描写的作用。这三个命题重心往往以两种形式呈现:一是环境描写的手法和作用相结合,二是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相结合。‎ 题型一 环境特点概括 概括环境特点是高考考查小说景物描写的最常见题型,主要考查赏析小说景物描写的能力。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活动,事件也在一定的环境里发展。弄清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对准确理解作品思想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同时要注意区分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定考题指向——审清设问,知考什么 题干示例 审读判别 ‎(2014·重庆高考)文中第②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古城怎样的特点?这对塑造陈皮匠的形象有何作用?‎ ‎(1)题干中有“环境”“景物”“生活”等字样;‎ ‎(2)题干中还有“特点”“特征”等字样。‎ ‎(2012·江苏高考)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小城生活的特点。‎ ‎(2010·安徽高考)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 其他设问方式:‎ ‎(1)概括某某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分析。‎ ‎(2)小说中几次写到某一景物,请概括分析。‎ ‎(3)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分析其特点。‎ ‎(4)某一社会环境具有怎样的特点?‎ 明答题技巧——理清思维,知答什么 概括环境特点的5个角度 ‎1.从“时”的角度思考 ‎“时”泛指时间,具体指时代背景、写作时间,比如“抗战时期”,也指自然环境中的时令节气。‎ ‎2.从“地”的角度思考 ‎“地”泛指地点,具体指“场所”“场合”“地域”等,看看它们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3.从“人”的角度思考 ‎“人”指人物,主要指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团结友善)等角度分析。人际关系是十分重要而十分虚化的社会环境,通过理清人物之间的交往,判断人际关系是友善的还是紧张冷漠的,等等。‎ ‎4.从“事”的角度思考 ‎“事”指事件、情节,主要指从情节发展过程中、生活工作的状态中分析概括,比如“激烈残酷”。‎ ‎5.从“景”的角度思考 ‎“景”指“景物”,主要指从景的“形、声、色”等角度分析概括环境特点,要看看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尤其关注文中描写这些景物的修饰词。如果文中没有这些词语,则需要自己选用词语来概括,比如“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以上提供的思考角度,文本中不一定都体现得比较明显,分析概括时要灵活。‎ 特别提示:‎ ‎ 做这类题目时,要注意“景物特点”和“景物描写的特点”的区别,后者是考查的“‎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景物描写的技巧(手法)”。‎ 学规范作答——解构满分,知怎么答 ‎[例一] (2012·江苏高考)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 邮差先生 师 陀 邮差先生走到街上来,手里拿着一大把信。在这小城里,他兼任邮务员、售票员,仍有许多剩余时间,就戴上老花眼镜,埋头在公案上剪裁花样。当邮件来到的时候,他站起来,念着将它们拣好,小心地扎成一束。‎ ‎“这一封真远!”碰巧瞥见从云南或甘肃寄来的信,他便忍不住在心里叹息。他从来没有想到过比这更远的地方。其实他自己也弄不清云南和甘肃的方位——谁教它们处在那么远,远到使人一生也不想去吃它们的小米饭或大头菜呢?‎ 现在,邮差先生手里拿着各种各样的信,从甘肃和云南来的邮件毕竟很少,最多的还是学生写给家长们的。‎ ‎“又来催饷了,”他心里说,“足够老头子忙三四天!”‎ 他在空旷少人的街上走着,如果碰见母猪带领着小猪,便从旁边绕过去。小城的阳光晒着他花白了的头,晒着他穿皂布马褂的背,尘土从脚下飞起,落到他的白布袜子上,他的扎腿带上。在小城里,他用不着穿号衣。一个学生的家长又将向他诉苦:“毕业,毕我的业!”他将听到他听过无数次的,一个老人对于他的爱子所发的充满善意的怨言,他于是笑了。这些写信的人自然并不全认识他,甚至没有一个会想起他,但这没有关系,他知道他们,他们每换一回地址他都知道。‎ 邮差先生敲门。门要是虚掩着,他走进去。‎ ‎“家里有人吗?”他在过道里大声喊。‎ 他有时候要等好久。最后从里头走出一位老太太,她的女婿在外地做生意,再不然,她的儿子在外边当兵。她出来得很仓促,两只手湿淋淋的,分明刚才还在做事。‎ ‎“干什么的? ”老太太问。‎ 邮差先生告诉她:“有一封信,挂号信,得盖图章。”‎ 老太太没有图章。‎ ‎“那你打个铺保,晚半天到局子里来领。这里头也许有钱。”‎ ‎“有多少?”‎ ‎“我说也许有,不一定有。”‎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你能怎么办呢?对于这个好老太太。邮差先生费了半天唇舌,终于又走到街上来了。小城的阳光照在他的花白头顶上,他的模样既尊贵又从容,并有一种特别风韵,看见他你会当他是趁便出来散步的。说实话,他又何必紧张,手里的信反正总有时间送到,又没有另外的什么事等候着他。虽然有时候他是这样抱歉,因他为小城送来——不,这种事是很少有的,但愿它不常有。‎ ‎“送信的,有我的信吗? ”正走间,一个爱开玩笑的小子忽然拦住他的去路。‎ ‎“你的信吗?”邮差先生笑了,“你的信还没有来,这会儿正在路上睡觉呢。”‎ 邮差先生拿着信,顺着街道走下去,没有一辆车子阻碍他,没有一种声音教他分心。阳光充足地照到街道上、屋脊上和墙壁上,整个小城都在寂静的光耀中。他身上要出汗,他心里——假使不为尊重自己的一把年纪跟好胡子,他真想大声哼唱小曲。‎ 为此,他深深赞叹: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 一九四二年二月 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小城生活的特点。(4分)‎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问什么,答什么)‎ 由题干要求“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小城生活的特点”中“小城生活的特点”可知,本题是考查概括社会环境的特点。‎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有多少,答多少)‎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从“地”的角度 在全文中找寻人物活动的所有场所,如“在空旷少人的街上”“阳光充足地照到街道上、屋脊上和墙壁上,整个小城都在寂静的光耀中”等语句,这里面涵盖了小城生活平静的特点 从“人”的角度 邮差先生与学生家长的友好关系、邮差先生给一位老太太送信时费劲而亲切的对话、邮差先生对递送坏消息的歉意及忌讳、邮差先生跟一个小子的友好玩笑等,这可以看出人物之间友善的社会关系,这也是小城生活的特点 从“事”的角度 邮差先生平静的工作状态、邮差先生对远方来信的感叹、邮差先生对小城生活的满意及其恬淡的心境等,可以感知小城生活恬淡、节奏缓慢的特点 ‎[参考答案] 平静、恬淡,人际关系友善,生活节奏舒缓。(每点1分)‎ 题型二 环境描写的手法 环境描写的手法是指作者在交代环境时运用的各种描写技巧。包括修辞技巧、描写角度等。‎ 定考题指向——审清设问,知考什么 题干示例 审读判别 ‎(2010·江苏高考)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的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1)题干中有“写景”“环境描写”等字样;‎ ‎(2)题干中有“写景特色”“表现特色”“手法”“技法”等字样。‎ ‎(2009·安徽高考)‎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 其他设问方式:‎ ‎(1)小说中某段景物在描写上有何特点?‎ ‎(2)从写景顺序及写景技法赏析某某段。‎ ‎(3)某某句是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写景的?‎ 明答题技巧——理清思维,知答什么 ‎1.鉴赏环境描写手法题的3大角度 ‎(1)从描写技巧角度看:①白描(粗笔勾勒,突出特征)与细描(精雕细刻、浓墨重彩);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色彩的渲染、衬托。‎ ‎(2)从修辞角度看: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来描写。‎ ‎(3)从写景角度看:①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形、声、色角度);②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俯视仰视,等等;③写景顺序——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等等。‎ ‎2.组织答案的规范模式 根据题干要求,先判定方法,然后结合文本分析。具体答案一般采用如下模式:‎ 景物描写的手法+景物描写的特色+景物描写的作用。‎ 学规范作答——解构满分,知怎么答 ‎[例二] (2010·江苏高考,节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 溜 索 阿 城 一个钟头之前就听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纵贯滇西的怒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见前边牛死也不肯再走,心下大惑,就下马向前。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领队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那马平时并不觉得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鬃飘起来。牛铃如击在心上,一步一响,驮队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颤颤移去。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领队下马,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领队瞟一眼汉子们,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地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谷。一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在风中抖。再看时,瘦小汉子已到索子向上弯的地方,悄没声地反着倒手拔索,横在索下的绳也一抖一抖地长出去。‎ 大家正睁眼望,对岸一个黑点早停在壁上。不一刻,一个长音飘过来,绳子抖了几抖。三条汉子站起来,拍拍屁股,一个一个小过去。领队哑声问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漫声应道:“不消。”纷纷走到牛队里卸驮子。‎ ‎……‎ 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领队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倒抓得紧。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猛然耳边有人笑:“莫抓住不撒手,看脚底板!”方才觉出已到索头。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脚倒像生下来第一遭知道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热跺几下。‎ 猛听得空中一声唿哨,尖得直入脑髓。回身却见领队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走到汉子们跟前。‎ 牛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朗的响着,似是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顺风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 ‎(选自《阿城精选集》,有删改)‎ 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5分)‎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问什么,答什么)‎ 本题题干比较隐晦,但“峡谷的险峻气势”已经把环境的特点表述出来,前面还有“描写”,后面有“表现特色”,可见是关于“描写特色”方面的题型,可以把题干变换一下问法:文中画线部分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表现峡谷的险峻气势?这样就更能明确是“考查描写手法”的,然后调动知识储备,从不同方面考虑。‎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有多少,答多少)‎ 从细节、动静、修辞等角度和写景的观察点、写景的顺序等角度与画线部分对照。‎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描写技巧角度 ‎“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既有粗笔勾勒整体气势,又有“亮亮”“隐隐”等细处着墨,突出峡谷险峻气势,这是白描与细描相结合手法 写景角度 ‎(1)观察角度:“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可见是以壁顶为观察点的定点观察。‎ ‎(2)感觉角度:“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是视觉;“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是听觉;“‎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是感觉,为内心感受。‎ ‎(3)写景顺序:“万丈绝壁垂直而下”是仰视,“俯望那江……不敢向下看”是俯视,可见,写景顺序是由高到低;从“怒江自西北天际……一派森气”可以看出写景顺序是由远及近。‎ ‎[参考答案] 以壁顶为观察点,运用白描和细节描写相结合手法(2分)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等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3分)‎ 题型三 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用看似无心之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时是为了烘云托月,塑造人物形象;有时是映射或暗示主旨。它是小说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当然,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和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不同的。‎ 定考题指向——审清设问,知考什么 题干示例 审读判别 ‎(2013·山东高考)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题干中有“写景意图”“景物描写作用”“环境作用”“写景意义”等字样。‎ ‎(2011·江苏高考)请指出小说开头画线部分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 ‎(2010·安徽高考)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 其他设问方式:‎ ‎(1)阅读文中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请说明作者的描写意图。‎ ‎(2)概括×××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 ‎(3)请分析小说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明答题技巧——理清思维,知答什么 环境描写作用类题目3步走 第一步:找到环境描写的具体语句,分析环境的特点 因为环境的特点与作者写此环境的作用是一致的。‎ 第二步:找到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思维角度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从人物、情节、主题以及环境本身等多个角度去考虑。具体地讲,环境描写通常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环境方面: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如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2)人物方面:①烘托心情;②表现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命运。‎ ‎(3)情节方面: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④与标题相呼应,诠释了标题的内涵;⑤开头的环境描写,引出下文……的内容(为下文……做铺垫),与结尾相呼应;结尾的环境描写,与上文……内容相呼应,结构完整。‎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4)主题方面:①揭示主题;②深化主旨;③暗示社会本质特征。‎ 第三步:组织语言,规范答案 ‎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学规范作答——解构满分,知怎么答 ‎[例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黄油烙饼 汪曾祺 萧胜满七岁,进八岁了。他爸爸一会儿修水库啦,一会儿大炼钢铁啦。他妈也是调来调去。奶奶一个人在家乡,说是冷清得很。他三岁那年,就被送回老家来了。他在家乡吃了好些萝卜白菜,小米面饼子,玉米面饼子,长高了。‎ 奶奶不怎么管他。奶奶有事。她老是找出一些零碎料子给他接衣裳,接裤子。他的衣服都是接成一道一道的,一道青,一道蓝。倒是挺干净的。奶奶还给他做鞋。再就是给他做吃的。玉米面饼子,小米面饼子,萝卜白菜,炒鸡蛋,熬小鱼。奶奶把饭做得了,就在门口嚷:“胜儿!回来吃饭咧——!”‎ ‎ 后来办了公社食堂。真不赖!白面馒头,大烙饼,焖茄子,猪头肉!后来就不行了。还是小米面饼子,玉米面饼子。后来小米面饼子里有糠,玉米面饼子里有玉米核磨出的碴子,拉嗓子。掺假的饼子不好吃,可是萧胜还是吃得挺香。他饿。‎ 奶奶吃得不香。她从食堂打回饭来,掰半块饼子,嚼半天。其余的,都归了萧胜。‎ 奶奶的身体原来就不好。她有个气喘的病。每年冬天都犯,萧胜躺在炕上,听奶奶喝喽喝喽地喘。睡醒了,还听她喝喽喝喽。他想,奶奶喝喽了一夜。可是奶奶还是喝喽着起来了,喝喽着给他到食堂去打早饭。‎ 爸爸去年冬天回来看过奶奶。爸爸带回来半麻袋土豆,一串口蘑,还有两瓶黄油。爸爸说,黄油是牛奶炼的,很“营养”,叫奶奶抹饼子吃。奶奶叫爸爸拿回去:“你们吃吧。这么贵重的东西!”爸爸一定要给奶奶留下。奶奶把两瓶黄油放在躺柜上,时不时地拿抹布擦擦。‎ 奶奶的身体越来越不好。她从前从食堂打回饼子,能一气走到家。现在不行了,走到歪脖柳树那儿就得歇一会儿。第二年春天,奶奶不行了,她浑身都肿。爸爸赶回来,奶奶已经咽了气。爸爸求木业社把奶奶屋里的躺柜改成一口棺材,把奶奶埋了。晚上,坐在奶奶的炕上流了一夜眼泪。萧胜第一次经历什么是“死”。他知道“死”就是“没有”了。他没有奶奶了。他躺在枕头上,枕头上还有奶奶的头发的气味。他哭了,眼泪淌湿了枕头。‎ 爸爸把奶奶给萧胜做的两双鞋装在网篮里,把两瓶动都没有动过的黄油也装在网篮里。锁了门,就带着萧胜上路了。‎ 萧胜跟爸爸不熟。他想家,想奶奶,想那棵歪脖柳树……‎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汽车到了一个叫沽源的县城,一辆牛车来接他们。他仰面躺在牛车上,上面是一个很大的蓝天。牛车真慢,他有时下来掐两朵野花,走一截,又爬上车。‎ 牛车走着走着。爸爸说:到了!他坐起来一看,一大片马铃薯,都开着花,粉的、浅紫蓝的、白的,一眼望不到边,像是下了一场大雪。花雪随风摇摆着。不远有一排房子,土墙、玻璃窗。这就是爸爸工作的“马铃薯研究站”。‎ 萧胜就要住在这里了,跟他的爸爸、妈妈住在一起了。奶奶要是一起来,多好。‎ 爸爸每天戴个草帽下地跟工人一起去干活,锄山药。有时查资料,看书。妈一早起来到地里掐一大把山药花,一大把叶子,回来插在瓶子里,聚精会神地对着它看,一笔一笔地画。奶奶做的两双新鞋还没有上脚,妈把鞋和两瓶黄油都锁在柜子里。‎ 白天没有事,他就到处去玩,去瞎跑。他到草地里去看牛、看马、看羊。他采了很多蘑菇。他一边用线穿蘑菇,一边流出了眼泪。他想起奶奶,他要给奶奶送两串蘑菇去。‎ 食堂的红高粱饼子越来越不好吃,因为掺了糠。甜菜叶子汤也越来越不好喝,因为一点油也不放了。他恨这种掺糠的红高粱饼子,恨这种不放油的甜菜叶子汤!‎ 大队食堂外面忽然热闹起来。这是要干啥呢?爸爸说,要开三级干部会。‎ 三级干部会开了三天,吃了三天饭。萧胜每天去打饭,闻到南食堂飘出的各种香味。羊肉、米饭,他倒不稀罕:他见过,也吃过。黄油烙饼他连闻都没闻过。‎ 回家,吃着红高粱饼子,他问爸爸:“他们为什么吃黄油烙饼?”“他们开会。”“开会干吗吃黄油烙饼?”“哎呀!你问得太多了!吃你的红高粱饼子吧!”‎ 正在咽着红饼子的萧胜的妈忽然站起来,把缸里的一点白面倒出来,从柜子里取出一瓶黄油,启开瓶盖,挖了一大块,抓了一把白糖,擀了两张黄油发面饼。抓了一把莜麦秸塞进灶火,烙熟了。黄油烙饼发出香味,和南食堂里的一样。妈把黄油烙饼放在萧胜面前,说:‎ ‎“吃吧,儿子,别问了。”‎ 萧胜吃了两口,真好吃。他忽然咧开嘴痛哭起来,高叫了一声:“奶奶!”‎ 萧胜一边流着一串一串的眼泪,一边吃黄油烙饼。他的眼泪流进了嘴里。黄油烙饼是甜的,眼泪是咸的。‎ ‎(有删改)‎ 请简要分析小说中画线部分景物描写的作用。(6分)‎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问什么,答什么)‎ 题干已经明确“景物描写的作用”,属于“环境描写作用题”,既包含自然环境,也包含社会环境。‎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有多少,答多少)‎ 思考时可从前面[知识方法]中所讲的角度来思考分析。‎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环境方面 本处环境描写交代了父母工作生活的环境,昭示了萧胜生活世界的变化 人物方面 这一段景物描写十分美好,衬托出了萧胜长途跋涉后来到父母生活工作的地方的愉快心情 情节方面 前面提到父亲带回半袋土豆,本处景物描写提到“马铃薯”,从结构上看,呼应了上文;同时下文写到萧胜“白天没有事,他就到处去玩,去瞎跑”,可以说本处环境描写又为下文萧胜的自由玩耍做了铺垫 ‎[参考答案] ①人物角度:所写景物景象开阔,色彩缤纷,表现了萧胜经过长途跋涉到达目的地时的愉快心情。②情节角度:呼应上文爸爸给奶奶带回半麻袋土豆的细节,为下文写萧胜自由玩耍的生活做铺垫。③环境角度:交代爸爸妈妈工作生活的环境,昭示萧胜生活世界的变化。(共6分,每点给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4分)‎ 魔 盒 ‎[英]大卫·洛契弗特  ‎ 在一抹缠绵而又朦胧的夕照的映衬下,我四周高耸着的伦敦城的房顶和烟囱,似乎就像监狱围墙上的雉堞。从我三楼的窗户鸟瞰,景色并不令人怡然自得——庭院满目萧条,死气沉沉的秃树刺破了暮色。远处,有口钟正在铮铮报时。‎ 这每一下钟声仿佛都在提醒我:我是初次远离家乡。这一年,我刚从爱尔兰的克尔克兰来伦敦碰运气。眼下,一阵乡愁流遍了我全身——这是一种被重负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伤心的感觉。‎ 这是我一生中最沮丧的时刻。接着突然响起了敲门声。‎ ‎……‎ ‎(有删节)‎ ‎1.(环境特点概括题、环境描写作用题)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 答:   ‎ ‎  ‎ ‎   ‎ ‎  ‎ ‎   ‎ 解析:归纳概括特点时要结合文中描写景物的重点语句,如“像监狱围墙上的雉堞”,说明环境是封闭的,压抑的;再如“萧条”“死气沉沉”等,说明环境是萧索的,阴沉的。分析作用时,一要注意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说法;二要联系其所处的位置,位于开头的写景句多有营造氛围、奠定基调等方面的作用。‎ 参考答案:特点:封闭压抑,阴沉死寂。‎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作用:营造忧伤、压抑的氛围,渲染“我”孤独、烦闷的心情。‎ 二、(2010·安徽高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6分)‎ ‎①罗永才被一声鸡叫惊醒,外面的世界里像是有了点扰动。春夜总是这样,惊乍乍的,其实完全不成一回事的。但罗永才还是下了床,开门出去看看,听听。‎ ‎②就在去年这个时节,他去山王庄给亡妻洗碑[注]。那里有个叫王麻子的石匠,洗碑的手艺很好。‎ ‎③那时季候比现在略早些,自然界已走在春气里了,艳阳高照。路两边的一些大树,都拔地而起,枝干粗壮,有一种强悍奔放的气势,各各踞守一方。罗永才左右看着,一路往山村那里去,王麻子的家靠在庄头边上,一个破院框子,里头乱放着各种大小石料。罗永才兀自进了那个院子,见那正房的两扇门紧锁着,打门缝往里头瞅瞅,半星光亮都没有,他白跑了一趟,却也不觉着损失什么。‎ ‎④第二日他再去,春阳更暖,鸟雀啾啾。老远就听见当当的,是不急不慢的打石头声,脚下也就到了。王麻子家破院框子里,盘腿坐了一个人,五十来岁,相貌打扮都很是不起眼。那人坐在院里洗碑,碑形已经看出来了,下方上圆。他洗的时候,左手是錾子,右手是锤,也不急,也不躁;也不热,也不冷;也不快,也不慢,一锤一锤,如泣如诉。罗永才看得呆了,心里只是有一种感觉:春阳日暖,万象更新,雀鸟苏醒、飞翔、游戏、鸣叫、盘绕,像是一刻都止不住。人在此时此刻能想些什么,该想些什么,各人都不一样,各人也都是只按着自个的路子走的。唯这破院里的这一个麻脸匠人,像是不知,也像是不觉,木呆呆地坐在亘古的石头旁边,一锤一錾。洗了几十年,也还是不急不躁,不去赶那些过场,凑那些热闹,真叫人觉得不容易!‎ ‎⑤罗永才呆望许久,才进了院子,那匠人手并不停,只抬起脸:“你找俺?”罗永才递了一根烟过去,半蹲下,低着腔说:“想麻烦王师傅,给洗块碑。”匠人道:“洗块什么样的?”“要两米的,青白石的料子。什么时候能成?”“打今儿个算,要十日。”罗永才交了押金,匠人接了,放在地上,随手拾块碎石压住,打单褂兜里掏出个纸片递给他。那纸片上什么也没有,只有一个红指头印子。罗永才写下要刻的字递过去,匠人接了,一字一顿念了一遍,然后折叠成一个小块,装进兜里,讲:“十日后你来拉呗。”就不再理罗永才,低下头,又一锤一锤,洗手下的那块石碑去了。‎ ‎⑥罗永才第三回去山王,才五六天,他有些不放心。那又是个好天,响响晴。他一直往匠人家里去,进了院子,果然又见那匠人在石料边,坐成一团修行,木了样的,只一锤一锤洗那石碑。匠人望见他进来,也不惊,也不乍,手里也不停,只是讲:“时候还没到呢。”顿了一下,又讲:“来找俺的,都是那样个心绪。不如你就上山上转转,心里就好受了。”罗永才低头看碑,已经洗出个大概,清白厚实,幽深远澈。便敬了匠人一根烟,闲坐片刻,起身往山上去了。‎ ‎⑦‎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那山也正在春时里,半山的松树,半山的草坡,半山的闲石。春阳暖融融的,温意无尽,枯草里已冒出青青的芽子。那些芽子望去甚有张力,生命的趣味浓厚,又鲜活不尽。罗永才一身的感念,不知怎样作想。再往前走时,山有些陡,树影浓郁起来,就有了些寒意。这时从山上下来一个山民,瘦精精的,挑着两大捆紫红色的短针山草,山草捆上还搭了两件破旧衣物,一把竹柄的竹耙子。他看见罗永才,就立住脚,和他讲起话来。罗永才猜他只有五十来岁,他说已经七十七了,家里只剩下老两口,老伴瞎了,不能再做什么,现时就靠他挑草换些油盐钱。那担草也有七八十斤,担着得走几架山头,罗永才不免感叹几声。老人又说自己身体有些不如往年了,明年那地便得撂荒了。他说话的时候,也不放下担子,只把担子在两肩上换来换去。他和罗永才讲了一气,才分手下山。罗永才再往山上走,一口气上了山顶。山顶有片旧庙剩的墙框子,四面不见人。他默然站了一会儿,才起步往山下去。到了山下,就又感觉到了春阳的暖意,身上也轻松多了。‎ ‎⑧几天以后,他叫了辆三轮车,进山驮走了石碑。在清明的前两天,他把青白石碑在亡妻的坟前栽了。‎ ‎⑨春夜里的一点扰动很快就消失了。附近哪里的鸡叫过一阵子,又都不叫了。天气很晴朗,空气却有凉意。罗永才在院子里站了一会儿,看看天上的星星,转过身,慢慢回屋里去了。‎ ‎(原作发表于《芒种》,作者许辉,有删改)‎ ‎[注] 洗碑:刻碑。‎ ‎2.(环境描写的特点、手法和作用题)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6分)‎ 答:   ‎ ‎  ‎ ‎   ‎ ‎  ‎ ‎   ‎ ‎  ‎ 解析:要概括景物特点,关键在于看描写什么景物对象或其哪一个侧面,其次看这些景物的共同特征,特别注意动词和形容词,然后再归纳。文中画线句中,那山是春时的;那春阳是暖融融的;那枯草是冒出青春的芽子的;并且那芽子是鲜活的,是有生命张力的。所以这些景物共同的特征是有生机,有活力,生机盎然。‎ 景物的作用主要考虑景物对情节的作用,对人物的心理作用,对人物性格塑造的作用,对小说主题的作用等方面。文中景物对情节的作用是该景为下面罗永才心理变化提供动力,生机勃勃的景物唤醒了罗永才的生命意识,对情节发展起推动作用,对人物的作用是一方面烘托了罗永才此时的颇不宁静的心理,另一方面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让他有所启发,对罗永才后来的心理转化起关键作用。对主题方面的作用主要暗示了生命有厚味,生活有春意;人要达观地看待世事,要乐观地看待生活。‎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参考答案:(特点)采用白描手法,描写了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作用)衬托罗永才渐趋温暖的心理感受,暗示人物心理转变,推动小说情节发展。‎ 学案3 形象的3种考法 人物形象是小说艺术的表现中心,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问题,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所以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因此本学案将以高考对小说形象考查题的类型为突破口,让学生掌握小说阅读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能够准确把握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手法、人物形象的特点及作用,结合文本分析,规范答题。‎ 题型一 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小说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人物,它可以凭借各种艺术手段,从各个角度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和环境描写,既能展现人物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也能呈现出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还能完整展现人物与环境互为作用的关系,从而塑造出丰满而成功的人物形象。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定考题指向——审清设问,知考什么 题干示例 审读判别 ‎(2014·江西高考)文章哪些地方运用了间接描写(侧面烘托)的方法表现铁良的抻面手艺?请简要分析。‎ ‎(1)题干中有“手法”“技法”“技巧”等字样;‎ ‎(2)题干中有“刻画”“表现”“展现”等字样。‎ ‎(2013·重庆高考)作者主要用了哪种艺术手法塑造贝尔蒂这一形象?请简要分析。 ‎ 其他设问方式:‎ ‎(1)请赏析文中画线处人物的语言。‎ ‎(2)本文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哪些手法?请赏析。‎ 明答题技巧——理清思维,知答什么 塑造人物常用手法为人物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同散文一样,这里重点讲解人物描写手法:‎ 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作用阐释 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及性格特征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直接描写 (正面描写)‎ 肖像、神态、动作描写 交代人物,突出特点,展现人物性格品质 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 ‎(1)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2)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心理描写 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感情(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推动情节发展 间接描写(侧面描写)‎ 借助其他人物对比衬托 引发读者的联想、想象,含蓄曲折地表现人物形象 借助物象衬托 借助环境烘托 特别提示: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有动作描写细节、心理描写细节、语言描写细节、环境描写细节等,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有:①刻画人物性格、爱好、追求;②深化主题;③推动情节发展;④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⑤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 学规范作答——解构满分,知怎么答 ‎[例一] (2014·江西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抻 面①‎ 阿 城 铁良是满族人。问他祖上是哪个旗的,他说不知道,管它哪个旗的,还不都是要干活儿吃饭。‎ 铁良在北京是个小有名气的人,因为抻得一手好面。面是随时有客要吃就得煮的,因此,铁良专在一家做。‎ 铁良原来有几股钱在店里,后来店叫政府公私合了营,铁良有些不太愿意,在一个公家人面前说了几句。公家人也是以前常来店里吃铁良抻的面的主儿,劝了铁良几句。几年以后,铁良知道害怕了,心里感激着那个公家人。‎ 抻面最讲究的是和面。和面先和个大概齐,之后放在案子上苫块湿布醒着。后来运动多了,铁良说,这“反省”就是咱们的醒面;醒好了面,愿意怎么揉掐捏拉,随您便。‎ 醒好了的面,内里没有疙瘩。面粉一掺了水,放不多时就会发酸,所以要下碱。下了碱的面,就可以抻了。‎ 有人用舌头试碱放多了还是少了,舔舔,有一股苦甜香,就是合适了。铁良试碱不用舌头,一半儿的原因是抻面是个露脸的活儿,是公开的,客人看着,当面的。铁良用鼻子闻闻,碱多了,就再放放,醒碱。‎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跑堂的得了客人要的数儿,拉长声儿喊给铁良。客人出到街上,靠在铺面窗口看铁良抻面,好像是买了一张看戏的站票。‎ 铁良不含糊,一手揪出一拳头面,“啪”,和在一起,搓成粗条儿,掐着两头儿,上下一悠,就一个人长了——人伸开胳膊的长度等于这个人的身高。铁良两手往当中一合,就是两股,再抻再合,就是四股,再抻再合,八股,十六股,三十二股,六十四股,一百二十八股。之后掐去两头,朝脑后一甩,好像是大闺女的辫子飞落到灶上的锅里,客人就笑了,转身回到店里的座位上。‎ 锅边儿的伙计用一双长筷子搅两下,大笊篱把面捞出盛到海碗里。海碗里有牛骨高汤,入好面,撒几片芫荽、葱丝儿、带红根儿的嫩菠菜,浇上满天星辣椒油花儿,红、绿、白,“啪嗒”,放在了客人面前。客人挑起一筷子面,撑开嘴吃,热气蒸得额头有点儿亮。铁良呢,和街上的熟人聊了有一会儿了。‎ ‎20世纪50年代,犯人被押去刑场的时候还允许点路边的馆子,吃最后一口人间食。有个老头子被押在车上,路过铁良的店,说是去阴间的路上得吃口抻面。于是押进去,老头子张口要龙须面,铁良也不说话,开始抻。‎ 铁良几下就抻好了,亲自放面下锅,瞬时捞起,入在汤里,双手捧了碗放在老头儿面前。老头儿挑起面迎光看了看,手上的铐“哗啦啦”响,吃了一口,说:“是这个意思。”就招呼上路了。‎ 铁良后来跟人说:“这就是当初借钱给我学手艺的恩人,他就是要我抻头发丝儿面,我也得抻出来。”‎ ‎(选自《阿城精选集》,有删改)‎ ‎[注] ①抻(chēn)面:用手把面团抻成面条。抻,拉长。‎ 文章哪些地方运用了间接描写(侧面烘托)的方法表现铁良的抻面手艺?请简要分析。(6分)‎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问什么,答什么)‎ 从题干来看,命题很明确,是“间接描写(侧面衬托)”,答题信息区间为描写铁良的抻面手艺的段落。需要解决以下问题:哪些句子采用了“间接描写”的方法?这些间接描写有哪些作用与效果?‎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有多少,答多少)‎ 本文主要借助其他人物侧面烘托表现铁良的抻面手艺,至于物象衬托、环境烘托,文中没有体现出来。‎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客人 写客人的看铁良抻面“好像是买了一张看戏的站票”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突出铁良抻面的有趣;看完“‎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借助其他人物对比衬托 客人就笑了,转身回到店里的座位上”是神态动作描写,突出客人看铁良抻面的满足;吃面时“客人挑起一筷子面,撑开嘴吃,热气蒸得额头有点儿亮”是动作描写,写出客人吃铁良抻面的专注贪婪。‎ 犯人 ‎“老头儿挑起面迎光看了看,手上的铐‘哗啦啦’响,吃了一口,说:‘是这个意思。’就招呼上路了。”此处通过对犯人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烘托了铁良抻面技艺高超、面的质量高。‎ ‎[参考答案] (1)从客人的角度侧面烘托 ‎①“客人出到街上,靠在铺面窗口看铁良抻面,好像是买了一张看戏的站票。”‎ ‎②“客人就笑了,转身回到店里的座位上。”‎ ‎③“客人挑起一筷子面,撑开嘴吃,热气蒸得额头有点儿亮。”‎ 运用比喻、心理描写、行动描写等手法,写出客人不同阶段的反应,衬托铁良抻面手艺的高超。‎ ‎(2)从犯人的角度侧面烘托 ‎“老头儿挑起面迎光看了看,手上的铐‘哗啦啦’响,吃了一口,说:‘是这个意思。’”‎ 运用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等手法,表现出“老头儿”对铁良抻面手艺的肯定,衬托出铁良抻面手艺的高超。‎ 题型二 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 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是小说文本中的必考题,这部分常常有两种命题形式:①指定语段分析人物的心理或性格特点;②整体概括与分析人物形象。在具体命题时,部分考题是只概括,不分析;部分考题是概括之后再分析。‎ 指定语段分析人物的心理或性格特点题 这一命题角度是对人物形象的局部考查,往往结合小说中对人物的某一方面的描写来进行,多侧重要求考生揣摩人物的心理、情感活动。全国卷往往在双选题中以选项形式考查对语段中人物心理或性格特点的分析。‎ 定考题指向——审清设问,知考什么 题干示例 审读判别 ‎(2015·安徽高考)请依据画线①处的文字,简要分析小格的心理活动。‎ ‎(1)题干中有具体指定的语句或语段;‎ ‎(2)题干中有“心态”“心理”“性格”。‎ ‎(2014·浙江高考)赵老板在鉴定钧瓷时,小说先用“淡淡”,后用“朗声”来描写他的神态,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2014·江苏高考)安娜投到铁轨上之后有什么样的内心活动?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其他设问方式:‎ ‎(1)×××语句,可以看出人物怎样的心态?‎ ‎(2)小说人物×××的行为折射出人物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文本分析。‎ ‎(3)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的心理变化过程。‎ 明答题技巧——理清思维,知答什么 准确分析指定语段人物心理或性格的“4个注意点”‎ ‎1.分清描写,抓关键词,在整体把握情节的前提下细读所给文字,要分清是哪类(些)描写(语言/动作/肖像/侧面描写),理清其中的层次,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语。‎ ‎2.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看看人物在这一语段之前或之后发生了什么,哪些情节与这些描写有关系,从而揣测出人物的内心活动。‎ ‎3.要设身处地地替小说中的人物想想,此时此刻,他做出了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说,这样想?是在什么情态下做的?答题时你就是一位心理分析大师,要做好对小说人物内心的具体分析工作。‎ ‎4.充分估计到人物内心活动的复杂性和情感的丰富性。因为命题者的“题材”都涉及人物复杂内心活动的这一方面。‎ 学规范作答——解构满分,知怎么答 ‎[例二] (2015·安徽高考)阅读《蓑衣》一文(文本见本专题“学案‎1”‎[例三]),回答后面的问题。‎ 请依据画线①处的文字,简要分析小格的心理活动。(3分)‎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问什么,答什么)‎ 题干已经明确“画线”语句,属于特定语段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题型很明确。‎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有多少,答多少)‎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 ‎①画线语句情境是小格认为达子在看她的笑话下发生的,“小格的心里一热”,说明她心中有所触动。②上文达子要帮忙翻地,小格“不,不。还是我自己用铁锹翻吧……”是犹豫后的决定,说明姑娘的自尊心占了上风,她是一个要强的人 分清描写,抓关键词 ‎①“垂下眼睫”这一动作是“心里一热”后内心自尊挣扎的表现;②关键词“执拗”已经明确了人物的自尊要强 ‎[参考答案] 因达子要帮忙,小格内心有所触动,可是由于自尊要强,犹豫后还是决意自己翻地。‎ 整体概括与分析人物形象题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定考题指向——审清设问,知考什么 题干示例 审读判别 ‎(2015·全国卷Ⅰ)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1)题干有“形象”“性格”“品质”等字样。‎ ‎(2)题干有“文中”“全文”等字样;‎ ‎(3)题干有“概括”“分析”等字样。‎ ‎(2015·全国卷Ⅱ)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014·全国卷Ⅰ)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其他设问方式:‎ ‎(1)×××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2)×××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结合文本分析。‎ ‎(3)文中某人的性格特征怎样?请简要概括。‎ 明答题技巧——理清思维,知答什么 整体概括与分析人物形象题的解题方略 ‎(一)5个思考角度 ‎1.从小说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方面入手 因为这些直接决定人物的言行,影响人物的形象(性格)。‎ ‎2.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 通过小说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概括出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这是概括分析人物性格时最需关注的一点。‎ ‎3.从分析情节入手 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节论人。‎ ‎4.从分析环境入手 人物的成长变化、人物形象(性格)的形成与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塑造什么样的典型性格。如《祝福》一课中祥林嫂的性格特点就明显带有时代环境的烙印。‎ ‎5.从人物关系、作者议论(评价)、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 ‎①许多小说作品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分析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确定主次,从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②作者的评论或其他人物的评价,更是人物性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如《林黛玉进贾府》中贾母对王熙凤的评价“泼皮破落户”“凤辣子”,就揭示了王熙凤心狠手辣的性格特点。‎ ‎(二)2个答题模式 题干若问“某某是一位怎样的人”,常用的一般模式为“×××是一个……(‎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思想性格特点)+……(身份地位)的人”。‎ 题干若问“某某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就需作答“×××的性格特点:①……;②……;③……”。(分条作答)‎ 学规范作答——解构满分,知怎么答 ‎[例三] (2015·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塾师老汪 老汪在开封上过七年学,也算有学问了。老汪瘦,留个分头,穿上长衫,像个读书人;但老汪嘴笨,又有些结巴,并不适合教书。也许他肚子里有东西,但像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头几年教私塾,每到一家,教不到三个月,就被人辞退了。‎ 人问:“老汪,你有学问吗?”‎ 老汪红着脸:“拿纸笔来,我给你做一篇述论。”‎ 人:“有,咋说不出来呢?”‎ 老汪叹息:“我跟你说不清楚,躁人之辞多,吉人之辞寡。”‎ 但不管辞之多寡,学堂上,《论语》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一句,哪有翻来覆去讲十天还讲不清楚的道理?自己讲不清楚,动不动还跟学生急:“啥叫朽木不可雕呢?圣人指的就是你们。”‎ 四处流落七八年,老汪终于在镇上落下了脚。‎ 老汪的私塾,设在东家老范的牛屋。老汪亲题了一块匾,“种桃书屋”,挂在牛屋的门楣上。老范自家设私塾,允许别家孩子来随听,不用交束脩,自带干粮就行了。十里八乡,便有许多孩子来随听。由于老汪讲文讲不清楚,徒儿们十有八个与他作对,何况十有八个本也没想听学,只是借此躲开家中活计,图个安逸罢了。但老汪是个认真的人,便平添了许多烦恼,往往讲着讲着就不讲了,说:“我讲你们也不懂。”‎ 如讲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徒儿们以为远道来了朋友,孔子高兴,而老汪说高兴个啥呀,恰恰是圣人伤了心,如果身边有朋友,心里的话都说完了,远道来个人,不是添堵吗?恰恰是身边没朋友,才把这个远道来的人当朋友呢;这个远道来的人,是不是朋友,还两说着呢;只不过借着这话儿,拐着弯骂人罢了。徒儿们都说孔子不是东西,老汪一个人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老汪教学之余,有个癖好,每月两次,阴历十五和三十,中午时分,爱一个人四处乱走。拽开大步,一路走去,见人也不打招呼。有时顺着大路,有时在野地里。夏天走出一头汗,冬天也走出一头汗。大家一开始觉得他是乱走,但月月如此,年年如此,也就不是乱走了。十五或三十,偶尔刮大风下大雨不能走了,老汪会被憋得满头青筋。一天中午,东家老范从各村起租子回来,老汪身披褂子正要出门,两人在门口碰上了。老范想起今天是阴历十五,便拦住老汪问:“老汪,这一年一年的,到底走个啥呢?”‎ 老汪:“东家,没法给你说,说也说不清。”‎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这年端午节,老范招待老汪吃饭,吃着吃着,又说到走上。老汪喝多了,趴到桌角上哭着说:“总想一个人。半个月积得憋得慌,走走散散,也就好了。”‎ 这下老范明白了:“怕不是你爹吧,当年供你上学不容易。”‎ 老汪哭着摇头:“不会是他。”‎ 老范:“如果是活着的人,想谁,找谁一趟不就完了?”‎ 老汪摇头:“找不得,找不得,当年就是因为个找,我差点丢了命。”‎ 老范心里一惊,不再问了,只是说:“大中午的,野地里不干净,别碰着无常。”‎ 老汪摇头:“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又说:“碰到无常也不怕,他要让我走,我就跟他走了。”‎ 老汪的老婆叫银瓶,银瓶不识字,但跟老汪一起张罗私塾。老汪嘴笨,银瓶嘴却能说。但她说的不是学堂的事,尽是些东邻西舍的闲话。嘴像刮风似的,想起什么说什么。人劝老汪:“老汪,你是有学问的人,你老婆那个嘴,你也劝劝。”‎ 老汪一声叹息:“一个人说正经话,说得不对可以劝他;一个人胡言乱语,何劝之有?”‎ 银瓶除了嘴能说,还爱占人便宜,不占便宜就觉得吃亏。逛一趟集市,买人几棵葱,非拿人两头蒜;买人二尺布,非搭两绺线。夏秋两季,爱到地里拾庄稼,碰到谁家还没收的庄稼,也顺手牵羊捋上两把。从学堂出南门离东家老范的地亩最近,所以捋拿老范的庄稼最多。一次老范到后院牲口棚看牲口,管家老季跟了过来:“东家,把老汪辞了吧。”‎ 老范:“为啥?”‎ 老季:“老汪教书,娃儿们都听不懂。”‎ 老范:“不懂才教,懂还教个啥?”‎ 老季:“不为老汪。”‎ 老范:“为啥?”‎ 老季:“为他老婆,爱偷庄稼,是个贼。”‎ 老范挥挥手:“娘们儿家。”‎ 又说:“贼就贼吧,我五十顷地,还养不起一个贼?”‎ 这话被喂牲口的老宋听到了。老宋也有一个娃跟着老汪学《论语》,老宋便把这话又学给了老汪。没想到老汪潸然泪下:“啥叫有朋自远方来?这就叫有朋自远方来。”‎ ‎(选自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有删改)‎ 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问什么,答什么)‎ 题干“一个什么样的人”已经明确了本题属于“人物形象概括分析题”,“东家老范”明确了在文中寻找依据的范围,把文中正面和侧面写“东家老范”‎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的语句找出来概括分析即可。‎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有多少,答多少)‎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从人物身份、地位、经历等方面考虑 ‎“老汪的私塾,设在东家老范的牛屋”,能设私塾,说明老范家境很好,并且大方 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考虑 ‎ 老范挥挥手:“娘们儿家。”又说:“贼就贼吧,我五十顷地,还养不起一个贼?”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刻画出人物的大气、宽容 从情节方面考虑 从老范设立私塾,但是允许别家孩子来随听的情节可以看出老范是位大方的人;从关注老汪的“乱走”,并尽力开导安慰的情节可以看出老范是位友善的人;从不打听老汪的隐情的情节可以看出老范是位做事得体有分寸的人;从不辞退老汪的情节可以看出老范是位包容的人 ‎[参考答案] ①自家设私塾而允许别家孩子随听,是个大方的人;②关注老汪的“乱走”,并尽力开导安慰,是个友善的人;③不再追问老汪的隐情,是个有分寸的人;④不因银瓶而辞退老汪,是个识大体能包容的人。(每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6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 题型三 人物形象(物象)的作用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小说中的人物可分为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在高考中经常考查的还有物象,高考在形象作用方面的设题也在这三方面。‎ 定考题指向——审清设问,知考什么 题干示例 审读判别 ‎(2015·浙江高考)你认为作者刻画“捡烂纸的老头”这一人物有什么用意?‎ ‎(1)题干中有“作用”“意义”“意图”“效果”“艺术价值”“好处”等字样;‎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2)根据题干问法和文章内容,区分是主要人物作用、次要人物作用还是物象作用。 ‎ ‎(2014·全国卷Ⅱ)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2014·湖北高考)小说中那块活泼有趣的玉蟠螭在情节安排与人物塑造方面有何作用?请分别作简要分析。‎ ‎1.“主要人物的作用”其他设问方式:你认为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有怎样的社会意义?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2.“次要人物的作用”其他设问方式:本文的主人公为×××‎ ‎,那么另一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物象的作用”其他设问方式:小说多次写到×××(物),有什么艺术效果?‎ 主要人物的作用题 明答题技巧——理清思维,知答什么 从2个方面考虑主要人物的作用 ‎1.从结构方面,考虑对情节的作用 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考虑其对情节的推进作用。人物性格发生了变化,情节是否发生了变化?有的主要人物还起到线索作用。‎ ‎2.从内容方面,考虑对主题及社会的作用 ‎(1)考虑对主题的作用 考虑主要人物对文章主题的作用,也就是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反映社会现实和寄托情感。‎ ‎(2)考虑对社会的作用 考虑主要人物对社会的作用,也就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结合社会现实深切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分析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这也是作品的真正写作意图。‎ 学规范作答——解构满分,知怎么答 ‎[例四] 阅读下面的小说,回答后面的问题。‎ 卖 笑 人 ‎[德]海因里希·伯尔  ‎ 每当别人问起我的职业,我总是窘得面红耳赤,张口结舌,虽然别人都认为我是一个镇静沉着的人。我羡慕那些人,他们可以说:我是一个泥瓦工。我羡慕理发匠、会计和抄写员,他们可以坦率地说出他们的职业,而不需要加一长串解释。当我被迫回答这样的问题时,只能勉强说:“我是一个卖笑的人。”这样一个回答常常会引发出第二个我不得不回答的问题:“难道你就靠这个为生?”而我只能如实回答:“是的。”我确实是靠我的笑声过活,而且还干得不坏,因为我的笑声——用商业化的语言来说——供不应求。我是一个素质良好,富有经验的“发笑者”‎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没有人能笑得比我好,也没有人能像我那样自如地运用这门艺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为了避免作令人讨厌的解释,我总说自己是演员。但是在滑稽表演和口才上我实在太缺少天赋,以致我自己也感到这个称号太名不副实。我酷爱事物的真相,而真相就是:我是一个出卖笑声的人。我既不是马戏团的小丑,也不是舞台上的喜剧演员。我不逗人开心,只是装扮出快乐的样子:我放声大笑,像古罗马皇帝,或者像多愁善感的男学生,我采用十七世纪的笑声几乎和采用十九世纪的笑声一样多,有时我还被要求按照各个世纪、各个阶层、各种年龄的不同特点发笑。这只是我所掌握的手艺,就同修鞋的手艺一样。在我的胸腔里,储存着美洲人的笑声,非洲人的笑声,白种人、红种人和黄种人的笑声——而且只要报酬优惠,我就会根据导演的要求,响亮地放出我的笑声。‎ 我已经成了不可或缺的人物。我在唱片上笑,在磁带上笑,电视导演们对我十分尊敬。我可以凄惨地笑,温和地笑,歇斯底里地笑;我可以笑起来像汽车售票员,也可以笑起来像杂货铺帮工;我备有上午的笑声,傍晚的笑声,深夜的笑声,还有黎明和黄昏时的笑声。简而言之,不论什么场合什么样的笑声,我都能发出来。‎ 不用说这种职业是令人讨厌的,对我这种具有富于感染力的笑声的人尤其如此,笑是我毕生唯一的专长。我的这个特长,使我对三、四流的喜剧演员来说也成为不可缺少的人。他们当然生怕观众对他们的连珠妙语无动于衷,所以,我常常作为一个不露声色受雇捧场的观众,在夜总会里消磨掉大多数夜晚。我的工作就是在演出效果不太好时,发出富有感染力的笑声。时机必须掌握得恰到好处,我的真诚、宏亮的大笑不能来得太快,也不能来得太迟,一定要恰逢其时;在那事先约好的时刻,我爆发出大笑,然后全体观众跟我一起捧腹大笑。这样,喜剧效果就达到了。‎ 而我却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到寄存处,穿上大衣,为终于交差而快慰。回到家里,经常有电报在等着我:“急需您的笑声,星期二录音。”几个小时之后,我又哀叹着命苦,坐进闷热的特快列车。‎ 不用说,我下班后或休假时几乎不想笑:牧人和泥瓦匠只有在他们可以忘却牛和砂浆的时候,才会感到开心;木匠家里的门常常是坏的,抽屉也常常打不开;卖糖果的人喜欢吃酸菜;肉铺老板喜欢吃杏仁糖;面包师宁可吃香肠而不吃面包;斗牛士嗜好养鸽子;拳击手在看到他孩子流鼻血时会吓得面色苍白。我觉得这一切都很自然,因为在工作之余我从不发笑。我是一个表情严肃的人,有人认为我是一个悲观者,也许真是如此。‎ 在我婚姻生活的头几年,妻子经常会对我说:“笑一笑。”但从那时起,她就逐渐认识到,我不可能满足她的这个要求。只有在深深的静穆中,让紧张的面部肌肉和绷紧的神经松弛下来时,我才感到快乐。实际上,甚至别人的笑声也会使我心烦,因为它又使我想起了我的工作。所以,我们的婚姻生活安静、平和,因为我的妻子也忘掉了如何大笑。时不时,我会捕到她的微笑,我也报之以微微一笑。我们用轻柔的声音交谈,因为我憎恶夜总会里的嘈杂和那经常充斥了整个录音棚的喧嚷。不熟悉我的人都认为我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可能我就是这样一个人,因为我经常被迫张口大笑。‎ 我一直带着一种冷漠的表情生活着,有时也允许自己微笑一下,我常常会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大笑过。我想我没有。我的兄弟姐妹们一直认为我是一个严肃的小伙子。‎ 所以我大笑,笑得千姿百态,但我从来也没听到过我自己的笑声。‎ ‎(选自《外国超短篇小说赏析》)‎ 作者塑造“卖笑人”这一形象的用意何在?试简要分析。(6分)‎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  ‎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问什么,答什么)‎ 题干“形象的用意”,由“用意”可知考查的是“形象的作用”,并且是塑造“主要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有多少,答多少)‎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从结构上,考虑对情节的作用 文本始终以“我”叙述,“我”在叙述中完成了形象的展现,可见“我”串起了全文。但这只是“我”的线索作用,不是塑造人物的社会用意,所以组织答案时这一点可以不作考虑 从内容上,考虑对主题和社会意义的作用 第一,“卖笑人”并不想卖笑,可又必须“卖笑”,从中可知人物:逆来顺受、隐忍苟活,精神世界充满忧伤、苦闷和绝望 第二,“笑”本是自然感情的流露,但却“卖笑”,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中“笑”被商品化、职业化,同内心的真实感情相脱离 第三,作者有意以“我”来平静地叙述,在平静的背后是辛酸和痛苦,寄予了作者深切的同情 ‎[参考答案] 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用意在于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笑本是内心高兴的自然流露,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笑被商品化、职业化,同内心的真实感情相脱离。表达了他对底层人民艰辛生活的同情。‎ 次要人物的作用题 明答题技巧——理清思维,知答什么 从4个方面考虑次要人物的作用 ‎1.牵线搭桥,推动情节 在一些小说中,主要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往往从次要人物的眼睛里看出来;对人物的感受、评论,往往从次要人物的嘴里说出来。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他们的出现主要担当特定的角色,完成一定的叙事功用,常常起到线索作用。‎ ‎2.侧面衬托,个性鲜明 次要人物可以将原本单调的故事情节衬托得活灵活现,凸现主要人物品质,表达思想感情,使主要人物更加鲜明清晰。‎ ‎3.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很多小说中次要人物的出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起到了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渲染气氛的次要人物多是群体人物。‎ ‎4.揭示主题,增添魅力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次要人物的设置是为塑造主要人物服务的,更是为揭示小说主题服务的。小说对次要人物的刻画貌似平淡轻松,实则蕴含着厚重的力量,既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又增添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如《祝福》中的“我”就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具有现代意识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新旧历史交替时期种种精神上的矛盾。‎ 特别提示:小说中的“我”‎ 小说中的“我”是个特殊人物,它不同于散文中的“我”,它是小说中的人物,不是作者自己。因为“我”是第一人称,也有作为见证人,增强小说真实性的作用。这一点在前面学案1的“叙述人称”中已提到。‎ 学规范作答——解构满分,知怎么答 ‎[例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陆地上的船 谢志强  ‎ 早晨,太阳刚刚升起,他便站在晒谷场上,一只手叉在腰间,一只手一挥,像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他喊:起锚,出航!‎ 爹叹了一口气说,疯子的船又出海了。‎ 我好奇地望着他。我没见过海,没见过航船。他迎着照进山岙里的阳光,穿着整齐的制服,很威武,很气派。阳光勾勒出他的剪影。‎ 晒谷场周围是一块块水田,绿茵茵地连向山岭。接着,他开始踱步。我观察了好些天,他从晒谷场的东头慢慢地走向西头,沉思的样子。晒谷场铺着水泥。‎ 我发现,他绝不多走一步,接近晒谷场的边缘,他又折回身,继续走。他的皮肤黝黑,不是山民那种黑。是海风吹出的黑,父亲告诉我。我想象大海无遮无拦的阳光。‎ 他走得那么准确。爹说他那条船跟晒谷场差不多大。那么大一条船,我想,一个移动的晒谷场,周围的绿田不是像平静的海水吗?‎ 爹说,别去打扰他,可怜的船长。一个失去了船的船长。我对他生出敬意,他的身材魁伟,把那一身制服撑得板板直直,好像挂在衣架上边那样。‎ 太阳在不知不觉升起,有一竿子高了,他仍重复着踱步——那是他在甲板上散步。我希望他脚下的晒谷场能够航行。他踱步的时候,晒谷场仿佛在飘移。他的制服衣襟在山风里猎猎抖动。‎ 可是,天阴下来了,不知哪里钻出来了乌云,发酵似的膨胀,遮住了太阳。他停下脚步,四处张望,甚至,双手圈成两个圆,罩在眼眉前。父亲说那是他的望远镜。爹示意我们——村里的几个小伙伴都来了,他们想嚷嚷——不要出声,其实,我真想赶过去,登上他的船。‎ 他举起双臂,说,全体注意,风暴来啦,各就各位,保持航速!‎ 我们乐了。他焦虑不安地跑起来,跑到船头——晒谷场的东首,他用脚踢踢摊在地上的稻谷,说赶快采取措施,海水漫进舱里了。‎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他开始寻找什么,大概是桶之类的东西,舀海水。他忙乎着踢稻谷,金色的稻谷飞起,我的娘撩起围裙揉在手里,对我的爹说,你去劝劝他,这样糟蹋粮食。‎ 他喊:快,水泵,都躲起来干吗!他四顾着,像是寻找想象中的船员。我们沉不住气了,真想赶过去帮他一把。‎ 他冲着我们喊:胆小鬼,你们丢下船逃走呀!你们过来!我命令你们过来。大海可饶不了你们!‎ 我瞧了一眼爹。爹低声说:别过去,他疯病发了,发过一阵就会好转呢。‎ 我真想过去支援他,他需要帮手。我见他像热锅上的蚂蚁那样,在晒谷场上疯狂地奔跑,我真不忍他那么孤独,可能我们过去,能够安慰他——他是我们家族中唯一见过大世面的人物了,我曾替我这个二叔自豪,可是,他回来的时候,人家指着脑袋说他受了刺激。‎ 他终于停下来,哭腔哭调地说:沉了,沉了,我们的航船,沉了,你们都逃吧,鲨鱼不会放过你们。‎ 据爹说,他那条船,在一场海上风暴里航行了一天一夜,最后,接近了一个无名小岛,触了礁。‎ 太阳钻出乌云。他的声音低下来,说,沉了。沉了。似乎在念咒语。我看着环绕着小山村的山岭,好似晒谷场在下沉、下沉。‎ 他走出晒谷场,朝我们走来——登上小岛。他的神色又恢复了正常,像经历了场海上风暴,现在,他的表情呆滞、淡漠。他根本没看我们一眼,似乎我们不存在,他穿过我们中间,径直地走进他的屋子。‎ 我们踏上了他的航船——晒谷场,整平了踢乱的稻谷。我学着他的样子,在场上走,想体验当船长的感受。还是我出生以来看惯了的小山村——晒谷场,可是,刚才(每天他都要演绎一场出航的仪式,只是今天意外,出现了阴天)那场“沉船”的风暴就发生在这儿。大海无情,我想着遥远的大海,我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 小说中的“我”有哪些作用?请概括说明。(6分)‎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问什么,答什么)‎ 结合原文,审视题干中“我”“作用”两个关键词,可知本题考查的是“次要人物的作用”。‎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有多少,答多少)‎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牵线搭桥,推动情节 通过文中“我好奇地望着他。……他迎着……”“我发现,他绝不多走一步……”“我们乐了。他焦虑不安地跑过来……”等等,可以看出,文中“我”是一个线索人物,文中是以“我”的视角来描写疯子船长,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 本文中“我对他生出敬意”“我真想过去支援他”“‎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侧面烘托,个性鲜明 我曾替我这个二叔自豪”“大海无情,我想着遥远的大海,我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等等,侧面烘托了疯子船长的执着于理想、忠于职守的悲剧形象,可以说“我”对疯子船长形象的塑造起到辅助作用。同时也刻画出“我”对疯子船长的理解、同情和敬意 揭示主题,增添魅力 行文中多处提到的“我”的内心感受,特别是结尾处写“我”学着他的样子,想体验船长的感受,要去见识大海,使小说的意蕴更为丰富 叙述人称,叙述视角 ‎“我”是第一人称,是有限视角,是见证人,是叙述者,这使得故事情节更加真实亲切,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便于抒发感情 ‎[参考答案] ①“我”贯穿始终,是文章的线索。‎ ‎②以“我”这样一个山村孩子的视角写疯子船长发疯的过程,使故事更具有真实性,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③在塑造疯子船长这一人物上,“我”起到辅助作用。‎ ‎④通过写“我”学着他的样子,想体验船长的感受,要去见识大海,使小说的意蕴更为丰富。‎ 物象的作用题 明答题技巧——理清思维,知答什么 ‎“4从思考”准确把握物象作用 ‎1.从人物塑造方面思考 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应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点从哪些方面对主要人物作了映衬,如梅、玉、竹等。‎ ‎2.从情节安排方面思考 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物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3.从环境方面思考 指的是它对时代特色氛围做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以及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作用。‎ ‎4.从主题方面思考 ‎“物象”往往具有衬托或象征意义,有揭示和深化主题的作用。‎ 学规范作答——解构满分,知怎么答 ‎[例六] (2014·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鞋 刘庆邦 有个姑娘叫守明,十八岁那年就定了亲。定亲的彩礼送来了,是几块做衣服的布料。‎ 媒人一走,母亲眼睛弯弯的,说:“给,你婆家给你的东西。”‎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谁要他的东西,我不要!”‎ ‎“不要好呀,我留着给你妹妹作嫁妆。”‎ 妹妹跟过来,要看看是什么好东西。守明像是捍卫什么似的,坚决不让妹妹看,她把包袱放进箱子,啪嗒就锁上了。‎ 家里只有自己时,守明才关了门,把彩礼包儿拿出来。她把那块石榴红的方巾顶在头上,对着镜子左照右照。她的脸红通通的,很像刚下花轿的新娘子。想到新娘子,不知为何,她叹了一口气,鼻子也酸酸的。‎ 按当地的规矩,守明该给那个人做一双鞋了。她的表情突然变得严肃起来。‎ 她把那个人的鞋样子放在床上,张开指头拃了拃,心中不免吃惊,天哪,那个人人不算大,脚怎么这样大。 脚大走四方,不知这个人能不能走四方。她想让他走四方,又不想让他走四方。要是他四处乱走,剩下她一个人在家可怎么办?她想有了,把鞋做得稍小些,给他一双小鞋穿,让他的脚疼,走不成四方。想到这里,她仿佛已看见那人穿上了她做的新鞋,由于用力提鞋,脸都憋得红了。 ‎ ‎“合适吗?”‎ 那个人说合适是合适,就是有点紧。‎ ‎“穿的次数多了就合适了。”‎ 那个人把新鞋穿了一遭,回来说脚疼。‎ ‎“你疼我也疼。”‎ 那个人问她哪里疼。‎ ‎“我心疼。”‎ 那个人就笑了,说:“那我给你揉揉吧!”‎ 她赶紧把胸口抱住了。她抱的动作大了些,把自己从幻想中抱了出来。摸摸脸,脸还火辣辣的。‎ 瞎想归瞎想,在动剪子剪袼褙时,她还是照原样儿一丝不差地剪下来了。‎ 第一次看见那个人是在社员大会上,那个人在黑压压的会场中念一篇稿子。她不记得稿子里说的是什么,旁边的人打听那个人是哪庄的,叫什么名字,她却记住了。她当时想,这个男孩子,年纪不大,胆子可够大的,敢在这么多人面前念那么长一大篇话。她这个年龄正是心里乱想的年龄,想着想着,就把自己和那个人联系到一块儿去了。不知道那个人有没有对象,要是没对象的话,不知喜欢什么样的……‎ 有一天,家里来了个媒人,守明正要表示心烦,一听介绍的不是别人,正是让她做梦的那个人,一时浑身冰凉,小脸发白,泪珠子一串一串往下掉。母亲以为她对这门亲事不乐意,守明说:“妈,我是舍不得离开您!”‎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媒人递来消息,说那个人要外出当工人。守明一听有些犯愣,这真应了那句脚大走四方的话。此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回还,她一定得送给那个人一点东西,让那个人念着她,记住她,她没有别的可送,只有这一双鞋。‎ 那个人外出的日期定下来了,托媒人传话,向她约会,她正好亲手把鞋交给那个人。‎ 约会的地点是村边那座高桥,时间是吃过晚饭之后。母亲要送她到桥头去,她不让。‎ 守明把一切都想好了,那个人若说正好,她就让他穿这双鞋上路——人是你的,鞋就是你的,还脱下来干什么!临出门,她又改了主意,觉得只让那个人把鞋穿上试试新就行了,还得让他脱下来,等他回来完婚那一天才能穿。‎ 守明的设想未能实现。她把鞋递给那个人时,让那个人穿上试试。那个人只笑了笑,说声谢谢,就把鞋竖着插进上衣口袋里去了。直到那个人说再见,鞋也没试一下。那个人说再见时,猛地向守明伸出了手,意思要把手握一握。‎ 这是守明没有料到的。他们虽然见过几次面,但从来没有碰过手。她犹豫了一会儿,还是低着头把手交出去了。那个人的手温热有力,握得她的手忽地出了一层汗,接着她身上也出汗了。那个人大概怕她害臊,就把她的手松开了。‎ 守明下了桥往回走时,见夹道的高庄稼中间拦着一个黑人影,她大吃一惊,正要折回身去追那个人,扑进那个人怀里,让她的那个人救她,人影说话了,原来是她母亲。‎ 怎么会是母亲呢!在回家的路上,守明一直没跟母亲说话。‎ 后记:‎ 我在农村老家时,人家给我介绍了一个对象。那个姑娘很精心地给我做了一双鞋。参加工作后,我把那双鞋带进了城里,先是舍不得穿,后来想穿也穿不出去了。第一次回家探亲,我把那双鞋退给了那位姑娘。那姑娘接过鞋后,眼里一直泪汪汪的。后来我想到,我一定伤害了那位农村姑娘的心,我辜负了她,一辈子都对不起她。‎ ‎(有删改)‎ 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问什么,答什么)‎ 题干“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已经明确“鞋”是物象,“好处”二字暗示本题属于“物象作用”类题。‎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有多少,答多少)‎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从人物塑造方面思考 本文“鞋”对主要人物守明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其内心情感的流露都是借助“鞋”完成的:想到给男方做双小鞋不让他走得太远,透露出对男方的担心;想象男方穿小鞋的窘态以及跟男方约会时试鞋的情景,透露出向往爱情的守明复杂而甜蜜的心理 从情节安排方面思考 小说的情节始终没有离开鞋子,在做鞋、送鞋的过程中,女主人公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得以展现,所以“鞋”是文章的线索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从环境和主旨方面思考  ‎ 文中“按当地的规矩,守明该给那个人做一双鞋了”,物象第一次在文中出现就点明了当地的习俗,也是那个时代的环境特点,这是物象本身特点蕴含的时代环境,也暗示了文章的主旨 ‎[参考答案] ①做鞋是当时当地的规矩,这样的故事既有生活气息,又有时代特点;②以鞋为线索,可以使故事情节更集中、紧凑;③鞋是情感的寄托物,有助于主人公内在情感与深层心理的发掘与表现。(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一、(2014·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题。(3分)‎ 走 眼 王伟锋 老街两边,一溜儿开有十多家古玩店。“珍宝斋”的门店在老街的最里面。老板姓赵,做这一行已经有20多年了。赵老板内行,眼力好。据说,好东西只要打他眼前一过,没有看走眼的。‎ 一次,老街有家店收了一件钧瓷,吃不准货色。半条街的人都看过了,但谁也不敢拍板下结论。店主亲自出马,恭恭敬敬地请赵老板赏脸,过去给看一眼。赵老板热心,当即过去,反复把玩了,淡淡地说:“收着。”‎ 店主心中一喜,禁不住颤声问:“能收?”‎ 赵老板朗声道:“能收!”后来,那件钧瓷出手,价钱竟然翻了10倍。自此,赵老板声名日隆。‎ ‎1.(人物形象概括分析题)赵老板在鉴定钧瓷时,小说先用“淡淡”,后用“朗声”来描写他的神态,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3分)‎ 答:   ‎ ‎  ‎ ‎   ‎ ‎  ‎ ‎   ‎ ‎  ‎ ‎   ‎ 参考答案:①自信、沉稳、果断。②强调、不容置疑。③对隔壁店主的疑惑微露不悦。‎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16分)‎ 麦 季 袁省梅 吃晚饭时,爸说:“我腰疼得不行,你替我看场去吧。”我不吭声,爸又说:“‎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半大小子了,该替换替换我了,看人家大斌子,接上他老子的力了,不上学,一天能挣好几个工。”‎ 我还是没说话,可我听出了我爸话里的黯然、无奈、恨铁不成钢的味道。后来,只要一想起我爸,我总是会想到多年前他对我无奈的样子,穿越时光的尘埃,扑面而来,让我莫名的心疼。‎ 大斌子,那时也是十七八岁的年龄,长得却壮实,一副大人的模样。吃了晚饭,我去喊了大斌子,捏了手电筒,去麦场。‎ 生产队的麦场在村子的西边,旁边就是麦地,一片连着一片,朦胧的夜色里,空旷,饱满。风从树上掠过,簌簌响。小虫子在土里,唧唧叫。经了一天的日晒,麦秸垛和麦地散发着一种好闻的气味,热烈,干燥,青草和新麦的香很浓了,让人感到莫名的欢腾。‎ 马灯下,大斌子掏摸出一把旱烟和几张窄的纸条,说“吃烟”就把一根粗大的烟卷塞到了我手里。现在想起,我的抽烟是从那晚开始的。月亮出来了,我看见大斌子学着大人的样子,猛地吸一下,忽地吐出一团白的烟雾,很享受的样子。我只一口,就“咔咔”地咳嗽了半天。大斌子就笑,笑得肆意,畅快。‎ 突然,我们听见麦地里传来剪麦穗的声音,“嚓嚓”“嚓嚓”,迅疾,慌乱。我一下就慌了,脖子木头般僵硬得不能动。大斌子不叫我发出声响,倏地摁亮手电。一束光在晦明的月色下,虚弱,模糊,却照亮了那人。‎ 竟是老王头。月亮银白水样明,老王头讪讪地,手遮着眼睛,说:“没动麦捆子,就捡点麦穗。”大斌子仰头看看天,哈哈大笑:“是捡麦穗的好时候,不热。”‎ 我劝大斌子放过老王头,别让队长来了看见。大斌子不理我,踢着老王头脚边的布袋子:“眼神挺好啊,捡得不少嘛。”‎ 我知道,大斌子恨老王头。老王头是我们的老师,他不止一次地批评过大斌子,还揍过大斌子。那时,哪个男生没挨过老师的打呢?多年以后,想起这些事,倒觉得老王头下手太轻。大斌子还没停学时,就扬言要收拾老王头,当然也收拾过。给老王头扣在宿舍窗台上的碗下放只青蛙,给老王头的烟筒里塞半截砖。‎ 大斌子抓过布袋子,冷冷地说:“人可以走,赃物得留下。”月下,老王头佝偻着腰,搓着手,嗫嚅着,不知说了句什么,低下头走得风快,简直是小跑了。大斌子哈哈大笑:“慢点啊王老师,别摔了您的老腰。”‎ 月亮隐在了云后,有风吹来,潮润,燠热。大斌子叫我去场院,自己走了。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来,手里却不见了老王头的布袋子。‎ 谁也没想到,第二天晚上大斌子偷了半袋子碾好的新麦,刚出了场院,让队长撞见了。大斌子说是想用麦子换甜瓜吃。队长气得一跳脚,骂他家贼难防。叫来他爸。大斌子挨了一顿狠揍。‎ 天黑时,大斌子来找我,瘸着腿骂他爸:“‎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下手真狠啊,好像我不是他亲儿子。昨晚倒霉,今晚你给我放哨,偷回来。”那晚,他顺利地偷出半袋子新麦。朦胧的夜色下,他的两条长腿舞得飞快,在小巷子穿来穿去。我追得气喘,也不敢喊。谁知他竟然把袋子放到了老王头家的柴房子前。‎ 我问他:“昨晚的也是给老王头?”他说:“你认为呢?”我说:“那前几天的布袋子还老王头了?你不是恨他吗?”他说:“你喜欢他?那天我是想把布袋子交给队长,从他门口过时就听见他媳妇在屋里骂他犟驴,说屋里都揭不开锅了还窝在学校不挣钱。老王头一句不吭,我听着就心软得不行了。”‎ 谁知,我跟大斌子刚把半袋子麦子放到老王头的柴房子前,老王头“呼哧”从柴房子出来了。他扯住大斌子叫把麦子拿走,他说我偷你们不能偷,小小年纪可不能沾染了这坏习气,你们得走正道。‎ 大斌子“噗”地吐了口唾沫,甩开他要走,老王头死拽住就是不让走。大斌子没法子,只好背起袋子,也不理我,气呼呼地走了。‎ 我悄悄地叫他把麦子藏起来,明天换甜瓜吃。大斌子哼了一声:“吃吃吃,就知道吃。”大斌子把麦子倒到了场院,说:“这个老王头,看我以后怎么整他吧。”一会儿,他又说:“老王头说的也没错,嗨,这个老王头!”‎ 后来,大斌子和老王头成了铁哥们,我跟老王头也成了铁哥们。‎ ‎2.(人物形象概括题)请概括大斌子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4分)‎ 答:   ‎ ‎  ‎ ‎   ‎ ‎  ‎ 解析:第一步,题干已经明确,是人物性格概括题;第二步,对大斌子性格的把握,要结合故事情节及人物的语言、行动等,大斌子学大人抽烟、给老师“宿舍窗台上的碗下放只青蛙”,“烟筒里塞半截砖”等情节,可以看出其顽劣的性格;保护老师、给老师送麦子等情节,可以看出其正直善良宽容的性格;被队长逮着情节可以看出其倔强仗义的性格。同时,“我”的衬托也需要考虑。‎ 参考答案:粗鲁顽劣,正直倔强,朴实仗义,善良宽容。(评分标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3.(人物形象塑造手法题)请简要分析作者塑造大斌子所采用的最突出的艺术手法。 (6分)‎ 答:   ‎ ‎  ‎ ‎   ‎ ‎  ‎ ‎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解析:第一步,题干问题切入点很小,就是刻画人物的手法,属于“人物手法题”,并且是“最突出的艺术手法”;第二步,思考刻画人物的手法,结合全文,发现对大斌子的刻画是前后形成鲜明对比的,前面写其抽烟、捉弄老师、偷麦子,感觉这人性质恶劣,结尾却发现是为了帮助老师,人物形象在对比中突显出来。答“欲扬先抑”也可。‎ 参考答案:前后对比(欲扬先抑)。前面写大斌子抽烟、捉弄老师、偷麦子,让人感觉他很坏,结尾写他为了帮助老师,甘愿挨打和背负罪名。前后对比鲜明,使人物形象突出,也使读者印象深刻。(评分标准:手法2分,阐释2分,作用2分)‎ ‎4.(次要人物作用题)小说中的“我”有什么作用? (6分)‎ 答:   ‎ ‎  ‎ ‎   ‎ ‎  ‎ ‎   ‎ 解析:第一步,审读题干,题干很明确,是“人物作用题”,并且是次要人物作用题;第二步,小说中对“我”着墨也比较少,可从以下方面思考“我”的作用:①衬托主要人物;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或串起故事情节;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④升华文章主题,画龙点睛。确定思考方向后,再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首先,“我”是串联故事线索的人物,故事情节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忆串联起来的;其次,“我”是作者塑造的一个衬托人物,用“我”善良、宽容、胆小、怕事来衬托大斌子的宽容、正直,遇事的镇定和冷静,使主要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每点3分)‎ 学案4 语言类题的2种考法和5选 2选择题的满分智取 一、语言类题的2种考法 高考《考试说明》对小说语言的鉴赏有两层含意:一是鉴赏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即作品中人物的语言;二是鉴赏小说作者的语言风格,即作者的叙述语言(用语特点和语言风格)。体现在高考中往往有两大题型:体会语句含意,品味语言艺术。但在实际考查中,“体会语句含意”和“品味语言艺术”经常是结合在一起的,即要求在体会了语句的含意之后,还要对这样写的好处加以品味赏析。分题型复习便于掌握答题角度,但实际解答时要根据题干要求灵活作答。‎ 体会重要语句含意 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其次要理解句子的语境义,即在一定的语境中句子的临时意义;第三要理解句子的“言外之意”‎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如反语、双关、婉曲等,表达的往往是言外之意。‎ 定考题指向——审清设问,知考什么 题干示例 审读判别 ‎(2015·安徽高考)画线②处运用了比喻和对比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 ‎(1)题干有“语句”“句子”“画线”等字样。‎ ‎(2)题干有“理解”“赏析”“蕴含”等字样。‎ ‎(2014·江苏高考)请探究作品结尾画线句的意蕴。‎ ‎(2014·江西高考)理解下面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其他设问方式:‎ ‎(1)文中画线语句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2)怎样理解文中画线语句的“言外之意”?‎ ‎(3)文中×××蕴含了几层意思?请赏析。‎ 明答题技巧——理清思维,知答什么 理解或赏析重要语句含意“3步走”‎ 第一步:审清题干要求,辨明考查类型 如果是作者的叙述语言,要仔细揣摩作者描绘环境、叙述故事、说明事物、刻画人物、发表议论、抒发感情等的真正意图;如果是作品中的人物语言,要认真品味作品中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以及个性化语言是如何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 第二步:结合主题,分析重要语句内涵 既要阐明语句的表层含意,又要挖掘其深层含意。在挖掘其深层含意时,需要“三抓”: ‎ ‎1.抓句子的关键词语 重要句子都有凸显其含意的关键性词语,这些关键性词语,可以是主干,也可以是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要确切地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义,可从句子结构入手,在抓住主干的同时,特别留心那些修饰、限制成分。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抓住了这些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句子含意之门的钥匙。‎ ‎2.抓句子的位置 重要句子,或揭示段意,一般处于段首或段尾;或揭示文章脉络层次,往往是那些具有总领性、过渡性、总括性的语句。理解这类句子的含意,常需要考虑它在文中的位置:如果是总领句,解释句意时要考虑其所领起的语段的内容;如果是过渡句,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如果是总结句,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 ‎3.抓句子的手法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这些手法,既可以是人物描写手法,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也可以是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借代等。对含有手法的句子的理解,应从手法本身的特点、作用入手,从而透视其深层意义。‎ 如何判定语句所用的描写方法呢?最基本的是要从它描写的特征上判断。一般从景物描写、人物描写大类上判定。‎ 第三步:规范答题,采用“手法+内容+效果”的方式 即能够分析语句采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在文本架构、人物塑造、情感表达、主题呈现等方面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学规范作答——解构满分,知怎么答 ‎[例一] (2015·安徽高考)阅读《蓑衣》一文(文本见本专题“学案‎1”‎[例三]),回答后面的问题。‎ 画线②处运用了比喻和对比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问什么,答什么)‎ 题干“画线②处”已经明确告诉了答题的区域;“比喻和对比”又明确了手法,这就省去了判断手法这一步,说明“画线②处”是语句;“赏析”已经明确了本题属于“赏析语言含义题”;“分别”是针对“比喻和对比”来说的。‎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有多少,答多少)‎ 本题很明显,考查实质是赏析语言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答题时要采用“手法+内容+效果”的方式。‎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比喻 ‎“这片土地变得漂亮了,耕过,耙过,就像蓬乱的头发被耐心地梳理过一样”,把变漂亮的土地比喻成被耐心梳理过的头发,形象地表现了达子有耐心、乐于助人、认真细心的性格,也是小格改变对他的态度的最重要的依据 对比 ‎“这片土地变得漂亮了……达子的头发倒变得蓬乱了,正在他的地上忙着”,在这里土地的漂亮和达子头发的蓬乱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达子劳作的辛苦 ‎[参考答案] 把耕耙过的平整的土地比作梳理后整齐的头发,形象地写出了达子的耐心与细心。将耕耙后土地的平整与达子头发的蓬乱进行对比,鲜明地表现出达子劳作的辛苦。‎ 品味语言艺术 品味小说语言艺术,关键在于确定语言特色。不同的作者,会有不同的语言艺术特点。这里的艺术特点有时是指作者的语言风格,如平实、朴素、华丽、冷峻、热烈、简洁、明快、晓畅、典雅、清丽、幽默、辛辣、含蓄等。有时是指在特定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遣词造句等修辞方面的特点,如炼字、长短句、整散句等。另外,也包括作者语言的地域色彩、语体色彩。‎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定考题指向——审清设问,知考什么 题干示例 审读判别 ‎(2010·山东高考)第一段中画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 题干有“语言特色”“语言表达特色”等字样。‎ 其他设问方式:‎ ‎(1)以×××为例,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作品在语言运用上的妙处。‎ ‎(2)本文在语言表达上很有特色,试从某一角度加以分析。‎ 明答题技巧——理清思维,知答什么 小说语言艺术的答题需要思考“2角度”‎ ‎1.用语特点角度 用词特点 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上的搭配 感情色彩 是否鲜明 是褒还是贬 语体色彩 文言词 口头语 书面语 方言 叠词、关联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的使用 运用叠词 精练的动词、形容词 准确的副词、关联词 造句特点 句式 排比句、对偶句、反复句的使用 整散句的搭配 长短句的使用 修辞手法 九种修辞手法的判断与运用 ‎2.语言风格角度 放与柔婉 豪放 景象→境界开阔 动词→富有力度 形容词和副词→色彩鲜明 抒情→大多激越昂扬 修辞手法→多用排比、夸张、反复、反问等 柔婉 对象→纤巧细致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情感→细腻缠绵 画面→色调柔和 修辞手法→少用排比、夸张、设问 直露与含蓄 直露 表达感受和观点→比较直接 含蓄 表达情意 ‎→不直接 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多用象征、设问、比喻 质朴与华丽 质朴 ‎(平实)‎ 语言→‎ 通俗化、口语化 少用修辞,少描绘性 华丽 ‎(典雅)‎ 多描绘性语言→讲究节奏韵律 修辞手法→多引用、排比、对偶、用典等 庄重与诙谐 庄重 话题→较为严肃 语言→凝重 句式→整齐、完整而绵长 关联词运用→完整准确 诙谐 语气→轻松幽默 修辞→多夸张、反语、比喻(有趣味)‎ 简洁与细腻 简洁 多用短句→语势流畅 细腻 多用长句→多用对比和辩证性语言 学规范作答——解构满分,知怎么答 ‎[例二] (2010·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人和车厂的老板刘四爷快七十岁了;人老,心可不老实。年轻的时候他当过库兵,设过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账。干这些营生所应有的资格与本领——力气,心路,手段,交际,字号等等——刘四爷都有。在前清的时候,打过群架,抢过良家妇女,跪过铁索。跪上铁索,刘四并没皱一皱眉,没说一个饶命。官司教他硬挺了过来,这叫作“字号”。出了狱,他开了个洋车厂子。土混混出身,他晓得怎么对付穷人,什么时候该紧一把儿,哪里该松一步儿,他有善于调动的天才。车夫们没有敢跟他耍骨头(注:调皮捣乱)的。他一瞪眼,和他哈哈一笑,能把人弄得迷迷糊糊的,仿佛一脚登在天堂,一脚登在地狱,只好听他摆弄。到现在,他有六十多辆车,至坏的也是七八成新的,他不存破车。车租,他的比别家的大,可是到“三节”他比别家多放着两天的份儿。人和厂有地方住,拉他的车的光棍儿,都可以白住——可是得交上车份儿,交不上账而和他苦腻(注:软磨硬缠)的,他扣下铺盖,把人当个破水壶似的扔出门外。大家若是有个急事急病,只须告诉他一声,他不含糊,水里火里他都热心地帮忙,这叫作“字号”。‎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刘四爷是虎相。快七十了,腰板不弯,拿起腿还走个十里二十里的。两只大圆眼,大鼻头,方嘴,一对大虎牙,一张口就像个老虎。个子几乎与祥子一边儿高,头剃得很亮,没留胡子。他自居老虎,可惜没有儿子,只有个三十七八岁的虎女——知道刘四爷的就必也知道虎妞。她也长得虎头虎脑,因此吓住了男人,帮助父亲办事是把好手,可是没人敢娶她作太太。她什么都和男人一样,连骂人也有男人的爽快,有时候更多一些花样。刘四爷打外,虎妞打内,父女把人和车厂治理得铁筒一般。人和厂成了洋车界的权威。‎ 在买上自己的车以前,祥子拉过人和厂的车。他的积蓄就交给刘四爷给存着。把钱凑够了数,他要过来,买上了那辆新车。‎ ‎“刘四爷,看看我的车!”祥子把新车拉到人和厂去。‎ 老头子看了车一眼,点了点头:“不离!”‎ ‎“我可还得在这儿住,多咱我拉上包月,才去住宅门!”祥子颇自傲地说。‎ ‎“行!”刘四爷又点了点头。‎ 不拉刘四爷的车,而能住在人和厂,据别的车夫看,是件少有的事。因此,甚至有人猜测,祥子必和刘老头子是亲戚;更有人说,刘老头子大概是看上了祥子,想弄个上门女婿。这种猜想里虽然怀着点妒羡,可是万一要真是这么回事呢,将来刘四爷一死,人和厂就一定归了祥子。这个,教他们只敢胡猜,而不敢在祥子面前说什么不受听的。其实呢,刘老头子的优待祥子是另有笔账儿。祥子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新的环境里还能保持着旧的习惯。假若他去当了兵,他决不会一穿上那套虎皮,马上就不傻装傻地去欺侮人。在车厂子里,他不闲着,把汗一落下去,他就找点事儿做。他去擦车,打气,晒雨布,抹油……用不着谁支使,他自己愿意干,干得高高兴兴,仿佛是一种极好的娱乐。厂子里平常总住着二十来个车夫;收了车,大家不是坐着闲谈,便是蒙头大睡;祥子,只有祥子的手不闲着。初上来,大家以为他是向刘四爷献殷勤,狗事巴结人;过了几天,他们看出来他一点没有卖好讨俏的意思,他是那么真诚自然,也就无话可说了。刘老头子没有夸奖过他一句,没有格外多看他一眼;老头子心里有数儿。他晓得祥子是把好手,即使不拉他的车,他也还愿意祥子在厂子里。有祥子在这儿,先不提别的,院子与门口永远扫得干干净净。虎妞更喜欢这个傻大个儿,她说什么,祥子老用心听着,不和她争辩;别的车夫,因为受尽苦楚,说话总是横着来;她一点不怕他们,可是也不愿多搭理他们。她的话,所以,都留给祥子听。当祥子去拉包月的时候,刘家父女都仿佛失去一个朋友。赶到他一回来,连老头子骂人也似乎更痛快而慈善一些。‎ ‎(节选自老舍《骆驼祥子》第四章,有删改)‎ 第一段画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4分)‎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问什么,答什么)‎ ‎“第一段画线部分”明确了区域,“语言特色”界定了本题属于“品味语言艺术”类题,“举例分析”明确了答题步骤是先界定“特色”,然后“结合画线部分分析”。‎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有多少,答多少)‎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用语特点 根据“耍骨头”“紧一把儿”“松一步儿”“迷迷糊糊”等看出画线部分运用的大部分是口语(语体色彩),并且多是短句 语言风格 正因为用语的通俗化、口语化,画线部分体现的整体风格为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能把人弄得迷迷糊糊的,仿佛一脚登在天堂,一脚登在地狱,只好听他摆弄”又体现出语言形象生动的风格 ‎[参考答案] 运用了口语方言(北京方言,或“有京味儿”“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例如“土混混”“耍骨头”“紧一把儿”“松一步儿”“迷迷糊糊”等,质朴(自然、通俗),形象(活泼、生动)。‎ 二、3步确保 5选 2选择题得满分 小说阅读的综合性选择题,就是给出五个选项,考生从中选出最恰当的两个选项。一般是其中有三个选项可以得分,分值分别为3分、2分、1分;得分最高为5分。这五个选项涉及小说内容的理解、故事情节的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概括、艺术手法等多方面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但2014年题干要求为“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2015年变化为“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也就是题干要求更为具体,这利于考生的思考方向。‎ 小说阅读5选2选择题解题3步骤 小说文本的选择题,一般采用5选2的形式,赋分5分,并且在评分标准中具体规定了每个选项的不同得分。一般而言,符合题干要求而且信息量大、有重要意义的选项占3分,符合题干要求但信息量较小或重要性不突出的选项占2分,基本符合题干要求但表述略有瑕疵的选项占1分,选项表述有误或不符合题干的选项不得分。根据这一评分标准,答题时应首先把不符合题干要求或表述有误的选项排除掉,然后再对余下的选项进行择优选择。‎ 答题时可按照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浏览选项标敏感点 高考题干中已经明确的各个选项的敏感点(考查点),就是题干要求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快速浏览各选项,把与它们相关的核心词语标注出来。‎ 第二步:回归原文找对应 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文寻找对应,筛选信息类注意是否改变原文判断,评价赏析类的选项特别关注标注的敏感点是否有原文依据。‎ 第三步:排除判断定答案 根据“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知识性错误”‎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赏析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 ‎[例三] (2015·全国卷Ⅱ)阅读《塾师老汪》(正文见本专题“学案‎3”‎[例三]),完成后面的题目。‎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本文擅长以经典文句的使用来表现人物性格,如老汪翻来覆去讲不清楚“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就说明了作为乡村塾师的他迂腐无能。‎ B.文中老汪每月两次的“乱走”令人备感困惑,直到端午节老汪酒后吐真言,暴露内心秘密,说出“总想一个人”时,才真相大白。‎ C.本文在人物关系的参照之中塑造老汪的形象,如他对学生、银瓶及老范等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言谈、态度,很好地表现了他的个性。‎ D.本文以白话口语为主,又掺入了方言和文言,读来别有风味,同时,这样的语言既契合老汪的身份和生活环境,也暗合他的尴尬处境。‎ E.本文虽只是选段,但故事情节相对完整,作者以简约沉稳的白描手法,生动地塑造了人物群像,展开了一幅北方村镇的风俗画卷。  ‎ 标注选项敏感点 回归原文找依据 比对分析 A.本文擅长以经典文句的使用来表现人物性格,如老汪翻来覆去讲不清楚“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就说明了作为乡村塾师的他迂腐无能。‎ ‎  ①人问:“老汪,你有学问吗?”‎ 老汪红着脸:“拿纸笔来,我给你做一篇述论。”‎ 人:“有,咋说不出来呢?”‎ 老汪叹息:“我跟你说不清楚,躁人之辞多,吉人之辞寡。”‎ ‎②老汪在开封上过七年学,也算有学问了。老汪瘦,留个分头,穿上长衫,像个读书人;但老汪嘴笨,又有些结巴,并不适合教书。‎ 原文信息①中的“躁人之辞多,吉人之辞寡”便是以“经典文句”表现人物性格,所以这一有关技巧的结论正确;但所举例子说明老汪“迂腐无能”,错误,原文信息②说他“有学问”,所以老汪并非“无能”,“迂腐”在文中找不到依据。‎ B.文中老汪每月两次的“乱走”令人备感困惑,直到端午节老汪酒后吐真言,暴露内心秘密,说出“总想一个人”时,才真相大白。‎ ‎  老汪教学之余,有个癖好,每月两次,阴历十五和三十,中午时分,爱一个人四处乱走。‎ 老范想起今天是阴历十五,便拦住老汪问:“老汪,这一年一年的,到底走个啥呢?”‎ 老汪“每月两次”“四处乱走”,以及老范问“到底走个啥呢”等是选项中“令人”“困惑”句的依据;老汪酒后说“总想一个人……‎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老汪喝多了,趴到桌角上哭着说:“总想一个人。半个月积得憋得慌,走走散散,也就好了。”‎ 这下老范明白了:“怕不是你爹吧,当年供你上学不易。”‎ 老汪哭着摇头:“不会是他。”‎ ‎……老范心里一惊,不再问了……‎ 也就好了”是选项“老汪酒后吐真言”的依据;选项中的“真相大白”不准确,原文中,老范并未问出个所以然来。‎ C.本文在人物关系的参照之中塑造老汪的形象,如他对学生、银瓶及老范等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言谈、态度,很好地表现了他的个性。‎ ‎  自己讲不清楚,动不动还跟学生急:“啥叫朽木不可雕呢?圣人指的就是你们。”‎ 人劝老汪:“老汪,你是有学问的人,你老婆那个嘴,你也劝劝。”‎ 老汪一声叹息:“一个人说正经话,说得不对可以劝他;一个人胡言乱语,何劝之有?”‎ 老范心里一惊,不再问了,只是说:“大中午的,野地里不干净,别碰着无常。”‎ 老汪摇头:“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又说:“碰到无常也不怕,他要让我走,我就跟他走了。”‎ C、D两项都可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D.本文以白话口语为主,又掺入了方言和文言,读来别有风味,同时,这样的语言既契合老汪的身份和生活环境,也暗合他的尴尬处境。‎ E.本文虽只是选段,但故事情节相对完整,作者以简约沉稳的白描手法,生动地塑造了人物群像,展开了一幅北方村镇的风俗画卷。‎ 原文主要塑造了“塾师老汪”这一人物形象。‎ E项中的“塑造了人物群像”错误,文中的其他形象只是为了塑造“塾师老汪”而设置的,且都是一笔带过。‎ ‎[评分说明] 答D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答A、E不给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脸 谱 聂鑫森  ‎ 马悦然是湘江京剧团专画舞台布景的,山啊,水啊,亭台楼阁啊,画得活灵活现。这个行当,圈内人叫作“舞美”。他个子不高,精瘦精瘦的,脸黑且窄长,配着小眼睛、塌鼻子、大嘴巴,论长相还真上不得台面。‎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他爹马正雄虽是个码头搬运工,却是个京戏迷,爱看戏,爱谈戏,也爱唱几嗓子花脸戏。这种家风对马悦然潜移默化,但他更钟情那些舞台上的布景和演员形形色色的脸谱。在小学和中学,他的美术成绩总是被同学称赞。后来他考上了省戏剧学院的舞美系,一毕业,就被分配到故乡的湘江京剧团工作。‎ 马正雄高兴,儿子到底与梨园行沾点儿边了。马悦然也高兴,可以近距离地研究京剧脸谱的画法,这里面学问大着呢。‎ ‎“舞美”忙在平日,演出时倒很轻松。但马悦然总是和演员一样,准时进入后台,为的是看生、旦、净、丑和跑龙套的怎么化妆,怎么勾脸,还会问一些相关的问题。散戏后他回到家里,再根据记忆画出谱式,做出详细的说明。‎ 渐渐地,他“登堂入室”了。‎ 脸谱在图案结构上,分整脸、六分脸、三块瓦脸、十字门脸、碎脸、无双脸、歪脸、揉脸、花脸、精灵脸……在色彩上,归类为红、粉红、紫、黑、油白、蓝、黄、青、金、赭、灰,等等。还有眉、眼窝、鼻窝、脑门、嘴,各种各样的画法,他都懂。‎ 在家休息的日子,他会忍不住对着镜子,在自己的脸上勾勾画画。他的脸,最适于画丑行的角色:蒋干、时迁、胡里、陶洪……马正雄也是个热心人,看了总是喊“好”,还会求儿子给他画《坐寨盗马》中窦尔敦的脸,然后得意地唱:“将酒宴摆至在聚义厅上……”‎ ‎1966年冬,马悦然28岁,结了婚,只是还没有孩子,仍和父母住在一起。这个小巷中的小院落,关上门,自成一个天地。‎ 京剧团早就不演戏了,有身份的主角、配角都成了“牛鬼蛇神”,扫地、清理厕所、接受批斗、写检讨。马悦然出身好,又没有成名成家,而且做事扎实,不喜欢多说话,被拉进了“造反派”的行列,成了看守、监管这群人的骨干力量。‎ 马正雄说:“可不能做孽,睁一眼闭一眼吧。不能骂,更不能打,多关照他们。将来,老百姓不看戏了?我才不相信!”‎ 马悦然连连点头,说:“爹,我记住了。”‎ 团里“造反派”的主要头目是文化局派来的,叫吴廉。他忽然想出了新招:要押解这些“牛鬼蛇神”游街,而且必须化妆、勾脸,还规定脸谱越丑越难看越好。现场的总监,指定是马悦然。还交代,如果谁抵制,就由马悦然强行给他们化妆、勾脸。‎ 又丑又恐怖,是神灵鬼怪的脸谱,《西游记》中的金钱豹、《探阴山》中的油流鬼……还有丑行的脸谱,《巴骆和》中的胡里,《时迁盗鸡》中的时迁……‎ 这些人是马悦然的前辈、同事,一个个古道热肠、技艺高超,能勾画这样的脸吗?那是对好人、对艺术的亵渎,他不能这么干!‎ 马悦然把这事告诉了爹。‎ 马正雄一拍桌子,吼道:“‎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这些狗杂种,居然想出这样的坏主意,缺德!可这些名角如果硬扛,会遭更大的罪。你不是总监吗?你让他们勾画别的脸谱,梨园行得有自尊。出了事,你担着,你是工人阶级的子弟,能把你怎么样?”‎ 这个上午,被点了名去游街的人,早早来到办公楼的一间大会议室里,每个桌子上早备好白粉、胭脂、油彩、画笔。‎ 马悦然让人把门关了,然后沉重地对各位说:“生活中,你们不是小丑,不是鬼怪,你们应该有本色行当的脸谱,想怎么勾画就怎么勾画,这是我允许的!唉,我们这几个前来督促的人,也商量好了,和各位都是一出戏里的人物,也同样化妆、勾脸!不过,我们原本担当的就是小丑角色,所以一律的丑行脸谱。大家加紧吧,然后游街去!”‎ 一片寂静后,各处便响起细碎的声音。‎ 生行中的诸葛亮、关羽、海瑞,旦行中的佘太君、李慧娘、窦娥,净行中的廉颇、姚期、窦尔敦、焦赞。但没有丑行中的人物,谁愿意勾画呢,不如暂入另外的行当。‎ 马悦然和几个本可以不化妆、勾脸的人,倒真的成了粉墨登场的小丑!他成了《问樵闹府》中的老樵夫,角色属于丑行,老脸上双眉如飞蛾展翅,面纹好似游鱼摆尾,行话是“腰子粉脸、棒槌眉、老脸纹”,再戴上毡笠,挂上髯口,真可谓阅尽沧桑。‎ 他站起来,问道:“各位方家,我的脸勾画得如何?”‎ 众人左看右看,喊起“好”来,声音又焦又脆。‎ 催促的擂门声咚咚乱响。‎ 门打开了。‎ 马悦然迎上去,笔直地立在吴廉跟前。‎ 吴廉惊诧地问:“你,还有其他监督的人,怎么化妆、勾脸了?”‎ ‎“这样热闹些!”‎ ‎“他们都成了正人君子,你们倒成小丑了?”‎ ‎“都是我安排的。我们不是小丑是什么?”‎ ‎“胡闹!”‎ 吴廉一甩手,气呼呼地走了。‎ 游街的事,还搞得下去吗?无疾而终!‎ 但此后,马悦然被开除出“造反派”队伍了,吴廉当然也不敢把他塞进“牛鬼蛇神”的行列。他成了一个谁也管不着的“逍遥派”,有的是时间去琢磨脸谱,其喜洋洋者矣。‎ 马正雄说:“儿子,老爹忌妒你,啥事不干,成天弄的就是京剧脸谱。脸谱好,有定式,不会变得让人不认识。”‎ ‎“爹,我懂你的话。再苦再难,人不能变心、变脸,这叫万变不离其‘谱’。”“这才是句人话哩!”‎ ‎(有删改)‎ ‎1.(综合性选择题)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A.马悦然是湘江京剧团的舞台美术设计,他长相一般,上不得台面,但他非常热爱京剧脸谱,勤于钻研脸谱的画法,逐渐有了高深的造诣,尤其擅长画丑行脸谱。‎ B.马悦然的父亲马正雄是个码头搬运工,却是个京戏迷,影响了儿子的性格和爱好。这一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很重要,对马悦然形象的塑造起了衬托作用。‎ C.京剧团里“造反派”的主要头目吴廉很缺德,想出了整人的坏主意,让马悦然为“牛鬼蛇神”化妆勾脸,实质是侮辱这些艺术家的人格。‎ D.马悦然任由艺术家们画自己喜爱的脸谱,破坏了吴廉的计划。但由于他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吴廉不敢把他塞进“牛鬼蛇神”的行列,只是把他开除出了“造反派”队伍。‎ E.这篇小说以小见大,把一个常见的极小的“画脸”的故事,放在“文革”时期特殊年代的大背景下,时代特色鲜明。这样写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内涵。‎ 解析:A项,“尤其擅长画丑行脸谱”不准确,原文中无此信息。C项,“让马悦然为‘牛鬼蛇神’化妆勾脸”错,原文说的是“如果谁抵制,就由马悦然强行给他们化妆、勾脸”。D项,吴廉不敢把他塞进“牛鬼蛇神”的行列,只是把他开除出了“造反派”队伍,是因为他的工人阶级出身。‎ 参考答案: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C给1分;答A、D不给分。‎ ‎2.马悦然这一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   ‎ ‎  ‎ ‎   ‎ ‎  ‎ ‎   ‎ ‎  ‎ 解析:概括人物的形象特征,可以通过文中与人物相关的事件或情节进行思考,还有就是关于人物的描写或评价。如从马悦然“钟情那些舞台上的布景和演员形形色色的脸谱”,他画谱式、做说明,在家中给自己和父亲勾画脸谱等,可以看出他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及做事扎实。他虽然被拉进“造反派”的行列,但他并不与那些人同流合污,也不为难那些艺术家,可以看出他的一身正气。他给本来不需要画脸谱的画了脸谱,给需要画的也没有画成丑角,令吴廉没有办法,可见他有灵活机动的策略。在那种情况下,他能够保全自己,让自己成为“逍遥派”,且说懂他爹的话,“再苦再难……‘谱’”,可见他能洞察世事。‎ 参考答案:①热爱本职工作,做事扎实。②刚正不阿,一身正气。③洞察世事,有独立的判断。④有灵活机动的策略。(分析略。能结合文章分析,答出三点即可,6分)‎ ‎3.(语言题)小说在人物命名、人物语言等方面运用了双关的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答:   ‎ ‎  ‎ ‎   ‎ ‎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   ‎ ‎  ‎ 解析:本题的关键是“双关”,且题干已指出人物命名、人物语言等方面运用了双关手法,故分析时可从这两方面入手。从人名来看,主要是谐音双关、谐意双关,如“吴廉”即没有廉耻,是反面人物。对于人物语言,要根据文章意思探究其深层含意,如马悦然所说的“我们不是小丑是什么”,要注意指出其表层含意和深层含意。‎ 参考答案:①小说的三位人物命名运用了双关手法:马悦然这一名字中的“悦然”意为热爱画脸谱;马正雄这一名字中的“正雄”意为性格端正刚直;吴廉即没有廉耻,表现了作者的讽刺。(3分,答出两个即可)‎ ‎②小说的人物语言也多处运用了双关手法:如“我们不是小丑是什么”一语双关,表面说的是包括马悦然在内的勾了脸的监督之人是小丑,实指吴廉是生活中的小丑;“脸谱好,有定式”,马正雄这句话表面指京剧中表现忠奸善恶的人物脸谱是固定的,深层含意指生活中应该坚持自己的操守。(3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4.小说的主体是马悦然在“文革”时期“画脸”的故事,有人认为小说从“1966年冬,马悦然28岁”写就可以了,前面三分之一的篇幅可以去掉,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答:   ‎ ‎  ‎ ‎   ‎ ‎  ‎ ‎   ‎ ‎  ‎ ‎   ‎ ‎  ‎ 解析:解答本题,可结合文本,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阐述。观点可以是同意题干中有人的说法,也可以是不同意。具体阐述理由时,可以从小说内容、人物性格和小说的主题入手,分析小说中马悦然28岁以前的内容的作用。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答案:(示例一)不可以去掉。(2分)①交代马悦然性格的成因。马悦然出身于工人阶级,父亲对他性格的形成有很大影响。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做铺垫。马悦然爱好画“脸谱”,为下文他被安排作为总监来监督艺术家们画“脸谱”等情节做铺垫。③扣住题目“脸谱”,有助于表现小说的主旨。小说的主旨是“再苦再难,人不能变心、变脸,这叫万变不离其‘谱’”。(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示例二)可以去掉。(2分)①小说的主体是马悦然在“文革”时期“画脸”的故事,去掉这一部分行文更简洁,情节更集中。②马悦然的主要性格特点是刚正不阿、一身正气,去掉这一部分并不影响人物的塑造。③小说的主旨是“‎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再苦再难,人不能变心、变脸,这叫万变不离其‘谱’”,去掉这一部分并不影响小说主旨的表达。(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学案5 探究的5种考法 探究题往往要求考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或者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甚至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这种题型往往不设置唯一性答案,旨在鼓励考生积极思考,培养考生的探索和思辨精神,它要求考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调动生活经验进行探索,对作品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能合理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多数考生认为探究题不设置唯一性答案,因此答题技巧便也无章可循,要么脱离文本随意回答,要么拘泥文字表面无法深入剖析,得分率往往不高。‎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小说考查的探究题的类型主要有这样几类:情节类探究、人物形象类探究、艺术特点类探究、标题类探究、思想意蕴与情感意蕴类探究。‎ 题型一 情节类探究题 情节类探究题主要是探究情节结构技巧、情节安排的合理性,尤其是结尾安排的合理性。‎ 定考题指向——审清设问,知考什么 题干示例 审读判别 ‎(2014·全国卷Ⅰ)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1)题干有“结尾”“情节”“事件”“部分”等字样;‎ ‎(2)题干中有“你的看法”“你的理由”“你的观点”等字样。‎ ‎(2014·全国卷Ⅱ)文末“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还是属于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2013·全国卷Ⅰ)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影子表演,后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现实生活。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其他设问方式:‎ ‎(1)小说的结尾似乎与主旨关系不大,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2)×××情节有人认为让人感动,也有人认为有些做作。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明答题技巧——理清思维,知答什么 情节类探究的4个思考角度 ‎1.思考在艺术结构(情节)上的作用。‎ ‎2.思考在形象塑造上的作用。‎ ‎3.思考在情感表现上的作用。‎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4.思考在思想内容(主题)上的作用。‎ 学规范作答——解构满分,知怎么答 ‎[例一] (2014·全国卷Ⅰ)阅读《古渡头》(文本见本专题“学案‎1”‎[例二]),完成下面题目。‎ 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问什么,答什么)‎ 结合原文,审视题干中“任情高歌”“结尾”“看法”三个关键词,可知本题考查的是“探究情节(结尾)”。‎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有多少,答多少)‎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艺术结构 结尾之前,主要写了夜里渡夫悲哀痛哭的诉说,而结尾处则写了渡夫的任情高歌,联系前面学案1“题型二 情节手法题”的[明答题技巧],可知此处结尾使用了突转手法,产生了戏剧性的效果;以歌结尾,富有诗意,使得小说余韵悠长,耐人寻味 情感表现 歌声传情,通过渡夫唱歌时“毫无表情地捋着雪白的胡子”“任情地高声朗唱”的描写,可以看出这种结尾更能抒发悲愤的情感,起到震撼人心的作用,使人听后不禁潸然泪下 形象塑造 通过歌词的内容,可以看出渡夫的洒脱豪放坚韧,结合渡夫的现实遭遇,也反衬他的现实痛苦之深,使渡夫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思想内容 前文写渡夫“儿子一家”的遭遇、“捐重匪多”的社会现实以及自己渡河生活的艰难(结冰、落雪、刮风、下雨),重在批判社会现实的黑暗;而此处的任情高歌,则又表现了渡夫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信念,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参考答案] ①艺术结构上,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最后以歌声结尾,余韵悠长,耐人寻味;②情感表现上,以渡夫的无表情代替哭泣,以任情高歌代替诉苦,强化了表现苦难的力度;③人物形象上,既表现渡夫的洒脱豪放,也反衬他的现实痛苦之深,使渡夫的形象更加丰满;④思想内容上,从批判社会现实的黑暗到表现渡夫追求自由生活的信念,深化了作品的主题。(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答出三点给8分;给满8分为止)‎ 题型二 人物形象类探究题 人物是小说的中心,自然也是探究的重点。人物形象探究题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探究人物性格的特征(如人性弱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命运成因,二是探究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典型性,三是探究人物性格、人物命运给人的启示。‎ 定考题指向——审清设问,知考什么 题干示例 审读判别 ‎(2015·全国卷Ⅱ)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 ‎(1)题干中有“人物”“性格”“形象”等字样;‎ ‎(2)题干中有“探析”“分析”“探讨”等字样;‎ ‎(3)题干中有“人格启示”“人格魅力”“你的看法”等字样。‎ ‎(2014·辽宁高考)数学天才为什么赢得爱情又为什么失去爱情?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你从这个人物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2012·新课标全国卷)有人认为,小说中的“我”也有人性弱点,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具体理由。‎ 其他设问方式:‎ ‎(1)×××的成长历程,代表着这一代人的成长过程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2)有人认为×××不是现实中的人,你认为呢?‎ ‎(3)×××的性格给你怎样的启示?‎ 明答题技巧——理清思维,知答什么 人物形象类探究5角度 ‎1.情节角度:情节就是人物性格的成长史,探究人物与情节密不可分。‎ ‎2.人物自身角度:是否符合人物自身的性格逻辑。‎ ‎3.主题角度:主题主要从人物中体现出来,要看人物对主题所起的作用。‎ ‎4.环境角度:即人物所处的现实环境,看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5.真实角度:即人物塑造是否符合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 学规范作答——解构满分,知怎么答 ‎[例二] (2015·全国卷Ⅱ)阅读《塾师老汪》一文(文本见本专题“学案‎3”‎[例三]),完成后面的题目。‎ 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8分)‎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问什么,答什么)‎ 题干已经明确提出了“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这两个人物,并且明确了思考的方向是“性情气质上”的“相似之处”和“精神困境的根源”,可见本题属于“‎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探究人物命运成因”方面。‎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有多少,答多少)‎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性情气质上相似之处 外貌上都“穿长衫”,对别人的嘲笑都喜欢引经据典来自我辩解、自我安慰,这说明二人都有书呆子气;二人在待人方面能显示出他们善良、诚挚、率真的性情;在处世、处境方面,二人都显得懦弱、落魄 精神困境根源不同 人生经历不同(情节角度)‎ 老汪虽辗转但最后有落脚之处,并且有包容的“东家”;孔乙己则没有,这就导致二人精神困境不同 社会环境不同(环境角度)‎ 老汪精神困境的根源则是对学问的认真和投入,周围人不理解他,与他交流上有困难,但是总体上社会氛围对他还是友好的。孔乙己精神困境的根源是对封建旧思想抱残守缺式的迂腐,以及周围人对他看小丑似的无情调笑 作者塑造二人形象意图不同(主题角度)‎ 孔乙己是一个可悲的人物形象,而老汪则不是。这是作者有意通过形象来展现精神困境 ‎[参考答案] 相似之处:①都温和善良,诚挚率真;②都有些懦弱,也比较落魄;③都有些书呆子气,喜欢引经据典来自我辩解、自我安慰。(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不同之处:①孔乙己的精神困境主要源自封建文化比如等级观念的压制,以及生活的窘迫;②老汪的精神困境主要源自内心的憋闷,即难以排解的孤独。(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题型三 艺术特点类探究题 艺术特点类探究往往从文本的某一艺术特色切入,要求探究其使用意图或表达效果,如探究情节构思或艺术手法对刻画人物的作用,探究叙事风格对小说内容的表达作用。‎ 这类试题的探究点不是局限在艺术的某一方面上,如情节艺术、人物形象塑造艺术,而是在小说艺术的整体构思和布局上,它涉及了小说艺术的方方面面,如情节线索、表现手法、人物间的相互关系、主题及其象征意蕴等。文学味很浓,难度很大,但题干往往只要求从某一方面或角度来探究,因而降低了难度。‎ 定考题指向——审清设问,知考什么 题干示例 审读判别 ‎(2014·湖北高考)这篇微型小说的段落都很短小,甚至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形式。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写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1)题干中一般有“写法”“手法”“形式”等字样;‎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2)题干中一般还有“探究”“探讨”“你的看法”“你的认识”等字样。‎ ‎(2012·江苏高考)‎ 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试作探究。‎ 其他设问方式:‎ ‎(1)有人认为本文运用了×××的手法,你的看法呢?‎ ‎(2)小说主要写了×件事,没有太多的曲折,对小说内容的表现是否打折扣?请作探究。‎ ‎(3)本文在整体构思上别具一格,请就线索和叙述方式谈谈你的认识。‎ 明答题技巧——理清思维,知答什么 解答艺术特点类探究题3步走 第一步:通知识,打基础 因为艺术特点类探究应以“艺术技巧”为基础,所以应先掌握艺术技巧的几种题型:‎ ‎①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②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欲抑先扬、先抑后扬、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③明确各种修辞方法的特点和作用;‎ ‎④结构方式:单线(前后照应、创造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线索)、网状等;‎ ‎⑤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比如,语言精练、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 第二步:会审题,明方向 审题干关键词,明确题型,找到探究方向。‎ 第三步:多角度,会探究 把艺术技巧与人物、情节、环境、主旨、读者等结合起来,从“特色”与“效果”两方面组织答案。‎ 学规范作答——解构满分,知怎么答 ‎[例三] (2014·湖北高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六 指 猴 墨中白 侯六是新来为东家赶马车的,右手六指,护院的都笑称他六指猴。 ‎ 侯六也不恼,伸出手问:“像六指猴吗?”‎ ‎“六指猴是江洋大盗,你是给东家赶马车的。”说完,大伙善意地笑了。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东家江大佬有钱,有钱的东家不住在泗州城。东家喜欢住在五里城的凤凰墩。凤凰墩背靠九座梅花山,西临拦山河,东边一条大道直通南边的泗州城。‎ 东家爱去泗州城听戏。‎ 东家听完泗州戏,侯六就陪他去梅岭茶馆。‎ 东家和众玩家边品茶,边玩赏古玉。‎ 众玩家要看东家腰上的玉。‎ 东家掏出洁白的手帕,用嘴吹吹,才解下玉放在上面。只见手帕上的蟠螭,圆眼怒睁,细眉飞扬,脚爪上翘,胛骨尽显,活泼有趣。‎ 众人夸:“好玉。”‎ 侯六却在旁边大碗喝着茶,喝完,就到泗州大街上逛。‎ 东家品足了茶,侯六准时套好马车等他。坎坷道,马车如履平地。东家喜欢坐在车上眯着双眼哼着泗州戏,回味着茶馆玩玉时的惬意。‎ 到家,东家拎起长衫下车,侯六就看到他腰带上那只活泼的蟠螭。 ‎ 东家有钱,可有钱的东家人不坏。东家喜欢拿出白花花的银子救济乡邻。侯六常听人夸,东家是善人。‎ 侯六拴好马,路过东家房时,就听东家和老婆说:“侯六人不小了,是该成家了……”‎ 侯六听后心一热,父母去世,无人再关心自己。‎ 泗州大街,仁义当铺。‎ 黑衣人闪身进屋。‎ 老板贾仁义低声问:“玉呢?大人催要。”‎ 黑衣人说:“盗不来。”‎ ‎“没有你偷不来的宝贝,否则告知官府,丢的不仅是玉,还有多人的性命!”‎ 黑衣人不回答,抛下酬金,飞跃离去,眨眼钻进黑夜里。‎ 天亮,府衙有人投案,声称自己是大盗六指猴。师爷马皮金一看是马夫侯六,笑说:“你手长六手指,就是六指猴?”‎ ‎“我是六指猴,为东家赶车,实是想偷他的玉。”‎ 马皮金只好向吴知府禀报。‎ 吴知府听后,说:“通知江大佬,让他看着办吧。”‎ 马皮金把知府的话转告给东家,临别小声叮嘱:“大人的嘴,大着呢!”‎ 东家忙带上金银赶到府衙。‎ 看着满眼的金银,吴知府叹道:“你有钱心善,好人呀,可好人如何会让飞贼赶车呢,要追究……”吴知府眯着小眼盯着东家的腰间。‎ 东家取下玉佩递过去,说:“一个赶马的怎会是大盗哟?”马皮金忙上前接玉,旁边的吴知府就怪怨说:“好好马车不赶,非说是飞贼,自己的命贱,也不为主人着想,再说,他真是六指猴,怎敢自己找上门来?这些下人呀,醉酒后,全是醉话!”‎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东家忙谢过知府,刚把侯六带走,贾仁义就求见吴知府说:“真是六指猴呀。”‎ 吴知府笑道:“抓了六指猴,还会有七指猴八指猴,那么多飞贼抓得完吗?要的是玉!”看着吴知府把玩着圆眼怒睁的蟠螭,贾仁义连赞:“大人高明!”‎ 侯六得知东家用古玉救他,跪谢说:“我不配。”东家伸手拉起他说:“玉是宝,可活人更是宝哩!”‎ 侯六说:“不能再为您赶马了。”转身欲去。‎ 东家也不挽留,说:“走正道吧!路平整,好走!”‎ 六指猴点头,飞身上了大路。‎ 平原大道,晨光如金。‎ 东家坐着马车去泗州城,路遇一老者,停车,让其坐。‎ 老者摘去胡须,是侯六。‎ 侯六感慨地说:“东家的善心无处不在呀。”双手递来一玉。‎ 东家见是那块活泼有趣的蟠螭,摇头叹说:“何必呢!”‎ 侯六说:“东家放心,他们无可奈何,日后还会尊敬您呢!”看着东家一脸莫名,侯六笑着跃到马后,接过马鞭说:“再为您赶一趟吧。”望着飞舞马鞭的侯六,东家仿佛看到自己年轻时的影子。‎ 侯六走了,东家再也没有他的消息。‎ 东家不明白,古玉被盗,官府也不追问,吴知府对他尊敬如宾,像是他偷了自己的古玉。东家进城时还爱听泗州戏,去梅岭茶馆。东家品茶时,听茶客们说,江湖上有一飞侠,专盗贪官金银救济穷人,飞侠盗金银,还拿他们记录贪污的私账簿儿……‎ 听着,听着,东家会猛喝一口茶,他希望飞侠是六指猴,却又为侯六捏着把汗。‎ ‎(本文有改动)‎ 这篇微型小说的段落都很短小,甚至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形式。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写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问什么,答什么)‎ 题干已经明示“写法”,哪种写法?题干“段落都很短小,甚至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形式”,所以只要探究这种“写法”的作用即可。‎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有多少,答多少)‎ 本文短小的段落按时间顺序叙事就构成了文章的单线结构,这种单线叙事的作用:内容安排、情节推进、读者的感觉等。‎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人物 文中有大量的人物对话和动作描写,采用这种形式,起到了强调作用,便于展现不同人物形象,使各类人物个性鲜明 情节 本文故事发生的地点转换频繁,情节推进很快,采用这种形式,便于场合的转换,使故事更加紧凑,适合本文复杂的叙事内容及快速发展的情节的需要 环境 本文环境描写语句不多,“泗州大街,仁义当铺”“平原大道,晨光如金”,但是一句一景,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又有力地烘托了人物美好的心灵 读者 本文段落短小,甚至一句一段,语言简洁明快,并且富有“提示”性,能够有效调动读者的想象,给人一种电影分镜头的感觉 ‎[参考答案] ①便于密集且清晰地组织、传达信息,适合本文丰富、复杂的叙事内容的表现需要。②便于加快叙事节奏,适合本文迅速推进小说情节发展的需要。③便于叙事场景的灵活切换,适合本文于多场景中叙事、写人的需要,产生电影分镜头的效果。④本文段落虽然短小,但内容的表达简洁而准确,富有“提示”性,能够有效调动读者的想象。‎ 题型四 标题类探究题  ‎ 标题或是文章的眼睛,或是情节的高度概括,或是人物性格的突出体现,等等。常见的标题类探究题有2种类型:‎ 一是标题意蕴探究,二是标题作用探究。‎ 无论是哪一种,均需关注以下2个方面:‎ 一是关注标题本身的内容、艺术特点;二是关注标题与文本的联系,如情节、人物、主旨、环境等。‎ 对于标题意蕴题,特别要关注表层义、深层义(象征义或比喻义等)。‎ 定考题指向——审清设问,知考什么 题干示例 审读判别 ‎(2013·山东高考)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活着”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1)题干中一般有“题目”“标题”“为题”等字样;‎ ‎(2)题干中有“好处”“妙处”“寓意”等字样;‎ ‎(3)题干中有“谈谈你的看法(观点、理由)”等字样。‎ ‎(2012·辽宁高考)小说以“最后的黄豆”为标题,寓意何在?这对现实人生有许多启示,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2011·新课标全国卷)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其他设问方式:‎ 小说题目能不能换为×××?请陈述你的看法。‎ 明答题技巧——理清思维,知答什么 ‎(一)标题作用探究题的6个思考角度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1.环境角度:交代时间、地点等,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2.情节角度:①设置悬念,②贯串始终,是结构严谨的线索,③推动(暗示)情节发展,④衔接照应;‎ ‎3.形象角度:突出人物的形象或者性格;‎ ‎4.主题角度:寄托情感、突出(揭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5.自身的表达特点的角度:运用双关、比喻、象征等手法;‎ ‎6.读者角度:给读者带来思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标题意蕴探究题的3个步骤 第一步:点出标题所用的表达技巧 比如:双关、比喻、反讽(反语)、反问、引用等。‎ 第二步:分析标题的表层义 即把标题在文中所表示的最浅层的意思分析出来。‎ 第三步:分析标题的深层义 深层义的挖掘要联系小说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方面。‎ 学规范作答——解构满分,知怎么答 ‎[例四] (2011·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审 丑 严歌苓 拾垃圾的曾老头拿烂得水汲汲的眼看着赵无定,说:“你出息了,跟你爸一样教大学了。我家小臭儿也出息了,要娶媳妇了。现在的媳妇都得要钢琴,就跟我年轻时候,媳妇们要彩礼一样。没彩礼,娶不上什么体面媳妇。……一个钢琴得五千哪。”‎ 老头两片嘴唇启开着,看得出结了满嘴的话:“我在想,你能不能给大爷找那份差事,就是你爸早先给我找的那份儿人体模特儿的差事,小臭儿的一房间家什都是靠那份差事挣来的。”‎ ‎“大爷,可现在……”‎ ‎“你不用说,我知道我现在老得就剩下渣儿了,走了样了,没法看了,你跟学校说说,要是给别人十块,给我八块就成……”‎ 无定为他争取到的价码是十五元一小时。因为无定父亲的“审丑说”莫名其妙地热起来:一个顶信仰“审丑”原则的学生的画作在全国美展中得了一等奖,许多杂志刊出这个“审丑”创举——巨大的画幅上,那丑浓烈,逼真得让人恶心。‎ 晚秋,那老头又出现在灰色的风里,颠颠簸簸追逐一块在风中打旋的透明塑料膜。他告诉无定,小臭儿有了钢琴,也有了媳妇。他们交谈时,不少人默默地注视着老头,每张脸都板硬,盛着或显著或含蓄的恶心。‎ 又一年,赵无定被介绍到一个画商家。敲开门,里面的男人对他叫:“‎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哎呀,是你呀!不认识我啦?”男主人身后是一屋锃亮的家具,锃亮的各“大件儿”,锃亮的钢琴,锃亮的一个女人。‎ ‎“你妈给过我一块冰糖呢,那时糖多金贵!忘啦?”‎ 无定明白了,面前这个双下巴、头开始拔顶的男人是小臭儿。‎ ‎“快请进,快请进!哎,咱家来稀客啦!”他对女人说。‎ 无定在宽大的沙发上落下屁股,挺寒酸地把几张画靠在茶几腿上。‎ ‎“这几张画……”‎ ‎“先不谈生意,先吃饭!哥儿们多少年了!”小臭儿扬声笑起来,“包了饺子,三鲜馅儿的,正下着。冰箱里我存了青岛啤酒。瞅你赶得这个巧!”‎ 这时有人轻轻地敲门。媳妇从猫眼儿看出去,踮着脚尖儿退回来:“你爷爷!”‎ ‎“我哪儿来的爷爷?他不要老脸,我可要脸!”小臭儿说。他起身,嘱咐媳妇:“先不开饭,不然他下回专赶吃饭时间来!你就告诉他我不在家。”然后转脸向无定,笑又回来了:“拿上你的画,咱们上卧室谈。”‎ 无定跟着进了卧室,小臭儿将门挂个死,客厅里传来一清亮一浑浊两副嗓音。‎ ‎“臭儿又不在吗?老也没见他,想得慌。”‎ ‎“他一时半会儿还不会回来!”‎ ‎“那我多等会儿。”‎ ‎“哎哎!……别往那儿坐,那沙发是新的!您坐这儿吧!……”‎ 无定早没了谈生意的心思,心坠得他累。一小时后,老头走了。一锅饺子捂在锅里的时间太长了,全煮烂了,成菜了。‎ 无定客气而坚决地在他们摆开饭桌时离开了。‎ 不久,学校会计科的人告诉无定,老头的计时工资算错了,少付了他百把块钱。无定揣了钱,但从夏天到冬天,一直没遇到老头。他只好从学校找到了老头的合同,那上面有他的地址:某街三百四十一号。街是条偏街,在城郊。无定没费多少时间便找着了三百四十号——这条街的最后一个号码,再往前就是菜田了。‎ 无定走出了街的末端,身后跟了一群热心好事的闲人。在阔大无边的菜田里,有一个柴棚样的小房,门上方有一个手写的号码:三百四十一。门边一辆垃圾车……‎ ‎“噢,您是找他呀!”闲人中有人终于醒悟似的,“曾大爷!他死啦。去年冬天死啦!”‎ 那人说:老头有个很好的孙子,孝敬,挣钱给爷爷花,混得特体面,要接爷爷去他的新公寓,要天天给爷爷包饺子;但老头不愿去,天天喂他饺子的好日子他过不惯,他怕那种被人伺候、供着的日子……这是老头亲口告诉街坊的。‎ ‎“你是曾大爷的什么人?”那人问。‎ ‎“朋友。”无定答。‎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也认识他孙子小臭子?”‎ ‎“对。”‎ ‎“他真对他爷爷那样好?”‎ 无定停了好大一会儿,说:“真的。”‎ ‎(节选自《审丑》,有删改)‎ ‎“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问什么,答什么)‎ 题干指向很明确,“标题,意蕴丰富”,因此属于“标题意蕴”探究题。‎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有多少,答多少)‎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题要点 点出标题所用的表达技巧 通读原文可以判断,本文的标题使用的技巧是双关或者反讽 分析标题的表层含义 表层义非常明显,是指一种绘画的学说 挖掘标题的深层义 深层义是指“人”的丑 ‎(1)联系文中第六段“不少人默默地注视着老头,每张脸都板硬,盛着或显著或含蓄的恶心”等相关情节,可以看出老人外貌丑陋,做人体模特被人们视为“丑事”;而这些的背后,却深藏着为孙子全力付出的淳朴心灵。老人是外丑内美 ‎(2)真正的“丑”,是指小臭儿忘恩负义,不孝敬老人,内心丑陋 ‎[参考答案] ①标题一语双关(或反讽)。‎ ‎②“审丑”是一种绘画“原则”(或“流派”“风格”“理论”等),老人成为学生的“审丑”对象。(表层义)‎ ‎③老人外貌丑陋,做人体模特被人们视为“丑”事,但这“丑”下面深藏着为孙子全力付出的淳朴心灵。(深层义)‎ ‎④小臭儿不孝(或“忘恩负义”),嫌弃爷爷,是真正的“丑”。(深层义)‎ 题型五 思想意蕴与情感意蕴类探究题 意蕴类探究题是一种主题式探究,它必须借助主题方能探究,同时要注意作品的意蕴与其主旨并不完全一致。探究意蕴,主要是探究其思想意蕴、情感意蕴。小说的思想意蕴是指作品表现出来的思想意义或价值,重在指文本带给读者的思考和认识,就是指小说的思想意义,侧重于小说的内容、主旨层面,重在探究小说的思想性、认识性。情感意蕴是指作品的情感意义或取向,即作者的情感态度、喜怒褒贬,重在探究作者的倾向性。‎ 定考题指向——审清设问,知考什么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题干示例 审读判别 ‎(2014·重庆高考)文中写了陈皮匠和其他古城人面对无限商机的不同态度,请予评价;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予探讨。‎ ‎(1)题干中有“意图”‎ ‎“意蕴”‎ ‎“情感”‎ ‎“道理”等字样;‎ ‎(2)题干还有“探讨”“探析”“谈谈你的看法”等暗示。‎ ‎(2013·重庆高考)作者对贝尔蒂和霍夫曼持何态度?你怎样看待文中所涉及的风度与尊严?‎ ‎(2012·福建高考)请结合文本简要探析作品蕴含的情感。‎ ‎(2010·安徽高考)有人认为,这篇小说叙述了一个平常人的寻常事;有人认为,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精致作品。请结合文本,联系自身阅读小说的经验和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认识,谈谈你的见解。‎ 其他设问方式:‎ ‎(1)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2)小说意蕴丰富,你认为它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3)读完作品后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明答题技巧——理清思维,知答什么 ‎“3从”“2联”“1掌握”‎ ‎——解答思想意蕴与情感意蕴类探究题 ‎3从 第一,从小说的标题入手 有的小说的标题除了表面意思外,还有比喻象征义、双关义、引申义等。如《祝福》就具有双关义,“祝福”是鲁镇的一种封建迷信活动,但深层意蕴就是把“凶人的愚顽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不幸,鲜明地摆到读者的面前,形成强烈的对比,在表现主题方面更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 第二,从小说的形象和情节入手 小说的形象角度是探究的最主要角度,把这个角度展开,有人物形象、物象两个角度。人物形象角度又可分为主要人物角度和次要人物角度,而从人物角度探究,却又必然与情节联在一起,应为“情节中的人物”,即人物在情节发展中所体现的经历、境遇和结局等。因此可从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和人物性格命运的变化中,去挖掘小说所要揭示的社会意义。‎ 第三,从作者的思想倾向入手 从作者的思想倾向上入手,就是先抓住文本里不同的人、事、物,再分别探究作者对他们或它们的情感态度,或者抓住小说中流露作者情感思想倾向的关键性词语或语句来把握。‎ ‎2联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第一,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或典型的环境描写,思考文本产生的时代,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看它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达到探究思想意蕴与情感意蕴的目的。‎ 第二,联系生活实际,看它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1掌握 掌握常用答题模板——总→分,即首先总说作品中流露出的主旨,然后分点证明,也即采用小议论文的形式。‎ 学规范作答——解构满分,知怎么答 ‎[例五] (2014·重庆高考)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东坛井的陈皮匠 何 晓 ‎①一个地方只要历史长了,就会产生些离奇的故事。‎ ‎②古城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当你花费了比去欧洲还要多的时间,从大城市曲里拐弯地来到这里时,疲惫的身心会猛然因眼前远离现代文明的古奥而震颤:唐宋格局、明清街院,这化石一样的小城里,似乎每一扇刻着秦琼尉迟恭的老木门后面,都有一个传承了五千年的大家族在繁衍生息……而每一个迎面过来的人,他穿得越是普通,你越是不敢小瞧他,因为他的身上自然地洋溢着只有在这样的古城里生长的人才有的恬静和自信,哪怕他只是一个绱鞋掌钉的小皮匠。‎ ‎③沿袭着“食不过午”老规矩的,似乎只有传统小吃。但古城里曾经严格遵守另一种做生意“时不过午”老规矩的,却还有一个人,那就是东坛井的陈皮匠。‎ ‎④东坛井是一条老街,街头有一口叫东坛井的千年老井。老井现在是文物,周围砌了台子,被重点保护了。陈皮匠的家就是陈家大院子,在老井东边,大院有两套天井一个后花园,一栋小巧的绣楼,后面一套天井是皮匠的藏书室。陈家大院子的正门在与街面丁对着的巷子里,除了家人进出,平时总关着。隔了街道,皮匠的摊子在老井西面的醋吧街沿上。皮匠从十九岁开始就在那里摆摊,没人说他不能在那里摆摊,他是这条街上最正宗的土著。‎ ‎⑤皮匠的手艺好,补的鞋既巴适又牢实。了解他的人都说:可惜哟,一个老高中生,灵巧得能绣花,随便做啥也能成气候嘛,去当皮匠。皮匠才不这样想,他悠闲自在地守在摊子上,不管生意好坏,中午十二点都要准时收摊。他上午挣了多少钱,下午就要买多少钱的书。古城收售旧书和收藏旧书的人,都认得他,晓得他在意哪一类书,只要看到他来了,立马抱一摞出来任他选。钱不够,也没关系,第二天拿来就是了。古城的人都爱老书,或者自己读,或者倒来倒去当古董卖。‎ ‎⑥晚上,皮匠一般都待在他的藏书室里。至于他在里面干些啥,皮匠娘子从不过问。要休息的时候,只是在外面喊:老汉,等你哈。皮匠听了,先咳嗽一声,然后才出来。‎ ‎⑦皮匠的生活一直都像这样,很平静。古城其他人的生活也很平静——直到上个月皮匠的女儿回来。‎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⑧女儿是在上飞机的时候才打电话说要回来的。黄昏时,女儿回来了,后面还跟了一个干巴老头。女儿一进屋就介绍说:这是我的导师,历史学家牟汉达教授。爸爸,老教授想看看我们的族谱。‎ ‎⑨皮匠一听来人是历史专家,心里就已经有数了。第二天,皮匠和女儿陪着教授在藏书室里整整待了六个小时。这六个小时里,从《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人轶事汇编》《宋史选举志》到《南充史志》《保宁府志》《将相堂记》《重修三陈书院记》《陈氏家谱》……教授一直在翻书,皮匠女儿一直在拍照,皮匠一直在回答教授的提问。‎ ‎⑩他们终于从藏书室里出来时,教授说:你已经有了我想有的一切。‎ ‎⑪皮匠回应说:我这一辈子,就等这一天哩。‎ ‎⑫数月后,一篇学术论文震惊了整个历史学界:《南宋三陈故里之重考》。而同时被震惊的还有古城的官员、文人和实业家:那么著名的历史人物原来是古城人啊!于是,古城迅速掀起了一股宣传、发现、挖掘的热浪,无限的商机突然摆在了眼前,安静的古城人一下子变得疯狂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被导游带来参观陈家大院,一批又一批的说客拥来劝皮匠合伙开发陈家大院……皮匠想:这东坛井陈家大院的大门,怕是再也关不上了。‎ ‎⑬收到女儿寄回的报纸、杂志,皮匠认认真真地把老教授的论文和与论文相关的评论文章,读了一遍又一遍。然后他歇了十多天业,把家里的藏书整理出来,重新造册,一一核对之后,全部送给了牟汉达教授。‎ ‎⑭从此,陈皮匠和古城的其他皮匠一样,下午也要补鞋了。‎ ‎ (有删改)‎ 文中写了陈皮匠和其他古城人面对无限商机的不同态度,请予评价;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予探讨。(7分)‎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问什么,答什么)‎ 仔细审读题干,问题的具体指向就能明确:第一问“不同态度”实际是“不同的思想”,“请予评价”就是评价文本的思想意蕴,首先要概括“态度”,然后评价;第二问“作者”“意图”实际是作者的创作意图,也就是作者的情感倾向,属于“探讨情感意蕴”题。‎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有多少,答多少)‎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评价 陈皮匠 情节:从“补鞋”“送书”两件事,表现出他对经济利益的淡然恬静的态度;人物心理描写:“这东坛井陈家大院的大门,怕是再也关不上了”,暗示出陈皮匠在商业化大潮冲击下的无奈,也显示了这位守护者的孤独 其他古城人 文中体现其他古城人面对无限商机态度的词句“变得疯狂了”,要求“合伙开发”,这表现出他们对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的热衷,对文化本质的忽略,词句中蕴含的作者倾向为批判 探 讨 人物和情节 ‎ 陈皮匠“送书”情节,是为了保护族谱,而这族谱背后体现出的是传统文化,因此陈皮匠是在保护传统文化 从思想倾向入手 从陈皮匠与其他古城人的不同态度里,思考作者的创作目的:作者对陈皮匠这样的文化守卫者的态度是肯定(赞扬)的;对其他古城人热衷于文化开发的态度是忧虑(批判)的 ‎ [参考答案] (1)评价:①作品表现了陈皮匠面对商机冲击时恬静淡泊的人生态度和对传统文化的守护以及他在商业化大潮冲击下的无奈,显示了守护者的孤独;②其他古城人更多关注的是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带来的商业价值,这种对待古文化遗产的态度失之偏颇。‎ ‎(2)探讨:肯定守护传统文化的行为,批判将传统文化遗产过度商品化的社会现象,表达对时下强烈功利化的社会现象的忧虑。‎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12分)‎ 孤 城 非 鱼  ‎ 浓雾锁城。不过才十几分钟,这座小城便成了孤城。‎ 警察封锁了高速路、公路。雾太大了。得到警察封锁道路的消息,李生慌了。‎ 他觉得害怕,好像自己一个人被扔在小城里,孤独无助。尽管他知道周围都是人,但这些人不是他的亲人。他的亲人在城外,在距离小城二十五公里的乡下,那里鸡鸭成群,小桥流水,李生迫切地想要回到那里,回到亲人的身边,那样才踏实。‎ 李生跑下楼,掏出钥匙准备开车,想到警察已经封了路,又沮丧地收回钥匙。他只有走着回家了,警察总不至于连人都拦截吧。‎ 浓雾遮蔽了周围所有的东西,除了身旁四五米的范围,其他什么也看不到。李生停下来,可以听到有高跟鞋叮叮叮敲击路面,有人在说话,隐约有人影影绰绰晃动。有人匆忙从他身边跑过,嘴里嘟嘟囔囔说着什么,一个人在身后喊着那人的名字,那人答应一声,没有回头。偶尔有一束黄的光缓慢地闪过,远远有嘟嘟的喇叭声。‎ 李生心慌得厉害。他想看到熟悉的人,看到熙攘的汽车,想跟人说话,说什么都行。‎ 过了一个路口,又过了一个路口,雾似乎越来越浓,像牛奶漫天倾泻,抹也抹不开。‎ 李生掏出手机,试图找出一个人跟他聊天,很奇怪,显示有信号,手机就是打不出去。他一遍一遍地拨手机里存储的每一个号码,不管谁。110、120、119,甚至114,他都拨了,一个也拨不出去。 ‎ 李生加快了步伐。总会走出去吧。越这样想,却似乎越陷入了迷宫,好像一直在原地打转。像被人施了魔法,所有的东西都消失在浓雾里,轻飘飘地,就没了。‎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突然,一条黑色的小腊肠狗从身边跑过,李生欣喜若狂,可爱的小狗,尽管它不会说话,但也是个伴。李生紧跟着脚步轻盈的小腊肠,生怕跟丢了。‎ 小腊肠似乎明白李生的心思,它的脚步慢下来,李生可以很轻松地与它并行。李生默默地说:小狗,谢谢你。‎ 也许是觉得没意思,和李生一起跑了一会儿,小狗叫了几声,突然往斜刺里蹿过去,李生喊“站住”,但无济于事。少顷,他听到了两只狗的叫声,小腊肠找到了它的伙伴。‎ 真是悲哀啊。‎ 走,赶紧走。赶紧离开这座可怕的孤城。‎ 终于,到达出城的路口了。警察背着手站成一排,如果不是身上米黄的荧光背心,李生根本看不到他们。‎ 他跑过去,想从警察中间穿过。可他们站得实在太密,李生又太胖了,根本穿不过去。李生说:警察同志,请让我过去。这些威严的警察居然没有一个人搭理他。李生拉拉他们其中一个的衣服:求求你,让我过去,我要看我爸看我妈我妹看姬小凡。还是没人搭理他,好像他面对的是一排水泥砌的警察。‎ 李生哭喊起来,他的恐惧已经蕴集到了顶点,一下爆发出来,孩子一样大声地哭,绝望地喊。但那些警察依然无动于衷。‎ 喊过哭过,李生的心稍稍安定了些。既然哭喊没用,就要想别的办法,必须尽快离开这里,离开这座浓雾紧锁的孤城。时间一点一点过去,李生想破了脑袋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他只能盯着那些米黄的背心,连成一条线的黄背心,从那里感觉到一点温暖的气息。‎ 过去的日子,排山倒海一样来到李生眼前,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和妹妹在一起,和姬小凡在一起,快乐得到处都是和煦的阳光,多好啊。可现在,除了雾什么也没有。‎ 就在李生一屁股坐到地上,丧失一切信心的时候,天居然一下放晴了。浓雾像缕缕的丝帛一样被轻轻抽走,霎时,阳光遍地。‎ 他恍惚地站起来,看看前方,一条宽阔的道路,通往他家乡的路,路上全是等待进城的人和车。看看身后,一座座美丽的大楼高高挺立,楼上的招牌清晰可见。‎ 一切就像梦一样。‎ 一个小警察过来对他说:走吧,现在可以走了。‎ 去哪儿?‎ 你不是要回家吗?‎ 我回去干嘛?又没事,我上个月刚回去过。‎ 可是,你刚才哭着喊着说要回去的。‎ 我现在又不想了。‎ 李生转身向回走,一座大楼的十一楼上,有他打开的电脑,没干完的工作。‎ ‎(选自《小小说》,有删改)‎ ‎1.(标题类探究题)“孤城”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孤城”内涵的理解。(6分)‎ 答:   ‎ ‎  ‎ ‎   ‎ ‎  ‎ ‎   ‎ 参考答案:标题“孤城”,一语双关。①表面上指一座被大雾封锁、交通中断(出城的道路被封锁)的城市。②暗指主人公自己就是一座孤城:处境上,作为外来的农村人孤独地在城市里打拼;心理上,在这个城市,与亲人隔绝,没有朋友,没有可以交流的对象,内心倍感孤独。‎ ‎2.(思想意蕴与情感意蕴类探究题)当大雾锁城时,李生拼命要出城回家,雾散之后又不想回家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这种矛盾的心路历程。请结合文本内容,探究李生产生这种矛盾心理的原因。(6分)‎ 答:   ‎ ‎  ‎ ‎   ‎ ‎  ‎ ‎   ‎ ‎  ‎ ‎   ‎ 参考答案:李生在回乡与返城之间的心理是矛盾的。①当大雾阻隔了城市和乡村的交通时,这种阻隔使李生产生了恐惧,害怕家乡和亲人与自己隔绝,害怕失去故土和亲人,所以拼命想出城回家乡。②当李生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在无人为伴,无人可以交流,感到孤独时,就格外地想念家乡,想念亲人,所以想回乡。③李生还要在城里工作,城里有他的理想,有他对事业的追求。④李生认为,只要能时常回家乡看看,知道家乡的亲人平安健康,这就够了。⑤现实中,许多人常常像李生一样为了自己追求的理想、学业或事业而离开家乡和亲人,孤独地在城市里坚持打拼。乡村温情与事业追求、亲友情感与城市孤独,使人由此产生了复杂而现实的矛盾心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 二、(2016·西安八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6题。(25分)‎ 隐 瞒 石 磊 中午时分,忽然,一辆宝马名车停在我的店铺门口,下来一位四十多岁的贵妇人。这人我认识,住在我的楼上,叫尚海英。海英一进来就对我说:“老王,我想为我妈镶一口牙,好的牙多少钱?差的又是多少?”‎ ‎“海英,好的牙有五千多,也有六千多的,那差的一两百元。”我回答海英说。‎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老王,你看这样行吗?我想给我妈镶一口一两百元的,你当她的面说是五千多元的。”海英对我说。‎ 我看了看海英,非常不解地问:“海英,你有的是钱,干吗这样做?”‎ ‎“老王,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妈已经六十多岁了,镶那么好的牙干吗?说不定,镶上不几天她就……”‎ 海英后面的话没有说出来,但我知道她后面想说的是什么话。我用有点鄙视的眼光看了她一眼,很不情愿地说:“好……好吧!”‎ ‎“老王,就这么说,咱们是好邻居,你可得替我隐瞒。下午,我带她来做牙模。”海英说完就走了。‎ 海英走了不久,住在我楼下的夏玉莹骑着一辆单车来了。玉莹笑着问我说:“王医生,我想为我妈镶一口牙。我妈这人真是的,怎么叫她,她都不来。好的牙多少钱?最差的又多少钱?”‎ 我看了看玉莹心想,你也和海英一样?但我转念一想,玉莹一家不容易,夫妻都是小学教师,两个儿子都在读大学。于是,我还是很和气地说:“夏老师,好的有五千多元,差的有一百来元。”‎ ‎“王医生,妈为我们操劳了一辈子,每次看到她吃东西,我的心里就很不是滋味。你帮我镶一口最好的牙给她吧,但你得跟她说是一百来元的,要不,她肯定不镶。”玉莹十分认真地对我说。‎ 我听到玉莹这话,内心很是感动,但故意用海英的话对她说:“夏老师,你妈不都七十多岁了吗?镶那么好的干吗?说不定,镶上不几天她就……”‎ 玉莹用惊讶的目光看着我,不满地说:“王医生,你怎么说这话?”‎ 我知道我说错了,抱歉地对她说:“夏老师,我是跟你开玩笑的。”‎ 玉莹走时,又郑重地对我说:“王医生,这事就拜托你了,千万别让我妈知道。她心疼钱,她要是知道这么贵,肯定不会来的。”‎ 真是无巧不成书。几天后,尚海英带着妈妈来了,夏玉莹也带着妈妈来了。尚海英的妈妈人称尚妈妈,夏玉莹的妈妈人称夏妈妈。因为是同一栋楼,彼此都认识。尚妈妈问夏妈妈:“大姐,你镶多少钱的牙?”‎ ‎“我……我……我……本来不想镶牙,都七十多了,还镶什么牙,可玉莹就是不肯。”夏妈妈回答说。‎ ‎“我是问你镶多少钱的?”尚妈妈又问了她一句。‎ ‎“一……一百多块的就行了,都这把年纪了。”夏妈妈有点不好意思地回答说,她不是钱少不好意思,是怕媳妇在她们面前没有面子。‎ ‎“什么?一百多块的?一百多块的还不跟纸糊的一样,我的儿媳妇就给我镶五千多的!”尚妈妈颇为得意地说。‎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海英用有点质问的口气对玉莹说:“夏老师,你怎么给夏妈妈镶这种牙,你要是没钱,跟我说一声。老王,你说是不是?”‎ 海英的话,我装着没有听见。玉莹理了理刘海,有点尴尬地说:“将、将就一下吧。”‎ 我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真作假时假作真。”‎ 海英婆媳走了,夏妈妈却安慰儿媳说:“莹,她们的话,你别往心里去。她家有的是钱,咱们一百元要相当于她们的五十万元。”‎ 我想了很久,也不知道对她们婆媳说什么好。我精神十分集中,想把这口牙镶好,不然,我就对不起玉莹的那份孝心。‎ 一个星期后的中午,我在房里休息。尚妈妈和夏妈妈到我家来跟我的妈妈聊天。聊来聊去,她们聊起了牙。尚妈妈问夏妈妈说:“大姐,你的牙好使吗?”‎ ‎“哎呀,我的牙好得很,跟年轻时的牙齿一样。”夏妈妈喜形于色地说。‎ ‎“这就怪了,你一百多块的牙那么好,我五千多元的牙却差得很。会不会是小王搞错了?”尚妈妈有点怀疑地说。‎ ‎“让我给你看一看就知道了。”妈妈对尚妈妈说。‎ 妈妈一看到尚妈妈那口牙,就肯定地说:“错了,这牙是便宜的牙。”妈妈说完又对夏妈妈说:“你的牙,我也看一下吧。”妈妈一看到夏妈妈的牙又说:“你这口牙可是好牙,搞错了,搞错了。”‎ 妈妈走进我的房里,把我叫了出来,当着她们的面质问我:“她们的牙是怎么回事,会不会搞错了?”‎ 我本想为她们继续隐瞒,现在看来,不说出实情不行了。于是,我只好把真相告诉她们。‎ 三位老人听后,都十分吃惊……‎ ‎(有删改)‎ ‎3.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和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小说开头写“一辆宝马名车停在我的店铺门口,下来一位四十多岁的贵妇人”,为后文尚海英质问夏玉莹做了铺垫。‎ B.小说善用对比,两个媳妇给婆婆镶牙的不同心理和做法形成对比,两个婆婆对媳妇的不同态度形成对比,都鲜明地刻画了人物性格。‎ C.“我”对尚海英和夏玉莹给婆婆镶牙的不同心理和做法不满,所以最后不替她们隐瞒,说出了事情的真相。‎ D.当听到尚海英质问夏玉莹时,“我”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真作假时假作真”,表达了“我”对尚海英的不满和鄙视。‎ E.尚妈妈镶的牙差得很,是由于做牙医的“我”出于对尚海英不孝的鄙视,故意搞错的,“我”妈妈也认为真的搞错了。‎ 解析:‎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B项,小说写了夏玉莹的婆婆对夏玉莹的疼爱,写了尚海英的婆婆在被欺瞒中流露出的虚荣感,二者没有对比性。C项,“我”不隐瞒事情的真相的原因不是对两个媳妇给婆婆镶牙的不同心理和做法不满。E项,尚妈妈镶的牙差得很,是由于尚海英要的就是低价牙,谁都没有搞错。‎ 参考答案:答D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C、E不给分。‎ ‎4.题目“隐瞒”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 ‎  ‎ ‎   ‎ 解析:标题的作用一般有三个。①吸引读者关注。该篇小说的题目“隐瞒”,会让读者产生“隐瞒什么,为什么要隐瞒,隐瞒的结果是什么”等疑问,促使读者迫不及待地读下去。②概括文章内容。该篇小说紧扣“隐瞒”,写出尚海英、夏玉莹的隐瞒,“我”的隐瞒和最终的不隐瞒。③文章的线索。“隐瞒”贯串了全文,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参考答案:①概括内容。小说主要是写三个人物的不同的隐瞒:让人鄙视的尚海英的隐瞒,让人感动的夏玉莹的隐瞒,让人理解的“我”的隐瞒,让人赞扬的“我”的不隐瞒。②中心线索。小说从尚海英、夏玉莹要求隐瞒,写到“我”答应隐瞒,最后到“我”不再继续隐瞒,隐瞒的情节贯穿首尾,推动情节发展。③吸引读者。以“隐瞒”为题,能使读者产生好奇感。隐瞒什么,为什么隐瞒,隐瞒有什么结果等问题,能促使读者产生阅读小说的兴趣。(每点2分)‎ ‎5.(情节类探究题)这篇小说在选入《微型小说月报》2014年第10期时,编者把结尾“于是,我只好把真相告诉她们。三位老人听后,都十分吃惊”的话删去了,小说以省略号结尾。你认为这样删除好不好?为什么?(6分)‎ 答:   ‎ ‎  ‎ ‎   ‎ ‎  ‎ ‎   ‎ ‎  ‎ 解析:文章的结尾,在结构上有点题、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等作用,在内容上有突出人物品质或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旨等作用。如果答删去好,可以围绕为读者留下想象空间来阐述。如本题,删去结尾,“我”到底有没有揭露真相,三位母亲听到真相后有什么反应等,都留给读者去回味想象,提高了作品的艺术品位。如果答删去不好,则可从故事情节的完整性等方面来阐述。如本题,保留结尾则故事情节完整,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且保留结尾后想象空间仍然存在。‎ 参考答案:(示例一)删除好。这样可使小说给读者留有充分想象的余地:“我”‎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到底有没有揭露真相?三位母亲听到真相后都有什么反应?这样结尾能提高小说的艺术品位,增加内容含量。‎ ‎(示例二)删除不好。现在这样结尾,结局清楚,故事比较完整,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况且小说最后也是省略号,也留有想象的余地。(两种答案任选其一,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6分)‎ ‎6.(人物形象类探究题)有人认为尚海英还是孝顺的,她给婆婆镶低价牙很实际,她隐瞒实情可以理解;有人认为只有夏玉莹孝心可嘉,她隐瞒实情值得赞扬。你怎样评价这两个人?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   ‎ ‎  ‎ ‎   ‎ ‎  ‎ ‎   ‎ ‎  ‎ ‎   ‎ 解析: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审题。“你怎样评价这两个人?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这个问题要求考生既要评价尚海英和夏玉莹这两个人,还要结合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夏玉莹是小说中的正面角色,考生可根据文本及题干中对她的描述进行评价;对尚海英的评价则要独立思考,她是小说中的反面角色,评价时不要受题干中“有人认为尚海英还是孝顺的,她给婆婆镶低价牙很实际,她隐瞒实情可以理解”的干扰。‎ 参考答案:尚海英主动给婆婆镶牙表现出她孝顺的一面;但因为婆婆年龄大就给她镶低价牙,又表现出她冷酷无情的一面;至于她要求“我”帮她隐瞒以低价牙冒充高价牙的作假行为,则表现了她的虚伪。虽然她隐瞒实情的行为也许含有“怕婆婆不满意,让婆婆高兴”的因素,但仍然不能说明她是个值得称赞的孝顺媳妇。夏玉莹论经济条件远不如尚海英,虽然婆婆的年龄比尚海英的婆婆还要大,但她仍然坚持给婆婆镶最好的牙;她担心婆婆节俭而不来镶牙,就对婆婆隐瞒高价牙的真相,这都说明夏玉莹是个十分善良孝顺、善解人意的好媳妇。现在的“啃老”一族并不少见,但孝顺子女也不在少数。(具体联系现实略)(对人物的看法1分,分析2分;两个人物共6分;联系实际2分)‎ 小说阅读综合提能练(一)‎ ‎(时间:40分钟 满分:5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亲爱的土地 安晓斯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麻根叔躺在床上睡不着,一会儿开灯,一会儿关灯。‎ 麻根婶就烦了。整夜整夜不睡,哗哗啦啦地不知道在写啥,费多少电。就嚷。麻根叔只安静了那么一小会儿,又是一会儿开灯,一会儿关灯。‎ 麻根婶就不说话了。自从与儿子们分了地种,麻根叔的体力活儿是轻松多了,可心事却重了不少。‎ 三年前,两个儿子都劝麻根叔把自家的四亩责任田,流转给沁水湾的老金专业合作社种植。麻根叔说,为啥?为啥?我种了一辈子的地我自己会种。你们不愿种你们就流转吧。两个儿子无奈,就和麻根叔分了地。‎ 麻根叔早知道两个儿子不愿种地。大儿子经营着几辆大货车,生意做得还不错。二儿子开着个超市,种地的事从来都没问过。这些年,家里这几亩地都是麻根叔在种,只是农忙季节,两个儿子才过来搭把手。‎ 可分了地,麻根叔就没了活儿干。这让麻根叔很生气。因为该浇地了,麻根叔就去地里。一看,浇过了。找到流转儿子土地的老金。老金笑笑,晚上浇地,看不清,水都流到您老的地了,我还上了复合肥哩。算了,就不收老叔您的水钱化肥钱了。把麻根叔也说笑了。收我钱,你还得赔我钱呢,谁叫你浇我的地了?谁叫你给我的地里施化肥了?‎ 今年的小麦长势不错,该是个丰收年景。麻根叔早早地就让麻根婶准备好袋子,省得收新麦子时慌张。过了几天,麻根叔和麻根婶到了自家地块,傻眼了。黄黄的小麦没了,只看到了麦茬和麦秸。心里就想,老金你敢把我的麦子也收了,算你小子有种。这次不会和你罢休。老两口回到家,发现门前放着一堆新麻袋。摸摸,全是小麦。算算,自家的一亩地也不应该收这么多啊。找到老金。老金正在合作社办公室里喝茶。麻根叔说明来意,老金说算了,合作社收的麦子多,不在乎您老的那点儿小麦。倒是弄得麻根叔不好意思了。‎ 秋季种玉米,麻根叔更上心了,三天两头地去自家的地里查看出芽状况。却又是“被”夜里浇了水,施了肥。老金说,麻根叔您看啊,我浇水时水乱流,挡不住啊。化肥您老也别上了,我浇水时都按科学施肥方法上够了。您老这一亩地,我让科研人员检测了,土壤里缺的元素都补上了,今年的收成会更好。您就放心吧,少不了您老的粮食。‎ 抽完了一袋旱烟,麻根叔笑笑说,老金你小子不要给我耍心眼儿,我这一亩地说啥也不会流转给你。老金喝了口茶,递给麻根叔一支中华烟。您老尝尝这中华烟,看看比您的旱烟强不强?说不吸不吸,麻根叔还是接了烟。心想老金这小子真是发了啊,办个合作社就整天喝茶吸中华,还开着小轿车。‎ 老金给麻根叔续了茶水,又递给麻根叔一支中华烟。商量个事呗,麻根叔。您老过去当过村里的会计,就来我这里干呗。我这里正缺个会精打细算的能人呵。说得麻根叔心里痒痒的。停了一会儿,麻根叔就笑笑说,那你小子就顺道把我的地弄走了不成?没了地我以后种啥……‎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折腾来折腾去,麻根叔就是睡不着。后半夜,麻根叔就悄悄穿衣起床,轻手轻脚地锁好门,向村外走去。他是要去自家的那块地里再看看。天明就要和老金正式签订流转土地合同了,他想再去看看自己种了多年的那块地。‎ 黑漆漆的田野,到处弥漫着庄稼的清香。‎ 麻根叔坐在田头,一袋袋地抽着旱烟。深秋的玉米叶子被风吹得沙沙作响,好像是在和麻根叔滔滔不绝地说着话。麻根叔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厚厚的信封,从里面抽出一沓稿纸,用打火机点燃了,一张张地烧起来。麻根叔一边烧一边自言自语,不是我不愿侍候啊,实在是我种不成了啊。我的心思都写在上面了,都是心里的大实话啊……天快亮时,麻根叔才回到了家。就见麻根婶戴着老花镜在看一沓稿纸,边看边笑。老太婆,你偷看我写的东西了。那是草稿,写得有点儿乱。‎ 麻根婶笑着说,想不到你老了还会写“情书”啊。你看看——亲爱的土地,我想你……‎ ‎(选自《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麻根叔的两个儿子,是为反衬麻根叔而设计的,他们对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没有感情,心中只有发家致富,不安心农业生产,不愿种地。‎ B.老金办了合作社就整天喝茶,吸中华烟,开小轿车,一副阔财主模样,得意忘形,不知天高地厚,作者对老金这个人物不无批判之意。‎ C.老金递给麻根叔中华烟,麻根叔嘴上说不吸,结果还是接了,说明他心上羡慕老金的生活,也暗示他终将同意把土地转让给专业合作社。‎ D.标题“亲爱的土地”,既体现麻根叔对土地的深情,又暗含作者对土地问题的思考:在改革日益深化的新形势下该如何经营我们亲爱的土地。‎ E.小说线索明了,叙事简洁,语言独特有韵味,融人物对话于叙述之中,通篇只有叙述语言,不见人物对话,但人物间的矛盾和冲突跃然纸上。‎ 解析:A项,对两个儿子的评价不当,他们不是对土地没有感情,而是要当新式农民。B项,“老金办了合作社就整天喝茶,吸中华烟,开小轿车”是麻根叔起初的看法,且作者对其并无批判。“阔财主模样,得意忘形”也是对新式农民形象的误解。E项,“通篇只有叙述语言,不见人物对话”分析不当,全篇不乏人物对话,只是省去了交代,使行文更紧凑。‎ 参考答案: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A、B不给分。‎ ‎2.梳理文章的情节和思路,简述这篇小说的结构特点。(6分)‎ 答:   ‎ ‎  ‎ ‎   ‎ ‎  ‎ ‎   ‎ ‎  ‎ ‎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解析:作答本题,首先按照小说的基本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对文章进行解读。小说开头写麻根叔睡不着在灯下“苦思”,接着回忆土地转让一事,交代睡不着的原因,再写深夜到田头与土地告别,最后写老伴看草稿,提示灯下所写内容。可见,文章并未按照事情的自然发展过程来写。作答时既要指出结构上的这一特点,又要从制造悬念和波澜的角度来分析这一结构的艺术效果。‎ 参考答案:作品先写麻根叔灯下“苦思”;接着回忆老金要他转让土地、到合作社当会计;再写深夜到田头与土地告别;最后写老伴看草稿,揭示所写内容。(2分)作者不按事件的自然过程展开记叙,而是将灯下“苦思”置于文章之首,后写土地转让一事,(2分)既增强了悬念,又克服了结构上的平铺直叙,使文章顿生波澜。(2分)‎ ‎3.小说第二段写“麻根婶就烦了”,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 ‎  ‎ ‎   ‎ ‎  ‎ ‎   ‎ ‎  ‎ ‎   ‎ 解析:解答本题,可从制造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凸现主要人物性格、为下文情节做铺垫等方面进行思考。从制造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的角度看,写麻根叔,也写麻根婶,展现了家庭气氛,真实地再现麻根叔“苦思”的典型环境。从凸现主要人物性格的角度看,写麻根婶的烦,正是为了展现麻根叔“苦思”时间之久。从为下文情节做铺垫的角度看,开头写麻根婶的“烦”,是为结尾写麻根婶念“情书”的情节做铺垫。‎ 参考答案:①展现家庭气氛,刻画典型环境。写麻根叔,也写麻根婶,展现了家庭气氛,真实地再现麻根叔“苦思”的典型环境。②突出麻根叔的“苦思”。连麻根婶都烦了,可见麻根叔“苦思”时间之久。③在情节上为最后点题埋下伏笔。正是有了开头麻根婶的“烦”,最后借麻根婶念“情书”点题才显得更为自然合理。(每点2分)‎ ‎4.老金给麻根叔浇水、施肥、收割,作者安排这些情节颇有深意,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8分)‎ 答:   ‎ ‎  ‎ ‎   ‎ ‎  ‎ ‎   ‎ 解析:‎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作答本题,可从情节的合理性入手进行分析,具体可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老金的做法,是大面积作业时无法避免的行为,这正说明土地流转、实现专业合作社种植势在必行;正是由于老金的做法感动了麻根叔,他这才同意让出土地,这些情节展示了麻根叔思想转变的原因和过程,使得小说真实可信;老金用尊重感动了麻根叔,实现了合作双赢,而不是依仗权势、巧取强夺,这寄托了作者对和平解决矛盾、促进农村生产关系转变的愿望。‎ 参考答案:①揭示改变农村土地承包方式的必然性。老金给麻根叔浇水、施肥、收割,不是特意做好事,而是大面积作业无法避免的行为,这一情节说明土地流转、实现专业合作社种植势在必行。②展示麻根叔思想转变、让出土地的合理性。正是老金给他浇水、施肥、收割,又请他到合作社当会计,麻根叔这才同意让出土地,人物的思想转变真实可信。③寄托作者的愿望。老金用浇水、施肥、收割等做法感动了麻根叔,实现了合作双赢,而不是依仗权势、巧取强夺,这寄托了作者对和平解决矛盾、促进农村生产关系转变的愿望。(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答出三点给8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25分)‎ 香炉山(节选)‎ 叶 弥  ‎ 独自去香炉山看月,想不到在这村子里陷入了迷宫。‎ 我抬头看看偏西方向的月亮,应该有十点钟了,我迷路两个多小时了。‎ 忽然听到歌声,有一个男人在唱歌。走近了,他停下步子。他等着我开口。我一下子认出来了他,就是我刚才在会稻路上看到的,一个我拒绝与他搭腔的年轻人。‎ 我仍然心怀警惕,但他也许是我今夜唯一的指路人。我轻松地说:“迷路了。难道陌生人就要永远在村子里打转吗?”他笑了,声音轻而得体,自信地说:“碰到我就不一样了。我认识这里所有的路。”‎ 我跟在他的后面,问他尊姓大名,他云里雾里地回答我:“苏家庄人,姓苏。”‎ 我在暗地里捡了一小块砖头,对他说,我要给丈夫打一个电话。于是就转身避开他的视线,大声地对砖头说:“你先睡吧。我还要到香炉山上去看月亮。……没关系,小苏陪着我,他年轻力壮。……他是苏家庄人。”‎ 我跟着他穿行在一个又一个的小村庄里。我心里保持着紧张,苏却轻松地向我介绍每一个村子里的秘密:“这棵广玉兰树是老叶家的,有一百年了。夏初开花,半树白花,半树紫花。不是嫁接的,天生就这样。我们都叫它夫妻树。”‎ 我心里一动:苏这么说,是有含义吧?‎ 苏又介绍:“你看到这家门口的葫芦了吧?他家的葫芦上了菜市场,比别人家的贵一倍还不止,还供不应求,因为他家的葫芦每一只都是并蒂葫芦。”‎ 我的心里又是一惊:并蒂葫芦?暗示?‎ 走出迷宫,也过了看月亮的时间。他说香炉山上今夜会出现神灯,他干娘知道神灯出现的时辰。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跟着他去拜访他的干娘,然后再登香炉山看神灯。神灯自然没有看到,一路上断断续续地知道不少他的故事。不过,这依然没有减轻我对他的警惕。‎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很快走下了山,走到通向会稻路的直路。我对他说:“谢谢你!我要快点走的,我丈夫在家里肯定着急了。”苏在后面说:“我也要穿过会稻路,苏家庄在会稻路的南边。”‎ 我一直保持着匀速的快步,苏也一直跟在我后面看得见的地方。我气喘吁吁,他悠然自得地唱着歌。会稻路临近了,他停止了唱,小跑着接近我,在我的身后,我几乎感觉到了他的鼻息。‎ 我猛地回过头,严厉地问他:“你想干什么?”我感到旁边的树叶都一惊一乍。苏不好意思地说道:“我想送你回家。”我放缓语气说:“不必了。这条路很安全。”我真想对他说,他才是一个不安全的因素。‎ 苏说:“我送你,跟安全无关。”‎ ‎“那和什么有关?”‎ 苏说:“跟一个男人的面子有关。”‎ 我依旧走得有些快,而苏一直落在后面,一会儿,他跑上来,递给我一只又大又沉的稻穗,该有一斤吧。说实话,我有生以来没见过这么大的稻穗,它匀称,散发着令人感动的气息。我的感叹还没结束,苏又递过来一束野菊花,黄色的,微微沾上些露水,显得湿润而沉厚。它枝叶繁多,放在手上成一大捧,每一朵花儿都光泽亮丽。我“啊”地发出一声,我感觉到我的内心就在此时轻松畅快了。哦,许久没有这样的心情了。‎ 我把稻穗和花放在一起,两样不相干的东西在一起竟然如此和谐。‎ 苏喜笑颜开,大声说:“谢天谢地,你终于高兴了。”‎ 这句话感动了我。“谢谢你!”到现在为止,与苏呆了四个小时,这是我对他仅有的一次真诚。‎ 苏说:“其实是我要谢谢你。我去年夏天第一次在蓝湖边上看到你,你穿了一件绿色的裙子,像仙女一样。昨晚,我在这条路上看你埋蝴蝶翅膀,心里想,不愧是一个仙女。人家都说有学问的女人不漂亮,你是一个例外呢。所以就想着和你说说话。我实现了这个愿望,是我的幸运。”‎ 苏难道早就暗地里认识了我?‎ 苏忽然调皮地说:“再见,艾我素老师。”‎ 苏知道我的姓名,他是认识我的。但我不认识他。他一定知道我许多事,譬如在大学里教书,写诗,写童话,独身,火暴的脾气……‎ 那么,这砖头手机,给子虚乌有的丈夫用砖头打电话……‎ ‎(有删改)‎ ‎5.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独自去香炉山看月,想不到在这村子里陷入了迷宫”一语,既是写实,也有象征意义,即没有健康的心灵世界,对美的欣赏就会陷入歧途。‎ B.苏向“我”介绍夫妻树和并蒂葫芦,只是为了向“我”‎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夸耀自己的家乡,炫耀自己的知识,没有特别的含意,但“我”神经过敏,总以为他不怀好意。‎ C.苏说他要坚持送“我”,这无关安全,只跟男人的面子有关,意思是说,他送“我”不是为了“我”的安全,而是为了男人的虚荣,他的坦诚打动了“我”。‎ D.苏递给“我”稻穗和野菊花,“我”发出由衷的赞叹,戒备之心也随之消失,作者安排这一情节意在说明美在旷野,美在民间,美在底层。‎ E.苏最后忽然直呼“我”的名字,他是在向“我”表明自己知道“我”的情况。可能他也识破了“我”给丈夫打电话的伎俩,但不挑明,免得让“我”难堪。‎ 解析:B项,“向‘我’夸耀自己的家乡,炫耀自己的知识”理解不当,实际上他只是为了和“我”说说话。C项,“男人的虚荣”理解不当,应当是男人的担当。D项,“美在旷野,美在民间,美在底层”分析不当,应当是“唯有大自然的美才能矫治畸形的心理”。‎ 参考答案: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C、D不给分。‎ ‎6.小说中的苏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6分)‎ 答:   ‎ ‎  ‎ ‎   ‎ ‎  ‎ ‎   ‎ ‎  ‎ ‎   ‎ ‎  ‎ 解析:作答本题,要抓住人物的主要言行,从中归纳出性格特征:苏看到“我”穿绿色的裙子,在路边埋蝴蝶翅膀,而且有学问,便想和“我”说说话,从中可以归纳出其“情趣高雅”的性格特征;他见“我”不高兴,就一直唱歌,讲趣闻,给我摘稻穗和野菊花,从中可以归纳出其“善解人意”的性格特征;见“我”对他不信任,既不点破,也不自辩,只是坚持送“我”,用行动证明自己,从中可以归纳出其“自尊自重”的性格特征。‎ 参考答案:①苏是一个潇洒男子的形象,他情趣高雅,热爱生活。看到“我”穿绿色的裙子,又在路边埋蝴蝶翅膀,而且有学问,便想和“我”说说话,可见他情趣高雅,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②善解人意,彬彬有礼。他见“我”不高兴,就一直唱歌,讲趣闻,给我摘稻穗和野菊花。③自尊自重,人格可敬。他见“我”对他不信任,既不点破,也不自辩,只是坚持送“我”,用行动证明自己。(每点2分)‎ ‎7.小说的结尾颇有特色,请作简要赏析。(6分)‎ 答:   ‎ ‎  ‎ ‎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  ‎ 解析:作答本题,要了解小说的欧·亨利式结尾艺术之妙,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具体表现在:“我”迷路时苏及时出现,一路上“我”对苏戒备有加,最后他却说认识“我”;“我”给丈夫打电话,结尾却说自己是独身。据此分析,指出这样结尾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即可。‎ 参考答案:小说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颇有欧·亨利式结尾艺术之妙。“我”一路上一直对苏保持戒备之心,苏最后却说认识“我”;“我”给丈夫打电话,又说丈夫在家等自己,结尾却交代自己独身。这样的情节完全超出读者的预料。(3分)但是,这样的情节又合乎情理。在“我”迷路时苏及时出现,这就暗示他是特意来为“我”引路的,为后文写他认识“我”做铺垫。“我”先拒绝与他搭腔,后拿起砖头给“丈夫”打电话,一路上时时防范他,这说明打电话只是一个“伎俩”,是为后文交代自己“独身”所做的铺垫。(3分)‎ ‎8.小说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试作探究。(8分)‎ 答:   ‎ ‎  ‎ ‎   ‎ ‎  ‎ ‎   ‎ ‎  ‎ ‎   ‎ ‎  ‎ 解析:第一问,要紧扣戒心和爱心进行归纳,“我”千方百计防范陌生男子,陌生男子则想方设法逗“我”开心。第二问,要明确“我”是病态现代人的代表,总是处在保护自己的焦虑中,对陌生的人和环境防范有余,探究不足。作答时,要明确指出,故事寄托着作者对现代人病态防范意识的批判和对温暖而美好的人性的期待。‎ 参考答案:这是一个戒心与爱心邂逅的故事。女主人公夜游香炉山时与陌生男子相遇,千方百计防范陌生男子,陌生男子则想方设法逗女主人公开心。(4分)现代人对陌生的人和环境已经失去了探究的心情,总是处在保护自己的焦虑中。小说蕴藏着作者对温暖而美好的人性的期待,它告诉我们:当人们完全放松、不再戒备时,世界也会展现给人们全新的面貌。(4分)‎ 小说阅读综合提能练(二)‎ ‎(时间:40分钟 满分:5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一曲两阕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爱尔兰]詹姆斯·乔伊斯  ‎ 埃林先生脸红得像朵野玫瑰,嘴角来回抽搐,透露出一个侏儒的满腔恼怒。他直冲大汉的脸不停地晃着拳头:‎ ‎“法灵腾,你这无礼的恶棍!你得为你的失礼行为向我道歉,要不你就得马上离职!”‎ 大汉感到自己的处境真够呛。他不得不为自己的行为卑躬屈膝地向埃林道歉,但是他更知道,今后的办事处将要变成多么叫他难受的一个马蜂窝。他还记得埃林用什么办法把小皮克赶出了办公室,好腾出位子来安插自己的外甥。他愤怒,口渴,想报复,他气自己,也气所有其他的人。‎ 大汉感觉到他魁伟的身体又在渴望着酒店的松快了。雾气开始使他感到寒冷,他心里在琢磨能不能到奥尼尔酒店去央求派特。他最多只能求他借一个先令,而一个先令根本不顶用。不过他必须想方设法搞钱:他已经把身上仅剩的一个便士买了那杯黑啤酒,再一转眼就会太晚,到哪儿都弄不到钱了。正当他随便摸着表链,忽然他想起了弗利特街上的当铺。就这么办!他怎么早没想起来?‎ 他快步穿过法学会拱门下的夹道,嘴里喃喃地自言自语:让他们见鬼去吧,他今晚上可要好好乐一下了。当铺的店员说五先令,但是货主坚持要六先令,最后这六先令如数给了他。他喜洋洋地走出当铺,把硬币搭成一小摞夹在大拇指和另外几个指头中间。他穿过人丛,带着满足而得意的心情观看这一片熙熙攘攘,同时派头十足地注视着过路的女职员们。他的鼻子已经闻到了柠檬甜酒袅袅的香气。他一边往前走一边想着用什么词句把傍晚的风波讲给伙伴们听:‎ ‎“就这样,我只是瞅着他——很冷静,你们知道,再瞅瞅他。跟着我又回过头来瞅瞅他——不慌不忙,你们知道。‘我认为,这样问我不合适吧。’我说。”‎ 诺息·弗林正坐在戴维·伯恩酒店他向来坐的地方。他听完这个故事以后,请法灵腾喝了半杯酒,说这是他听到过的最出色的趣闻。法灵腾回请了一次。不一会,奥海勒闰和派迪·莱纳德进来,法灵腾把故事向他们又讲了一遍。奥海勒闰请大家喝热麦芽酒,还讲了他在芳斯街凯伦公司怎样顶撞主任的事,但是他承认他的对答不如法灵腾说得机灵。法灵腾听罢,再请大家干一杯。‎ 后来,他们又转到苏格兰酒家,苏格兰酒家关门以后,他们又上玛里根酒店。‎ 他开始咒骂自己缺钱,咒骂自己请了这么多轮酒,尤其是请武打闹剧艺人威泽斯喝的那些威士忌和矿泉水。‎ 威泽斯正露出他的双头肌给大家看,法灵腾也照样挽起袖子。两人同意比一次臂力。比赛开始,威泽斯慢慢把对方的手扳倒在桌上。被这么个毛头小伙子击败,法灵腾又羞又恼,那张紫膛脸更紫了。‎ ‎“不兴把身上的重量压过来。要玩得正派。”他说。‎ ‎“谁不正派?”对方说。‎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重来,三战两胜。”‎ 比赛重新开始。他们的手和胳膊都使劲地哆嗦。经过好一阵鏖战,威泽斯慢慢又把对方的手按在桌上。观众中轻轻发出一阵喝彩声。站在桌旁观战的一个跑堂涨红了脸,朝胜利者点点头,用一种不懂世故的亲热口气说:‎ ‎“啊!这才是本事!”‎ ‎“你懂得个屁!”法灵腾转向那人,恶狠狠地说,“你插什么嘴?”‎ 他憋了一肚子闷气和报复情绪。他感到丢脸、不满,他甚至不觉得什么醉,而衣袋里只剩了两便士。他诅咒一切。他在办公室里毁了自己的前程,当掉了怀表,花光了钱,却连醉都没醉,还丧失了大力士的名声,两次败给一个毛孩子。‎ 回到家里,他看到灶里的火灭了,使劲儿用手杖揍儿子,“哼,看你下回再让火灭掉!”‎ ‎“哦,爸!”孩子哭喊着,“爸,别打我,我要……我要替您念一遍万福马利亚的祷告……,你要是不打我……”‎ ‎(选自《都柏林人》,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作者怀着极大的同情,运用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塑造了一个底层小人物形象,展现了其生活的艰辛和不幸,有力地抨击了社会的不公。‎ B.法灵腾用表链当了六先令后,“派头十足地注视着过路的女职员们”,这一细节典型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他心存不良、猥琐健忘的精神状态。‎ C.法灵腾不顾自己身份卑微,敢于得罪上司,事后不得不道歉,最后更为自毁前程而沮丧不已,融勇敢和怯懦于一身,人物真实可信。‎ D.奥海勒闰讲自己顶撞主任的事,承认自己的对答不如法灵腾说得机灵,以此来反衬法灵腾口才出众,能言善辩,突出其不被重用的不幸。‎ E.小说最后以儿子的央求作结颇见匠心,说明儿子深知其父屡遭不顺,故以“替您念一遍万福马利亚的祷告”为条件央求父亲不打自己。‎ 解析:A项,“极大的同情”分析不当,实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且文章并无抨击“社会的不公”之意图。C项,“不顾自己身份卑微,敢于得罪上司”于文无据,他向大家讲述的所谓自己顶撞上司的故事,只是吹嘘之辞,没有实际发生,因而说他“融勇敢和怯懦于一身”不妥。D项,“反衬法灵腾口才出众,能言善辩,突出其不被重用的不幸”分析不当,文章写奥海勒闰承认自己的对答不如法灵腾说得机灵,意在烘托法灵腾的背后吹嘘。‎ 参考答案: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 ‎2.法灵腾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概括他的性格特征。(6分)‎ 答:   ‎ ‎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   ‎ ‎  ‎ ‎   ‎ ‎  ‎ ‎   ‎ 解析:结合小说的标题可知,法灵腾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形象,作答时概括出他矛盾性格的表现即可。如:饱受屈辱和压迫,经济穷困,生活不如意,令人同情,却又浑浑噩噩,愚昧麻木,面对屈辱敢怒不敢言,在强者面前懦弱无能,在弱小者面前大施淫威,以酒买醉,自我炫耀,陶醉于精神的胜利之中。‎ 参考答案:法灵腾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小人物形象。(2分)一方面,他饱受屈辱和压迫,经济穷困,生活不如意,令人同情;(2分)另一方面他浑浑噩噩,精神状态愚昧麻木,面对屈辱敢怒不敢言,在强者面前懦弱无能,在弱小者面前大施淫威,以酒买醉,自我炫耀,陶醉于精神的胜利之中。(2分)‎ ‎3.小说中的对比手法运用得十分成功,请结合文本试作分析。(6分)‎ 答:   ‎ ‎  ‎ ‎   ‎ ‎  ‎ ‎   ‎ ‎  ‎ ‎   ‎ 解析:作答本题,首先要研读文本,找出对比在文中的具体运用,然后简要分析表达效果。本文运用对比手法的地方较多,有人物之间的对比,如上司的声色俱厉和法灵腾的敢怒不敢言;也有人物自身的对比,如形象高大和内心懦弱的对比,可怜处境和精神麻痹的对比,行动上的失败和精神上的麻痹的对比。这些对比突出了人物的滑稽可笑,使人物形象越发鲜明。‎ 参考答案:身材魁梧的法灵腾在侏儒上司声色俱厉的训斥面前敢怒不敢言,这是形象高大和内心懦弱的对比;受到屈辱感到愤怒,当了怀表去酒店喝酒买醉,这是可怜处境和精神麻痹的对比;当面向上司道歉和事后炫耀自己对上司的“胜利”,这是行动上的失败和精神上的自我陶醉的对比;还有在强者面前懦弱无能和在弱小者面前蛮横无理的对比。(答出其中两点给4分)在这些鲜明的对比中,人物性格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一个滑稽可笑的小人物跃然纸上。(2分)‎ ‎4.请根据文本,分析标题“一曲两阕”的含意及妙处。(8分)‎ 答:   ‎ ‎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   ‎ ‎  ‎ ‎   ‎ ‎  ‎ ‎   ‎ 解析:作答本题,首先要解释“一曲两阕”的本意,然后解释其比喻意。“一曲两阕”,字面意义是一支曲子的上下两片,这里比喻小说中主人公表面强大、实际怯懦的双重性格。最后,应从生动形象、调动读者阅读兴趣、耐人寻味等角度分析其作用。‎ 参考答案:一曲两阕,意思是一支曲子的上下两片,这是一个比喻说法,暗示了主人公性格具有两重性,形象地展现了法灵腾表面强大、实际怯懦的性格特征。(4分)以此为标题含蓄蕴藉,容易激发读者的好奇心,使其产生一探究竟的阅读欲望,同时,给读者留下思考的余地,不至于一览无余。(4分)(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25分)‎ 四世同堂(节选)‎ 在老人生日的前一天,种着他的三亩地的常二爷进城来看他。德胜门已经被敌人封闭,他是由西直门进来的。背着一口袋新小米,他由家里一口气走到祁家。虽然他比祁老人小着十好几岁,可是,当初不知怎么论的,他们彼此兄弟相称。‎ 常二爷每次来访,总是祁家全家人最兴奋的一天。久住在都市里,他们已经忘了大地的真正颜色与功用,及至他们看到常二爷,他们才觉出人与大地的关系,而感到亲切与兴奋。他们愿意听他讲些紧紧与生命相联,最实际、最迫切的问题。听他讲话,就好像吃腻了鸡鸭鱼肉,而嚼一条刚从架上摘下来的,尖端上还顶着黄花的黄瓜,那么清鲜可喜。‎ 听到常二爷的声音,老人从心里笑了出来,急忙地迎到院里。院中的几盆石榴树上挂着的“小罐儿”已经都红了,老人的眼看到那发光的红色,心中忽然一亮;紧跟着,他看到常二爷的大腮帮,花白胡须的脸。他心中的亮光像探照灯照住了飞机那么得意。‎ ‎“常老二!你可好哇?”‎ ‎“好噢!大哥好?”常二爷把粮袋放下,作了个通天扯地的大揖。‎ 小顺儿的妈闻风而至,端来洗脸水与茶壶。天佑太太也振作精神,慢慢地走进来。‎ 大家团团围住,看常二爷喝茶,吃面,听他讲说今年的年成,和家中大小的困难,都感到新颖有趣。最使他们兴奋的,是他把四大碗面条,一中碗炸酱,和两头大蒜,都吃了个干净。吃完,他要了一大碗面汤,几口把它喝干,而后挺了挺腰,说了声:“原汤化原食!”‎ 大家的高兴,可惜,只是个很短的时间的。常二爷在打过几个长而响亮的饱嗝儿以后,说出点使大家面面相觑的话来:‎ ‎“大哥!我来告诉你一声,城外头近来可很不安静!偷坟盗墓的很多!”‎ ‎“什么?”祁老人惊异地问。‎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偷坟盗墓的!大哥你看哪,城里头这些日子怎么样,我不大知道。城外头,干脆没人管事儿啦!你说闹日本鬼子吧,我没看见一个,你说没闹日本鬼子吧,黑天白日的又一劲儿咕咚大炮。打下点粮食来,不敢挑出去卖;不卖吧,又怎么买些针头线脑的呢。近来就更好了,王爷坟和张老公坟全教人家给扒啦。我自己的那几亩旱也不收、涝也不收的冤孽地,和那几间东倒西歪痨病腔子的草房,都不算一回事!我就是不放心你的那块坟地!大哥,你托我给照应着坟,我没拿过你一个小铜板,你也没拿我当作看坟的对待。每年春秋两季,我老把坟头拍得圆圆的,多添几锹土;什么话呢,咱们是朋友。那点地的出产,我打了五斗,不能告诉你四斗九升。心眼放正,老天爷看得见!现在,王爷坟都教人家给扒了,万一……”‎ 大家都感到问题的严重,而都想不出办法来。瑞宣只说出一个“亡”字来,就又闭上嘴。‎ 天佑太太说了话:“二叔你就多分点心吧,谁教咱们是父一辈子一辈的交情呢!”‎ ‎“就是啊,老二!”祁老人马上也想起话来。“你还得多分分心!”‎ ‎“那用不着大哥你嘱咐!”常二爷拍着胸膛说,“我能尽心的地方,决不能耍滑!说假话是狗养的!我要交代清楚,到我不能尽心的时候,大哥你可别一口咬定,说我不够朋友!”‎ 常二爷看见祁老人眼中的泪,不敢再说别的,而只好横打鼻梁负起责任:“得啦,大哥!什么也甭再说了,就盼着老天爷不亏负咱们这些老实人吧!”说完,他背着手慢慢往院中走。来到院中,他故意地夸奖那些石榴,好使祁老人把眼泪收回去。祁老人也跟着来到院中,立刻喊瑞丰拿剪子来,给二爷剪下两个石榴,给孩子们带回去。‎ 这时候,天佑太太在屋里低声地叫瑞宣:“老大,你搀我一把儿,我站不起来啦!”‎ 瑞宣赶紧过去搀住了她。“妈!怎么啦?”‎ 瑞宣的手碰着了她的,冰凉!扶她卧倒,他呆呆地看着她瘦小的身躯,不由得想到:她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死去,而死后还不知哪会儿就被人家掘出来!他是应当在这里守着她呢,还是应当像老三那样去和敌人决斗呢?他决定不了什么。‎ ‎(有删改)‎ ‎5.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小说以时间为顺序,描写祁家人在常二爷拜访时所发生的情绪波动,生动地展现了抗战时期沦陷区北平百姓的生存状况。‎ B.常二爷比祁老人小十多岁,他们彼此竟以兄弟相称,文章以“当初不知怎么论的”相评论,强调这样相称极为反常,不为人们所认可。‎ C.人物语言个性化,如常二爷“说假话是狗养的”“就盼着老天爷不亏负咱们这些老实人吧”,虽粗鲁和迷信,但符合农民身份,真实可信。‎ D.从人物对话来看,瑞宣是天佑太太的儿子,祁老人的孙子,他是一个有思想的爱国青年,但在犹豫之中,还没有走上反侵略的新生之路。‎ E.常二爷说到的乡下偷坟盗墓的事,对天佑太太打击最大,她担心自己死后也会被人挖起,突然无疾而恙,站不起来,以至需要儿子搀扶。‎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解析:B项,“强调这样相称极为反常,不为人们所认可”分析不当,实为突出二人关系非同一般,超出常人想象。C项,“迷信”分析不当,“就盼着老天爷不亏负咱们这些老实人吧”无迷信色彩。E项,“担心自己死后也会被人挖起”于文无据,文中“而死后还不知哪会儿就被人家掘出来”是瑞宣想的。“突然无疾而恙”分析不当,文中有“天佑太太也振作精神,慢慢地走进来”之语,表明天佑太太原本就有病。‎ 参考答案:答D给3分,答A给2分,答C给1分;答B、E不给分。‎ ‎6.小说中日寇并未登场,但日军的罪行昭然若揭。试结合文本说明小说是怎样控诉日军发动侵华战争给北平人民带来灾难的。(6分)‎ 答:   ‎ ‎  ‎ ‎   ‎ ‎  ‎ ‎   ‎ ‎  ‎ 解析:作答本题,首先要指明日寇占领北平是故事的背景,通过人们的活动和言谈,从侧面反映了日军占领北平所带来的灾难,然后结合文本做具体分析,如常二爷不走德胜门而走西直门进城,农民不敢出去卖粮食,城外治安无人管,祁家人担心祖坟被挖,这些都从不同侧面说明了日寇占领北平时给百姓带来的不便、担忧和惊恐。‎ 参考答案:小说将日寇占领北平作为背景,(1分)通过人们的活动和言谈,(1分)从侧面反映了日军占领北平给人民带来的灾难。(1分)常二爷不走德胜门而走西直门进城,说明日寇侵华阻碍交通,妨碍城乡交流;(1分)借常二爷之口,说出因战争农民不敢出去卖粮食,城外治安无人管,偷坟盗墓时有发生;(1分)通过祁家人担心祖坟被挖的惊恐,控诉日寇占领北平对人民造成的惊扰。(1分)(意思对即可)‎ ‎7.第三段画线处的景物描写,即“院中的几盆石榴树上挂着的‘小罐儿’已经都红了”一句,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 ‎  ‎ ‎   ‎ ‎  ‎ 解析:景物描写一般具有再现典型环境、烘托人物心情、为下文的情节做铺垫等作用。本处景物描写亦可从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院中有石榴树,果实火红,既可再现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又增强了现场感和画面感。一切景语皆情语,用火红的石榴烘托祁老人高兴的心情, 以便与后来的担心形成对比。下文写到常二爷故意夸石榴和祁老人赠石榴的情节,预先描写石榴,无疑具有铺垫作用。‎ 参考答案:①‎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描绘祁老人家庭院的情形,再现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增强现场感和画面感;②用火红的石榴烘托祁老人在常二爷到来时高兴的心情,以便与后来的担忧形成鲜明的对比;③为下文常二爷故意夸奖石榴和祁老人喊瑞丰剪下两个石榴给常二爷的情节做铺垫。(每点2分,共6分)‎ ‎8.常二爷有哪些突出的品质?他身上的这些品质在当今时代有何意义?请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   ‎ ‎  ‎ ‎   ‎ ‎  ‎ ‎  ‎ ‎  ‎ ‎   ‎ ‎  ‎ ‎  ‎ 解析:作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常二爷的身份,即为祁家种地和看坟的乡下农民,并抓住人物的言行概括人物的性格和品质。如从看重早年的弟兄情义,为祁家义务看坟,可归纳出“重义气,守信用”;从在祁家老小面前秉实直言可归纳出“坦诚待人,不亢不卑”;从见祁老人担心祖坟被挖,主动负起责任,归纳出“善解人意,有担当”等。然后分析常二爷身上体现出来的品质在当今时代的意义,指出继承和发扬重义守信、坦诚待人和善解人意的传统美德,注重人格和人品的修炼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发展的意义即可。‎ 参考答案:作为为祁家种地和看坟的乡下农民,他重义气,守信用,看重早年的弟兄情义,为祁家义务看坟,不图报酬;(2分)坦诚待人,不亢不卑,在祁家老小面前秉实直言,不做作,不矫情;(1分)善解人意,有担当,见祁老人担心祖坟被挖,主动负起责任,减轻祁老人的担忧。(1分)当今时代,重义守信、坦诚待人和善解人意的传统美德弥足珍贵,(2分)这些传统美德对于修炼人格和人品,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2分)‎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