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人教版高考历史复习必修2 单元综合训练十(有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版人教版高考历史复习必修2 单元综合训练十(有答案)》 共有 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单元综合训练(十)‎ 一、选择题 ‎1.(2017·三明二模,33)根据下列图表,胡佛总统之所以没能把美国带出大危机的困境,主要是因为(  )‎ A.经济危机来势凶猛 B.危机的破坏性过重 C.胡佛自由放任政策 D.世界经济形势使然 答案 D 解析 经济危机来势凶猛是一个重要原因,但不是本题强调的重点,故A项错误;危机的破坏性大是一个原因,但不是本题强调的重点,故B项错误;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会加剧危机,但是也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显示当时整个世界的经济形势相当不好,所以本题强调的重点应该与美国和世界经济形势相关,故D项正确。‎ ‎2.(2018·全国100所名校高考冲刺二,34)1933年7月,美国政府宣布废除金本位制,增加美元发行量。对于此举,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每日邮报》上写文章盛赞:“罗斯福总统做得极其正确。”凯恩斯如此盛赞是因为该项政策有助于(  )‎ A.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B.恢复银行经营信誉 C.刺激外贸,复苏经济 D.扩展市场消费能力 答案 C 解析 “废除金本位制,增加美元发行量”不能体现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故A项错误;这一措施主要针对对外贸易,与银行信誉没有直接联系,故B项错误;这一政策的本质目的是刺激经济复苏,故C项正确;这项政策的对象是对外,而不是内需,故D项错误。‎ ‎3.(2017·桂林、百色、梧州、崇左、北海二模,34)1933年,美国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凡是遵守该法规的企业,美国政府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责任”的蓝鹰标志。当时的美国企业应尽的“责任”是(  )‎ A.遵守公平经营规章 B.大力兴办公共工程 C.实行全面计划经济 D.做好社会福利事业 答案 A 解析 企业的责任是公平经营,故A项正确;兴办公共工程是政府的责任,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实行全面计划经济,故C项错误;做好社会福利事业是政府的责任,故D项错误。‎ ‎4.(2018·湖南高考考前演练,35)经济学家哈耶克认为,尽管“完美”的竞争是不存在的,但“竞争的优势不取决于它的‘完美’”, 甚至是相对不完美的市场所产生的结果也要比任何所知的替代物要好。下列措施与之相吻合的是(  )‎ A.加强金融管制 B.增加民众福利 C.减少财政支出 D.扩充国有企业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不难看出,哈耶克倡导的是传统的自由贸易理论而反对政府过多的宏观调控,故A项错误;增加民众福利,同样属于政府对社会分配领域的宏观调控,故B项错误;扩充国有企业属于政府以政权力量直接投身经济运行,是一种对经济运行的最高程度的宏观调控,故D项错误。‎ ‎5.(2017·宁夏银川一中三模,35)一位传记作家说,撒切尔夫人最大的成就,或许是改变了英国政坛和社会“以谈论金钱和经济效益为耻”的过时做派,成功地开创了政界和商界人士共同管理政府的新模式。他所说的“新”主要表现为(  )‎ A.统制经济体 B.福利主义政策 C.减少国家干预 D.社会市场经济 答案 C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解析 撒切尔夫人1979年上台,根据材料中“成功地开创了政界和商界人士共同管理政府的新模式”可知这一时期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因此不是实行统制经济,故A项错误;材料中表明政府减少福利开支,不是推行福利主义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中“政界和商界人士共同管理政府”不是完全发展社会市场经济,故D项错误。‎ ‎6.(2017·淮南、淮北二模,35)下表是20世纪70年代末,欧洲各国国有化企业在国内生产总值、全部就业和全部投资三项指标中所占比例简表。这一表格能够说明(  )‎ 国家 占国内生产总值比%‎ 占全部就业比%‎ 占全部投资比%‎ 意大利 ‎ ‎24.7 ‎ ‎25.4 ‎ ‎47.1‎ 英国 ‎11.1‎ ‎8.1‎ ‎20‎ 联邦德国 ‎12‎ ‎10.5‎ ‎12.7‎ 法国 ‎13.5‎ ‎10.5‎ ‎30‎ A.欧洲各国经济仍未走出“滞胀”状态 B.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仍在推行 C.国有企业的数量在西欧各国普遍减少 D.自由主义政策在欧洲成为历史 答案 B 解析 材料没有欧洲各国经济发展停滞、通货膨胀的信息,不能说明仍未走出“滞胀”状态,故A项错误;欧洲各国国有化企业在本国投资中仍占有一定的比例,说明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仍在推行,故B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欧洲各国国有企业的数量变化情况,故C项错误;欧洲各国国有化企业在本国投资中所占比例不足一半,说明政府干预有限,自由主义政策仍在发挥作用,故D项错误。‎ ‎7.有学者认为俄国的某项政策“使全国变成一个大军营,把全国的生产和消费统统集中到国家手里,取消商品买卖,取缔市场,党内外均实行战斗命令制,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其中“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的是(  )‎ A.余粮收集制 B.固定粮食税 C.农业集体化 D.生产合作社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使全国变成一个大军营,把全国的生产和消费统统集中到国家手里,取消商品买卖,取缔市场,党内外均实行战斗命令制”反映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村方面是余粮收集制,故A项正确。‎ ‎8.(2017·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实验中学四模,34)租让制理论是列宁提出的一种国家资本主义的理论。列宁说:“租让——这是同先进国家的资本主义的联合,这是同先进国家中的先进财政资本的经济合作、联合和统一。”列宁提出实行“租让制”的主要目的是(  )‎ A.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B.与西方国家友好往来 C.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D.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 A 解析 租让制是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其目的是适应苏俄当时小生产者为主体的生产力水平的需要,利用资本主义的私有制经济,促进苏俄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 ‎9.(2018·全国100所名校高考冲刺一,29)1925年苏共十四次代表大会前后,苏共中央在农村取消了大部分对出租土地、雇工及资本积累的限制,并降低了农业税和工业品的价格。这表明(  )‎ A.新经济政策走向了废止 B.农民的利益得到了保护 C.工业化资金的积累加速 D.农村阶级分化日益加剧 答案 B 解析 新经济政策走向了废止是1928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故A项错误;“苏共中央在农村取消了大部分对出租土地、雇工及资本积累的限制,并降低了农业税和工业品的价格”表明农民可以自主决定生产、减少税收和工业品支出,体现了维护农民利益,故B项正确;材料与工业化积累资金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农村阶级分化,故D项错误。‎ ‎10.(2017·湖南高考考前演练二,35)苏联党章规定每三年召开一次党代表大会。然而,从1939年召开联共(布)十八大后,直到1952年才召开联共(布)十九大。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斯大林模式下的政治高度集中 B.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共忙于战争 C.走出战争和经济困境更为重要 D.冷战下意识形态斗争的需要 答案 A 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于1945年结束,故B项错误;“每三年召开一次党代表大会”更有利于集思广益,恢复和发展经济,故C项错误;“冷战”形成于二战后至50年代,故D项错误。‎ ‎11.(2017·抚顺一模,35)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1932年占50%,而且是择优、低价购买。1931年苏联购买美国机器设备约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这表明(  )‎ A.计划经济体制优于市场经济体制 B.苏联迅速实现了全面工业化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C.危机迫使美国调整对苏联政策 D.经济危机给苏联带来发展机会 答案 D 解析 材料没有涉及计划经济体制优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容,故A项错误;苏联基本实现工业化是在1936年,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美国和苏联的经济交往,不能反映出美国对苏联政策的调整,故C项错误;苏联购买了美国的先进机器设备,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 ‎12.(2017·聊城一模,35)1990年苏共党内的思想十分混乱,自由化思潮严重泛滥,从全盘否定斯大林发展到彻底否定十月革命和苏联70多年的历史,反对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反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苏共领导层内的斗争不断加剧,党组织和国家政权陷入半瘫痪状态。这说明苏联(  )‎ A.经济体制改革未触及斯大林模式 B.思想僵化引发社会各种矛盾 C.政治改革偏离方向导致政局失控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出师不利 答案 C 解析 由1990年的时间判断是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触及斯大林模式,故A项错误;思想僵化与材料中自由化思潮的严重泛滥不符,故B项错误;此题侧重的是苏联出现的问题,不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问题,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2017·德阳高二第一学期期末,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战后,美国政府和民间对农业合作社表现出空前的热情。1920年,美国农场局联盟正式成立,倡导兴办大规模的销售合作社。1921年初,该联盟成立全国性的谷物销售合作社,扩大合作社在农产品市场中的份额。此外,各地还成立了其他农用品经营合作社,为农场购买和供应石油制品、拖拉机、拖车、种子、饲料等等。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农场信贷法”,在全国建立合作社银行,向合作社提供贷款。美国农业合作社对美国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摘编自焦健《美国的农业合作社》‎ 材料二 苏联农村十分落后。1929年,斯大林决心加快农业集体化过程。1930年,党中央通过“农业集体化的办法”。随后,各基层组织在上级严令催促下,采用行政命令和威胁手段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农庄的土地为国家所有,农庄和农民只有使用权。农庄组织生产队,负责某一地段的全年生产,或负责饲养一定数量牲畜等其他专业生产。政府通过建立机器拖拉机站,为农庄提供机械服务,并以此监督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1933年,又实行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国家以低于成本的价格从集体农庄收走大量粮食。‎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与苏联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差异,并简析其原因。‎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美国和苏联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分别予以简要评价。‎ 答案 (1)差异:前者由民间自愿联合,后者是中央主导推动,强迫农民加入;前者协调农业产销环节,后者直接管理生产和统一收购粮食。‎ 原因:两国生产关系、经济体制上的不同。生产关系上,美国是土地私有制,苏联是集体所有制;经济体制上,美国是市场经济体制,苏联是计划经济体制。‎ ‎ (2)评价:美国农业合作化,协调了农业产销的各个环节,密切了农场之间的联系,为农场的发展提供了技术、资金和销售等条件,促进了美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苏联农业合作化,改变了农业分散经营的局面,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为工业化提供了资金、原料等条件,但从长远看,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农业的发展。‎ 解析 (1)第一小问差异,从美苏两国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农民的意愿与政府的管理方式两个方面比较;第二小问原因,结合两国的国情,从生产关系和经济体制两个角度分析。(2)对美国的评价从对农业发展的角度进行,对苏联的评价从对工业化角度分析其积极影响,从对农业长期发展的弊端分析其消极影响。‎ ‎14.(2018·江西高三调研,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8~1980年苏联居民的阶级(阶层)构成(%)‎ ‎  年份 阶层  ‎ ‎1928‎ ‎1939‎ ‎1959‎ ‎1970‎ ‎1975‎ ‎1979‎ ‎1980‎ 工人和职员 ‎17.6‎ ‎50.2‎ ‎68.3‎ ‎79.5‎ ‎82.9‎ ‎85.1‎ ‎87.9‎ 工人 ‎12.4‎ ‎32.5‎ ‎48.2‎ ‎56.8‎ ‎60.9‎ ‎60.0‎ ‎61.7‎ 职员 ‎12.4‎ ‎17.7‎ ‎20.1‎ ‎22.7‎ ‎22.0‎ ‎25.1‎ ‎26.2‎ 集体农民 ‎2.9‎ ‎47.2‎ ‎31.4‎ ‎20.5‎ ‎17.1‎ ‎14.9‎ ‎12.1‎ 全体手工业 ‎74.9‎ ‎2.6‎ ‎0.3‎ ‎0.0‎ ‎0.0‎ ‎0.0‎ ‎0.0‎ ‎(注:1928年,苏联尚有4.6%的地主。资料贾春增《当代苏联社会学》、辽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阶级、阶层及社会流动》等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苏联居民的阶级(阶层)构成及其变化进行探讨(要求:至少形成一个观点,并史论结合进行概括分析,史料与史实要相互印证)‎ 答案 示例:‎ 观点1:苏联工人和职员比重持续增长,第二产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主导。1928~1939‎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年,苏联工人及职员人数大幅度增长,是国家片面发展重工业并实现工业化的结果。苏联工业化取得了突出成就,但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相对滞后,国民经济畸形发展;形成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重工业与轻工业、军用工业与民用工业等结构性矛盾,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导致苏联社会矛盾的尖锐。‎ 观点2:苏联工业、农业、第三产业畸形发展。苏联工人和职员增长迅速,表明工业化、城市化成就显著;集体农民在1939年有较大增长,地主阶级被消灭,表明农业集体化得以实现;此后集体农民持续下降,表明苏联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但苏联片面重视重工业、军事工业,最终导致国民经济畸形发展,激化了工人与农民、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重工业与轻工业、第二产业与第一、三产业等矛盾,成为苏联解体的内在隐患。‎ 观点3:苏联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地位,个体经济很快被消灭。苏联推行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形成了公有制、集体所有制经济一统天下的单一所有制结构。公有制经济中,工业经济不断扩张,农业经济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提高了苏联的工业化程度。但由于缺乏多种所有制经济作为补充,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滞后;这些结构性矛盾和产业结构的缺陷,后来虽然有所改革,但未从根本上解决,最终导致苏联社会矛盾尖锐,最终引发苏联解体。‎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