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第二期(共15套附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第二期(共15套附解析)》 共有 15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专题 11 内能及其利用 一、单选题 1.以下几条摘录是出自某同学在学习“内能”一章时的课堂笔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扩散现象不能在固体之间发生 B.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C.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D. 摩擦生热是通过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 【来源】山东省枣庄市 2018 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A 点睛:(1)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2)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3)晶体熔 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4)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2.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 60℃的水一定比 30℃的水含有的热量多 C. 热传递过程中,热量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D. 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 【来源】山东省潍坊市 2018 年中考物理试题2 【答案】C 【解析】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 A 错误; 热量是指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热量,故 B 错误;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 度差,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即热量是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故 C 正确;改变内能的方法有两个:做功和热传递。所以,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从外界吸收热量,也可能 是外界对物体做功,故 D 错误,故选 C. 3.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B. 物体运动越快,内能越大 C. 热传递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D. 0℃的冰块,其内能为零 【来源】山东省聊城市 2018 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C 【解析】A、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故 A 错误;B、内能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 故 B 错误;C、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内能,故 C 正确;D、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有内能,故 D 错误; 故选:C。 点睛:(1)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2)内能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3)做功 和热传递都能改变内能;(4)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有内能; 4.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起纸屑。下列现象中“吸”的物理原理与其相同的是( ) A. 挤压后的塑料吸盘“吸”在瓷砖上 B. 削平的铅柱挤压后会“吸”在一起 C. 干手搓开的新塑料袋“吸”在手上 D. 行驶的汽车的窗帘被“吸”出窗外 【来源】河南省 2018 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C3 【点睛】本题考查了摩擦起电现象和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大气压区别,需要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5.福建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而内陆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大,这主要是因为海水与砂石相比具有较大的 A. 密度 B. 内能 C. 比热容 D. 质量 【来源】福建省 2018 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C 【解析】解:沿海地区水多,内陆沙漠地区水少、沙石多。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 沙石相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使得沿 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而内陆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大。 故答案为 C。 6.某品牌无人驾驶汽车在一段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 6.9km,用时 5min45s,消耗燃油 1.5kg,已知汽车的牵 引力是 2000N,燃油的热值为 4.6×107J/kg,假设燃油完全燃烧。通过计算可知,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 ①汽车行驶速度是 20km/h ②消耗的燃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 6.9×107J ③汽车牵引力做功的功率是 30kW ④汽车发动机的效率是 20% A. 只有①和② B. 只有②和③ C. 只有①和④ D. 只有②和④ 【来源】2018 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D4 点睛:综合考查了速度、热值、功、功率、效率的计算,综合性较强,需要注意的是:各个公式应用时, 单位要统一,一般都使用主单位,特别是热值公式应用时,有时要用到体积,有进要用到质量,要统一单 位后再计算。 7.下面几个研究实例中,采用了相同研究方法的是( ) ①利用光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 ②“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保持压力不变,改变受力面积 ③“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时,用加热时间的长短表示吸收热量的多少 ④“探究物体的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让同一钢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②和④ D. ③和④ 【来源】2018 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C 【解析】①利用光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是建立模型法; ②“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保持压力不变,改变受力面积,是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③“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时,用加热时间的长短表示吸收热量的多少,是转换法的应用; ④“探究物体的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让同一钢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是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故 ②和④都利用了控制变量法,选 C。 点睛:理解实验中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当一个结果受多个因素的影响时都使用此方法进行实验,实验时让5 一个因素变化,而其它因素都控制相等或相同即控制变量。 8.下列有关热和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发生热传递时,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B. 一块 0℃的冰熔化成 0℃的水后,温度不变,内能变大 C. 内燃机的压缩冲程,主要通过热传递增加了汽缸内物质的内能 D. 夏天在室内洒水降温,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性质 【来源】2018 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B 点睛:温度、热量、内能是不太容易理解,容易混淆的量,温度是一个状态量,实质是物体内分子运动的 剧烈程度;热量是个过程量,表示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改变多少的量度;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动能与 势能的总和,注意加深理解,多练习。 9.(2018•宁波)如图是某网友在四月拍摄的某地雪景:积雪初融后,在某停车场上出现了一个个“雪馒 头”,甚为奇特。雪堆正下方是方形地砖,每块方形地砖周围是条形砖。气象专家调研发现:四周条形砖比 中间方形地砖具有更好的导热性和渗水性。关于形成“雪馒头”景观的解释肯定不合理的是(  ) A. 空气温度较低是“雪馒头”得以保留的原因之一 B. 方形地砖导热性差是形成“雪馒头”景观的原因之一 C. 太阳辐射导致条形砖上方的雪比方形地砖上方的雪更易熔化 D. 地表热量易通过条形砖及四周缝隙传递,使条形砖上的雪更易熔化 【来源】浙江省宁波市 2018 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C6 10.(2018•宁波)下列事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B. C. D. 【来源】浙江省宁波市 2018 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A 【解析】A、柴火烧水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BCD、压缩空气发热、搓手取暖、钻木取火都是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加的; 显然 A 选项与其它三个选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不同。 故选:A。 点睛:牢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是解题的关键,即热传递和做功,两种方式对于内能的改变是等效的, 两种方式很容易区分,做题不难。 11.端午情浓,粽叶飘香。端午节那天,小明家里弥漫着粽子的清香。这一现象表明( ) A. 分子间存在引力 B. 分子间存在斥力 C.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慢 D.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来源】山西省 2018 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D7 【点睛】一定要熟记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之间有间隙、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的性质,并会用这些 性质解释一些宏观现象。 12.端午节,妈妈蒸制粽子的过程中,涉及到的有关物理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 A. 蒸粽子时,冒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B. 粽子香味扑面而来,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 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D. 蒸粽子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来源】广东省深圳市 2018 年中考物理真题 【答案】B 【解析】分析:(1)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现象,液化是形成“白气”的原因;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就是扩散现象; (3)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4)热传递、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解答:A、蒸粽子时,锅里不断冒出的“白气”是液化现象,不是汽化现象,说法错误; B、粽子香味扑面而来,闻到阵阵香气,这是扩散的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说法正确; C、当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说法错误; D、蒸粽子主要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说法错误。 故选:B。 【点睛】考查了与热学有关的几个基本的知识点,注意了与实际例子的联系,重点是分子动理论,难点是“白 气”的形成。 13.下列四幅图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成果,对其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8 B. C. D. 【来源】四川省泸州市 2018 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D 【解析】A、孔明灯灯内的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在空中所受的浮力变大,大于它自身的重力所致,火箭“飞 天”是应用力的相互作用,故 A 错误;B、日晷能够记录时刻,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影子,是测量 时间的工具,不是探测地震的仪器,故 B 错误;C、碾谷物的石磨选用厚重的石材,增大了压力,是为了增 大石磨对谷物的压强,故 C 错误;D、古代发明的钻木取火,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 D 正确。故选: D。 点睛:(1)孔明灯灯内的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在空中所受的浮力变大,大于它自身的重力所致;(2) 日晷能够记录时刻,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3)由 p= 得,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或者减小受力面积; (4)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14.端午情浓,粽叶飘香。端午节那天,小明家里弥漫着粽子的清香。这一现象表明( ) A. 分子间存在引力 B. 分子间存在斥力 C.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慢 D.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来源】山西省 2018 年中考物理试题9 【答案】D 【点睛】一定要熟记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之间有间隙、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的性质,并会用这些 性质解释一些宏观现象。 15.描述二十四节气的诗句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霜降:“一朝秋暮露成霜”,霜的形成需要吸热 B.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 秋分:“丹桂小菊万径香”,桂花飘香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 立春:“大地阳和暖气生”,大地内能的增加是太阳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的 【来源】重庆市 2018 年中考物理试题 A 卷 【答案】C 【解析】A.,霜的形成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 A 错误;B.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故 B 错误;C. 秋分:“丹桂小菊万径香”,桂花飘香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说法正确;D. 立 春:“大地阳和暖气生”,大地内能的增加是太阳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实现的,故 D 错误。故答案为 C. 点睛:此题难度不大,掌握物态变化的概念即吸热放热情况,即可作答。 16.福建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而内陆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大,这主要是因为海水与砂石相比具有较大 的 A. 密度 B. 内能 C. 比热容 D. 质量 【来源】福建省 2018 年中考物理试题(B 卷) 【答案】C 17.端午情浓,粽叶飘香。端午节那天,小明家里弥漫着粽子的清香。这一现象表明( ) A. 分子间存在引力 B. 分子间存在斥力10 C.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慢 D.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来源】山西省 2018 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D 【解析】分子动理论内容为: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 互作用引力和斥力。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我们会闻到粽子的香味,这就是扩散现象; 故选:D。 【点睛】一定要熟记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之间有间隙、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的性质,并会用这些 性质解释一些宏观现象。 18.下列用做功的方式使冰熔化的是() A. 太阳照射 B. 相互摩擦 C. 浸入热水 D. 炉火加热 【来源】江苏省扬州市 2018 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B 【解析】太阳辐射、浸入热水、炉火加热,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冰的内能的;相互摩擦时克服摩擦 做功,使冰的内能变大,故 B 正确。故选:B。 点睛: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过程,而做功过程是能 量的转化过程。 19.某品牌无人驾驶汽车在一段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 6.9km,用时 5min45s,消耗燃油 1.5kg,已知汽车的 牵引力是 2000N,燃油的热值为 4.6×107J/kg,假设燃油完全燃烧。通过计算可知,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 ①汽车行驶速度是 20km/h ②消耗的燃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 6.9×107J ③汽车牵引力做功的功率是 30kW ④汽车发动机的效率是 20% A. 只有①和② B. 只有②和③ C. 只有①和④ D. 只有②和④ 【来源】2018 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D11 20.下面几个研究实例中,采用了相同研究方法的是( ) ①利用光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 ②“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保持压力不变,改变受力面积 ③“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时,用加热时间的长短表示吸收热量的多少 ④“探究物体的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让同一钢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②和④ D. ③和④ 【来源】2018 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C 【解析】①利用光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是建立模型法; ②“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保持压力不变,改变受力面积,是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③“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时,用加热时间的长短表示吸收热量的多少,是转换法的应用; ④“探究物体的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让同一钢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是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故 ②和④都利用了控制变量法,选 C。 点睛:理解实验中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当一个结果受多个因素的影响时都使用此方法进行实验,实验时让 一个因素变化,而其它因素都控制相等或相同即控制变量。 21.下列有关热和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发生热传递时,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12 B. 一块 0℃的冰熔化成 0℃的水后,温度不变,内能变大 C. 内燃机的压缩冲程,主要通过热传递增加了汽缸内物质的内能 D. 夏天在室内洒水降温,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性质 【来源】2018 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B 点睛:温度、热量、内能是不太容易理解,容易混淆的量,温度是一个状态量,实质是物体内分子运动的 剧烈程度;热量是个过程量,表示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改变多少的量度;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动能与 势能的总和,注意加深理解,多练习。 22.某智能百叶窗的叶片上贴有太阳能板,在光照时发电,给电动机供电以调节百叶窗的开合。该过程中 发生的能量转换是(  ) A. 电能→机械能→光能 B. 光能→机械能→电能 C. 光能→电能→机械能 D. 机械能→电能→光能 【来源】浙江省温州市 2018 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C 【解析】解:太阳能板把太阳能(光能)转化为电能,供给电动机,转化为机械能,调节百叶窗的开合; 综上所述此过程中发生的能量转换与答案 C 一致,故答案为 C. 点睛:太阳能电池板,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电动机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23.下列关于信息与能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不同 B. 光纤通信是利用光的反射传递信息的 C. 当前运行的核电站是利用核聚变发电的 D. 任何形式的能量都可以自发的相互转化 【来源】河南省 2018 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B 【解析】分析:(1)对于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且在真空中最快;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13 (2)光纤通信是利用光的反射传递信息的; (3)核裂变和核聚变都能释放能量,但是又有区别,对于核裂变是可控的,如核电站的核反应堆就是通过 核裂变提供能量的,对于核聚变过程不可控,如氢弹爆炸就是利用核聚变释放能量; (4)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界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过程都有方向性.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要求我们要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生活常识,,应熟练掌握。 难点是能量的转化具有方向性。 24.2018 年 5 月 21 日凌晨,我国成功利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将“鹊桥”号中继卫星发射升空,迈出了人 类航天器月背登陆第一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火箭点火升空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B. 火箭点火升空过程中,火箭的惯性消失 C. 火箭加速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D. 火箭加速上升过程中,只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 【来源】2018 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A 【解析】分析:(1)火箭是热机的一种,工作时,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燃气的内能,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 火箭升空,燃气的内能转化成火箭的机械能; (2)惯性是指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3)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当动能转化成重力势能时,动能减小,重力势 能增加; (4)火箭加速运动时,不受平衡力,受到重力,摩擦力还有推力作用。14 【点睛】本题通过卫星发射,考查了力与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热机工作时的能量转化, 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需要认真分析,认真解答。 25.下图中各实验结论中,不能解释对应的生活应用或工作原理的是( ) A. B. C. D. 【来源】山东省济宁市 2018 年高中段学校招生考试(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A 【解析】A、向下压活塞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硝化棉温度升高,达到着火点燃烧,与汽油机的压缩冲程 相同,故 A 错误; B、如图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故 B 正确; C、如图实验保持静止时,二力平衡,人像大战僵持时,也为平衡状态,二力相等,故 C 正确; D、如图研究电阻与长度的关系,导体的材料、粗细相同时,导体越长电阻越大,滑动变阻器就是利用改变 接入电路的电阻线的长度而工作的,故 D 正确; 故选 A。 点睛:四冲程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做功和压缩冲程有能的转化,且两次能的转化过程相反,考题中 常出现要牢记。 26.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一定相等15 B. 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C. 汽油机做功冲程燃气的内能增加 D. 温度相同的物体接触时不发生热传递 【来源】江苏省连云港市 2018 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D 点睛: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 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和;温度影响物体的内能,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27.对比图中我国 2017 年发电量和 2030 年预测发电量,预测( ) A. 火电发电量将减少 B. 水电发电量将增加 C. 我国将以核能发电为主 D. 风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例将减小 【来源】广东省广州市 2018 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B 【解析】有两个图可以看出 A. 火电发电量将减少有 46627 亿千瓦时增加为 47570 亿千瓦时,故 A 错误; B.2017 年水电发电量是 11898 亿千瓦时,2030 年是 15900 亿千瓦时,故 水电发电量将增加正确;C. 由图 可以看出我国还是以火力发电为主 ,故 C 错误; D. 风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例由 5%变为了 12%,所以 风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例将增加。故答案为 B. 28.2018 年 5 月 21 日凌晨,我国成功利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将“鹊桥”号中继卫星发射升空,迈出了人 类航天器月背登陆第一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火箭点火升空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16 B. 火箭点火升空过程中,火箭的惯性消失 C. 火箭加速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D. 火箭加速上升过程中,只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 【来源】2017-2018 学年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总复习: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答案】A 【解析】分析:(1)火箭是热机的一种,工作时,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燃气的内能,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 火箭升空,燃气的内能转化成火箭的机械能; (2)惯性是指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3)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当动能转化成重力势能时,动能减小,重力势 能增加; (4)火箭加速运动时,不受平衡力,受到重力,摩擦力还有推力作用。 解答:A、火箭点火发射时,产生的燃气内能转化为火箭升空的机械能,故 A 正确; B、火箭点火升空过程中,仍然具有惯性,因为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故 B 错误; C、火箭加速上升的过程,质量不变,速度增加,故动能增加,同时高度增加,重力势能增大,故不是重力 势能和动能的转化,故 C 错误; D、火箭加速上升,受力不平衡,火箭受的向上的推力大于向下的重力,合力向上,火箭加速上升,故 D 错 误。 故选:A。 【点睛】本题通过卫星发射,考查了力与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热机工作时的能量转化, 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需要认真分析,认真解答。 29.小明用煤气灶烧水时,进行了如下思考,正确的是( ) A. 煤气燃烧越充分,其热值越大 B. 加热过程中水的比热容变大 C. 壶内水温度升高的过程中内能增大 D. 水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 【来源】山东省临沂市 2018 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C 【解析】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 (1)热值是物质的某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同种燃料的密度、比热容、热值一般不变;17 (2)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温度无关。 (3)温度对内能的影响;描述热量的物理术语;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4)根据水的沸腾特点分析。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质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明确各个物理量的真正含义后,可顺利解决此题。 30.下列关于材料、信息及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纳米材料的基本单元大小限制在 1﹣100μm 范围内 B. 同种材料制成的导体,其电阻大小只与长度有关 C. 我国海域深处蕴藏的大量“可燃冰”属于可再生能源 D. 用手机收看“华唐名师”的直播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来源】山东省临沂市 2018 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D 【解析】分析:(1)纳米颗粒材料又称为超微颗粒材料,由纳米粒子组成。纳米粒子也叫超微颗粒,一般 是指尺寸在 1~100nm 间的粒子,是处在原子簇和宏观物体交界的过渡区域; (2)根据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进行分析,即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材料决定的; (3)可以从自然界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称之为可再生能源;一旦消耗就很难再生的能源称之为不可再生 能源; (4)根据电磁波的应用与传播的知识分析答题。 解答:A、纳米粒子也叫超微颗粒,一般是指尺寸在 1~100nm 间的粒子。这大约相当于 10~1000 个原子紧 密排列在一起的尺度,故 A 错误; B、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有:导体的长度、导体的横截面积、导体的材料以及温度,故 B 错误; C、可燃冰不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所以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 C 错误; D、手机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故 D 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高科技材料,影响电阻的因素,能源分类,电磁波的应用与传播,是一道基础题。18 32.物质 M 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甲、乙、丙物态依次为( ) A. 固、液、气 B. 气、液、固 C. 气、固、液 D. 液、固、气 【来源】广东省广州市 2018 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C 【解析】解若甲乙丙分别为固、液、气,则根据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吸热放热情况可知由甲到乙需要吸热, 故 A 错误;若甲乙丙分别为气、液、固,则根据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吸热放热情况可知由乙到丙需要放热, 故 B 错误;解若甲乙丙分别为气、固、液,则根据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吸热放热情况可知由甲到乙需要放热, 由乙到丙需要吸热,由丙到甲需要吸热,故 C 正确;若甲乙丙分别为液、固、气,则根据物态变化的概念 和吸热放热情况可知由丙到甲需要放热,故 D 错误; 点睛: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概念,以及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然后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33.静置的密封容器内只有氢气。若以○表示氢气分子,图中最能代表容器内氢气分子分布的是( ) A. B. C. D. 【来源】广东省广州市 2018 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A 【解析】静置的密封容器内只有氢气,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具有弥漫性所以氢气分子会均匀的分布在容器 当中,故答案 A 正确。 34.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 湖水结成冰 B. 樟脑丸变小 C. 露珠的形成 D. 雾凇的形成 【来源】2018 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B19 点睛:重点是物态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除了要记清楚六个物态变化的过程谁吸热、谁放热,还要多了解 一些物态变化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5.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 人体正常体温约为 42℃ B. 泰山山顶上的大气压约为 1.8×105Pa C. 一支新 2B 铅笔的长度约为 50cm D. 一位普通初中生的质量约为 50kg 【来源】2018 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D 【解析】A. 人体正常体温约为 37℃,故 A 不符合实际; B.标准大气压为 1.01×105Pa,大气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所以泰山山顶上的气压比标准大气压要 小一些,故 B 不符合实际; C. 一支新 2B 铅笔的长度与手掌的长度相当,约为 18cm,故 C 不符合实际; D. 一位普通初中生的质量比成年人略小一些,约为 50kg,故 D 符合实际; 故选 D。 点睛:此类型的题目要求对所学的物理量有熟悉的认知,特别是单位大小要认识清楚,要多注意理论联系 实际,生活中留心积累。 36.对下列各图解释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冰凌的形成过程是凝固,需要吸热 B. 乙图中雾淞的形成过程是升华,需要吸热20 C. 丙图中露珠的形成过程是液化,需要放热 D. 丁图中湿衣服变干过程是汽化,需要放热 【来源】山东省临沂市 2018 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C 【解析】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 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 熔化、汽化、升华。 【点睛】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 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37.物质 M 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甲、乙、丙物态依次为( ) A. 固、液、气 B. 气、液、固 C. 气、固、液 D. 液、固、气 【来源】广东省广州市 2018 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C 【解析】解若甲乙丙分别为固、液、气,则根据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吸热放热情况可知由甲到乙需要吸热, 故 A 错误;若甲乙丙分别为气、液、固,则根据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吸热放热情况可知由乙到丙需要放热, 故 B 错误;解若甲乙丙分别为气、固、液,则根据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吸热放热情况可知由甲到乙需要放热, 由乙到丙需要吸热,由丙到甲需要吸热,故 C 正确;若甲乙丙分别为液、固、气,则根据物态变化的概念 和吸热放热情况可知由丙到甲需要放热,故 D 错误; 点睛: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概念,以及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然后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39.夏天天气热,许多同学喜欢吃冰棒。哟!刚买的冰棒周围还冒着“白烟”,这“白烟”是21 A. 冰棒升华所致 B.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 口里冒出的白烟 D. 空气液化而成 【来源】湖南省邵阳市 2018 年中考物理真题 【答案】B 【解析】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以及液化的条件是:降低温度。 解答:夏天剥开冰棒纸时,可以看到冰棒的周围冒“白烟”,“白烟”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棒液 化形成的。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液化及其现象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40.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 A. 给头发吹热风 B. 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C. 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 D. 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来源】2018 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B 【解析】解:A、给头发吹热风,既加快了空气流动,又提高了温度,可以加快水份的蒸发,故 A 不合题意; B、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减慢了酒精周围的空气流动,从而减慢了酒精的蒸发,故 B 符合题意;C、将 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增大了液体表面积,可以加快水份的蒸发,故 C 不合题意;D、把湿衣服晾在 通风向阳处,既加快了空气流动,又提高了温度,可以加快水份的蒸发,故 D 不合题意。故选:B。 点睛: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从 这三个方面来分析选择项中提到的措施,从而可以得到答案。 41.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 38℃,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 是 3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 B. 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 C. 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 D. 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 【来源】2018 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物理试题22 【答案】C 【解析】解:病人甲的体温是 38℃,由于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在离开人体读数时,体温 计液注不会下降,所以读数仍会是 38℃;用没有甩过的读数停留在 38℃的体温计测量乙的体温时,若乙的 体温低于或等于 38℃,体温计液注不变化,仍为 38℃;若乙的体温高于 38℃,液柱会上升,示数大于 38℃;所以,测量乙的体温,示数也是 38℃时,病人乙的温度可能等于或低于 38℃,不可能高于 38℃, 故 C 正确。故选:C。 点睛:要解答本题需掌握体温计的特殊的构造,以及使用时应注意哪些事项。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即 液泡上方有一很细的缩口,在离开人体读数时,液柱不下降,故使用前应用力甩一下。用没甩的体温计测 体温时,如果被测的温度比原先高,则读数准确,如果被测的体温比原先低,则仍然是原先的读数。 42..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 B. 石蜡和冰的熔化一样,都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C. 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和露珠的形成原理相同 D. 因为雪的形成过程中吸收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变冷 【来源】2018 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中考)物理 【答案】C 【解析】分析:(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吸热; (2)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熔点,非晶体在熔化过 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 (3)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 (4)下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现象,凝华是放出热量的。 解答:A、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加快了汗液的蒸发,蒸发从人体吸热,使人体的温度降低,但 风不能降低室温,故 A 错误; B、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石蜡是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故 B 错误; C、冬天人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 形成的,所以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和露珠的形成原理相同,故 C 正确; D、下雪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雪,凝华是放出热量的,气温不是很低,故 D 错误。 故选:C。23 【点睛】本题考查物态变化,主要分清变化前后的物质状态,从而做出判断。 43..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 洗澡水的温度约为 70 ℃ B. 一部手机的质量约为 1 kg C. 普通居民楼每层高约为 5 m D.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340 m/s 【来源】2018 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中考)物理 【答案】D 【解析】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 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A、洗澡水的温度约为 40℃;故 A 错误; B、一部手机的质量约 100g;故 B 错误; C、居民楼每层高约 3m;故 C 错误;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 340m/s;故 D 正确; 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 选项即可。 44.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 温度低于 0℃,此时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出现白霜,白霜形成的物态变化是(  ) A. 液化 B. 汽化 C. 凝固 D. 凝华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2018 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D 【解析】易拉罐的下部有白霜形成,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即白霜。故选:D。 点睛: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 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 45.下列估测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 一支新铅笔的长约为 17cm B. 攀枝花市夏季平均气温约为 50℃ C. 一瓶 500mL 的矿泉水质量为 5kg D. 复兴号高铁列车运行速度可达 350m/s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2018 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物理试题24 【答案】A 【解析】A、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 18cm,新铅笔的长度略小于此数值,在 17cm 左右。故 A 符合实际;B、攀枝花市夏季高温炎热,最高气温可能超过 35℃,但平均气温要低于 35℃.故 B 不符合实际;C、一瓶 500mL=500cm3 的矿泉水的质量在 m=ρV=1.0g/cm3×500cm3=500g=0.5kg 左右。 故 C 不符合实际;D、复兴号高铁运行速度可以达到 350km/h。故 D 不符合实际。故选:A。 点睛: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 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46.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 A. B. C. D. 【来源】2018 年甘肃省白银市、凉州市、张掖市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B 【解析】解:A、冰雪遇暖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B、水烧开时冒出“白气”,壶内冒出来 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C、草叶上形成“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 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D、用干手器将手烘干,手上的水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故选: B。 点睛:判断出属于液化的物态变化,要弄清液化的特点,液化是由物体气态变为液态的变化过程,可根据 四个选项中所给物理现象的特点来进行判断。 47.下列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分析错误的是( ) A. 夏天,常用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 B. 烧开水时看见冒“白气”,是水汽化生成的水蒸气 C. 打开酒精瓶的瓶塞后,屋里弥漫着酒精味,这说明酒精分子在不停地运动25 D. 常用水给汽车发动机冷却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2018 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B 点睛:(1)物质直接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吸热;(2)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液 化放热,“白气”通常是指大量的小水珠;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3)组成物质的分子 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4)水的比热容较大,与其它物质相比,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水吸收的 热量最多。 48.下列物理量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你所在考场温度约 45℃ B. 你所用的新 2B 铅笔长度约 18cm C. 你的质量约为 30kg D. 考场里一盏日光灯的额定功率约为 200W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2018 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B 【解析】A、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在 23℃左右,考场内气温感觉舒适,应该在 23℃左右。故 A 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 18cm,一支普通 2B 铅笔的长度与此差不多,在 18cm 左右。故 B 符合实际;C、成年人的质量在 65kg 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 50kg 左右。故 C 不符合实际;D、家用电风扇的额定功率为 40W,教室中一盏日光灯的额定功率与此差不多,在 40W 左右。 故 D 不符合实际。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 项。 50.下列生活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26 A. B. C. D.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2018 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C 点睛: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 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51.如图所示,加热-40 的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C 段表示当前物体的状态仍是固体 B. 冰的融化过程温度不变,说明熔化不需要吸热 C. 水的沸腾过程温度不变,说明它的内能不变 D. 由图可判断,加热时间相同时冰升温比水快,说明冰的比热容比水小 【来源】广东省 2018 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D 【解析】A. 如图,BC 段吸热温度不变,是熔化过程,物体是固液共存状态,故 A 错误; B. 冰的融化过程温度不变,但熔化过程要不断吸热,故 B 错误; C. 水的沸腾过程温度不变,但沸腾要不断吸热,所以内能是增大的,故 C 错误; D. 由图可判断,加热时间相同时冰升温比水快,根据 可知,冰的比热容比水小,故 D 正确; 故选 D。27 点睛:重点是晶体的熔化特征和比热容的知识,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且液体沸腾时温度也是不变 的,也要不断的吸收热量,牢记这些特点。 52.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 89℃时,小华开始计时,每隔 lmin 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然后, 小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此时的气压高于标准气压 B. 水从 89℃加热到刚开始沸腾所需时间为 4min C. 通过图像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D. 水沸时气泡上升的情况如图乙所示 【来源】湖南省衡阳市 2018 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C 【解析】A.根据液体沸腾的特点可知此时水的沸点是 99°C,所以此时的气压低于标准气压;B.水从 89℃加 热到刚开始沸腾所需时间为 5min,故 B 正确;C. 通过图像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正确;D. 水沸时气 泡上升的情况应该是图甲所示,故答案为 C。 53.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解析正确的是 A. 夏天,盛冷饮的杯子外壁出现水珠,这是水的汽化现象 B. 寒冬,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这属于华现象 C. 夏天,在教室内酒水可以降温,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原故 D. 寒冬,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微盐便于除雪,是因为盐可以提高冰雪的熔点 【来源】湖南省衡阳市 2018 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B 【解析】A. 夏天,盛冷饮的杯子外壁出现水珠,这是水蒸汽的液化现象;B. 寒冬,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 出现冰花,这属于凝华现象正确;C.夏天,在教室内酒水可以降温,是利用水汽化时吸热的缘故;D.寒冬, 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微盐便于除雪,是因为盐可以降低冰雪的熔点。故答案为 B.28 点睛:掌握物态变化的各种概念以及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然后据此作答即可; 寒冬,在冰雪 覆盖的路面上微盐便于除雪,是因为盐可以提高冰雪的熔点。 54.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 一个乒乓球的质量约为 3g B. 人的步行速度约为 5m/s C. 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 2mm D. 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 【来源】湖南省衡阳市 2018 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A 【解析】A. 一个乒乓球的质量约为 3g 符合实际情况,故 A 正确;B. 人的步行速度约为 1.1m/s,故 B 错误; C. 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 70um,故 C 错误;D. 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 左右,故 D 错误。 点睛: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 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55.小军帮妈妈煲鸡汤时,联想到了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鸡汤香气四溢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 鸡汤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 煲鸡汤过程中,限压阀转动,此过程的能量转化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相似 D. 限压阀口“烟雾缭绕”,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来源】2018 年四川省遂宁市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B 【解析】分析:(1)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内能的大小跟质量、温度、状态有关; (3)内燃机的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4)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29 【点睛】本题考查了与热学相关的多个知识点,联系生活中的现象,能用相关热学知识做出解释是解答的 关键。 56.关于物态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擦在皮肤上的水变干,是升华现象 B. 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C. 冬天驾车时挡风玻璃上起雾,是液化现象 D. 冬天室外飘起的雪花,是凝固现象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2018 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C 【解析】A、擦在皮肤上的水变干是由液态变为气态过程,属于汽化现象。故 A 错误;B、夏天,冰棒周围 冒出的“白气”是由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小水滴。故 B 错误;C、冬天驾车时挡风玻璃上起雾,是水蒸气液 化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 C 正确;D、雪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 故 D 错误。故选:C。 点睛: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 程叫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直接由气态 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57.小明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块猪肉解冻,一会儿小明发现肉上起了一些白箱,这 A. 冰的熔解现象,吸热 B. 冰的汽化现象,吸热 C. 水蒸气的凝华现象,放热 D. 水蒸气的凝固现象,放热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湖南省娄底市 2018 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C 【解析】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块猪肉,由于猪肉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低温凝华成固态的霜附 着在猪肉表面,凝华时放热过程,故 C 正确,ABD 错误。故选 C. 58.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长度为 2.2m B. 通电螺线管左端为 5 极30 C.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2N D. 温度计的读数为 43℃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湖南省娄底市 2018 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C 【解析】A. 由图可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 1mm,物体的长度为 2.10cm,故 A 错误;B. 根据安培定则, 通电螺线管左端为 N 极,故 B 错误;C.图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 0.2N,示数为 2N ,故 C 正确; D.图 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1℃,读数为 37℃,故 D 错误。故选 C. 59.下列工具、物品或设施中,使用时利用了大气压强的是: A. 天平 B. 温度计 C. 船闸 D. 塑料吸盘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湖南省娄底市 2018 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D 【解析】A 项,天平利用的是杠杆原理,故 A 项错误。B 项,温度计利用的是液体的热胀冷缩,故 B 项错误;C 项,船闸利用的是连通器原理,故 C 项错误。D 项,塑料吸盘利用的是大气压强,故 D 项正确。综上所述, 本题正确答案为 D。 60.下例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A. 雪化成水 B. 湿衣服变干 C. 放在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了. D. 夏天从冰箱内取出的瓶装饮料,稍停片刻,瓶子外壁常附着一层小水 珠 【来源】2018 年菏泽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D 【解析】A. 雪化成水,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 B. 湿衣服变干,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过程; C. 放在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了,固态变为气态,是升华过程; D. 夏天从冰箱内取出的瓶装饮料,稍停片刻,瓶子外壁常附着一层小水珠,是因为从冰箱内取出的瓶降低了 四周的空气温度,水蒸气遇冷液化变成小水珠附着在瓶壁上形成的,是液化过程; 故 D 符合题意。 点睛:物质通常存在三种状态,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物态变化,总共有六种变化过 程,像这类的题目,只要记清楚物态变化过程即可正确解题。 61.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31 C. 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 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来源】山东省威海市 2018 年初中学业考试(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D 点睛:物质通常存在三种状态,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物态变化,总共有六种变化过 程,像这类的题目,只要记清楚物态变化过程即可正确解题。 62.描述二十四节气的诗句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霜降:“一朝秋暮露成霜”,霜的形成需要吸热 B.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 秋分:“丹桂小菊万径香”,桂花飘香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 立春:“大地阳和暖气生”,大地内能的增加是太阳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的 【来源】重庆市 2018 年中考物理试题 A 卷 【答案】C 【解析】A.,霜的形成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 A 错误;B.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故 B 错误;C. 秋分:“丹桂小菊万径香”,桂花飘香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说法正确;D. 立 春:“大地阳和暖气生”,大地内能的增加是太阳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实现的,故 D 错误。故答案为 C. 点睛:此题难度不大,掌握物态变化的概念即吸热放热情况,即可作答。 63.下列物理量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人体的正常体温约 37 B. 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高于 1.5 C. 正常人心脏跳动 60 次约需 1h D. 中考体考所用的实心球质量约 10kg 【来源】重庆市 2018 年中考物理试题 A 卷 【答案】A 【解析】解 A. 人体的正常体温约 37 左右,故正确;B. 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高于 3.6V,故 B 错误;C. 正常32 人心脏跳动 60 次约需 1s,故 C 错误;D. 中考体考所用的实心球质量约 2kg,故 D 错误。故答案为 A. 点睛: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 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64.下列现象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A. 夏天洒在地上的水会很快变干 B. 北方的冬天水面结冰 C. 北方冬夜窗子玻璃上出现冰花 D. 夏天从冰箱拿出的冰冻饮料一会儿瓶身会出现水珠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四川省南充市 2018 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A 【解析】夏天洒在室外地上的水很快变干了,是蒸发现象,属于汽化,故 A 符合题意;冬天水面结冰,是 水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 B 不符合题意;冬天窗子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水蒸气直接变成固 态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 C 不符合题意;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瓶过一会儿,瓶外壁会出现水珠, 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饮料瓶发生的液化现象,故 D 不符合题意,故只有 A 符合题意,故选 A。 65.下列关于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 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 B. 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 C. 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热 D. 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吸热 【来源】山东省德州市 2018 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C 【解析】A.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发生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故 A 错误。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 B 错误。 C.霜是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故 C 正确。 D.云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 D 错误。 答案为 C。 点睛: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分清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正确认识物态变化的类型。 二、实验题 66.某班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33 (1)在图甲中除了所给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和_____。加热过程中,水和煤油吸收热 量的多少是通过_____来判断的。 (2)实验中第 1、2 两个小组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能够得出的结论是:_____。 (3)图乙是第 1 组同学绘制的“吸收热量一时间”和“温度一时间”图象,能正确描述该实验真实情况的 图象是_____(选填序号)。 (4)使质量相同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时间应该相同,但 1、2 两组的同学在交流实验数据时发现: 第 1 小组的加热时间明显偏长,其原因可能是_____。 (5)这两组同学对图甲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将分别装有水和煤油的试管放在同一个烧杯中用水加热,如图 丙所示,而不是用两个酒精灯分别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 【来源】山东省枣庄市 2018 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 秒表 加热时间长短 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或质量相同的水 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水吸热的热量多 C 酒精灯的火焰大小不同 在相同时间内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 同34 67.在探究热现象的实验中,小明将质量相等的冰和石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并放在一个装有水 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 列问题: (1)将两试管放在同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目的是_____。 (2)由图乙可知,_____(选填“A”或“B”)是冰,该物质在第 4 分钟时的状态为_____,冰在熔化过程 中_____增大(选填“分子动能”成“分子势能”),当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并持续一 段时间,发现试管中的水始终不会沸腾,其原因可能是_____。 (3)加热 1 分钟,冰、石蜡均为固态,由图乙可知,此时_____(选填“冰”或“石蜡”)的比热容较大。 【来源】山东省威海市 2018 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 使 A、B 受热均匀或 AB 吸热相同 A 固液共存态 分子势能 无法从烧杯的水中继续吸热 石 蜡 【解析】(1)将两试管放在同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目的有二,一是受热均匀,二是可以保证 两种物质吸收的热量相等; (2)由如图乙可知,A 物质在 0℃时,吸热温度不再升高,全部熔化为液体后,温度再升高,所以 A 为晶体, 即 A 是冰; 该物质在第 4 分钟时,处在熔化过程中,有冰也有水,所以状态为固液共存的状态; 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所以分子动能是不变的,但分子势能会增大; 当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试管中的水始终不会沸腾,是因为试35 管内外都为水,当外面的水沸腾时,温度不再升高,试管中的水温也能达到沸点,但到沸点后不能继续吸 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即原因是:达到沸点,不能持续吸热; (3)由图乙知,加热 1 分钟时,冰的温度升高得高,且两种物质的质量相等,即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冰的 温度变化大,由 可知,冰的比热容较小,石蜡的比热容较大。 点睛:注意理解,当试管的内外都为水时,试管中的水是不会沸腾的,因为温度虽然能达到沸点,但到了 沸点后,内外的温度相同,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会沸腾。 68.如左图所示,用加热器给初温均为 20℃的甲、乙液体加热(m 甲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