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 创造宣言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和谐(xié) 懦夫(nuò)
豢养(huàn) 曾参(zēng)
B.遁词(dùn) 灌溉(gài)
烟囱(cōng) 鲁钝(dùn)
C.创造(chuàng) 中伤(zhòng)
崇拜(chóng) 屋檐(yán)
D.镰刀(lián) 塑像(suò)
铺子(bù) 玄奘(zàng)
2.下列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 )
A.画龙点睛 自暴自弃 山穷水尽
B.走头无路 众判亲离 哈哈大笑
C.参天大树 先知先觉 哑口无言
D.平凡单调 一丝一毫 万像同毁
3.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
________平凡单调,________懒惰者之遁词。________不平凡不单调了,又何须乎创造。2
A.可见 只是 既已 B.可见 但是 既然
C.可能 但是 既已 D.可能 只是 既然
4.2017·杭州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有些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购置了多功能电话手表,是一种可以双向通话,能准确定位,
并具有防水功能的电子设备。
B.随着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使得杭州特有剧种——“杭剧”
的传承与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C.最近,来自“一带一路”沿线 20 个国家的在华留学生,评选出中国“新四大发
明”:高铁、网购、支付宝和共享单车。
D.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倾听着万里之外儿子的每一次心跳和儿子前进路
上可能出现的困难,传送着自己的惦念。
5.结合语境,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内容恰当的一项是( )
在赤道,一位小学老师努力地给儿童说明“雪”的形态,但不管他怎么说,儿童都不能
明白。
老师说:____________。儿童就猜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说:____________。儿童就猜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说:____________。儿童就猜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始终没能告诉孩子雪是什么。考试的时候,老师出了“雪”的题目,结果有几个儿
童这样回答:“雪是淡黄色,味道又甜又咸的沙子。”
①雪是像冰淇淋一样的 ②雪是像沙子一样的 ③雪是像盐一样的 ④雪是纯白的东
西 ⑤雪是冷冷的东西 ⑥雪是粗粗的东西
A.④③⑤①⑥② B.③④①⑤②⑥
C.④③⑥①⑤② D.③④①⑥②⑤
6.2017·常州“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但是“非遗可能死在博物馆中”却成为专家
们的一大担忧。请紧扣材料,为动态传承“二十四节气”文化出谋划策。3
材料一 2016 年 11 月,“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
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有着 2 700 年的历史,是气象“活化石”,被誉为“中国的第五
大发明”,它的申遗成功唤起了国人的文化自觉,中华文化又多了一项被世界认可的文化遗
产。
材料二 “冬至饺子夏至面”“清明风筝谷雨花”,诗意的节气概念已经成为民俗文化
的有效载体,二十四节气集天文、历法、农事、民俗于一身,至今还深深影响着中国以及周
边很多国家人民的生活。
材料三 但是专家说,联合国有关公约不仅看重非遗的实践价值,也看重其创新传承,
二十四节气可被记忆和品读,但创造性传承与发展却困难重重!自豪感固然需要,但文化背
后的科学精神与科学信仰如何弘扬?网上把清明节译为 Tomb-Sweeping Day(扫墓的日子),
很明显,这个翻译并不准确,外语翻译和准确对外交流的问题能解决吗?公众到哪里、去向
谁咨询学习非遗的有关知识?跟二十四节气有关的文化、旅游商品开发状况如何?中学生不
喜欢这些古董文物怎么办?(选自《中国行业资讯网》等)
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______________
①1927 年,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攻打长沙失败后,在转移井冈山途中,恶仗一
场接着一场。于是,不少人开了小差,甚至连师长也不辞而别。近 6 000 人的队伍只剩下 700
多人。前面重兵围堵,后面追兵迫近。情势之严峻可想而知!在此紧要关头,毛泽东在三湾
那棵大樟树下豪迈宣言:“愿走的,绝不强留;不愿走的,你们会看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用二三十年时间,革命终将取得胜利!”
②这是何等坚定的革命信念!从 1927 年秋收起义上井冈山,到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用时 22 年。
③无论谁,没有信念想成就一番事业,恐怕很难。大到革命理想——走什么路、举什么
旗,小到一项具体工作,莫不如此!
④因为有了信念,活着才有奔头,脚下才有力量。可以说:信念是指路的灯,是校正航
线的舵,也是砥砺前行的鞭。
⑤相反,如果失去了信念,就会患得患失,稍有挫折便一蹶不振。甚至,“脚踩西瓜皮,
滑到哪里是哪里”。这样,外界稍有诱惑,往往就会偏离人生轨迹:这些年曝光的干部腐败、
演员吸毒、“富二代”飙车等等,恐怕都是这个问题的反映。多年前曾看过一篇新闻,说是
一个富家子弟,经常夜深人静时偷偷把数吨水泥倾倒在邻居门前。警方破案后,揭出的案由
令人啼笑皆非:原来是个恶作剧……
⑥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顺境时,守住信念,会走得端直;逆境时,守住信念,能迈过
沟坎。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不放弃,咬住了,就是胜利!有篇文章《走出沙漠》,把这个
道理诠释得淋漓尽致。
⑦一群学者随一位老教授沿丝绸之路进行民俗考察。可是不久,迷了路,走进了一片杳
无人烟的沙漠。干燥和炎热消耗了每个人的体力。食物已经没有了。最可怕的是干渴——在
沙漠里没有水,就等于死亡。为了节省水,老教授把大家的水壶集中起来,统一分配。几天
后,老教授死了。临死前,他把最后一个水壶给了一位信任的助教,叮嘱他:“不到万不得
已,千万别动它。”
⑧又是 3 天过去了,人已渴到生理极限,大家都死死盯着那壶水。可助教呢,死活不肯
让大家喝,说还没到最后关头,并不断催促大家:“趁体力还行,再走一程,再走一程……
到了前面,一定把水分给大家。”大家又艰难地朝前跋涉……就在大家就要绝望的时候,沙
丘后面终于传来了流水声。
⑨这时,助教才把真相告诉大家:“挂在胸前的水壶里,其实灌满了沙子。几天前就没
水了,教授一直瞒着大家,是怕大家绝望……”5
⑩确实,无论什么时候,守住信念才有成。有的时候,开头时,不少人会信心满满,可
在跋涉过程中,或贪恋周围的“景色”,或受各种诱惑,脚步会慢慢迟滞下来。这时,千万
别忘了告诫自己:是不是守住了信念?
⑪记得有这么一句话:不要因为走得太久了,而忘记当初我们为什么出发!
7.文章的标题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请为本文拟个标题。(2 分)
8.文章开头引用毛泽东秋收起义后坚信革命必胜的事例有何作用?(2 分)
9.全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论证方法和________论证方法。(2 分)
10.文章论证语言极富特色,请对下面这句作简要分析。(2 分)
“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6
11.本文作者熟练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使语言生动形象,吸引读者。请以“自信”为
主题,运用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写一个不少于 200 字的片段。
7
详解
1.[解析] D “塑”应读“sù”,“铺”应读“pù”。
2.[解析] B “走头无路”应为“走投无路”,“众判亲离”应为“众叛亲离”。
3.A
4.[解析]C 此题考查对语病的辨析能力。A 项,偷换主语,前一分句的主语为“有些
家长”,后一分句主语为“手表”,可在“是一种”前加“这”;B 项,缺少主语,可删去“随
着”或“使得”;D 项,“倾听”与“困难”搭配不当。
5.[解析] A 根据“雪是淡黄色,味道又甜又咸的沙子”的提示排序。
6.[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了解它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怎
样的影响。
[答案] 从国家层面看,需要将这二十四节气列入相关法律法规中;从社会角度看,需
要加强各方面宣传,让二十四节气深入人心;从学校角度看,可以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来动员
学生积极参与并传承;从个人角度看,要主动学习和了解相关内容。
7.[解析] 本题考查提取中心论点的能力。议论文中,论点是作者表达的主要观点,论
点通常在标题、文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
点的议论句,即为论点。仔细分析本文的内容,论点应该为第⑩段首句:无论什么时候,守
住信念才有成。据此概括即可。
[答案] 示例:守住信念才有成
8.①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论题;②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证明本文论点,使文
章更具说服力。
9.举例 对比 道理(答出两点即可)
10.[解析] 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语言特点。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主要是准确、严密,但有
的也不乏生动。该句引用俗语,语言贴切生动,证明了没有信念的人随波逐流的特点。
[答案] 该句引用俗语,语言贴切而生动,证明了没有信念的人就没有人生方向,随波
逐流。
11.示例:自信是惊雷,是飞雪,是骤风,横扫一切拖沓、迟滞、犹豫与懒惰。自信是
战鼓,是号角,是旌旗,催人勇往直前、大胆挺进,日日精进。自信是阳光,是雨露,是琼
浆,助人思维敏捷、精神抖擞,挥洒一切。人生需要自信。自信者,可望获得成功;不自信
者,与成功无缘。乔·吉拉德,美国著名的销售大王。他出生在美国的一个贫民窟,很小的8
时候就上街擦皮鞋补贴家用,连高中都没有念完就辍学了。他的父亲总说他不可能成才。这
一度让他失去自信,甚至有一段时间,他连说话都变得结结巴巴。幸运的是,他有一个伟大
的母亲。她告诉乔·吉拉德:“你应该去证明给你爸爸看,你能够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
母亲的鼓励让他重拾信心,最后,这个不被看好的人竟然在短短三年内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誉
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