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同步训练(共5套教科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2节乐音的三个特点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7小题,共54.0分)‎ ‎1.   “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  )‎ A. 速度                         B. 音色                         C. 响度                         D. 音调 ‎2.   一个人先用力鼓掌再轻轻拍掌,两次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频率 ‎3.   如图,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图中的真空罩实验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B. 图中是示波器接收某物体振动时产生声音的声波图象,由图象可知该声音属于乐音 C. 图中,当小男孩把塞子往下拉时,管内空气柱变长,吹出声音的音调会变高 D. 如图是城市道路两旁的隔音板,可以在声源处阻隔噪声的产生 ‎4.   以下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汽车的倒车雷达利用回声定位来探测障碍物                                 B. 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响度太小                                        ‎ C. “真空不能传声”是仅通过推理获得的                                        D. 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阻断噪声传播 ‎5.   阳春三月,公园中满是晨练的人们,下列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湖面上“轻烟缥缈”是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B. 利用扩音器播放早操音乐主要是它能使音调变高 C. 做完“拍手操”后,感觉手发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手的内能 D. 将毽子踢向空中的过程中,毽子的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 ‎6.   ‎2017年8月27日第13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在天津的“水滴”体育场举行,关于开幕式的一些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我们能听出是习近平总书记宣布运动会开幕是依据声音的响度不同判断的 B. 开幕式上主持人的声音是通过地面传播到观众的耳朵中的 C. 开幕式盛况是通过电磁波传递到电视观众面前的 D. 我们看到国旗是红色的是因为国旗能反射所有光 ‎7.   下列对声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13‎ A.  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B.  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音调 C.  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D.   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了声能传递能量的道理 ‎8.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可以传声                     B.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 C. 用不同种类的乐器演奏同一乐曲,这几种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                                        D. 高速公路两旁安装的隔音板是为了阻隔噪声的传播 ‎9.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调来判断的 C. 医生用“B超”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 D.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响度要小一些 ‎10.   2018年春晚,那英和王菲20年后再次同台演唱。观众能“闻声辨人”,是因为歌手们的歌声具有不同的(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能量 ‎11.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340m/s                                        B. 超声波的传播速度比次声波快                                        ‎ C. “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歌曲的音调高                                        D.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响度逐渐降低 ‎12.   小华是一名发育正常的九年级学生,下面是与他有关的数据,你认为合理的是(  )‎ A. 他的手掌宽度为2.5dm                                        B. 他百米赛跑的速度可达‎15m/s                                        ‎ C. 他的脉膊正常跳动的频率为70Hz                                        D. 他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3℃‎ ‎13.   一个同学上学迟到了,当他走到楼梯转角处就听到本班教室传来的上课老师的声音,就知道是物理老师正在上物理课,他除了根据讲课内容外,做出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声音的(  )‎ 13‎ A. 音调不同                         B. 响度不同                         C. 音色不同                         D. 声速不同 ‎14.   长途汽车的驾驶员常常会停下车,拿根铁棒敲打车轮,凭借声音来判断轮胎内的空气是否充足。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声音的(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声速 ‎15.   下列探究实验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倒车雷达工作过程中,利用了次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B. 科学家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这一原理发明了军事雷达 C.  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用相同的力敲击它们从左到右音调越来越低 D. 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发出声音的响度越低 ‎16.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最快                                        ‎ C. 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音调越高                                        D. 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17.   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我们听到的回声不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B. 在空气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大于‎340m/s,次声波的传播速度小于‎340m/s                                        C. 频率相同的声波,其音色也相同                                        D. 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声音音调高 ‎18.   在欣赏音乐时,我们很容易分辨出笛子、二胡的声音,我们判断的依据是(  )‎ A. 音调不同                         B. 响度不同                         C. 频率不同                         D. 音色不同 ‎19.   支付宝用户可以对支付宝账号设置“声音锁”。设置时用户打开支付宝APP,对着手机读出手机显示的数字,APP将主人的声音信息录入,以后打开支付宝时,APP会把录入的数字随机组合,主人无论轻声或大声,只要读对APP显示的数字即可打开支付宝。支付宝设置“声音锁”利用了声音的(  )‎ A. 响度和音调                         B. 响度和音色                         C. 音调和音色                         D. 只有音色 ‎20.   在新春音乐会上,人耳能分辨出二胡和唢呐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 A. 音色不同                         B. 响度不同                         C. 音调不同                         D. 振幅不同 ‎21.   如图,把一个装有少量水的杯子放在桌面上,一只手按住的底座,将另一只手的手指润湿后沿着杯口边缘摩擦使其发出声音。下面关于水杯发声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是由于杯中空气振动产生的;杯中水量越小,音调越低 B. 声音是由于杯中空气振动产生的;杯中水量越大,音调越低 C. 声音是由于杯和水振动产生的;杯中水量越小,音调越低 D. 声音是由于杯和水振动产生的;杯中水量越大,音调越低 ‎22.   为了让学生上课听得更清楚,许多老师上课时都会利用扩音器进行讲解,如图所示。以下关于扩音器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 13‎ A. 提高声音的音调                         B. 增大声音的响度                         C. 改变声音的音色                         D. 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 ‎23.   图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B. 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C. 唢呐吹奏的过程中音色在不断改变                                        D. 我们现场听到唢呐声是靠空气传入人耳 ‎24.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主席在作报告时,会场内时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雷鸣般”是用来形容声音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强度 ‎25.   手机是人们常用的通讯工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手机靠电磁波传递信息                                        B. 给手机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 C. 用手机接电话时靠声音的响度分辨对方是谁                                        D. 将手机放在密闭金属容器中,别人将无法打通该手机 ‎26.   中国科技馆里有一个“声聚焦”装置,它是一个像锅盖形状的凹形圆盘。当小明将耳朵靠近固定装置的中心时,远处传来的微小声音就变大了,这是因为声聚焦装置使远处传来的声音在其表面发生了反射聚焦,结果改变了声音的(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频率 ‎27.   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这种声纹锁能辨别主人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  )‎ A. 音色                         B. 音调                         C. 响度                         D. 声速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 ‎28.   如图所示的是我国古代工匠运用高超的工艺铸造出大小不同的编钟,这些钟在敲击时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这是由于不同的钟在敲击后振动的______不同。‎ ‎29.   小明喜欢利用iPad听歌,根据声音的______就判断出是哪位歌手,音量太大会使耳膜受损,说明声音能传递______。‎ ‎30.   遇到大风的天气,郊区路旁架设的高压线会嗡翁作响,这种声音是由于电线的______而产生的,“震耳欲聋”是指______;弦乐队在演奏前,演奏员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改变乐器的发出声音的______。‎ ‎31.   “声音越大,听力越差,耳朵经不起狂轰乱炸”是一则公益广告的广告词,这则广告词告诉我们生活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其中的“声音越大”指的是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32.   2018年4月,我国自主研发的隐形战机“歼‎20”‎进入了全新升级阶段。升级后的机身材料和涂层能更好的吸收雷达发射的______(选填“超声波”或“电磁波”)。飞行时,以______为参照物,飞行员是静止的。飞机使用的军用航空燃油属于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33.   “我是歌手”的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改变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美妙的歌声是通过______传到现场观众耳朵里的。‎ ‎34.   一台好的音响设备,不仅能起到“扩音的效果,还有较高保真”。从声学的角度,前者是增大声音的______,后者是保持了原声的______。‎ ‎35.   “歌手‎2018”‎是芒果台大热的节目。4月总决赛之夜,歌手们的倾情演唱,给现场及电视机前观众奉献了一场视听盛宴。现场歌手是通过麦克风来提高声音的______。‎ ‎36.   在“5•‎‎12”‎ 13‎ 汶川大地震中,专家搜救队和生命探测仪在抢救生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专家搜救队在搜救被困人员时,主要是通过喊话和注意听被困人员的呼救、呻吟、敲击声,先确定被困人员的位置,再进行施救。被困人员通过敲击发出求救信号,声音主要是通过______ (“固体”“液体”或“气体”)传给搜救人员的,搜救人员喊话的声音越大,声音的______越大,声音就会传的越远。 (2)生命探测仪:光学生命探测仪将一根柔软细长的光纤管伸进瓦砾堆中扭动前行,搜救人员利用观察器可以看清瓦砾深处的情况,光沿弯曲的光纤传播是利用了光的______原理;生命探测仪利用感知______(“红外线”或“紫外线”)差异来判断不同的目标,因此在黑暗中也能确定生命体。‎ ‎37.   节日期间的烟花、爆竹响声不绝于耳,带来了喜庆同时也颇为扰民,甚至有些爆竹声会使我们感到“震耳欲聋”。今年春节,焦作政府出台了城镇区域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决定,让市民过一个安宁祥和的春节。这里的“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______很大;这是采用了______方法来减弱噪声的。‎ ‎38.   小华奶奶最近的听觉下降了很多,小华与她交谈时,必须提高嗓门,这是为了增加声音的______。‎ ‎39.   如图所示,小明自制了一个音调可变的哨子,当他拉动活塞使其在管中不同位置时,用嘴巴贴着管的上端吹气能引起管内空气柱的______,可以发出“dou(1)”、“ruai(2)”、“mi(3)”三个音阶,则发出)“ruai(2)”这个音阶与活塞在管中的位置相对应的是______图(选填“甲”、“乙”或“丙”).‎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 ‎40.   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猜想,并进行了试验验证: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铜 ‎60‎ ‎0.76‎ B 铜 ‎80‎ ‎0.76‎ C 铜 ‎100‎ ‎0.76‎ D 铜 ‎60‎ ‎0.89‎ E 铜 ‎60‎ ‎1.02‎ F 铜 ‎______ ‎ ‎______ ‎ G 钢 ‎80‎ ‎1.02‎ H 尼龙 ‎80‎ ‎1.02‎ I 尼龙 ‎100‎ ‎1.02‎ ‎(1)为了验证猜想一,选用编号为A、D、E的琴弦进行实验.那么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______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二,选用编号为A、B、C的琴弦进行实验.那么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______有关 (2)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猜想三:______. (3)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4)在上述探究中所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 ‎41.   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步骤 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观察钢尺振动的 ______ ;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注意听 ______ 的高低。‎ 结论 物质振动的越快,音调越高。‎ 方法 保持两次振幅相同用了 ______ 法。‎ 问题讨论 上面实验中保持钢尺伸出桌面长度一定,将伸出桌面的一端分别下压‎0.5cm、‎1cm、‎1.5cm,可探究声音的 ______ 与振幅的关系。‎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42.   根据以下示例,写出以下三点在各方面应用中的相关事例(每种各举一例)示例:太阳光:绿色植物利用太阳光进行合成(1)红外线(2)超声(3)凸透镜:______、______、______。‎ 13‎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乐音的三个特点同步训练(含答案)‎ ‎【答案】‎ ‎1.  D       2.  B       3.  B       4.  A       5.  D        6.  C       7.  B       8.  D       9.  D       10.  C        11.  D       12.  D       13.  C       14.  B       15.  C        16.  D       17.  D       18.  D       19.  C       20.  A        21.  D       22.  B       23.  D       24.  B       25.  C        26.  A       27.  A       ‎ ‎28.  音调        29.  音色;能量        30.  振动;响度;音调        31.  响度        32.  电磁波;飞机;不可再生        33.  音调;空气        34.  响度;音色        35.  响度        36.  固体;响度;反射;红外线        37.  响度;禁止声音产生        38.  响度        39.  振动;丙        40.  80;1.02;横截面积;琴弦的长度;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材料有关;选取同一根琴弦,改变其松紧程度,比较音调是否变化;控制变量法        41.  幅度;音调;控制变量;响度        42.  电视机遥控器利用红外线进行遥控;医院的B超利用超声波给病人进行检测;照相机利用凸透镜作镜头照相       ‎ ‎【解析】‎ ‎1.  ‎ 解: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她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听声能辨人,是因为不同人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此题考查了对声音特征的辨别,要会利用声音的特征解释生活现象。‎ ‎2.  ‎ 解:一个人先用力鼓掌再轻轻拍掌,手掌振动的振幅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响度就不同。与其他因素无关。 故选:B。 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物体振幅有关。根据响度定义,来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响度定义的了解情况,需要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解释。‎ ‎3.  ‎ 解:A、真空罩内是真空,声音不能传播出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A错误; B、图示的声音的波形图可以看出物体的振动是有规律的,所以声音是乐音,故B正确; C、音调的高低和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系,空气柱越短,振动频率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故C错误; D、城市道路两旁的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阻隔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从产生的角度定义,噪声是由物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而产生的声音。 (3)声音的三个基本要素:响度、音调和音色。音调的高低和物体的振动频率快慢有关,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慢,音调越低; (4)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此题主要考查声音的传播和特征,以及减弱噪声的途径,难度不大。‎ ‎4.  ‎ 13‎ 解:A、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来探测车后的障碍物,故A正确。 B、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而不是因为响度太小,故B错误; C、实验室很难创造真空环境,因此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故C错误; D、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1)倒车雷达利用了回声定位的原理。 (2)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之间,大于20000Hz的声波,人们听不见,叫超声波,小于20Hz的,人们也听不见,叫次声波。 (3)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 (4)防治噪声的途径包括:在声源处、在传播中、在人耳处。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产生的条件、传播条件、防治噪声的途径和次声波等几个方面去分析。‎ ‎5.  ‎ 解:A、湖面上“轻烟缥缈”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 B、利用扩音器播放早操音乐,可以增大响度;故B错误; C、做完“拍手操”后,感觉手发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手的内能;故C错误; D、毽子踢向空中的过程中,毽子的速度减小,故动能减小;毽子的高度变大,故重力势能增大;故D正确。 故选:D。 (1)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2)响度是由声源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3)改变内能的方法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 (4)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 此题是一道综合题,明确六种物态变化的含义、区分各种声现象、知道改变内能的方法以及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即可解答。‎ ‎6.  ‎ 解: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A错误; B、开幕式上主持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观众的耳朵中的,故B错误; C、开幕式盛况是由同步卫星通过电磁波传递到电视观众面前的,故C正确; D、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他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国旗是红色的,是因为国旗反射了太阳光中的红色光,故D错误。 故选:C。 (1)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指声音的品质; (2)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3)卫星通信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号的; (4)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他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特性、传播、音色、物体颜色等多个知识点,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7.  ‎ 解:A、真空不能传声,太空中宇航员对话需借助无线电设备,故A错误; B、当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时,琴弦的振动频率会不同,所以声音的音调就会发生变化,故B正确; C、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C错误; D、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的道理,故D错误。 故选:B。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3)减弱噪声方法有:①在声源处控制噪声产生;②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传播;③在人耳处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本题考查声音的三要素和声音传播的条件、减弱噪声方法等,此类题目是考查多个知识点的综合题目,要结合相关物理知识点进行分析解答。‎ ‎8.  ‎ 解:A、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 C、不同乐器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C错误; D、高速公路两旁安装的隔音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即阻隔噪声的传播),故D正确。 故选:D。 (1)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传播需要介质。 (2)响度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4)减弱噪声的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消声;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吸声;③在耳朵处减弱--隔声。 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色、响度的决定因素以及减弱噪声的途径的记忆情况,本题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记忆情况,熟记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 ‎9.  ‎ 13‎ 解: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0m/s,故A错误;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B错误; C、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故C错误; 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响度放低些,故D正确。 故选:D。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音色是声音的特色; (3)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 (4)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相关知识,内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10.  ‎ 解:音色是声音的特色,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我们能区分两人的声音是因为她们歌声具有不同的音色。 故选:C。 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不同的发声体由于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音色的不同去分辨不同的发声体。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音色的了解,是一道声学的基础题。‎ ‎11.  ‎ 解: A、真空不能传声,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A错误; B、在同种介质中超声波与次声波传播速度相同,故B错误; C、“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不是指歌曲的音调高,故C错误; D、响度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小,故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响度逐渐降低;故D正确。 故选:D。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速和介质种类、介质温度都有关系,和声音的种类无关;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 (3)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4)响度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速度、音调和响度的区分,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 ‎12.  ‎ 解: A、一名九年级学生的手掌宽度为1dm,所以A不符合实际情况; B、九年级学生的百米赛跑的速度可达‎8m/s,所以B不符合实际情况; C、九年级学生的脉膊正常跳动的频率为1Hz,所以C不符合实际情况; D、让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3℃‎,所以D符合实际情况。 故选:D。 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学会从生活体验中理解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并且能将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用于对生活现象和生活常识的简单解释。 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13.  ‎ 解:因为每个人的声带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会不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音色辨别是谁; 故选:C。 解决此题要知道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此题考查了对声音特征的辨别,要会利用声音的特征解释生活现象。‎ ‎14.  ‎ 解:当拿根铁棒敲打车轮时,则轮胎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即轮胎内空气越充足,敲击时轮胎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因此凭借声音的高低可以判断轮胎内的空气是否充足。 故选:B。 解决此题要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 此类问题要结合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分析解答。‎ ‎15.  ‎ 13‎ 解: A、倒车雷达工作过程中,利用了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故A错误; B、科学家利用电磁波的传递信息的原理发明了军事雷达,故B错误; C、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水瓶时,高度越高的越难振动,其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小,所以,用相同的力敲击它们从左到右音调越来越低,故C正确; D、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幅不变,响度不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钢尺振动越慢,音调越低,故D错误。 故选:C。 (1)回声定位是根据回声到来的时间和方位,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即利用声音获得信息。 (2)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 (3)(4)质量大的物体较难振动,频率较低。 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明确在敲击瓶子时,发声的物体是瓶子和水柱;吹时,发声的物体是空气柱。‎ ‎16.  ‎ 解:A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地,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故A、B错误; C、声源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故C错误; D、声音是发声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D正确。 故选:D。 ①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真空不能传声; ③发声体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发声体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及特性,是声现象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17.  ‎ 解: A、所有的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回声也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超声波和次声波也是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可听声音的速度相同,故B错误; C、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与发声体的结构、材料有关,故频率相同的声波,音调相同,音色不一定相同,故C错误; D、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则发出的声音音调高,故D正确。 故选:D。 (1)声音都是有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回声是指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有一部分声能被反射回来这种反射回来的声叫“回声”; (2)超声波和次声波也是声波,传播速度与声波相同; (3)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与发声体的结构、材料有关; (4)音调与频率有关。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三要素影响因素的知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 ‎18.  ‎ 解: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我们能区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选:D。 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本题考查了音色的特点,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19.  ‎ 解: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区别出谁在说话,是因为音色不同的原因;对着手机读出手机显示的数字时,声带振动的音调不同;主人无论轻声或大声,音调和音色是不变的。 故选:C。 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音色,知道我们常用音色区分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0.  ‎ 解:判断何种乐器演奏的依据,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我们能够分辨出各种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不同的乐器发出的音色各不相同。 故选:A。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还要将声音的知识与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 ‎21.  ‎ 13‎ 解:如图的实验中,当用手指润湿后沿着杯口边缘摩擦时,是杯子和水发生了振动,当水量越大时,杯子和水越难振动,因此可以得出杯中的水量越大,音调越低,水量越小,音调越高。故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明确用手摩擦杯口时,其发声的原因与发声物体是什么,然后再进一步判断对其发声的音调产生的影响。 在分析音调的变化情况时,明确振动的物体是什么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2.  ‎ 解:许多老师上课时都会利用扩音器进行讲解,是提高声音的响度。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 ‎23.  ‎ 解: 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发声体的振幅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故A错误;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则发声的空气柱长度不同,振动频率不同,所以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错误; C、唢呐吹奏的过程中音色不改变,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我们现场听到唢呐声是靠空气传入人耳,故D正确。 故选:D。 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声音特性的辨别以及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重点要注意对概念的理解。‎ ‎24.  ‎ 解:“雷鸣般”说明声音的振幅较大,故发出声音的响度也会较大。 故选:B。 声音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 ‎25.  ‎ 解:A、手机是靠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B、手机使用的电池是锂电池,充电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接电话时是靠不同人不同的音色来分辨对方的; D、将手机放在密闭金属容器中,金属将屏蔽电磁波,因此别人将无法打通该手机。 故选:C。 (1)移动电话就是靠发射和接收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2)手机电池是化学电池,充电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3)不同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我们可以根据音色来辨别不同人; (4)金属容器能够屏蔽电磁波。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有:电磁波、电池充电过程的能量转化、音色、电磁波屏蔽,是一道学科综合题。‎ ‎26.  ‎ 解: 由题知,声聚焦装置,使远处传来的声音在其表面发生了反射而会聚,声音听起来变强(大)了,是改变了声音的响度;而声音的音调是不变的,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声音的特征之一--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或大小,而将声聚焦就是使声音增大即改变响度。 本题考查了声音三个特征的影响因素之一。属于基础性习题,掌握基础知识很重要。‎ ‎27.  ‎ 解:因为每个人的发声音色不同,而声纹锁是依据音色来进行判断的,只能按照设定的音色打开。 故选:A。 不同物体发声时,声音的特色不同,就是指音色不同。 本题考查学生对音色定义的理解与应用。‎ ‎28.  ‎ 解:不同的编钟的振动频率不同,发出的音调不同。 故答案为:音调。 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本题考查了乐音的三个基本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3‎ ‎29.  ‎ 解: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不同的发声体,其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一般不同;因此听歌时,很容易分辨出是哪个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因此音量太大会使耳膜受损,音量太大是指声音的响度太大。 故答案为:音色;能量。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抓住以上知识,并深入体味生活中的一些说法,就可解题; 声音不但能传递信息,还能够传递能量。 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 ‎30.  ‎ 解:遇到大风的天气,郊区路旁架设的高压线会嗡翁作响,这种声音是由于电线的振动而产生的; “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弦乐队在演奏前,演奏员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主要是改变乐器发出声音振动的频率,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 故答案为:振动;响度;音调。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 ‎31.  ‎ 解: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故广告词中的“声音越大”指的是声音响度大; 故答案为:响度。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 ‎32.  ‎ 解: (1)“歼20”的机身材料和涂层对雷达发射的电磁波有良好的吸收作用,电磁波不能反射回雷达,就避开了雷达的探测; (2)飞行员相对于飞机位置不变,则以飞机作为参照物,飞行员是静止的; (3)太阳能、风能是可再生能源,天然气消耗后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故答案为:电磁波;飞机;不可再生。 (1)“隐形战机”将雷达发射的电磁波吸收,电磁波不能反射回雷达,就避开了雷达的探测; (2)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物体是静止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变化,物体是运动的; (3)能够短时间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是可再生能源,不能得到补充的是不可再生能源。 本题考查了隐形战机隐形的原因、参照物以及能源分类的应用,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 ‎33.  ‎ 解:(1)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改变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琴弦的长度变化,振动的频率会变化,则音调改变;故不断改变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2)声音的传播靠介质;美妙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故答案为:音调;空气。 (1)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就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2)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且声速与温度有关;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明确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34.  ‎ 解:“扩音”可使音响设备的振幅增大,从而增大声音的响度; “有较高保真”是保持了原声的音色,即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变; 故答案为:响度;音色。 解决此题需要掌握: 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响度和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 ‎35.  ‎ 13‎ 解:现场表演时通过麦克风来提高声音的大小,即指的是响度。 故答案为:响度。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特征中的音调和响度定义去分析解答。‎ ‎36.  ‎ 解:(1)在“5•12”汶川大地震中,专家搜救队通过喊话和注意听被困人员的呼救、呻吟、敲击声,被困人员通过敲击发出求救信号,声音主要是通过固体传给搜救人员的,搜救人员先确定被困人员的位置,再进行施救。这种搜救方式利用了声波传递信息的特性;搜救人员喊话的声音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声音就会传的越远; (2)光学生命探测仪将一根柔软细长的光纤管伸进瓦砾堆中扭动前行,搜救人员利用观察器可以看清瓦砾深处的情况,光沿弯曲的光纤传播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因为只要有温度的物体就都能发出红外线,温度越高,红外线越强;热红外生命探测仪利用感知温度差异来判断不同的目标,因此在黑暗中也能确定生命体的位置。 故答案为:(1)固体;响度;(2)反射;红外线。 (1)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在常温下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它在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速度; (2)光在光导纤维中传播时要发生反射;红外生命探测仪的原理--利用感知温度的差异来判断不同的目标。 此题综合考查了声音能传递信息,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响度,需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认真思考才能解答。‎ ‎37.  ‎ 解:“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响度大;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禁止声音的产生,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响度;禁止声音产生。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减弱噪声可以从从三个方面来入手: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特征、减弱噪声的途径等知识,属于基础题。‎ ‎38.  ‎ 解:小华与奶奶交谈时,必须提高嗓门,这是为了增加声音的响度,让奶奶听的清楚。 故答案为:响度。 声音的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 本题考查声音的响度,是基础题。‎ ‎39.  ‎ 解:(1)当他拉动活塞使其在管中不同位置时,用嘴巴贴着管的上端吹气能引起管内空气柱的振动,从而发出声音; (2)当用嘴向容器内吹气时,容器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空气柱越短,振动的频率越来越高,因此“dou(1)”、“ruai(2)”、“mi(3)”三个音阶对应的容器分别是:乙、丙、甲. 故答案为:(1)振动;(2)丙. (1)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用嘴向容器内吹气发声,容器内空气柱会振动发出声音,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是空气柱的振动发出声音,知道影响声音音调的因素.‎ ‎40.  ‎ 解:(1)由表格数据可知,选用编号为A、D、E的琴弦进行实验,其长度和材料都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故可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横截面积有关. 编号为A、B、C的琴弦,横截面积、材料都相同,而长度不同,故可验证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度有关, (2)猜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琴弦的长短、琴弦的材料有关. 已知猜想一和猜想二的内容,因此猜想三的内容应该是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材料有关 为验证猜想三,应选择横截面积和长度都相同,而材料不同的琴弦F、G、H进行研究,长度应都是‎80cm,横截面积都是‎1.02mm2. (3)要探究音调高低与松紧程度的关系,应选取同一根琴弦使长度、材料、横截面积相同,松紧程度不同,进行实验; (4)音调高度与多个因素有关,实验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故答案为:(1)横截面积;琴弦的长度 (2)80;1.0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材料有关;(3)选取同一根琴弦,改变其松紧程度,比较音调是否变化;(4)控制变量法. 猜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琴弦的长短、琴弦的材料有关. (1)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时,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材料不变. 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长短的关系时,控制横截面积和材料不变. (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时,控制横截面积和长度不变. (3)猜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松紧有关,控制琴弦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都不变. (4)探究一个量与多个量的关系,需用到控制变量法. 本题主要考查了控制变量法在探究实验中的应用,控制变量法在探究类似的物理问题时,经常用到,所以要会理解应用,应熟练掌握.‎ ‎41.  ‎ 13‎ 解:(1)把钢尺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音调,同时观察钢尺振动的幅度;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做几次实验,几次实验中,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注意听音调的高低,发现钢尺伸出桌面越长钢尺振动越慢,音调低,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这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2)上面实验中保持钢尺伸出桌面长度一定,将伸出桌面的一端分别下压‎0.5cm、‎1cm、‎1.5cm,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因此可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故答案为:幅度;音调;控制变量;响度。 (1)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2)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本题是一道实验探究题,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然后分析现象出现的原因,最后得出结论,同时注意不同实验应用的探究方法;这道题对能力要求比较强,有一定的难度。‎ ‎42.  ‎ 解:(1)红外线:电视机遥控器利用红外线进行遥控;红外线夜视仪等; (2)利用超声波携带的能量可以对人体进行检查,如B超、击碎人体内的结石等; (3)凸透镜的成像是对凸透镜的一个重要利用,如:用在照相机、幻灯机、投影仪的镜头; 故答案为:(1)电视机遥控器利用红外线进行遥控;(2)医院的B超利用超声波给病人进行检测;(3)照相机利用凸透镜作镜头照相。 红外线的热效应强,穿透力强,如红外线夜视仪,遥控器等; 超声波能够携带能量,对超声波应用也应从它携带的能量入手; 凸透镜这种光学元件,在光学中应用非常广泛。可以作为放大镜使用,也可用作照相机、幻灯机投影仪的镜头。 关于超声波的应用、红外线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些知识的考查,一般难度不大,如何将题目中提到的物理情景与对应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13‎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