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态变化同步训练(共5套教科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3节气化和液化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9小题,共38.0分)‎ ‎1.   南京上空出现奇异云彩(如图1所示),据气象专家分析可能是喷气飞机在“作画”。在晴朗无风的早晨,当飞机从空中飞过,在蔚蓝的天空中会留下痕迹,这种现象俗称为“飞机拉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遇冷所致。在这一过程中,暖湿气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熔化                         B. 液化                         C. 蒸发                         D. 汽化 ‎2.   小明放学回家,一开门就闻到从厨房飘来的香味,他来到厨房想看看是什么好吃的,打开锅盖,他戴的眼镜上立刻蒙上一层“雾气”。对此,正确的解释是(  )‎ A. 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 眼镜上的“雾气”是水蒸气                                        ‎ C. “雾气”的形成过程需要吸热                                        D. “雾气”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3.   下列物理现象中,分析正确的是(  )‎ A. 推土机的推土铲刃做得很锋利,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 B. 用保鲜袋封装蔬菜,并放入冰箱冷藏室,可以减缓蔬菜中水分的蒸发 C. 高海拔地区一次性打火机不容易打燃火,其主要原因是空气稀薄,大气压高 D. 高压锅是利用液体的沸点随着气压的增大而减小的原理 ‎4.   雾、露、霜、雪四姐妹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雾说:我是水汽化而来                         B. 露说:我是水蒸气液化而来                         ‎ C. 霜说:我是水凝固而来                         D. 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 ‎5.   壮美山河,四季如画。下列关于山河秀景的描述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 春天,冰雪消融                         B. 夏天,雾绕群峰                         ‎ C. 秋天,满树雾凇                         D. 冬天,冰雕变小 ‎6.   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放出热量的有(  )‎ A. 熔化                         B. 汽化                         C. 升华                         D. 液化 ‎7.   “神州六号”载人航天器成功返回地面,它在返回的过程中,为了防止高速运动时与空气摩擦被烧毁,返回舱的外壳涂上一层特殊的材料,其作用是(  )‎ A. 坚硬不怕热                         B. 不传热                         ‎ C. 形成光滑表面,不与空气摩擦而产生高温                         D. 受热熔化并汽化而吸收大量的热量 11‎ ‎8.   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A. 洒在地上的水干了                                        B. 寒冷的早晨,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 C. 南风天,黑板湿润甚至出现小水珠                                        D.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9.   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 A. 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液化                                        B. 冬天地面草丛中出现的霜--凝固                                        ‎ C. 清晨的雾消失了--汽化                                        D. 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升华 ‎10.   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让我们领略了许多美妙景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轻柔的雪是升华现象                                        B. 凝重的霜是凝固现象                                        ‎ C. 晶莹的露是熔化现象                                        D. 缥缈的雾是液化现象 ‎11.   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 A. 将湿衣服展开后晾在向阳、通风处                                        B. 用扫帚把地上的水向周围扫开                                        C. 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D. 用电吹风机吹湿头发 ‎12.   元宵节吃元宵有团圆美满之意,下列与元宵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煮元宵时冒的腾腾热气是升华现象                                        B. 油能把元宵炸得金黄是因为油的沸点高                                        C. 蒸元宵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了元宵的内能                                        D. 煮元宵时露出水面静止的元宵浮力大于它的重力 ‎13.   如图所示,飞机从空中飞过时留下一条长长的“尾巴”,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 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水蒸气                                        B. 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遇冷液化而成的                                        C. 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流速过大形成的                                        D. 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遇冷凝固而成的 ‎14.   夏天扇扇子,会使人感到凉快的原因是(  )‎ A. 使人体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                                        B. 加快人体的血液循环                                        C. 加快人体周围的空气流动,使人身上的汗蒸发加快                                        D. 通过扇扇子这种运动,使心灵平静,心静自然凉 11‎ ‎15.   在透明塑料袋子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用橡皮筋把袋口扎紧,然后放入热水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装有酒精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鼓起,主要是因为袋内空气热胀冷缩 B. 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就会变瘪了,是因为酒精蒸气液化导致体积变小 C. 塑料袋放入热水后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D. 塑料袋放入热水后内部气体压强变大 ‎16.   热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春天,冰雪消融,这是熔化现象,会放热 B. 夏天,打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C. 秋天,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会放热 D. 冬天,清晨有时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17.   如图所示的实例中,为了减慢蒸发的是(  )‎ A. 农民把稻谷摊开了晒                                        B. 用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 ‎ C. 把新鲜水果装入保鲜袋中                                        D. 将湿衣服晾通风向阳处 ‎18.   下列做法中,可以加快蒸发的是(  )‎ A. 酒精灯不使用时要加盖灯帽                                        B. 环卫工人用扫帚将马路上的积水摊开                                        C. 将蔬菜用保鲜袋封装后放入冰箱                                        D. 用滴灌装置给农作物进行局部灌溉 ‎19.   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加快的是(  )‎ A. 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B. 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C. 干旱地区采用地膜覆盖种植作物                                        D. 大量的水果储存需采用低温保鲜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20.   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当水温上升到‎90℃‎ 11‎ 后,小明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然后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小明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结合甲、乙两图,请你对本实验提出一条改进建议及改进后的好处: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1.   如图所示,针筒中充满了气态乙醚,当向下压活塞时,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是______现象(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使气态乙醚发生这种物态变化的另一种方法是______(选填“降低”或“升高”)温度。‎ ‎22.   小明利用图示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加热烧瓶中的水直至沸腾,使水蒸气沿导管通入冷水杯内的试管中。观察到试管中有水出现,这是由水蒸气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同时观察到温度计示数上升。根据以上现象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出“气体液化过程会放热”这一结论。‎ ‎23.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______和______。‎ ‎24.   如图所示,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冷水的容器B内,过一段时间,观察到试管A中产生的现象是______,同时看到温度计C的示数______,这个实验说明了水蒸气液化时要______热量。‎ ‎25.   在四川邛徕窑遗址中出土了一种唐朝“省油灯”。这种省油灯的灯盏是铜质的,在灯盏下增加了一层夹层,又叫夹层灯。夹层留一小孔,可以从小孔向夹层中加水。灯点燃后,热会由灯盏通过______方式使油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加快油的______,增加耗油量。在夹层中加水,降低油温,达到省油的目的,这是利用水的______特性。为了更省油,请对这种灯提出一个合理的改进意见______。‎ ‎26.   如图是冰箱制冷剂循环路线示意图,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此过程______(选填“吸热”、“放热”、“不吸放热”)。‎ ‎27.   用注射器吸入少量的酒精,用手堵住注射器的小口,用力拉动活塞,如图所示。慢慢发现酒精不见了,在这个过程中,酒精发生了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中酒精的密度______(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28.   医生在抢救中暑病人时,通常在病人的额头和身上擦酒精,这种方法称为“物理疗法”,这种疗法的依据是______;在我国北方春季常会出现霜冻,为了防止插好的稻苗被冻坏,农民朋友们会往插好的稻田地里灌水,其目的是______。‎ ‎29.   在沙漠中,可以利用图所示的方法应急取水,此过程中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0分)‎ ‎30.   在观察水沸腾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绘出如图所示的图象。图象中______段(选填“AB”或“BC”)表示水沸腾的过程,水的沸点是______℃,这是由于实验时水面上方的气压______(选填“高于”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若停止加热,则水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继续沸腾。‎ ‎31.   小晴和小雨分别用甲、乙两套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 11‎ ‎ (1)组装器材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应适当将______(选填“A处向上”或“B处向下”)调整。 (2)调整后器材,用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当水温为‎90℃‎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水温,直到水沸腾后持续几分钟为止,根据记录数据绘制出如图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图象,实验中,是通过______(选填“热传递”或“做功”)方式增加水的内能。当水沸腾时,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内是______(选填“空气”或“水蒸气”)。 (3)a为小晴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图象,分析可知她是选用______图中装置做的实验,由小雨所绘制的b图象可知,此时周围环境的大气压______(选填“低于”或“高于”)一标准大气压。0-6分钟a和b图象重合可以判断她们实验所用水的质量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32.   在探究热现象的实验中,小明用烧杯、试管、温度计等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小明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该物质在BC段处于______(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此过程中物质的内能__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比较图乙中AB段与CD段可知,质量相同的冰和水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加热时间不同,原因是______。 (2)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时,实验中发现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但______不变。‎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33.   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 (1)如图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说明此时的大气压______标准大气压。 (2)加热沙子时,要对沙子进行搅拌,其目的是______。 (3)加热相同的时间是为了使它们吸收相同的______。‎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34.   把烧瓶里的水加热沸腾后,从火焰上拿开,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所示,会发现瓶内的水再次沸腾。为什么水会再次沸腾?请你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六、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35.   小明家新买了一款电热水器(内有电加热管),洗澡前只需几分钟就可以把水烧热,但他发现和热水器相连的导线却不热;他洗完热水澡后没有擦干,走出浴室路过风扇前,风吹到身上感觉很冷。请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以上两个现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3节气化和液化同步训练(含答案)‎ ‎【答案】‎ ‎1.  B       2.  A       3.  B       4.  B       5.  B        6.  D       7.  D       8.  C       9.  C       10.  D        11.  C       12.  B       13.  B       14.  C       15.  A        16.  C       17.  C       18.  B       19.  A       ‎ 11‎ ‎20.  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减小水的质量;缩短加热时间        21.  液化;降低        22.  液化;能        23.  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24.  有小水珠出现;升高;放出        25.  热传递;蒸发;比热容大;在灯盏上加盖        26.  汽化;吸热        27.  汽化;变小        28.  酒精蒸发吸热;利用水凝固时放热        29.  汽化、液化        30.  BC;99;低于;不能        31.  A处向上;热传递;水蒸气;乙;低于;相同        32.  固液共存;增加;冰和水的比热容不同;温度        33.  98;低于;使沙子受热均匀;热量        34.  答:当向瓶底浇冷水时,瓶内气体温度突然降低,气压减小,瓶内液面上方气压减小,导致沸点降低,所以水重新沸腾起来的。        35.  答:(1)电热水器与导线是串联的,所以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它们的通电时间也相同,而电热水器的电阻比导线电阻大很多,由Q=I2Rt可知,电加热管产生的热量比导线产生的热量多得多,所以需几分钟就可以把水烧热,与热水器相连的导线却不太热; (2)当他洗完热水澡后没有擦干,走出浴室后他用电风扇吹干时,加快了蒸发,蒸发吸热,使人体温度降低,所以感觉很冷。       ‎ ‎【解析】‎ ‎1.  ‎ 解:“飞机拉烟”的“烟”实质上不是烟,而是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发动机排出的湿热气流与高空冷空气相遇后,液化形成小水滴,所以白色的雾气是液化现象形成的。 故选:B。 判断一种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是看清它变化前是什么状态,变化后又是什么状态,然后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得出它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此类题目注意两个问题: (1)“白气”是物态变化题里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一个词,“白气”并不是气,它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2)题中并没有出现“白气”这个词,但我们知道飞机拉出的烟是白烟,和白气形成的原理是一样的。‎ ‎2.  ‎ 解:A、闻到香味,这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 BCD、眼镜上的“雾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发生了液化现象,形成的小水滴。“雾气”是液化现象,形成过程需要放热,故BCD错误。 故选:A。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是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水蒸气遇冷时会发生液化,从气态变为液态。 本题考查了分子的热运动以及液化现象,体现了物理与生活实际的结合,难度不大。‎ ‎3.  ‎ 解: A、推土机的推土铲刃做得很锋利,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A错误; B、将新鲜蔬菜装入保鲜袋并放入冰箱里,蔬菜上方的空气不流动,同时降低了蔬菜的温度,可以减慢水分的蒸发,故B正确; C、在高海拔地区一次性打火机不容易打燃火,其主要原因是空气稀薄,大气压低,故C错误; D、高压锅是利用增大压强升高沸点的原理尽快煮熟食物的,故D错误。 故选:B。 (1)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②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 (2)大气压和高度有关,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液体的沸点和气压有关,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3)要减慢蒸发可以降低液体的温度,减小液体的表面积,减慢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这是一道与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物理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增大或减小压强,气压与沸点的关系等,要学会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这才是学习物理的真正意义。解答时,要注意使用控制变量法。‎ ‎4.  ‎ 解: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B正确;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C错; D、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错。 故选:B。 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物态变化,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分清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是中考的热点。‎ 11‎ ‎5.  ‎ 解:A、春天,冰雪消融,冰雪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错误; B、夏天,雾绕群峰,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液态的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B正确; C、秋天,满树雾凇,是由气态的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的霜,属于凝华现象,故C错误; D、冬天,冰雕渐小,是由固态的冰直接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物态变化的名称,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称为熔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称为升华。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物体的前后状态,结合物态变化过程进行分析判断。‎ ‎6.  ‎ 解:熔化、汽化、升华这三种物态变化都是吸热的,液化是放热的,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7.  ‎ 解:在返回舱返回大气层的过程中,由于空气摩擦而导致舱体过热,这时,这些涂抹在舱体的固体物质会发生熔化与汽化,从而吸收大量的热,对舱体起到保护作用。 故选:D。 知道在返回舱表面涂抹这种固体物质的目的是为了使其吸收热量,防止舱体过热,对舱体起到保护作用,结合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可做出判断。 本题考查了物理知识在科技领域的运用,知道不同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是正确判断的关键。‎ ‎8.  ‎ 解:A、地上的水变干了是蒸发,是汽化现象。不合题意。 B、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不合题意。 C、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符合题意。 D、冰冻的衣服干了是由固态的冰直接升华成水蒸气,是升华。不合题意。 故选:C。 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生活中的液化现象大多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物体状态,结合物态变化过程进行分析判断。‎ ‎9.  ‎ 解:A、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是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属于熔化现象,故A错误; B、冬天草地上出现了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小冰晶,故B错误; C、雾在阳光下消失,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发生了汽化现象,故C正确; D、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是酒精变为酒精蒸气的过程,是汽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此题考查了生活中的几种物态变化,首先要弄清变化前后的物态特征,然后根据规律来判断。‎ ‎10.  ‎ 解:A、雪是固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故A错误; B、霜是固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故B错误。 C、露是液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C错误; D、雾是液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物态变化首先要知道物态变化的定义,然后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从而得出结论。 本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物态变化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需要掌握。‎ ‎11.  ‎ 11‎ 解:A、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从提高液体温度和加快空气流动两个方面,加快了衣服上水分的蒸发,故A不合题意; B、用扫帚把地上的水向周围扫开,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加快了水分的蒸发,故B不合题意; 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减慢了酒精周围的空气流动,从而减慢了酒精的蒸发。故C符合题意; D、给湿头发吹热风是从提高液体温度和加快空气流动两个方面,加快了头发上水分的蒸发,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选择项中提到的措施,从而可以得到答案。 (1)加快或减慢蒸发,都是从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去考虑; (2)将知识应用于生活,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12.  ‎ 解: A、煮元宵时冒的腾腾热气是小水滴,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 B、油能把元宵炸得金黄是因为油的沸点高,故B正确; C、蒸元宵时,元宵从水蒸气中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元宵的内能,故C错误; D、元宵露出水面静止的元宵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故D错误。 故选:B。 (1)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2)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做功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 (4)当物体漂浮或悬浮时,浮力等于重力。 本题考查了多个与热学有关的知识点,对每一个知识的理解要深入,这样才能在一些类似的说法中准确做出判断,这也是物理常考的内容。‎ ‎13.  ‎ 解:飞机从空中飞过时留下一条长长的“尾巴”,是飞机排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14.  ‎ 解:夏天扇扇子会加快空气的流动,尽管不能降低气温,但是通过加快空气的流动从而加快汗水的蒸发,蒸发是一个吸热过程,即汗水的蒸发会吸收人身体的热,所以会觉得凉快;故选项ABD错误,选项C正确。 故选:C。 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及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扇扇子会加快空气流动的速度;液体在蒸发过程中,会吸收大量的热量。 本题考查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会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体会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15.  ‎ 解:A、透明塑料袋,往里面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把袋口扎紧,再放入热水中,装有酒精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塑料袋明显鼓起是酒精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过程,里面没有空气,故不是空气热胀冷缩,故A错误; B、从热水中拿出鼓起的塑料袋,过一会就会变瘪了,是气态的酒精蒸气遇冷液化成液态的酒精,故B正确。 C、塑料袋放入热水后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故C正确; D、塑料袋放入热水后鼓起,是因为内部气体压强变大,故D正确。 故选:A。 汽化指的是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液化是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在设计实验时要排除其它因素的干扰;分析实验的步骤,找出实验中不合理的地方。 本实验考查了汽化和液化的知识,实验前需将塑料袋内的气体排净,此实验比较简单。‎ ‎16.  ‎ 11‎ 解: A、冰雪消融是固态冰变为液态水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A错误; B、夏天,打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白气”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液化形成的,故B错误; C、秋天,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放热,故C正确; D、冬天的早晨地面上出现白色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放热,故D错误。 故选:C。 (1)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吸收热量的物态变化过程有:熔化、汽化和升华;放出热量的物体变化过程有:凝固、液化和凝华。 本题考查三种物质三种状态之间六种物态变化,都是基础性的,要求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加强对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能够灵活应用。‎ ‎17.  ‎ 解:A、农民把稻谷摊开了晒,增大了液体表面积,加快了蒸发;故A不合题意; B、用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提高了水的温度,同时加快了空气的流动,加快了蒸发;故B不合题意。 C、把新鲜的水果装入保鲜袋中,既防止了空气流动,又减小了蒸发面积,减慢了蒸发,故C符合题意; D、将衣服晾在向阳处,提高了水的温度,放在通风处,加快了空气的流动,加快了蒸发;故B不合题意; 故选:C。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一是蒸发的面积,二是液体的温度,三是空气的流动,依据这一知识,对照各选项进行分析,便可做出正确的判断。 熟知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并能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相联系,这才是我们学习物理的目的。‎ ‎18.  ‎ 解: A、酒精灯不使用时要加盖灯帽,控制了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的流动,可使蒸发减慢,不合题意。 B,环卫工人用扫帚将马路上的积水摊开,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加快了液体的蒸发,符合题意; C、将蔬菜用保鲜袋封装后放入冰箱,控制了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的流动,降低了温度,可使蒸发减慢,不合题意; D、用滴灌装置给农作物进行局部灌溉,控制了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的流动,可使蒸发减慢,不合题意。 故选:B。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选择项中提到的措施,从而可以得到答案。 液体蒸发的快慢是经常考查到的一个知识点,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并能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9.  ‎ 解:A、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提高了水的温度,加快了空气的流速,可使蒸发加快,符合题意; B、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控制了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的流动,可使蒸发减慢,不合题意; C、干旱地区采用地膜覆盖种植作物,既减小了蒸发面积,又控制了空气流动,会使蒸发减慢,不合题意; D、大量的水果储存需采用低温保鲜,既降低的温度,又控制了空气流动,会使蒸发减慢,不合题意。 故选:A。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选择项中提到的措施,从而可以得到答案。 液体蒸发的快慢是经常考查到的一个知识点,有时还以实验题的形式考查。如: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在此实验中同时也考查到了控制变量法的使用。‎ ‎20.  ‎ 解:(1)由图可知,当水的温度到了‎96℃‎后就不再升高,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2)由图象中可知,水从‎90℃‎升高到‎96℃‎的时间有点长,实验中可以通过减小水的质量、给烧杯加盖来缩短加热时间。 故答案为: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减小水的质量;缩短加热时间。 (1)水中沸腾的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2)根据图象中实验的时间分析。 此题“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考查了影响水沸腾时间的因素及液体沸腾条件等,难度不大。‎ ‎21.  ‎ 解:针筒中充满了气态乙醚,当向下压活塞时,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乙醚蒸气液化为液态;另一种液化方法是降低温度。 故答案为:液化;降低。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任何气体)和压缩体积(部分气体)。 明确液化的两个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2.  ‎ 解:通入试管中的水蒸气受冷就会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试管壁上;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容器B中的水会从试管吸收热量,因此,温度计的示数升高。 故答案为:液化;能。 水蒸气遇冷会液化,形成小水珠,水蒸气受冷液化时要放出热量。 此题考查的是液化和液化放热的知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我们要知道水蒸气液化的条件是受冷或温度降低。‎ ‎23.  ‎ 11‎ 解: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一是降低温度,冬天的早晨,人呼“白气”,“白气”(小水珠)就是水蒸气遇冷(降低温度)液化形成的;二是压缩体积,如利用压缩体积的方式将液化气变为液体储存。 故答案为: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一是降低温度,如:冬天,水开了冒“白气”,是水沸腾时冒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飘散在空中形成的;二是压缩体积,打火机内的燃料、液化气罐内的燃料都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式变成液体储存的。 本题考查了气体液化的方式,会举例说明,加以区分。‎ ‎24.  ‎ 解:烧瓶中水沸腾时产生的大量水蒸气进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有冷水的容器B中,试管A的温度也比较低,通入试管A中的水蒸气受冷就会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试管壁上;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容器B内液体温度升高,所以温度计C示数变大。 故答案为:有小水珠出现;升高;放出。 水蒸气受冷就会液化,形成小水珠;水蒸气受冷液化时要放热。 本题主要考查液化放热现象,是一道基础题。‎ ‎25.  ‎ 解:灯点燃后会加热灯盏,灯盏的热量会转移给油,使油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加快油的蒸发,容易耗油; 如果在夹层中加水,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使油的温度升高的较慢些,所以相对耗油量就少些; 为了省油,也可以给灯盏加盖,可以减少表面的空气流速,这样会降低油耗; 也可以用瓷质灯盏代替铜质灯盏,这样可以降低油的温度,减小蒸发速度,降低油耗;(能减小油蒸发的意见均可) 故答案为:热传递,蒸发,比热容大,在灯盏上加盖。 解决此题要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热传递过程也就是能量的转移过程; 影响液体蒸发的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表面空气流速和液体的表面积; 水的比热容较大,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温度变化不大。 此题考查了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蒸发现象及水的比热容等知识的实际应用,会利用这些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26.  ‎ 解:冰箱内的液态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汽化吸热,使冰箱内的温度降低。 故答案为:汽化;吸热。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放热。 本题考查了冰箱的工作过程,电冰箱实际上就是通过制冷剂汽化吸热和液化放热把冰箱内的热量搬到冰箱外面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了生活。‎ ‎27.  ‎ 解:注射器里的酒精不见了是液态的酒精变成气态的酒精蒸气,是汽化现象;由密度公式ρ=得,酒精汽化后,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 故答案为:汽化;变小。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汽化后体积变大。 能进行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并能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是解决此题的关键。只要勤于思考,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知识。‎ ‎28.  ‎ 解:把酒精擦在身上后,酒精易挥发,即会发生汽化现象,在汽化过程会从身上吸收热量,这样会降低身上的温度; 农民朋友们会往插好的稻田地里灌水,其目的是利用水凝固时放热。 故答案为:酒精蒸发吸热;利用水凝固时放热。 (1)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称为汽化,物质在汽化过程需要向周围吸收热量。 (2)物质从液态到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凝固放热。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物态变化及变化过程中的吸热现象进行分析解答。‎ ‎29.  ‎ 解:如图所示,沙漠土层中的水分首先从液态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发生汽化现象;然后水蒸气遇到塑料膜凝结成液态的小水珠,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越积越多,最后落在杯子里。 故答案为:汽化、液化。 (1)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2)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 本题考查汽化和液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现了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充分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30.  ‎ 解:(1)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从图中可以看出,水的沸点为‎99℃‎.BC段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BC段表示水沸腾的过程;水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为‎100℃‎,当水面上方大气压强低于1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就会降低,即沸点低于‎100℃‎ 11‎ ‎; (2)在水沸腾过程中,若停止加热,水不能继续沸腾,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 故答案为:BC;99;低于;不能。 (1)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并且液体的沸点受水面上方大气压强的影响,压强越大,沸点越高;压强越小,沸点越低。 (2)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吸热热量。 此题是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考查了水沸腾时的特点及沸点的概念,同时考查了沸点与气压之间的关系,是一道基础性题目。‎ ‎31.  ‎ 解: (1)甲图中,酒精灯使用外焰加热,B的位置合适,需要调节A处,使温度计向上移动,使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被测液体中,所以应适当将A处向上调整; (2)实验中,水从火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水的内能。 当水沸腾时,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发出大量的水蒸气;所以气泡内是水蒸气。 (3)由图知,a图象说明水的沸点高于‎100℃‎,水面上方的气压大于标准大气压,可能是因为加盖引起的,她是选用乙图中装置做的实验; 由小雨所绘制的b图象可知,水的沸点低于‎100℃‎,此时周围环境的大气压低于一标准大气压; 0-6分钟a和b图象重合,水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相同,可以判断她们实验所用水的质量相同。 故答案为:(1)A处向上;(2)热传递;水蒸气;(3)乙;低于;相同。 (1)本实验的实验器材的组装要考虑两方面,一是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二是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放在被测液体中; (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一是做功,二是热传递;沸腾时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在沸腾时产生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发出大量的水蒸气; (3)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体表面的气压越大、沸点越高;相同质量的水,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相同。 此题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主要考查了仪器的装置、内能改变的方法、沸点与气压的关系。这些都是该实验的重点,应熟练掌握。‎ ‎32.  ‎ 解: (1)冰是晶体,由图象可知BC段温度不变,表示冰处在熔化过程,所以是固液共存状态;冰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增大; 质量相同的冰和水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加热时间不同,即吸收的热量不同,由Q=cm△t可知,原因是水与冰的比热容不同; (2)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 故答案为:(1)固液共存;增加;水与冰的比热容不同;(2)温度。 (1)熔点是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晶体在熔化时保持熔点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冰熔化的时候继续吸热,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加; 升温快慢与物质不同状态下的比热容有关。由Q=cm△t判断冰和水的比热容大小关系; (2)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 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的实验中,有关熔化的特点、沸腾的特点等,是本实验经常考查的问题,要熟练掌握。‎ ‎33.  ‎ 解:(1)图中液体符合沸腾时的现象特征,产生大量气泡,上升时变大,故此时的温度是水的沸点。 温度计的一大格是‎10℃‎,一大格分成十小格,故分度值是‎1℃‎,而液柱上表面此时在‎90℃‎上面8个小格,故读作‎98℃‎。 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故此时的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 (2)由于沙子是热的不良导体,为了使沙子受热均匀,要对沙子进行搅拌; (3)规格相同的酒精灯,在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的热量是相同的,那么加热时间的长短就代表了液体吸热的多少,故加热相同的时间是为了使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 故答案为:(1)98;低于;(2)使沙子受热均匀;(3)热量。 (1)本题考查水在沸腾时的现象,产生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达水面破裂,把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根据这样的记忆来判断图中的水在沸腾,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水的沸点; 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1标准大气压下纯水的沸点是‎100℃‎,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也降低; (2)根据沙子是热的不良导体分析;用搅拌棒搅拌使沙子受热均匀; (3)实验中采用规格相同的酒精灯对水和植物油进行加热,加热的时间长短代表了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加热时间长代表吸热多,这是一种转换法的思想。 (1)水的沸点不总是‎100℃‎,只有1标准大气压下的纯水沸点才是‎100℃‎; (2)本题渗透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的思想,较为抽象,注意推敲。‎ ‎34.  ‎ ‎ 从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角度来分析,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本题考查学生对液体压强与沸点的关系的掌握情况。‎ ‎35.  ‎ ‎ (1)首先判断电热水器中的电阻丝与导线的连接方式,从而判断电流的大小和通电时间的关系,再来判断电阻的关系,最后根据焦耳定律进行分析; (2)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及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蒸发吸热具有制冷作用,据此进行解答。 本题考查了利用焦耳定律、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以及蒸发吸热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了物理知识来源于与生活、服务生活的理念。‎ 11‎ 11‎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