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9月模拟试卷(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江西赣州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9月模拟试卷(含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 江西省赣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9月模拟考试卷 高三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最想把中国的什么带回祖国?”“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网购!”日前,某研究机构对“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的青年做了一番街采,得到了这份“歪果仁”心中的中国“新四大发明”。‎ 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身边事物,却成为最受老外关注的“西洋景”,让很多国人感到不小的意外。细究这些“新发明”,一大特点便是依托先进技术,创新应用模式,便捷人们生活。比如,先进的支付系统,买卖东西只需“扫一扫”;畅达的电商平台,足不出户便可“购全球”;发达的高铁网络,让城市之间不再遥远;方便的共享单车,随骑随停自由畅快。前几天,一篇名为《中国的非现金社会飞速发展已超乎想象》的帖子在日本某网络论坛上疯传,有日本网友担心:中国人会偷偷嘲笑我们落后吗?不夸张地说,新经济之门在创新之轴的带动下,迅速向我们开启,“中国制造”正带给世界越来越多意想不到的改变和奇迹。‎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已经起势,在这场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推力的变革大潮中,中国无疑已经走在前列。在“互联网+”的引领下,中国科技创新正迎来前所未有的窗口期。以“新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创新充分说明,我们已超越学习模仿的粗放时期,开始向外输出自己的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大大缩短。一千年前,古老中国的四大发明问世,拉近了世界技术和文化的距离,奠定了中国在世界文明发展中的地位。如今,这个古老国度正乘着信息化快车,在“互联网+”的热潮中全面发力,顺势而上、弯道超车尤为可期。‎ 在人类现代化历程中,科技创新是一个决定性的变量,多少“老大帝国”在因循守旧中被远远甩在后面,又有多少新兴国家抓住了“创新窗口”实现了追赶超越。对今日中国来说,站在民族复兴的关键节点,必须紧紧抓住这一变量来塑造自己的命运。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让技术创新与生活需求更好对接。其实类似网购、高铁等先进技术,并非我们独有,但为什么却在中国土地上展现出更为蓬勃的生命力,收获了更为广阔的成长空间?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这些技术创新对接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满足和引领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一经推出便迅速打开市场、赢得认可。在新技术革命的持续竞逐中,我们还要在这方面继续探索,凭借技术、产品、服务和品牌等方面的创新,攀上世界产业链、价值链中更为有利的位置。‎ 技术进步永无止境。今天,中国科技创新已进入收获期,国之重器频频亮相,大工程、大动作惊艳世界。与此同时,我们也不断将技术变革与生活需求有效融合,让科技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惊喜。“大小”相宜,两翼齐飞,我们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成色将更足。‎ ‎(摘编自范荣《“新四大发明”标注中国创新窗口》)‎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外国青年最想将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带回家,充分说明世界各国对中国科技创新的关注和认可。‎ B. 中国人习以为常的身边事物成为最受老外关注的“西洋景”,表明中国已经摆脱了对西方技术的依赖。‎ C. “新四大发明”的出现,充分说明我国已经超越了学习模仿的粗放时期,全面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D. 今天,站在民族复兴的关键节点,中国应抓住科技创新这一决定性的变量,顺势而上,塑造命运。‎ ‎【答案】D ‎【解析】‎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A项中“世界各国”范围扩大,原文中说“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家”。B项“已经摆脱了”说法过于绝对。C项“全面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误,原文中说“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大大缩短”。‎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本文开篇借助材料引出中心论点,统帅全篇,为全文竖起一面鲜明的旗帜。‎ B. 文章从历史、世界、未来等方面进行论述,赞美中国科技创新带来的巨大成就。‎ C. 作者灵活运用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假设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阐释观点,分析问题。‎ D. 文章结构严谨,结尾对现实的联系,不仅使论证严密,而且使文章内容更加厚重,很好地升华了主题。‎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C项“作者灵活运用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假设论证”错,文中无假设论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很多新兴国家抓住“创新窗口”,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追赶和超越,将不少“老大帝国”远远甩在了后面。‎ B. 目前,中国的国之重器频频出现,大工程、大动作惊艳世界,主要是因为我国科技创新已经进入收获期。‎ C. 网购、高铁等技术能在中国蓬勃发展,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这些技术创新满足和引领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D. 一千年前,四大发明的问世奠定了中国在世界文明发展中的地位。今天,“新四大发明”充分表明中国正在赶超世界先进技术,建设科技强国的成色更足。‎ ‎【答案】B ‎【解析】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强加因果。原文只是说“中国科技创新已进入收获期,国之重器频频亮相,大工程、大动作惊艳世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不忍的句号 迟子建 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春光注定是参差不齐的。三月,我离开故乡时,它还是一世界的白雪,可是到了广东,花间已是落英缤纷了。一个似晴非晴的日子,我来到了南海丹灶镇的苏村,拜谒康有为故居。‎ 一入苏村,看到的是一幅安恬的乡村生活图景:青砖的民居旁蜷着打盹的狗,荷花在水塘里静悄悄地开;挎着菜篮的妇女缓缓地通过石桥,耕牛在树下休憩。这一切,似乎都与我心目中康有为出生地的情景大相径庭,它是那么的和风细雨、欣欣向荣,没有丝毫的荒凉之气、沧桑之气。青少年时代生活在这里的康有为,其心中日益积聚的政治“风暴”,缘何而来?‎ 我对康有为的了解,基本上限于历史教科书上的“定义”,至于他个人的内心经历,不甚了了。看过康有为故居,我很想走近他,了解他。‎ 康有为发蒙读书时,萦绕耳际的除了诵读“四书五经”的声音,还有异乡战事中兵戈相击的声音。这一“士”风与另一“仕”风的交汇,影响了康有为的人生,他日后心中积累的政治风暴,与这两股风的吹拂有关。‎ 当时的中国,内忧外困,他痛恨朝野的“不作为”和软弱,痛恨洋人蚕食祖国的疆土。这不安和愤懑压迫着他,难以解脱。康有为似乎迷途了,他一度遁入风景秀丽的西樵山。康有为的西樵山静坐,其实是想把自己幻化为一支可以烛照人生的蜡烛,这样他面对沉重的黑暗时,内心会有勇气。康有为走出西樵山时,开始了更广博地读书,他的阅读不仅仅局限于历史、文学方面,而是扩展到自然科学上。同时,他还对西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西学的科学民主与人道精神的渗透,与中国传统的儒学思想的滋养,使康有为视野开阔起来,他恍然觉得“道”已在心中。‎ 一八八八年,康有为离开故乡,向着京师北行,开始了他维新变法的旅程。然而,康有为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康有为活了七十岁,但他的生命,在戊戌年他四十一岁时,已然终结。尽管其后他在印度撰写了《大同书》,但他身上的勇气和锐气,在戊戌年后,已不复存在。康有为曾请人在一枚印章上刻下了这样的文字:“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可惜这些“眼界”并没有让他变得开阔和深刻,他在归来后反对的是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支持和参与的是张勋复辟。直到他去世的那一年,他还赴天津,为溥仪祝寿。但康有为还是了不起的,“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使他成为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鼻祖,成为个性解放的先驱。‎ 读过关于他的一些文字,我在四月份来到青岛。广东的春天过去了,但青岛的春天正在高潮,桃花点点红,樱花簇簇白。我去了康有为在福山路最后的寓所,门厅里摆放着一幅徐悲鸿先生画的康有为的肖像,他白发苍苍,目光温和,但这温和中却掩饰不住茫然。他嘴角微蹙,似在咀嚼着荣辱和苍凉。他坐在那里,坐在四月的微风中,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我想,以他不羁的性情,他并不喜欢坐在画框中。在他心中,那也是一种“牢”吧。‎ 康有为的墓地,在浮山脚下,朝向大海。拜谒他墓地的那天,是个晴好的日子。本该是万木葱茏的时节,可墓地却衰草凄凄。他的墓是圆形的,青白色。远远看去,像是一个句号。康有为就躺在这个句号中。康有为五十六岁时,曾创办了《不忍》杂志。我想他一生最不忍的,大概就是这个句号。在广东南海的苏村,我看到的是康有为的起点,而在青岛,我看到的却是他的终点。他的起点到终点,曲曲折折,波澜壮阔。‎ 康有为离开这个世界,整整八十年了。他墓地面前的大海,已不是一览无余的海了。近年来迅速兴起的海景高层住宅,正逐渐地分割着他视野中的海。大海破碎了。不过康有为见过的海多了,见过的破碎的山河也多了,他不会介意的。更何况,不管大海怎样被遮挡住,那海水在风暴来临时的惊涛拍岸之声,他仍能深切地感受到。康有为最爱的,不正是这样的声音吗?‎ ‎(摘编自迟子建《云烟过客》)‎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善用环境描写来推动叙述,开头刻画苏村安恬的乡村生活图景,为下文详写康有为发动政治“风暴”的过程作铺垫。‎ B.西樵山静坐让迷途的康有为获得了内心直面现实的勇气,使他的视野开阔起来,为他日后的“百日维新”做了思想上的沉淀。‎ C.文章行文自由,不受时空限制,但情感相对集中,作者的“寻找”康有为之旅,主要表达了对康有为的崇敬之情。‎ D.作者在文章结尾提到近年来兴起的海景高层住宅,不仅表明了康有为被人遗忘的遗憾,更是批判现代工业文明对历史的侵蚀。‎ ‎【答案】C ‎【解析】文章并没有详写康有为发动政治“风暴”,故A错;使康有为视野开阔起来的不是西樵山静坐,而是西学和中国的儒学,故B错;作者写近年来兴起的海景住宅,主要是写康有为被人们遗忘的遗憾,D项说“更是批判现代工业文明对历史的侵蚀”错。‎ ‎5.如何理解文章的标题“不忍的句号”?(5分)‎ ‎【参考答案】‎ ‎①“不忍”指康有为创办的杂志,“句号”是指康有为的墓地形状;②“不忍”借杂志名代指康有为一生,“句号”是康有为生命的终结,“不忍的句号”寓指康有为一生的终结;③“不忍”是不能忍受的意思,“句号”指康有为的结局,“不忍的句号”指康有为不能忍受这样冷清的结局;④“不忍”是不忍心、不甘心的意思,“句号”指康有为的生命结束,“不忍的句号”指康有为功业未成,不甘心就这样离开人世。(第1点1分;后面3点各2分,答出任意两个即可。)‎ ‎6.康有为是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鼻祖。作者却认为康有为在四十一岁时,生命已经终结,你是否赞同?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6分)‎ ‎【参考答案】(1)我赞同。(1分)‎ 因为四十一岁前,康有为以天下为己任,励精图治,促成了“百日维新”,成为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鼻祖,成为个性解放的先驱,实现了人生的价值;(2分)‎ 四十一岁后,康有为身上的勇气和锐气不复存在,眼界变得狭窄,反对孙中山革命,支持张勋复辟,站在了历史倒退的洪流中。(3分)‎ ‎(2)我不赞同。(1分)‎ 虽然四十一岁后,康有为身上的勇气和锐气不复存在,眼界变得狭窄,反对孙中山革命,支持张勋复辟;(2分)‎ 但是四十一岁前,他“公车上书”促成“百日维新”的经验仍然指引着后继者继续探索前进;他以天下为己任,励精图治的精神仍然影响着我们,值得我们学习。(3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数据显示,2017年通过网络实施的捐赠已超过10亿人次,捐赠金额超过20亿元,有超过半数都是互联网公益项目。然而,一些互联网公益反转的剧情却让公众爱心受挫。2017年8月,“一元购画”刷屏,发起方在短短10余天就筹集到1500万元资金。随后,有网友质疑作品为成年人代笔,也有人质疑“资金管理费是否过高”。4个月后,一款名为“同一天出生的你”网络募捐H5席卷了微信朋友圈。网友输入自己的生日即可匹配同一天出生的贫困学生,并为之捐赠一元钱,短短两天时间内就筹集了200余万元。然而,很快有网友发现H5应用中受捐学生疑似一人出现两个不同的出生日期,项目发布信息的平台“分贝筹”是一个企业的微信服务号……‎ ‎“由于互联网募捐规制灰色地带的存在、慈善组织和募捐主体专业性不强、监管和预警机制不健全等因素,互联网公益‘失控’的情形时有发生。”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助理院长程芬说,“公众自身也应理性捐赠,待辨别风险后再捐款。”‎ ‎(半月谈网《互联网公益能否Hold住民间爱心》记者 胡林果)‎ 材料二:‎ ‎(关于网络公益活动对于大学生的吸引点的调查)‎ 材料三:‎ 这是一个名为“小朋友画廊”的公益项目,公众只需花1元钱就可以“买下”一幅画的电子版,并下载为手机壁纸,还能转发到朋友圈秀一把爱心。一时间,“一元购画”刷爆手机屏幕。‎ 如今公益有了更多的打开方式,有的跟运动结合,有的跟艺术牵手,其风格跟以往苦哈哈的募捐截然不同——它们更阳光,更好玩,更时尚,互动性更强,也因此更具“诱惑力”。这些项目不卖惨,不比捐款额度,不施以道德负担,而是比拼创意,注重体验,让参与者觉得——公益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并且能够给生活带来更多色彩和快乐。我们呼唤更多创新、营销人才投身公益事业,让更多快乐公益、随手公益的活动成为爆款。‎ ‎(广州日报《“一元购画”能给公益什么启示?》记者 夏振彬)‎ 材料四:‎ ‎“受益人群由我们在社区内寻访,在详细了解受助者的家庭信息、职业、收入等之后才会确认发放取物卡。”共享冰箱的管理员徐伟杰告诉记者,这台共享冰箱的服务对象是低收入外来务工人员、城市流动儿童等。‎ 工作人员安伦杰告诉记者:“这台冰箱是自动售卖机改造升级的版本。采取封闭式管理,普通人只能通过透明玻璃看到冰箱内的食物。凭卡取物不仅能避免多吃多拿的问题,还保证了食品安全。”‎ ‎“从现在的运行情况看,共享冰箱的运营和受助人群管理是没有问题的,最大的困难就是食物供不应求,每天企业送来的食物不到半天就被领完了,因此寻找更多的爱心食品企业是当下的重点工作。”安伦杰坦承。管理员徐伟杰表示,共享冰箱也接受个人捐赠,但为了保证食品安全,个人捐赠的食品同样要提供食品购买信息、发票等。‎ ‎(工人日报《北京“共享冰箱”食物供应不足成难题》记者 赵剑影)‎ ‎7.下列关于网络公益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2017年互联网公益项目在网络捐赠金额中占比过半,然而一些互联网公益事件反转的剧情却让公众爱心受挫。‎ B.大学生参与网络公益活动时,较少人关注活动平台和公益活动对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众网络捐赠不够理性的问题。‎ C.网络公益项目不卖惨,不比捐款额度,不施以道德负担,而是比拼创意,注重体验,能给生活带来更多色彩和快乐。‎ D.“一元购画”刷爆手机屏幕,短期内筹集巨额资金,随后却多有质疑之声,反映了目前网络公益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答案】C ‎【解析】C项,主体错误,原文“这些项目”指代或与运动结合或与艺术牵手的具有更多打开方式的公益项目,不完全等同于网络公益项目。‎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同一天出生的你”网络募捐涉嫌欺诈,受捐学生一个人居然出现两个不同的生日。‎ B.部分大学生参与网络公益活动存在从众心理,有没有朋友参加会影响自己的选择。‎ C.参与“小朋友画廊”公益项目,公众只需花1元钱就可以买下一幅画,还能向朋友们秀一秀爱心。‎ D.共享冰箱服务于低收入外来务工人员、城市流动儿童等人群,具有半盈利半公益的性质。‎ E.采用封闭式管理的共享冰箱,通过凭卡取物不仅能避免多吃多拿,还能保证食品安全。‎ ‎【答案】BE ‎【解析】A项,原文是“疑似”;C项,原文是“买下一幅画的电子版”;D项,共享冰箱没有盈利性质。‎ ‎9.根据上述四则材料,概括谈谈怎样能使社会公益事业得到更好的发展。(4分)‎ ‎【参考答案】‎ ‎①公众、慈善组织、募捐平台、监管机构等多主体共同发力,使互联网公益慈善更规范、实效。②重视名人效应对公益活动的宣传作用,吸引更多人关注并参与网络公益活动。‎ ‎③创新公益活动的方式,阳光、有趣、时尚、互动,让更多快乐公益、随手公益的活动成为爆款。‎ ‎④引导企业或个人更多关注近在身边的受困人群,参与实体公益项目,尝试除捐款之外的多样捐赠形式。‎ ‎【解析】每则材料可以概括一个要点。第一则针对“一些互联网公益反转的剧情却让公众爱心受挫”的问题,根据“由于互联网募捐规制灰色地带的存在、慈善组织和募捐主体专业性不强、监管和预警机制不健全等因素,互联网公益‘失控’的情形时有发生”“公众自身也应理性捐赠,待辨别风险后再捐款”可提出建议。第二则“网络公益活动对于大学生的吸引点的调查”占比最高的是“支持明星和网红参与的公益活动”可见名人效应的吸引力,从而提出建议。第三则根据第2段文字拟写答案。第四则要注意共享冰箱公益活动是不同于网络公益的活动,针对捐赠源有限的问题,根据“最大的困难就是食物供不应求,每天企业送来的食物不到半天就被领完了,因此寻找更多的爱心食品企业是当下的重点工作”“共享冰箱也接受个人捐赠”可提炼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又七年成进士。由庶吉士历赞善。从西洋人利马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遂遍习兵机、屯田、盐策、水利诸书。杨镐四路丧师,京师大震。累疏请练兵自效,神宗壮之。超擢少詹士兼河南道御史。练兵通州,列上十议。时辽事方急,不能如所请。光启疏争,乃稍给以民兵戎械。未几,熹宗即位。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既而以疾归。辽阳破,召起之。还朝,力请多铸西洋大炮,以资城守。帝善其言。方议用,而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议不合,御史丘兆麟劾之,复移疾归。天启三年起故官,旋擢礼部右侍郎。五年,魏忠贤党智铤劾之,落职闲住。‎ 崇祯元年召还,复申练兵之说。未几,以左侍郎理事。帝忧国用不足,敕廷臣献屯盐善策。光启言屯政在于垦荒、盐政在严禁私贩。帝褒纳之,擢本部尚书。时帝以日食失验,欲罪台官。光启曰:“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古。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帝从其言,召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推算历法,光启为监督。四年春正月,光启进《测天约说》二卷、《大测》二卷、《黄道升度》七卷、《黄赤距度表》一卷。是冬十月辛丑朔,日食,复上测候四说。其辩时差里差之法,最为详密。‎ 五年五月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寻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光启雅负经济才,有志用世。及柄用,年已老,值周延儒、温体仁专政,不能有所建白。明年十月卒,赠少保。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忧恤以愧贪墨者帝纳之及谥光启文定。久之,帝念光启博学强识,索其家遗书。子骥入谢,进《农政全书》六十卷。诏令有司刊布,加赠太保,其孙为中书舍人。‎ ‎ (节选自《明史·列传》)‎ ‎10.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忧恤/以愧贪墨者/帝纳之/及谥光启文定 B. 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忧恤以愧贪墨者/帝纳之/及谥光启文定 C. 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忧恤以愧贪墨者/帝纳之/及谥光启文定 D. 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忧恤/以愧贪墨者/帝纳之/及谥光启文定 ‎【答案】C ‎【解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或一定需要断开的地方先断开,用排除法。本题中:“御史言”要断开,因为光启已经去世,故御史不可能跟光启说,排除B项、D项;“囊无余赀”的意思是御史说光启去世时口袋中没有多余的钱财,故请求皇上加以抚恤,排除A项。本题选C项。‎ ‎11. 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B. 在古代官职的任免术语中,“擢”“陟”“升”都是指提升官职,“谪”是指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除”是指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 C. 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中试之举人原则上即获得了选官的资格。凡中试者均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 D. “中国”在古代文献中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从春秋战国到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答案】B ‎【解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B 项,“除”指拜官授职。与“谪”相近的应该是“贬”,指降职并外放。‎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徐光启博学强识,曾跟从西洋人利马窦学习天文、历算、火器等技术,完全掌握其方法。继而遍习兵机等其他书籍。‎ B. 徐光启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他负责编写的《测天约说》二卷等著作中,有关论述时差里差的方法最为详细周密。‎ C. 徐光启胸怀大志,可是不被重用,几起几落,曾先后遭到兵部尚书崔景荣、御史丘兆麟和魏忠贤的党羽智铤弹劾。‎ D. 徐光启堪称治国经世之才,可遗憾的是,等到他掌握大权时,年纪已老,又赶上奸臣专权,其抱负无法得以实现。‎ ‎【答案】C ‎【解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C项,崔景荣和徐光启只是“议不合”,未弹劾他。所以选C项。‎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辽事方急,不能如所请。光启疏争,乃稍给以民兵戎械。(5分)‎ ‎(2)帝褒纳之,擢本部尚书。时帝以日食失验,欲罪台官。(5分)‎ ‎【参考答案】(1)当时辽东战事正吃紧,没有答应他的请求。徐光启上书力争,才批准给了他少量民兵和武器军械。‎ ‎(2)崇祯帝赞扬并采纳了他的意见,升他为礼部尚书。当时,皇帝因为日食预报发生错误,想要处分钦天监官台官。‎ ‎【解析】题干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方”,“正”;“疏”,“上书”;“稍”,“稍微”;“乃”,“才”。第二句关键点:“之”,“他的意见”;“擢”,“升迁,提拔”;“以”,“因为”;“失验”,“发生错误”;“罪”,‎ ‎“处分,治罪,责罚”。‎ ‎【参考译文】‎ 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万历二十五年省试考中第一名举人,七年后考中进士。由庶吉士做到赞善。曾跟从西洋人利玛窦学习天文、历算、火器,完全掌握其方法。继而全面学习军事、屯田、盐政、水利等各种书籍。杨镐四路兵马丧失于辽东,京城大为震惊。徐光启几次上书要求让自己去练兵以报效国家。神宗皇帝嘉许他的雄心壮志,越级提升为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在通州练兵时,他上奏陈列了十条建议。当时辽东战事正吃紧,没有答应他的请求。徐光启上书力争,才批准给了他少量民兵和武器军械。没过多久,明熹宗即位。徐光启因自己的抱负不得施展,请求辞职而去,没获得批准。接着因病请假回乡。辽阳被攻破,熹宗下令起用他。回到朝中,他大力提议多铸造西洋大炮,以供守城用。熹宗同意他的看法。正考虑采纳他的建议,而徐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的建议不一致,御史丘兆麟弹劾他。他又称病请假回家。天启三年以原官起用,接着升为礼部右侍郎。天启五年,魏忠贤勾结智铤弹劾他,他丢掉了官职而闲居。‎ 崇祯元年被召回朝廷,又提出练兵建议。不久,以左待郎负责礼部事务。崇祯考虑国家财政困难,命朝廷大臣提出整理屯田和盐政的好办法。徐光启说,屯政的关键在于垦荒,盐政在于严禁私盐的贩卖。崇祯帝赞扬并采纳了他的意见,升他为礼部尚书。当时,皇帝因为日食预报发生错误,想要处分钦天监台官。徐光启说:“钦天监预测天象是本照着郭守敬的方法。元代已经出现了应当发生日、月食而没有发生的情况。郭守敬尚且如此,所以不能责怪钦天监台官计算出差错。我听说,任何一种历法使用久了,就必定会出现差错,宜于及时修正。”崇祯帝听从其言,下诏请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来推算,进行改历的工作,徐光启任监督。四年春季正月,徐光启送上《测天约说》二卷、《大测》二卷、《黄道升度》七卷、《黄赤距度表》一卷。当年冬季十月初一日,发生日食,又进上测候四说,其中以论述时差里差的方法最为详细周密。‎ 崇祯五年五月,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要事务。随即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徐光启颇有治国经世的才干,而且立志用于当世。不过,到被信任而掌权时年纪已老,又恰逢周延儒、温体仁独断专政,不能够有所倡议。第二年十月去世,赐诰封少保。御史说,徐光启盖棺下葬时,口袋中没有多余的钱财,请朝廷加以优厚抚恤,以使贪赃枉法者感而羞愧。崇祯帝采纳御史意见,于是赐徐光启谥号为文定。过了较长一段时候,皇帝想到徐光启博学强识,要他的家属把遗留下的著作送上。徐光启的儿子徐骥入朝谢恩,进献上《农政全书》六十卷。崇祯帝下诏命令有关部门刊刻颁布,加赠太保,并录用他的孙子为中书舍人。‎ ‎(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4~15题。‎ ‎ 定风波[注]‎ 范仲淹 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浦映花花映浦。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 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莺解新声蝶解舞。天赋与。争教我辈无欢绪。‎ ‎【注】庆历六年,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在此间,他营建了百花洲和花洲书院,本词即为应制之作。‎ ‎14.下列对本诗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定风波”为词牌名。词牌是用来规定词的格式的,但随着不断的演变,同一词牌可能有多种格式,且与词的内容相关。‎ B.上片一、二句,词人用“满城罗绮”来反衬春天的即将逝去,于是去百花洲上寻找尚未消逝的春天的美好景色。‎ C.“无尽处”不仅写出了百花洲上美景的无边无际,也为下片词人抒发“山翁聊逸豫”的议论积蓄了相应的情感。‎ D.本词虽为应制之作,却情感真挚,借记游百花洲之事来抒发词人复杂的情感,有婉约的一面,但偏豪放。‎ E.本词上片重在写景,下片重在抒情,围绕百花洲上“寻芳”展开,认为寻乐是上天赋予的本能,要适时行乐。‎ ‎【答案】CD ‎【解析】A选项,词牌一开始用“本意”,与词的内容有关,但随着不断的演变,词牌不再与词的内容相关;B选项,上片一、二句写满城人开始身着罗绮,春天快要结束,不如去百花洲上,看看有没有没开尽的野花,并没有用反衬手法;E选项,词中只说请不要责怪山翁我偶尔寻一点欢乐,黄莺懂得唱新声,花蝶懂得新舞,那都是上天赋与它们的本能,但并没有提到寻乐是上天赋予的本能。‎ ‎15.同是庆历六年的作品,本词和《岳阳楼记》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试作分析。(6分)‎ ‎【参考答案】相同之处:两篇作品都表达了被贬之后的乐观旷达之情(1分)。本词作者借百花洲上“寻芳”,“聊逸豫”,认为功名得失有定数,可见其乐观旷达;《岳阳楼记》中,作者借描写岳阳楼的景色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情怀(分析1分)。‎ 不同之处:《岳阳楼记》是借作记之机,规劝朋友的同时,表达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1分)作者被贬之后虽然有失落,但兼济天下的积极一方面占主导,并鼓励自己和朋友向古仁人看齐。(1分)本词是借游百花洲之事来抒发自己矛盾的心情,豁达中有及时行乐、渴望退隐的情绪。(1分)在这里,作者兼济天下的思想不再那么坚定,而是借“聊逸豫”“归时数”来安慰自己和获得精神上的解脱。(1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指出如今的太学生们“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这与作者当年“_______________, ”的状况形成鲜明的对比,意味深长。‎ ‎(2)杜甫《春望》中,写诗人忧国思家,以致白发稀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正如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一句中所说的那样,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和研究的部分,因此每个人都需要“从师”。‎ ‎【答案】(1)负箧曳屣 行深山巨谷中 (2)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3)术业有专攻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福建南安的颜氏家族在宋代立下了永远为唐代诗人韩偓守墓的誓言。颜氏家族一言九鼎,让此承诺一代一代延续,守护这一片千年历史遗存。‎ ‎②近日,天津公安公交分局的便衣警察在执行反扒任务时,成功抓获两名公交扒手,现场监控视频完整记录下了扣人心弦的抓捕过程。‎ ‎③藏品因存世量稀少,历来是藏家的心头之好,又因其收藏价值高,赝品颇多,而收藏者最关注的藏品真伪问题,历来争论不休,扑朔迷离。‎ ‎④用功譬如掘井,一锹下去可能会遇到瓦砾,也可能会遇到岩石。但是,只要心无旁骛,倾力深挖一口井,自有清泉涌出之日。‎ ‎⑤一部网络小说动辄上千万字,文字水平鱼龙混杂,价值表达未经深思,此类问题普遍存在,即便所谓“大神级”作品也未能免俗。‎ ‎⑥研讨会中,专家对电视剧《思美人》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在指出部分瑕疵之外,更盛赞这是一部雅俗共赏、富有价值的优秀作品。‎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答案】A ‎【解析】①一言九鼎: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应用“一诺千金”。②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不合句意。可以改为“惊心动魄”。③扑朔迷离: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以辨别。符合语境。④心无旁骛: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符合语境。⑤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使用对象错误。可以改为“参差不齐”。⑥雅俗共赏:文化高的人和文化低的人都能欣赏。符合语境。【①一言九鼎: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应用“一诺千金”。②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不合句意。可以改为“惊心动魄”。③扑朔迷离: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以辨别。符合语境。④心无旁骛: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符合语境。⑤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使用对象错误。可以改为“参差不齐”。⑥雅俗共赏:文化高的人和文化低的人都能欣赏。符合语境。】‎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 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B. 《七品芝麻官》之所以能风靡全国,除了牛得草先生高超的艺术表演水准有关外,也和“芝麻官”本身的廉政形象有关。‎ C. 我们的目标是,到建校一百周年时,把我校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双一流”高校而努力奋斗。‎ D.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键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B项成分残缺,在“除了”后面加“和”。C项句式杂糅或成分残缺。“到建校一百周年时,把我校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双一流’高校而奋斗”改为“到建校一百周年时,把我校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双一流’高校”或“到建校一百周年时,为把我校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双一流’高校而努力奋斗。”D项搭配不当,“开发”改为“激发”。‎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政治和道德在人类的文明进程中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而且缺一不可。①_______________人人都能实现自己的自由,②_______________不妨碍别人的自由,我们也许就不需要政治。③_______________,这只是理想,每个人的“为所欲为”④_______________会影响别人。⑤_______________这时候,政治就需要出面,让人们建立契约,而且要用强有力的国家机器保证人们都遵守契约,⑥_______________保证大多数人的自由。‎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只有 才能 当然 一定 在 ‎/‎ B 假如 ‎/‎ 但是 都 所以 进而 C 如果 而且 但是 必然 ‎/‎ 从而 D ‎/‎ 就 然而 自然 因而 才能 ‎【答案】C ‎【解析】“人人都能实现自己的自由”,显然是一个假言判断,因此①处一定是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就此可排除A、D项。联系语境意,①与②之间应该是递进关系,就此可选处C项。根据上下文看,“这只是理想”,是对上文假设内容的定性判断,后文语意出现转折,③处应是转折关系,就此排除A。根据文意,④处应是表示肯定判断的副词,强调紧跟其后的结果。⑤处上下文意自然连贯,不需要。⑥前后强调的是目的关系,所以应填“从而”。因此,正确选项为C。‎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诗歌的原则就是以简括体现丰富。中国诗歌经常用典,即是这一原则的具体体现。因为用一个典故,① ,是符合诗的精练原则的。陈毅《梅岭三章》中的“此头须向国门悬”一句就字面上是浅显的,② 。用的典故是春秋战国时代伍子胥因进谏吴王夫差而被杀,临死前他矢志悬首国门以证明他所谏之不妄。懂得了这一点,③ 。‎ ‎【参考答案】①可以省去一大篇文字 ‎②但其中就有典故 ‎③才能领略这首诗的更深层次的含义 ‎【解析】这是一道补写式的扩展语句类试题,此类试题一般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和前后语句的句式,补写出一句合适的话即可。‎ ‎21.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5分)‎ ‎(1)请用简明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30字)(2分)‎ ‎(2)简述漫画的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50字)(3分)‎ ‎【参考答案】(1)一名男子眼睛盯着手机,手拄拐杖,在盲道上行走。‎ ‎(2)眼睛用来看手机而不看脚下的路,讽刺现代社会沉迷于手机的虚拟世界,不脚踏实地走脚下路的人。‎ ‎【解析】先弄清画面主体,由“一个男子”“手机”“拐杖”“盲道”“眼睛”等关键词组成,再描述画面内容。寓意则结合现代年轻人对于手机沉迷的现象阐述即可。‎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你坐在考场答卷时,父母在守望,老师在守望,所有关心和爱你的人在守望,就像蓝天守望小鸟,大海守望风帆,大地守望小草……在守望中,我们拒绝诱惑;在守望中,我们执著追求;在守望中,我们走向成熟……。但同时我们也在守望,我们守望一片土地、一缕阳光;守望儿时的朋友;守望心灵、自尊、诚信、淳朴、责任,甚至守望祖国更加强大、更繁荣。‎ 请以“守望”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可以记叙经历、讲述故事,也可以抒发情感、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 要求:①自定立意,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的是一篇材料兼话题的作文,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材料的理解准确进行审题和立意,根据对材料的理解,抓住材料中“守望”关键词理解材料,可以从他人对自己的守望,理解为一种期望和期许。也可以从自己的守望理解,是一种追求和希望。‎ ‎【点睛】本题重在考查现实中的生活的材料作文,所以考生要认真思索写作内容一定要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这样作文才能够写的深刻。‎ ‎【范文】‎ 在守望中错过的爱情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女孩很喜欢一个男人,愿意为他做任何事情,只是为能每天看到他。她的真心感动了上帝,上帝说:“孩子,你只想每天看到他吗?我可以满足你,但你必须孤独的度过五百年。”女孩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于是,她变成一块石头。静静的矗立在他每天经过的路上,陪他度过一个又一个朝夕。但他不知道,他从未在她身边驻足,甚至从未看她一眼。就这样五百年过去了。上帝问她还有什么愿望,她说:“我只希望他和我在一起,哪怕是一分钟也好。只要和他单独呆一分钟,哪怕是一千年的等待我也愿意。“上帝又把她变成一株小草。她依然是静静的矗立,期待着一次美丽的邂逅。这样过去好多年。有一天他来了。一脸的愁容,坐在一棵大树下,也坐在她的身旁。他点燃一根烟,静默着。她激动万分,不断的颤抖着她的身体,希望引起他的注意。但他抽完烟,毫无留恋的走了。只剩下她,孤独的屹立在那片草地上,用一双泪眼,看着那熟悉的背影渐渐走远。‎ 上帝问她:孩子,你还有什么愿望吗?女孩说:我为他等待一千五百年了,我每天都看着他,他从此无法走出我的记忆。这些记忆,足够我以后的回忆。我知足了。上帝说:在你变成石头时,你旁边的那块石头等你已经一千年了。在你变成小草时,你旁边的大树等你已经一千五百年了。他只是不愿你一个人孤单,他也同样深爱着你,只是你从不知道。‎ 在人生的路上,我们总是在等待中错过一些东西。有些甚至是你一生难忘,难以割舍的。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匆匆的赶路,而忘记回头看看。于是,我们会不断地将一生重要的一些东西遗忘或错过。只能在以后的回忆里感伤。比如,这个都市快餐般的爱情。有人曾说:爱情,就像等一辆公车。你想坐的那辆左等右等不来,而你不坐的,却接二连三的驶过。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有等待。你从没有要看看是否记错了站点或你等的那辆从未从此驶过。‎ 人生中黑面对这样那样的选择。就像你选择等待还是离开,当我们做出某一选择时,我们自身也意味着被选择。曾经,想让一些东西成为永远,过了许多年后才发现它渐渐的消失,而我们总是为自己当初的选择懊悔。我们选择的不一定是我们想拥有的,而错过的,如同滑过指尖流水般的时间,一去不返。我们的心不断的疼痛,疼痛是一种力量,是使人成熟的催化剂。你可以在疼痛中感觉到周围世界在发生着变化,你再看日月星辰时,就会懂得了存在者的忧伤。一个生者的最大悲哀就是因为活得太久而饱尝了回忆的忧伤和言喻的孤独,你面对新的选择时的苍白心境。错过了,你便无法再去选择。在现实与回忆之间又无法跨越的距离。这个世界最远的距离使用一颗冰冷的心,对你错过的往事挖一道深深的沟渠。你回不去,它也过不来。‎ 珍惜身边所有的感情,不许用失望。落寞的眼神守望远方。或许真正属于你的就在身旁,用一双幽怨的眼睛和小心翼翼的心,屋舍的期待着你的回眸。‎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