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辽源一中2018-2019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检测题(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吉林辽源一中2018-2019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检测题(附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 ‎ 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 语 文 ‎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长春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上第四次模拟)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自信,当然不是文化的自我自信。文化并非主体,主体是人。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要坚定文化自信,不能只看到物,看到文化的载体,而要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无论是文物还是典籍,都只是文化的载体,而灵魂是载体中的内在精神。 ‎ 文化自信不能离开国家。正确的文化观不能离开正确的国家观。国家对于共同文化的形成和认同至关重要。要形成和维护一个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必然要有一个统一的而非分裂的国家。民族是文化的主体,而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中国各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统一而强大的国家保障。当一个国家被消灭或处于分裂时,它的文化发展也会中断。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没有中断,因为中国自古至今始终是中国。中国人是龙的传人。中国有过分裂,但统一是主导的。即使当时存在不同的民族政权,它仍然处于中国这个大的疆域之内,因而极容易统一,中华民族的文化保存和继承相对完好。历史证明,当国家分裂,文化发展的血脉会中断,何谈文化自信! ‎ 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同时是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鲁迅先生虽然批判了中国人的劣根性,但他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的话,强调中国并没失掉民族自信力。近代中国人的一盘散沙是统治者的“治绩”。中国近代表现的国民劣根性并非中国人本质特性,而是朝廷腐败和社会腐败的“治绩”。‎ 文化自信当然包含人数众多的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自信。各个文化专业 领域的知识分子都能从自己专业领域发现文化自信的历史根源和文化传统,也都能以自己的创造性贡献强化人民的文化自信。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学者和专家以一个拥有丰富文化传统和文化自信的大国学者的身份参与世界的文化交流极为平常。可以预期,在世界文化学术论坛和文化交流中,中国学者会日渐增多。单面输入和接受的时代已经结束。中国学者广泛参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就是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 ‎ 文化自信问题不仅属于文化,它与国家的强大、民族的独立密不可分。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定民族的自尊、自强。中国现在已经不再像旧中国那样在世界政治舞台缺位,而是带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带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自信地走向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 ‎(《光明日报》,2018年1月8日15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人。坚定文化自信,不是看文化的载体,而是要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 B. 有一个统一而非分裂的国家是形成和维护一个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 C. 如今,中国学者和专家参与世界文化学术论坛和文化交流极为平常,中国学者正日渐增多。‎ D. 我们正带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走向世界政治舞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第一段从内涵方面界定了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人,灵魂是文化载体中的内在精神。‎ B. 第二段谈文化自信与国家的关系,强调统一的国家和中华民族对于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C. 第三段用鲁迅的话证明近代国民劣根性并非中国人本质特性,而是统治者的“治绩”。‎ D. 第四段从中国学者广泛参与世界文化交流角度谈文化自信包含了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自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文化的载体包括文物和典籍,理解载体中深层内涵和内在精神,能更好地坚定文化自信。‎ B. 文化自信不能离开国家。只要一个国家不被消灭或处于分裂,它的文化发展就不会中断。‎ C. 文化专业领域的知识分子也都能以自己的创造性贡献对人民的文化自信起到强化作用。‎ D. 文化自信与文化相关,但国家的强大、民族的独立也为文化自信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河南焦作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 昆仑山的灯光 窦孝鹏 ‎20世纪60年代初,我是青藏高原的汽车兵,部队常年执行繁重的运输任务。茫茫青藏线上人烟稀少,陪伴我们的就是那些设在路旁的兵站。昆仑山中的纳赤台兵站,就是其中一个。每当夜幕降临,兵站门前的大红灯笼便会被点亮。‎ 初冬的一个下午,我开的车在半道上抛了锚。副连长留下修理班长和我们车组一起修车,便带车队走了。‎ 这里是可可西里无人区,我们冒着飞扬的大雪和刺骨的严寒修好车辆后,已到了晚上21时30分。等我们看见纳赤台兵站门前的那盏大红灯笼时已是凌晨零点40分。‎ 听见我们车子的响动,红灯笼下的餐厅棉门帘一掀,走出一个人来,正是兵站炊事班的老班长徐宏武。‎ 徐班长热情地把我们迎进餐厅,每人先送上一碗温开水。我歉意地说:“老班长,让你久等了!”他一瞪眼:“废话!你们最后一台车不到站,我能封炉关灶吗!”‎ 原来,每晚不论多少车队住站,老班长都要找带队干部了解途中有无抛锚车辆,哪怕只有一台车未到站,他也要备好饭菜一直等着,这已是他的铁规。‎ 不一会儿,一盆高压锅蒸的米饭和面条,一盘肉末烧豆腐、一盘肉丝炒豆芽便送上了餐桌。这地方气压低,没有高压锅,米饭面条都煮不熟。老班长嘟囔道:“我向你们连长打听了,你们三人中有两个四川人,一个陕西人,所以准备了米饭和面条,慢慢吃,别烫着。”‎ 徐班长是闻名青藏线的老模范,老高原都知道他是1951年入伍的陕北汉子,是跟着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进藏的老军人,他说自己这一辈子已离不开青藏线了,后来就索性转业到兵站当了炊事班长。‎ 当时,由于气候原因,兵站沿线都不能种菜,兵站吃的菜大都从兰州买来,长途运输浪费很大,冬天路上冻掉一半,夏天路上烂掉一半,吃到大家嘴里的普通菜也成了高价钱。‎ 还有,上级发的许多黄豆,他只能靠着锅台边的热气给大家泡豆芽吃,他想做豆腐,给大家改善伙食,一方面缺乏工具和设备,另一方面技术上也不入门,这让他很伤脑筋。‎ 老班长已有好几年没有回家探亲了。那年,他趁着汽车兵搞冬训、兵站接待任务不多的空儿,千里迢迢回了趟老家。到家后,他一头钻进了镇上一个豆腐坊。经过10天的跟班劳动,他把做豆腐、豆腐脑、豆腐干和豆浆的技术学到了手;接着又到县城一家食品厂去学做面包、蛋糕以及凉粉、腌小菜的手艺。他态度诚恳,老师傅毫不保留地把技术传给了他。‎ 一个月的假期快到了,归队前老婆给他准备了许多土特产。但他每样只拿了一点点,因为他有许多“宝贝”要带。其中一个“宝贝”就是一个磨豆腐的小石磨。‎ 回了兵站,开始试验做豆腐。首先是磨豆腐,他们只能用人推。在海拔4000米的雪山上,氧气“定量”供应,人推着石磨转圈,累得头昏眼花,心里像塞了一团棉花,憋得喘不过气来。推着推着,眼一黑,腿一软,摔倒了。没关系,换两个人再来。好不容易做出了第一锅豆腐,却又苦又涩,难以下咽。问题出在哪儿呢?他们把从山上采来的点豆腐的石膏用火烧过后研碎,再用面箩筛过一遍,然后再次试验,但仍不好吃。是不是水质有问题!他们把水烧开,使水碱沉淀下去,再用清水煮豆浆,果然,做出的豆腐又嫩又香。以后,又用上了昆仑泉水。后来,老班长的精神,感动了修理连的一位电工技师,技师给他制作了一个带发电机的电动石磨,才圆了老班长让住站人员都能吃上豆腐的心愿。‎ 老班长不但做出了豆腐、豆腐脑和豆浆,还用新学到的手艺做出了面包、糕点、凉粉,腌制出了各种口味的小菜……兵站的伙食品种丰富了,质量提高了。‎ 吃完饭,我一抬头,在红灯笼的照耀下,我看见墙上贴着住站部队送给兵站的一封表扬信,上书10个大字“风雪几千里,此地最难忘”。‎ 第二天天不亮,我们就起床吃饭准备出发,吃上了老班长做的豆腐脑、包子和馒头。上路前,我把写好的表扬信贴在了餐厅的门上,上面是14个大字:“双手巧做百样饭,红灯照暖万人心”。‎ 我们鸣着喇叭表示感谢,出发上路。走出很远很远了,我回头一看,兵站门前那盏大红灯笼于薄明中仍在闪闪发光。‎ 啊,昆仑山的灯光,照着一批批汽车兵,给我们无尽的温暖和力量,直至今天,直到永远。‎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 小说中多处写到灯光,茫茫原野、夜幕之中的兵站门前的大红灯笼发出的光芒带给人们温暖和力量,也渲染了氛围,增强了小说的审美色彩。‎ B. 徐班长一直在焦急地等着我们,听见我们车子的响动,就掀帘走出来,下文的“一瞪眼”“废话”“我能封炉关灶吗”正是他这种心情的反映。‎ C. 小说语言通俗易懂,如“氧气‘定量’供应”等句子展现高原的地域特色;“风雪几千里,此地最难忘”这样的表扬信又使小说有了雅致色彩。‎ D.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写了“我”的所见所闻,自然地交代了事情原委,增强了故事真实感,同时又通过“我”的感受烘托了小说主人公的形象。‎ ‎5.小说中说“老班长的精神,感动了修理连的一位电工技师”,老班长有怎样的精神?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6.小说主要写在纳赤台兵站住宿、进餐的经历,却又有大篇幅的回忆,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三)(汕头达濠华侨中学、东厦中学2019届高三上联考)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我国2000年建成了北斗导航实验系统,这是第一代北斗卫星系统。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告诉记者,第一代北斗卫星系统是一个区域系统,由三颗卫星提供区域内的定位服务。虽然只有三颗卫星,但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第一代北斗卫星系统在海上定位也可达到二、三十米的精度,它是一个双向定位系统。双向授时,可以达到20纳秒,比GPS的授时精度要高,GPS承诺的是50纳秒。还有短报文功能,短消息可发60个汉字,利用双向通信的特点进行调制。”刘经南说。第一代北斗卫星系统建立以后,在大地震、泥石流等救灾过程中得到应用检验,比如汶川大地震中的救灾。在海洋渔业中也有很多用途,比如位置监控、安全救援。它可以与地面移动通信进行互联互通。北斗的船舶入网当时已经有5万多个,手机用户10万余个。‎ 现在我国推广应用的是北斗二代卫星系统,它由14颗卫星组成。刘经南表示,北斗导航系统在亚太地区内导航系统标准服务的定位精度在10米左右。同时,它可以根据用户需要提高定位导航服务的精度,达3米左右。在中国及其周边地区,它的短报文通信功能一次可以发送120个汉字,并可与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进行互通。‎ ‎“卫星上天,重点在于应用,我国北斗卫星系统可用性和连续性指标超99.9%。”刘经南介绍,“2012年底,第二代北斗卫星系统正式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运行4年多来,系统保持了连续运行,可用性指标实际上达到了99.99%以上,连续性达到了99.986%。”‎ ‎“我国北斗的应用非常广泛,现在主要在汽车领域大规模应用,涉及汽车制造业、汽车电子制造业、车载信息服务商,还有面向智能交通的设备制造业及服务商。北斗将来还可跟用户的车辆定位需求结合起来。”刘经南举例说,现在装载了北斗导航系统的交通运输车辆约有380万辆,这个市场规模将达到千万量级,车辆运营状态都可以实时上传至互联网上,实现实时监测。‎ ‎“互联网+时代,卫星数据在云端,用户在网上,北斗卫星系统与新兴信息网络系统跨界融合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刘经南表示,北斗位置服务将实现跨界融合,包括跨系统融合,跨地域融合等。‎ 刘经南说:“我国将重点推动‘互联网+北斗’的空间位置服务产业。比如北斗系统与蓝牙、宽带移动互联网、有线互联网、窄带物联网等融合,使北斗时空信息传输更快、位置更精确、图像更清晰、用法更巧妙。有了北斗系统,我国的无人驾驶也可能加快实现。”‎ ‎(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2月16日)‎ 材料二:‎ ‎2012年4月30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一箭双星”,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中国第十二、第十三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顺利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北斗二代作为我国服务国际社会的公共产品,已成为代表中国的国家名片: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系统是世界上第三个提供运行服务的卫星导航系统,可服务50多个国家、30多亿人口;北斗系统是联合国确认的四大核心供应商之一;北斗已进入国际海事、国际民航和国际移动通信组织标准体系,国际主流的手机芯片已支持北斗功能……“稳步推进北斗系统走出去”,被纳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规划,北斗已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重要合作项目,显著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 ‎(摘自《经济日报》2017年2月8日)‎ 材料三:‎ ‎2月21日,88岁的孙家栋院士在北京燃气集团考察时表示,北斗二代应用和北斗产业化在面临着新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最佳历史机遇期,中国的北斗在北京市政公用领域的应用不断突破,为开创北斗“天上好用,地上用好”新格局作出了贡献。‎ 北京燃气集团总经理支晓晔表示,3年多来,北京燃气集团将国家北斗精准服务网引入到施工管理、运行、泄漏及防腐层检测、应急抢险等各领域和环节,极大地强化了燃气管网管理的精细度和深入度,从本质上提高了管网建设和运营的能力。‎ 北斗系统将于2018年率先覆盖“一带一路”国家,2020年覆盖全球。随着北斗组网的推进,下游行业应用呈现加速趋势。当前,卫星导航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融合发展已经成为趋势,“北斗+”时代正在到来。‎ ‎(选自人民《北斗应用迎来最佳历史机遇期》2017年2月22日)‎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三则材料都对我国北斗卫星系统的研发动向、应用领域等作了报道,并强调了北斗卫星在我国“一代一路”建设规划中的战略意义。‎ B. 材料一全面介绍了两代北斗卫星系统的定位精度、应用领域等,材料二、三侧重介绍了北斗二代的国际化服务进程和产业化应用方面取得的新突破。‎ C. 材料一表明,我国北斗服务已实现跨界融合,将重点推动“互联网+北斗”的空间位置服务产业,材料二和材料三的相关报道对此进行了充分阐述。‎ D. 三则材料报道内容表明,我国北斗卫星系统已在汽车领域、国际海事、国际民航、手机和工程建设管理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8.下列对相关材料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三家媒体都在新年伊始发布与北斗系统相关的最新消息,说明北斗卫星系统在当前社会发展和网络系统云服务等方面占有了重要的地位。‎ B. 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来看,北斗二代卫星系统在满足智能交通服务、可用性和连续性等方面已具备优良的性能,这是它能够走向世界服务全球的主要原因。‎ C. 北斗系统在汽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市政公用领域已经取得了实际效益,这些都预示着,“互联网+北斗系统”即将覆盖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 D. 《光明日报》的报道内容详实,能够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经济日报》内容集中在为世界提供运行服务,强调北斗导航系统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商业利益。‎ ‎9.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如何理解北斗卫星系统研制的意义。(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宁德部分一级达标中学2019届上期中联考)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也。祖孝绪,贞观中尚书左丞。父知逊,夔州长史。仁杰儿时,门人有被害者,吏就诘,众争辩对,仁杰诵书不置,吏让之,答曰:“黄卷 中方与圣贤对,何暇与吏语耶?”以明经举,授汴州判佐。后荐授并州都督府法曹。其亲在河阳别业,仁杰赴并州,登太行山,南望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在此云下。”瞻望伫立久之,云移乃行。仁杰孝友绝人,在并州,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充使绝域。仁杰谓曰:“太夫人有危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而行。‎ 仁杰,仪凤中为大理丞,周岁断滞狱万七千人,无冤诉者。时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坐误斫昭陵柏树,仁杰奏罪当免职。高宗令即诛之,仁杰又奏罪不当死。帝作色曰:“善才斫陵上树,是使我不孝,必须杀之。”左右瞩仁杰令出,仁杰曰:“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为难,臣愚以为不然。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易。臣今幸逢尧、舜,不惧比干之诛。昔汉文时有盗高庙玉环,张释之廷诤,罪止弃市。且明主可以理夺,忠臣不可以威惧。今陛下不纳臣言,瞑目之后,羞见释之于地下。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从今日为始。古人云:‘假使盗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之?’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谓陛下为何主?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帝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 居数日,授仁杰侍御史。时左司郎中王本立恃宠用事,朝廷慑惧,仁杰奏之,请付法寺,高宗特原之。仁杰奏曰:“国家虽乏英才,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诫。”本立竟得罪,由是朝廷肃然。‎ 高宗将幸汾阳宫,以仁杰为知顿使。并州长史李冲玄以道出妒女祠,俗云盛服过者必致风雷之灾,乃发数万人别开御道。仁杰曰:“天子之行,千乘万骑,风伯清尘,雨师洒道,何妒女之害耶?”遽令罢之。‎ ‎(《旧唐书·狄仁杰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 B. 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 C. 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 D. 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黄卷,指道书或佛经。古人用辛味、苦味之物染纸以防蠹虫,纸色黄,故称“黄卷”。本文中的“黄卷”是书籍。‎ B. 明经,唐代科举中的一种主要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C. 象魏,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的一对高建筑,亦叫“阙”或“观”,为悬示教令的地方。‎ D. 逆龙鳞,传说龙喉下有逆鳞径尺,有触之必怒而杀人。后多指反抗辩驳同僚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狄仁杰注重孝道,对友仁爱。父母在河阳,他登上太行山,思念父母,感慨不已;并州同府的参军郑崇质母亲年迈,狄仁杰另派长史蔺仁基代他出使。‎ B. 狄仁杰直言劝谏,公正执法。大将军权善才误伐了昭陵柏树,高宗要杀他,狄仁杰认为他罪不至死,上奏直谏,终使高宗免其死罪。‎ C. 狄仁杰体恤百姓,节用爱民。皇帝要去汾阳官,并州长史李冲玄担心皇上途径妒女祠会招致灾祸,就征用百姓另外修路,狄仁杰下令立即停止。‎ D. 狄仁杰刚正不阿,嫉恶如仇。左司郎中王本立恃宠专横,朝廷慑惧,狄仁杰上奏弹劾他,且在皇上面前据理力争,王本立终被治罪。‎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夫人有危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 ‎(2)且明主可以理夺,忠臣不可以威惧。‎ ‎(二)(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2019届高三上月考)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晚秋登城北门①‎ 陆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②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③。‎ ‎【注】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四川成都。②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③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诗的第一句描述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反映了他当时闲散的生活,无拘无束和日渐衰颓的情况。‎ B. “两行雁带杜陵秋”,诗人希望鸿雁能将自己的思情带回故乡,寄寓着诗人对关中、故都的怀恋之情。‎ C. “横槊赋诗非复昔”, “横槊赋诗”指作者驻守边地军中吟诗之事,“非复昔”感慨良多,铁马往事仍萦怀。‎ D. “梦魂犹绕古梁州”,诗人经常怀念曾经的戎马生涯,“魂牵梦萦”正是其收复失土、报国心志的抒发。‎ ‎15.本诗以“愁”字为线索,贯穿全篇。请简要赏析。(6分)‎ ‎(三)(甘肃会宁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分析宫廷里的侍从护卫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奋不顾身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在《劝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强调君子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来提升自己。‎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西南大学附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源自民间、源于生活的中国刺绣艺术,经几千年的传承发展,从生活中得到升华,成为璀璨的艺术明珠。刺绣画艺术品,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zhǐ)、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在其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__________的工匠精神于丝缕针黹间传达着绘画作者的创作理念和作品神韵,彰显着丝质特有的天然光泽和柔美,赋予作品翰墨所不能及的风采,使之发展为更具观赏性的中华艺术瑰宝。中国当代的刺绣画较之历代,无论是题材、技法、色彩,还是针黹、缣帛,( )。近几十年,各绣种在绣材的拓展、泛取,针法的借鉴、相融,题材的继承、创新等方面,都有令人__________的作品问世,尤其是双面绣和双面全异绣作品,更是给刺绣艺术增添了不可思议的感染力。各绣种发展出的层出不穷的分支地域特色突出,或如摄影作品般写实,或如西方油画般立体,或工笔描摹而写意挥洒,或新创针法而与众不同,或人物正反面和谐自然,或动物双面全异了无针迹,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__________。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将女红针黹薪火相传,为刺绣艺术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精益求精 眼前一亮 数不胜数 B. 励精求治 耳目一新 不胜枚举 C. 精益求精 耳目一新 美不胜收 D. 励精求治 刮目相看 数不胜数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昭示了刺绣艺术魅力的巧夺天工 B. 这些作品给人带来的享受不仅是艺术上的,而且向后人展示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C. 这些作品不仅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了刺绣艺术的巧夺天工 D. 这些作品不仅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展示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传承中有创新,发展中有循古 B. 传承中有创新,循古中有发展 C. 创新中有传承,循古中有发展 D. 创新中有传承,发展中有循古 ‎20.(黑龙江大庆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下面是高三某班全体学生毕业前写给老师的一封感谢信,其中有五处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感谢信 尊敬的老师:‎ 您好!‎ 在高三这一年里,是您,挽救了我们。是老师那亲切、期盼的眼神,穿越我们荒芜的心,留下一片绿意;是老师那颗颗汗水,洒落在我们贫瘠的精神土地上。即将离别,难忘音容。‎ 敬爱的老师,现在距离决胜高考,只有几天时间了。在这向高考目标最后冲刺的时日,我们决心集中精力,争分夺秒,努力拼劲,以出色的成绩来回报老师一年的教育培养。‎ 此致 敬礼 您的高徒:×××‎ ‎×年×月×日 ‎21.(湖南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下面是某校学生社团举办活动流程图,请将这个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不超过70个字。(6分)‎ 四、(青海西宁四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苏东坡与惠崇和尚戏语,苏东坡说:“我看你像牛粪。”惠崇和尚说:“我看你像如来。”东坡不解:这和尚怎么以德报怨呢?回家后问其妹苏小妹,苏小妹说:“心存牛粪,看人都如牛粪,心存如来,看人都是如来。”东坡有所悟。‎ 你认为苏东坡悟到了什么?他又给你怎样的启发?请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 语 文答 案 ‎1. ‎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项,曲解文意。原文内容为“要坚定文化自信,不能只看到物,看到文化的载体,而要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选项中的“不是”改变原意。C项,未然当已然。原文有限定“可以预料”“会日渐增多”。D 项,信息遗漏。原文信息是“带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走向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故选B。‎ ‎2. ‎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C项,论据作用理解失误。鲁迅先生的话强调中国并没失掉民族自信力,证明“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同时是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故选C。‎ ‎3. ‎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查,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B项,“只要一个国家不被消灭或处于分裂,它的文化发展就不会中断”过于绝对。原文第二段的表述为“当一个国家被消灭或处于分裂时,它的文化发展也会中断”。故选B。‎ ‎4. ‎ ‎【答案】B ‎【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 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有误的一项”,要求选出“有误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B项,“正是他这种心情的反映”错误,从文中来看,“他一瞪眼:‘废话!你们最后一台车不到站,我能封炉关灶吗!’”是针对“我”的歉意而言,老班长认为自己这样做是理所应当的,无焦急之意。故选B项。‎ ‎5.‎ ‎【参考答案】①爱边疆、爱军队、爱战士的精神。他是闻名青藏线的老模范,他说自己这一辈子已离不开青藏线了,转业到兵站当了炊事班长等。②竭心为大家服务的精神。他苦心学习烹饪技术,克服重重困难,丰富兵站伙食品种,提高质量等。③执着、坚持的精神。每晚不论多少车队住站,他都要去了解车队情况,备好饭菜一直等着,这已是他的铁规;他带领大家试验做豆腐,一次次总结失败的教训,终于让人家吃上了豆腐等。‎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小说中说‘老班长的精神,感动了修理连的一位电工技师’,老班长有怎样的精神?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分析“老班长”的精神,可以从他在文中的两个身份入手,其一,他是一个战士,作为战士,“是闻名青藏线的老模范,老高原都知道他是1951年入伍的陕北汉子,是跟着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进藏的老军人,他说自己这一辈子已离不开青藏线了,后来就索性转业到兵站当了炊事班长”,这表现出老班长爱边疆、爱军队的精神;其二,他也是一位专业后在兵站工作的老班长,作为炊事班长,“原来,每晚不论多少车队住站,老班长都要找带队干部了解途中有无抛锚车辆,哪怕只有一台车未到站,他也要备好饭菜一直等着,这已是他的铁规”“废话!你们最后一台车不到站,我能封炉关灶吗”“我向你们连长打听了,你们三人中有两个四川人,一个陕西人,所以准备了米饭和面条,慢慢吃,别烫着”“第二天天不亮,我们就起床吃饭准备出发,吃上了老班长做的豆腐脑、包子和馒头”,这表现出老班长坚守职责、执着坚持的精神;作为炊事班长,“老班长不但做出了豆腐、豆腐脑和豆浆,还用新学到的手艺做出了面包、糕点、凉粉,腌制出了各种口味的小菜……兵站的伙食品种丰富了,质量提高了”“经过10天的跟班劳动,他把做豆腐、豆腐脑、豆腐干和豆浆的技术学到了手;接着又到县城一家食品厂去学做面包、蛋糕以及凉粉、腌小菜的手艺”,这表现出老班长尽心尽意为大家服务的精神。考生围绕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6.‎ ‎【参考答案】‎ ‎①简述老班长的人生经历,回忆老班长徐宏武学做豆腐等故事,使小说内容更充实,使小说所表现的军队、边疆生活主题更突出。②大篇幅的回忆扩大了时间、空间范围,更好地突出人物的性格,使一个对边疆、对军队、对战士有着深厚感情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③把大篇幅的回忆插入文章中,补充衬托了主要情节,使行文起伏有致,避免了平铺直叙。‎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主要写在纳赤台兵站住宿、进餐的经历,却又大篇幅的回忆,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考生先分析文中大篇幅回忆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对人物形象、小说情节以及主旨的作用。从文中来看,小说从八到十四段都是回忆的内容,这部分文字主要介绍了老班长徐宏武的人生经历,重点讲述老班长学习做豆腐等食品的故事,从中塑造了老班长爱军队、爱战士、爱边疆的特点,还突出了老班长竭心为大家服务、执着坚持的精神,这些是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从情节的角度来看,文章开头写在纳赤台兵站住宿、进餐,中间插入对老班长人生经历的回忆,最后又回到现实中来,这就让小说的行文有了起伏,同时充实了小说的内容,扩大了时间、空间的范围。考生围绕这些方面进行答题即可。‎ ‎7. ‎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A,材料一未涉及“一带一路”,材料一主要说的是北斗卫星。选项C,“已实现跨界融合”理解有误。原文说的是:刘经南表示,北斗位置服务将实现跨界融合,包括跨系统融合,跨地域融合等。选项D,“广泛应用”理解有误。把未然当已然。原文内容说的是:我国北斗的应用非常广泛,现在主要在汽车领域大规模应用,涉及汽车制造业、汽车电子制造业、车载信息服务商,还有面向智能交通的设备制造业及服务商。故选B。‎ ‎8. ‎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相关材料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A,“云服务”无中生有,文本中没有涉及到本内容;选项B,“满足智能交通服务需求”并未实现,推理条件有错误且概括不完备。选项D,‎ ‎“强调北斗导航系统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商业利益”不符合原文意思。原文是:北斗已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重要合作项目,显著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故选C。‎ ‎9.‎ ‎【参考答案】①我国卫星导航科研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北斗卫星系统是世界上第三个自主研发建立提供服务的卫星导航系统,系统的各项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②北斗卫星系统在汽车、市政、“互联+北斗”等领域广泛提供服务,服务国计民生。③北斗卫星系统助推我国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北斗卫星已成为对外交往的重要合作项目,北斗位置服务将覆盖全球,实现跨界融合。‎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意并归纳概括文意的能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回答: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如何理解北斗卫星系统研制的意义。考生需要到原材料中筛选北斗卫星的研制的意义:虽然只有三颗卫星,但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系统是世界上第三个提供运行服务的卫星导航系统,可服务50多个国家、30多亿人口;当前,卫星导航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融合发展已经成为趋势,“北斗+”时代正在到来。考生可以从强国、服务、融合三个角度概括作答。‎ ‎10. ‎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陛下制定法律,悬挂在象魏之上,无论徒刑、流放、处死等刑罚,都得按照罪行的大小轻重来判处等级,哪有所犯并非死罪,就让立即判处死刑的?法律既然没有准则,那老百姓该怎么办呢”。根据对原句的理解,“陛下作法”的意思是“陛下制定法律”应该单独成句,主语“陛下”不能断开,所以可以排除AD选项。“法既无常”的意思是“法律既然没有准则”,词句“法”做主语,要单独成句,所以可以排除C选项。故选B。‎ ‎11. ‎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识记文化常识。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选项D,“后多指反抗辩驳同僚等”理解有误。龙是皇帝的象征,所以“逆龙鳞”一般是指反抗违背或者辩驳皇帝。故选D。‎ ‎12. ‎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项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选项A,“狄仁杰另派长史蔺仁基代他出使”理解有误。根据对原文的理解:是狄仁杰自己要求代他出使。故选A。‎ ‎13. ‎ ‎【参考答案】(1)您的母亲有重病,您却要出使远方,怎么能让您的母亲为远在万里之外的您担忧呢?‎ ‎(2)况且,贤明的君主能够用道理来使他改变,忠诚的大臣却不能用威权使他恐惧。‎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危疾”,重病;“使”,出使;“贻”,遗留,留下。(2)“且”,况且;“以”,用;“夺”,改变;“惧”,恐惧。‎ ‎【参考译文】‎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祖父狄孝绪,担任贞观年间的中尚书左臣。父亲狄知逊,做夔州长史。狄仁杰小时候,家里有个门客被人杀害,官吏前来询问情况,众人争着辩论答对,狄仁杰仍然读书不止,官吏责备他,他回答说:“我正在和书中的圣贤对话,哪有时间同官吏说话呢?”考取明经科,担任汴州判佐。后来又被推荐担任并州都督府法曹。狄仁杰的父母在河阳,狄仁杰前往并州时,登上太行山,向南望见一片白云孤飞,对身边的人说:“我父母居住的地方,就在它的下面。”远望伫立了很长时间,云彩飘走了,他才离开。仁杰孝顺父母,友爱亲朋超出常人。在并州时,同府的参军郑崇质母亲年岁大而且有病,按规定他应该出使边远的地方。狄仁杰对他说:“您的母亲有重病,您却要出使远方,怎么能让您的母亲为远在万里之外的您担忧呢?”狄仁杰就到了长史蔺仁基那里,请求代替郑崇质前往。‎ 仪凤年间,狄仁杰担任大理丞,一整年里审判了长期积压不决的案件涉及的人多达一万七千人,没有一个喊冤申诉的。当时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因误伐昭陵柏树获罪,狄仁杰上奏认为应该被免职。高宗下诏立即杀了他。狄仁杰又上奏说罪不应该死,皇帝恼怒得变了脸色,说:“权善才砍了昭陵柏树,这是让我做不孝顺的人,一定要杀了他。”左右群臣都示意仁杰退出宫廷,狄仁杰说:“我听说违背圣意,违抗君王,自古以来都认为是很难的事,我认为并非如此。如果处在桀纣时代就很难办,但如果处在尧舜时代,就容易做到了。我今天有幸遇到了尧舜一样的贤君,所以不怕像比干那样被杀掉。过去汉文帝时,有人盗窃了高祖庙里的玉环,张释之在朝廷上向汉文帝诤谏,只按律判了弃市当街处斩,没有诛其九族。况且,贤明的君主能够用道理来使他改变,忠诚的大臣却不能用威权使他恐惧。如今陛下不采纳我的谏言,我死后,没脸面去见地下的张释之。陛下制定法律,悬挂在象魏之上,无论徒刑、流放、处死等刑罚,都得按照罪行的大小轻重来判处等级,哪有所犯并非死罪,就让立即判处死刑的?法律既然没有准则,那老百姓该怎么办呢?陛下如果一定要改变法律,请从今天开始吧。古人说:‘假如取了长陵一捧土,用什么法来处罚呢?’如今陛下为了昭陵的一株柏树杀死一位将军,那千年以后,人们会说陛下是什么样的君王?这就是我不敢听从陛下的命令杀权善才,陷陛下于不讲道义的境地的原因啊!”高宗的怒气稍稍缓解了些,权善才因此得以免去 死罪。‎ 几天后,狄仁杰被任命为侍御史。当时左司郎中王本立仗着受宠而专权,朝廷里很多人都怕他。狄仁杰弹劾上奏他的罪过,请求把他交给司法部门处理,皇帝特别下诏宽宥他。狄仁杰上奏说:“朝廷即使缺少有才的人,但哪里缺少像王本立这样的人呢?陛下为什么怜惜有罪之人,而让法律受到损害呢?陛下如果一定要赦免王本立,就请把我放逐到边远无人之地吧,以此作为对忠贞之臣今后的警告。”王本立终于受到惩处。从此朝廷上下安定平静,秩序良好。‎ 高宗将要到汾阳宫去,任命狄仁杰担任知顿使。并州长史李冲玄因为皇帝的仪仗要经过妒女祠,而民间传说盛装经过此处的人一定会招来风雷之灾,就征发了数万民夫另外开辟道路。狄仁杰说:“天子出行,千万辆车马,风神雨神刮风下雨为天子清扫道路,妒女敢有什么妨害?”于是立即命令停止开辟新路。‎ ‎14. ‎ ‎【答案】B ‎【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恰当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B项,“诗人希望鸿雁能将自己的思情带回故乡”错误,从诗中来看,“两行雁带杜陵秋”,意思是“两行雁阵,带来了长安杜陵的秋意浓厚”,从注释可知,“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四川成都”,陆游身在西南地区的成都,看到鸿雁传来的“杜陵秋”,由此可知,鸿雁将秋来的消息传来,非将思情带回故乡。故选B项。‎ ‎15.‎ ‎【参考答案】①首联描述自身日渐衰颓,满眼西风凄凉之景,奠定全诗感情基调,愁。②颔联描述远望边地烽火,仰观失地飞鸿,愁。③颈联感叹故都沦陷、山河兴废(国家安危),前途未卜,愁。④尾联追忆“横槊赋诗”,生壮志难酬之悲,收束全诗,愁味悠长。‎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本诗以‘愁’字为线索,贯穿全篇。请简要赏析”,这是针对诗歌的诗眼设题,从“线索”“贯穿全篇”等信息来看,考生要逐联分析与“愁”的关联。首联“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描绘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反映了他当时闲散的生活,无拘无束和日渐衰颓的情况,同时写诗人当时的感受,当诗人登上北城门楼时,首先感到的是卷地的西风。当这种萧条凄凉景象映入诗人眼帘时,愁绪不免袭上心来。“满眼愁”,正是写与外物相接而起的悲愁,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颔联“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是写对边境情况的忧虑和对关中国土的怀念。大散关是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诗人过去曾在那里驻守过,今天登楼远望从那里传来的烽烟,说明边境上发生紧急情况,这恐怕是诗人所愁之一。深秋来临,北地天寒,鸿雁南飞,带来了“杜陵秋”的信息。古代有鸿传书的典故。陆游身在西南地区的成都,常盼望从北方传来好消息。但这次看到鸿雁传来的却是“杜陵秋”。“杜陵秋”三字,寄寓着诗人对关中失地的关怀,对故都沦陷的怀念之情。远望烽火,仰视雁阵,想到岁月空逝,兴复无期,不觉愁绪万千,涌上心头。颈联“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抒发了诗人的忧国深情。作者在此发问:国家可兴亦可废,而谁是兴国的英雄?时代可安亦可危,谁又是转危为安、扭转乾坤的豪杰?山河兴废难料,身世安危未卜,瞻望前途,令作者搔首不安,愁肠百结。再看,自己投闲置散,报国无门,只能倚楼而叹了。既愁国家,又愁自己。尾联“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横槊赋诗”多么地意气飞扬,而“非复昔”三字顿生有志难伸壮志难酬之愁。‎ ‎16. ‎ ‎【答案】(1)盖追先帝之殊遇 欲报之于陛下也 ‎ ‎(2)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 謇朝谇而夕替 ‎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追”“姱”“鞿羁”“謇”“博”“知”等。‎ ‎17. ‎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应首先明确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精益求精: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励精求治: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第一个横线处的对象为“工匠精神”,不指国家,故“精益求精”最为恰当。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令人感觉到很新鲜。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对象指人。第二个横线所在句子想表达问世作品令人新奇,对象为“作品”,不指人,故“耳目一新”最为恰当。美不胜收:形容好的东西太多,美景多得看不过来,强调“美”。不胜枚举:不能一个个地列举出来。形容数量很多。数不胜数: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强调“量”。第三个横线所在句子想表达各绣种的不同地域特色艺术性强,所言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给人的是审美感受,故“美不胜收”最为恰当。故选C项。‎ ‎18. ‎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答题时应先分析原句,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审主干再查附加成分,找出语病,并加以修改,再仔细比对选项所给出的修改方案,找出答案。原句中“不仅这些作品”语序不当,两个分句主语相同,关联词应该放在主语的后面,应改为“这些作品不仅”;“给后人感受了”搭配不当。介词“给”与动词“感受”不能搭配,可改为“给后人展示了”。所给四个选项中,A项,“不仅这些作品”语序不当,“给后人昭示了”搭配不当;B项,“给人带来的享受不仅是艺术上的”语序不当;C项,“后人感受了”搭配不当。故选D项。‎ ‎19. ‎ ‎【答案】B ‎【解析】此题以语句复位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从话题统一、内容前后勾连、事理相承、意境协调、‎ 句式一致等角度思考。本题根据文段内容可知,中国刺绣画传承至今,首先要以史为鉴进行“传承”,再以“传承”为依托进行“创新”,故排除C、D两项。A、B项的区别在于发展和循古的顺序,而刺绣画的技艺能传承至今,与其悠久的历史密切相关,但也不能一味守旧,所以要在“循古”中有“发展”,故选B项。‎ ‎20.‎ ‎【参考答案】①“挽救”改为“帮助”;‎ ‎②“音容”改为“师恩”;‎ ‎③“拼劲”改为“拼搏”;‎ ‎④将“敬礼”改成顶格写;‎ ‎⑤“高徒”改为“学生”。‎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语言运用语言得体的能力。一般有两种,一是文体得体,即文章或话语要符合文体的要求,主要表现为要符合文体的特殊格式和语言要求,比如口语中一般不要用文言词语等。一是语体得体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主要表现为用语的褒贬、谦敬词语运用的得当等。例如本题中的“音容”一般指对已故先人的记忆,所以此处是语言对象及感情色彩的不得体。此致和敬礼是书信体的格式的得体。‎ ‎21.‎ ‎【参考答案】社团举办活动需提前提交活动策划书给学社联分管副主席、主席和团委老师依次审阅,方案不可行即被否决,通过则由社团负责人负责活动的举办。‎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流程类,流程图主要反映时间的动态演变过程,读图时首先关注该流程由哪些环节构成;其次理清各环节之间的结构关系,如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等。一般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再次关注各环节,各层次之间呈现何种关系,如总分关系、或从属并列关系等。最后拟写答案,要在整体把握图表、全面理清图表各要素之间结构关系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表述。表述时要用文字简明表达。明确陈述对象,注意顺序: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展现事件的流程。本题题干已经指出该流程图是“某校学生社团举办活动流程图”,叙述主体是“社团”,本题最好采取由上到下的叙述顺序进行叙述。叙述时注意:活动策划书是依次交给学社联分管副主席、主席和团委老师进行审阅,审阅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不可行,就被否决,一种是可行,最后交由社团负责人组织活动的举办。‎ ‎22. ‎ ‎【写作指导】‎ 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提示语和要求两个部分组成。本次作文在立意上有深度,贵在分析。苏东坡与惠崇和尚看人的结果迥然不同,其原因何在?苏小妹的一番话道出了其中的原委——“心存牛屎,看人都如牛屎;心存如来,看人都是如来”,即看你心存之物为何。但材料中的“牛屎”与“如来”又具体寓指什么?这就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经历、感悟等,联系实际加以揭示和阐述了。以下立意的角度可供借鉴:①“心存如来”不是让我们去信仰佛教,而是应拥有一种高尚的对人、对事、对社会的看法或态度,要以宽敞的胸怀去包容他人,去尊重别人。②“物”会着我“色”,要注重对“我”修养的提高。③与人为善是如来思想中的精髓,在今天的社会里我们应当多一些“善言”“善行”。写作的关键在于学生能够从健康、积极向上的角度来把握中心,以体现“感情真挚,思想健康”的导向,因此学生习作不管是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对文中的主旨或观点要注意“理性”分析的高度和深度,只有这样,所写的文章才能拥有如来肚子般的大度。同时,还要防止写作过程中“材料贫乏”“思维单一”“题材幼龄化”等倾向的产生。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 ‎【参考例文】‎ 心灵的镜子 一个人看世界犹如照镜子,镜子中照出的不是人妍媸美丑的外表,而是他那形形色色的灵魂。‎ 人的感情是多变的,世界也会因之而多变。当心爱的人走了,你周围的美景就会荡然无存,心中惟有孤单和悲伤。怪不得柳永会咏出“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的词句,也难怪《悲惨世界》中的痴情者会这样诉说:“你走了,也带走了我天空的太阳,我的世界从此变得黑暗。”一个人的心情遥控着一个世界:在忧愁者心中,世界是灰暗的;而在乐天派心中,世界又是何等的美好。‎ 听说过德兰修女的故事吗?软弱多病,肮脏不堪的人谁还会去照顾他?只有像德兰这样充满美好信念的人才会来承担这份责任。当爱滋病将人类扰得人心惶惶的时候,非洲一位伟大的女性却将一个患了爱滋病的小孩抚养到了十几岁。是信念和爱心驱使她们跨越了疾病、恐惧的障碍,在这两位女性的眼中,世界都是美好的。‎ 心存何物,万物皆成何物。葛朗台心中仅存的是金子,于是一切都成了金子。妻子生病请医生看病,在他眼里就意味着金子的流失;女儿的婚事,在他眼里也就成了金子的来源。即使到临死之时,吝啬鬼的眼中充满的仍是金色的光芒,爱情、亲情等都已不复存在。还有那“可敬”的唐吉诃德,不也是如此吗?他心中充满了骑士的幻想,带着仆人所穿的骑士服,把羊群当成猛狮,把风车看成魔鬼……的确,在那骑士的年代里,一切的真实都已经不复存在。心存之物——骑士思想,主宰着中世纪人们的人生,于是才有了诸如塞万提斯笔下的唐吉诃德为我们所演绎出一幕幕的“荒唐”与“滑稽”。‎ 由是观之,心存之物的优劣对于一个人是何等的重要!你若想游戏人生,那必将一事无成,因为在你的眼中一切都会成为戏中情、戏中景,你的斗志就会从此而烟消云散;你若能够心存“不满足”,就拥有了源源不断的创造动力,因为在你的眼中涌浪不能容忍山涧的狭窄,雏鹰不会安于卵壁的黑暗。‎ 心逐物为邪,物随心为正。不将罪恶存放在心中,你会发现外面的世界很善良。保持你心灵之镜的洁净,让心中的太阳因此而光芒无限;澄清你心灵的池塘,让我们的社会因你而美好无比。‎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