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一中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宁夏银川一中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银川一中2018届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 语 文 试 卷 ‎ 命题教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阅读题 ‎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人们日用而不自知的文化载体,那就是吉祥组合图。一些企业在院落里会有一个养满各色金鱼的池塘,实际上这不仅是因为金鱼作为观赏鱼美观,而且其中还包含了中国传统的吉祥文化,利用汉语言的特征形成的美好祝愿:金玉满堂。‎ ‎ 吉祥图案的起源,大概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左传》记载了“铸鼎象物”,人们认为把一些妖魔鬼怪的形象或者名字铸造在青铜器上,“百物为之备,使民知神奸”,让人们记住这些妖怪,并以此控制他们。这一时期,人们对图的崇拜,往往是出于敬畏,是为了避免灾害。先秦时期是一个从图到文字的过程,有学者研究,《山海经》其实就是一本巫师的工作手册,上面记载了许多妖怪的名字,并且详细描述了他们的形象,这就为人们如何避开危害,或者从“妖怪”那里获得帮助,或者祭祀他们以祈求保佑提供了使用说明书。‎ ‎ 从汉代开始,吉祥文化又进入到一个从文字转换为图像的时代,人们根据各种神仙方术的传说,在砖瓦等载体上绘制了各种用于辟邪或者祈福的图像。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道二教的兴盛,龙虎、翔鹤、生肖及神人、神话传说成为了吉祥图案的素材。唐代流行贴门神,也出现了连理枝、同心结等吉祥图案。宋元时期,吉祥图案以珍花异草,祥禽瑞兽为主题。到了明清时期,对吉祥图案的推崇达到了高潮,这一时期“图必有意,意必吉祥”,除了保有传统中对四灵、神仙、佛陀等图画的崇拜外,又生成了诸多脱离了宗教信仰、寄寓世俗美好祝愿的吉祥图案。‎ ‎ 中国吉祥图案主要以动植物形象表示。“马上封侯”:图像是猴子骑于马上,猴谐音“侯”,马上有“立刻”之意。“功名富贵”:由牡丹与雄鸡构成,“雄”即是“公”,谐音“功”,公鸡打鸣,“鸣”又谐音“名”。“寿居耄耋”:由寿石、菊、猫和蝴蝶构成,菊谐音“居”,猫谐音“耄”,蝴蝶谐音“耋”,指代长寿。‎ ‎《说文》云“吉,善也”,“祥,福也”,吉祥通俗地说就是美好的预兆。中国的传统吉祥文化图式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借助动植物等实物形象,如牡丹、菊花、鸳鸯、公鸡等,以借喻、双关、谐音等方式表示;二是以纹样形象表示,如龙纹、凤纹、祥云、中国结等;三是以文字来说明,如福、禄、寿、双喜等字。吉祥图案作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装饰样式,是一种特殊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传统吉祥图案作为我们文化的精髓,至今仍广泛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 ‎(摘编自赵运涛《画里有话——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图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些企业院落中金玉满堂的组合图,不仅利用汉语言的特征,形成美好的祝愿,而且也利用观赏鱼的美观,起到美化环境作用。‎ B.“马上封侯”“功名富贵”“寿居耄耋”“金玉满堂”等吉祥图案,作为约定俗成的装饰样式,已成为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 C.起源于先秦时期的吉祥图案,起初人们只是避免灾害,并且要记住这些妖魔鬼怪的形象,才将它们的形象或名字铸于青铜器上。‎ D.吉祥图案有三种表现形式:鸳鸯牡丹等动植物、龙纹祥云等纹样、福禄寿等文字。三种表现形式中以动植物和文字最为普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通过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金玉满堂”,引出对人们不知道的文化载体吉祥图案问题的讨论。‎ B.文章论述了吉祥图案的起源及发展过程,并对先秦至明清几个时期吉祥图案的变化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C.文中通过“马上封侯”等几个具体例子,分析了吉祥图案蕴含的吉祥含义,以及图像表现吉祥含义的方法。‎ D.文章最后解释了“吉祥”的含义,概括出吉祥图案的三种表现形式,以及吉祥图案的形成机制和重大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没有魏晋时期佛道二教的兴盛,龙虎、翔鹤和神话传说等就可能不会成为吉祥图案的素材,其发展可能就会是另外的样式。 ‎ B.吉祥图案至今仍广泛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它利用了汉语谐音等手法,具有鲜明的汉语特征,所以可能为其它民族所不具备。‎ C.吉祥图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图案中的动植物、纹样、文字等表现出美好的预兆,这是它能够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原因。‎ D.各个时期吉祥图案的特色不同,明清时期宗教对吉祥图案的影响逐渐减弱,许多脱离 宗教信仰的吉祥图案出现表现了这一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杜牧的江南 余显斌 ‎(1)江南,是杜牧的。‎ ‎(2)没有杜牧,江南,该是何等寂寞?就如淋沥的细雨中,没有油纸伞的古朴,从而缺乏一种古诗的典雅;就如长长的小巷里,没有一架紫藤萝,从而缺乏一种绿意荡漾的清新;就如断桥边,没有如烟的细柳,从而缺乏一种吴侬软语的娇媚。‎ ‎(3)江南, 是幸运的,在长久的沉寂之后,迎来了青衣飘飘的杜牧。‎ ‎(4)江南女儿,也是幸运的,在长久的冷寂之后,又重现了青春的颜色。‎ ‎(5)那时的江南,一定是寂寞得很久了,寂寞得连西湖的水也泛不起一点涟漪。那时的江南,已经没有了丝毫的浪漫,江南采莲的曲子,已经凋谢在寒冷的池塘里;吴越争霸的战鼓,已半入江风半入云,渺茫难寻了。至于西施浣衣的样子,已经在传说中流向岁月的天尽头,白云的深影里。当然,包括当年的丝竹,当年的歌舞,当年的风流潇洒,都已经如周郎的微笑,隐入历史的硝烟中。‎ ‎(6)江南,太寂寞了,寂寞成一池浮萍,连红叶也舞不起一点声音。‎ ‎(7)就在这时,杜牧来了,在清明时节前后,嫩草如诗的日子里,一匹马,一身长衫,外带一支笔,踢踢跶跶走过丝雨江南,走过杏花如雪的江南,走过四百八十寺的江南,举一举杏花村的佳酿,饮醉了清明时节,饮醉了自己,也饮醉了唐诗。‎ ‎(8)醉后不知故乡远,错把江南做故乡。‎ ‎(9)从此,江南,收容了一颗漂泊的诗魂,也收容下一片灵秀,一片浪漫。‎ ‎(10)在江南行走,杜牧一定是风神潇洒志气昂扬的,因为,他终于寻到了自己心中美的极致,诗的栖息地。在江南,杜牧一定是心情舒展眉宇青葱的,因为,长久的失落后,他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和安慰。‎ ‎(11)二十四桥的夜晚,月光如昼,桂香如梦。秋来的江南,依然山温水软,草木含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江南,就适宜于洒脱地生活,诗意地游走。小杜,深得江南三味。‎ ‎(12)春风十里,柳丝飘飘,有哪一缕春风,美得过江南?有哪一处女儿,轻浅一笑,婉约过江南?‎ ‎(13)多少人啊,走过江南?但匆匆的脚步,踏过满地红尘,能领略“烟笼寒水月笼沙”的婉约?能体会到“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繁华?能领略“村连三峡暮云起,潮送九江寒雨来”的神妙?只有杜牧,一身长衫,飘飘地走过江南山水,把自己的欢笑,自己的歌吟,留给江南,留给江南的天空和湖面,还有山水楼台。同时,也把江南留给岁月。‎ ‎(14)在烟水渺茫的江岸,在细柳如眉的亭旁,总有风吹过,总是有诗人的脚步走过,这些,江南 记得,竖行的方块文字也记得。‎ ‎(15)当诗人漫步江南时,多少丝管,多少弦竹,在夜月下悠扬;多少忧伤,让一个沉沦历史的书生,怆然泪下。‎ ‎(16)不是爱风流,似被红尘误。‎ ‎(17)诗人并不想隐居入江南山水,诗人并不想在二十四桥的箫音中沉醉。“江南好烟月,门系钓鱼船”“霜叶红如二月花”,这些美妙,也不能让诗人沉醉。所有的音乐,所有的云烟风月,并没有遮住诗人的眼睛。‎ ‎(18)诗人站在高山上,站在红楼上,日日凝目而视,翘首企盼,在等待着一个时代的到来,等待着万民欢乐的和谐盛世到来,“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诗人总是心有不甘,在晚唐的夕阳残照中,遥望着太宗所开创的盛世,万民同乐,百国来朝。可是,诗人失望了,心冷了。天边,夕阳西下,一片暗影茫然。‎ ‎(19)在一声长叹中,诗人走入江南。‎ ‎(20)所有的肮脏,所有的红尘,与江南山水,与江南儿女相比,是如此不堪,如此肮脏。‎ ‎(21)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诗人轻轻叹息一声,定格在江南的烟雨中,静静地观看着,看“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美丽;看“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轻歌曼舞;看江南儿女在月夜里一把凉扇,笑扑流萤的娇憨情态;看扬州烟水,秦淮月光。‎ ‎(22)江南,安慰着诗人。‎ ‎(23)诗人,沉醉于江南。‎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2年第2期)‎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多用排比句和整句,语言风格典雅婉约,与江南美景和杜牧诗和谐统一,给人以美的享受。‎ B.文章前六段多次写到江南的“寂寞”,然后笔锋一转,“就在这时,杜牧来了”,用反衬的手法写杜牧给江南美景带来了神韵。“寂寞”指的是当时扬州的萧条。‎ C.文章第(12)(13)段用了多个问句,赞美只有杜牧才能写出这样美丽的描绘江南的诗句。‎ D.“在一声长叹中,诗人走入江南”,指的是杜牧虽有报国之心,但因为盼不到国家重振声威,他只能沉醉于江南美景,以此来慰藉痛苦失望的灵魂。‎ ‎5.全文多处引用、化用杜牧的诗句,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5分)‎ ‎ ‎ ‎6.作者为什么说“江南,是杜牧的”?请结合自己读文的感受加以探究。(6分)‎ ‎(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对话杨庆祥:是时候说出我们的伤痕了 访谈嘉宾:杨庆祥(评论家、学者、诗人)‎ 凤凰文化:是怎么想要提出“新伤痕文学”这个概念的?‎ 杨庆祥:首先,我已经注意到了有大量的作品在书写“改革开放”这段历史,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涉及到伤痕的问题。这些作品中包括前辈作家余华的《第七天》,阎连科的《炸裂志》和最新的作品《日熄》,还包括大量青年作家的作品。‎ 另一方面我又发现整个批评界或者说整个文化界并没有对这种倾向做出一个非常准确的判断。只是从非常简单的社会学角度——比如70后、80后等等——来划分的。我恰恰认为中国当下所谓的“50后、60后、70后、80后”甚至“90后、00后”其实都是同一代人,他们都在面临整个中国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伤痕或阵痛。他们分享了共同的心理结构和情感结构,在他们的表达里面有共同的诉求。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新伤痕文学”之所以出现的重要历史语境,是时候说出我们的伤痕了。‎ 凤凰文化:既然今天主要聊“新伤痕文学”,那我们先从“旧”的伤痕文学说起。伤痕文学有非常明确的指向性(“文革”的历史创伤),它是一个比较短命的文学现象,当时比较重要的作品如《班主任》、《伤痕》,现在看起来是文学史价值大于文学价值的。那么属于“新伤痕文学”范畴的文学作品,也会具有相似的局限或者说遗憾吗?‎ 杨庆祥:八十年代的旧伤痕文学有个很大的局限,对事件的描述大于对人的描述,这就导致了它变成一个非常短暂的潮流。当然它当时被终结也有一定的政治原因。“新伤痕文学”应该从中吸取它的教训。比如余华的《第七天》,在我的定义范畴里面它一定是“新伤痕文学”。但如果“新伤痕文学”止步于余华的《第七天》,它可能也会变成一个短命的文学现象。《第七天》的内在书写模式非常接近于当年旧伤痕文学的模式。其实在我看来,应该上升到哲学和美学的高度。不能上升到这个高度,必然就会很短命,也不能够提供更多的意义和路径。‎ 凤凰文化:你提到“新伤痕文学”不仅仅是发现和揭露,对这个时代也是有照亮和疗愈作用的。这个“疗愈”怎么体现?‎ 杨庆祥:改革开放这么多年,生活在中国的普通人在社会转型的撞击过程当中积累了太多负面的情感性的东西。个人跟世界的相处出现了问题,人和人之间的相处也出现了问题。而我们又没有一个特别明晰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来对这些东西进行整合和改造,这就导致了有很多人会盲目地去追求一些神秘主义的东西。对于真正的现代人来说,其实更需要一种理性的途径。‎ 风凰文化:“疗愈”就是表达出这种感情吗?‎ 杨庆祥:不但仅是表达,而是通过一个“语言化”的过程将这种情感进行创造性的转化。书写可以把这种社会的创伤表达出来,个人的创伤和社会的创伤是互为一体的。这种创伤表达出来以后,我们就会发现自己问题的根源所在。‎ 凤凰文化:那么就你的观察,哪些作家或者哪些作品是让人满意的,能够担当起“新伤痕文学”的疗愈作用的?‎ 杨庆祥:有很多人在往这个方向努力地写,但完美的作品目前可能还不存在。我觉得更年轻的作家他们的写作方向是对的,他们采用的是一种对话的视角,没有简单地将伤痕“他者化”。‎ 老一代的作家容易把伤痕轻易地归结于某一个具体的事物。“新伤痕”不是,更年轻的作家们可能会意识到这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问题。每个人只可能从自我出发然后抵达他者、疗愈他者。首先要反思和批判自己,然后重建自我这个现代概念的主体性。比如张悦然最近出版的长篇《茧》作出了一些尝试。 ‎ ‎(摘编自凤凰网)‎ ‎7.对访谈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庆祥认为,“50后”到“‎00”‎后有着共同的心理结构,共同的表达诉求,这是“新伤痕文学”出现的重要原因。‎ B.由于写作上太着力于具体事件,不能上升到哲学和美学高度,旧的“伤痕文学”因缺乏文学价值而成为短命的文学现象。‎ C.“新伤痕文学”对时代具有疗愈作用,可以通过书写创伤使现代人以理性的途径去对待自己在时代中遇到的问题。‎ D.年轻作家在写作“新伤痕文学”作品时采用了对话的视角,先反思和批判自己,重建自我主体性,再达到疗愈他者的目的。‎ ‎8.下面对访谈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记者在对“新伤痕文学”提问时,一方面与本国文学中相似类型的作品进行了比较,另一方面也对其现实价值进行了追问。‎ B.杨庆祥认为余华的作品《第七天》在内在写作模式上仍未摆脱旧“伤痕文学”的影响,因而不能属于“新伤痕文学”。‎ C.杨庆祥认为“新伤痕文学”通过“语言化”的过程书写负面情感,这是一种创造性的转化,可以将个人创伤转化为社会创伤。‎ D.杨庆祥认为,虽然完美的“新伤痕文学”作品还未出现,但还是有青年作家做出了好的尝试,譬如张悦然的作品《茧》。‎ E.杨庆祥认为老一代作家在创作上容易将作品中的“伤痕”简单地“他者化”,作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意识不足。‎ ‎9. 杨庆祥为什么说“是时候说出我们的伤痕了”?请根据访谈材料加以探析。(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3题。‎ 种谔字子正,以父任累官左藏库副使,延帅陆诜荐知青涧城。夏酋令祾内附,诜恐生事,欲弗纳,谔请纳之。夏人来索,诜问所以报,谔曰:“必欲令祾,当以景询来易。”乃止。询者,中国亡命至彼者也。夏将嵬名山部落在故绥州,其弟夷山先降,谔使人因夷山以诱之,赂以金盂,名山小吏李文喜受而许降,而名山未之知也。谔即以闻,诏转运使薛向及陆诜委谔招纳。谔不待报,悉起所部兵长驱而前,围其帐。名山惊,援枪欲斗,夷山呼曰:“兄已约降,何为如是?”文喜因出所受金盂示之,名山投枪哭,遂举众从谔而南。得酋领三百、户万五千、兵万人。从李宪出塞,收洮州,下东宜诸城,掩击至大河,斩首七千级。迁东上阁门使、文州刺史、知泾州,徒鄜延副总管。上言:“夏主秉常为其母所囚,可急因本路官捣其巢穴。”遂入对,大言曰:“夏国无人,秉常孺子,臣往持其臂以来耳。”帝壮之,决意西讨,以为经略安抚副使,诸将悉听节制。敌屯兵夏州,谔率本路并畿内七将兵攻米脂,三日未下。夏兵八万来援,谔御之无定川,伏兵发,断其首尾,大破之。捷书闻,帝大喜,群臣称贺。迁凤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敌亦畏其敢战,故数有功。尝渡河,猝遇敌,绐门下客曰:“事急矣,可衣我衣,乘我马,从旗鼓千骑,亟趋大军。”客信之,敌以为谔,追之,几不免。自熙宁首开绥州,后再举西征,皆其兆谋,卒致永乐之祸。议者谓谔不死,边事不已。‎ ‎(选自《宋史·种谔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 面∕谔饮食自若 B.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 面∕谔饮食自若 C.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 面∕谔饮食自若 D.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 面∕谔饮食自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字”又称表字,古代男子的“字”是二十岁行加冠礼时由长辈所起,“字”与“名”意思相同或相近,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  ‎ B.“夏”指西夏,是历史上党项人在我国西部建立的一个政权,曾与北宋对峙,苏轼词“西北望,射天狼”中“天狼”即喻指西夏国。  ‎ C.“畿”指我国古代国都四周的广大地区,后又指京城所管辖的地区,“畿内”“畿辅”“京畿”一般是指京城及其附近地区。  ‎ D.门下客又名门客、食客,指依附寄食于贵族门下并为其服务的人,多有一技之长,如“战国四君子”之一的孟尝君就曾有食客数千人。  ‎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种谔富有智谋。西夏人前来索要归附宋朝的首长令祾 ,种谔巧妙回应,让敌人无言以对;后来他又巧施计谋,迫降了西夏将领嵬名山。  ‎ B.种谔屡立战功。他跟从李宪出兵边塞,收复失地,攻占城池,斩首七千;攻打米脂时,面对增援的八万西夏军队,他巧设伏兵,大破敌军。  ‎ C.种谔备受重用。皇帝认为种谔正值壮年,有征讨西夏的决心,就委以重任,让他节制众将;他的官积一路升迁,一直做到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 D.种谔为人狡诈,他曾在渡黄河时,突然遇上敌人,为使自己脱险,就欺骗门下客,让他扮成自己去追赶大军,门下客差点儿丢掉性命。  ‎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夏人来索,诜问所以报,谔曰:“必欲令祾,当以景询来易。”乃止。‎ ‎(2)文喜因出所受金盂示之,名山投枪哭,遂举众从谔而南。‎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初发夷陵①‎ 陆游 雷动江边鼓吹雄,百滩过尽失途穷。‎ 山平水远苍茫外,地辟天开指顾中。‎ 俊鹘②横飞遥掠岸,大鱼腾出欲凌空。‎ 今朝喜处君知否,三丈黄旗舞便风。‎ ‎[注] ①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在度过八年的川陕生活之后,奉诏东归,往临安廷对。此诗是他从夷陵(在今湖北宜昌)出发时所作。②鹘:一种鹰类的猛禽。‎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这首诗的写法很像杜甫的《登高》,全篇着眼时空距离的展示,有咫尺万里的气势。‎ B.湍急的江流和一个接着一个的险滩,使人感到心惊胆破的危险,表明诗人已经走到了绝境之中。‎ C.“地辟天开”是耳目所不及的,却偏要说在“指顾”之中,又把延伸的空间扯远了。‎ D.俊鹘是“横飞”,大鱼是“腾出”,纵横交错自上而下,从大处落笔写得细致入微。‎ E.杜诗妙在将立意恢宏与笔触细腻等对立的审美范畴和谐统一,陆游诗深得此中三昧。‎ ‎15.作者因何而“喜”?全诗是怎样体现这一情感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每句1分)‎ ‎16.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在《劝学》中则认为 , 。‎ ‎(2)②“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使用了顶针手法,白居易《琵琶行》“ , ”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琵琶曲乐音暂时停顿,为曲终前的高潮蓄势。‎ ‎(3)韩愈在《师说》中写人们为子择师而他们自己却不从师,韩愈认为人们这样做是“      ”,并不明智。‎ 第II卷 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目前私家车越来越多,而停车位却很有限,于是很多车主停车时只得见缝插针,有时甚至占用人行道,否则很难为爱车找到一箭之地。‎ ‎②演讲是一种艺术。演讲中势如破竹的滔滔雄辩,侃侃而谈,未必能赢得高明的听众。‎ ‎③女性作者的文笔,常以柔情似水、细腻委婉见长,虽非个个如此,但说大多数是这样,应该算是持平之论。‎ ‎④党代会上,赵书记关于“三农”问题的提案,事实依据丰富、充足,反映了广大农民朋友的呼声,如水投石,引发了代表们的热烈讨论。‎ ‎⑤在台湾第49届金马奖颁奖典礼上,部分获奖演员精彩纷呈的才艺表演让观众心中所有的烦恼、忧愁都付诸东流。‎ ‎⑥莫言的长篇力作《丰乳肥臀》,从抗日战争一直写到新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以汪洋恣肆的笔触对波澜壮阔的历史进行了描绘。‎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2016年4月4日,在第53届国际儿童书展上揭晓的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花落中国儿童文学作家、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这是中国作家第一次获得该奖项。‎ B.通过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实现核心价值观的日常生活化,使人们记住了要求、心中有了榜样,做到了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C.在消费有所增长的情况下,政府需要规范市场秩序,维持物价稳定,思考如何保持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利益均衡的途径,也要杜绝投机者的产生。‎ D.记者调查发现,“快递实名制”实施一年多来,并未严格执行,群众对个人隐私泄露等 问题和快递员怕麻烦、不过问是“实名制”遇冷的重要因素。‎ ‎19.下面几种情境话语,恰当、得体的一项是(3分)‎ A.燃烧的岁月,已将您生命焚尽,但那坚强的信念,仍在您额头闪光。您的爱护、关怀和勉励将伴我信步风雨人生。(发给父亲的短信)‎ B.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了改进意见,并且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C.同桌张山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水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D.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王强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爱国斯坦最推崇西方古典音乐,人们常常看到这样一个动人的情景: ① 。弹钢琴者是量子论的创始人普朗克,演奏小提琴的, ② 。普朗克的量子论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共同构成了本世纪物理学科的两大支柱,在科学上面,他们共同描绘了物理学的一幅优美壮丽的图景,在音乐艺术中, ③ 。‎ ‎21.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并仔细观察漫画,简析漫画内涵,并拟标题。(5分)‎ 好有米啊!‎ 支付宝 新闻背景:支付宝公告,将发布年度电子对账单。消息甫出,网友纷纷求饶——花钱太多,无法直面账单。‎ ‎(1)简析漫画内涵。(不超过80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标题:__________________(不得以“无题”为题,不超过8个字)(2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2月23日是戊戌变法领袖人物之一梁启超的诞辰日。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北沟沿胡同23号是梁启超当年在京的居住之所。记者探访时发现,各种自建房屋已将故居切割成大杂院,只有门口的东城区文保单位标牌表明该院落有着特殊身份。‎ 据院内居民介绍,在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成为某单位宿舍,院里的很多小房子都是大家自建的。起初后花园里有两座假山,其中一座现在已经被铲平,山石全被当了地基,另外一座土山周围也密密地盖了房子。胡同内不少居民表示,希望故居内的私搭乱建能够得到治理,恢复昔日的容貌。‎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梁启超后人,故居院内的居民或市政府文化局文物管理部门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文心”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银川一中2018届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语文答案 ‎1.参考答案:B 详细解析:A 项逻辑关系错误,“不仅……而且……”构成递进关系,此处表述与原文相反。“起到美化环境作用”原文没有体现。C 项以偏概全,“只是避免灾害”与原文不符,原文是“让人们记住这些妖怪,并以此控制他们”。D 项无中生有,“以动植物形象和文字最为普遍”在文中没有具体体现。‎ ‎2.参考答案:A 详细解析:概念范围缩小,原文说日常生活经常见到的是“吉祥组合图”,不是“金玉满堂”;文本理解错误,“人们不知道的文化载体”错误,原文是“人们日用而不自知的文化载体”,不自知含有不自觉的意味,常见却不自觉。‎ ‎3.参考答案:D 详细解析:强加因果,原文表述“除了保有传统中对四灵、神仙、佛陀等图画的崇拜外,又生成了诸多脱离了宗教信仰、寄寓世俗美好祝愿的吉祥图案”,“生成了诸多脱离了宗教信仰的吉祥图案”与“宗教对于吉祥图案的影响逐渐减弱”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4、答案: B ‎ 解析: B项,“当时扬州的萧条”错,从引用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看,扬州当时是繁华的。从全文看,“寂寞”应是指江南佳妙处尚无诗歌高手吟咏,其情趣韵致正苦苦等待善解妙悟之人。  5、解析:文学作品中引用古诗词的作用,可以从诗词本身表达的内容、对文章内容及结构等角度加以分析。如为文章增添文学色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读者)等。 ‎ 参考答案:①杜牧的诗和江南的美是和谐统一的,引用、化用杜牧的诗句便于简洁凝练地表现江南的美景和神韵,增添江南美的感染力。②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加文章的文学情韵,与文中的抒情、议论协调统一,形成(或突显)本文典雅优美的语言特点。③借杜牧的诗句充分展现杜牧的才情和丰富的内心世界(欣喜、忧伤、期盼、失望)。④借杜牧的诗句充分说明杜牧对江南的了解(或:充分说明杜牧已得 “江南三味”),为文题“杜牧的江南”提供了充分的证明(或:突出了江南和杜牧相互依存、相互成就的密切关联)。(写三点即可)  6、解析:本题实际是思考杜牧与江南的密切关系,需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 参考答案:①杜牧让长久沉寂的江南重新显现灵秀和浪漫(或:江南会因为缺少了杜牧而减少了神韵)。②杜牧读懂了多少人无法懂得的江南的美,并用自己的诗句定格再现了江南的婉约、繁华、神妙,让美丽的江南在岁月中留存。③长久失落的杜牧在江南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和安慰,杜牧的生命情感和江南融为一体。‎ ‎7. (3分)‎ B (“旧的‘伤痕文学’”,“缺乏文学价值”理解错误,原文意思是文学史价值大于文学价值) ‎ ‎8. (5分)‎ 答B给2分,答C给3分(从文中看,杨庆祥是把《第七天》定位在“新伤痕文学”范围里的,因此B项错误;C项“将个人创伤转化为社会创伤”无中生有) ‎ ‎9. (4分)‎ ‎①不同年龄的人都面临中国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伤痛或阵痛,已经有大量作品涉及伤痕问题;②目前文化界还没有对这种创作倾向做出准确的判断;③新伤痕文学的书写有助于发现问题根源,对时代起照亮和疗愈作用;④年轻作家已经在新伤痕文学的创作方向上做出了积极尝试,更值得我们重视。(答出一点1分,答出四点计4分,意思相近即可)‎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 (3分)‎ D(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  ‎ ‎11.(3分)‎ A(“‘字’与‘名’意思相同或相近”不全面,“字”与“名”意思有相同或相近的,也有相反的,如曾点,字晳,点为黑污,晳为白色。)  ‎ ‎12. (3分)‎ C(“皇帝认为种谔正值壮年,有征讨西夏的决心”错,文中“帝壮之,决意西讨”意思是“皇帝认为他豪壮,被鼓动壮胆,决意西征”。) 13.(10分)‎ ‎(1)西夏派人来索要(令祾),陆诜询问种谔如何答复,种谔说:“(如果西夏人)一定要讨还令祾,就应当用景询来交换。” 西夏人才停止要人。 [5分;关键词“所以”(“用来……”“如何”)、“报”(“回复”“答复”)、“易”(交换)各1分,大意2分。]  ‎ ‎(2)李文喜于是拿出所接受的金盂给嵬名山看,嵬名山丢掉枪哭泣,于是率领众人跟从种谔南归。 [5分;关键词“因”(于是,就)、“示”(给……看)、“南”(“南归”“南行”“向南去”)各1分,大意2分。]  ‎ 注意:①“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②“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③“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 ‎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 种谔字子正,因父亲恩荫多次升官至左藏库副使,延州守帅陆诜举荐他,让他掌管青涧城。西夏酋长令祾归附,陆诜怕惹起事端,不打算接纳,种谔请求接纳他。西夏派人来索要令祾,陆诜询问种谔如何答复,种谔说:“(如果西夏人)一定要讨还令祾,就应当用景询来交换。”‎ 西夏人才停止要人。景询,是从中原逃亡到西夏去的人。西夏将领嵬名山的部落在以前的绥州境内,他的弟弟夷山先归降,种谔派人通过嵬夷山来诱降嵬名山,用金盂贿赂他,嵬名山手下的小吏李文喜接受了金盂并答应归降,但嵬名山还不知道此事。种谔立即把此事奏明朝廷,皇帝诏令转运使薛向和陆诜委托种谔招纳嵬名山。种谔不等嵬名山答复,就发动他所统领的全部士兵长驱向前,包围嵬名山的军营。嵬名山惊慌,拿起枪想要作战,嵬夷山大喊道:“兄长已经答应投降,为什么还要这样做?”李文喜于是拿出所接受的金盂给嵬名山看,嵬名山丢掉枪哭泣,于是率领众人跟从种谔南归。宋军获得部落首领三百个、一万五千户(人家)、一万兵士。种谔跟从李宪出兵边塞,收复洮州,攻占东宜等城市,乘敌不备进攻到黄河,斩杀敌军七千人。升任东上阁门使、文州刺史、泾州知州,又转任鄜延副总管。上奏说:“西夏国王秉常被其母亲囚禁,可赶快借助本路官兵直捣他的巢穴。”种谔于是入朝见皇帝,夸口说:“西夏国没有人才,秉常是个孩子,我前去即可抓住他的手臂把他带来。”皇帝认为他豪壮,决意西征,任命他做经略安抚副使,众将全听他的指挥管辖。敌人屯兵于夏州,种谔率领本路和京畿内的七个将领所属的军队攻打米脂,三天没有攻克。西夏八万军队来援救,种谔在无定川抵御,伏兵出击,截断敌军的首尾,大破西夏援军。捷报传到朝廷,皇帝大喜,群臣都向皇帝祝贺。种谔升任凤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种谔善于驾驭士兵,每当遇敌能出奇计,每战必胜,但为人狡诈残忍,身边的人有犯法的立即斩首,有时先剖取肺肝,同坐的人掩面不忍看,种谔饮酒吃饭如故。敌人也惧怕他勇敢善战,所以他屡有战功。曾经在渡黄河时,突然遇上敌人,种谔欺骗门客说:“事情紧急,你可以穿上我的衣服,骑我的马,让发号施令的旗鼓和千骑跟随,赶快赶到大军那里去。”门客相信了他,敌人以为是种谔,随后追击,门客差点儿丢了性命。自从熙宁年间首次开拓绥州,到后来两次进行西征,都是种谔首先谋划的,最终招致永乐之败。议论者说种谔不死,边事不会停止。‎ ‎14.(5分)B(3分)C(2分)‎ ‎【解析】B.此句“失途穷”意为“失穷途”,指出峡之后路途坦荡。C.延伸的空间是被“拉近”了。‎ ‎15.(6分)‎ 第一问:①过尽险滩,诗人顺风顺水,视界开阔、心胸开朗之喜;②奉诏东归,诗人预感将身担大任,要有一番作为之喜。(2分)‎ 第二问:①全诗采用由远及近的写景视角,时空开合设计巧妙,借景抒情,以山平水远、苍茫开阔的景色来抒发胸中块垒;②实写眼前之景却达到目力所不及的地方,于是引出“地辟天开”的想象中的境界,虚实结合构成一个壮阔宏伟的境界,以此来展现人生抱负;③以比喻的手法极写画鼓雷动、浪涛拍打江岸的声响,动静结合互相映衬,从“山平水远苍茫外”和“大鱼腾出欲凌空”,来表达难抑的喜悦之情。(4分)‎ ‎16、(53分)‎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3)小学而大遗 ‎17、(3分)‎ B①一箭之地:相当于一箭射程的距离,比喻相距不远,不合语境。②“势如破竹”,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使用恰当。③“持平之论”保持公平公正之论,指公正的意见。也指折中、调和的话。使用恰当。④如水投石:像水泼向石头,丝毫不入,比喻听而不闻或言无效果。不合语境。⑤付诸东流:比喻希望落空,成果丧失,前功尽弃,好像随着水流冲走一样,对象误用。⑥汪洋恣肆:指言谈、写作等豪放不拘,使用正确。‎ ‎18. (3分)‎ 答案:A(B项主语残缺,“通过”或 “使”任意去掉一个,C项结构混乱,“如何保持……均衡”和“保持……的途径”句式杂糅,保留其一即可。 D项成分残缺,“问题”后加“的担忧”。)‎ ‎19、(3分)‎ C。A“已将您生命焚尽“不得体,“生命焚尽”是指生命的结束,应该为“青春焚尽”;B项,“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不得体,学生会不能对学校领导“责成”;D项,引用诗句对象是雪。‎ ‎20. (6分)‎ ‎①他同普朗克在一起倾情演奏 ②则是相对论的创始人爱因斯坦 ③他们同样演奏出了和谐动人的乐章 ‎21. (5分)‎ ‎(1)女子面对自己长长的网购账单惊讶不已;(1分)科技的发展、生活方式的变化,推动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享受购物便利的同时,(1分)更应量入为出、理性消费。(1分)‎ ‎(2)淘宝“付翁”或某宝“付翁”等(符合漫画内涵即可)‎ ‎22.写作指导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揭示了梁启超故居没有被保护好的现象,梁启超故居作为历史传统文化,应该得到居民、市政府文化局文物管理部门的保护,要重视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不仅是市政府文化管理部门的责任,也是我们普通居民的责任。根据写作要求,要将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与保护责任以书信的形式写给梁启超后人,故居院内的居民或市政府文化局文物管理部门。若给故居院内的居民写信,则可从保护文化工作是我们每个市民的责任角度来写;若给文化局管理部门,则可从制度和管理建议方面来写。写作时,要注意书信的格式,写信人统一为“文心”。‎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易错警示】这是一道特殊的材料作文题,立意时,要以文化或文物保护、文化传承与保护等方面立意。切不可抛开命题意图,而从其它角度来谈。由于写作要求是写一封信,因此要注意书信的正确格式,例如,称谓、问候语、正文、结束语、署名和时间及此致敬礼等。在写称谓的时候,要注意自己选取的收信人,例如,梁启超后人、居民、文化局等,要定格写,用冒号。‎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