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惠州市2018届高三语文第三次调研试题(有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广东惠州市2018届高三语文第三次调研试题(有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广东惠州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青铜器上的艺术表现手段很多,但最重要的还是纹饰,而其中又以动物纹为主体。考古发现证明,动物纹在青铜器上盘踞了整整15个世纪,它对后世造型艺术的影响可想而知。早期青铜纹饰上可以辨识的动物很多,既有现实中的虎、牛、羊、鹿、蛇等,也有仅存于古人想象中的饕餮、夔龙、夔凤之类。这些纹饰是上古生存环境与先民心理结构的投影,它们在青铜器上的形态也在不断演变。除了动物纹外,青铜器上出现较多的纹样还有几何纹,其形式大致有连珠纹、弦纹、直条纹、横条纹等。根据出土情况来看,早期青铜器上几何纹很少担任主角,在兽面纹、龙纹、鸟纹等大行其道的时代,几何纹只能作为主纹的陪衬或地纹使用;等到动物纹从青铜器上淡出,各种形式的几何纹才如雨后春笋一般大量涌现。春秋战国之际,以几何纹为主体纹饰的青铜器已屡见不鲜,抽象的线条取代了具体的形象。‎ 青铜器上动物纹与几何纹的此消彼长,与早期彩陶图案的演化历程甚相契合。彩陶图案早于青铜纹饰,当青铜器开始铸造时,古人已经习惯了以最具特征的部分代替整体的做法,商代早期青铜器上就出现过只有一对兽目的兽面纹。与此相印证,龙山文化的陶器和玉器上也有强调眼睛的兽面纹。兽面纹即饕餮纹,是青铜纹饰的代表,宋人以“饕餮”为其命名,可能是因为饕餮的“有首无身”正好概括了这种纹饰的省略性特征。兽面纹的特征是以兽的鼻梁为中线,两侧作对称排列,眼睛在整个纹饰中居于突出的地位。这种安排预示了中国造型艺术的抽象特征和写意精神:不重要的地方尽可省略,只保留最本质传神的部分并予以夸张表现。‎ 兽面纹上具有启示意义的不仅是其省略性特征,人们还注意到,兽面纹的形成过程中显示出一种强烈的向心性。以饕餮图形为例,“两条左右分开并置的夔龙,慢慢靠拢,两头部合并,最终形成一个了无拼合痕迹的饕餮头部”,这种从两侧向中心聚拢而构成的图像,透露了古代形象思维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理念——对称与平衡。对称与平衡是美的体现,尽管青铜器上的纹饰发展到最后以几何纹为主,但动物造型具有的巨大美学意义绝对不能低估。与规整而又不免单调的几何线条相比,那种尚未脱离具象的动物纹饰更能体现青铜艺术的神秘。‎ ‎(摘编自《试论青铜器上的“前叙事”》)‎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动物纹是青铜器上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对后世造型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B. 上古生存环境和先民心理结构发生的变化,也会影响着青铜器纹饰的形态。‎ C. 早期青铜器上的几何纹样式不少,但很少担任主角,一般作为主纹的陪衬或地纹使用。‎ D. 整整15个世纪的青铜器上都有动物纹,此后动物纹逐渐被几何纹取代而消失。‎ ‎2.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彩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影响下,青铜器纹饰也体现出以部分代替整体的审美倾向。‎ B. 饕餮作为古人想象中的动物,直到宋代才得以正式命名。‎ C. 饕餮、夔龙、夔凤仅存于古人想象之中,它们在青铜器上的形象时有串换。‎ D. 兽面,尤其是兽目,在青铜器动物纹中有突出地位。‎ ‎3. 下列分析判断,与原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概述了青铜器上的动物纹和几何纹的形态特点、地位变化。‎ B. 文章第二、三段从“省略性”、“向心性”两个方面论证了兽面纹的审美特点。‎ C. 早期彩陶图案的演化,决定了青铜器上动物纹与几何纹此消彼长的趋势。‎ D. 早期青铜纹饰和彩陶图案的演化大致上表现为抽象崛起具象淡化的审美变化过程。‎ ‎【答案】1. D 2. D 3. C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仔细阅读文章,找到有效的答题区间,比对备选答案。D项,无中生有。“取代而消失”说法不正确。原文第1节说“除了动物纹外,青铜器上出现较多的纹样还有几何纹……早期青铜器上几何纹很少担任主角,在兽面纹、龙纹、鸟纹等大行其道的时代,几何纹只能作为主纹的陪衬或地纹使用;等到动物纹从青铜器上淡出,各种形式的几何纹才如雨后春笋一般大量涌现。”原文第2节说“青铜器上动物纹与几何纹的此消彼长”,文章最后一节说“尽管青铜器上的纹饰发展到最后以几何纹为主,但动物造型具有的巨大美学意义绝对不能低估。”由此可见,D项说“此后动物纹逐渐被几何纹取代而消失”是错误的。‎ ‎2.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仔细阅读文章,找到有效的答题区间,比对备选答案。A项,曲解文意。“龙山文化”只是佐证“古人已经习惯了以最具特征的部分代替整体的做法”,“影响”文中没有根据。根据是原文第二节中的句子:“当青铜器开始铸造时,古人已经习惯了以最具特征的部分代替整体的做法,商代早期青铜器上就出现过只有一对兽目的兽面纹。与此相印证,龙山文化的陶器和玉器上也有强调眼睛的兽面纹。”B项,曲解文意。“直到宋代才得以正式命名”原文没有这样说。原文第2节中这样说:兽面纹即饕餮纹,是青铜纹饰的 代表,宋人以“饕餮”为其命名,可能是因为饕餮的“有首无身”正好概括了这种纹饰的省略性特征。C项,文中无据。原文第1节中只说“早期青铜纹饰上可以辨识的动物很多,既有现实中的虎、牛、羊、鹿、蛇等,也有仅存于古人想象中的饕餮、夔龙、夔凤之类。这些纹饰是上古生存环境与先民心理结构的投影,它们在青铜器上的形态也在不断演变。”文中并没有说“它们在青铜器上的形象时有串换”。‎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比如此题A项和B项就是曲解文意,C项好去根据。。‎ ‎3.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分析判断,与原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分析和推理文章重要内容的能力。仔细阅读文章,找到有效的答题区间,比对备选答案。C项,查无根据。原文只是说“青铜器上动物纹与几何纹的此消彼长,与早期彩陶图案的演化历程甚相契合。”并没有说“早期彩陶图案的演化,决定了青铜器上动物纹与几何纹此消彼长的趋势。”所以C项中的“决定”毫无根据。‎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位作家 贾平凹 东边的高楼是十三层,西边的高楼上也是十三层,南边是条死胡同,北边又是高楼,还是十三层。他家房在那里,前墙单薄,后墙单薄,方正得像从高楼抛下的一个纸盒,黝黑得又像是从地底冒出的一块仄石。他把楼不叫楼,叫山;三山相峙,巍巍峨峨,天晴之夜往上望去,可谓“山高月小”。‎ 房子方位不好,光线也不足。十一点零五分,太阳准时照来;三点二十四,太阳准时归去。他会充分利用这天光地热:花盆端出来、浴缸端出来,还有小孩的尿布,用竹竿高高地挑起,那些虽然不金贵,但在他眼里,却是幸福的旗子。‎ 他从来不奢华,口很粗,什么都能吃,只是嗜烟如命。烟吸多了,便喜食辣子,面条里要有,稀饭里也要有,当然面条最好,但愿年年月月如此。再就是爱看书,眼睛本来好好的,现在戴了眼镜,一圈一圈的,像个酒瓶底。于是,别人送他一副对联:“片片面,面片片,专吃面片;书本本,本本书,专啃书本。”他看了,也不恼,说是两句都用一个“专”字,不对仗,下联改成“尽”字为妙。‎ 什么都可满足,只是时间总觉不够。白日十二个小时,他要掰成几瓣:要给吃喝,要给 儿子,要给工作,要给写作。早晨吃罢饭,妻子工厂远先走了,他洗锅涮碗,送儿子到幼儿园。儿子不肯去,横说竖劝,软硬兼施,末了还得打屁股,一路铃声不停,一路哭声不绝。晚上回来,车后捎了菜,饭他却是不做的,衣服他也是不洗的,进门就坐在桌前写。妻子接了儿子回来,大声不出,脚步轻移,洗衣做饭。他写好了,妻子让念念他的著作,他绘声绘色,念毕了,妻子说“不好”,他便沉默,若说“好”,他又满脸得意,说是知音,一家人闹在一块儿,一个快乐顿时分成了三个快乐。‎ 天天在写,月月在写,人变得“形如饿鬼”了。但稿子一篇篇源源不断地寄出去了,又一篇篇源源不断地退回来了。妻子说:“你没后门吧?”他说:“这不同干别的事!”一脸清高。妻子再说:“人家都千儿八百有稿费。你连个铅字都印不出。”他倒动气了:“写作是为了钱?”‎ 他眼泡常常是红肿的,那是熬夜熬的。衣虽然肮脏,但稿件上却不允许有半个黑墨疙瘩,脸虽然枯瘦,但文中人物却都极尽俊美。他羡慕别人发表了作品,更眼红别人作品得奖。他有时很伤感,偷偷抹了泪。但他又相信自己,因为风声、雨声、国事、家事,他装了一肚子故事。他要用笔写出来给自己看,给世人看。世人都盼星期天,他也盼星期天。世人星期天上大街,他星期天关门就写作。写得累了,看看“山上”。“山上”层层有凉台,台台种花草,养鱼鸟;有的洗了被单挂着,他想象那是白云;有的办家庭舞会,他醉心是仙乐从天而降;当层层凉台都坐了人,他就乐得嗤嗤笑,说像是麦积山的佛龛。走出门去,碰到认识的,寒暄几句,有的问:“还在写吗?”答:“还在写。”有人劝他别受苦,他哼一声,进屋把门关了。‎ 他最大的乐趣是把稿件往外投,信封严严实实地糊,邮票端端正正地贴,夫妻到邮局去,让儿子拿着往邮筒里塞。儿子问:爸爸挣钱了吗?做娘的说:爸爸是生活上的小人,道德上的伟人,经济上的穷光蛋,精神上的大富翁。儿子听不懂,问爸爸是干什么工作?回答是“作家”。“作家!作家!”外边人都知道了,都传说这里有一个下班回来“坐家”的人。有懂行的,说此人不可小瞧,说不定将来要去作协工作呢。楼上几个老太太便如梦初醒,但却瘪了嘴:原来是个“做鞋”的?(有删改)‎ ‎4. 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妻子虽然认为丈夫是“生活上的小人,经济上的穷光蛋”,但更认为他是“道德上的伟人,精神上的大富翁”,这体现了妻子对丈夫的理解和支持。‎ B. 作品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眼镜“一圈一圈的,像个酒瓶底”等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作家看书成痴的特点。‎ C. 作品没有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但就在平实、极富生活气息的叙述中,一个不一样的作家形象展现在读者眼前。‎ D. 作品结尾处邻居们对作家下班回来“坐家”的理解,暗含了作者对作家闭门造车写作方式的批判。‎ ‎5. 最后一段妻子说主人公是“生活上的小人”。请分析这个说法的内涵。‎ ‎6. 请联系内容说说:这篇作品以“一位作家”为标题,合理吗?‎ ‎【答案】4. D 5. 这个说法反映了妻子对他的埋怨和怜惜:①住房仄陋、衣食简单,生活单调。②送孩子上学很简单粗暴,很多费时费事的家务事不干,在时间问题上吝啬小气。③对待家人给予他作品的反馈很任性很孩子气。④随遇而安,容易满足,高兴着别人的高兴。 ‎ ‎6. 有不合理之处:①写作是他的业余爱好,也没有发表作品。②活动圈狭窄,生活中接触人不多。写作和为人处世没能做到“老妪能解”。‎ 有合理之处:③他感情细腻敏感,语言表达颇有文学性。如把周围的楼叫山,调侃说“山高月小”;把下联的“专”改为“尽”。④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就是孩子的尿布,在眼中也是幸福的旗子。周围人的生活,他觉得可爱、充满美感。而这是写作成功的价值观基础。⑤专注读书、写作,不以写作为苦事。装了一肚子故事,勤勤恳恳写作,希望把故事写给世人看。⑥对写作有正确态度,不投机取巧,锲而不舍,乐此不疲。⑦妻子和懂行的人对他的写作前景也看好。“精神上的大富翁”“说不定将来要去作协工作”都是对他作品质量的肯定。 ‎ 作者以“一位作家”为题,看似不合理,但可以启发读者思考其中肯定称许的意思和提醒的意味。‎ ‎【解析】‎ ‎4.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D项错在“暗含了作者对作家闭门造车写作方式的批判。”仔细阅读作品,可知作品结尾处邻居们对作家下班回来“坐家”的理解,说明身边人对他的写作的态度和生活方式不理解,觉得他在自讨苦吃。‎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比如本题D 项的内容设置就是对文章的理解出现了错误。‎ ‎5. 试题分析:题干是“最后一段妻子说主人公是‘生活上的小人’。请分析这个说法的内涵。”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在读懂作品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结尾时,要注意从人物的塑造、情节的推进和主旨的表达等角度分析。先阅读文章,找到关于主人公在生活上的表现,再结合文本归纳概括“生活上的小人”的内涵。第1节说“他家房在那里,前墙单薄,后墙单薄”。第2节介绍“房子方位不好,光线也不足。”第3节“他从来不奢华,口很粗,什么都能吃,只是嗜烟如命。”第5节“什么都可满足,只是时间总觉不够。白日十二个小时,他要掰成几瓣:要给吃喝,要给儿子,要给工作,要给写作。早晨吃罢饭,妻子工厂远先走了,他洗锅涮碗,送儿子到幼儿园。儿子不肯去,横说竖劝,软硬兼施,末了还得打屁股,一路铃声不停,一路哭声不绝。晚上回来,车后捎了菜,饭他却是不做的,衣服他也是不洗的,进门就坐在桌前写。”“他写好了,妻子让念念他的著作,他绘声绘色,念毕了,妻子说‘不好’,他便沉默,若说‘好’,他又满脸得意,说是知音”。综上所述,主人公生活上表现为:住房仄陋、衣食简单,生活单调,容易满足。生活上不拘小节,不讲究吃穿用度;送孩子上学很简单粗暴,很多费时费事的家务事不干,对待家人给予他作品的反馈很任性很孩子气。外人不理解他,但是他的妻子理解并支持他写作,所以妻子说他是“生活上的小人”,并不是看不起他,只是对他的埋怨和怜惜罢了。 ‎ ‎6. 试题分析:题干是“请联系内容说说:这篇作品以‘一位作家’为标题,合理吗?”本题通过考查标题的作用,进而考查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和标志,它常常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要完成此类题目,必须在把握文章内容、主旨和情感的基础上,从标题的含义和作用两个方面来答。回答时首先要运用辩证而全面的观点,明确态度:这样的标题既有不合理之处,也有合理之处。然后再结合作品中的人物言行,在生活上的表现,对待写作的态度等角度,分别说出合理和不合理的理由。所以作者以“一位作家”为题,看似不合理,但可以启发读者思考其中肯定称许的意思和提醒的意味。有不合理之处表现在他没有发表作品,只是业余爱好写作。合理之处表现在:他把周围的楼叫山,调侃说“山高月小”;把下联的“专”改为“尽”,孩子的尿布在眼中是幸福的旗子。周围人的生活,他觉得可爱、充满美感。专注读书,以写作为乐。妻子说他是“精神上的大富翁”,还有外边人“说不定将来要去作协工作”,这些都是对他作品质量的肯定。小说表现他是一个感情细腻敏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不投机取巧,笔耕不辍的人,这样的人当之无愧是“作家”。‎ 点睛:小说标题的作用有:1、作为情节线索贯穿全文。标题若是文中出现的某一事物,该事 物很可能是文章的线索,有意无意的贯穿情节始终,甚至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2、点明时间、地点,交代故事背景,渲染氛围。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是要向读者提示某方面的信息,而这个信息对读者理解文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3、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小说的标题,有的十分含蓄,如结合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之后,会发现它实际上还具有深层的含义,语义双关。4、反映小说的主要内容,寄托作者思想情感,揭示文章中心主旨。标题是小说的眼睛,有的标题直接点出了事件的主要情节,反映了小说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暗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点出小说的主旨。有的标题具有反讽义,体会文章主旨是要结合社会现实来理解。‎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各大平台为了全力备战2017年“双11”,使用了不少“黑科技”。阿里巴巴混合部署了在线计算、离线计算、公共云以及混合云,能够达成1小时内10万台服务器的快速扩容;同时还配备了人工智能服务机器人,可以对用户问题进行提前猜测,主动提问、智能提醒。京东自建了“亚洲一号”——亚洲范围内建筑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现代化智能物流中心,让京东能够大规模应用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及机器人来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苏宁也不落后,今年推出了无人店“苏宁易购Biu”、智慧零售“店+”、无人仓、无人机等多重黑技术,还推出了备受行业瞩目的“载物爬楼机”。零售业的智能化是未来的趋势,科技将推动商业的变革与进步。‎ ‎(摘编自《双十一狂热背后的另类思考》)‎ 材料二:‎ ‎(数据天猫中商产业研究院)‎ 材料三:‎ ‎“消费升级”,是天猫和京东在发布2017年“双11”战报时都着重提到的一个词,这个词被认定为今年交易额继续增长的一大驱动力。消费升级是国内经济经过长期的投资拉动后,三驾马车调整所必然带来的。中国的制造业规模、IT企业技术实力、物流仓储行业发展则为消费升级提供了基础。同时,消费升级受政策支持、人口结构变化、财富积累效应等因素影响,追求时尚、个性的90后这一群体逐渐有了购买力和自己的消费主张。今年的“双11”类消费明显向品牌化、品质化、智能化、个性化转变,注重品质和个性的小众品牌收获颇丰,生鲜、奢侈品、定制服装等新兴品类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具体而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从实用性消费转变为享受型消费。‎ ‎(摘编自《消费在升级,服务待跟进》)‎ 材料四:‎ 然而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是,“双11”的明天在哪里?这个命题的答案,不应该是“双12”“618”等购物节的同质化效应,也不应该是在“奥数促销”里大伤脑筋、在定金回笼上挖空心思的数字游戏。回首9年走过的来路,“双11”能够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关键在于打通了商品的流动空间,通过大规模集中化的展示,实现薄利多销,最终激发出人们潜在的消费热情。‎ 电商的活跃,不仅让“江浙沪”包邮区持久繁荣,而且也给广大乡镇农村带去了发展机 遇。阿里巴巴发布“千村万县”计划,着力打造农村淘宝;京东商城推出农村电商战略,帮助农户“触网”。近期,各大电商纷纷瞄准了农村市场这片蓝海,吸吮着庞大市场的养分,“将购物进行到底”。‎ ‎“双11”的未来,不是几家电商自娱自乐、赚得盆满钵满的消费节点,而是一个展示国民消费趋势、产生国际影响力的消费时段,这样才能最终发展成打通消费市场的“网上丝绸之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特别强调,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双11”正在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成为新时代引领新经济的一个窗口。只要每一个消费者、每一个品牌、每一家快递公司、每一个商业体都有热情参与其中,“双11”的热闹就不会沉寂。‎ ‎(摘编自人民网《“双11”的明天在哪里?》)‎ ‎7. 下列对材料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7年天猫“双11”全天总交易额达1682亿元,同比增长39.4%。‎ B. 2009年至2017年间,天猫“双11”销售额逐年增长,2009年销售额最少,2017年销售额最多。‎ C. 天猫“双11”销售额同比增长率除2017年较前一年有所提高外,其余年份的销售额同比增长率与前一年相比均呈下降态势。‎ D. 2016年天猫“双11”销售额同比增长率最小,也就是说2016与2015年的销售差额最小。‎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随着科技的进步,零售业的智能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走在了时代的前沿。‎ B. “消费升级”体现了消费者的结构、消费需求、消费心态等方面等的变化,实现了实用性消费向享受型消费的跨越。‎ C. “双11”的“奥数促销”模式让消费者大伤脑筋,因此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热情,从而影响电商的销售业绩。‎ D. “双11”购物节的成功不在于通过规模集中化的展示激发了人们潜在的消费热情,而在于给广大乡镇农村带去了发展机遇。‎ E. 材料四既肯定了“双11”消费节带来的积极作用,也表现出了对“双11”消费节的担忧。‎ ‎9. 根据材料,概括说明一个成功的“双11”购物节具有的重大意义。‎ ‎【答案】7. D 8. AE ‎ ‎9. ①推动了零售业的智能化发展;②“双11”回应了消费需求,也推动着消费模式的升级;‎ ‎③给广大农村市场带来了发展生机;④成为展示国民消费趋势、产生国际影响力的消费时段;⑤成为新时代引领新经济的一个窗口。‎ ‎【解析】‎ ‎7.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阅读原文,找到备选答案的相应的答题区间,仔细比对、分析答案与原文的说法是否有出入。阅读文章,D项,“同比增长率”概念理解错误。“同比增长率”,一般是指和去年同期相比较的增长率。同比增长和上一时期、上一年度或历史相比的增长(幅度)。用百分数或倍数表示。而D项中说“也就是说2016与2015年的销售差额最小”是错误的。‎ ‎8.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阅读原文,找到备选答案的相应的答题区间,仔细比对、分析答案与原文的说法是否有出入。B项,“实现了……跨越”说法不当。材料三说的是“消费升级是国内经济经过长期的投资拉动后,三驾马车调整所必然带来的。……同时,消费升级受政策支持、人口结构变化、财富积累效应等因素影响,追求时尚、个性的90后这一群体逐渐有了购买力和自己的消费主张。……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从实用性消费转变为享受型消费。”C项,“影响消费者的购买热情,从而影响电商的销售业绩”,文中无依据。材料四地1节是这样说的“‘双11’能够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关键在于打通了商品的流动空间,通过大规模集中化的展示,实现薄利多销,最终激发出人们潜在的消费热情。”D项,“不在于……而在于”错误。理由时材料四的第2节这样说“电商的活跃,不仅让‘江浙沪’包邮区持久繁荣,而且也给广大乡镇农村带去了发展机遇”,“近期,各大电商纷纷瞄准了农村市场这片蓝海,吸吮着庞大市场的养分,‘将购物进行到底’。”‎ 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已然与未然,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分析推理类题目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对照。尤其是一些细节方面的改变更要认真查找与原文的异同,这样才能做出准确判断 ‎9. 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材料,概括说明一个成功的‘双11’购物节具有的重大意义。”本题考查概括和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要仔细阅读四则材料,找到有效的答题区间,然后围绕一个成功的‘双11’购物节具有的重大意义,分点有条理概括说明答案要点。‎ 材料一说“零售业的智能化是未来的趋势,科技将推动商业的变革与进步。”材料三说“‘消 费升级’,是天猫和京东在发布2017年‘双11’战报时都着重提到的一个词”,还有“今年的‘双11’类消费明显向品牌化、品质化、智能化、个性化转变,注重品质和个性的小众品牌收获颇丰,生鲜、奢侈品、定制服装等新兴品类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具体而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从实用性消费转变为享受型消费。”材料四说“‘双11’能够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关键在于打通了商品的流动空间,通过大规模集中化的展示,实现薄利多销,最终激发出人们潜在的消费热情。”这些表述说明“双11”回应消费需求,推动消费模式的升级,也打通了商品的流动空间。材料四中说“电商的活跃,不仅让‘江浙沪’包邮区持久繁荣,而且也给广大乡镇农村带去了发展机遇。”这说明“双11”给广大农村市场带来了发展生机。材料四还说“‘双11’的未来,不是几家电商自娱自乐、赚得盆满钵满的消费节点,而是一个展示国民消费趋势、产生国际影响力的消费时段,……‘双11’正在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成为新时代引领新经济的一个窗口。”综上所说,可以从五个方面回答的一个成功的‘双11’购物节具有的重大意义。最后提取、概括整合,分点回答。‎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皇甫规,字威明,安定朝那人也。祖父棱,度辽将军。父旗,扶风都尉。永和六年,西羌大寇三辅,围安定,征西将军马贤将诸郡兵击之,不能克。规虽在布衣,见贤不恤军事,审其必败,乃上书言状。寻而贤果为羌所没。郡将知规有兵略,乃命为功曹,使率甲士八百,与羌交战,斩首数级,贼遂退却。举规上计掾。其后羌众大合,攻烧陇西,朝廷患之。规乃上疏求乞自效,时帝不能用。冲、质之间,梁太后临朝,规举贤良方正。对策曰:今大将军梁冀、河南尹不疑,处周、邵之任,为社稷之镇,加与王室世为姻族,今日立号虽尊可也,实宜增修谦节,辅以儒术,省去游娱不急之务,割减庐第无益之饰。梁冀忿其刺己,以规为下第,拜郎中。托疾免归,州郡承冀旨,几陷死者再三。遂以《诗》、《易》教授,门徒三百余人,积十四年。后梁冀被诛,旬月之间,礼命五至,皆不就。时,太山贼叔孙无忌侵乱郡县,中郎将宗资讨之未服。公车特征规,拜太山太守。规到官,广设方略,寇贼悉平。规出身数年,持节为将,拥众立功,还督乡里,既无他私惠,而多所举奏,又恶绝宦官,不与交通,于是中外并怨,遂共诬规货赂群羌,令其文降。天子玺书诮让相属。规惧不免,上疏自讼。后征拜度辽将军,至营数月,上书荐中郎将张奂以自代。曰:“臣闻人无常俗,而政有治乱;兵无强弱,而将有能否。伏见中郎将张奂,才略兼优,宜正元帅,以从众望。若犹谓愚臣宜充军事者,愿乞冗官,以为奂副。”朝廷从之,以奂代为度辽将军,规为使匈奴中郎 将。在事数岁,北边威服。永康元年,征为尚书。后迁弘农太守,封寿成亭侯,邑二百户,让封不受。再转为护羌校尉。熹平三年,以疾召还,未至,卒于穀城,年七十一。论曰:孔子称“其言之不怍,则其为之也难”。察皇甫规之言其心不怍哉夫其审己则干禄见贤则委位故干禄不为贪而委位不求让称己不疑伐而让人无惧情故能功成于戎狄身全于邦家也 ‎ ‎(节选自《后汉书·皇甫张段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察皇甫规之言/其心不怍哉/夫其审己则干禄/见贤则委位/故干禄不为贪/而委位不求让/称己不疑伐/而让人无惧情/故能功成于戎狄/身全于邦家也/‎ B. 察皇甫规之言其/心不怍哉/夫其审己则干禄/见贤则委位/故干禄不为/贪而委位不求让/称己不疑伐/而让人无惧情/故能功成/于戎狄身全于邦家也/‎ C. 察皇甫规之言其/心不怍哉/夫其审己则干禄/见贤则委位/故干禄不为/贪而委位不求让/称己不疑伐/而让人无惧情/故能功成于戎狄/身全于邦家也/‎ D. 察皇甫规之言/其心不怍哉/夫其审己则干禄/见贤则委位/故干禄不为贪/而委位不求让/称己不疑/伐而让人无惧/情故能功成/于戎狄身全于邦家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羌,我国古代西部的游牧民族;羌戎,泛指我国西北部的少数民族。‎ B. 对策,指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自汉起作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 C. 公车,因汉代曾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后便以“公车”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文中指上书言事。‎ D. 玺书,古代以泥加封的印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1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皇甫规颇有谋略,骁勇善战。中郎将宗资讨伐叔孙无忌未果,皇甫规任太山太守,多用计谋,平定贼人。‎ B. 皇甫规敢于直言,不畏权贵。他建言大将军梁冀、河南尹不疑应谦虚节俭,讲求儒家治术,因此得罪梁冀,被罢免官职。‎ C. 皇甫规为人磊落,推举贤能。他任度辽将军数月后,认为张奂才气与谋略兼而有之,向朝廷举荐张奂为正将,自己甘愿做副手。‎ D. 皇甫规刚者易折,饱受陷害。他在外为将多年,军功赫赫,但其为人刚直,检举揭发了很多人,又不愿与宦官交往联系,受到众人的诬陷打压。‎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规虽在布衣,见贤不恤军事,审其必败,乃上书言状。‎ ‎(2)于是中外并怨,遂共诬规货赂群羌,令其文降。‎ ‎【答案】10. A 11. C 12. B ‎ ‎13. (1)皇甫规身为平民,但发现马贤对这次战争不担心忧虑(不太上心),推断他一定失败,就向朝廷上书说明情况。‎ ‎(2)于是朝廷内外的人都怨恨他,就一同诬陷皇甫规用财物贿赂各支羌人,使他们虚言假意投降。‎ ‎【解析】‎ ‎10.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本题中,名词做主语的,就在名词之前经常停顿。如“其心”作主语。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做宾语,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后面停顿。如“皇甫规之言”。动词作谓语“察”“见”。人名“皇甫规”中间不能断开。本题句子的特色是句式整齐,结构对称。“审己则干禄”和“见贤则委位”对称;“干禄不为贪”和“委位不求让”对称;“称己不疑伐”和“让人无惧情”对称;“功成于戎狄”和“身全于邦家”对称。而且“夫”“而”“故”等词常在句首,这些词之前要断开。断句后,要疏通意思,语意符合文意才正确。‎ 点睛:高考文言断句方法: 一般来说,文言断句要依照以下三项原则:一要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题;二要仔细体会词语的含义和词语之间的关系;三要先易后难,逐步缩小范围,直至断开全文,加上正确的标点。1、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2、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有一些特殊的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谓语前置等。还有一些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式、被动句式等。准确地把握这些特殊语序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帮助。3、对称、对偶、排比断句法。古人写文章非常讲究语句的整齐对称,行文中常常上下句用相同的字数和结构。4、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有一些对话的标志,如“曰”“云”“言”等。在这里应注意两点:一是对话中又有对话的情况,二是文中省略说话人和“曰”字的情况。5、文言虚词断句法。文言虚词断句的一般规律是:“曰”后往往加冒号;“盖”“夫”大多在句首;“于”“而”一般在中间;“耶”“乎”经常表疑问;‎ ‎“矣”“耳”后面加句号;“哉”字后面跟感叹;“也”“者”表停顿,或句号或逗号看情况。 6、顶真修辞断句法。要提高文言翻译和断句的能力,就要做到以下几点:(1)认真了解有关文言翻译和断句的方法。如断句的方法:①通读全文,弄懂大意。②循序渐进,先易后难。③寻找标志,各个击破。④通读全文,查漏补缺。断句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首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对文言翻译,要重点掌握在词语和句子的翻译中应注意的问题。‎ ‎11.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注意是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C项,文中“公车”是官署名,征召和臣民上书都由公车接待。‎ ‎12.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B项,曲解文意。错在“被罢免官职”。阅读原文知:皇甫规是托病辞官回家。‎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13. 试题分析:题干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布衣”:“平民”;“恤”:“担心、忧虑”;“审”:“推断”。第二句关键点:“中外”:“朝廷内外(的人)”;“货贿”:“用财物贿赂”;“文降”:“虚言假意投降”。 ‎ 参考译文:‎ 皇甫规,字威明,是安定郡朝那县人。祖父皇甫棱曾任度辽将军,父亲皇甫旗曾任扶风 都尉。永和六年,西羌大举侵犯三辅,包围了安定城,征西将军马贤统率各郡部队攻打羌人,没有取胜。皇甫规身为平民,但发现马贤对这次战争不担忧,推断他一定会失败,就向朝廷上书说明情况。不久马贤果然被西羌杀死。郡守知道皇甫规有用兵的谋略,就任命他担任功曹,派他率领八百名兵士,同羌人交战,皇甫规斩杀多个敌人,贼寇于是撤退。后皇甫规被举荐担任上计掾。后来,羌兵大集合,攻击烧掠陇西,朝廷因此忧虑。皇甫规上疏朝廷,自己请求报效国家,皇帝没能重用他。冲帝、质帝年间,梁太后主持朝政,皇甫规被举荐为贤良方正。他在应试对策中说道:“如今大将军梁冀、河南尹梁不疑,担任着周公、邵公一般的重任,成为国家的屏藩,加之与王室世代联姻,立号尊贵一些虽然可以,但实在应当谦虚节俭,讲求儒家的治术,除去游乐之类不急的事务,减少房屋无益的装饰。”梁冀恨皇甫规讽刺他,于是以皇甫规为下第,任命他为郎中。皇甫规托病辞官回家。州郡官员迎合梁冀的授意,几次都差点把他害死。皇甫规用《诗》、《易》教授学生三百多人,前后共十四年。后来梁冀被诛杀,一月之内,朝廷五次以礼征召皇甫规,他都不赴任。当时太山的贼人叔孙无忌侵犯扰乱郡县,中郎将宗资讨伐贼人但没能平定他们。官府特地征召皇甫规,任命他为太山太守;皇甫规到任后,采用了很多策略计谋,强盗贼人全被平定。皇甫规担任官职多年,手持朝廷符节担任大将,统率大军建立功业。回到故乡督察军政,既没有给别人什么特别的恩惠,又检举揭发了很多人,并且厌恶宦官,不与他们交往联系,于是朝廷内外的人都怨恨他,就一同诬陷皇甫规用财物贿赂各支羌人,使他们虚言假意投降。皇帝接连不断地下诏书,批评责备皇甫规。皇甫规担心不能免去灾祸,上疏自我申辩。后来皇甫规被征任为度辽将军,他到军营几个月后,给皇帝上书,推荐中郎将张奂来代替自己的职位。他在推荐书中说:“我听说民间没有长久不变的风俗,但社会秩序有安定动乱之分;军队没有强弱差别,但将领才能有高明低劣之别。我观察到中郎将张奂才能谋略都很优异,应该让他担任主帅,来满足人们的希望。朝廷如果还认为我适宜充任军事的职务,我希望求得一个闲职,来做张奂的副手。”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以张奂代替他为度辽将军,让皇甫规担任使匈奴中郎将。皇甫规在任数年,北方边境畏服不敢生事。永康元年(167年),被征召为尚书。后迁任弘农太守,并受封为寿成亭侯,食邑二百户,皇甫规推辞不接受。后又转任护羌校尉。熹平三年(174年),皇甫规因年老多病被召还,途中于穀城去世,终年七十一岁。评语是:孔子说“一个人说话不惭愧,那他做起来就不容易”。考察皇甫规说的话,他的心中不惭愧呀!他审查了自己觉得有能力,就去追求官职;看到有更贤能的人,就把职位让给他。所以他追求官职不是贪心,而让出官职也不是为了求得谦虚的名声;称赞自己不担心被怀疑是自夸,让位给人也不担心被人议论。因此他能够在征讨戎狄中建立功业,并在国家多事时保全了自身。‎ 古代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②。‎ ‎[注释]此词是王安石二次罢相后隐居金陵的作品。①欹眠:斜着身子睡觉。②邯郸道:比喻求取功名之道路,亦指仕途。‎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词的前两句描绘了山间清幽美丽的图景,“柔蓝”极言水色清碧,“萦花草”烘托了烂漫春光。‎ B. 上阙“茅屋数间窗窈窕”交代了词人住所环境,“茅屋”“窗窈窕”暗示了词人晚年生活的窘迫潦倒。‎ C. “欹眠似听朝鸡”写诗人由“鸟语”联想到当年从政早朝听到的“鸡鸣”,不禁悲从中生,表达了往事不堪回首的无奈之情。‎ D. “忽忆故人今总老”一句表面上感慨故人已老,实际上是伤己,感叹自己不再年轻。‎ E. 全词以景起,以情结,情景之间由茅屋午梦加以沟通,使上下片写景与抒情之间不觉截然有分界。‎ ‎15.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BC 15. (1)对住处和周围景物觉得舒心美好,表现了对恬淡闲适生活的喜爱(对山间清幽环境的喜爱之情);(2)将鸟鸣当作朝鸡,午睡醒来而不愿起床,表现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自嘲;(3)猛然觉得朋友们年老,表现了对韶华逝去的感慨无奈。‎ ‎【解析】‎ ‎14.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本题考查鉴赏诗句的内容、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首先要读懂诗句再做题。B项“窈窕”形容窗的幽深,反映出茅屋“千嶂抱”着的竹林里的深窈秀美。C项“悲从中生”等感情分析错误。从睡醒闻鸟声联想到当年从政早朝时“骑马听朝鸡”,恍如隔世。‎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手法入手,细节含蓄的表达抒情主人公情感的最入微的手法。‎ 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雀东南飞》中“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所写婚俗与《诗经·氓》中“___,____ ”两句所写的做法相似。‎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由自身的贫寒推己及人地想到他人的困苦,表现杜甫博大胸襟的著名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尔卜尔筮 (2). 体无咎言 (3). 安得广厦千万间 (4).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 风雨不动安如山 ‎【解析】试题分析: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尔”会写成“而”,“俱”会写成“具”,“颜”会写成“言”。此外还要注意“筮”“咎”“厦”“庇”“安”等易写错的字。记准字形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三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语言文字运用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 ‎①为吸引眼球,自媒体故弄玄虚、断章取义甚至歪曲事实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与民众生活生死攸关的食品安全领域,常常成为某些缺少操守者制造恐慌的重灾区。‎ ‎②在医院的行业作风建设中,要大力发扬待人和气、言语文明、耐心细致等与人为善的美德,这样才能减少医患矛盾。‎ ‎③受地震影响的北川市一度人去楼空,重建后人们陆续返回家园,现在这座城市故态复萌,恢复了昔日的生活景象。‎ ‎④法西斯列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心劳日拙,不仅没有实现他们的政治野心,而且也给本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⑤有专家指出,石油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资源,我们必须厝火积薪,未雨绸缪,进一步健全中国的石油安全体系。‎ ‎⑥这个潜伏已久的特务,平时装得一副老实相,倒也没人能看透他。哪知今天他居然赤膊上 阵,一下子露出了狐狸尾巴。‎ A. ①②④ B. ③⑤⑥ C. ①④⑤ D. ②③⑤‎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修改。①错误。“生死攸关”:关系到生和死。语境强调关系密切,应改为“息息相关”。②错误。“与人为善”,原指同别人一道做好事行善,现指善意帮助人,不合语境。③错误。“故态复萌”,旧日的习气或老毛病重新出现,含贬义,不合语境。④正确。“心劳日拙”,指做坏事的人,虽然使尽坏心眼,到头来不但捞不到好处,处境反而一天比一天糟,合乎语境。⑤错误。“厝火积薪”,是把火置于堆积的柴草之下,比喻潜藏着极大的危险。⑥正确。“赤膊上阵”,形容作战英勇,也比喻不讲策略或毫无掩饰的做某事,符合语境。综上,④⑥成语使用正确,①②③⑤成语使用错误。所以该题选D项。‎ 点睛:成语辨析的关键就在于:一是对语境意义的准确把握,二是对成语含义的正确掌握,两者必须相互结合,缺一不可。因此,我们在辨析成语使用情况时,可依次思考下面几个问题:语境义→成语义→该成语是否适合于该语境。可以说,对语境义的准确把握和对成语义的正确掌握,是我们辨析成语使用情况的前提和保证,也是我们正确解答成语题的重要方法和有效手段。成语题误点设置: ①望文生义;②错用对象;③褒贬误用;④颠倒尊卑;⑤搭配不当,具体又分为前后矛盾、语意重复、不合惯用句式、错带成分等。考核的重点是望文生义、对象错配和褒贬失当,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成语积累中找到成语的关键,记忆含义的同时还要记忆用法,如词义的褒贬、适用的对象、语法功能,在答题时首先明确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分析成语的内涵,看是否搭配恰当。总之不但要加强成语的意思的积累,还要注意用法的积累。‎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尽管我国文坛涌现了一批优秀的长篇小说,但令人无法回避的严峻现实是,多数获奖作品并未进入当下多数国人的阅读视野,因此难以成为传承久远的经典之作。‎ B. 店主让这支据说是充满了现代都市人温馨怀旧情怀的时髦旋律悠扬潇洒地无时无刻地在我家窗外的空中飞扬。它颠来倒去,循环往复。‎ C. 很多有“超前意识”的家长从小就对孩子加大英语学习的投入,少儿英语学校和培训班门庭若市、财源滚滚,中文反遭冷落。‎ D. 目前“一带一路”建设实现了良好的开局,我们要进一步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确保国家战略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B项,成分残缺,语意不明。将“无时无刻”改为“时时刻刻”;或将“无时无刻地”改为“无时无刻不”。因为“无时无刻”意为没有时刻。泛指时时刻刻、每时每刻、一直、随时。C项,语序不当。“从小就”应放在“孩子”的后面。D项,介词缺失。“确保”后面加“把”。‎ ‎19. 某青年记者去一个经济、生产都较落后的山村,采访一些年老的村民,问了几个问题。下列几个问题中较得体的一个是 A. 听说这里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生活水平也不高,请您谈谈你们的生活现状好吗?‎ B. 不久就会有新铺的公路从村边过,村里的面貌肯定会有大的改观,村民的生活水平也会上一个新台阶。听到这个消息,您有什么感想?‎ C. 您长到这么大,还没有出过山,是不是觉得很遗憾呀?‎ D. 路修好了之后,我还会来,到时候接您到山外面看看好吗?‎ ‎【答案】D ‎..................‎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得抄袭材料。每处不超过20个字。‎ 数学美是自然美的客观反映,是科学美的核心,①__。例如,普洛克拉斯早就断言:“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亚里士多德也曾讲过:“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和确定性,这些正是数学研究的原则。”数学家徐利治说:“作为科学语言的数学,具有一般语言文字与艺术所共有的美的特点,即数学在其内容结构上和方法上也都具有自身的某种美,即所谓数学美。”数学美有别于其他的美,没有美妙的声音,②___,没有动人的节奏,没有深邃的语言,它却是一种独特的美。正如德国数学家克莱因曾对数学美作过这样的描述:“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但数学却能提供以上一切。”可见,③__。‎ ‎【答案】 (1). ①许多学者都这样认为 (2). ②没有鲜艳的色彩(没有动感的画面) (3). ③数学美具有丰富的内涵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为续写题,实质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第一处根据后文“普洛克 拉斯早就断言、亚里士多德也曾讲过、数学家徐利治说”应填“许多学者都这样认为”。二、三处揣摩上下文语境即可填出。‎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1. 根据下面材料,分条概括人类无法征服梅里雪山的原因。‎ 梅里雪山至今还是人类无法征服的圣地。攀登者需要从海拔2300米的澜沧江边开始,攀爬至高度为4400米的主峰卡瓦格博峰。这个距离对攀山者的体能是一个极难突破的极限。在这个路程中,平均每隔1公里,地势就上升400米,从而形成一道道几近垂直的坡面。山坡上冰川、冰瀑区、冰裂缝处处可见,险象环生。在梅里雪山上,刚刚还阳光普照,瞬间便是彤云密布,狂风大作,飞雪覆盖,冰崖崩塌。据记载,卡瓦格博峰曾一日发生上百次雪崩。梅里雪山方圆上千公里,登山者一旦迷路,没有外部救援很难生还。因此梅里雪山至今未被尘世沾染,是真正意义上的“圣山”。‎ ‎(1)(2)(3)(4)(5)‎ ‎【答案】①攀登距离挑战体能极限;②坡面太陡;③地形复杂;④气候多变,雪崩频发;⑤面积大,迷路难自救。‎ ‎【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本段共有九句话,第一、九句式总说。二、三两句是说攀爬距离远,距离对攀山者的体能是一个极难突破的极限;四句是说坡面太陡;五句是说地形复杂;六、七句是说气候多变,雪崩频发;第八句是说雪山面积大,迷路难自救。解答此类题目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压缩语段,连缀语句。简洁地说,压缩语段有“六抓”:①新闻抓导语;②概括抓物征;③描写抓对象;‎ ‎④议论抓观点;⑤推理抓结论;⑥信息抓关键词。‎ 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位同学在本班墙报提到,课本里的有些内容是存在问题的。‎ 比如《荀子·劝学》中说“蟹六跪而二螯”,而实际上,正常蟹有一对像钳子一样的足来掘洞、防御和进攻,叫作螯足;还有四对足是用来步行或划水的,叫作步足。说“六跪”不对,应该说“八跪”。‎ 又比如《孔雀东南飞》里说“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古今其他诗歌中也往往用“鸳鸯”比喻夫妻恩爱,忠贞厮守。但研究发现,鸳鸯不一定有固定的“夫妻”关系。‎ 这位同学发问道:对这类出现在经典文章中、习惯认知和说法里的不科学、不符合实际的内 容,应该怎么对待?请你写一篇文章,对他的发问作出回应。要求:800字以上,题目自拟。‎ ‎【答案】求真务实是必须的 ‎《劝学》中说“蟹六跪而二螯”,意思是蟹有六只脚和两只大钳子。《孔雀东南飞》里说“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把鸳鸯比喻夫妻恩爱,忠贞厮守。这些千百年来一成不变的说法,被一位高中生质疑。这位同学仔细观察蟹,发现蟹其实是有八只脚的;他还长期对鸳鸯进行研究,发现鸳鸯“夫妻”关系并不固定,它们原本挺“花心”的。‎ 传统说法,无伤大雅。然而,这位高中生却较起真来,颠覆了我们的习惯认知。对于一些不科学、不符合实际的内容,他敢于发问,大胆质疑,这种求真务实的作法是必须的,这种作风是值得大力弘扬的。试想,这位同学读到这些经典篇目时,如果只是眯着眼睛像和尚念熟经一样,那也只能是人云亦云远离真相了。‎ 敢于质疑经典文章,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态度。敢于对习惯说法和习惯认知发问,彰显了求真务实的作风。经典的和习惯的,常常是被认为是权威的,是毋庸置疑的。可是,所谓真理,往往也存在谬误。对不科学和不符合实际内容的谬误,探求其真相,才能拨开乌云见月明,才能更接近真理,更能造福于社会。比如,俄国十月革命首先是在城市中暴动并取得成功的,于是这种夺取政权的模式被当作范例。李立三和王明把此范例奉为圭臬,命令中国工农红军不停地向大城市发动进攻,结果遭到惨败。毛泽东的成功,就在于他大胆质疑生搬硬套俄式革命的做法,他极力反对不符合中国国情的“本本主义”,反对那些言必称“苏俄”和“希腊”的人。毛泽东的实事求是和求真务实,使他找到了“以农村包围城市从而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倘若毛泽东像李立三和王明一样,做一个不质疑不发问的教条主义者,中国的历史就要改写了。‎ 俗话说,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敢于发问和质疑,就是自己把钳和自己下田。这样做,大而言之,可以推动科技的发展,促进科技的进步。伽利略,面对着大咖亚里士多德的从来没被人怀疑过的言论,大胆发问求证,创立了物体自由落体定律;布鲁诺,面对着宗教神学不可撼动的“地球中心说”理论,大胆质疑求真,捍卫发展了“太阳中心说”理论,即使惨遭被火烧的惩处,也绝不屈服改换初衷。历史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正是他们的大胆发问质疑,人类才更接近真理,科学才获得大跨步跳跃式发展。‎ 客观世界是纷繁复杂的,在地球和宇宙面前,人类的认知还只是皮毛。因此,对于经典,对于传统,对于习惯,我们要敢于发问,大胆质疑。向先哲学习: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本题为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干是“对这类出现在经典文章中、习惯认知和说法里的不科学、不符合实际的内容,应该 怎么对待?请你写一篇文章,对他的发问作出回应。”要求:800字以上,题目自拟。要想准确立意,必须先懂所给材料的意思。材料一共有三段文字。材料解读:一、关于材料材料分为两部分部分:第一部分设置作文情境:“一位同学在本班墙报提到,课本里的有些内容是存在问题的”;第二部分例举课文《荀子·劝学》《孔雀东南飞》中存在的问题。其中一个是《荀子·劝学》中“蟹六跪而二螯”句中对“六跪”是误解,另一个例子是《孔雀东南飞》里“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句中对“鸳鸯”的误解。二、关于写作任务。写作任务为“请你写一篇文章,对他的发问作出回应”。回应的内容是“他的发问”,即“对这类出现在经典文章中、习惯认知和说法里的不科学、不符合实际的内容,应该怎么对待?”“这类”二字指代材料中所例举的现象,对下文出现的概念有一定的限定作用,学生的作文应围绕“经典文章、习惯认知和说法”中的一些不科学、不符合实际的内容进行阐述,表明观点态度。三、角度与立意。1.持宽容的态度:经典文章(尤其是文学作品)、已经固化成为习惯的认知和说法是允许想象和夸张的,正因为如此,才有独特的魅力。有些事物,从科学常识看也许是不符合实际的,但在具体语境中,也有其合理性,大可不必吹毛求疵。2、持科学质疑的态度:即使是经典作品、已经固化成为习惯的认知和说法,也应该深入生活,了解生活,尊重事实,尊重科学。虽然我们强调描绘形象和抒情的诗词中,要运用形象、联想、想象、虚构、夸张等创作手法。但这也必须以客观真实为基础,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绝不能违反事物发展的逻辑和科学常识,而任意杜撰。3、持理性辩证的态度:一方面承认即使是经典作品、已经固化成为习惯的认知和说法的确存在不科学、不符合生活实际的错误,但能辩证地认识到出现这类错误的原因,或囿于个人认知、时代所限、或出于文章形式内容和谐统一、一定的交际和教育的目的等等;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四、构思设想。文章开头从材料里提出观点:对于不科学、不符合实际的内容,要敢于发问,大胆质疑,这种求中求真务实的做法是必须的,这种作风是值得大力弘扬的。接着可以用两个主体段落论证此观点,一写大胆质疑其实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可以举事例证明。二写如何发问和质疑,就是要要敢质疑发问,去查经据典,这样才能去伪存真。本节可以采用事实论证和道理论证。全文要采用层层递进的结构,始终围绕论点论述。当然,这只是提供一种立意和论证思路。学生可以大胆发言成文。‎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 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