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s5u.com
黄骅中学2017-2018年度第二学期高中一年级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至8页。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客观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
1、在偏远的农村至今还流传着赶牛耕地的口令:“驾、驾”(往前走),“吁、吁”(站住),“喔、喔”(右拐),“过、过”(左拐),耕牛会依照口令有条不紊地帮助农人完成耕作。这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 )
A.男耕女织的社会分工 B.农民训练牲畜的技能
C.铁犁牛耕的生产状态 D.耕牛是人们的好朋友
2、钱穆说,均田是郡县制度下的井田,而井田是封建制度下的均田。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均田制的实质是贵族土地私有制 B.均田制和井田制都是土地国有制
C.井田制下实现了土地的平均分配 D.均田制和井田制都是土地私有制
3、唐后期至宋代,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土地兼并和土地买卖频繁。南宋叶适记载说:“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这材料主要反映了( )
A.政府维护地权流转 B.佃农之间土地买卖频繁
C.地权所有者在土地买卖中获利 D.宋代租佃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4、东汉前期,豪强地主田庄的规模都十分巨大,劳动者多为投身于田庄寻求庇护的农民,还有不少是庄主的同姓同宗,他们与庄主形成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这体现出当时的田庄( )
A.土地归封建国家所有 B.呈现出自给自足的特点
C.能够与朝廷分庭抗礼 D.存在着分裂割据的隐患
5、明中叶,《华亭县志》中记载:“里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闲。”《松江府志》记载明人诗云:“平川多种木棉花,织布人家罢缉麻,昨日官租课正急,街头多卖木棉纱”。这说明明代( )
A.松江垄断了全国棉纺织业 B.江南地区农业的衰落
C.江南自然经济已经开始解体 D.棉纺织业纺和织出现分离
6、历史图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关于下列图片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图1反映了周朝青铜铸造的高超工艺
B、图2可作为汉代丝织业高超工艺的实物证据
C、图3反映了东汉时新的冶铁鼓风装置出现
D、图4在秦始皇时确立为全国统一流通的钱币
7、据载:唐长安“宫市”为一种官办的专门为宫廷采办物资的特殊机构,宋汴京“宫市”则顺应唐长安“宫市”官办宫廷采办的性质而逐渐演变为官商合一的机构。宋代“宫市”的演变( )
A.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C.为宫廷的腐败埋下隐患 D.表明采办机构已经非常完善
8、《清明上河图》近年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动画片《麦兜响当当》将其做成了动画,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足迹馆”也特设一幅《清明上河图》以展示宋代都城的街市。下列所述现象在宋代都城的街市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大店小铺林立,货郎走街串巷,还有国外客商,商品满目琳琅。”
B、“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C、“买卖昼夜不觉,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也。”
D、“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9、明朝初年,政府为了解决边疆驻军的粮食供应问题,规定盐商若赴边塞纳粮,可由官府酬给盐引(取盐的凭证),商人持盐引到官府控制的盐场支盐,然后贩卖取利。晋商抓住这一机会,获得了一次大发展。这一事例( )
A.揭示了官商结合是商人获利的主要途径 B.开创了封建国家官营商业发展新路径
C.说明了商帮的发展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 D.表明明朝初年不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10、汉武帝时期,改变了过去郡国贡献各自为政的办法,统一派遣官吏将所要征收的贡赋,折成当地出产丰饶的土特产品收上来,一部分运往京师供应朝廷,另一部分像商贾那样运往
需要这些物品的地区转手获利。这一措施( )
A.体现了政府的抑商政策 B.改变了政府税收的主要来源
C.解决了封国对中央的威胁 D.抬高了部分地区的商品价格
11、中国古代一方面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另一方面商业仍然在蓬勃发展。对上述悖论的解释合理的是( )
A.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与商品经济的繁荣无关
B.“盐铁官营”等政策成为了商业发展的最大动因
C.重农是战国以后历朝的一贯政策,抑商并非贯穿始终
D.古代明清商业发展因其闭锁状态被西欧打破而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2、1832年6月,一艘英国商船驶抵宁波,对中国地方官提出了通商要求。结合时代特征判断,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
A. 中国人对英国造船技术感兴趣并效仿 B.地方官因宁波非泊船之所而命其驶离
B. 船上商品通过宁波合法转售到内地 D.地方官因《南京条约》而同意其请求
13、1844年,清政府曾多次“密谕”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省督抚,要他们设法大力鼓励当地商民投资开采银矿,并特别强调“官为经理,不如任民自为开采”,可使“民生国计,两有裨益”。这一做法是为了( )
A. 应对白银外流带来的危害 B.促进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C.缓解西南地区的社会矛盾 D.解决军事工业的资金困难
14、南京国民政府在1930年底同意裁除厘金,1933年和1935年实行币制改革,1935年资源委员会实施重工业五年计划,1933—1937年先后设立中央农业实验所、全国稻麦改良所和中央棉产改进所等等。这些措施( )
A.得益于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 B.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转型
C.实现了民族工业的稳定发展 D.具有了国家干预经济的特征
15、江苏川沙的女工本来纺织土布,鸦片战争后,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很多女工迁至上海,进洋纱厂、洋布局做工。这说明了( )
A.在外商企业刺激下民族工业兴起 B.妇女成为劳动力市场的主力军
C.自然经济受外国经济侵略而消失 D.近代工业发展促进人口的流动
16、下图是1892-1910年中国近代民族企业新增工厂的数量变化情况,该图说明了( )
A. 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减弱 B. 洋务运动得到了深入发展
C. 实业救国的理想初步实现 D. 中国近代化阻力有所减弱
17、1904—1908年,政府登记在册的近代中国公司有227家,而到1912年时,达到20749家。但其中绝大部分是小型或中等规模企业,只有750家企业雇工超过100人。这表明( )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 B.民族企业的发展有较大局限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总体顺利 D.清政府严格限制企业的规模
18、李鸿章在《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中说:“窃自同治元年臣军到沪以来,随时购买外洋枪炮,设局铸造炮弹,以资攻剿,甚为得力。”这材料中的“设局”指的是创办( )
A.安庆内军械所 B.上海轮船招商局 C.江南制造总局 D.天津机器制造局
19、电视剧《北平无战事》中,北平分行金库主任崔中石拿10万美元贿赂党通局官员时说:“为了稳妥,昨晚在南京花旗银行现提的,也就10万,按今天的比价,一元兑换法币(国民政府官方货币)1200万。”当时中美货币兑换比例非常悬殊。下列与这一剧情相对应的历史背景是( )
A. 帝国主义滥发货币极大阻碍民族工业的发展
B.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为刺激出口实行货币贬值
C. 法币严重通胀促使国民党政权迅速走向崩溃
D. 中美缔结友好通商航海条约造成了美元升值
20、19世纪中期以后,英、法、美等国在与中国进行贸易时,将本国度量衡与中国度量衡按比例折算。1928年,南京政府拟定《度量衡法》,规定海关与内地一律采用国际通用标准。这一变化折射出中国( )
A.贸易走向规范化和国际化 B.一直采用国际统一度量衡
C.迈出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 D.在世界市场处于附属地位
21、张謇自称兴办实业可谓是“幸而利,幸而成”,却又“至于钝,几于败”,感叹自己“不幸而生中国,不幸而生今之时代”。造成张謇“不幸”的根源是( )
A.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C.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 D.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22、严中平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中指出,国民党统治区的3758家工厂中,有590家在1937年就存在,有3168家是1938~1942年创办的。这些工厂大多数设在四川、湖南、陕西。这材料表明( )
A.抗战阻碍了中国经济发展 B.中部和西部地区成为当时中国经济重心
C.抗战期间日本对华经济侵略加剧 D.抗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工业布局的调整
23、1959年中央在《关于组织农村集市贸易的指示》中提出,允许社员有“小自由”,1960年再次强调“有领导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活跃农村经济”。此规定的提出( )
A.旨在促进工业化建设速度 B.有利于缓解农村经济困难
C.开始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D.加强了人民公社管理体制
24、“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的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中共中央( )
A.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B.推行了公私合营
C.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D.推广联产承包责任制
25、据统计,1958年全国有345万个公共食堂,而在这里头吃饭的人占了全国农村总人口的90%以上,也就是说当时有5亿中国农民都在公共食堂吃饭。该现象( )
A.体现了计划经济体制的严重弊端 B.说明国民经济的比例严重失调
C.是过分强调公有化程度的结果 D.是“大跃进”的必然产物
26、中共八大上陈云提出经济体制建设的方向即“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具体内容为:国家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个体经营是补充;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自由生产作为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自由市场为补充。下列选项对这一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
A.体现了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果
B.明确提出了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说明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出现曲折
D.标志着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即将彻底结束
27、邓小平说:“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个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决不是提倡个人都向‘钱’看。”下列最符合邓小平讲话精神的是( )
A.对外开放方针的确定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三大改造的开展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行
28、《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指出:“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这里“汲取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原则”分别是指( )
A.精耕细作、平均主义 B.小农经济、共同劳动
C.协作经营、按劳分配 D.个体经营、集体经济
29、“如今的计委(国家计划委员会)大院(位于北京城西三里 河)已有几分落寞,冬天感觉更是如此,在灰色的天空和枯萎的树枝映衬下,苏式老楼越发显得破败,很多窗户已没了玻璃,用塑料编织袋勉强堵上。”(据北京晚报2013年3月2日)计委大院的落寞,是由于( )
A.中苏关系恶化 B.中美关系正常化
C.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D.经济计划彻底退出舞台
30、 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对外开放的沿海、沿边、沿江、沿路的“四沿战略”。其中“沿江”战略的目标是推动长江流域的全面开放,以贯通东西,辐射南北。据此判断,实施“沿江”战略的龙头举措是( )
A.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B.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C.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D.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
31、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大批沿海城市人口向内地迁移,在内地形成了一批新的城镇,促进了中国城市分布向中西部扩散的格局。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因为( )
A.国家调整了工业布局 B.人口急剧膨胀
C.国家实行城镇化战略 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32、1929年福建《同安县志》记载:“男女常服皆尚长,而今尚短;……今则以革履为雅观,而且眼戴金边镜,手执镶金杖,此风倡自学堂,谓此不足称时髦也。”这说明同安县
A.奢侈之风日渐盛行 B.社会风气日趋开放 ( )
C.传统风俗荡然无存 D.西方文明已成主流
33、“全国掀起削减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影响的运动……西方人的服装和西服受到批判,旗袍和其他被视为'资产阶级的'中国服饰也遭到了批判……各种各样的制服大行其道,其中最有名的有中山服、解放服或列宁装”。这一现象开始出现于 ( )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开始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34、 杨乃武案发生在清代同治、光绪年间,案发伊始,社会舆论对杨乃武极为不利,但《申报》扭转了这一局面,清统治者在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下使杨乃武案昭雪平反。这说明了报刊 ( )
A.对司法案件审理起了决定性作用 B.以维护公平正义为办刊宗旨
C.发挥了引导舆论监督司法的作用 D.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
35、1876年,《申报》报道:“火车为华人素未经见,不知其危险安妥,而(乘客中)妇女及小孩竟居其半……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这反映出( )
A.火车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的出行方式 B.人们对火车持敌视态度
C.中国社会具备接纳新事物的能力 D.国人己经普遍接受了工业文明
36、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决定采用阳历为国历,1927年,国民政府通令:“嗣后无论公私事项,一律遵用国历”,然而之后社会使用旧历(农历)仍占主流。1936年,国民政府通告旧有的农家节气,应时节令等,均移于国历,其不可移者,则仍其旧,藉为推行国历之助”。这表明 ( )
A.保守主义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流 B.政府向落后社会生活方式让步
C.政府意识到习俗变迁应因势利导 D.城乡之间习俗变迁的速度差异大
37、电影《我的 1919 》生动再现了这一年中中国外交官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为维护国家的主权而据理力争的外交智慧和风采。在这部电影中你最有可能看到 ( )
A.某人通过电话托他在俄的好友买到了一瓶伏特加
B.德国、奥匈帝国等战败国和俄被排斥在和会之外
C.很多国家的外交代表常出入电影院或参加鸡尾酒会
D.北京高校学生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介得知中国外交失败时义愤填膺
38、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消失的旧时光1943,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下列选项中,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 )
A.恋爱青年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
B.徐小姐爱好很多,读书、阅读《申报》、看上海当地电影院播放的电影
C.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并把新房装潢成欧美风格
D.工人上班有的坐公共汽车,有的坐有轨电车,有的骑自行车,如果去北京可以乘地铁。
39、十九世纪的中国,凡西方的东西,照例会被先反对一阵,但是电影却是例外。《定军山》一炮打响后,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的《长坂坡》等其他影片也大获成功,看电影的人“有万人空巷来观之势”。下列对该现象的正确解读是( )
A.民国政府鼓励电影产业发展 B.西方影片具有极大的民众市场
C.国产电影借助传统艺术得以发展 D.京剧艺术依赖电影技术传播
40、中国新闻网《2013年中国式婚姻状况调查白皮书》:“见面礼”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为衣服、布料等物,80年代后期“见面礼”为手表,90年代变为首饰、戒指、项链等。……有86%的人认为结婚准备房子是应该的,……8%的人同意接受与外国人结婚。材料反映了( )
A.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 B.对中国传统婚姻的彻底摒弃
C.女性社会地位太大提高 D.新时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第Ⅱ卷(共40分)
注意事项:第Ⅱ卷共2页,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题卷上。
得分 阅卷人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8分)
农业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产业。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 ----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材料二 建国初,人民政府发起土地改革运动,平均分配土地,一家一户的自耕农经济成为经济的主体。不久,多数农民满足于“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图景,生产积极性下降。1952年对山西49个村的调查,有1078亩土地被卖出;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的农村调查,有12.52%的农户出租土地;1952年对山西祁县的调查,在2486户农民中,放高利贷有20户。
----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讲义》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6分)
(2)据材料二,在稳定的社会条件下,自耕农自身发展有哪些新问题?(4分)
(3)材料三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为什么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这一政策为何能取得很好的效果?(8分)
得分 阅卷人
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22分)
工业化道路的选择直接关系一个国家能否顺利地实现工业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中国开始有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在通商口岸创办了一些近代商办企业,但在中国甲午战争以前,商办企业始终没有得到清政府正式承认而处于“不合法”的地位,直到1898年清政府才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表示要“提挈工商”。
材料二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 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材料三 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0.6%。光通信设备、程控交换机、移动电话机和微型电子计算机等信息通信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5.9%至1.2倍。
----国家统计局《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近代商办企业产生的原因有哪些?甲午战争以后,这些商办企业为什么会得到清政府承认?(8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是什么?简要分析产生这一战略的国际因素。(6分)
(3) 根据材料三,简要指出我国当今工业化建设的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8分)
河北黄骅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1-5 CBADD 6-10 DBDCA 11-15 CBADD
16-20 DBBCA 21-25 DDBCC 26-30 ABDCB
31-35 ABACC 36-40 CDDCD
二、材料题
41、(1)分散经营;劳动效率低下;经济资源协调能力不高.
(2)满足温饱状态,生产积极性下降;出卖土地、出租土地;放高利贷。
(3)安徽和四川。因为包产到户政策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实行的(没有脱离社会主义轨道)。
原因: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过去分配中平均主义的弊端,极大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2、(1)产生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
承认的原因: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扩大税源,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 战略:制订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并优先发展重工业;
国际因素:美国及其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遏制和孤立”;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3) 特点: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增长较快。
主要原因:改革开放创造的条件;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要求;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要求;国家重视高新技术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