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章末综合测评(四)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全部选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得3分,有错选或不答得0分.)
1.我国物理学家钱三强、何泽慧夫妇,1946年发现了铀的三分裂和四分裂,这是我国科学家在核物理研究中做出的贡献,这是将中子打入铀核后所发生的核反应,它属于( )
【导学号:64772111】
A.人工核转变 B.重核的裂变
C.铀核的衰变 D.以上说法都不对
【解析】 铀核裂变的产物是多样的,所以我国科学家钱三强、何泽慧夫妇发现了铀核的三分裂和四分裂.
【答案】 B
2.铀是常用的一种核燃料,若它的原子核发生了如下的裂变反应:U+n―→a+b+2n,则a+b可能是( )
A.Xe+Kr B.Ba+Kr
C.Ba+Sr D.Xe+Sr
【解析】 根据核反应中的质量数守恒可知,a+b的质量数应为235+1-2=234,质子数应为92,A项中的质量数为140+93=233,B项中质量数是141+92=233,C项中质量数为141+93=234,质子数为56+38=94,D项中质量数为140+94=234,质子数为54+38=92,综上可知,答案为D.
【答案】 D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导学号:64772112】
A.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B.γ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它的穿透能力比β射线要弱
C.若能测出核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损,就能根据ΔE=Δmc2计算出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
D.一个氘核(H)与一个氚核(H)聚变生成一个氦(He)的同时放出一个电子
【解析】 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A错误;γ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它的穿透能力比β射线要强,B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错误;若能测出核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损,就能根据ΔE=Δmc2计算出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C正确;一个氘核(H)与一个氚核(H)聚变生成一个氦核(He)的同时放出一个中子,D错误.
【答案】 C
4.太阳因核聚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同时其质量不断减少.太阳每秒钟辐射出的能量约为4×1026 J,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太阳每秒钟减少的质量最接近( )
A.1036 kg B.1018 kg
C.1013 kg D.109 kg
【解析】 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ΔE=Δmc2,得Δm== kg≈4×109 kg,故D项最接近.
【答案】 D
5.(多选)关于核衰变和核反应的类型,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A.U→Th+He是α衰变
B.N+He→O+H是β衰变
C.H+H→He+n是轻核聚变
D.Se→Kr+2e是重核裂变
【解析】 据核反应各类型特点可知:A、D项均为衰变,A中放出α粒子,A正确,D错误.B项为人工转变,B错误,C项为轻核聚变,C正确.
【答案】 AC
6.(多选)质子数与中子数互换的核互为“镜像核”,例如He是H的“镜像核”,同样H也是He的“镜像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和O互为“镜像核”
B.N和C互为“镜像核”
C.β衰变的本质是一个中子转变为一个质子,同时放出一个电子
D.核反应H+H→He+n的生成物中有α粒子,该反应是α衰变
【解析】 根据“镜像核”的定义,N和C互为“镜像核”,选项B正确,A错误;β衰变的本质是一个中子转变为一个质子,同时放出一个电子,选项C正确;核反应H+H→He+n的生成物中虽有α粒子,但该反应是聚变反应,选项D错误.
【答案】 BC
7.(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导学号:64772060】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A.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热核反应
B.中等核的平均结合能比重核的平均结合能大,所以重核裂变要放出能量
C.只要有核反应发生,就一定会释放出核能
D.轻核中质子数与中子数大致相等,重核中中子数小于质子数
【解析】 太阳的能量来自轻核聚变放出的能量,A正确.中等核的平均结合能比重核的平均结合能大,B正确.核反应是否释放能量取决于反应前后是否发生了质量亏损,C错误.随核子数增加,若只增加中子,中子与其他核子没有库仑斥力,但有相互吸引的核力,有助于维系原子核的稳定,所以稳定的重原子核中子数要比质子数多,D错误.
【答案】 AB
8.(多选)“中国月球着陆探测器”在中国航天馆揭开神秘面纱,它将带着中国制造的月球车,在38万千米之外的月球表面闲庭信步,月球的表面长期受到宇宙射线的照射,使得“月壤”中的He含量十分丰富,科学家认为,He是发生核聚变的极好原料,将来He也许是人类重要的能源,所以探测月球意义十分重大,关于H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导学号:64772113】
A.He的原子核内有三个中子、两个质子
B.He的原子核内有一个中子、两个质子
C.He发生核聚变,放出能量,一定会发生质量亏损
D.He原子核的核子靠万有引力紧密结合在一起
【解析】 He是氦元素的一种同位素,质量数是3,电荷数是2,原子核内有两个质子、一个中子,所以A错误,B正确;发生核聚变放出能量就会有质量亏损,C正确;原子核内的核子是靠核力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而不是靠万有引力紧密结合在一起的,D错误.
【答案】 B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按题目要求作答)
9.(8分)核电站利用原子核链式反应放出的巨大能量进行发电,U是核电站常用的核燃料.U受一个中子轰击后裂变成Ba和Kr两部分,并产生________个中子.要使链式反应发生,裂变物质的体积要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它的临界体积.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解析】 核反应方程遵守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且该核反应方程为:U+n―→Ba+Kr+3n,即产生3个中子.临界体积是发生链式反应的最小体积,要使链式反应发生,裂变物质的体积要大于它的临界体积.
【答案】 3 大于
10.(12分)同位素原子在许多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1934年,科学家在用α粒子轰击铝箔时,除探测到预料中的中子外,还探测到了正电子,更意外的是,拿走α放射源时,铝箔虽不再发射中子,但仍能继续发射正电子,而且这种放射性随时间衰减的规律跟天然放射性一样,也有一定的半衰期.
(1)写出α粒子轰击铝Al产生中子的核反应方程式;
(2)上述产生的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叫做放射性同位素,写出其产生正电子的核反应方程式;
(3)简要说明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并至少举出两个实际应用的例子.
【解析】 (1)Al+He→P+n.
(2)P→Si+e.
(3)利用射线辐射育种,作为示踪原子,检查管道等.
【答案】 见解析
11.(16分)天文学家测得银河系中氦的含量约为25%.有关研究表明,宇宙中氦生成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在宇宙诞生后3分钟左右生成的;二是在宇宙演化到恒星诞生后,由恒星内部的氢核聚变反应生成的.
(1)把氢核聚变反应简化为4个氢核(H)聚变成氦核(He),同时放出2个正电子(e)和2个中微子(νe),请写出该氢核聚变反应的方程,并计算一次反应释放的能量.
(2)研究表明,银河系的年龄约为t=3.8×1017 s,每秒银河系产生的能量约为1×1037 J(即P=1×1037 J/s).现假定该能量全部来自上述氢核聚变反应,试估算银河系中氦的含量(最后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3)根据你的估算结果,对银河系中氦的主要生成途径作出判断.
(可能用到的数据:银河系质量约为M=3×1041 kg,原子质量单位1 u=1.66×10-27 kg,1 u相当于1.5×10-10 J的能量,电子质量me=0.000 5 u,氦核质量mα=4.002 6 u,氢核质量mp=1.007 8 u,中微子νe质量为零.)
【解析】 (1)4H→He+2e+2νe
Δm=4mp-mα-2me
ΔE=Δmc2=4.14×10-12 J.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2)m=mα=6.1×1039 kg
氦的含量k===2%.
(3)由估算结果可知,k=2%远小于25%的实际值,所以银河系中的氦主要是宇宙诞生后不久生成的.
【答案】 (1)4H→He+2e+2νe 4.14×10-12 J (2)2% (3)银河系中的氦主要是宇宙诞生后不久生成的
12.(16分)运动的原子核X放出α粒子后变成静止的原子核Y.已知X、Y和α粒子的质量分别是M、m1和m2,真空中的光速为c,α粒子的速度远小于光速.求反应后与反应前的总动能之差以及α粒子的动能.
【解析】 设衰变前原子核X的速度为v0,衰变后放出的α粒子的速度为v,由动量守恒有:
Mv0=m2v
再由反应中能量守恒有
Mv=m2v2-ΔE
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有
ΔE=Δmc2
而Δm=M-(m1+m2)
解之有
ΔE=m2v2-Mv=M-(m1+m2)]c2
=(M-m1-m2)c2
Ekα=m2v2==c2.
【答案】 (M-m1-m2)c2 c2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