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标全国卷Ⅰ)
7.D A项,蚕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可与人造纤维区分;B项,食用油的主要成分为油脂,反复加热会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产生稠环芳烃等有害物质;C项,蛋白质是流感病毒的组成成分,加热能使蛋白质变性从而杀死流感病毒;D项,医用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75%,错误。
8.A A项,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相同,为CH2,故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含氢原子数为2NA;B项,N2和H2的反应为可逆反应,转化率不可能达到100%,生成的NH3分子数小于2NA;C项,Fe和过量HNO3反应生成Fe3+,电子转移数为3NA;D项,标准状况下,CCl4呈液态。
知识拓展 应用阿伏加德罗常数(NA)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某些物质分子中的原子个数。例如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臭氧(O3)为三原子分子,白磷(P4)是四原子分子等。
②一些物质结构中化学键的数目。例如SiO2、Si、CH4、P4等。
③特殊物质的摩尔质量。例如D2O、T2O、18O2、D2等。
④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中,计算电子转移数目。例如Na2O2和水的反应,Cl2和NaOH溶液的反应等。
⑤物质的状态。例如水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态;SO3在标准状况下呈固态,常温常压下呈液态;在标准状况下,碳原子数大于4的烃呈液态或固态。用到22.4 L·mol-1时,必须注意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下。
⑥部分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物质,如N2、CO与C2H4;N2O与CO2等。
9.B A项,异丁烷为2-甲基丙烷;B项,乙烯和水通过加成反应可制得乙醇;C项,C4H9Cl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D项,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易混易错 本题易错选D项,个别学生误认为油脂相对分子质量较大,为高分子化合物。
10.C A项,乙酸与乙醇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后生成的乙酸乙酯与乙醇、乙酸互溶,用长颈漏斗无法分离;B项,NO可与空气中的O2反应,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D项,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虽可除去HCl,但带出了水蒸气,得不到纯净的Cl2。
名师点拨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等在选择题中由常考点演变为必考点,在备考中该部分知识应引起重视。
11.B 负极区(阴极)电极反应为:4H++4e- 2H2↑,正极区(阳极)电极反应为:4OH--4e- 2H2O+O2↑。A项,通电后SO42-向正极移动,正极区OH-放电,溶液酸性增强,pH减小;C项,负极反应为4H++4e- 2H2↑,溶液pH增大;D项,当电路中通过1 mol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25 mol O2生成。
思路梳理 1.通电前:电解质溶液中含有哪些阴、阳离子(包括由水电离出的H+和OH-)。
2.通电时:阴离子移向阳极,阳离子移向阴极,结合放电顺序分析谁优先放电(注意活泼金属作阳极时,活泼金属优先放电)。
3.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要注意原子数、电荷数是否守恒。
4.能结合题目要求分析电解时的各种变化情况,如两极现象、水的电离平衡移动、离子浓度的变化、pH的变化等。
12.D 强酸滴定弱碱,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呈酸性,应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A项错误;若氨水和盐酸恰好反应生成NH4Cl,溶液呈酸性,要使pH为7,盐酸应偏少,即M点对应的盐酸体积小于20.0 mL,B项错误;C项,M点对应的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应为c(NH4+)=c(Cl-)>c(H+)=c(OH-),错误;D项,N点对应的溶液为氨水,c(OH-)=0.10 mol·L-1×1.32%=1.32×10-3 mol·L-1,c(H+)=KWc(OH-)=10-141.32×10-3 mol·L-1,pH=11+lg 1.32Zn
(5)sp3 共价键
(6)①(14,14,14)
②8×736.02×565.763×107
解析 (2)单键中含有1个σ键,双键中含有1个σ键和1个π键,叁键中含有1个σ键和2个π键。σ键的成键方式是“头碰头”,π键的成键方式是“肩并肩”,原子间形成的σ键键长越长,越不利于两原子间形成π键。(3)对于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4)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原子吸引电子能力越强,元素的电负性越大。(5)金刚石中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杂化,微粒间作用力为共价键,运用类推法不难得出结论。(6)②晶胞参数a即为晶胞边长,ρ=mV=8×736.02×1023(565.76×10-10)3 g·cm-3=8×736.02×565.763×107 g·cm-3。
38.答案 (1)cd
(2)取代反应(酯化反应)
(3)酯基、碳碳双键 消去反应
(4)己二酸
(5)12
(6)
解析 (1)a项,如淀粉、纤维素没有甜味,脱氧核糖的分子式为C5H10O4,不符合CnH2mOm的通式;b项,麦芽糖水解生成葡萄糖,蔗糖水解才生成葡萄糖和果糖。
(3)D生成E时只是在六元环状结构的碳原子上去掉了4个氢原子,符合消去反应的特征,属于消去反应。
(5)0.5 mol W与足量的NaHCO3反应生成1 mol CO2,说明W中含有两个羧基,满足要求的W有、、、,以及上述四种结构中的间位和对位结构,共12种。
(6)由(反,反)-2,4-己二烯和C2H4为原料合成对苯二甲酸,应先用(反,反)-2,4-己二烯和C2H4反应生成,然后再用Pd/C作催化剂,加热,消去4个氢原子,生成,最后再用KMnO4(H+)氧化生成对苯二甲酸。
知识拓展 1,3-丁二烯和乙烯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化学方程式为+‖,这一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