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时 中国的地理差异及其农业生产
课时分层训练
[2017·石家庄]读图,完成1~3题。
图22-7
1.以秦岭—淮河为分界线的两大区域是 ( )
A.①与② B.②与③
C.③与④ D.④与①
2.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四条界线中没有穿过该线的是 ( )
A.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B.我国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C.1月份平均气温0 ℃等温线
D.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3.确定②地区与③地区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 )
A.降水 B.热量
C.地形 D.植被
4.[2018·襄阳]我们了解地理要素的关键是掌握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事物分布规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
23
A.我国人口东多西少
B.我国山区地质灾害频发
C.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D.我国水、土资源南丰北缺
[2017·永州]读“我国北方地区图”,完成5~6题。
图22-8
5.北方地区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 )
A.以干旱为主 B.以高寒为主
C.以旱地为主 D.以水田为主
6.有关北方地区内部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地形以平原为主
B.②地区黄土广布,水土流失严重
C.①③地区相比,传统民居以窑洞为主的是③地区
D.②③地区相比,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的是②地区
7.[2017·成都]下列四组农作物中,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的是 ( )
A.水稻、油菜 B.小麦、大豆
C.水稻、甜菜 D.小麦、甘蔗
8.[2017·德州]有关我国南方地区内部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
23
A.江南丘陵、台湾山脉等地区原始森林广布,树种丰富
B.四川盆地气候湿润,红土肥沃,物产丰富,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C.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优越,被称为“鱼米之乡”
D.幽深的溶洞、陡峻的石林和多样的民族文化并存于云贵地区,旅游资源丰富
[2018·石家庄]读图,完成9~12题。
9.图示区域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
A.干旱 B.高寒
C.湿热 D.冷湿
图22-9
10.植物生长与水分关系密切,读图推断该地区从东往西植被的变化规律大致是 ( )
A.荒漠草原→草原→荒漠
B.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C.草原→荒漠→荒漠草原
D.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11.影响该地区降水和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12.该地区最主要的农业生产部门是 ( )
A.种植业 B.畜牧业
23
C.林业 D.渔业
13.下列四图中,属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活动场景是 ( )
图22-10
A.① B.②
C.③ D.④
14.[2018·宜昌]关于青藏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本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内蒙古高原
B.这里有全国重要的牧区,主要牲畜有牦牛、三河牛、三河马
C.这里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藏民大多从事小麦种植
D.本区的农作物一般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
15.[2018·恩施]关于青藏地区农牧业的表述可信的是 ( )
A.除青稞和小麦外,还可少量种植玉米和水稻等粮食作物
B.“高原之舟”牦牛毛长皮厚、体形高大身体强壮
C.高原牧场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
D.种植业区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及河谷地带
[2016·广东]读图,完成16~18题。
23
图22-11
16.有关甲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B.人口稠密地区
C.我国最北的地区
D.最广泛的黄土分布区
17.乙地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基地的主要原因是 ( )
A.市场需求量大 B.邻近香港、澳门
C.水热充足 D.地形平坦开阔
18.丙地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有 ( )
①气温年较差大 ②降水较丰富 ③夏季高温
④光照强,日照时间长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9.[2018·菏泽模拟]读“我国北方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23
图22-12
(1)填写下列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A ;B 。
(2)填写下列数字代表的山脉名称:① ;② ;③ ;⑤ 。
(3)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④是 省,⑥是 海。
(4)本区的地形以 和 为主。
(5)本区的耕地以 为主,气候为 。
20.[2018·石家庄]研学青藏。暑假期间,某研学社团组织石家庄市学生去青藏研学14天。为能更好研学青藏,请你与他们一起设计研学攻略。据此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石家庄与拉萨比较表
地点
纬度
平均
海拔
1月
均温
7月
均温
日照
实数
含氧量(海拔
0米为100%)
拉萨
30°N
3658米
-2.3℃
14.9℃
3008小时
65%
石家庄
38°N
80 米
-2.4℃
26.9℃
2486
99.5%
(1)去青藏地区,准备带的必需品有: 、 、 等。
(2)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
交通方式
起止点
时长
费用(元)
23
火车
北京-拉萨
40小时
720
飞机
北京-拉萨
3小时
3000
汽车
石家庄-拉萨
≥15天
5000
(3)在青藏地区看到大片农田往往分布在河谷地带,其主要自然原因是 。
(4)在青藏地区,可吃到的传统美食有 等,可以住传统民居碉房,该种建筑墙体 ,具有 的功能。以上反映出青藏地区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图22-13
[2018·张掖]读“中国地理分区图”,完成1~2题。
图22-14
1.对图中地理分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大致为我国600毫米等降水量线
B.①大致沿秦岭长江一线
23
C.②为我国地势二、三阶梯分界线
D.③为我国地势一、二阶梯分界线
2.对我国四大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平原区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
B.高原山地多集中在青藏地区和南方地区
C.畜牧业区多集中在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D.工业基地多集中在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
3.下列关于秦岭—淮河一线,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线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上,植被以暖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B.该线以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作物熟制一般是一年两熟到三熟
C.该线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油菜为主
D.该线以南交通以水运为主,经济林木以柑橘、苹果、茶叶为主
[2018·扬州]下图中数字代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读图,完成4~6题。
图22-15
4.不同的地理环境造成居民有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地区居民的主食是馒头、包子和饺子
B.②地区的藏族人喜爱喝酥油茶和青稞酒
23
C.③地区的特色食品有汤圆、刀削面和年糕
D.④地区的手抓肉、米线是当地的传统美食
5.四大区域中农田多为旱地、以种植小麦和大豆为主、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的区域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6.下列地理特征中表示③区域的是 ( )
①气候干旱 ②高而寒 ③河流较少,主要为内流河 ④河流较多 ⑤以种植水稻为主 ⑥以畜牧业为主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①③④
[2018·潍坊]新疆天山地区的牧民,有迁移轮牧的历史传统。下图示意天山迁移轮牧过程。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9题。
图22-16
7.影响图中四个牧场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
A.风力 B.温度和降水
C.土壤 D.放牧习惯
8.根据不同季节,牧民春、夏、秋、冬四季的轮牧地点对应顺序是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23
9.周期性迁移轮牧的好处主要是 ( )
A.改良牲畜的种类 B.减少牲畜的病害
C.减轻草场的压力 D.躲避牲畜的天敌
10.[2017·临沂]长江经济带建设是我国“十三五”规划中区域协同发展三大战略之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该战略的基本思路。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南方地区及周边地区图。
图22-17
材料二 成都、上海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图22-18
(1)图中虚线表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确定界线A和界线B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和 。
(2)结合材料二,比较成都与上海冬季气温的差异,并从地形影响的角度分析原因。
23
(3)图中甲(阴影部分)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这里被誉为我国的“鱼米之乡”,请从自然环境的角度分析该地得此美誉的原因。
(4)图中乙(阴影部分)为三江源地区,雪莲和虫草(一种药材)是当地最受欢迎的旅游产品,简要评价采挖雪莲和虫草对该地区发展的影响。(从利、弊两方面分析)
(5)“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基本思路,请分别列举长江上游和中下游河段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6)长江经济带区域协同发展的主要表现为 。 ( )
23
①沿海地区的资金技术产业可以沿长江向中上游地区转移
②西部地区的产品可以借助江海联运进入国际市场
③长三角地区的矿产资源和能源可以支持中上游地区
④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建设可以改善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8年暑假,某大学地理专业学生赴西北某地旅游,第一天到达喀什时,感觉口渴难耐,不停地喝水。在喀什一起品尝了当地的瓜果,感觉特别甜。接下来几天,他们对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观进行了考察。
图22-19
(1)分析喀什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
(2)分析喀什地区瓜果特别甜的原因。
(3)简述图中城镇主要分布特点。
23
(4)推断图示地区瓜果种植用水的主要来源。
1.[2015·包头]与我国1月0 ℃等温线大体一致的是 ( )
A.农耕区与牧区的分界线
B.干旱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C.草地与旱地的分界线
D.落叶阔叶林与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
2.[2014·包头]关于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图22-20
A.甲区域的地形以平原和盆地为主
B.乙区域的耕地都是肥沃的黑土地
C.丙区域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D.丁区域全年气候冷湿,耕地多为水田
[2016·包头]下图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读图,完成3~5题。
23
图22-21
3.下列关于①~④地区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地区以畜牧业为主
B.②地区的耕地以旱地为主
C.③地区的水热条件优越
D.④地区在河谷发展种植业
4.我国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地区矿产资源匮乏
B.④地区缺少天然草场
C.南水北调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到黄河
D.③地区的油气资源缓解了我国东部地区的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
5.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南方地区人口密度最大,结合下表可知 ( )
地理区域
占全国总面积(%)
占全国总人口(%)
甲
25
55
乙
20
40
丙
30
4
23
丁
25
1
A.图中①地区与表中“甲”对应
B.图中②地区人口最多
C.图中③地区人口密度最小
D.图中④地区面积最小
6.[2013·包头]下列农业区的主要灌溉水源,来自同一条河流的是 ( )
①吐鲁番盆地 ②河套平原 ③河西走廊 ④宁夏平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7.[2014·包头]关于新疆的农业,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只有畜牧业,没有种植业
B.种植业主要分布在绿洲地区
C.灌溉水源主要来自塔里木河
D.气温年较差大,有利于瓜果的糖分积累
8.[2013·包头]吐鲁番出产的葡萄特别甜,主要是因为 ( )
A.灌溉水源充足 B.热量充足
C.土壤肥沃 D.日照强,昼夜温差大
[2016·包头]下图示意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位置以及哈尼农耕文化景观。该州海拔2 000米上的山区,年平均降水量2 026.5毫米,海拔500~1 000米的山间盆地、河谷地带,年平均水量817.2毫米,原始森林广布。读图完成9~10题。
图22-22
23
9.从山麓到山顶,原始森林的树种随海拔高度不同,呈现明显的差异,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 )
A.热量、光照 B.光照、土壤
C.水分、土壤 D.热量、水分
10.关于哈尼农耕文化,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山顶降水多,保留的原始森林为村寨涵养了水源
B.村寨建在半山腰,气候凉爽且对外交通便利
C.将部分原始森林开辟为梯田,更利于水土保持
D.梯田因降水少,又不便于灌溉,以旱地为主
11.[2013·包头]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22-23
(1)A、B、C是四大地理区域之间的界线,确定C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
(2)①②③三条河流中,汛期最长的是 (填河流名称); (填河流代号)河流沿岸形成了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带。
(3)a省级行政区域的名称是 ,农业生产部门以 为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 谷地。
(4)写出甲山脉和b沙漠的名称;分析b沙漠所在区域降水稀少的原因。
23
12.[2015·包头]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22-24
(1)在图中适当位置填注A省的行政中心。
(2)确定界线Ⅰ的主导因素是 ,该线以西的农业以 为主。
(3)图中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能与甲地形区相对应的是 (填“a”或“b”)。春季,甲地形区正值冬小麦返青,农田需水量大。分析该地区春季气候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4)从图中可以看出台湾岛铁路线的分布特点是 ,形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
(5)图中①区域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分析该区域雾霾天气增多的主要原因。
13.[2017·包头]下图为我国某地景观示意图,图中河流自西向东注入海洋,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3
图22-25
(1)造成图中①②两处天然植被差异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2)如果把②地的大面积林地开辟为耕地,会对下游河段产生什么影响?
(3)图22-26是图22-25中③④两处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其中的b曲线反映的是 处的流量变化,说出判断理由。
图22-26
23
(4)综合图中信息,判断②地的气候类型是 。
(5)河流从山地流出,由于坡度骤降,流速减慢,碎石和泥沙沉积形成一种扇形地貌——冲积扇。分析图中山前冲积扇上发展粮食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23
参考答案
【课时分层训练】
夯实基础
1.C 2.A 3.A [解析] 本题组考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相关知识。第1题,四大地理区域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其分界线:青藏地区①和其他三大地区分界线是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即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A、D选项错。北方地区③与西北地区②分界线大致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B选项错。北方地区③与南方地区④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C选项对。第2题,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1月0℃等温线;是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没有穿过秦岭—淮河一线。第3题,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所以确定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降水。
4.D [解析] 我国的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地区,并且北方地区较南方地区丰富;我国的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北方地区缺水严重。
5.C 6.D
7.A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农作物的分布。南方地区因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盛产水稻、油菜、甘蔗等。
8.D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我国的原始森林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地区。我国四川盆地的土壤是紫色土壤,红土地分布在东南丘陵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云贵高原石灰岩厚度大,分布广,经地表和地下水溶蚀作用,形成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典型地区之一。云贵高原丰富多样的自然环境,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多样性,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地区,各民族保留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是我国森林植被类型最为丰富的区域,动植物资源丰富,因此旅游资源极其丰富。
9.A 10.D 11.B 12.B 13.C
14.D 15.A
16.A 17.C 18.C [解析] 本题组考查我国农业的分布及原因。第16题,甲地是东北平原的一部分,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第17题,乙地主要位于我国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充足,适宜种植热带经济作物。第18题,丙地位于新疆,该地为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光照强,日照时间长,适宜棉花生长。
19.(1)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2)秦岭 太行山 大兴安岭
长白山 (3)山东 渤 (4)平原 高原 (5)旱地 温带季风气候
23
[解析] (1)依据位置,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为:B黄土高原,C华北平原。(2)依据位置,图中数字代表的山脉名称为:①秦岭,②太行山,③大兴安岭,⑤长白山。(3)依据位置,图中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为:④山东省,⑥渤海。(4)北方地区主要的地形区有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山东丘陵和辽东丘陵,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5)北方地区的耕地以旱地为主,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
20.(1)防晒霜、墨镜、羽绒服、帽子、氧气袋、药品(答出其中任意3点即可)
(2)略。
(3)河谷气温较高
(4)糌粑(或青稞酒或酥油茶或牦牛肉) 厚实 防寒 高寒
综合拓展
1.D 2.C 3.B
4.A 5.A 6.C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征。第4题,④地区的藏族人喜爱喝酥油茶和青稞酒,汤圆、年糕、米线属于②地区的特色食品,刀削面、馒头、包子和饺子是①地区的主食,手抓肉是西北地区传统美食。第5题,所述内容为①北方地区的农业特征。第6题,③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稀少而气候干旱,河流多为内流河,农业发展以畜牧业为主。
7.B 8.B 9.C
10.(1)气温、降水(热量和水分或气候) 地形(或海拔)
(2)差异:成都冬季气温较上海高。原因:四川盆地北部有秦岭、大巴山等高大山脉,对来自北方的冬季风、寒潮有阻挡和减弱作用(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北部没有高大山脉,冬季风和寒潮可以长驱南下)。(意思相近即可)
(3)平原地形(或地形平坦),气候湿热(或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盛产稻米;河网密布(或河湖众多),盛产淡水鱼。
(4)有利:增加经济收入,带动旅游业发展。
不利:导致水土流失加剧、草地退化(沙化)严重、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等问题,生态环境恶化。
(5)上游:水土流失、草场退化(沙化)等。
中下游:泥沙淤积、洪涝灾害、水污染等。
(6)B
23
11.(1)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山岭阻隔,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稀少,蒸发量大。
(2)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3)城镇主要分布在盆地的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
(4)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或者表述为地下水和河水)。
[解析] 本题图文结合考查学生对喀什自然和人文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1)可从海陆位置、地形影响、蒸发等方面分析喀什气候干旱的原因。(2)可从气温、光照、温差等方面分析有利于糖分积累的因素。(3)读图可知,图示地区城镇主要分布在盆地的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4)图示地区气候干旱,种植作物的水源主要来自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
中考链接
1.D 2.C
3.D [解析] ①地区为北方地区,以种植业为主,耕地以旱地为主;②地区为南方地区,耕地以水田为主;③地区为西北地区,气候干旱,以畜牧业为主;④地区为青藏高原,在河谷发展种植业。故选D。
4.D [解析] ①地区为北方地区,矿产资源丰富;④地区为青藏高原,为高寒草原牧场;南水北调工程分为东、中、西三条线路,东线和中线将长江水调到华北地区,西线将长江水调到黄河,解决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③地区为西北地区,油气资源丰富,西气东输缓解了我国东部的能源短缺。故选D。
5.B [解析] ①地区为北方地区,与表中“乙”对应;②地区为南方地区,人口最多,与表中“甲”对应;③地区为西北地区,与表中“丙”对应,人口密度最小的为青藏地区;④地区为青藏高原,与表中“丁”对应,面积不是最小。故选B。
6.D 7.B 8.D
9.D [解析] 本题考查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的影响因素。就地形而言,地势高、气温低;地势低、气温高。据材料可知,海拔在2 000米以上的山区,年平均降水量2 026毫米;海拔在500~1 000米的山间盆地、河谷地带,年平均降水量800毫米。分析可得,植被产生明显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热量和水分。
10.A [解析] 山顶降水多,原始森林为村寨涵养水源;村寨建在半山腰,气候凉爽但阻碍了与外界的交通;将原始森林开辟为梯田,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不利于保持水土;这里降水量较多,梯田主要以水田为主。
11.(1)气候(气温和降水) (2)长江 ③
(3)西藏自治区 畜牧业 雅鲁藏布江(藏南)
23
(4)甲山脉是昆仑山脉,b沙漠是塔克拉玛干沙漠。b区域深居内陆,远离海洋;由于周围高大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挡,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因此该区域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12.(1)填图略。
(2)降水 畜牧业
(3)b 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很少,蒸发旺盛,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所需水源。
(4)环岛分布(或沿海分布) 台湾地形以山地为主,分布在中东部,平原则分布在沿海地区
(5)大气、汽车尾气等污染严重,污染物堆积多;风力较小,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地形相对闭塞;地表植被覆盖率低。
13.(1)地形(地势、海拔或热量)
(2)含沙量增大,泥沙在河道中淤积,易导致水位上升,流量变化增大。
(3)④ 湖泊能够调蓄江河径流,使下游河段流量更平稳。
(4)温带季风气候
(5)山前冲积扇地形较平坦;土壤肥沃;河流流经且地下水丰富,水源充足;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粮食的生产。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