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课时 中国的自然资源特征、水土资源
课时分层训练
1.[2018·宜昌]我们要珍惜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
A.矿产资源 B.土地资源
C.气候资源 D.水资源
[2018·娄底]重稀土矿因为其广泛应用于钢铁、玻璃、陶瓷、电子等各种行业,被称为“工业味精”,非常珍惜宝贵,地球上已知的重稀土储矿量,几乎全部集中在中国南方地区。读“我国重稀土矿分布区图”,完成2~3题。
图19-4
2.赣、闽、桂三省(区)重稀土矿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 ( )
A.84% B.79% C.73% D.61%
3.对我国南方重稀土矿开发利用的措施合理的是 ( )
①加强保护,适度开发 ②不断扩大开采规模 ③提高稀土开采的技术水平 ④全部以“原矿”出口创汇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018·扬州]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完成4~5题。
11
图19-5
4.关于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耕地、草地比重大,土地利用类型少
B.林地比重最大,难利用土地比重小
C.耕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
D.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后备土地资源充足
5.针对我国土地利用现状,我国应采取的对策是 ( )
A.大力开发难利用土地,增加耕地供应
B.大规模毁坏林地,增加城市用地面积
C.将草地开垦为耕地,提高粮食产量
D.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图”,完成6~7题。
图19-6
6.图中序号与其土地利用类型搭配正确的是 ( )
A.①—旱地
11
B.②—草地
C.③—林地
D.④—水田
7.我国土地资源对农业发展的有利方面表现在 ( )
A.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B.人均耕地少
C.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D.山地多,平地少
[2018·广东]读“我国土地荒漠化占生态环境问题比重柱状图”,完成8~9题。
图19-7
8.我国土地荒漠化最严重的区域是 ( )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9.改善土地荒漠化问题的措施是 ( )
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 ②推广使用滴灌技术
③大规模开采地下水 ④植树种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1
10.[2018·宜昌]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有效措施是 ( )
A.跨流域调水 B.防治水污染
C.兴修水库 D.节约用水
11.[2018·连云港] “南水北调工程”能够反映我国水资源具有的特点是 ( )
A.地区分布不均 B.季节变化大
C.年际变化大 D.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12.[2018·白银]下图为“我国降水量及水资源空间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19-8
(1)观察图中等降水量线,受季节风影响,从时间分布来看,我国降水 季多, 季少(填季节)。描述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2)人们常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可见降水会直接影响 生产,为我国带来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哪两个大洋?
11
(3)我国降水不稳定会引发自然灾害。南方地区雨季过长往往会引发 灾害,北方地区雨季过短则多会引发 灾害。
(4)解决我国水资源南北空间分布不均,可行的措施是什么?
[2018·青岛]读“我国四种新能源主要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图19-9
1.据新能源分布的特点,图中符号与所表示的新能源对应正确的是 ( )
A.—地热能 B.—核能
C.—风能 D.—太阳能
11
2.图中表示的新能源在西藏广泛分布的原因是 ( )
①气温的日较差小
②海拔高,光照强
③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④气温年较差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8·广东]读“某市2008—2017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示意图”,完成3~4题。
图19-10
3.2008-2017年该市 ( )
A.林地面积持续增加
B.水城面积不断减少
C.未利用土地面积增加
D.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4.根据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针对该市的土地利用现状,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
A.城市住宅向高层发展
11
B.城市建设向林地扩张
C.退耕还湖
D.退耕还林
[2017·衡阳]我国是一个水土资源相对短缺且空间匹配欠佳的国家。读图,完成5~6题。
图19-11
5.水资源与耕地匹配较差的区域是 ( )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南地区 D.西北地区
6.缓解水资源空间分配不均的最有效措施是 ( )
A.修建水库 B.植树造林
C.跨流域调水 D.节约用水
7.[2018·聊城]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它不仅起着沟通南北交通、促进南北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而且在南水北调工程中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京杭大运河路线示意图和徒骇河示意图。
图19-12
11
材料二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从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逐级提水沿着京杭运河北上,在山东西部穿过黄河,进入河北。
材料三 聊城市地处35°47'N~37°02'N,属于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坡度较缓。徒骇河是流经该市的一条独流入海的河流。
(1)大运河自北向南依次贯穿了海河、 、淮河、 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2)大运河自北向南穿过的主要地形区有 、 。
(3)我国东部 以南地区,年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属于我国四类干湿地区中的 地区。
(4)由材料二判断,沿京杭运河由黄河至扬州的地势特点是 。
(5)据材料三判断:聊城市地处 (温度带);徒骇河的流向是 ,流速 。
[2014·包头]读中国部分自然资源基本情况表,完成1~3题。
矿产储量
耕地面积
河流径流量
森林面积
总量在世
界上的名次
3
4
6
6
人均量占世界
人均量的比例
12
25
14
13
1.表中所列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
A.矿产 B.耕地
C.河流径流 D.森林
2.表中数据说明了我国自然资源 ( )
A.总量小,人均少 B.总量大,人均少
C.总量大,人均多 D.总量小,人均多
3.下列措施可以弥补我国资源不足的是 ( )
11
①控制人口数量
②改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
③开发新材料、新能源
④提倡使用纸杯等一次性生活用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2011·包头]读下图,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图19-13
A.石油产量大于消费量的是乙国
B.石油不能自给自足的有四个国家
C.石油几乎完全依赖进口的是丁国
D.石油产量和消费量都最大的是戊国
5.[2012·包头]关于我国水土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北方水资源占全国水资源的40%,耕地占全国耕地的60%
B.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小
C.缺水最为严重的地区是华北和东北地区
D.黄河断流的地区缺水,不断流的地区不缺水
参考答案
【课时分层训练】
11
夯实基础
1.A 2.D 3.A
4.C 5.D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和保护。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其中耕地、林地比重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针对我国土地利用现状,我国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6.C 7.A [解析] 第6题,结合图例读图可判断,①为水田,②为旱地,③为林地,④为草地。第7题,我国土地资源类型多样,有利于因地制宜,对土地进行多样化的开发利用。
8.C 9.D 10.A 11.A
12.(1)夏、秋(或夏) 春、冬(或冬) 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或由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增)。
(2)农业 太平洋和印度洋。
(3)洪涝 干旱
(4)南水北调(或跨流域调水)。
综合拓展
1.C 2.B [解析] 第1题,选项A表示太阳能,选项B表示地热能,选项C表示风能,选项D表示核能。第2题,西藏地区有海拔高的青藏高原,晴天多,光照强,日照时间长,太阳能资源丰富。
3.D 4.A [解析] 第3题,通过统计图中图例,可看出耕地在不断减少。第4题,针对该地建设用地不断增多的情况,采取城市建筑向高层发展,来减少所占耕地面积比例。
5.B 6.C [解析] 第5题,读图根据各地区的水资源总量和耕地面积所占全国比重的百分比得出,北方地区的水资源与耕地匹配较差。第6题,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最有效措施是跨流域调水。
7.(1)黄河 长江
(2)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3)秦岭—淮河 湿润
(4)北高南低
(5)暖温带 自西南流向东北 缓慢(或平缓)
11
[解析] (1)世界最长的运河——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2)大运河自北向南穿过的主要地形区有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3)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年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属于我国四类干湿地区中的湿润地区。
(4)京杭运河由黄河至扬州的地势特点是北高南低。
(5)聊城市在秦岭—淮河以北的暖温带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从图中可以看出,徒骇河自西南向东北注入渤海,由于当地以平原为主,水流平缓。
中考链接
1.A 2.B 3.A 4.D 5.B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