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检测题(共5套有解析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十一章《盐 化肥》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水培”是一种室内植物无土栽培方式,又名“营养液培”。配置菠菜营养液时需要用到下列物质,其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H2O B.KH2PO‎4 C.(NH4)2SO4 D.Ca(NO3)2‎ ‎2.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校外调查时发现了下列一些现象,你认为其中不合理的是( )‎ A.生产农作物时,农民按国家标准适量使用化肥、农药 B.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 C.城市的“地沟油”经过加工处理后,作为化工原料 D.一些农民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3.某些肥料如磷酸二氢钙[Ca(H2PO4) 2]等进入水体会恶化水质,导致“水华”现象,Ca(H2PO4) 2属于( )‎ A.磷肥 B.氮肥 C.钾肥 D.复合肥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测量溶液的pH B.点燃酒精灯 C.滴加液体 D.稀释浓硫酸 ‎5.小玲同学对所学的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不完全正确的是(  )‎ A.化学材料 B.食品安全 ‎①毛织品和棉织品的区别-燃烧后闻气味 ‎②钢筋混凝土、汽车轮胎-复合材料 ‎③玻璃、陶瓷、水泥-无机非金属材料 ‎①工业酒精-含有甲醇等物质,不能饮用 ‎②含有塑化剂的食物、饮料不能食用 ‎③黄曲霉素-属于有机物,霉变食物不能食用,会诱发癌症 9‎ C.低碳经济 D.用化学“眼观”分析 ‎①改造或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产业 ‎②开发新能源代替传统能源 ‎③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 ‎①区别食醋和酒精-闻气味 ‎②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③用水灭火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6.下图中有两圆相交部分表示物质间反应的主要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处溶液呈蓝色 B.b处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增加 C.c处产生白色沉淀 D.d处银白色固体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 ‎7.下列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所属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 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4Fe+3O2点燃2Fe2O3 化合反应 B.侯氏制碱法制纯碱2NaOH+CO2===Na2CO3+H2O 复分解反应 C.验证铜和银的活动性Cu+Ag(NO3)2===Ag+Cu(NO3)2 置换反应 D.实验室制取氧气2KMnO4△K2MnO4+MnO2+O2↑ 分解反应 ‎8.下列各组物质均能溶于水,则在水溶液中一定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A.酸和碱B.酸和盐C.碱和盐D.盐和盐 ‎9.已知:下列图象表示一定质量的Ca(HCO3)2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该过程的CaCO3不分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 ‎10.下列物质归类正确的是(  )‎ A.空气﹣纯净物 B.高锰酸钾﹣氧化物C.碳酸氢钠﹣盐 D.氢氧化钙﹣碱 ‎11.下列离子能在pH=2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Cl﹣、NO3﹣、K+、Na+ B.SO42﹣、NO3﹣、K+、OH+‎ C.CO32﹣、SO42﹣、Mg+ D.NH4+、Cl﹣、OH﹣、K+‎ 9‎ ‎12.中考复习阶段,某同学梳理了以下知识:‎ ‎①向洗净的碎鸡蛋壳中加入食盐水制二氧化碳;‎ ‎②生活中通过煮沸降低水的硬度;‎ ‎③氯化铵与草木灰混合使用,可以增加肥效;‎ ‎④用果汁、小苏打、柠檬酸、凉开水等自制汽水;‎ ‎⑤ 煤燃烧生成的有毒气体二氧化硫溶于雨水形成酸雨; ‎ ‎⑥蒸发溶液时,等到水全部蒸干才移走酒精灯。‎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A.②⑤⑥ B.①③⑥ C.③④ D.②④⑤‎ ‎1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待提纯的物质 选用的试剂 操作方法 A Na2SO4(NaOH)‎ 稀盐酸 加过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 B NaC1(Na2CO3)‎ BaC12溶液 加入过量的BaC12溶液,‎ 过滤、将滤液蒸发结晶 C KC1(KC1O3)‎ MnO2‎ 加MnO2,加热后冷却 D H2 (CO2)‎ 氢氧化钠溶液 浓硫酸 将混合气体先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再通过浓硫酸的洗气瓶 ‎14.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按箭头方向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 ‎15.工业上常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来制得生石灰,发生的反应为CaCO3CaO + CO2↑。‎ 现取一定量的石灰石样品进行煅烧(假设杂质不变),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如右图所示。则纵坐标表示的是( )‎ 9‎ A.生成CO2的体积B.生成CaO的质量 C.固体中杂质的质量分数D.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二、填空题 ‎16.物质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现有硫酸铜、氢氧化钠、铁、盐酸、氧化铁、二氧化碳六种物质,它们之间相互可以发生一些化学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方法。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按照物质的组成对六种物质进行分类,请将属于下列分类结果的物质的化学式填写在下面的虚线框内 ‎(2)从上述物质中选择满足下列要求的反应 ‎①若两种物质反应能产生蓝色沉淀,则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写出一个有气体生成的置换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③为了证明上述物质中的酸与碱发生了化学反应,可以选取一种试剂进行验证。验证方法是。‎ ‎17.按要求书写下列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某食品包装袋中干燥剂的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其能干燥食品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热水瓶用久后,瓶胆内壁常附着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 CaCO3 和 Mg(OH)2],可以用稀盐酸来洗涤,写出与 Mg(OH)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氯化钡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AgNO3 溶液与 Cu 反应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在通常情况下,F、G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Q、R都是黑色粉末;E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略去)。请回答:‎ ‎(1)A、G的化学式为:,。‎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19.连云港碱厂年产纯碱120万吨,是我国三大纯碱生产企业之一。它的产品除了纯碱外,还有氯化钙和碳酸氢钠。该厂生产纯碱的工艺流程可简单表示如下:‎ 其生产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化学反应有:‎ ‎①NaCl + NH3 + CO2 + H2O = NH4Cl + NaHCO3↓‎ ‎②2NaHCO3Na2CO3+ CO2↑+ H2O 请回答:‎ ‎(1)①“碳化”过程中需要的CO2,可由石灰石高温煅烧得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实验室中,通常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CO2气体,不选用浓盐酸的理由是;干燥CO2气体,可用的干燥剂是(填字母)。‎ A.浓硫酸 B.固体氢氧化钠 C.生石灰 ‎(2)①该厂“过滤”所得的NH4Cl可作化肥中的肥,它也可与Ca(OH)2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生成产品CaCl2,同时还有NH3和H2O生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厂的另一种产品碳酸氢钠俗称,它的重要用途有(只写一种)。‎ ‎②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填字母)‎ 9‎ A.使用的漏斗叫长颈漏斗 B.液面应低于滤纸边缘 C.玻璃棒应不停搅拌 D.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 ‎(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该厂生产的纯碱是否属于优等品(国家规定:优等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不低于99.2%),设计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称取样品10.65g,加水完全溶解,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固体19.70g。通过计算(写出计算过程)判断该厂的产品是否属于优等品。(杂质可溶于水且不与氯化钡反应)‎ 方案二:用下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准确测量排出水的体积,也可计算样品的纯度。该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但实验后同学们发现所测的碳酸钠的纯度偏低,造成此结果的原因可能是。(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0.在上图有关物质转化关系中,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其中B为最常见的酸,D为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G为蓝色不溶物。图中“—”表示相连物质之间能相互反应,“→”表示由两种物质可制得另外两种物质。试回答下列问题:‎ ‎(1)C物质的化学式为50‎ ‎(2)化学反应③的基本类型是51‎ ‎(3)A物质所属类别为52 (填“氧化物”、“酸”、“碱”或“盐”)‎ 三、推断题 ‎21.A~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表示转化关系,“—”表示能相互反应)。A是参加植物光合作用的成分之一,E是人体胃液中的一种酸,B、D、F属于三种不同类型的物质,其中B、D均含钠元素,F是常用的固体干燥剂。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9‎ ‎(1)F物质的俗名是__________;‎ ‎(2)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图中表示的是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生成物省略)。已知C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D是一种常见气体,F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E的化学式_____ ;‎ ‎(2)写出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反应基本类型;‎ ‎(3)写出D和I的溶液反应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I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3..下面是某小组同学学习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时的实录:‎ 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插入一支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用胶头滴管吸取10%的稀盐酸逐滴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探究实验中的能量变化:‎ 在实验过程中,随着稀盐酸的不断滴入,溶液的温度逐渐升高,你认为溶液温度升高的原因是;‎ 探究反应终点问题:‎ 用什么方法证明此反应已恰好完全进行?‎ 小红说:在实验后所得溶液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若溶液颜色没有变化,则反应恰好完全进行。‎ 小文说:在氢氧化钠溶液中预先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然后再加入稀盐酸,若溶液颜 9‎ 色刚好变成无色,则反应恰好完全进行。‎ 你认为他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理由是。‎ ‎(3)关于实验中的细节和意外情况:‎ ‎①实验中,稀盐酸必须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这样做的目的是;‎ ‎②实验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样做的目的是;‎ ‎③小凤在她的实验过程中意外发现有气泡出现,你认为原因是 _____。写出产生气泡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24.鉴别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结束后,小红同学将①、②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烧杯中,看到烧杯内的废液变浑浊,过滤后,小红等几位同学对滤液的成分又进行了探究。‎ ‎(1)指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_______。‎ ‎(2)实验探究:‎ ‎【猜想】 小红认为:只含氢氧化钠;‎ 小明认为:‎ 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 小亮认为: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还有可能是(你的猜想)。‎ ‎【讨论】①三位同学的猜想,你认为是否有不合理,理由是。。‎ ‎ ②小红的猜想是滤液中只含氢氧化钠,他的这种猜想的推测思路是:‎ ‎。‎ ‎【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 ‎ 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分析】小亮同学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 9‎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盐酸 没有气泡产生 自己的猜想不成立 请你分析一下小亮同学验证自己的猜想所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 原因是:。‎ 五、计算题 ‎25.下图是某药厂生产的一种抗酸药(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的说明书的部分内容.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说明书 主要成分:碳酸氢钠(NaHCO3)‎ 适 应 症:用于缓解胃酸(含有 盐酸)过多引起的胃痛 用  法:嚼碎后服用 规 格:2.5g/片 注意事项:胃溃疡患者慎服 现取4片药片碾碎后,加到烧杯中,再往烧杯中加入60g稀盐酸,完全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65.6g,(药品的其它成分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求:‎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____.‎ ‎(2)此药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 ‎26.超市卖的纯碱产品中往往会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要通过实验来测定某品牌的纯碱样品中的Na2CO3的质量分数。他们取了纯碱样品11.0g,利用右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测定。数据记录如下:‎ 称量项目 称量时间 质量/g 9‎ 样品 ‎11.0‎ 装置+稀盐酸 ‎160.0‎ 装置+稀盐酸+样品 反应开始后20s ‎167.0‎ 装置+稀盐酸+样品 反应开始后30s ‎166.6‎ 装置+稀盐酸+样品 反应开始后90s ‎166.6‎ 计算:‎ ‎①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__g;‎ ‎②通过计算确定该品牌纯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_____(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0.1%。)‎ ‎③如果测得的结果比实际纯度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答一种即可)。‎ 9‎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含有化肥三要素N、P、K三种中二种或三种的为复合肥,因此选B,含有K、P。‎ 考点:化学肥料 ‎2.B ‎【解析】A、生产农作物时,农民按国家标准适量使用化肥、农药,这样既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也可以减缓环境污染.正确;‎ B、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环境的物质.错误;‎ C、城市的“地沟油”经过加工处理后,作为化工原料.正确;‎ D、可以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正确.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3.A ‎【解析】‎ 试题分析:Ca(H2PO4) 2之中只含有P这一营养元素,属于磷肥。含N的是氮肥,含K的是钾肥,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肥料是复合肥。选A。‎ 考点:化学肥料。‎ 点评:含N的是氮肥,含K的是钾肥,含P的事磷肥,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肥料是复合肥。‎ ‎4.B ‎【解析】‎ ‎【分析】‎ A、根据pH试纸的使用方法解答; B、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C、根据滴管的使用注意事项解答;D、稀释浓硫酸要把浓硫酸沿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详解】‎ A、测定溶液的pH时,不能把试纸直接浸入溶液内,会把溶液污染,错误;B、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正确;C、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错误;D、浓硫酸稀释时,一定要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稀释浓硫酸不能在量筒内应在烧杯中,错误。故选B。‎ 9‎ ‎【点睛】‎ 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有:1.使用酒精灯时,先要检查灯芯,如果灯芯顶端不平或已烧焦,需要剪去少使其平整,然后检查灯里有无酒精,灯里酒精的体积应大于酒精灯容积的1/4 ,少于2/3 (酒精量太少则灯壶中酒精蒸气过多,易引起爆燃;酒精量太多则受热膨胀,易使酒精溢出,发生事故);2.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3.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而应用燃着的火柴或木条来引燃;4.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否则可能将火焰沿灯颈压入灯内,引燃灯内的酒精蒸汽及酒精,可能会导致爆炸的现象发生。‎ ‎5.D ‎【解析】A、毛织品燃烧有烧焦羽毛的味道,毛织品和棉织品的区别-燃烧后闻气味;钢筋混凝土、汽车轮胎-复合材料;玻璃、陶瓷、水泥-无机非金属材料;故A正确;‎ B、甲醇有毒,不能饮用;含有塑化剂的食物、饮料不能食用;黄曲霉素-属于有机物,霉变食物不能食用,会诱发癌症;故B正确;‎ C、改造或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开发新能源代替传统能源;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故C正确;‎ D、区别食醋和酒精-闻气味;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属性,不能降低;故D错误.‎ 故选:D.‎ ‎6.D ‎【解析】A、盐酸呈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故a处溶液为红色,错误;B、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前后溶液的总质量不变,错误;C、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不是白色,错误;D、铝的活动性强于铜,铝能将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故会观察到d处银白色固体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正确。故选D。‎ ‎7.D ‎【解析】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为四氧化三铁,错误;B、侯氏制碱法制纯碱,化学方程式为①NaCl+NH3+CO2+H2O=NaHCO3+NH4Cl,②2NaHCO3 Na2CO3+H2O+CO2↑,错误;C、硝酸银的化学式错误,正确方程式为Cu+2AgNO3=2Ag+Cu(NO3)2,错误;D、实验室中用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化学方程式正确,符合“多变一”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正确。故选D。‎ 点睛:化学反应的类型有四个: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是 9‎ 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特征是:多变一;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特征是:一变多;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8.A ‎【解析】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因为有水生成,所以反应一定能发生;其余反应只有当生成物有气体、沉淀或水生成时,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9.C ‎【解析】试题分析:固体反应需要一定的温度,所以开始不会有质量的减少,随着反应固体的质量就会不断的减少;A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元素的质量不会改变,因此B正确;固体反应需要一定的温度,开始不会反应,所以碳酸钙的质量为零,随着反应质量会不断的变大,但是反应结束后就不会再提高了,C错误;同理二氧化碳的质量变化是一样的。所以D正确。故选C.‎ 考点:物质的变化过程 ‎10.D ‎【解析】A、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错误;B、高锰酸钾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错误;C、碳酸氢钠电离产生的阳离子不全部为金属离子,不属于盐,错误;D、氢氧化钙是电离产生的阴离子全部为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正确。故选D。‎ 点睛: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化合物又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无机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11.A ‎【解析】‎ 试题分析:pH为2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A、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B、OH﹣与酸性溶液中的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C、CO32﹣与酸性溶液中的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 9‎ 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D、OH﹣与酸性溶液中的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NH4+、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氨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故选:A。‎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12.D ‎【解析】试题分析:①向洗净的碎鸡蛋壳中加入食醋会制的二氧化碳;②生活中通过煮沸降低水的硬度;③氯化铵与草木灰混合使用,可以产生氨气,降低肥效;④用果汁、小苏打、柠檬酸、凉开水等自制汽水;⑤ 煤燃烧生成的有毒气体二氧化硫溶于雨水形成酸雨; ⑥蒸发溶液时,不能等到水全部蒸干才移走酒精灯。故选D.‎ 考点:基本概念和原理 ‎13. D ‎【解析】 ‎ 试题分析:物质的除杂原则是所加试剂与杂质反应的同时不能引进新杂质,主要物质可以多但不能少,A选项引进新杂质氯化钠;B选项引进新杂质,过量的氯化钡;C选项引进新杂质二氧化锰不能除去;D选项是正确的操作,故答案选择D ‎ 考点:物质的除杂 ‎ ‎14.A ‎【解析】‎ 试题分析:像这类题目,就采用代入法,A、正确,B、丁为Fe,不能转化为CuSO4、H2SO4、HCl,错误,C、丁为NaOH,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特点,不可能转化为KNO3,错误,D、丁为H2O,不能转化为CaO、CaCO3,错误,故选A 考点: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15.C ‎【解析】‎ 试题分析:生成的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不会开始就有,所以AB错误,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大约从48%慢慢降到28.6%。故选C.‎ 考点:物质的变化及其过程 ‎16.(1)碱—NaOH 氧化物—Fe2O3 单质—Fe ‎(2)①CuSO4+ 2 NaOH== Cu(OH)2↓+2 Na2SO4 ②Fe+2HCl==FeCl2+H2↑‎ ‎③取少量NaOH溶液于试管中加酚酞变红,滴加稀盐酸,若红色溶液变为无色,则证明酸与碱发生了化学反应。‎ 9‎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重在考察物质的分类,酸碱盐及其氧化物分别有哪些,如何区分和把握要清楚,若两种物质反应能产生蓝色沉淀,则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 2 NaOH== Cu(OH)2↓+2 Na2SO4 ,写出一个有气体生成的置换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Fe+2HCl==FeCl2+H2↑,金属同酸的反应即可,为了证明上述物质中的酸与碱发生了化学反应,但是酸和碱的反应往往都没有直观的现象,可以选取一种指示剂进行验证。验证方法取少量NaOH溶液于试管中加酚酞变红,滴加稀盐酸,若红色溶液变为无色,则证明酸与碱发生了化学反应。‎ 考点:物质的分类 中和反应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7. CaO+H2O=Ca(OH)2 Mg(OH)2+2HCl=MgCl2+2H2O BaCl2+ CuSO4= BaSO4↓ + CuCl2 2AgNO3+Cu=2Ag+Cu(NO3)2‎ ‎【解析】本题考查了书写常见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生石灰能干燥食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O=Ca(OH)2;‎ ‎(2) Mg(OH)2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g(OH)2+2HCl=MgCl2+2H2O;‎ ‎(3)氯化钡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与氯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BaCl2 + CuSO4 = BaSO4↓ + CuCl2;‎ ‎(4)AgNO3溶液与 Cu 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AgNO3+Cu=2Ag+Cu(NO3)2。‎ ‎18.(1) CaCl2 CO (2) Na2CO3+2HCl=2NaCl+H2O+CO2↑ CaCO3 CaO+CO2↑ ‎ ‎【解析】‎ 试题分析:E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说明E是氯化钠,F、G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二者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B和C反应得到氯化钠和F气体,说明F是二氧化碳,则G是一氧化碳,而R和Q是黑色固体物质,说明R是碳单质,而Q是氧化铜粉末,D是碳酸钙,所以A和B是氯化钙和碳酸钠,而B和C发生反应得到氯化钠,说明B中含有钠元素,因此B是碳酸钠,而A是氯化钙,C是盐酸。带入后恰好符合题意。‎ 考点:物质的鉴别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19.(1)①CaCO3CaO + CO2↑;②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使制得的气体不纯,A;‎ ‎(2)①氮 ,2NH4Cl + Ca(OH)2CaCl2+ 2NH3↑+ 2H2O 小苏打 治疗胃酸过多或制发酵粉等 9‎ ‎②B、D ‎(3)属于 ;方案二: 锥形瓶 二氧化碳溶于水或与水反应、导管中有水 ‎【解析】试题分析:‎ ‎(1) ①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CaCO3CaO + CO2↑;‎ ‎②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使制得的气体不纯,故不不用浓盐酸组二氧化碳;氢氧化钠与氧化钙均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故干燥二氧化碳要用浓硫酸;‎ ‎(2) ①NH4Cl中含有植物所需的氮元素,属氮肥; 根据反应的流程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生成物是氯化钙、水和氨气,故表示为:2NH4Cl + Ca(OH)2CaCl2+ 2NH3↑+ 2H2O; 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可用于 疗胃酸过多或制发酵粉等;‎ ‎②过滤操作要注意 “三靠、两低、一贴”,故选BD;‎ ‎(3)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的质量笔记可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 方案一:解: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 BaCl2= BaCO3↓+ 2NaCl ‎106 197‎ x 19.70g 解得x=10.60g 该厂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99.5%>99.2% 属于优等品。‎ 答:略。‎ 方案二: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故会导致测定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偏小,即碳酸钠的质量偏小。‎ 考点:碳酸钠的制取,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20.(1)CuO; (2)复分解反应;(3)碱 ‎【解析】‎ 9‎ 试题分析:有题中的叙述可知,D为水;B为酸;A为碱、C为氧化铜;E为盐;F为可溶性硫酸盐;G为氢氧化铜;故(1)C物质的化学式为CuO(2)化学反应③为碱和盐的反应,故的基本类型是复分解反应(3)A物质所属类别为碱类物质。‎ 考点:物质的推断与转化 ‎21. 生石灰NaOH+HCl=NaCl+H2ONa2CO3+Ca(OH)2=2NaOH+CaCO3↓‎ ‎【解析】本题属于推断题,解题的关键是利用物质的特征判断物质,并通过相互的转化关系对整个过程进行分析,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本题中的特征物质是A、E、F。‎ 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A是参加植物光合作用的成分之一, A可能是二氧化碳;E是人体胃液中的一种成分, E是盐酸;A~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B中含有钠元素,B能生二氧化碳,B可能是碳酸钠,D中含有钠元素,B、D属于不同类型的物质,D能转化为碳酸钠,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D可能是氢氧化钠,F是常用的固体干燥剂,则F可能是氧化钙,氧化钙能转化为C,二氧化碳能C发生反应,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则C是氢氧化钙,将假设代入关系图,假设成立。因此:‎ ‎(1)F是氧化钙,俗称生石灰;‎ ‎(2)D是氢氧化钠,E是盐酸,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OH+HCl=NaCl+H2O;‎ ‎(3)B是碳酸钠,C是氢氧化钙,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Ca(OH)2=2NaOH+CaCO3↓。‎ ‎22. H2ONa2CO3+2HCl=2NaCl+H2O+CO2↑复分解出现白色沉淀制作农药波尔多液 ‎【解析】C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故C是氯化钠;F为某种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可以是碳酸钙;D能和F相互转化;故D可能是二氧化碳;I能和D反应生成碳酸钙,故I可能是氢氧化钙;A和B能反应生成三种物质,且生成了二氧化碳,故A和B的反应可能是碳酸盐和酸的反应;碳酸钙能与B反应,故B可能是盐酸,A可能是碳酸钠;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G能与碳酸钠反应,故G可能是氯化钙,生成的C是氯化钠;故E是水;碳酸钙高温能分解生成氧化钙,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带入框图,推断合理; (1)E是水,化学式为:H2O; (2)B和A的反应是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3)D是二氧化碳,I是氢氧化钙,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不溶于水的碳酸钙沉淀,使溶液变浑浊; ‎ 9‎ ‎(4)通过推导可知,I是氢氧化钙,具有碱性,可以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或制作农药波尔多液。‎ 点睛:解题关键是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根据C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故C是氯化钠;F为某种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可以是碳酸钙;D能和F相互转化;故D可能是二氧化碳;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再进行验证即可。‎ ‎23.(1)中和反应放出热量 ‎ ‎(2)小红 如果盐酸过量,加入酚酞试液,溶液也不变色 ‎ ‎(3)①防止盐酸过量 ②使反应充分、快速 ③NaOH溶液变质 2NaOH+CO2==Na2CO3+H2O Na2CO3+2HCl==2NaCl+H2O+CO2↑‎ ‎【解析】(1)由于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会使溶液的温度升高,故答案为:中和反应放出热量.‎ ‎(2)由于酚酞试液遇到酸性或中性溶液都不变色,因此酚酞不变色,溶液可能是酸性,也有可能是中性.故答案为:小红,如果盐酸过量,加入酚酞试液,溶液也不变色.‎ ‎(3)由于该实验的一个方面是探究两种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用胶头滴管滴加是为了防止所加溶液过量,在反应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为了使反应物充分反应;由于氢氧化钠溶液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使其变质.‎ 故答案为:防止盐酸过量,使反应充分,NaOH溶液变质,混有碳酸钠 ‎24.(1)(胶头)滴管; (2)【猜想】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 ‎【讨论】小明的猜想不合理,如果这三种物质都存在,会有白色沉淀(或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 + Ca(OH) 2=== CaCO3↓+ 2NaOH);在两支试管中所加的澄清石灰水恰好与原来的碳酸钠溶液完全反应;‎ ‎【实验设计】通入二氧化碳(其他合理也可); 出现浑浊;‎ ‎【实验分析】不正确; 实验中滴加的盐酸量较少,不足以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完全反应,因此可能看不到气泡,但不能说明没有碳酸钠。‎ ‎【解析】 ‎ 试题分析:(1)指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胶头滴管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反应程度可知,还有可能的猜想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讨论】①三位同学的猜想,小明的不合理,理由是如果这三种物质都存在,会有白色沉淀,②小红的猜想是滤液中只含氢氧化钠,他的这种猜想的推测思路是在两支 9‎ 试管中所加的澄清石灰水恰好与原来的碳酸钠溶液完全反应;【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取样于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出现浑浊,证明猜想正确;【实验分析】根据实验操作,知小亮同学验证自己的猜想所得出的实验结论是不正确的,原因是:实验中滴加的盐酸量较少,不足以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完全反应,因此可能看不到气泡,但不能说明没有碳酸钠。‎ 考点:酸、碱、盐的实验探究 ‎ ‎25. 4.4g84%‎ ‎【解析】解:(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60g+2.5g/片×4片﹣65.6g═4.4g ‎(2)设4片药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 NaHCO3+HCl═NaCl+H2O+CO2↑‎ ‎84 44‎ x 4.4g ‎84‎x‎=‎‎44‎‎4.4g x=8.4g 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8.4g‎2.5g/片×4片×100%=84%‎ 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4.4g;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84%。‎ ‎26. 4.4g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CO2↑+H2O(1分)‎ ‎106 44‎ x 4.4g ‎ ‎106/44=x/4.4g (1分)‎ 则解得x=10.6g(1分)‎ 则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6g/11.0g×100% ≈96.4%‎ 答:该品牌纯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96.4%。 稀盐酸挥发出的HCl气体随CO2气体排出,从而导致所测纯度偏大(或水蒸气随CO2气体排出,从而导致所测纯度偏大)。‎ ‎【解析】(1).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1.0g+160g-166.6g= 4.4g (2).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CO2↑+H2O(1分)‎ ‎106 44‎ x 4.4g ‎ ‎106/44=x/4.4g (1分)‎ 则解得x=10.6g(1分)‎ 9‎ 则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6g/11.0g×100% ≈96.4%‎ 答:该品牌纯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96.4%。 (3). 稀盐酸挥发出的HCl气体随CO2气体排出,从而导致所测纯度偏大(或水蒸气随CO2气体排出,从而导致所测纯度偏大)。‎ 9‎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