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题型十三 表格实验分析型
1.(2018·安徽省皖江名校高三最后一卷)下列实验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Fe(NO3)2溶液中滴入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
溶液变为黄色
氧化性:H2O2>Fe3+
B
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
溶液变浑浊
氯的非金属性强于硅,故而盐酸能制得硅酸
C
向溴水中滴加苯
液体出现分层,上层有颜色,下层接近无色
溴在苯中的溶解度远大于水中
D
将过量过氧化钠固体投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溶液变成蓝色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
答案 C
解析 A项,Fe(NO3)2溶液中滴入硫酸,会形成HNO3,因此溶液变为黄色有可能是HNO3氧化Fe2+,错误;B项,盐酸不是氯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不能用来比较氯和硅的非金属性强弱,错误;D项,过氧化钠固体投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先变蓝,最终会褪色,错误。
2.(2018·河南省名校高三压轴第二次考试)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以及原因完全对应的是( )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原因
A
室温下,向浓度均为0.01 mol·L-1的BaCl2和CaCl2混合溶液中滴加Na2SO4
出现白色沉淀
Ksp(BaSO4)水>乙醇
三种电解质电离出H+能力:醋酸>水>乙醇
答案 C
解析 A项,BaCl2、CaCl2溶液中加入Na2SO4溶液都能产生白色沉淀,所以出现白色沉淀,不能说明SO先与Ba2+反应还是先与Ca2+反应,错误;B项,铁与水蒸气高温下反应生成黑色的Fe3O4固体和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g)Fe3O4+4H2,错误;C项,淀粉水解时加入H2SO4作催化剂,银氨溶液呈碱性,向淀粉水解的产物中加入新制的银氨溶液,没有出现银镜,说明催化剂H2SO4与银氨溶液发生了反应,正确;D项,相同温度下将相同大小钠块分别加到水、醋酸、乙醇中,生成H2的速率:醋酸>水>乙醇,说明羟基氢的活性:醋酸>水>乙醇,乙醇属于非电解质,不能电离出H+,错误。
3.(2018·辽宁省重点高中协作校高三三模)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分离Fe2O3、Al2O3
将混合物投入足量NaOH溶液中然后依次进行过滤、洗涤、蒸发、灼烧四项操作
B
验证淀粉溶液水解生成葡萄糖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共热,冷却后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
C
证明:Ksp(Ag2CrO4)c(OH-),HSO的电离能力大于水解能力,正确;C项,用激光笔照射,有光亮的通路,即有丁达尔效应,则淡蓝色液体属于胶体,正确;D项,氨气极易溶于水,检验铵根离子必须加浓的强碱且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错误。
5.(2018·吉林省白城市通渭县三校高三模拟)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提纯氯气
将气体依次通过装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浓硫酸的洗气瓶
B
配制100 mL 1.0 mol·L-1 CuSO4溶液
称取CuSO4·5H2O固体25.0 g,放入100 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C
制备硅酸胶体
向Na2SiO3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溶液(饱和溶液1∶2用水稀释)中加入几滴酚酞,再逐滴滴入盐酸,边加边振荡,至溶液红色变浅并接近消失
D
证明金属性:Fe>Cu
将铜片和铁片用导线连接插入浓硝酸中,铁片表面有气泡产生
答案 C
解析 A项,氯气通入溶液中生成的盐酸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错误;B项,配制溶液时不能把固体直接放在容量瓶中溶解,应该在烧杯中溶解并冷却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错误;C项,Na2SiO3溶液水解显碱性,逐滴滴入盐酸,至溶液红色变浅并接近消失,转化为硅酸胶体,正确;D项,将铜片和铁片用导线连接插入浓硝酸中,因为铁发生钝化反应,则铁为正极,铜为负极,铜片表面产生气泡,错误。
6.(2018·深圳市高三调研)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及结论或解释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或解释
A
向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加硫酸钠溶液
有红褐色沉淀
胶体遇强电解质聚沉
B
将S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SO2具有漂白性
C
将灼烧至红热的铜丝插入乙醇中
铜丝由黑变红
乙醇被还原
D
向氯化铝溶液中持续通入氨气
产生白色沉淀后溶解
Al(OH)3与碱反应
答案 A
解析 A项,根据胶体的性质,硫酸钠为电解质,向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加硫酸钠溶液,氢氧化铁胶体聚沉,出现红褐色沉淀,正确;B项,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SO2,溶液只变红,不褪色,错误;C项,灼热的铜丝插入到乙醇中,发生2Cu+O22CuO,CH3CH2OH+CuOCH3CHO+Cu+H2O,总反应是2CH3CH2OH+O22CH3CHO+2H2O,现象是铜丝先变黑后变红,乙醇被氧化,错误;D项,氯化铝溶液中通入氨气,发生Al3++3NH3·H2O===Al(OH)3↓+3NH,氢氧化铝溶解于强碱,不溶于弱碱,即只产生白色沉淀,错误。
7.(2018·临沂市高三三模)根据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选项
实验
结论
A
常温下,测得0.1 mol·L-1
酸性:HA>H2CO3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NaA溶液的pH小于0.1 mol·L-1 Na2CO3溶液的pH
B
向含有淀粉的FeI2溶液中加入足量溴水,溶液变蓝色
还原性:I->Fe2+
C
向饱和FeSO4溶液中加入CuS固体,测得溶液中c(Fe2+)不变
Ksp(CuS)<Ksp(FeS)
D
向氨水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无沉淀生成
Ag+与NH3·H2O能大量共存
答案 C
解析 HA是一元酸,H2CO3是二元酸,不能通过正盐水解程度大小来判断两者酸性的强弱,A错误;FeI2溶液中滴加足量的溴水,生成溴化铁和单质碘,不能判断I-与Fe2+谁先与Br2反应,所以不能判断I-与Fe2+的还原性强弱,B错误;溶液中亚铁离子浓度不变,说明没有发生反应,可以证明Ksp(CuS)I-
答案 A
解析 A项,向KNO3和KOH混合溶液中加入铝粉并加热,管口放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变为蓝色,说明NO被还原为NH3,正确;B项,因为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可以把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溶液变成红色,此实验不能证明Fe(NO3)2样品中一定含有Fe3+,错误;C项,产生黑色沉淀,说明Ksp(Ag2S)< Ksp(Ag2CO3),错误;D项,有机层呈橙红色,说明I-还原性强于Fe2+,错误。
10.(2018·新余市高三二模)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
蔗糖变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炭,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B
铂丝保持红热,且瓶内有白烟产生
氨的催化氧化反应为放热反应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向盛有浓氨水的锥形瓶中通入氧气,并将灼热铂丝置于液面上方
C
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硫酸亚铁溶液
溶液变成棕黄色,一段时间后,溶液中出现气泡,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Fe2+催化H2O2分解产生O2;H2O2分解反应放热,促进Fe2+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
D
向浓度均为0.1 mol·L-1的Mg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
先出现蓝色沉淀
Ksp[Mg(OH)2]>Ksp[Cu(OH)2]
答案 C
解析 A项,浓硫酸能将有机物中H、O元素以2∶1水的形式脱去而体现脱水性,浓硫酸还将C氧化生成二氧化碳,体现强氧化性,正确;B项,氨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和水,铂丝保持红热,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正确;C项,H2O2溶液与酸化的硫酸亚铁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3+催化H2O2分解产生O2,溶液中有气泡出现,错误;D项,先出现蓝色沉淀,说明先生成氢氧化铜,进一步说明氢氧化铜更难溶,Ksp更小,正确。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